直播带货
搜索文档
单场成交超1亿,“文化人”董宇辉也学会了“表演”
36氪· 2025-05-29 08:20
与辉同行业绩表现 - 618大促首日创下单场1.76亿元销售额纪录,为开播以来最高单日销售额[1] - 1-3月稳居抖音带货月榜前五,同期东方甄选连续三个月跌出前十[1] - 粉丝量达2914.3万,反超东方甄选2851万,差距超60万[1] - 近30天日均GMV为东方甄选的3-10倍[1] 董宇辉转型与直播风格变化 - 从抗拒卖货到主动学习李佳琦、罗永浩的带货技巧[4] - 新增"与商家谈判砍价"表演环节提升转化率,5月家电专场因安装费争议引发关注[4][6] - 减少知识型带货比重,降低事实错误风险(如羽扇纶巾误读、居里夫人描述错误)[7][9] - 保留文化内容板块,形成"阅山河""破万卷""爱生活"三大IP栏目[9] 公司战略布局 - 成立4家关联公司涉及投资、旅游、文化等领域,董宇辉拥有绝对控股权[14] - 与辉同行股权结构调整,由子公司全资持股强化商业整体性[14] - 取得MCN资质许可证,有效期至2026年,拓展主播矩阵至8人,累计粉丝超300万[16] - 举办跨年音乐会吸引1800万观看,投入500万元强化品牌影响力[14] 行业竞争格局 - 东方甄选多平台布局(小红书/京东/淘宝/微信/自有App),开发600款自营产品贡献37%GMV[16][17] - 直播电商618销售额增速从2022年124%降至2024年12.1%,行业进入存量竞争[18] - 职业主播数量达3880万同比增长1.5倍,中小主播分流头部流量[22] - 头部主播信任危机案例:小杨哥因虚假宣传被罚6894万后影响力下滑[22][24] 运营风险事件 - 虾仁产品保水剂超标引发"退一赔三",质疑百万月检测费承诺[25] - 行业信任度下降,主播翻车事件影响不可逆(如小杨臻选APP仅60万下载量)[24]
药品保健品坑老专项整治启动!南都曾起底“诱导式剧本”乱象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4:39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坑老""骗老"行为 [1] - 专项整治聚焦老年人药品、保健品领域,依法查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法广告、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2] - 通过"你拍我查"活动鼓励群众拍摄涉嫌违法行为,收集违法线索并高效查处 [2] 直播带货乱象 - 部分直播间通过"剧情诱导"手段吸引流量,虚构伦理视频并推销无证商品欺骗老年人 [1][2] - 直播间利用争吵、指责等剧本制造人气,暗示普通食品具有治疗功效,误导消费者下单 [2] - 千万粉丝级网红通过团队成员单开账号进行直播带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如首饰、文玩手串 [3] 产品质量与法律风险 - 直播间销售用糖果冒充的保健品或"药品",可能对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3] - 部分主播销售三无产品或假药,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刑法相关条款 [3] - 违法行为包括伪造产品产地、冒用商标、虚假宣传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或伪劣产品罪 [3]
董宇辉也会在直播间“演戏”了?
商业洞察· 2025-05-27 17:27
董宇辉直播风格转变 - 董宇辉开始在直播间表演与品牌商谈判的戏码,例如要求电视商家免除200元安装费并成功争取到免费安装[1][4] - 类似谈判场景在618首播日多次出现,如要求空调厂商为已购用户补差价而非退货重拍,以及将冰箱压缩机保修期从3年延长至10年[7][8] - 这种"砍价"手法是头部主播常用策略,旨在强化主播为消费者争取利益的人设,此前已被辛巴、李佳琦、贾乃亮等采用[4] 直播内容转型 - 董宇辉逐渐弱化知识带货比重,减少诗词歌赋等"阳春白雪"内容,转向更接地气的互动和谈判式带货[5][12] - 知识带货曾引发多次翻车事件,如读错"羽扇纶巾"发音、混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等,相比传统带货方式风险更高[12] - 直播间新增"爱生活"带货板块,与保留的"阅山河""破万卷"文旅文化栏目形成区隔,文化内容占比明显下降[19] 转型效果与动因 - 618首日谈判戏码带动直播间观看量达1854万人次,创1.67亿元单日销售额纪录[13] - 2024年1-4月与辉同行总观看人次17亿,但日均观看量从3142万降至2394万,显示增长压力促使转型[13] - 转型旨在突破粉丝圈层,平衡商业化与内容特色,类似李佳琦通过《所有女生的Offer》强化议价能力人设[14][15] 行业趋势观察 - 知识带货被质疑商业效率,罗永浩曾指出15分钟内容讲解可能不如3分钟专注卖货的转化效果[20] - 东方甄选此前也经历从知识带货向叫卖式转型,反映该模式难以成为直播间主流,更多作为引流手段[22][23] - 头部主播普遍面临破圈挑战,需在保持核心粉丝同时降低内容门槛吸引新用户,如李佳琦开拓中老年群体[19][24]
月销超5000万,宇宙的尽头“站满”星二代
36氪· 2025-05-22 19:21
星二代直播带货现象 - 金龟子女儿王逸宸(抖音账号@金龟子的娃娃)因回应"蹭母亲流量"争议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星二代借势父母资源的讨论 [1][3] - 账号粉丝量达224.5W,2024年154场直播预估销售额7700W-1.15亿,近30天销售额1000W-2500W [3][10] - 粉丝画像中31-40岁用户超50%(80/90后为主),女性占比70%,分布在新一线至三线城市 [9] 账号运营与商业布局 - 内容策略聚焦夫妻/母女日常及母婴生活,金龟子出镜视频数据显著优于其他内容 [6][8] - 直播带货品类以服饰内衣(占比50%)、家居家纺、母婴用品为主,客单价50-100元,近30天服饰品类销售额750W-1000W [10] - 母女商业关联紧密,共同持股北京好奇瓢虫教育科技公司(王逸宸持股95%,刘纯燕任财务负责人) [12] 行业典型案例对比 - 向佐首场直播GMV达1000W-2500W,2024年3月7场直播累计销售额5000W-7500W,主打高端美妆(如3099元赫莲娜面霜) [13][15][17] - 巴图&博谷账号近30天13场直播销售额5000W-7500W,从服饰拓展至母婴品类,客单价10-500元 [18][20] - 赵本山女儿球球转型带货主播,2024年首场直播销售额超6000W,快手粉丝超2000W [22] 行业趋势与核心逻辑 - 星二代带货本质是明星带货延伸,依托父母光环获取初始流量与用户信任感 [23] - 成功案例共性:结合家庭IP内容(如亲子互动)、精准匹配粉丝画像选品、强化专业直播表现(如产品测试演示) [10][17][20] - 长期竞争力取决于选品质量、内容专业度及用户体验,需将先天流量转化为持续信任 [24][25]
大主播都不想搞直播带货了
36氪· 2025-05-13 10:40
行业核心观点 - 直播带货行业自2025年起风向发生显著变化,头部主播直播频率降低,行为趋于低调 [1][2] - 行业格局正从依赖头部大主播向矩阵化、品牌化及娱乐直播等多元化模式演变 [15][20][23] - 直播带货模式本身依然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先进性,是电商的主战场,不会被封禁 [28][29] 头部主播行为变化及原因 - 头部主播和明星主播直播带货次数越来越少,部分网红宣称将退出直播 [1][2] - 主播一举一动在短视频时代被高度关注,个别言论或行为易被断章取义并无限放大,招致持续攻击 [2][3][4][5] - 头部主播单日销售额可达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巨大的商业利益导致其容易招致利益受损方的报复,如恶意退款、多拍、举报等 [6][7][8] - 产品质量问题是行业普遍隐患,主播缺乏专业辨别能力,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如年带货额达十几个亿),被投诉举报的风险显著增加 [10][11][12][13] 行业风险与应对策略 - 头部主播个人长期曝光存在高风险,一旦因个人问题被封禁将导致巨大损失,隐退或减少曝光被视为一种风险规避策略 [14][15] - 行业通过建立MCN机构、收徒、打造矩阵账号等方式分散流量和风险,确保在主账号或核心人物无法直播时,其他账号仍能维持业务 [15][16][17][18] - 娱乐直播模式风险相对较低,因其收入主要来自打赏,不直接涉及商品交易和竞品关系,不易引发眼红或抵制 [20] 平台角色与行业演变 - 平台早期为培养用户电商习惯,会向大主播直播间提供流量扶持和超低价产品,但当平台认为其阶段性使命完成后,扶持力度可能减弱 [21][22] - 大主播减少直播频率,平台扶持重点转移,为中小商家带来了更多机会 [30]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单纯依赖个人影响力的直播带货模式可持续性存疑,行业趋势是向品牌化转型,通过创立自有品牌或联营品牌,建立不依赖于特定主播或平台的销售渠道 [23][24][25] - 直播带货模式本身具有强大生命力,未来依然是电商主战场,但从业者需注重培养新团队、开拓新业务,构建更稳健的商业模式 [26][27][28][29]
李佳琦盯上3亿老年人的钱包
36氪· 2025-05-08 21:46
李佳琦新直播间战略布局 - 李佳琦推出第三个矩阵账号"所有爸妈的幸福家",将市场重心转向3亿规模的银发经济,首播两小时涌入超100万观众,当日吸粉超10万人[4] - 新直播间主打"美衣、美食、美生活",首日展示134件产品,其中50%专为中老年设计,包括宽松服饰、保健器械等,价格区间从29.9元家居裤到16000元黄金手镯[5][7] - 采用熟龄模特(45-60岁)展示产品,讲解节奏放缓以适应中老年观众,合作品牌超200个,包括周大福、COACH等知名品牌[5][6] 银发经济市场潜力 - 中国50岁以上网民规模超3亿,60岁以上网民线上支付率达75.4%,年消费能力超7万亿元[12] - 抖音中老年女装直播间单日最高销售额达250万元,30天总销售额1000-2500万元,SKU超百款[14] - 快手平台中老年直播产品均价在百元以下,视频号通过微信生态实现公私域联动,银发人群在微信小程序的活跃用户达1.13亿[15] 行业竞争格局 - 李佳琦主直播间粉丝近9000万,但两个小号"所有女生的衣橱"(581万粉)和"所有女生"(514万粉)场观仅396万/453万,显示矩阵账号未达预期[10] - 东方甄选、交个朋友等MCN已在多平台建立超30个矩阵账号,抖音倾向扶持中腰部主播,淘宝加强品牌自播,行业呈现去头部化趋势[10][11] - 美妆行业增长乏力,欧莱雅等国际品牌营收不及预期,女装品类高退货率问题突出,迫使主播寻求新增长点[11] 运营策略差异化 - 对比快手下沉市场策略(百元均价),李佳琦直播间强调品质生活,服饰定价百元至千元,珠宝达万元级[7] - 抖音中老年直播间采用同龄主播+年轻助播模式,通过细节解答(如"70岁合适吗")增强互动[14] - 微信视频号利用社交链建立信任,快手通过"老铁"文化实现情感联结,体现平台差异化竞争[15]
直播间不能成为“坑老”间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11
直播带货行业乱象 - 直播带货行业存在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包括推销养生"神药"、收藏品、投资理财和低价旅游等套路 [1] - 部分直播间编造虚假故事,损害老年人利益并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1] - 乱象原因包括主播或商家缺乏法律敬畏、追求短期利益,以及监管漏洞和平台把关不足 [1] 平台责任与管理 - 平台应严格审查主播身份和内容,建立投诉举报机制 [1] - 需运用技术手段筛查、屏蔽和关停"坑老"直播,保障老年人权益 [1] - 平台应引导商家自律,诚信经营,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1] 监管与法律法规 - 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直播平台、主播和商家的责任义务 [2] - 应明确直播内容的广告属性,要求保健品等特殊商品直播全程存证 [2] - 需加强涉老产品质量监管,重点整治养生保健领域,严惩违规行为 [2] 老年人防范意识提升 - 社区和志愿服务组织应开展网络培训,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 [2] - 需增强老年人信息风险识别能力,远离网络消费骗局 [2] - 社会服务和家人关爱到位可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数字世界,激发银发经济活力 [2]
李佳琦盯上3亿老年人的钱包
36氪· 2025-05-07 18:49
新直播间运营策略 - 新直播间“所有爸妈的幸福家”于5月5日开播,首播主题为“重返20岁”,开播不到两小时涌入超100万观众,当日吸粉超10万人 [2] - 直播间定位服务于中老年消费者,主打“美衣、美食、美生活”,产品品类包括外套套装、衬衫、裙装、箱包鞋履、项链配饰、食品、生活用品、美妆、潮电等 [3] - 直播风格针对中老年用户进行调整,由具备亲和力的助播主理,讲解时放慢语速,详细说明产品细节,以方便中老年观众跟上节奏 [3] - 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适老化改进,约50%产品专为中老年人设计,如宽松透气的休闲长裤、大码九分裤、大码文胸、西洋参切片礼盒、膝盖关节按摩仪等,并由45到60岁的熟龄模特展示 [3] - 多数产品提供退货宝服务以提升购物体验,合作品牌已超200个,包括周大福、周大生、CRD、百丽、COACH、TORY BURCH、斯凯奇等高知名度品牌 [4] 产品定位与价格策略 - 产品价格区间跨度较大,最低为29.9元的夏季家居单裤,最高为过万元的实心黄金手镯,服饰价格在百元到千元不等,箱包鞋履在200-3000元区间,黄金珠宝配饰在299-16000元,食品在168-2100元区间 [5] - 新直播间在瞄准中老年人的同时,倾向产品的时尚化、年轻化,以提供更全面的消费选择 [6] 矩阵化发展与行业背景 - 新直播间是继“所有女生”和“所有女生的衣橱”之后推出的第三个矩阵账号,标志着市场重心从年轻女性转向银发经济 [2] - “所有女生的衣橱”和“所有女生”两个小号粉丝分别为581万和514万,5月5日场观人数分别达到396万和453万,但与主号近9000万粉丝相比不在同一量级 [7] - 建立矩阵账号已成为行业共识,东方甄选在抖音开设自营产品、美丽生活等多个“小号”,交个朋友在多平台创建超过30个矩阵账号 [7] - 公司所在的美妆和传统服饰领域遭遇增长瓶颈,国际美妆品牌营收不及预期,国内美妆巨头陷入波动,女装品类则面临高退货率的行业难题 [8] - 行业趋势显示平台策略趋向去头部化,抖音将更多流量分配给中腰部主播,淘宝更多支持品牌自播,头部主播需寻找新增长领域应对变化 [8] 银发经济市场机遇 - 中国50岁以上网民规模超3亿,截至2024年9月互联网平台银发人群月活跃用户达3.29亿 [9] - 银发群体消费潜力巨大,《2024中国银发经济白皮书》显示60岁以上网民线上支付率达75.4%,年消费能力超7万亿元 [9] - 目前市场上专注于银发群体的优质直播间相对稀少,庞大的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存在市场空白 [9] 竞争格局与平台差异 - 抖音和快手上的中老年直播间活跃,已掌握中老年消费逻辑并获得早期红利 [10] - 抖音平台有专注于45-60岁女性的店铺表现突出,过去30天内进行49场直播,4月单日最高销售额在100-250万之间,过去30天总销售额达1000-2500万 [10] - 快手平台在中老年直播上更倾向于下沉市场,产品价格中位数在百元左右,部分账号近30天内产品均价在百元以下,主播风格通过聊天式、同龄人视角拉近与粉丝距离 [11] - 视频号平台利用其与微信生态的绑定加深信任属性,易于聚集中老年人群,并可通过公域内容引流至私域,银发人群在手机游戏微信小程序上的活跃用户数已达1.13亿 [12]
广东:纠正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 倡导实价优质
快讯· 2025-05-07 16:03
消费环境优化 - 开展放心消费"双承诺"活动,2025年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超1.5万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超4500家 [1] - 深入开展消费领域"信用+"工程,健全重点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1] - 加强消费纠纷排查化解,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健全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 [1] 网络销售与直播带货规范 - 纠正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倡导实价优质 [1] - 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依法查处价格欺诈、虚假宣传、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1] 产品质量与隐私保护 - 完善重点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监管 [1] - 规范广播电视领域订阅、收费行为,深化电视"套娃"收费、诱导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 [1] - 引导大众消费场所规范摄像头设置,加强消费者人脸、支付、行迹等隐私信息保护 [1]
“五一”假期上海线上消费诉求活跃 网购和直播带货等热度延续
环球网资讯· 2025-05-05 18:59
消费市场活力 - 2025年“五一”假期上海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1573件 同比增幅12% [1] - 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与“五一”小长假叠加 提振消费 上海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1] - 假日期间解答各类咨询67478件 消费维权诉求整体保持平稳有序 [1][3] 线上消费趋势 - 假日期间涉及线上消费诉求占诉求总量比重达89% [3] - 电商网购 直播带货 短视频带货等诉求相对活跃 [3] - 线上消费诉求主要涉及服装鞋帽 食品 家居用品等购物消费纠纷 [3] 主要消费品类诉求 - 服装鞋帽 食品 家居用品 化妆品 计算机产品 家用电器等诉求量居前 [1] - 线上消费纠纷案例如消费者购买冲锋夹克实物与宣传不符或有瑕疵 购买增高鞋垫异味重且换货承诺遭拒 [3] 消费服务问题 - 涉及经营者售后服务品质及消费履约等方面问题占比超五成 [4] - 主要问题反映平台客服不畅或敷衍推脱 商品配送未如约送达 售后三包服务未及时履行 [4] - 具体案例如消费者反映运动鞋存在质量瑕疵但无法接通平台人工客服电话 [4] 市场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12315热线平台值守 优化热线话务智能应用 完善一窗式话务转接 [3] - 通过抓实在线式纠纷解决 夯实联网企业主体责任 构建全天候实时监测预警等机制畅通消费诉求渠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