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
搜索文档
中金:维持香港交易所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0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21 09:3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香港交易所2025年盈利预测3%至171亿港币,维持2026年预测基本不变 [1] - 公司当前交易于31倍2025年及2026年预测市盈率 [1]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及500港币目标价不变,对应37倍2025年及2026年预测市盈率,隐含18%上行空间 [1]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测 - 预计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40%环比增4%至75.3亿港币,盈利同比增49%环比增5%至46.8亿港币 [2] - 预计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35%至216.1亿港币,盈利同比增42%至132.0亿港币 [2] - 预计第三季度剔除投资收益后的主营费类收入同比增57%环比增18%至65.1亿港币 [2] 产品交易活跃度分析 - 第三季度现货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141%环比增20%至2,864亿港币 [2] - 南下ADT同比增285%环比增36%至1,525亿港币,占港股成交额26.6%;北上ADT同比增144%环比增77%至2,687亿元人民币,占A股成交额7.1% [2] - 衍生品ADV整体同比增12%环比增7%至165万张,其中个股期权ADV同比增33%环比增19%至92.0万张 [2] - 第三季度完成IPO共25家,融资额735亿港币,同比增74%环比降19% [2] 投资收益表现 - 预计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降18%环比降36%至9.9亿港币 [3] - 长端收益利率下滑与短端成本利率回升导致保证金息差或有所收窄 [3] - 市场波动率收敛导致衍生品保证金要求预计环比下降,拖累投资收益表现 [3] 市场环境与配置价值 - 10月以来港股ADT达2880亿港币,市场博弈加剧推动交易活跃度维持高位 [4] - 高波动环境有望支撑衍生品交易热度,公司盈利基本面持续夯实 [4] - 预计第四季度美联储降息节奏或较快,边际宽松环境下港股流动性有望得到支撑 [4] - 建议关注公司近期受资金风险偏好回落影响、估值调整后的配置价值 [4]
中金:维持香港交易所(00388)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0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09:3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香港交易所2025年盈利预测3%至171亿港币,维持2026年预测基本不变 [1] - 公司当前交易于31倍2025年及2026年预期市盈率 [1]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及500港币目标价不变,对应37倍预期市盈率及18%上行空间 [1]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期 - 预计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40%环比增4%至75.3亿港币,盈利同比增49%环比增5%至46.8亿港币 [2] - 预计前三季度总收入及盈利分别同比增35%和42%至216.1亿港币和132.0亿港币 [2] - 预计第三季度剔除投资收益后的主营费类收入同比增57%环比增18%至65.1亿港币 [2] 各业务板块交易活跃度 - 第三季度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增141%环比增20%至2864亿港币,其中南下资金日均成交额同比增285%环比增36%至1525亿港币 [3] - 衍生品日均成交合约张数同比增12%环比增7%至165万张,个股期权日均成交合约张数同比增33%环比增19%至92.0万张 [3] - 第三季度完成25宗IPO,融资额735亿港币,同比增74%环比降19% [3] 投资收益表现 - 预计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降18%环比降36%至9.9亿港币 [4] - 长端收益率下滑与短端成本利率回升导致保证金息差或有所收窄 [4] - 市场波动率收敛导致衍生品保证金要求预计环比下降,拖累投资收益表现 [4] 市场前景与流动性 - 10月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880亿港币,市场博弈加剧推动交易活跃度维持高位 [5] - 高波动环境有望支撑衍生品交易热度,公司盈利基本面持续夯实 [5] - 预计第四季度美联储降息节奏或较快,边际宽松环境下港股流动性有望得到支撑 [5]
大行评级丨高盛:调整港交所盈利预测 维持“买入”评级及目标价544港元
格隆汇· 2025-10-20 13:35
盈利预测调整 - 基于港交所9月及10月至今的成交量数据,调整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0.8%、下调0.5%及上调0.1% [1] - 引入2028年每股盈利预测为15.4港元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1] - 维持目标价544港元 [1]
港交所:香港ETF市场流动性排行全球第三 ETP资产管理规模激增至6530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20 11:12
香港ETF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ETF市场流动性高居全球第三,今年初至9月30日的日均成交额为378亿港元,超越排行第四的韩国[1] - 截至今年9月30日,香港ETP市场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32%至6530亿港元,上市ETP数量同比增16%至225只,创历史新高[1] 推动ETF市场增长的因素 - 改善市场结构是增长因素之一,例如去年11月港交所在开市前及收市竞价时段引入ETF庄家参与,提升了市场效率[1] - 增强互联互通是另一关键因素,港交所与中东及东盟市场的联系增加[2] - 持续创新推动增长,港交所引入了备兑认购期权ETF和单一股票杠杆及反向产品等新产品[2] 各类ETP产品发展近况 - 截至2025年(原文如此,应为2024年)本月16日,港交所已迎来41只新ETP,超过去年ETP发行的历史最高纪录[2] - 收益型ETF现有21只产品,包括股票收益ETF、备兑认购期权ETF及债券ETF,截至9月30日其日均成交额增至逾2亿港元,资产管理规模增至约234亿港元[2] - 杠杆及反向产品现有29只,总市值约280亿港元,占整体ETP市场的4.3%,日均成交额为36亿港元,占整个ETP市场的9.5%[2]
上交所,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10-18 15:27
上交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 - 上交所将锚定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营造长期资金入市的良好生态 [1] -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技术快速发展,将深刻改变“科技—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 [1] “稳”的基础:巩固上市公司向好态势 - 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夯实上市公司长期向好的发展基础 [1] - 今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归母净利润2.39万亿元,实现正增长 [1] - 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增速达7.5%,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营收增速达12% [1] - 修订《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则,规范独立董事履职,加强中小股东权利保护,并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 - 组织超过60%的沪市上市公司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引导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2] - 今年上半年,400多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总额555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金额已超千亿元,目前实施500亿元 [2] “进”的动能:支持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 - 以设立科创板等改革为契机,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质量 [2] - 培育了一批硬科技底色的产业体系,六大战略性新兴板块初具规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行业加速布局 [2] - 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841亿元,超过这些公司净利润的2.8倍,研发投入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2] - 鼓励传统行业运用新技术转型升级,上半年沪市钢铁、机械行业净利润分别提升235%和21% [3] - 积极落实“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用好并购重组工具,今年以来沪市披露资产重组602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76单,较上年分别增长19%和117% [3] 投融资协调发展:完善市场生态与产品创新 - 持续完善ETF产品谱系,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截至9月底,沪市ETF规模已从2020年的不足万亿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元 [3] - 研究优化做市机制,构建从指数到指数化产品的生态链条,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指数272条,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产品支撑 [4] - 持续服务机构投资者,今年以来走访机构投资者百余次,通过深入了解需求以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意愿和可持续性 [4]
上交所,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10-18 15:24
文章核心观点 -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 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技术将深刻改变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态势 [1] - 上交所将锚定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 通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营造长期资金入市生态来增强市场包容性和吸引力 [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举措 - 夯实基础巩固长期向好态势 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改善经营条件 上半年沪市公司归母净利润2.39万亿元实现正增长 [1] - 新兴产业和消费行业成为稳增长重要支撑 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营收增速达7.5% 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营收增速达12% [1] - 提升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 修订《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则加强中小股东权利保护 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价值 组织超60%沪市公司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 上半年400多家公司中期分红总额5552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今年以来沪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金额超千亿元 目前已实施500亿元 [2]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以设立科创板为契机系统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硬科技产业体系 六大战略性新兴板块初具规模 [2] - 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841亿元 超过这些公司净利润的2.8倍 研发投入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2] - 鼓励传统行业运用新技术转型升级 上半年钢铁行业净利润提升235% 机械行业净利润提升21% [3] - 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支持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以来沪市披露资产重组602单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76单 较上年分别增长19%和117% [3] 投融资协调发展与市场生态建设 - 完善ETF产品谱系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 截至9月底沪市ETF规模从2020年不足万亿元增长至超4万亿元 [3] - 着力完善适配中长期资金投资的制度环境 研究优化做市机制 构建指数化投资生态链条 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指数272条 [4] - 持续服务机构投资者 今年以来走访机构投资者百余次 组织长钱长投品牌活动 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和可持续性 [4]
港交所陆琛健:赴港上市的硬科技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16
港交所上市申请概况 - 目前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的企业约有280家 [1] - 其中约有一半是科技公司 [1] - 约有30家是芯片类公司 [1] 赴港上市企业类型趋势 - 前些年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多以软件企业为主 [4] - 近年来赴港上市的硬件、硬科技企业显著增加 [4] 18C上市章节政策 - 港交所于2023年推出18C上市章节 [4] - 该政策支持半导体、机器人与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4] - 港交所将定期参考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更新18C章节所涵盖的主题 [5] 科企专线服务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于今年5月6日联合推出"科企专线" [5] - 港交所设立专责团队为按18C章节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指导 [5] - 允许相关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材料 [5] - 优质芯片公司可通过18C章节保密递交材料 [5] - 专人咨询服务通道让相关企业在上市前向专家进行咨询 [5]
香港交易所11月28日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9:48
香港交易所11月28日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社香港10月14日电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交易所")14日宣布计划推出恒生生物科技 指数期货,进一步优化其不断拓展的衍生产品生态圈。 这只新期货合约在监管机构批准后将于2025年11月28日开始交易。合约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为基准,聚 焦当前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一大板块,为投资者提供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与香港交易所现有的生 物科技相关产品及旗舰股票指数衍生产品组合互补。 香港交易所市场主管余学勤表示,受科技创新和全球医疗保健的巨大需求所推动,生物科技业现在是资 本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前沿行业之一。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为投资者丰富投资生物科技产业的渠道, 提供有效的对冲工具,并支持区内生物科技生态圈的发展。 自香港交易所2018年推出上市制度改革以来,生物科技及医疗保健已成为香港资 ...
港股14日跌1.73% 收报25441.35点
新华社· 2025-10-14 18:51
香港本地股方面,长实集团跌2.13%,收报36.78港元;新鸿基地产跌1.45%,收报95.35港元;恒基 地产涨0.22%,收报27.46港元。 中资金融股方面,中国银行涨0.48%,收报4.2港元;建设银行涨2.32%,收报7.49港元;工商银行 涨1.77%,收报5.76港元;中国平安涨1.05%,收报53港元;中国人寿涨1.58%,收报21.92港元。 石油石化股方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跌1.46%,收报4.04港元;中国石油股份跌1.23%,收报7.21港 元;中国海洋石油跌1.11%,收报18.63港元。 责任编辑:袁浩 新华社香港10月14日电 香港恒生指数14日跌448.13点,跌幅1.73%,收报25441.35点。全日主板成 交3989.1亿港元。 国企指数跌143.38点,收报9079.16点,跌幅1.55%。恒生科技指数跌222.25点,收报5923.26点,跌 幅3.62%。 蓝筹股方面,腾讯控股跌2.82%,收报621港元;香港交易所跌2.96%,收报420港元;中国移动跌 0.24%,收报84.7港元;汇丰控股跌0.68%,收报101.9港元。 ...
港交所再跌超3% 风偏下降带动港股估值回调 机构称高波动行情或将持续
智通财经· 2025-10-14 15:55
港交所(00388)再跌超3%,截至发稿,跌3%,报419.8港元,成交额44.54亿港元。 消息面上,上周五贸易战升级态势超出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带动港股估值回调。华泰证券表示, 短期操作方向判断的关键在于市场情绪是否已经较为极致,从资金面和港股情绪指标看还有进一步释放 空间,贸易摩擦问题未来一两周演进路径方差较大,高波动行情或仍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将于11月5日公布第三季度业绩。瑞银预测季度收入及纯利将同比增长43%及 53%,达到77亿及48亿元,再创新高。该行预测较市场普遍预期高出8%及11%。考虑到市场气氛情况及 南下资金参与度上升,瑞银将港交所2025至2027年日均成交额预测上调9%至16%,并将港交所每股盈 利预测上调7%至12%,目标价485港元,评级"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