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公司研究室IPO周报:自动驾驶“双雄”竞速港股IPO;遇见小面上半年净利翻倍
搜狐财经· 2025-10-17 14:58
IPO动态 A股 本周,A股上会公司共有三家。 10月15日,优迅芯片、昂瑞微顺利过会,均将在科创板上市。 10月16日,天溯股份顺利过会,将在创业板上市。 10月14日,滨会生物、大红袍、瀚天天成、华恒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10月15日,遇见小面、白山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10月16日,首创证券、千里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新股上市: 10月16日,长江能科(920158)在北交所上市。 10月17日,道生天合(601026) 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新股申购: 本周共有一只新股进行申购。 10月17日,必贝特(688759)在科创板进行申购。 港股 10月13日,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普源精电、华付股份、晶存科技、贝达药业、利欧集团、晶合集 成、大金重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热点追踪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上半年净利翻番,两个月前遭二股东减持 10月15日,遇见小面更新其港股招股书。 遇见小面是以重庆小面系列为主打的中式餐饮连锁品牌,产品已扩展到各种辣与不辣的菜品,涵盖面 条、米饭、小吃和饮料。根据第三方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遇见小面 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市场 ...
4年亏损68亿!市值缩水32%后,文远知行赴港再上市
凤凰网财经· 2025-10-17 11:12
上市进程与市场表现 - 公司境外发行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02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1][2] - 公司一年前于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最高大涨27.74%至19.8美元/股,总市值约为44.91亿美元 [2] - 截至今年10月16日,公司股价跌至11.07美元/股,市值30.49亿美元,较上市首日缩水32% [3] 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自2022年达到5.28亿元峰值后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营收4.02亿元(同比下降23.86%),2024年营收3.61亿元(同比下降10.2%) [5] - 公司净亏损持续扩大,2021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0.07亿元、12.98亿元、19.82亿元和25.17亿元,累计亏损超过68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收窄至7.91亿元,去年同期为8.82亿元 [5] - 亏损主要源于高昂的研发投入,2021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33.51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302%,相当于每日投入近300万元 [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加定期存款共有40.9亿元 [7] 收入构成与毛利率 - 收入分为产品收入和服务收入两大板块,2024年产品收入的毛利率为17.3%,服务收入的毛利率为47.6% [7] - 服务收入占比正逐步下降,从2022年的35.9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5.29%,受项目周期影响而不稳定 [9] - 产品收入占比有所提升,从2023年的13.49%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1%,增长主要得益于2024年第四季度自动驾驶出租车、货运车和环卫车的销量大幅增长 [9] 客户集中度与业务风险 - 公司存在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2021年前六大客户贡献89.8%的收入,2024年上半年仅前两大客户就占总收入的52.4% [11] - 公司业务深度绑定少数核心伙伴,自身承认若主要客户大幅减少或停止使用其产品和服务,可能无法找到水平相当的替代客户 [12] 核心业务进展 -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在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4590万元,同比暴涨836.7%,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6.1% [11] - 公司目前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总数超过1200辆 [15]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面临来自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小马智行和百度Apollo的竞争,小马智行2024年收入5.32亿元,四年累计亏损54.7亿元,截至10月16日市值75.36亿美元,为公司市值两倍以上 [15] - 百度Apollo"萝卜快跑"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截至2025年8月累计订单超1400万单,车队规模约2000台 [16] - 特斯拉、小鹏、理想、蔚来等整车企业及华为鸿蒙智行正大力推进全栈自研,构建闭环技术能力,挤压第三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的市场空间 [17] - 行业竞争逻辑从技术想象力转向对营收能力、毛利率与可持续模式的全面考验 [17]
Z Potentials|前百度IDL高级科学家、地平线智驾总裁,维他动力创始人余轶南“逆行”杀入家庭场景,打响具身智能奇袭战
Z Potentials· 2025-10-17 11:04
公司战略与创业哲学 - 创始人余轶南博士的职业履历贯穿AI浪潮关键节点,包括中科院博士、百度IDL早期成员、地平线智驾总裁,最终选择在具身智能技术临近商业化落地时点创立维他动力[5][6][7][8] - 创业选择逻辑基于三点:避开过度竞争领域、追求技术落地、在技术商业化前1-2年切入,遵循“领先半步”哲学而非过度超前[8] - 公司成立8个月内完成3轮融资并计划年底量产C端产品,驱动因素包括战略清晰、团队聚焦、成员来自自动驾驶及机器人领域顶尖公司、以及高强度工作节奏[43] 行业分析与赛道选择 - 机器人行业当前处于“春秋时代”,缺乏统一范式,未来将在工业、家庭、专业服务等不同场景收敛出各自的最佳实践和标杆企业[3][16] - 自动驾驶行业经验表明,“长坡厚雪”赛道需打持久战,稳扎稳打从L2做起的企业最终在市值和能力上超越试图“原地起跳”的L4公司,这影响了公司选择务实路径[3][14][38] - 具身智能被视为继PC、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计算时代“圣杯”,但其发展将比汽车行业更漫长,当前核心是做出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而非直接打造“iPhone”[20][21]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选择“反共识”路径,跳过B端工业场景直击C端家庭市场,首款产品为具备跟随、负重、拍摄功能的四足机器狗,强调其情感陪伴属性[18][24] - 产品核心差异化在于“没有遥控器”,通过语音、表情、手势等自然方式交互,这要求机器人具备强大意图理解和环境感知能力,因此搭载了远超同类的计算能力[25][27] - 目标用户价值不仅是效率提升,更在于提供高质量、一致性、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让顶级服务不再是少数人特权,类比Waymo通过服务质量而非价格取胜[39][40][41] 技术架构与研发重点 - 技术路线强调软硬件协同优化的乘法效应,例如AI性能提升100%与硬件效率提升20%结合可带来超过300%的整体效能飞跃[10][35] - 硬件设计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极简传感器配置(双目摄像头+激光雷达)配合二自由度头部实现360度感知,并高度集成计算平台以优化空间和续航[28][33][34] - 算法层面搭建了端到端仿真训练环境及“real-2-sim-2-real”链路,并关注下一代技术如“在实践中学习”的在线强化学习架构[33][35] 竞争力构建与长期愿景 - 现阶段公司更关注“竞争力”而非“护城河”,核心是用更短时间打造出比竞品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几代产品迭代积累组织、供应链、渠道等能力[10][36] - 长期愿景是创造“生活空间的智能伙伴”,让机器人在各种生活场景中提供高质量服务,最终形态可能是融合“苹果+字节”模式的平台型企业[20][39] - 公司计划成立“维他Lab”前沿研究院,将产品开发与技术探索分离,产品坚持以商业需求和用户场景为导向的第一性原则[38]
4年亏损68亿!市值缩水32%后,文远知行赴港再上市
凤凰网财经· 2025-10-17 10:59
上市进展与市场表现 - 公司境外发行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02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 - 公司一年前已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最高大涨27.74%至19.8美元/股,并两度触发熔断,当日收盘报16.55美元/股,总市值约为44.91亿美元[2] - 截至今年10月16日,公司股价跌至11.07美元/股,市值30.49亿美元,相较于上市当天已缩水32%[3] 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 - 公司收入自2022年达到5.28亿元峰值后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收入4.02亿元(降幅23.86%),2024年收入3.61亿元(降幅10.2%)[5] - 净亏损持续扩大,2021年至2024年分别为10.07亿元、12.98亿元、19.82亿元和25.17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过68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收窄至7.91亿元,去年同期为8.82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0.6%[17] - 收入分为产品收入和服务收入两大板块,2024年产品收入的毛利率为17.3%,服务收入的毛利率为47.6%[8] 收入结构分析 - 服务收入占比正逐步下降,从2022年的35.9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5.29%,受项目周期影响而不稳定[10] - 产品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3.4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1%[10] - 2024年第四季度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货运车和自动驾驶环卫车的销量大幅增长,但被无人驾驶巴士销量的下降部分抵消[10] - 2025年第二季度Robotaxi业务营收达到4590万元,同比暴涨836.7%,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6.1%[13] 研发投入与现金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43亿元、7.59亿元、10.58亿元、10.91亿元,累计投入33.51亿元[7] - 研发投入金额占当年收入的比例极高,2021年为320.7%,2024年为302%,2024年每天的研发投入就近300万元[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加定期存款共有40.9亿元[8] 客户集中度与业务风险 - 公司存在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2021年前六大客户贡献了89.8%的收入,2024年上半年仅前两大客户就占据了总收入的52.4%[13] - 公司业务抗风险能力较弱,依赖为特定大客户提供ADAS研发等服务,这类项目制收入不稳定且具有周期性[10][15] 行业竞争格局 - 在L4自动驾驶领域,公司与小马智行、Waymo和百度等头部企业存在直接竞争[17] - 与小马智行相比,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0.6%高出后者(16.1%)约14个百分点,但营收规模较小(公司2024年收入3.61亿元,小马智行为5.32亿元)[17][18] - 小马智行四年累计亏损54.7亿元,截至10月16日市值达75.36亿美元,是公司总市值的两倍以上[18] - 公司目前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总数超过1200辆,小马智行Robotaxi车队规模在2025年第二季度突破500辆,预计年底超1000辆[17] - 还需应对百度Apollo“萝卜快跑”的竞争,其累计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已超过1400万单,车队规模约2000台[20] - 特斯拉、小鹏等整车企业大力推进全栈自研战略,鸿蒙智行为合作车企提供解决方案,不断挤压第三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市场空间[20]
世界模型VLA!DriveVLA-W0:7000万数据解锁自动驾驶VLA Scaling(中科院&引望)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17 08:03
为验证DriveVLA-W0的通用性,本文在两种主流VLA架构上展开验证:针对采用离散视觉token的VLA模型,设计 自回归世界模型 ;针对基于连续视觉特征的VLA 模型,设计 扩散世界模型 。基于世界建模学习到的丰富表征,本文进一步引入轻量级动作专家(action expert),以解决实时部署中的推理耗时问题。 在NAVSIM v1/v2基准上及公司内部70M的私有数据集上开展的大量实验表明,DriveVLA-W0显著优于BEV和VLA的baseline。关键在于,该范式能 放大data scaling law ——随着训练数据集规模增大,模型性能提升速度会加快。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30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论文作者 | Yingyan Li等 编辑 | 自动驾驶之心 中科院和华为引望最新推出了一篇名为DriveVLA-W0的训练范式,难得的探索自动驾驶scaling law的VLA工作。 DriveVLA-W0的团队认为VLA模型受限于"监督不 足"的问题:模型的庞大容量仅由稀疏、低维的动作信 ...
千里智驾的软硬一体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17 08:03
以下文章来源于红色星际 ,作者红色星际科技 据悉,千里智驾或将与爱芯元智在智驾芯片上进行合作,爱芯元智的芯片匹配千里智驾的算法。 作为顶流牌面的千里智驾,在完成了对极氪智驾团队和迈驰智行团队合并之后,在算法上的布局初步成型。 而且千里智驾也发布了宏大的技术目标, 覆盖L2+、L3和Robotaxi。 红色星际 . 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动驾驶行业! 作者 | 红色星际科技 来源 | 红色星际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30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自动 驾 驶 之心 -END- 自动驾驶 毕业论文 不会选方向 无人辅导( 自动驾驶2 键上岸! 不过,千里智驾的宏大叙事中还缺芯片这一环节,也就是软硬一体。 华为是软硬一体交付,Momenta自研芯片也有一定进展,地平线也发布了基于J6P 的城区方案HSD。 如果在芯片上不采取自研的方式,寻找一家能够紧密配合算法的芯片公司就很有必要。 另外,面向下一波软硬技术大迭代也需要有能够紧密合作的芯 片公司。 无论特斯拉还是国内的新势力以 ...
左手纳斯达克,右手港交所,中国自动驾驶的资本新棋局
华夏时报· 2025-10-16 21:34
"美港双栖":自动驾驶龙头驶入资本新航道 回顾其资本化路径,两家公司的步调惊人地相似,先是在2024年四季度先后登陆纳斯达克,文远知行更 是摘得"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桂冠;时隔不到一年,便双双启动回港上市进程。 在业内看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近期布局"美国+香港"双重上市架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两家公司 在当前发展阶段,综合考虑行业动态、政策导向及自身战略所做出的系统性决策。 重要的是,此举旨在为即将到来的规模化商业运营储备资金。自动驾驶,特别是L4级Robotaxi,历来被 视为资金与研发双密集型领域。目前行业正处于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运营的关键节点。财报数据显 示,两家企业均处于高增长与高亏损并行的阶段: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5.9%,净亏 损却同比扩大72.5%;文远知行营收增长61%,其Robotaxi业务收入更是激增超过8倍。这些亏损主要源 于持续扩大的车队规模、技术升级以及全球化运营所带来的战略性投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2025年10月14日,国内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两大领军企业小马智行(Pony AI) ...
小马智行获港股上市备案,Robotaxi收入占比不足10%,何时盈利?
36氪· 2025-10-16 20:42
上市进展 - 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1.02亿股普通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 - 公司已于2024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价累计涨幅超60%,美股市值达75.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6.76亿元)[1] - 港交所于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543.4万美元,同比增长43.34%[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9064万美元,同比扩大75.07%[1] - 公司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6.9%、23.5%、15.2%,2025年第一、二季度分别为16.6%和16.1%[5] - 2025年上半年运营费用为1.23亿美元,同比增长65.66%,其中研发费用9651.6万美元,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2657.4万美元[3] 业务构成与运营 -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Robotaxi服务、Robotruck服务以及技术授权和应用服务[3] - 2025年上半年Robotaxi服务收入325.6万美元,同比增长178.77%,但占总收入比重不足10%[3] - 2025年上半年Robotruck服务收入1730万美元,同比下降4.08%[3] - 2025年上半年技术授权和应用服务收入1487.8万美元,同比增长169.68%[3] - 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运营超过270辆Robotaxi,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过3920万公里[2]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1名远程协助人员监控30辆车的配比,并实现车辆保险成本降低18%[4] 产能扩张与战略目标 - 公司CEO预计Robotaxi规模达到5万辆时可达到盈利平衡点,盈利时间预计在2028年至2029年[2] - 2025年6月和7月,公司分别与广汽集团和北汽集团启动第七代Robotaxi车型大规模生产,目前已生产超过200辆,目标在2025年底实现1000辆车的生产[2] - 公司与深圳西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未来几年内在深圳联合部署超过1000辆第七代Robotaxi车型[2] 资本市场认可度 - 公司上市前获得五源资本、君联资本、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丰田汽车等机构投资[6] - 2025年第二季度共有14家国际顶级机构增持公司股份,包括富达投资、威灵顿管理等[6] - Cathie Wood旗下ARKQ基金于2025年8月、9月买入公司股票,总金额超过1290万美元[6] - 柏基资本(Baillie Gifford)持有超700万股,持股2.01%,为公司第8大股东[6] - 公司是首家且唯一一家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的L4级自动驾驶企业[7] 行业对比 - 同业公司文远知行自2024年10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下跌近30%,总市值34.63亿美元,低于公司的75.36亿美元[7] - 2025年第二季度,文远知行Robotaxi收入同比增长836.7%至4590万元,占总收入的36.1%,其Robotaxi业务收入贡献高于公司[8]
小马智行获港股上市备案!Robotaxi收入占比不足10%,何时盈利?
搜狐财经· 2025-10-16 19:08
港股上市进展 - 公司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1.02亿股普通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 - 港交所在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2] - 公司已于2024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价累计涨幅超60%,美股市值达75.36亿美元(约536.76亿元人民币)[2] 财务表现与盈利前景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543.4万美元,同比增长43.34%;净亏损9064万美元,同比扩大75.07%[2] - 公司CEO预计Robotaxi规模达到5万辆时可达到盈利平衡点,盈利时间预计在2028年至2029年[3]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6.1%,相比2024年同期的-0.3%有显著提高,主要由于专注于高利润收入来源[6] 业务构成与收入分析 - 业务主要包括Robotaxi服务、Robotruck服务以及技术授权和应用服务,后两者是目前的收入支柱[4] - 2025年上半年Robotaxi服务收入325.6万美元,同比增长178.77%,但占总收入比重不足10%[4] - Robotruck服务收入1730万美元,同比下降4.08%;技术授权和应用服务收入1487.8万美元,同比增长169.68%[4] 运营与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运营费用1.23亿美元,同比增长65.66%,其中研发费用9651.6万美元,同比增长64.35%[4]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远程协助人员与车辆1:30的配比,以提升运营效率[5] - 通过优化运营,公司实现了车辆保险成本18%的降低,Robotaxi单位经济模型有所改善[5] 产能扩张与战略合作 - 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运营超过270辆Robotaxi,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过3920万公里[3] - 2025年6月和7月分别与广汽集团和北汽集团启动第七代Robotaxi车型大规模生产,目前已生产超过200辆[3] - 与深圳西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未来几年内在深圳联合部署超过1000辆第七代Robotaxi车型[3] 资本市场认可与同业对比 - 公司是首家且唯一一家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L4级自动驾驶企业[8] - 获得五源资本、君联资本、红杉资本中国等机构投资,ARKQ基金在2025年8月、9月买入总金额超1290万美元的股票[6] - 同业公司文远知行自2024年10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下跌近30%,总市值34.63亿美元,低于公司的75.36亿美元[8] - 2025年第二季度文远知行Robotaxi收入同比增长836.7%至4590万元,占总收入36.1%,其Robotaxi业务收入贡献高于公司[8]
美股异动丨小马智行盘前涨超1% 港股IPO获备案
格隆汇· 2025-10-16 16:37
上市进展与市场反应 - 公司盘前股价上涨1.08%至21.44美元 [1] - 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拟发行不超过102,146,500股普通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此次备案落地标志着公司赴港上市计划跨过核心监管门槛 [1]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有望成为行业内少数实现"美+港"双重上市的企业 [1] - 此次备案凸显资本对自动驾驶赛道的持续看好 [1] - 公司距离其2024年11月纳斯达克上市不足一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