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制造
搜索文档
Snap-on: Buy This Must-Own Dividend Stock While It's Down
MarketBeat· 2025-04-22 19:02
公司业绩与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4%,较分析师预期低500个基点,主要受工具部门下滑6.8%和建筑与工业部门收缩2.9%拖累 [3] - 维修系统部门增长3.7%,反映企业倾向于维护而非购置新设备,金融服务部门作为最小业务板块同样下滑 [4] - GAAP每股收益为4.51美元,季度现金流为正,毛利率有所扩张但利润率收缩幅度超预期 [4] 财务健康与资本回报 - 股息收益率达2.92%,年化股息8.56美元,连续15年增长股息,三年年化股息增长率14.74%,派息比率44.82% [7] - 第一季度末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及总资产增加,负债微增但长期债务与2024年第一季度持平,权益增长2.3%,总负债比率低于0.5倍 [8][9] - 股票回购规模有限,股份数量同比减少0.75%,股息支付安全边际高,2025年预期派息比率仅30% [10] 市场前景与分析师观点 - 公司重申业务韧性,预计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增长,利用已验证能力推进连贯增长路径 [2] - 分析师覆盖范围扩大,评级从持有上调至适度买入,共识目标价隐含15%上行空间,高端预测再额外增加15% [11] - 股价处于长期上升趋势,关键支撑位包括2024年高点及30个月指数移动平均线 [12] 行业与业务多元化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高利率导致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工业行业普遍承压 [3] - 多元化业务模式产生强劲现金流,支撑运营并持续回馈股东,使公司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1]
巨星科技去年净利增36.18% 将继续推动全球化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0:07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7.95亿元 同比增长35.37% 归母净利润23.04亿元 同比增长36.18% 扣非净利润23.04亿元 同比增长35.74% [1] - 手工具业务收入100.69亿元 同比增长40.46% 电动工具业务收入14.38亿元 同比增长36.53% 工业工具业务收入32.28亿元 同比增长22.14% [1] 业务发展 - 跨境电商业务保持45%以上增速 自有品牌发展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1] - 针对非美地区开发全新系列产品 完善现有产品系列 取得新订单 [1] - 东南亚产能投放提升产能天花板 更好满足客户订单需求 [1] 产品创新 - 研发投入3.66亿元 设计新产品1937项 [2] - 创新研发木工系列产品 20v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 智能工具柜等新产品 获得良好市场反馈 [2] - 实现20v锂电池工具决定性突破 首次实现主流市场主流产品突破 [2] 全球化布局 - 建立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体系 与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合作 [2] - 新增东南亚制造产能 推动墨西哥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全球产能落地 [2] - 加速成为欧美本土服务 全球产业链制造和中国管理研发的全球资源配置型公司 [2] 区域市场表现 - 美洲地区收入93.87亿元 同比增长34.7% 欧洲地区收入36.46亿元 同比增长30.58% [3] - 国内市场收入7.01亿元 同比增长12.07% 其他地区收入10.02亿元 同比增长109.04% [3] 战略规划 - 全球贸易壁垒带来战略发展机遇 国际化布局和全球化运营能力将加强行业地位 [3] - 继续推动全球化布局 成为欧美本土服务 全球生产制造 中国管理研发为一体的国际化公司 [3] - 2025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稳中有升 [3]
我对贸易战的看法:对美对中都好
集思录· 2025-04-21 22:53
1)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企业,最大的基本都是外资或台资,以前有排名,前二十内资企业不到 30%,现在不公布了,苹果公司一年出口到美国400亿-500亿美元,算是中国产品,国内能 分到多少利润?这种只长骨头不长肉的GDP有屁用,日本从五十年代起步,30年时间工资赶 上发达国家水平,我们改开有四十多年了吧,打工人十二小时打螺丝只混个温饱。该改一改 发展模式了。 我以前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这家公司规模在江苏应该排前三,见过自家产品在 国外的售价,和老外的采购聊天,他们说在中国采购1块钱的商品,回国后如果卖不到2.5 元,就会亏本。 欧美国家的零售业和国内不同,是高度垄断的行业,不要说外国人,就是本国人想开个小卖 部比登天还难,所以说中国人矿+跨国巨头的经济模式,该走到尽头了。 国内加50%关税没公布前,我就推测不会谈判。 现在,美国单独对付中国,有的人认为,中美会谈判,找到妥协点,中国吃个大亏忍过去, 但我与前几天的想法一样,中国任然不会谈判。 2)贸易战打击最大的不是中国,而是跨国公司,苹果就不说了,象百得公司,美国最大的工 具公司,全部产品委托国内企业生产,一块钱的产品,卖到美国至少2.5元,国内企业挣0 ...
我对贸易战的看法:对美对中都好
集思录· 2025-04-21 22:53
中国出口贸易模式与利润分配 - 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大型企业主要为外资或台资,内资企业在前二十名中占比不足30% [1] - 苹果公司每年从中国向美国出口额达400亿至500亿美元,但国内企业分得的利润份额极低 [1] - 以百得公司为例,1元产品在美国售价2.5元,中国生产企业仅获利0.05元,利润分配比例严重失衡 [1][3] - 中国贸易顺差规模巨大,2023年顺差额约1万亿美元(约7.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位劳动者年均贡献超1万元剩余产能 [7] 当前经济模式与就业结构 - 灵活就业人数庞大,2021年底已超过2亿,每年另有上千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 [2] - 制造业如打螺丝等岗位对解决基础就业有重要作用,但劳动者收入仅能维持温饱水平 [1][5] - 实体就业是其他行业(如服务业)的基础,其萎缩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影响体制内岗位数量 [7] -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被称为"中国人矿+跨国巨头"模式,其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3] 中美贸易关系与政策转向 - 美国加征关税主要打击跨国公司的利润链条,而非中国生产企业 [1] - 欧美零售业高度垄断,导致中国产品终端售价与出厂价之间存在巨大价差 [3] - 中国可能不再就关税问题与美国谈判,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策略 [1][3] - 政策方向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可能是三十多年来最大的战略调整 [3] 产业链价值分配案例 - 手机中框制造案例显示,原材料成本20元,经过多道工序后售价达160元,各环节均存在利润空间 [7] - 出口1元产品虽直接利润仅0.05元,但通过工资发放、原材料采购等环节,约有0.5元价值留在国内 [4] - 增值税和工人工资等构成国内价值留存部分,但整体利润分配仍向品牌方和渠道方倾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