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零税天堂与洗钱质疑并存,迪拜繁荣背后藏着哪些矛盾?
搜狐财经· 2025-06-15 08:46
经济发展与政策环境 - 迪拜经济发展呈现高速成长态势 得益于零税率政策 优越地理位置和稳健基础设施 [1] - 政府采取"先吸引 后治理"策略 近年加强反腐和打击灰色产业 逐步规范金融体系 [6] - 购房超过200万迪拉姆可获得十年黄金签证 享受类似本地居民权益 激活房地产市场 [2] 房地产市场 - 疫情后房价几乎翻倍 租售比达到10%甚至更高 吸引全球投资者 [2] - 实行期房销售制度助推房地产泡沫扩大 俄乌战争期间俄罗斯富豪大量迁入购房 [2] - 目前德国和意大利购房者成为主力 房地产市场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项目 [2][4] 金融与财富管理 - 金融领域尤为繁荣 私人高净值人群掌控财富规模庞大 [1] - 国民银行70%资产来自富裕个人 为财富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1] - 银行逐步纳入国际合规名单 经济迈入更加健康轨道 [6] 产业多元化发展 - 作为天然运输港口 完善基础设施和稳定能源供应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6] - 政府积极引入高端服务业 包括律师事务所 金融机构和高技术制造业 [6] - 新能源和新型制造业转移项目逐步落地 预示迪拜将成为更多元化经济中心 [6] 国际化与人口结构 - 国际化程度远超邻近国家 吸引多元文化群体 华人达40万 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口超百万 [1] - 多样性超越新加坡 形成全球交融的"地球村"氛围 [1] - 与阿布扎比相比 迪拜更偏向现代商业自由开放 拥有现代化天际线和繁忙商务氛围 [2] 创新与文化突破 - 成为全球创新项目热土 举办虚拟货币峰会和创新创业论坛 [1] - 即将发放赌场牌照 在伊斯兰国家中属于重大文化突破 [6] - 打破地区固有印象 成为中东乃至全球经济新引擎 [10]
中金财富周建:资产配置多元化催生财富管理体系新迭代
快讯· 2025-06-12 17:36
低利率时代的资产配置新格局 - 低利率时代已经来临,金融资产在居民资产配置结构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1] - 不动产的整体占比和配置出现一定比例的下降 [1] - 资产配置多元化催生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升级 [1] 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亟待围绕财富管理全流程打造专业财富管理力量 [1] - 中金财富率先发力财富管理转型,立足买方视角制定客户解决方案 [1] - 公司已建立国际化水准的多层次买方投顾服务体系 [1]
上海证券报社总编辑谭飞:科技赋能驱动行业革新 财富管理领域迎来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6-12 16:26
AI技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 AI技术正在推动投资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人工智能、全球化资产配置、新质生产力等关键词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格局 [1] - 全球化背景下的供应链重构与资本流动要求以更开放的视野探索资产配置多元路径 [1] 应对挑战的三个维度 - 科技赋能驱动行业革新,中国资本市场需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同时坚守风险底线 [3] - 生态协同共建开放平台,私募机构、资金方、服务平台、地方政府需打破壁垒构建科技纽带协作生态 [3] - 全球视野把握配置机遇,中国资本市场需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深度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3] 中金财富的行业实践 - 中金财富在买方投顾转型、私募综合服务、科技赋能投资等领域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升级 [3] - 中金财富以"全生命周期资产配置"理念为中国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3] 静安区的金融支持政策 - 静安区政府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战略布局,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 - 静安区构建"政策-平台-生态"全链条服务体系,提供精准服务支持机构落地与业务创新 [3] 上海证券报的行业定位 - 上海证券报是新中国第一份证券金融类全国性财经日报,以"权威、专业、价值"为宗旨 [4] - 上海证券报履行资本市场"喉舌、耳目、智库"职责,形成全媒体矩阵包括报纸、网站、App等平台 [4] - 上海证券报是中央政策权威解读者、市场秩序公正维护者、投资者权益守望者、行业声音传播者 [4]
美瑞再联手!
国际金融报· 2025-06-11 19:31
监管合作进展 - 美国SEC与瑞士FINMA达成关键监管合作 允许瑞士注册投资顾问直接向SEC提供包含个人数据的账簿记录 并可在两国法律框架下开展现场检查 [1] - SEC宣布立即恢复处理瑞士RIA申请 终结自2020年因监管数据争议导致的审批暂停 [1] - 该协议为瑞士金融机构打开美国财富管理市场大门 同时为SEC获取瑞士境内客户资产信息铺平道路 [1] 历史监管博弈 - 2020年SEC暂停瑞士RIA申请审批 因担忧数据提供不足及现场检查执行受限 [3] - 2008年以来美国持续打击瑞士银行 瑞银2009年因协助逃税被罚7 88亿美元 瑞士信贷2014年支付26亿美元罚金 [3] - 2014年瑞士签署美国FATCA法案 2024年升级为自动交换金融账户数据 新合作模式2027年生效 [4] 资金流动趋势 - 至少八家通过美国实体开展业务的瑞士机构正接受SEC审查 包括丰泰等大型投资集团 部分涉及瑞士境内现场核查 [6] - 瑞士百达北美顾问美国客户需求显著增长 有案例显示单笔500万至1000万美元资产正转移至瑞士 [7] - 美元汇率走弱推动货币多元化 今年以来对主要货币累计跌幅近10% 4月单月跌幅超4 5% [7] 行业行为转变 - 瑞士银行业已摒弃"绝对保密"传统运营模式 转向与美国监管体系协作 [3] - 美国客户从直接开设瑞士银行账户转向更合规的专业化投资渠道 [3] - 美国高净值人群因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离岸账户需求 资产配置趋势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6]
非银金融行业深度报告:财富管理系列报告之一—群雄逐鹿,财富管理新时代
东吴证券· 2025-06-06 2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投顾试点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转型重要探索,已有60家机构取得试点资格,2025年2月监管推动基金投顾由试点转向常规,有望推动进程;基金投顾将销售模式从“卖方投顾”转变为“买方投顾”,绑定服务机构与投资者资产增值,增加客户粘性;拥有优秀投顾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机构将展现差异化优势;中国买方投顾模式尚处初步发展阶段,未来空间广阔 [2] - 美国是全球最大财富聚集地,财富管理市场领先,形成三类财富管理体系;中国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可投资资产向金融资产倾斜,财富管理行业处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期;资管新规引导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健康发展,大资管行业长期有望良性发展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财富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 财富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设计财务规划,提供金融服务,综合管理资产、负债和流动性,满足客户财务需求,实现财富目标,范围广泛 [11] - 财富管理市场要素包括资金端、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和资产端;中国约60%财富管理资金来自零售客户,高于全球平均;零售客户按可投资资产规模分为三类 [12] - 财富管理机构负责客户服务与产品销售,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产品创设与投资管理;二者在管理对象、投资层面、服务内容和能力要求上不同,但有交叉,国际上有三种协同模式 [13][15] 2. 全球财富管理市场:起源欧洲、发展于美国,未来在亚洲 2.1 全球财富规模与分配 - 全球居民财富总规模从2000年的116.9万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底的454.4万亿美元,复合增速6.4%;人均财富规模从2000年的3.1万美元增长至2019年底的8.5万美元,复合增速4.6%;过去20年财富增长分三个阶段 [16] - 地域上,不同区域财富增速和人均财富规模差异大;2000年北美地区居民财富占比最高,2006年欧洲超过北美,2008年后中国成为全球财富增长主要来源;中国人均财富复合增速远超各区域 [21][26] - 全球财富贫富悬殊大,美国富人最多,其次为中国;2023年底,全球17.8%的成年人拥有86.9%的财富规模 [29] 2.2 全球财富管理主要模式 - 国际上财富管理主要模式包括私人银行模式、顾问咨询模式、经纪人模式、投资银行模式、家族办公室模式、全能综合模式 [35] - 私人银行模式起源于瑞士日内瓦,面向高净值人群,融合多种金融服务;顾问服务模式采用1对1专属投资顾问,配置产品,服务门槛低于私人银行;经纪人模式是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目标客户为投资者和交易者;投资银行模式面向高净值以上客户群体,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产品 [38][39] 2.3 美国财富管理市场 2.3.1 美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回顾 - 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 - 70年代):美国出现共同基金,财富管理行业崭露头角;美国出台相关法规,确立财富管理规则;股市暴跌引发经济危机,财富管理需求上升,金融机构面向中产富裕阶层提供服务,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形式单一 [44][45] - 发展成熟期(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财富累积,理财需求上升;养老金入市扩充金融市场资本存量;利率自由化带动银行系财富管理发展;证券佣金自由化推动券商财富发展,买方投顾兴起;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混业开放促进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 [45] 2.3.2 美国财富管理市场领先实践 - 美国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得益于成熟金融体系,以客户为中心拓展产品线,向外并购,成为各子行业领先机构 [47] - 美国银行旗下有“美林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两个子品牌,业务横跨多板块 [48] - 嘉信理财初期是折扣经纪商,中期扩张客群规模,拓展资产管理业务,2008年以来调整产品组合,推出智能投顾业务 [49] - 贝莱德成立初期为黑石集团资产管理部门,后独立并不断拓展产品线,2005年起开启大规模并购扩张 [50] - Wealthfront是美国智能投顾平台,通过算法模型为客户提供资产投资组合建议,致力于提供低门槛、低费用的理财咨询服务 [51] 3.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居民财富持续增长 3.1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回顾 - 萌芽期(1978年 - 1998年):改革开放后居民储蓄增加,各类金融机构恢复营业,资本市场起步,国家金融监管开始建立 [53] - 初步发展(1998年 - 2012年):基金业务快速发展,银行理财、私人银行起步,第三方理财发展,信托资产高速扩张 [53] - 快速发展与监管升级(2013年 - 至今):2013年开启中国互联网财富管理时代;2012 - 2017年监管体系和资管新规出台;2018年保险、券商转型财富管理 [56] 3.2 中国居民财富规模持续增长,财富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 -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处于黄金发展周期,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和高净值人群数量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达327亿元,2018 - 2024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4% [54] -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处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期,在人均GDP、居民净金融资产/GDP、居民财富存款占比和利率市场化进程方面相似 [55] - 中国居民财富规模增长,财富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现金及存款和投资性房地产占比下降,资本市场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境外投资占比上升 [63] 4. 中国财富管理竞争格局:群雄逐鹿,财富管理大时代 -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参与机构包括8大资产管理属性机构和2大财富管理属性机构;截至2024年,资产管理属性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总计155.1万亿元,同比+9.9%,2014 - 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1% [70] - 各机构在目标客户、产品、服务等方面各具特点,银行和券商兼具两种属性,不同机构目标客群、门槛、产品服务和优势不同 [76] 4.1 私人银行规模快速增长 - 私人银行业务面向高净值及以上人群,具有定制化特征,对金融机构具有轻资本、低波动、高价值等特征 [79] -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态势向上,资产管理规模与客户数量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 - 2023年,中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复合增速14.7%,客户数复合增速15.1% [79]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AUM超1万亿元,构成第一梯队;招商银行以4.66万亿元位列全行业榜首;江苏银行表现优秀 [80] -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空间广阔,需求端空间大,服务质量有提升潜力,应在多方面升级 [84] 4.2 银行理财逐步进入专业化独立子公司运作时代 - 零售银行财富管理业务针对大众客户和大众富裕客户,银行理财分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后,非保本理财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底为29.95万亿元,同比+12%,2016年以来复合增速3% [85][86] - 个人投资者是银行理财市场主力,数量快速增长;2024年底,投资者数量为1.25亿个,个人投资者占比98.7%;公募理财产品是主力,债券为主要配置资产 [87] - 银行理财进入专业化独立子公司运作,3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数量2.4万只,存续余额26.31万亿元,占全市场87.8%;子公司开展业务有诸多优势 [93] - 理财子公司产品以开放式和固定收益类为主,权益类产品占比较少,但多家公司表示未来将增加权益投资 [94] 4.3 公募基金:被动投资加速发展,费改稳步推进 - 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高速发展,资产规模从2010年末的2.5万亿元扩大12倍至2024年末的32.3万亿元;个人投资者购买基金主要通过银行、第三方代销平台等渠道 [97] - 公募基金市场扩容不同阶段主导因素不同,货币基金在2013 - 2015年和2017 - 2018年快速扩张,后进入平稳阶段;2019年开始,非货币基金规模增长推动公募基金规模上升 [99][101] - 2024年,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指数投资兴起,源于政策引导支持和主动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差;我国被动指数投资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102][103] - 公募基金费改稳步推进,分三阶段进行;费率改革有利于降低投资者成本,促使基金公司提质增效 [104][108] 4.4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初见成效 - 券商传统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下滑,2017年开始发力财富管理业务;券商在投资、资产获取和研究能力方面有优势 [109] - 在产品供给端,券商资管加大主动管理,涉水公募领域;资管规模萎缩,主动管理占比提升,11家券商具备公募牌照 [110] - 在销售端,券商发力金融产品代销,在股票型产品具有优势,ETF快速增长助保有规模逆市增长;2022 - 2024年,券商渠道保有规模由9392亿元增至1.3万亿元,占比由15%提升至27% [114]
财富管理系列报告之一:群雄逐鹿,财富管理新时代
东吴证券· 2025-06-06 21: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投顾试点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转型重要探索,已有60家机构获试点资格,2025年2月监管推动其由试点转向常规,将销售模式从“卖方投顾”转为“买方投顾”,绑定服务机构与投资者资产增值,优秀机构将展现差异化优势,中国买方投顾模式尚处初步发展阶段,未来空间广阔 [2] - 美国是全球最大财富聚集地,财富管理市场成熟,形成三类体系;中国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可投资资产向金融资产倾斜,财富管理行业处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期;资管新规引导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健康发展,大资管行业长期有望良性发展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财富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 财富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设计财务规划,提供金融服务,综合管理资产、负债和流动性,满足客户财务需求,实现财富目标,范围广泛 [11] - 财富管理市场要素包括资金端、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和资产端,中国约60%财富管理资金来自零售客户,高于全球平均,零售客户分三类 [12] - 财富管理机构负责客户服务与产品销售,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产品创设与投资管理,二者有不同点和交叉处,国际上有三种协同模式 [13][15] 2. 全球财富管理市场:起源欧洲、发展于美国,未来在亚洲 - 全球居民财富总规模从2000年的116.9万亿美元增至2022年底的454.4万亿美元,复合增速6.4%,人均财富规模从2000年的3.1万美元增至2019年底的8.5万美元,复合增速4.6%,增长分三个阶段 [16] - 地域上不同区域财富增速和人均规模差异大,2000年北美财富占比最高,2006年欧洲超过北美,2008年后中国成为全球财富增长主要来源,2022年中国成第二大财富聚集地,人均财富增长快 [21][26] - 全球财富贫富悬殊,美国富人最多,其次为中国,17.8%的成年人拥有全球86.9%的财富规模 [29] - 国际财富管理主要模式有私人银行、顾问咨询、经纪人、投资银行、家族办公室、全能综合模式,各有特点 [35][38] - 美国财富管理市场过去100年从萌芽走向成熟,萌芽期出现共同基金,确立规则,需求上升;发展成熟期财富积累,养老金入市,利率和证券佣金自由化,金融工具创新和混业开放推动发展 [44][45] - 美国领先财富管理机构得益于成熟金融体系,以客户为中心拓展产品线和并购,形成不同类型领先机构,如美国银行、嘉信理财、贝莱德、Wealthfront [47][48][49] 3.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居民财富持续增长 -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走过40余年,经历萌芽期(1978 - 1998年)、初步发展(1998 - 2012年)、快速发展与监管升级(2013年 - 至今)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不同发展特征 [53][56] -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处于黄金发展周期,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和高净值人群数量增长,对标美国处于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期,居民财富规模增长,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现金及存款、投资性房地产占比下降,资本市场产品等占比上升 [54][55][63] 4. 中国财富管理竞争格局:群雄逐鹿,财富管理大时代 -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参与机构分8大资产管理属性和2大财富管理属性机构,截至2024年,资产管理属性机构规模总计155.1万亿元,同比+9.9%,保险资管规模最大,公募和私募基金增速快 [70] - 各机构在属性、目标客群、产品服务、优势方面各具特点 [76] - 私人银行业务面向高净值人群,具有定制化特征,中国私人银行规模和客户数增长快,部分银行构成第一梯队,发展空间广阔,但服务质量有提升潜力 [79][80][84] - 银行理财分保本和非保本理财,资管新规后非保本理财转型推进,净值化产品占比高,个人投资者是主力,银行理财进入专业化独立子公司运作时代,子公司有诸多优势,产品以开放式和固定收益类为主 [85][86][93] - 中国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扩大,不同阶段扩容主导因素不同,2024年被动指数投资兴起,政策引导和市场影响是原因,公募基金费改稳步推进,降低费率让利投资者 [97][102][105] - 券商自2017年发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初见成效,产品供给端资管向主动管理转型,参与公募化改造和申请牌照;销售端在股票型产品有优势,ETF增长助保有规模逆市增长 [109][110][114]
在中国投资是必要的!对话瑞银吕子杰:如何在中国做财富管理?
券商中国· 2025-06-03 15:17
"我们相信美金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但会提醒家办、企业家或者超高净值客户是否持有太多的美金。"她还提 到,今年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家办开始关注去美元化的话题,虽然完全退出美国资产是不可能的,退出的动作也 不会很大,但地域分散的趋势已经出现。其中,亚太区尤其是中国的不少家办认为中国二级市场存在很多机 会,他们在香港恒生指数中得到收益,下一步正计划投资A股市场。 "去美元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买入黄金,正如主权基金在做的那样。瑞银同样看好欧洲资产(中配),尤其可 以关注食品、医疗、老龄化等优质板块,"我们很多家办开始留意一些值得投资的欧洲股票,或者一些欧洲直 投的机会。"吕子杰补充道,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亚太区的货币预计也都有不错的投资价值。 站在了解客户需求最前线 "财富管理业务是瑞银的核心业务,我们站在了解客户需求的最前线。"在吕子杰眼中,瑞银的财富管理团队一 直担当"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既帮客户联络全世界,也把客户连接到瑞银集团的全业务条线,进而通过投行、 资管的协同效应,继续发挥"一体化服务"的优势。 日前,超过400个家族办公室(简称"家办")代表参加了瑞银举办的全球家族办公室的峰会。 面对诡谲多变的时局,这些巨 ...
诺亚控股上涨2.18%,报10.535美元/股,总市值6.97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02 22:01
公司股价及财务表现 - 6月2日诺亚控股盘中上涨2 18% 报10 535美元/股 成交19 38万美元 总市值6 97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 公司收入总额6 15亿人民币 同比减少5 38% 归母净利润1 49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29% [1] - 2025财年一季报归属股东应占溢利1 49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29% [1] 业务规模及运营数据 - 2024年一季度诺亚分销的投资产品总值为人民币189亿元(26亿美元) [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 通过歌斐资产管理公司的总资产管理规模达人民币1 533亿元(212亿美元) [1] - 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拥有超过45万名注册客户 [2] 业务结构及服务网络 - 财富管理业务涵盖人民币 美元及其他币种的私募股权 私募证券 公募基金等产品 并提供保障传承类综合服务 [2] - 服务网络覆盖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及中国香港 纽约 硅谷 新加坡 洛杉矶 [2] - 1 109名客户经理提供定制化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2] - 歌斐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私募股权 私募证券 房地产 多策略及其他货币计价投资产品 [2] 公司背景 - 诺亚控股为纽交所(代码NOAH)及港交所(代码6686)上市公司 [1] - 定位为华语高净值投资者提供全球投资和资产配置一站式综合咨询服务的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 [1]
利空突袭,超20万人爆仓!美国关税,传出“B计划”
券商中国· 2025-05-30 16:18
关税政策动态 - 特朗普政府准备启动"关税B计划",考虑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款对全球大范围征收高达15%的关税,实施周期为150天 [1][3] - 备选方案包括援引第301条款或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以扩大国家安全相关关税范围 [3][4]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暂缓国际贸易法院的关税禁令,要求双方在6月5日和9日前提交辩护 [2][6] 市场影响 - 加密货币市场遭抛售:比特币24小时跌超2%,以太坊、XRP跌超4%,Solana跌超5%,狗狗币跌近10% [1] - 加密货币全网合约爆仓6.76亿美元,涉及20万人,超九成为多单爆仓 [1] - 标普500指数预期波动:瑞银预测年底目标6000点,2026年6月或达6400点,但当前估值被认为偏高 [7] 政府立场与法律争议 - 白宫称国际贸易法院裁决为"司法越权",已提交紧急动议要求暂缓执行 [3][6] - 特朗普抨击裁决"政治化",称关税政策为其任内数万亿美元收入来源,若需国会批准将削弱总统权力 [6] - 投行Evercore ISI指出,即使关税被取消,政府仍可通过《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快速恢复 [6] 政策实施前景 - 白宫经济顾问纳瓦罗强调"所有战略选项均在考虑中",暗示关税议程将通过多种法律途径推进 [4] - 瑞银认为法院裁决增加关税复杂性,但长期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实施广泛关税 [7]
中环观察|专访诺亚控股CFO潘青:期待更多优秀A股公司与H股联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4:4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迟悦香港报道 近年来,港股市场对于内地公司和中概股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4月29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言人表示,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一直有回流香港市场的意向,配合 相关需求,港交所近年推出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包括针对中概股和其他海外发行人的融资需求对有关 上市机制作出了全面检讨,以进一步便利中概股在港上市。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截至2025年3 月底,已有33家中概股发行人回流香港。 此外,香港证监会方面也表示,为配合最新经济趋势和企业需求,吸引更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企业来港上 市,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正推进全面的上市制度检讨,其中包括审视上市要求和上市后的持续责任;检 视上市规例和安排,改善审批流程;以及研究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等。相关检讨将进一步 便利新兴产业公司和海外企业在港上市。 港交所CEO陈翊庭5月20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已有超过40家A股上市公司提交了H股上市 申请,还有众多A股上市公司已宣布计划在港交所进行二次上市。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将有更多A股 上市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 在今年5月格林威治香港论坛接受专访时,诺亚控股首席财务官潘青也强调了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