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搜索文档
港股IPO周报:兆易创新等多家A股公司批量递表 海天味业融资逾百亿首周破发
新浪财经· 2025-06-22 17:14
港股新股市场动态 - 本周共有19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 4家公司通过聆讯 12家公司招股 1只新股上市 [3] 递表公司核心信息 新奥股份 - 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 2024年零售气量市场份额6.1% 行业排名第三 [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00.2亿 1411.15亿 1349.46亿元 同期净利润110.73亿 125.3亿 99.44亿元 [3] 沃尔核材 - 全球第二大高速铜缆制造商 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4.9% [4] - 2022-2024年收入53.37亿 57.19亿 69.20亿元 净利润6.60亿 7.58亿 9.21亿元 [4] 极智嘉科技 - 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 连续六年保持领先地位 [5] 巴奴火锅 - 中国品质火锅市场收入第一品牌 2024年市场份额3.1% [6] - 门店数量从2021年末83家增至2024年145家 增长74.7% [6] - 2024年收入23.07亿元 净利润1.23亿元 [6] Hope Sea - 中国最大综合电子产品进口供应链商 2024年进口GMV达348亿元 [7]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2.53亿 2.21亿 2.35亿元 [7] 视源电子 - MAXHUB品牌会议平板中国市场份额25% 全球第二9.9% [8] - 2024年收入224.01亿元 净利润10.36亿元 [8] 岸迈生物 - T细胞衔接器领域全球第二 对外授权合作总价值超21亿美元 [9] - 2024年收入4.59亿元 亏损0.48亿元 [9] 海致科技 - 中国产业级AI智能体提供商第五 图核心AI智能体市场份额超50% [10] - 2024年收入5.03亿元 亏损9373.3万元 [10] 兆威机电 - 一体化微型传动系统提供商 2024年收入15.25亿元 净利润2.25亿元 [12] 美格智能 - 全球第四大无线通信模块商 2024年市场份额6.4% [13] - 2024年收入29.41亿元 净利润1.34亿元 [13] 兆易创新 - NOR Flash全球第二 中国第一 2024年市场份额18.5% [17] - 2024年收入73.56亿元 调整后净利润12.6亿元 [17] 潍柴雷沃 - 中国领先智慧农业方案商 拖拉机与收获机械收入占比超90% [19] - 2024年收入173.93亿元 净利润9.57亿元 [19] 通过聆讯公司 富卫集团 - 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 2023年总承保保费4070亿美元 [24] - 2024年保险收益27.24亿美元 净利润0.1亿美元 [24] 峰岹科技 - 中国BLDC电机主控芯片市场第六 份额4.8% [25] - 2024年收入6.0亿元 净利润2.22亿元 [25] 讯众股份 - 中国第三大云通信服务商 市场份额1.8% [26] - 2024年收入9.18亿元 净利润5064.2万元 [26] 招股及上市情况 海天味业 - 募资101亿港元 2025年港股第二大IPO [28] - 基石投资者认购47亿港元 首周股价累跌1.52% [28] 三花智能 - 全球发售4.14亿股 香港公开发售获747.92倍认购 [29] - 募资净额91.77亿港元 [29] 药捷安康 - 香港公开发售获3419.87倍认购 [31]
港股IPO狂飙!科技类企业赴港IPO策略分享
梧桐树下V· 2025-06-22 16:53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内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吸引科技企业赴港上市[1] - 适用对象包括特专科技公司(如AI、芯片、新能源等)和生物科技公司(如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尤其适合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3] 上市条件与自测工具 - 行业属性需符合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4] - 特专科技公司需满足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生物科技公司需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6] - 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企业上市,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7] - 企业可通过港交所官网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或发送查询表格至港交所邮箱获取初步反馈[8][9] 保密提交申请流程 - 与港交所签署保密协议(NDA),确保提交材料仅限审核团队可见[11] - 提交PDF加密文件至港交所指定系统,材料包括公司简介、财务数据、法律文件等[12][13] - 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14] "科企专线"专属服务 - 提供一对一辅导,包括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16] - 符合条件的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可申请快速通道,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17] - 支持同股不同权(WVR)设计,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18] 常见问题与避坑指南 - 技术描述需附第三方认证或合作方背书,避免过于虚化[21] - 关联交易需透明化,提前切割关联业务或披露公允性证明[22][23] - 引入至少2家管理规模≥10亿港元的资深独立投资者,增强投资者关系[25] 上市后持续合规要求 - 需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等信息,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细节可申请豁免[27] - 建议发布季度研发简报,每年至少进行2场路演以维护市值[28] - 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29] 与其他市场对比 - 港股"科企专线"在盈利要求、审核周期、估值水平、信息披露压力等方面与A股科创板、美股纳斯达克存在差异[30][31]
跨越海峡深耕生命科技
经济日报· 2025-06-22 06:30
公司发展历程 - 美亚生物科技集团成立于2012年,总部设在北京,由金融行业跨界进入生物科技领域[1] - 公司创始人吴宜蓁因父亲患癌去世而关注癌症治疗,2010年结识干细胞研究科学家后决定投资创业[1] - 2022年公司完成对拥有36年历史的北京科学城日化有限公司的收购[2] 业务布局 - 公司以自体干细胞及免疫细胞为核心,专注于前沿生物科技研发与应用[2] - 旗下北京科学城日化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打造生物科技、植物萃取、绿色环保的自主品牌[2] - 公司推出高科技赋能的民族品牌系列新产品,顺应国货消费潮流[2] 政府支持 - 北京市昌平区政府为公司提供"服务管家"和"点对点"精准服务[2] - 政府部门在收购北京科学城日化过程中提供专业指导,数月内高效完成交易[2] 两岸交流 - 公司设立台湾青年创业驿站,为来京台胞提供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导[3] - 公司邀请台湾日化行业代表来京交流,促进两岸经贸合作[3]
赴港上市再掀热潮 逾160家企业排队九成来自内地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3:31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预计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 筹资额约140亿美元(1087亿港元) 占全球总筹资额24% 位列全球第一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分别以76亿和70亿美元位列二三位 [2] - 与2024年同期相比 港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上涨33%和711% 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IPO筹资总额 [2] - 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 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其中超九成企业来自中国内地 [1]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情况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对港合作"5条"后14个月内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达86家 2025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31家 [1] - 2025年上半年内地公司赴港上市募资总额777.2435亿元(776.8亿港元) 其中宁德时代以52.52亿美元募资成为全球最大IPO 恒瑞医药以12.63亿美元募资位列全球第六 [3] - 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港IPO平均筹资额近百亿港元 行业龙头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赤峰黄金等5月集中登陆港股 [3] 行业分布与市场结构 - 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IPO数量(11家)与零售消费行业并列第一 科技产业公司数量增加使港股"含科量"提升 [2][5] - 行业龙头企业的稀缺性填补港股板块缺口 使行业结构更完善 投资者可投板块更丰富 带动港股整体估值中枢上移 [3][4] -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与健康、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争相赴港 未来科技型IPO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10] 政策支持与制度优化 - 港交所2024年8月优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10月优化新上市审批流程 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保密提交申请 [6] - 中国证监会"5条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畅通融资渠道 [7] - 港交所在伦敦、纽约设办事处 2025年将在沙特利雅得设办事处 加强国际投资者服务 [10] 市场影响与发展趋势 - "A+H"上市企业多为细分赛道龙头 在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具备稀缺性 预计吸引国际长线资金加速入场 [10] - 企业利用港股融资能力提高研发投入并加速出海布局 有助于改善公司基本面 [5] - 国际资本对中国优质资产认可度提升 香港作为配置中国资产首选平台的地位强化 [9][10]
吴清按下“重启键”恰逢其时 | 经观社论
搜狐财经· 2025-06-21 15:36
科创板政策调整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且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企业以预计市值40亿元门槛实现IPO [2] - 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此前已有39家硬科技企业使用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 其中20家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这些企业IPO后累计实现9款新药获批(含5款全球首创一类新药)[2] 硬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 Deepseek、宇树科技等企业代表中国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科技、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3] - 这类企业普遍具有投入周期长、前期盈利能力弱但需持续高强度资金投入的特点 若无法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可能错失发展关键节点 [3] - 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 资本市场支持可改变中外企业竞争态势 此次政策调整将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3] 资本市场功能拓展 - 上市不仅解决融资问题 还可帮助科技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公司治理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 - 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有助于改善A股市场结构 为硬科技领域注入金融活水 吸引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4] - 建议金融机构开发挂钩科技成长层企业的ETF或指数化产品 分散风险的同时让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4] 全球化竞争视角 - 资本市场竞争已全球化 若A股制度包容性不足可能导致优质企业转向其他市场 影响国内投资者收益和资金流向 [5]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提升制度适应性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生态的必要举措 [5]
生物科技公司Capricor Therapeutics Inc.(CAPR)恢复交易,跌幅扩大至46%。
快讯· 2025-06-21 01:24
公司股价表现 - 生物科技公司Capricor Therapeutics Inc(CAPR)恢复交易后跌幅扩大至46% [1]
港股打新,市场热爱哪类题材?
金融界· 2025-06-20 21:34
港股新股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20日港股市场共有32家新股上市合计募资净额77969亿港元超额配售募资8462亿港元总募资额86431亿港元远超2024年上半年募资总额13464亿港元 [1] A+H股上市表现 - 年内已有6家A股公司完成A+H股上市包括海天味业吉宏股份恒瑞医药宁德时代钧达股份赤峰黄金 [1] - 除钧达股份微跌和海天味业次日破发外其余公司上市后均实现双位数涨幅赤峰黄金累计涨幅达11720 [1] - 三花智控将于6月23日港股上市发行价2253港元位于区间高位预计募资811亿港元用于研发产能扩建等 [2] 新消费板块表现 - 传统消费股表现平淡海天味业股价平收绿茶集团持续破发而新消费股舒宝国际现价较发行价上涨19804 [3] - 茶饮股沪上阿姨蜜雪集团古茗上市后累计涨幅分别为20671538313340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5258倍和3617倍 [3] - 潮玩股泡泡玛特布鲁可年内涨幅超一倍布鲁可香港发售认购6000倍上市首日涨4085累计涨幅13049 [4] 未盈利生物科技股 - 年内5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包括脑动极光Mirxes映恩生物派格生物医药维昇药业 [5] - Mirxes脑动极光映恩生物累计涨幅分别为48711136615455派格生物和维昇药业表现相对滞后 [5] - 映恩生物专注ADC药物研发脑动极光涉足脑机接口与AI均为医疗热门赛道尽管亏损仍获高估值 [6] 即将上市新股 - 6月剩余时间将有10家公司上市包括三花智通周六福香江电器颖通控股IFBH曹操出行药捷安康佰泽医疗圣贝拉云知声 [7]
Illumina Ventures 5600万领投抗体分析平台
仪器信息网· 2025-06-20 15:48
公司融资与收购 - InfinityBio完成800万美元A轮融资,由Illumina Ventures领投,PTX Capital、Blackbird BioVentures和Propel Baltimore Fund参投 [2][3] - 此前公司曾筹集400万美元资金,投资者包括PTX Capital和Blackbird BioVentures [3] - 公司以未披露金额收购免疫分析公司Serimmune的资产,Serimmune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无偏差抗体反应组服务 [2][3]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核心技术为MIPSA(通过自组装对蛋白质进行分子索引)抗体分析平台,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精准免疫学实验室开发 [2][4] - MIPSA技术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数十年研究,可全面分析抗体反应组,揭示针对人类病毒、自身免疫蛋白和过敏原蛋白的个体免疫反应靶标 [2][4] - MIPSA使用Promega的HaloTag技术,通过DNA条形码蛋白和肽集合分析抗体-抗原结合模式,克服了蛋白质微阵列和噬菌体展示等上一代技术的限制 [3][4] 业务发展与规划 - 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新服务产品,包括名为EnviroSIGHT的服务 [2][4] - 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大商业足迹、加速MIPSA平台开发及推出新免疫分析服务 [3] - 公司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在巴尔的摩建立9000平方英尺实验室,开发核心服务包括HuSIGHT™、VirSIGHT™、AllerSIGHT™和MuSIGHT™,支持生物标志物发现、基础研究和治疗开发 [5] 行业影响与投资者背景 - Illumina Ventures专注于早期投资,领域包括基因组学、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2023年4月领投Arima Genomics的2200万美元C轮融资 [6] - 收购Serimmune资产后,公司技术被评价为"改变游戏规则",可加速生物医学研究人员的发现 [4] - 公司平台每周可处理数千个样本,服务对象包括学术界、政府和生物制药客户 [5]
攀升673%!港股IPO火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12:39
香港新股市场 - 2025年上半年香港预计上市40只新股 融资总额达1021亿港元 同比增加673% [1] - 2024年同期香港上市30只新股 融资132亿港元 2025年新股数量增长33% [1] - 2025年上半年25%融资额来自4只超大型A+H新股及1只H股 [1] - 当前香港有超过170宗上市申请个案 其中5家公司每家或融资超10亿美元 [1] - 2025年全年香港新股市场预计80只新股 融资2000亿港元 含25只A+H新股 [1] - 主要上市项目将来自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及消费业 [1] - 香港上市制度优化吸引新经济企业 科企专线政策推动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公司上市 [1] A股新股市场 - 2025年上半年A股预计50只新股上市 融资37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14% [2] - 2024年同期A股44只新股融资325亿元人民币 [2] - 上海证券交易所19只新股融资202亿元人民币 深圳证券交易所26只新股融资150亿元人民币 [2] - 北京证券交易所5只新股融资19亿元人民币 [2] - 创业板新股数量最活跃 上海主板融资金额领先 [2] 中概股美股市场 - 2025年上半年36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 融资8.69亿美元 同比数量增57% 融资额升28% [2] - 2024年同期23只中概股融资6.77亿美元 [2] - 除1家茶公司和1家医药公司大型项目外 其余均为小型上市 [2]
长沙:全球研发新势力!|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6-20 12:19
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较2022年分别提升9位和11位 [2] -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9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2] - 截至2024年5月全市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其中2023年9月以来新增1796家,基本实现翻番 [2] - 落地68个央企和"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2][7] 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建设 - 构建"1+2"国家实验室体系,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 [2]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增至3家 [2] - 湘江科学城等"一城一区三基地"集聚区建设全面提速 [2] - 2024年新增25家中试基地、15家创新联合体 [16] - 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6家 [16] 企业研发成果与转化 - 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启用后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21% [5]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2024年推动20项成果在湘转化,孵化6家科技公司 [7] - 吴振军教授团队科技成果作价6800万元成立新公司 [7] - 2023年9月以来新增68家"三类500强"研发项目 [7] - 形成"研发在长沙、转化制造在市州"的发展格局 [7] 本土科技企业发展 - 视比特机器人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销往欧洲多国 [10] - 赛诺生物在异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12] - 高新技术企业达8609家,增长29% [1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增长51% [12] - 独角兽企业总数两年增长3.5倍 [17]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40% [13] - 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其中27项为全球领跑技术 [13] - 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13项,主持完成项目数全国第7 [13] - 技术合同、创新平台、科技项目近80%来自企业 [12] 人才引进与培养 - 柔性引进3名诺贝尔奖得主 [19] - 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 [19] - 引进市级高层次人才1184名、"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23名 [19] - 企业研发中心聚集人才超万人 [19] - 外籍专家年均增长近10% [19] 金融与政策支持 - 科创基金规模超430亿元,认缴规模187亿元 [16] -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授信1155亿元,发放302亿元 [16] - 全国率先出台保税研发企业评估指标体系 [12] - 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