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戈壁创投庄汉彬:从“时、地、人”维度评估项目 坚定担任领投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20:38
公司投资策略与信心来源 - 在多数市场化机构因风险不愿领投、国资倾向跟投时,公司反而强化其领投角色[1] - 领投信心源于对赛道的长期深耕、跨学科顾问网络以及对技术商业化临界点的精准判断[1] - 新成立的Gobi-RIF基金与香港科技大学及港投公司合作,专注投资生物科技、AI与机器人等领域的早期初创企业[1] 公司投资业绩与市场地位 - 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16亿美元,已筹集25只基金,投资超过400家初创企业[1][2] - 其中62家被投企业专注于循环经济,自2016年进入香港市场后已投资超过70家本地企业,孵化出8家独角兽企业[2] - 公司是香港本土投资比例最高的创投机构之一[2] 评估早期项目的核心维度 - 采用“时、地、人”三个维度评估早期项目[1][7] - 时间维度关注技术是否达到可落地临界点及政策市场支持[7] - 地域维度通过全球对比研判团队技术最适合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亚太区设有16个办公室[7] - 人的维度看重团队研发能力及创始人学习能力,并会引荐早期员工协助商业化[7] 对初创企业的差异化赋能 - 赋能服务体现在“媒合”角色,促进创始人或研发团队间交流以节省试错成本[8] - 在融资及政府资金申请(如RAISe+)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协助企业规划财务策略与后续融资[8] - 通过产业网络尽早将初创企业介绍给潜在客户以判断商业化前景[6] 香港市场的退出渠道与IPO环境 - 香港为科创企业提供良好退出渠道,尤其是18A、18C上市规则为生物科技等长周期企业提供明确路径[2][10] - 2025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已突破2100亿港元,创四年新高,市场活跃度显著回升[1] - 港交所今年很有可能再次成为全球融资总额第一的交易所,已有近80家企业通过18A规则成功上市[10] 与高校及政府合作模式 - 与高校合作能更早接触潜在项目,与教授及团队沟通并探讨商业化策略[1][3] - 政府支持作为耐心资本对长商业化周期的大学科创项目不可或缺,且政府背书有助于企业招揽人才和对接客户[3] - 合作模式有助于在大学阶段发掘项目,并在资本市场对接和商业化推进方面赋能[4]
戈壁创投庄汉彬:从“时、地、人”维度评估项目,坚定担任领投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20:28
公司投资策略 - 戈壁创投在市场化机构不愿领投、国资倾向跟投的背景下,反而强化其领投角色,信心源于对赛道的长期深耕、跨学科顾问网络以及对技术商业化临界点的精准判断[1] - 公司新成立Gobi-RIF基金,携手香港科技大学与港投公司,专注投资生物科技、AI与机器人等领域的早期初创企业[1] - 公司评估早期项目从“时、地、人”三个维度判断:技术转化时机、初创公司发展根据地、创业团队人员组成[1][7] 合作模式与资源赋能 - 与香港科技大学、港投公司合作成立创新基金,能更早了解潜在项目,并与教授及团队沟通商业化策略[2][4] - 政府支持作为耐心资本对长商业化周期的大学科创项目不可或缺,政府背书有助于被投企业在招揽人才、对接客户时获得优势[4] - 公司提供差异化赋能服务,包括做好“媒合”角色促进创始人或研发团队交流,以及在融资和政府资金申请(如RAISe+)方面提供专业支持[9] 市场环境与退出机制 - 2025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已突破2100亿港元,创四年新高,市场活跃度显著回升[3] - 香港为来自香港、内地及东南亚的科创企业提供良好退出渠道,尤其是18A、18C上市规则为生物科技等长周期企业提供明确上市路径,目前已有近80家企业通过18A成功上市[3][10] - 公司会与企业提前数年规划上市事宜,结合市场状况判断最佳上市时机与方式,但核心仍是企业需夯实基本面[11] 公司背景与业绩 - 戈壁创投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亚洲的风险投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16亿美元,总部设于吉隆坡和香港[3] - 公司已筹集25只基金,投资超过400家初创企业,其中62家专注于循环经济,2016年进入香港市场后已投资超过70家本地企业,孵化出8家独角兽企业[3]
议程首发!50场报告!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11.27-29,杭州)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2] - 论坛主题为“聚四海群贤,助非粮启‘杭’”,由DT新材料与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2] 论坛主题与战略方向 - 论坛聚焦非粮生物基领域创新科研成果和商业化可行性,探讨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等重要战略方向 [2] - 能源方向涵盖生物质能,包括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旨在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3] - 论坛共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和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李正龙等知名专家 [3] - 支持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多个院系、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及多家学术期刊编辑部 [4] - 特别鸣谢单位包括阿克森斯(北京)贸易有限公司、山东埃尔派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 [4][5] 特色活动与议程 - 特色活动1为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包含20多场前沿报告,发掘非粮创新成果 [6] - 青年论坛特邀报告涵盖双羰基化策略制备生物基中链二元羧酸、木质素选择性催化加氢制备环己酮类单体等创新工艺 [6] - 特色活动2为生物基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交流会,定向邀约20多位产业链上下游嘉宾围绕SAF发展趋势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 [6][7] - 大会报告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其龙、香港城市大学讲席教授徐春保等 [8] 主题论坛内容 - 主题论坛1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议题包括高效分离木质素、非粮原料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建立与发展等 [9] - 主题论坛2聚焦非粮生物质能源,涵盖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及可持续航空燃料,分享生物质气化制液体燃料的科技发展等内容 [9][10] - 论坛设置先锋对话环节,探讨生物基SAF产业发展机遇 [10] 科技成果对接 - 论坛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公开征集与筛选50个生物质利用领域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精准对接 [11] 实验室背景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共同组建,于2023年通过战略重组 [15] - 实验室聚焦四大核心领域:纤维乙醇技术升级及产业化应用、生物醇基航油/柴油前沿技术开发、CO2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生物燃料技术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15]
顶尖教授,涌向一个“非主流”城市
36氪· 2025-11-11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 顶尖科研人才和团队的流向遵循创新价值实现原则,当前中国城市格局中,无锡通过机制创新成功吸引了大量顶尖高校研究团队落户 [2] - 无锡探索出的“科学家团队控股、地方国资参股”模式及共享中试平台等创新生态,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难题,形成了独特的“磁场效应” [10][16][32][33] - 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在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无锡为地级市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突围提供了可借鉴的制度样本 [32][33][35] 科研团队迁徙模式 - 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迁徙美国的历史案例表明,顶尖人才总是流向最有利于创新价值实现的环境 [1][2] - 类似故事在中国重演,一批来自清华、上海交大、华中科大等顶尖高校的研究团队和教授纷纷落户江苏地级市无锡 [2][3] 无锡模式:解决“第一公里”难题 - 针对教授手握技术却难以下海创业的瓶颈,无锡采用“科学家团队控股、地方国资参股”模式,让科学家团队成为企业实际控制人,掌握研发方向和经营决策权 [5][10][12] - 该模式通过重构所有权、决策权和收益分配关系,激发科学家的“主人翁”意识,地方国资角色转变为“战略合伙人”和“赋能者” [12][13] - 实践案例显示,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成立三年已孵化6家科技型企业,为20余家企业开发近30款产品,推动合作企业实现销售额超3亿元 [13][15] 无锡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 无锡建立共享式中试平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被称为“死亡之谷”的中试阶段难题,该阶段需投入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失败率高 [16][17][18] -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光子芯片中试线已正式启用,使无锡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光子芯片中试线拉通的城市,目前全球仅三家机构实现此突破 [18][21] - 共享平台允许初创企业“按需付费”使用世界顶级生产线,无需自建,极大降低设备投入门槛,成功填平“死亡之谷” [21][23] 精准的产业战略布局 - 无锡产业引进有清晰战略布局,聚焦光子芯片、自动驾驶与机器人、物联网与绿色计算、新药研发与生命科学等未来十年有望爆发式增长的领域 [24][26] - 光子芯片被视为“换道超车”电子芯片的关键赛道,因电子芯片已逼近物理极限,栅极尺寸缩小至0.54纳米 [24] - 清华无锡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孵化的求之科技(具身智能)、半导体晶圆检测项目、华深智药(AI制药)等均为有着万亿级市场的硬科技企业 [26] 创新服务网络构建 - 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无锡产研院)扮演“平台中的平台”角色,对全市40家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评估,快速匹配企业技术需求与中试平台 [28][30] - 该院已立项概念验证项目60个,先导预研项目78个,以拨投结合等方式孵化科技型企业17家,形成“创新服务网络”,避免重复建设 [30][32] - 这种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确保了科研成果“出生即有用”,解决了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难题 [30][32]
再鼎医药(09688):重点关注核心管线Zoci国际研发进展
浦银国际· 2025-11-11 14:0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再鼎医药维持"买入"评级 [11] - 美股(ZLABUS)目标价为350美元,潜在升幅51%(基于当前股价232美元)[5] - 港股(9688HK)目标价为270港元,潜在升幅56%(基于当前股价173港元)[7] 核心观点 - 公司3Q25业绩低于预期,但近期建议重点关注核心管线资产Zoci的研发进展,其多项数据有望于1H26读出,或推动股价积极反应 [1] - 基于DCF估值(WACC:102%,永续增长率:3%),下调公司目标价,主要因下调收入预测 [11] 3Q25财务业绩 - 3Q25总收入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环比增长56%),明显低于预期,主要由于核心产品艾加莫德、则乐收入均低于预期 [2] - 3Q25净亏损缩窄至3,596万美元(同比下降137%,环比下降117%),略高于预期 [2] - 3Q25产品毛利率为595%(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为4,793万美元(同比下降274%,环比下降53%),营销行政费用基本稳定在7,000万美元,显示出不错的经营费用控制 [2] - 3Q25 GAAP经营亏损缩窄至4,882万美元(同比下降280%,环比下降111%);Non-GAAP经营亏损下降至2,800万美元(同比下降419%,环比下降181%) [2] 核心产品销售表现与指引 - 艾加莫德3Q25销售额为2,770万美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46%),若加回医保谈判影响,销售收入为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5%,环比增长137%),仍低于预期 [3] - 管理层表示新版重症肌无力指南推荐艾加莫德至少3个用药周期,但医生用药观念转变需时间才能显现DOT延长效果 [3] - 2025年总收入指引从先前的56-59亿美元下调至≥46亿美元,对应18%-22%的下调,报告认为更新后指引可达成性提升 [4] 研发管线进展与催化剂 - 核心管线Zoci (DLL3 ADC) 未来12个月催化剂丰富,包括2L+ SCLC 1期颅内疗效数据更新、1L SCLC联用1期数据、NEC 1期数据均有望于1H26读出 [4] - 公司预计Zoci+PD-L1±chemo注册临床及NEC具备注册潜力的队列有望于2026年开启 [4] - 其他资产催化剂包括:ZL-1503 (IL13/IL31R) 首次1期数据读出(预计2026年)、ZL-6201(LRRC15 ADC)美国IND预计2025年底前递交,1H26有望开启全球1期临床 [4] - Povetacicept用于IgAN的全球3期中期分析数据公布预计1H26,艾加莫德更多全球3期数据读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预计1H26、肌炎预计2H26、甲状腺眼病预计2H26) [4] 财务预测调整 - 将2025E/2026E/2027E净盈利(亏损)端分别下调至16亿美元净亏损/8,800万美元净亏损/2,000万美元净盈利,主要由于下调收入预测 [11] - 预测营业收入2025E为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3%),2026E为648亿美元(同比增长408%),2027E为999亿美元(同比增长542%) [12]
百济神州(688235):强者恒强,业绩再超预期
浦银国际· 2025-11-11 13:5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百济神州重申"买入"评级,并将其列为生物科技子板块的首选推荐 [1] - 基于DCF估值方法(WACC:7.5%,永续增长率:3%),分别上调美股目标价至390美元(潜在升幅+17%)、港股目标价至236港元(潜在升幅+24%)、A股目标价至326元人民币(潜在升幅+17%)[5][6][7][12] 核心观点 - 公司3Q25业绩再次超预期,得益于泽布替尼的强劲销售以及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 [1][2] - 公司已连续3个季度实现GAAP经营利润盈利,经营利润率迅速上升至11.5%(对比1Q25: 1.0%, 2Q25: 6.7%)[2] - 公司轻微上调2025年总收入指引至51-53亿美元(原为50-53亿美元),并轻微下调GAAP经营费用指引至41-43亿美元(原为41-44亿美元)[4] - 研发管线进展顺利,未来12个月催化剂丰富,重点关注血液瘤产品在ASH大会的数据读出 [4][11] 3Q25财务业绩 - 3Q25总收入为14.12亿美元(同比增长41.0%,环比增长7.4%),产品收入为13.95亿美元(同比增长40.4%,环比增长7.1%),略超预期 [2] - GAAP经营利润为1.63亿美元(环比增长85.6%),GAAP净盈利为1.25亿美元(环比增长32.4%),经调整净利润为3.04亿美元(环比增长20.1%),均好于预期 [2] - 产品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85.9%(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2] - 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在产品收入增长40% YoY的情况下,研发费用仅增长5.5% YoY,营销行政费用仅增长16.2% YoY [2] 泽布替尼销售表现 - 3Q25泽布替尼销售额达10.41亿美元(同比增长50.8%,环比增长9.6%),首次在单季度实现超10亿美元销售额 [3] - 美国市场销售额为7.39亿美元(同比增长46.7%,环比增长8.0%),受益于年初药价提升及美国Part D改革 [3] - 欧洲市场销售额为1.63亿美元(同比增长67.7%,环比增长8.4%),主要得益于德国等主要国家市场份额提升 [3] - 中国市场销售额为9,240万美元(同比增长36.3%,环比增长10.9%)[3] 研发管线进展与催化剂 - Sonrotoclax (BCL2抑制剂)更新数据显示出同类最佳潜力,ZS组合在1L CLL/SLL中显示出92% uMRD、100% 36个月PFS率、52.3% G3+ TEAEs [4][11] - 近期催化剂包括:全球R/R MCL二期数据读出(预计2025 ASH)并提交全球加速审批NDA申请,最快有望于2H26海外上市;1H26有望获得R/R CLL, R/R MCL两项适应症的中国加速批准上市 [4][11] - BGB-16673(BTK CDAC)有潜力成为全球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 BTK降解剂,近期将有多项1期血液瘤数据读出(预计2025 ASH),二期R/R CLL试验数据读出(预计1H26)[11] - 早期资产进展:CDK4抑制剂有望于1H26开展1L乳腺癌国际三期临床试验;CEA ADC有望于2H25公布POC数据;另有4款早期资产预计于1H26公布POC数据,2款预计于2H26公布POC数据 [1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基于公司盈利进度快于预期,将2025E/2026E/2027E经调整Non-GAAP净利润分别上调至10.7/12.2/14.2亿美元,主要由于轻微上调收入及轻微下调经营费用预测 [12] - 预测2025E营业收入为52.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9%),2026E为5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2027E为68.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13] - 预测2025E归母净利润为4.29亿美元,2026E为6.29亿美元(同比增长47%),2027E为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3] - 预测毛利率将持续改善,2025E为86.3%,2026E为86.5%,2027E为86.9% [15]
江西广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1 13:52
公司基本信息 - 江西广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疏金根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许可项目 - 许可经营项目包括农作物种子经营、农药批发与零售 [1] - 许可项目涵盖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及装订服务 [1] - 相关经营活动需经批准并在许可有效期内开展 [1] 公司经营范围:一般项目 - 一般项目广泛涉及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与技术转让 [1] - 业务包括农业科学研究、生物农药技术研发及生物有机肥料研发 [1] - 涵盖农业园艺服务、农作物栽培服务、收割服务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1] - 包含化工产品、肥料、农业机械、农副产品的销售及相关仓储服务 [1] - 涉及国内贸易代理、信息技术咨询及办公服务等辅助性活动 [1]
吉贝尔:公司具体投资计划敬请关注公司披露的有关信息
证券日报· 2025-11-10 21:04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于11月10日通过互动平台披露投资信息 [2] - 公司以参股方式投资浙江生创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 [2] - 两家被投资公司均与干细胞技术相关 [2] 投资策略与标准 - 公司选择投资项目时会综合考虑投资标的产品的创新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2] - 公司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慎选择 [2]
中国制药新变革:从仿制药大国到创新药强国
金投网· 2025-11-10 20:45
行业表现与市场动态 - 对中国企业研发新药的抢购热潮使香港上市生物科技股市值在2024年几乎翻倍 [1] - 十几家生物科技企业根据香港特殊上市规则筹集了数十亿美元资金 [1] - 中国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平均患者成本在2017至2023年间仅为跨国公司的30%至50% [3] - 中国研发的奥雷巴替尼预计售价仅为美国同类药物Iclusig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3] 产业转型与竞争力 - 中国生物制药公司正从廉价仿制药供应商转型为尖端产品制造商 [1] - 中国控制全球约80%的仿制药原料药供应链,并拥有全球23%的下一代治疗候选药物 [3] - 行业共识认为中国一旦建立起供应链就能生产出同西方一样的产品 [1] -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助力行业转型 [1] 政策支持与研发实力 - 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崛起源于2015年药品审批法规全面改革及纳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 [3] - 全球前20的生物科学研究机构中有6家是中国高校,中国生物科学研究水平位居全球第二 [3] 外部环境与应对策略 - 美国计划对进口品牌药品征收100%关税,除非相关公司在美国建厂 [5] - 美国面临既想减少对华依赖又想降低药价的矛盾境地 [5]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加速构建自主国际化能力,通过合作与寻求本土化生产规避风险 [5]
医药板块午后集体拉升,关注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医药ETF(512010)等投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11-10 19:00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医药板块午后集体拉升,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收盘上涨1.5% [1]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盘上涨1.4%,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1.1% [1]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1.0%,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0.9% [1][8] 行业指数与ETF产品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聚焦港股医疗卫生行业龙头,由50只医疗器械、生物药品等医药卫生行业港股通股票组成 [4] - 创新药ETF易方达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该指数聚焦A股创新药龙头,由不超过50只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公司股票组成 [6] - 生物科技ETF跟踪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该指数聚焦A股生物科技龙头,由不超过50只业务涉及基因诊断、生物制药等的公司股票组成 [9][11] - 医药ETF跟踪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该指数由沪深300样本中属于医药卫生行业的公司股票组成,覆盖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细分环节 [13] 行业前景与估值分析 - 医药板块估值经历较长时间调整,近期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复趋势 [1] - 下半年创新药BD仍将持续,全球主要央行利率降息趋势有望推动创新药板块估值进一步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