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设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确保减税降费红利直达快享
经济日报· 2025-08-04 05:58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成效 - 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及退税金额达2.6万亿元[1] - 2024年1月至5月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1]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0% 均高于全国总体增速[1] -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 其中计算机制造增长21.6% 智能设备制造增长19.4%[1] 政策精准性与支持措施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逐步提高到100%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提高至120%[2] - 技术转让 技术开发及相关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2] - 2024年税务部门推送支持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3460万户次[4] - 政策聚焦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等关键领域 促进企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2][4] 财政收支与政策协调 - 2024年1月至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 低于全年0.1%增速目标[3]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6.9% 低于全年0.7%增速目标[3] - 需加强税收政策与财政 金融 产业 消费政策协调配合[5] - 各级政府优先保障科技支出 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畅通资金循环[5]
新北洋(002376) - 2025年7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02 15:46
战略布局与业务方向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八大业务"战略,聚焦金融、物流、无人零售等细分领域,提供智能设备/装备综合解决方案 [5] - 形成三个战略成长曲线:第一曲线(打印扫描产品等)支撑2-3年增长,第二曲线(新零售运营等)打造3-5年增长点,第三曲线(关键零部件)培育5-7年竞争优势 [5] - 2024年营业收入23.76亿元(同比增长8.52%),净利润4,854万元(同比增长152%) [6] 业务板块构成 - 第一战略成长曲线收入16.25亿元(占68.41%):打印扫描产品4.46亿元(18.78%),智能自助终端5.13亿元(21.61%),智慧金融设备5.02亿元(21.11%),智能物流装备1.64亿元(6.91%) [7] - 第二战略成长曲线收入3.55亿元(14.93%):新零售综合运营自有点位近万个 [7] - 第三战略成长曲线收入2.90亿元(12.21%) [7] - 海外市场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24%),占比42%创历史新高 [7] 物流自动化业务 - 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精密称重、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 [8] - 单件分离设备国内首家商业化落地,直线分拣机市场领先,应用Toploading创新供包方案节省人力 [8] - 完成异形件分拣机等新产品发布,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8] 智能快递柜业务 - 国内深化与大客户合作,巩固市场规模 [9] - 海外与欧洲头部物流公司合作,在德国等国家实现规模化销售,拓展美洲及"一带一路"市场 [9] - 海外物流柜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期 [10] 智慧金融设备 - 受益于信创政策推动国产化替代,产品市占率已进入头部 [11] - CRS存取款一体机存量50-60万台将进入批量更新周期,TCR/STM等产品需求释放 [11] - 银行网点探索按需押运解决方案降低现金管理成本 [11] - 海外拓展东南亚、南美等市场,聚焦商业零售场景提供大额现金存储方案 [12] 新零售综合运营 - 技术创新:300人软件开发团队维护"人人取自助零售云平台",持续叠加AI能力 [13] - 模式创新:采用"公共点位+商业点位"策略,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13] - 区域聚焦:在威海、西安等城市验证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山东省内重点城市 [13] - 增值业务:探索会员、派样等多元化业务,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 [14] - 运营管理:自建仓库与补货系统,实现智能化补货路径规划 [14]
东杰智能: 关于取得专利证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36
专利获取 - 公司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1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名称为"重载输送线使用的紧凑型嵌入式电动举升装置",专利号为ZL 2024 2 2397587 6 [1] - 该专利的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30日,授权公告日期为2025年7月29日 [1] - 专利权人为公司,该专利已在公司产品中获得应用 [1] 专利影响 - 该专利近期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 专利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1] - 专利有助于增强公司持续创新能力,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
上半年湖南制造业开票销售收入增幅大
制造业整体表现 - 全省制造业开票销售收入达12519.1亿元 同比增长11.3% [1] - 高技术制造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5% [1] 高端制造细分领域增长 - 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5.1% 贡献全省制造业增量41.3% [1] - 新能源整车制造增长167.7% 成为主要拉动力 [1] - 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增长72.6%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增长63.6% 稀土金属冶炼增长49.2% 显示器件制造增长27.6% 集成电路制造增长8.5% [1] 数字化转型进展 - 数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2% [1] - 制造业采购数字技术服务金额增长23.2% [1] - 智能照明器具制造增长151.3% 其他数字产品制造增长18.8% 计算机整机制造增长18.4% 工业控制计算机制造增长7.8% [1] 绿色制造转型 - 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比31.6% 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2] - 石油煤炭加工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冶炼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 非金属矿物制品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 - 制造业采购环境治理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2.9% [2]
开拓工业智能化转型广阔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行业增长数据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分别增长14.9%、11.7% [1] - 2024年在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672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690项,孵化企业182家 [1] -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6.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6.9万家 [1] 区域发展案例 - 江苏省通过"智改数转网联"行动为6万家企业提供免费分析,推动728个重点项目建设 [1] - 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行动,推动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数字化改造 [1] 政策规划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 [2] -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划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梯度 [2] 现存问题 - 工业智能化转型产业基础不够扎实,部分中小企业面临"不敢转""不会转"困境 [2] - 工业智能化转型标准和安全意识需加强 [2] 产业基础建设 - 需加速基础设施升级以适应复杂工业场景 [3] - 推动构建行业专用大模型以精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 [3] - 建立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提升大模型应用准确性 [3] 产业生态发展 - 培养智能化转型优势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3] - 健全人工智能开源机制,打造开放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 [3] -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 [3] 标准与安全 - 分级分类推进标准制定以保障工业智能化发展 [4] - 加强知识产权和安全保护意识,完善法律法规 [4]
唐源电气接受180余名投资者调研 详解公司AI业务、西藏区域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7-24 20:38
西藏布局战略 - 公司全资子公司智谷耘行拟与自然人共同投资500万元在拉萨设立合资公司西藏安智[2] - 西藏布局是公司全国化拓展的关键步骤,旨在复制"四川经验+甘肃模式"至高原地区[2] - 西藏安智将重点推进矿山安全、水利大坝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及城市生命线预警业务,适配高原环境需求[2] - 该布局有望填补西藏高端智慧应急技术空白,并为中西部特殊环境区域拓展积累经验[3] AI Agent+战略 - 公司基于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的机器视觉技术和AI算法,布局AI Agent+轨交运维、智慧应急、智慧公路及智能制造多场景[4] - "神源"轨交供电AI运维平台已在全国18个铁路局及城市地铁推广[4] -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天津地铁6号线投入使用,具备自主导航、跨股道作业等能力,并获高铁项目合作意向[4] 技术迁移与业务转型 - 公司可将轨交智能检测技术迁移至水电项目,结合AI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支持[6] - 计划未来5-10年从设备供应商转型为数据服务商,强化场景定义能力和定制化服务体系[5] - 定增募投项目通过三维体系(需求转化、敏捷交付、价值挖掘)提升商业化变现能力[5]
永利股份:收购尤利璞22.75%股权
快讯· 2025-07-24 18:35
股权收购 - 公司拟收购上海纵利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的上海尤利璞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22.75%的股权,对应认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75万元 [1] - 由于上海纵利尚未履行该部分股权的出资义务,未来由公司继续履行相应的出资义务,因此本次股权转让公司不支付对价 [1] - 公司目前持有尤利璞70%股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尤利璞92.75%的股权 [1] 标的公司业务 - 尤利璞主要从事智能输送设备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业务活动 [1]
用机器人炒菜!七鲜小厨来了!京东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15:09
京东七鲜小厨业务模式 - 公司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 以10亿元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合伙人 每道菜奖励100万保底分成 菜品销量分成上不封顶 品牌餐厅和个体厨师均可报名 [2] - 计划投入百亿元资金建设新型供应链 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 帮助品质餐厅实现规模化销售和增量增长 [2] - 首家七鲜小厨已在北京试营业 7月22日正式开业 采取"外卖+自提"模式 无堂食服务 菜品价格区间20-40元 补贴后15-20元 [4] 供应链与运营模式 - 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 由七鲜小厨承担现炒制作及品控 以外卖和自提形式销售 [4] - 门店配备美膳狮牌炒菜机器人 每个机器人有4个加工区 由厨师值守调配和装盘 京东曾于2023和2024年投资机器人研发公司橡鹿科技 [4] - 业务负责人强调该模式是餐饮外卖业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创新 不是外卖店集合而是合营餐饮制作平台 [5]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定位"品质外卖" 入驻商家需满足高分堂食餐厅、品牌即提或线下即提条件 需通过线下客流检验 [5] - 目标是从"幽灵外卖"和"黑外卖"手中夺回市场份额 帮助消费者获得有品质且便宜的食物 [5]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将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外卖商业模式 预计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5] 业务扩展 - 除七鲜小厨外 公司6月18日在哈尔滨落地"七鲜美食MALL" 采取第三方商家入驻模式 京东主要提供配送服务 [6]
中国智能安全帽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QYResearch· 2025-07-17 17:03
智能安全帽市场概述 - 智能安全帽集成传感器、通信模块、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定位、健康监测、环境感知等功能,提升作业安全性和管理效率[1] - 中国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6.10亿元增长至2031年的11.58亿元,CAGR为9.10%,主要受采矿、能源、化工等高危行业需求驱动[4] - 视频型产品占主导地位,2024年销售额4.44亿元(占比72.71%),应用于采矿、化工等领域以实现可视化管理和远程监管[4] 市场规模与行业应用 - 采矿业是最大应用领域,2024年销售额1.90亿元(占比31.11%),智能安全帽用于井下定位、环境监测和视频传输[5] - 其他主要应用包括能源、化工、公共事业,工业智能化和政策趋严推动需求增长[8] - 广联达为市场领先企业,2024年份额10.44%,润得科技、中泰创安等厂商竞争激烈[5] 技术趋势与挑战 - 5G、AI、大数据融合将推动产品向轻量化、模块化、低功耗方向发展,支持更长时间作业[6] - 中西部资源型省份和东南沿海制造业集群是未来增长核心区域[8] - 行业面临高价制约中小企业推广、数据安全风险、标准化不足等挑战[5] 供应链分析 - 上游为芯片、传感器、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技术门槛高且供应链稳定[10] - 中游为整机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负责硬件开发、软件平台搭建及数据分析[11] - 下游包括建筑施工、矿山企业及政府监管机构,智慧工地普及带动需求增长[12] 竞争格局与厂商 - 主要厂商包括广联达、润得科技、中泰创安、北京思福泰科技等,聚焦物联网与AI技术升级[5][14] - 产品分为视频型和非视频型,应用覆盖采矿业、能源、化工、公共事业等领域[14] - 行业集中度分析显示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抢占市场[14]
万泰股份IPO终止:九成收入“打白条”,遭问询后补认一致行动人
搜狐财经· 2025-07-13 23:4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1年-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9亿元、5.46亿元、6.12亿元、2.7亿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滑55.87% [3][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152.37万元、7962.61万元、8552.4万元、2019.01万元,2023年达到峰值后2024年上半年显著回落 [3][4] - 毛利率从2021年的44.89%波动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1.14%,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 [3][4]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从2022年的42.19%持续改善至2024年6月的37.69% [4] 应收账款问题 - 应收账款余额从2021年4.14亿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6月5.4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长期高于87% [4][6] - 2021-2023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4.41%、95.85%、87.95%,显示收入高度依赖赊销 [4][6]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增长率1.55%显著低于2021年的26.41% [5]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余子先、余子勇兄弟合计持股55.35%,分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副总经理 [7] - 2024年新增关友兵等5名亲属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增加13.41%表决权,总控制权提升至68.76% [8][9][10] - 新增一致行动人通过签署承诺函方式绑定,期限至北交所上市满12个月 [10] 上市审核终止 - 北交所于7月11日终止对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审核 [3] - 监管层曾对亲属股东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提出问询,公司最初解释为"持股比例低且未参与经营"后变更认定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