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
icon
搜索文档
7天票房仅17亿,国庆档「一败涂地」?
36氪· 2025-10-09 21:35
国庆档票房表现综述 - 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仅为16.78亿元,仅略高于2016年水平,在近10年国庆档中表现仅优于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和2016年 [4] - 档期内无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破亿影片仅有4部,头部影片缺失现象严重 [4][6] - 年度总票房截至国庆档后已达到437亿元,超过2024年同期的425亿元 [21] 重点影片市场表现分析 - 《志愿军:浴血和平》为档期票房冠军,档期内票房4.13亿元,总票房预计从最初9亿元下调至6亿元左右 [5][6] - 《731》作为已上映半月有余的影片,意外成为档期亚军,档期内收获票房3.23亿元,国庆档7天砍下3亿+票房 [5][16] - 《刺杀小说家2》档期内票房2.73亿元,预计总票房不足5亿元,对比其制片和宣发成本将面临亏损 [5][6] - 《震耳欲聋》虽豆瓣评分高达7.5分为档期最高,但票房仅1.6亿元,预计总票房2.5亿元,但因其成本控制得当,可能是档期内唯一盈利影片 [5][20][21] 影片内容与口碑分析 - 《风林火山》集结金城武、刘青云等大咖,但因导演个人风格过于突出,导致影片过于抽象,未能吸引大众观众 [9][11] - 《毕正明的证明》豆瓣评分7.4,口碑良好但因主演过于“小众”,排片持续走低,大部分影院仅排清晨场和午夜场,票房不足5000万 [11][14] - 《浪浪人生》《刺杀小说家2》《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口碑不佳,豆瓣评分分别为6.4、6.2,未能达到观众预期 [15] - 《刺杀小说家2》在视效层面进步有限,剧本出现全面垮塌,未能延续前作表现 [15] 观众结构与市场趋势 - 《731》在四线城市贡献占比高达22.2%,下沉优势突出,其40岁+观众成为观影主力军,属于非网络依赖型的沉默客群 [18][20] - 四五线城市观众重要性凸显,反映出主流电影创作与宣发可能未能真正尊重该部分观众的兴趣 [7][17] - 国庆档次日票房很少对前一日实现反超,10月8日作为档期最后一天预计票房仅1.2亿元左右,档期后劲不足 [21] 行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 国庆档片海战术对中小成本电影和腰部影片并不友好,行业需在题材、类型、手法、演员阵容等层面思考是否吸引目标观众 [9][21] - 需反思电影票价是否过高导致观众对性价比不满意,以及宣发手段能否更有效地触及目标人群 [21] - 《疯狂动物城2》定档11月26日,《阿凡达3》预计12月中旬上映,两者均具备10亿+票房体量,或能助推年度总票房冲击500亿元目标 [22]
2025年国庆档票房18.35亿元,新片丰富类型多元
中国青年报· 2025-10-09 21:26
国庆档票房总览 -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 [1][4] - 档期内日均票房为2.3亿元,平均票价为36.64元,为近5年首次下跌至40元以下 [4][7]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高达98.93% [1] 头部影片票房表现 - 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0亿元)、《731》(3.45亿元)、《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2.19亿元)、《震耳欲聋》(1.75亿元) [1][4] - 《志愿军:浴血和平》以超4.5亿元票房领跑,这是该系列第二次取得国庆档票房冠军 [1][9] - 多部影片出现票房逆跌现象,如《浪浪人生》连续两天逆跌,《毕正明的证明》连续5日逆跌 [9] 观影用户结构分析 - 购票用户中35岁以上用户占比首次超过五成,三四线城市占比持续提升至近44% [7] - 单人观影比例达到近5年最高,其中《震耳欲聋》的单人观影比例近五成 [8] - 多人观影占比为17.6%,较去年增加1.3个百分点,《志愿军:浴血和平》等影片家庭观影属性较强 [8] 影片类型与市场特征 - 国庆档影片类型丰富多元,涵盖历史战争、奇幻动作、喜剧家庭等多种题材 [9][10] - 《志愿军:浴血和平》与《刺杀小说家2》两部IP续作成为新片票房主力 [10] - 市场反馈显示,上映间隔时间较长会削弱IP系列优势 [10] -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为近5年最低,新片《风林火山》一线城市占比最高,接近三成 [8]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在国庆档助推下,2025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已正式超越去年全年,市场进一步复苏 [11] - 行业预计全年总票房仍有望冲击500亿元 [11] - 电影市场进入更注重内容本身和观众口碑的阶段,趋于精细化、分众化、理性化 [10]
国泰海通|宏观:假期消费:表现如何
假期经济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经济稳中有升,跨区域人员流动日均值达1.54亿人次,同比增长5.4% [1] - 出境、出国游航班执行数增幅超过12%,返乡与旅游出行需求旺盛 [1] - 服务消费呈现量增价稳特征,不同省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有增长,但涨幅分化较大,且人次增长快于金额增长 [1] 消费市场表现与趋势 - 消费市场凸显"性价比"和"心价比"两条主线,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增加,同时情绪价值成为消费决策的核心考量项 [1] - 商品消费分化明显,汽车消费因补贴临近到期及新品上市影响表现较好,家电消费受高基数扰动,但智能、绿色品类表现亮眼 [1] - 电影消费受影片质量影响表现平淡,票价继续回落 [1] 其他关键经济指标 - 基建发力,专项债发行进度创近年最快,多地集中开工项目 [1] - 假期后补货需求带动港口运转加速,工业生产在节前有所放缓 [1] - 消费品价格分化,食品饮料受假期影响涨幅较大,工业品价格小幅回落 [1] - 地产销售在假期期间回落,同比因基数扰动出现分化,土地市场偏冷 [1]
平均票价近5年最低!爆款缺席电影国庆档遇冷,Q4引进片能否“救场”|华夏双节观察
华夏时报· 2025-10-09 20:57
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 - 国庆档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5007万,票房回落至十年前水平(剔除2022年特殊时期)[2] - 档期内无票房5亿元以上影片,头部影片票房爆发力欠佳,票房前五名影片为《志愿军3》(4.50亿元)、《731》(3.44亿元)、《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2.19亿元)和《震耳欲聋》(1.75亿元)[3]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 [2] 影片具体分析 - 《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为4.50亿元,不及前作《志愿军:雄兵出击》(8.68亿元)与《志愿军:存亡之战》(12.06亿元)[3] - 《志愿军:浴血和平》的观众中,24%看过《志愿军:存亡之战》,15%看过《志愿军:雄兵出击》,其想看-购票转化率远高于同期新片 [3] - 《731》在档期次日实现单日票房反超,升至第二名,并带动更多新用户购票 [3] 票价与市场反应 - 今年国庆档平均票价为36.6元,下调至近5年最低 [5] - 10月4日新片集体降价,部分影片单日票价环比降幅超9%,但未带动观影人次增长 [5] - 《浪浪人生》降价后人次连续3日小幅增长 [5] 行业挑战与机遇 - 电影市场面临内容供给缺乏新意、观众观影阈值抬高等困境 [5] - 2025年节假日档期已全部结束,整体呈现出票房波动大、营销起势难、口碑爆款少的特点 [5] - 万达电影创新打造超级场景,联合游戏IP《恋与深空》吸引超百万游戏玩家走进影院 [5] 2025年全年票房与第四季度展望 - 截至2025年10月2日,2025年度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25.022亿元,超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成绩 [6] - 分析师指出,若剔除《哪吒2》的贡献,今年总票房尚不足300亿元 [6] - 第四季度多部引进片将上映,包括《疯狂动物城2》、《阿凡达:火与烬》等,全年总票房有望冲击500亿元 [6][7] 重点引进片前作表现 - 《疯狂动物城》于2016年上映,全球票房10.26亿美元,中国内地票房2.12亿美元,为内地影史进口动画片票房及观影人次双冠军 [7] - 《阿凡达》全球票房29.19亿美元,位居全球票房榜榜首;《阿凡达:水之道》全球票房23.15亿美元,位居全球票房榜第三位 [7]
国庆假期重点回顾与债市展望
长江证券· 2025-10-09 2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今年国庆假期消费呈“量增价减”特征,旅游出行平稳回暖,出境游成旅游消费增长点,但机酒价格同比回落,市内出行、票房、地产表现偏弱,居民消费回暖持续性及企业利润修复力度待察 [2][6] - 随着四季度基本面对债市定价权逐步提升,债市在四季度大概率存在修复机会 [2] - 主要发达国家及港股股指走强,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板块涨幅靠前,贵金属、有色大幅上涨,美债利率一度上行随后修复,德/法/日债收益率上行,美元走强、日元贬值,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 [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庆假期消费出行情况 - 居民出行意愿强,出境游受青睐,10月1 - 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4亿人次,自驾占比约八成,假期首日流动量创历史新高,较2024年同期增长1.4%;9月30日 - 10月6日国际客流量同比增长15.3% [6] - 机酒价格小幅回落,截至10月7日,国内航空含油票价7天移动平均同比 - 3.8%,商务航线票价普遍同比下降,9月22 - 28日境内酒店RevPAR同比 - 4% [6] - 票房偏弱,10月1 - 7日,票房收入、平均票价同比 - 18%、 - 10% [6] 大类资产表现 - 海内外股指普遍上涨,日经225领涨,纳斯达克指数、恒生科技分别累计上涨0.6%、1.3%,美股和港股市场的医疗保健和信息科技行业均明显上涨 [6] - 贵金属表现出色,有色金属涨幅紧随其后,伦敦金现、伦敦银现分别大涨4.0%、4.9%,LME铜、LME锌和LME铝涨幅分别为3.5%、2.5%和1.5% [6] - 主要国家长债收益率多数上行,10Y美债收益率下行2BP至4.14%,或因美国政府“停摆”及就业数据预期偏弱带动的降息预期升温 [6] - 美元指数走高0.8%,日元兑美元贬值2.7%,欧元和英镑兑美元均贬值,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0.2% [6] 全球资本市场交易主线 - ADP就业数据超预期下滑引发的降息预期升温,美国政府“停摆”导致的债务可持续性担忧,金价大涨,美股出现震荡,美债一度小幅上行,但预计债务上限问题最终仍会解决,难以对市场形成持续扰动 [6] - 在日本高市早苗大概率胜选日本首相情形下,日元加息预期延后,叠加其主张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或将带动形成强日股、弱日元和弱日债的市场格局 [6]
被留在原地的大银幕:2025国庆档情绪断层
36氪· 2025-10-09 20:41
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 - 国庆八天总票房为18.35亿元,与2015年7天18.62亿元的票房水平接近 [1] - 档期内有五部影片票房过亿,平均票价为35.8元,观影人次超过5000万 [1] - 与2019年国庆档超过1亿的观影人次相比,2025年观影人次缩减至五千万出头,下降幅度显著,几乎腰斩 [17] 主要影片市场表现 - 《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为4.88亿元,场均人次16人,平均票价38.4元 [21] - 《刺杀小说家2》票房为3.00亿元,场均人次13人,平均票价39.3元 [21] - 《浪浪人生》票房为2.43亿元,场均人次14人,平均票价37.7元 [21] - 《震耳欲聋》票房为1.78亿元,场均人次16人,平均票价35.6元 [21] 主旋律电影面临的挑战 - 抗美援朝题材因高频出现导致观众情绪耐受度明显下降,叙事情绪被反复消耗 [8] - 主旋律创作需要改变叙事模式,例如《南京照相馆》和《731》凭借个体视角等创新方式合计拿下近五十亿票房 [8] - 观众不再单纯为“正确”买单,需要的是能被打动的理由,传统的民族主义叙事面临挑战 [10] 工业化大制作的内容困境 - 《刺杀小说家2》虽拥有顶级视觉特效,但存在人物动机模糊、情感线失焦、世界观复杂难以自洽等问题 [11][13] - 行业过度将“工业化”理解为技术升级,而非叙事能力的制度化,导致电影失去灵魂 [13] - 在短视频和AIGC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奇观的稀缺性被稀释,影片需重建叙事信念而非堆砌特效 [16] 节假日消费趋势与电影行业冲击 - 假期消费重心转向旅行、餐饮、即时分享,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全国出行人次创下新高 [5][17] - 社交媒体加速了注意力分流,电影难以成为社交话题,缺乏“集体发声”的氛围 [19] - 电影在大型节日中不再是叙事核心,而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观众消费心态彻底改变 [5] 行业整体反思与未来方向 - 行业存在三重断裂:主旋律情绪模式减退、工业化内容逻辑失衡、节日消费注意力转移 [20] - 创作者存在“完成任务”或“自嗨”的离地创作现象,导致与普通观众真情实感脱节 [20] - 未来能吸引观众重新投入的并非最大规模的制作,而是最真诚的故事 [23]
缺乏爆款:电影国庆档同比下跌2.7亿元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0:21
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 - 国庆档电影票房同比下降13%至18.35亿元,同比下跌2.7亿元,规模处于近五年倒数第二 [1] - 近五年国庆档票房依次为43.88亿元、14.97亿元、27.35亿元、21.05亿元,今年为近五年来首次无影片票房过5亿元 [1][3] - 档期内票房前5名影片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0亿元、《731》3.45亿元、《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2.19亿元、《震耳欲聋》1.75亿元 [2] 市场与消费行为变化 - 国庆档观影总人次5007.9万,同比下降4%,场均人次13.7,同比下降15% [2] - 平均票价下调至近5年最低的36.6元,部分影片单日票价环比降幅超9%却未能带动人次增长 [5] -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仅13.4%创历史新低,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持续提升至近44% [6][7]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 [2] 电影公司经营压力 - 中国电影作为《志愿军:浴血和平》主出品方,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13%至17.17亿元,净亏损1.1亿元,该片累计票房4.88亿元面临回本压力 [8] - 光线传媒作为第二出品方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国庆档票房仅7471万元,存在亏损压力 [10] - 欢喜传媒上半年净亏损1.02亿港元,主因暑期档大片《酱园弄·悬案》票房仅3.75亿元未达预期 [13] - 业内对项目投资越来越谨慎,成本控制加强,大导演话语权降低 [13] 行业宏观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电影市场遇冷,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34.73%,清明档、五一档票房均明显回落 [9] - 尽管有《哪吒2》创154.46亿元票房纪录推动全年总票房达437.89亿元,同比增长18.98%,但缺乏大片下市场显得吃力 [10] - 其他娱乐方式保持增长: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增长34.1%,线上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3% [14] 行业转型与应对措施 - 万达电影联合游戏IP《恋与深空》在影院打造新场景,国庆期间已有超百万游戏玩家参与活动 [16] - 中国电影探索分线发行、预约放映等新模式,推动话剧、音乐会、体育赛事等内容进影院 [17] - 电影项目融资难度加剧,相关主管单位协助电影人拉投资,并强调产业扶持政策需精准施策,使电影与旅游、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 [18]
缺乏爆款:电影国庆档同比下跌2.7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0: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18.35亿元,同比下降13%,规模为近五年倒数第二 [1] - 档期观影总人次为5007.9万,同比下降4%,场均人次为13.7,同比下降15% [1] - 档期内无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 [1] - 全年电影总票房截至10月8日为437.89亿元,同比增长18.98%,比2024年全年总票房超出12.87亿元 [7] 市场结构与定价 - 国庆档平均票价下调至36.6元,为近五年最低,部分影片单日票价环比降幅超9%但未能有效带动观影人次增长 [4] -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降至13.4%,创历史新低,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持续提升至近44% [6] - 国庆档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 [1] 重点影片表现 - 国庆档票房前五名影片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0亿元,《731》3.45亿元,《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2.19亿元,《震耳欲聋》1.75亿元 [1] - 暑期档大片《酱园弄·悬案》汇聚多位明星但票房仅3.75亿元,导致出品方欢喜传媒上半年净亏损1.02亿港元 [8] - 动画片《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国庆档票房为7471万元,存在亏损压力 [7] 电影公司经营压力 - 中国电影作为《志愿军:浴血和平》主出品方,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13%至17.17亿元,净亏损1.1亿元 [6] - 行业面临投资谨慎、成本控制加强的趋势,大导演话语权降低 [8] - 电影项目融资难度加剧,甚至需要相关主管单位协助拉投资 [11] 竞争格局与行业转型 - 其他娱乐方式增长强劲:国庆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总花费8090.06亿元,三四五线城市演出场次增长34.1%,线上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3% [9] - 影业巨头探索新模式:万达电影联合游戏IP在影院打造新场景,吸引超百万游戏玩家参与;中国电影探索分线发行、预约放映等新模式 [10] - 行业呼吁产业扶持政策需摆脱政绩思维,推动电影拍摄与旅游、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 [11]
双节假期日均3亿人次出行,中央到地方打出促消费组合拳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09 20:15
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增加1081.89亿元 [1]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4.32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 [2]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0% [2] 文旅消费亮点 - 全国举办超2.9万场文旅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1][7] - 文旅融合创新场景体验,非遗体验、科技赋能(如机器人主题街区、水幕电影)广受欢迎 [3] - 小城游持续火热,飞猪平台数据显示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4] 细分消费类别表现 - 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9%,智能家居产品同比增长14.3%,国潮服装同比增长14.1% [2] -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98.93% [3] -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在国庆档期间达437.89亿元,同比增长18.98%,累计观影人次突破10亿 [3] 政策支持与以旧换新成效 - 2025年第4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在假期前下达 [7] - 截至10月7日,汽车以旧换新平台收到补贴申请超127万份,带动新车销售额超1600亿元,823.8万名消费者购买八大类家电1178万台,带动销售额超557亿元 [7] - 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7] 出入境旅游市场 -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入境免签、退税扩围等政策优化使"中国游""中国购"成为新时尚 [5] - 出境游热度不减,去哪儿平台用户预订境外超4500个城市酒店,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出境长线跟团游同比增长近1倍 [6] 消费市场展望与政策导向 - 财政部会同商务部联合印发通知,遴选50个左右城市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 [8] - 下阶段将实施消费提升专项行动,稳就业促增收,完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供给以释放消费潜力 [1]
权威数读丨这组数据,描绘出国庆中秋“火热奔腾”图景
新华网· 2025-10-09 19:24
跨区域人员流动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增长6.3%,创历史新高 [3] - 全国边检机关保障1634.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0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5%,单日出入境通关最高峰出现在10月4日达235.3万人次 [7] 国内旅游市场 - 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增加1081.89亿元 [11] - 北京市累计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4.7% [14] - 天津市接待游客2219.59万人次,游客花费21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13.2% [14] - 上海市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4% [14] 旅游消费趋势 - 20-30岁人群在机票、火车票订单中占比超过50%,成为假期旅游出行消费新主力 [18] - 大城市周边县域目的地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 [18] - “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幅超200%,上海浦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场馆夜间热度同比涨超5倍 [22] 整体消费市场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 [25] - 数码产品、汽车消费增长较快,旅游、文化艺术体育服务需求强劲 [25]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 [29] -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0% [29] 电影市场 - 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