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馆

搜索文档
遇见小面港股IPO:市场整合潜力巨大,连续扩张门店致流动性紧张
搜狐财经· 2025-04-23 17:34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由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或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2] - 公司创立于2014年,主营重庆小面系列产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截至最后可行日期拥有中国内地22城市374家餐厅及香港6家餐厅,另有64家新餐厅筹备中 [2]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且2022-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居行业首位 [2]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4.18亿元增长至2024年11.5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0.36亿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0.61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3] - 门店数量从2022年170家增至2024年360家,新开门店数从2022年43家增至2024年120家,带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14][17] - 2023年餐厅数量增长率48.24%对应营收增长率91.47%,新增门店边际效应递增 [16] 行业市场格局 - 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1,833亿元增至2024年2,9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7%,预计2029年达5,100亿元 [4] - 川渝风味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450亿元增至2024年7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预计2029年达1,357亿元 [4] - 行业高度分散,2024年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仅2.9%,公司市场份额0.5%排名第四 [7][9] 公司竞争战略 - 通过下沉市场、海外布局和特许经营模式构建竞争优势,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增长率高于一线城市 [11] - 海外市场布局始于2024年香港3家门店,2025年计划进入新加坡,香港地区订单平均消费额60.4元远超国内 [12][13] - 特许经营门店从2022年59家增至2024年81家,多布局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与下沉战略协同 [13] 运营效率指标变化 - 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13,880元降至2024年12,402元,降幅10.65% [19][20] - 订单平均消费额从2022年36.1元降至2024年32.0元,一线城市降幅11.39%,二线城市降幅12.88% [19][20] - 同店销售额2024年同比下降4.2%,一线城市降幅5.1%,二线城市降幅0.4% [22] 财务数据质疑 - 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38.3%降至2024年34.3,每年递减2个百分点,违背行业常规 [24] - 2024年净利率5.26%高于行业平均1.71%,与同行谭仔国际(4.30%)和味千中国(-0.89%)趋势背离 [25] - 单店销售额下降与净利率稳定形成数据矛盾,净利润真实性存疑 [25] 流动性压力 - 流动比率持续低于1(2024年0.51),远低于同行谭仔国际(2.40)和味千中国(3.07) [29][30] - 营运资金缺口从2022年1.49亿元扩大至2024年2.42亿元,2024年新增短期借款5,000万元 [28][29] - 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流缺口从2022年1.12亿元增至2024年2.98亿元,流动性持续紧张 [26][28] 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 2024年外包员工3,678人,全职员工1,443人,外包比例为全职的2.55倍 [31] - 2024年外包员工成本1.06亿元,全职员工成本较2023年下降 [31] - 未缴纳社保公积金金额从2022年1,170万元降至2024年530万元,但外包员工社保未计入 [32] 融资背景与上市压力 - 历经8轮融资累计1.995亿元,最近一轮为2021年9月B+轮股权转让 [33][34] - 投资人设有赎回权条款,若未在2028年3月11日前完成IPO则条款自动恢复 [34]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4,200万元,不足以应对潜在赎回要求 [35]
新店型亮相即退场?和府捞面新故事难讲
北京商报· 2025-04-22 21:58
新店型"短命"背后藏何因 继此前"书房风"之后,和府捞面尝试绿色有机"草本汤面馆"定位,如今再次开启新尝试。不久前,和府捞面在苏州开出了新店,门店前摆满热气腾腾的笼 屉、店内炒着充满锅气的浇头,一家名为和府小面小点的门店悄然营业。 和府捞面正开展一场门店调整实验。近日,位于苏州刚开业没多久的和府小面小点变身和府捞面·大师店,卖点上从现炒浇头转变为现熬汤底。对于这一变 化,品牌方称之为是门店的快速迭代。近几年的和府捞面在热议与调整中度过,开放加盟、调整人员、撕掉高端标签降价等,如今试水新店型颇有撕掉"预 制"标签及试探价格带的意味。在业内人士看来,和府捞面的种种举动是应对消费变化和改善品牌老化的决策,根据细分品类特色更加准确地锁定目标客群 才是核心关键。 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的内容显示,这家门店产品上区别于常规门店的"草本汤面",提供现炒浇头米饭和拌面、锅锅现煮汤面以及蒸煮点心,包括爆香回锅 肉饭、爆炒猪肝拌面、猪肝面、手作蟹黄包等。价格上,拌面的售价在28—49元之间,汤面价格在29—39元之间,价格并不算低。 不过,目前这家和府小面小点已经改为了和府捞面·大师店,卖点是现熬骨汤,产品上保留了部分点心之外,此 ...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 市场分散、头部品牌竞争激烈
新浪证券· 2025-04-16 13:57
上市计划 - 中式面馆连锁品牌遇见小面于2025年4月1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2% [2] - 2022年亏损3597.3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591.4万元,2024年净利润增长至6070万元 [2] - 2023年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8%,但2024年同比下降4.2%,主要因主动降价策略 [2] - 订单平均消费额从2022年36.1元降至2023年34元,2024年进一步降至32元 [2] 经营模式 - 采用直营与特许经营双轮驱动模式,截至2024年底共有360家餐厅(279家直营,81家特许经营) [3] - 2022-2024年直营餐厅收入占比分别为80.5%、83.9%和86.7% [3] - 2022-2024年分别新开设43家、92家和120家餐厅,计划2025-2027年每年新开120-200家餐厅 [3] 数字化运营 - 自主开发数字化系统用于餐厅业务分析、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 [4] - 实行"赛马体系"量化评估餐厅运营关键指标,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合计持股约53.28%,包括宋奇、苏旭翔等创始团队 [5] - 百福控股持股17.16%,九毛九持股6.50%,碧桂园合计持股9.05% [5] - 前京东CEO徐雷和原麦当劳高管以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加入 [5] 行业竞争 - 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前五名参与者仅占2.9%市场份额 [6] - 公司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6] - 面临价格战激烈、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拓展不确定性等挑战 [6][7] 发展战略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餐厅网络拓展、技术升级、品牌建设及战略投资 [8] - 已形成差异化定位,香港市场成功布局为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8] - 需平衡扩张速度与盈利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运营效率 [8]
遇见小面冲刺港交所:打造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营收复合年增长66%
IPO早知道· 2025-04-15 09:18
公司概况 -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3] - 公司或将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3][4] - 公司第一家餐厅于2014年在广州开业,截至2025年4月5日在中国内地22座城市拥有374家餐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有6家餐厅,另有64家新餐厅在筹备中 [4] - 公司计划2025年至2027年分别在中国及海外开设约120-150家、150-180家和170-200家新餐厅 [4]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5] - 在2024年中国前十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中,公司2022-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复合年增长率最高 [5] - 公司重庆小面、豌杂面和酸辣粉线下销售量连续三年(2022-2024)在所有中国连锁餐厅中排名第一 [5] 业务模式 - 产品已扩展到各种辣与不辣的菜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 [5] - 主打全时段服务,截至2025年4月5日有47家餐厅实行24小时运营 [5] - 餐厅战略性地选址在购物中心、办公区、住宅区、学校、展览中心、景区及各类交通枢纽 [5] 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翻台率分别为3.1、3.8和3.7次/日 [7] - 2022年和2023年96家同店销售额分别为3.83亿元和4.91亿元,同店翻座率分别为3.1和3.8 [7] - 2023年和2024年145家同店销售额分别为7.40亿元和7.09亿元,同店翻座率分别为3.9和4.1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6.2% [8]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0.46亿元,2024年净利润提升至0.61亿元 [8] 股东与战略 - 获得顾东生、青骢资本、九毛九、弘毅投资、喜家德水饺创始人高德福、碧桂园等投资 [9] - 前京东集团CEO徐雷于2025年4月1日以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加入 [9] - 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2024年前五名参与者市场份额仅2.9% [9] - 中国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1833亿元增长至2024年29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7% [9]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 [9] - 升级餐厅网络技术和数字系统 [9] - 品牌建设及提高客户忠诚度 [9] - 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潜在公司的战略投资与收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