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娱乐
搜索文档
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金融支持服务消费扩面提质
经济日报· 2025-09-25 07:59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发挥金融、财政等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1] -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提振服务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的必要性不断凸显 [2] 具体金融支持工具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 [2] - 截至新闻发布时,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贷款5700多笔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2024年的5000亿元扩大至8000亿元,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可享受政策优惠 [3] - 今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等项目近100项,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3] 信贷投放成效与结构 - 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 [5] - 今年前7个月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多630亿元 [5] - 截至7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04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46亿元,同比增长5.34% [7] 金融机构业务举措与创新 - 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重点消费领域,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 [5] -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集聚区和相关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加快传统消费转型升级 [6][7] - 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支持,例如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推出信用卡分期优惠、专属信贷产品、贷款利率优惠等 [7] 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 服务消费涉及面广,金融机构加快深耕细分领域,增加优质文旅、体育等消费领域信贷支持 [8] - 银发经济是服务消费的细分领域之一,政策推动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培育智慧健康养老、老年用品制造等潜力产业 [8] -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渐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为金融机构在养老、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以及数字消费、文娱体育等新业态创造更多机遇 [9]
金融业解决服务消费堵点应积极主动作为
国际金融报· 2025-09-20 10:15
政策框架 - 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涵盖培育消费平台 丰富服务供给 激发消费增量 财政金融支持 统计监测制度五方面共十九条措施 [1] - 政策明确部门分工 旨在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政策合力 系统性解决服务消费堵点问题 [1] 金融支持方向 - 金融部门需融合货币政策 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融资政策 多管齐下支持服务消费 [1] - 重点运用央行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等领域供给 [2] - 未来可能扩大服务领域再贷款规模 通过货币信贷工具支持中央和地方专项债券 [2] 重点服务领域 - 金融资源聚焦养老托育 家政服务 文化旅游 教育培训等民生领域 [2] - 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 放宽中高端医疗 休闲度假领域市场准入并降低融资门槛 [4] 消费刺激手段 - 通过离境退税 消费券等方式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2025年上半年离境退税商店达1万家(较2024年底增长3倍) 退税销售额增长98% [3] - 加强消费信贷支持 降低信贷成本 覆盖养老 教育等场景 配合"两新"政策及贴息政策落实 [3] 产品与机制创新 - 金融机构需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 覆盖食住行游购娱重点领域 [3] - 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 续贷 信用贷 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3] - 完善内部业务流程 从供需两端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 [3] 风险与合规管理 - 金融机构需平衡金融服务与风险防范 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投向优质服务消费项目 [4] - 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推动行业合规水平提升 [4] - 通过资金流向管控封堵套利漏洞 形成需求升级 供给优化 消费扩容的良性循环 [4]
权威发布丨扩大服务消费从供需两端发力
人民日报· 2025-09-18 09:27
政策核心目标与原则 - 政策措施以推动扩大服务消费为主要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服务消费发展的堵点卡点问题 [1]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通过满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来释放消费潜力 [1] - 坚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以扩大优质供给为切入点,同时加强消费信贷支持以增强消费意愿和能力 [2] - 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相结合,通过扩大开放试点和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优质服务消费资源进入 [2] 服务消费市场表现 - 服务消费已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1] - 上半年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9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其中免签入境1364万人次,同比增长54% [3] - 截至8月底全国离境退税商店超1万家,是2024年底的3倍,1至8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增长98% [3] 重点发展领域与举措 - 打造精品赛事、职业联赛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1]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制度覆盖面 [1] -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 [1]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 [2] - 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提高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发展水平 [5] - 推动首发经济、冰雪经济、时尚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融合业态 [5] 金融与信贷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 [5] - 目前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贷款5700多笔 [5] - 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前7月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新增多630亿元 [5] 未来政策方向与产业升级 - 围绕建立服务消费"1+N"政策体系,相关部门已出台30多项政策文件,后续将出台住宿业高质量发展、铁路与旅游融合发展等系列政策 [3] - 推动企业向"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服务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 [4] - 推动行业向"优",在托育、养老、家政、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工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4] - 推动市场向"活",扎实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 [5]
央行:目前,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16:36
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 - 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 [1] - 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 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 贷款5700多笔 [1] - 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2024年扩大规模至8000亿元 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可享受政策优惠 [1]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等项目近100项 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1]
中国银河证券:PMI为何回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8-31 16:05
核心观点 - 8月PMI制造业指数回升至49.4%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显示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1] - 供需双涨体现经济韧性 生产指数50.8% 新订单指数49.5% 但供需缺口扩大至1.3个百分点 [2] - 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上涨 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上升至49.1%和53.3% [3] - 企业或进入被动去库阶段 产成品库存下降0.6个百分点至46.8% 采购量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4% [4] - 大型企业扩张显著 指数达50.8% 服务业受暑期消费带动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文体娱乐业指数均超55% [5][6] - 政策需持续加码 重点转向服务消费刺激 包括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文旅赛事等领域 [1][7] 供需分析 - 生产指数50.8% 较前值50.5%上升 新订单指数49.5% 较前值49.4%微升 [2] - 出口商存在"抢出货"行为 因10月起出口政策规范化 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上升6.3% [2] - 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石油加工等行业出口指数显著上行 幅度介于8.4-33.5个百分点 [2] 价格动态 - 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 [3] - 16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出厂价格环比上行 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通用设备等中下游行业回升明显 [3] - 线材价格上涨4.05%至3342元/吨 纯碱期货价格上涨3.93%至1296元/吨 [3] 库存与采购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48% 采购量指数进入扩张区间达50.4% [4] - 企业维持低库存水平 产成品库存下降0.6个百分点至46.8% [4] - 生产与订单持续上行可能推动库存周期开启 [4] 企业规模分化 - 大型企业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至50.8% 中型企业下降0.6个百分点至48.9% [5] - 小型企业微升0.2个百分点至46.6% 仍处收缩区间 [5] 非制造业表现 - 建筑业活动指数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1% 受天气及地产销售低迷影响 [5][6] - 服务业活动指数50.5% 暑期消费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显著提升 [1][6] 政策展望 - 发改委将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接续 加速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 [1][7] - 服务消费刺激政策或加大 重点覆盖文旅/赛事/露营等分类领域 [1][7]
周末重磅!统计局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8-31 11:32
经济景气水平改善 - 8月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3%和50.5%,较上月分别上升0.1、0.2和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回升且综合指数保持扩张 [1] - 经济呈现积极变化,预计9月及四季度内需潜力持续释放,经济稳中向好 [1][11] 制造业PMI分项指数变化 - 13个分项指数中11个上升,升幅在0.1至1.8个百分点之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等均改善;产成品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下降0.6和0.1个百分点 [3]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9.1%,较上月上升1.8和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 [3] - 采购量指数为50.4%,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显示原材料采购增加和市场需求回稳 [3] 非制造业运行状况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稳定在50%以上,新订单指数虽低于50%但较上月上升,投入品价格指数高于50%,销售价格指数上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6%以上 [5] - 货币金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在50%以上;资本市场服务业两项指数均在60%以上 [5] - 住宿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虽低于50%但环比升幅均超5个百分点;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以上,新订单指数环比升幅超4个百分点 [6] 行业具体表现 - 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且水平均在59%以上,显示居民出行活跃 [7] - 文体娱乐相关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保持在55%以上和54%以上较高水平 [7]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软件技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5%以上且较上月明显提升 [8] 企业预期与政策影响 - 8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四大行业和大中小企业预期指数全部上升;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突破56% [10] - 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并支撑价格良性循环;"人工智能+"行动丰富信息服务业应用场景并释放行业潜力 [3][8] - 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财政贴息、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两新""两重"等政策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12]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以专项行动精准支持,打通消费“毛细血管”
搜狐财经· 2025-08-29 14:45
个体工商户政策支持 - 市场监管总局两次举办个体工商户座谈会 与平台企业 金融机构等代表深入交流 强调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任务[2][3][6] - 平台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流量扶持 运营费用减免 金融赋能和能力短板补充 取得良好成效[4] - 地方部门出台针对性金融支持政策 如江苏金融监管局开展融资对接专项行动 农商银行深入市场排摸资金需求[4] - 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地方部门分类梳理个体工商户与平台企业对接需求 集成各方力量成规模引导平台企业助力发展[5] - 商务部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 金融等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7] 个体工商户发展现状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占比65%[4] - 服务业就业占比48.8% 餐饮住宿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率增长明显[7] - 个体工商户抗风险能力弱 易受市场波动和供应链问题影响 金融扶持主要依赖抵押贷款[2] - 地区将个体工商户融入文化旅游元素 突出餐饮 民宿 手工艺制作等"名特优新"个体户 与地域美食 非遗街区等打卡地融合[7] 消费市场影响 - 餐饮增速预计逐月回升 有望好于6-7月 生育补贴规模900亿元 按70%消费倾向下半年释放 可拉动社零同比0.3个百分点[2] - 消费贷贴息政策带动增长 8月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释放积极信号[2][8] - 商务部支持消费新业态 新模式 新场景建设 推动商旅文体融合 开展服务消费季 中华美食汇等活动[7] - 进一步增加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等多元服务供给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8]
上半年北京新增469家首店,可爱的Labubu成为全球顶流
北京青年报· 2025-08-27 14:02
核心观点 - 北京通过政策引领、载体打造、融合创新和服务优化等多维度举措 加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上半年新增469家首店并成功吸引全球顶流IP Labubu落户 [1][2] 政策引领 - 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 包括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及时尚、文化、冰雪、餐饮等20余项领域政策 [4] - 实施汽车、家电、数码产品以旧换新政策 家电品类参与门店达近7000家 为去年3倍 家电、数码和智能家居月均销售补贴较去年翻一番 [4] 消费载体建设 - 近三年年均新开商业设施150万平方米 2024年超极合生汇西区、中沟村大融城及大吉巷四合院商业相继开业 [5] - 计划12月推出湾里项目 集奥特莱斯、度假小镇、酒店等多业态 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 [5] 文商旅体融合 - 形成近山亲水7大场景百余个案例 挖掘"演艺+"、"赛事+"等业态价值 上半年组织大型活动超1100场次 [6] - 国家体育馆"鸟巢"打造星光演出季 全年档期排满 观演人次预计创历史纪录 [6] - 作为"双奥之城"举办短道速滑世锦赛、跳水世界杯、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国际赛事 实现"周周有赛事" [6][7] 消费环境优化 - 发布消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正面清单 明确临时性商业活动无需消防审批备案 [8] - 市区部门联动开展商圈免申请特色经营活动 朝阳区在9个商圈试点推出活动白名单 [8]
详解千亿级增值税留抵退税 政策大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8-26 01:20
政策调整背景 - 中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整体采取更谨慎态度 [1] - 政策调整旨在提高导向性与精准性 降低征纳成本并提高征管效率 [1] - 增值税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 年收入规模超6万亿元 今年前7个月国内增值税收入42551亿元同比增长3% [1] - 2022年留抵退税金额达2.46万亿元 为2021年办理规模的3.8倍 [2] - 近年财政收支矛盾加大 且出现企业骗税案例 需完善制度防范风险 [2] 制造业等四大行业政策 - 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继续享受按月全额退还留抵税额政策 [3] - 该政策体现国家优先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6] 房地产开发行业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享受单独留抵退税政策 新增留抵税额退还比例为60% [4] - 申请条件要求连续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额不低于50万元 [4] - 房地产业留抵税额总体规模可观 政策实施对行业经营稳定和高质量发展起支撑作用 [5] 其他行业政策调整 - 批发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餐饮业 居民服务修理业 教育 卫生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娱乐业不再享受全额退税 [3] - 除四大行业和房地产外的所有行业 新增留抵税额退税比例分级:不超过1亿元部分退60% 超过1亿元部分退30% [6] - 新增50万元政策门槛 减少偶发性及低金额退税申请 [7] - 政策从普惠式减税向结构式减税过渡 反映大规模减税政策适时退出 [6]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加力推出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补贴等优惠
北京商报· 2025-08-22 20:11
金融促消费政策导向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印发专项活动通知 以金融助力提振和扩大居民消费 支持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 政策依据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及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1] 消费需求侧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需优化完善并整合创新金融促消费举措 加力推出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补贴等优惠 [1] - 要求用好国家及上海市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 助力释放上海市民消费潜力 [1] 消费供给侧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需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开展融资对接 着力满足服务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1] - 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具体工具包括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消费领域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及上海市餐饮企业短期经营性贷款贴息 [1] 重点实施领域与方式 - 金融机构需配合各区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 围绕重点商圈、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创新金融促消费方法和手段 [2] - 针对银发消费、生活服务消费、文体旅游消费等业态特点推出针对性促消费活动 [2] - 下一步将聚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及养老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 政策协同与资源运用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将加强与上海市行业主管部门在提振消费领域的工作协同 [2] - 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及上海市各项支持性政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