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动车检测
icon
搜索文档
2省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开通报
新华网· 2025-06-23 14:11
大气污染防治不力 - 内蒙古乌海市PM10、PM2 5浓度在自治区12个盟市中排名垫底 [1] - 乌海市2021年以来违规新增焦化产能220余万吨 其中君正化工公司擅自投产300万吨/年焦化项目 仅落实96万吨产能指标 [1] - 乌海市仍有1030万吨焦化产能的干熄焦、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未按时完成 [1] 企业违法排污问题 - 乌海市焦化企业2022年以来因超标排放等涉气环境违法行为累计被处罚64次 华信煤焦化公司被罚20次 鑫华凯焱城煤焦化公司被罚10次 [1] - 淄博市亨禄建材、金石矿业等石灰生产企业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 大量烟尘从窑顶直排 [2] - 德州市陵城区卓尔科技公司熔炼、落砂工序废气收集处理不力 烟粉尘污染严重 [2] 固废扬尘治理问题 - 乌海市万企景华煤业、恒实能源等企业露天矿山扬尘污染突出 各环节扬尘失管失控 [2] - 美方煤焦化、赛思普科技等企业堆弃大量矿渣未采取三防措施 气味异常尘土遍地 [2] 重点任务落实不到位 - 德州市锦冠冶金公司未经审批建成投运2台50吨和1台80吨炼钢电炉 新增137万吨/年炼钢产能 2022年以来违规生产粗钢67万余吨 [3] - 淄博、德州市2024至2025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部分企业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 [3] 检测机构数据造假 - 淄博华瑞机动车检测公司2025年4月以来出具16份虚假检验报告 其中6份为督察进驻期间出具 [3] - 德州鹏鸿汽车检测公司使用作弊器篡改检测信息 现场发现7份虚假检验报告 [3]
如何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规范运营?来自天津市津南区的一线调研及思考
中国环境报· 2025-06-23 07:09
行业现状 -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存在数据造假、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机动车污染防治成效 [1] - 津南区7家检验机构在2024年4月-6月专项调研中均被发现存在违规操作,包括篡改数据、人为干扰设备等行为 [2] - 行业面临技术性造假手段隐蔽化挑战,如使用作弊软件篡改OBD参数、伪造检测过程等 [2] 具体问题 - 检验机构违规操作多发:包括取样探头插入深度不足、双排气管车辆仅单管取样、用风扇吹散尾气等 [3] - 部分机构随意放宽检验方法,如对适用加载减速法的车辆改用自由加速法以降低成本和提高通过率 [3] - 设备与技术短板明显:检测设备老化未校准、软件未更新导致数据缺失、视频监控覆盖不全 [3] - 基层监管力量薄弱:2024年津南区检测汽油车16 5万辆次、柴油车2 8万辆次,但专业监管人才不足 [4] - 信息化监管平台功能不完善:无法显示检测过程曲线,视频审核需后台下载导致效率低下 [4] - 行业恶性竞争:部分机构通过价格战吸引客户,验车费用一度低至每辆40元 [4] 改进措施 - 加强常态化检查:每季度对7家机构全覆盖检查,重点查处数据造假行为,严重违法者取消资质 [6] - 科技赋能监管:推动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控平台,利用AI分析异常数据,实现全过程远程监管 [6] - 强化设备标准化:要求配备720p以上视频监控,重型车检测线加装移动摄像机确保可追溯 [7] - 修订操作规程:制定统一服务规范,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重点提升尾气采样和OBD诊断技术能力 [7] - 推动公众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开通扫码评价渠道,设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 [8] - 实施人员考核:检测人员需持证上岗,引入第三方考核淘汰不合格人员 [8]
南华仪器并购嘉得力再迎新进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13 20:28
并购重组进展 - 南华仪器披露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重组问询函回复的公告,就交易所提出的问题逐一答复 [1] - 此次并购重组被视为南华仪器从传统机动车检测向"环保+智能清洁"双赛道跨越的重要一步 [2] 嘉得力业务与技术 - 嘉得力主营业务涵盖智能洗地机、扫地机等高端清洁设备,已完成产品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迭代 [1] - 大型工商业无人洗地机产品已完成多次迭代更新,在万科等多个大型物业现场测试并成功落地 [1] - 产品内置污水循环系统、自动控水系统等自动化节水功能已进入测试阶段,关键指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1] - 通过物联网终端管理提高客户生产与管理效率,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品类不断拓宽 [1] 财务表现 - 嘉得力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1.28亿元 [1] - 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8.55万元、1766.04万元 [1] - 2023年、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39.53%、38.39% [1] 市场前景与行业数据 - 2023年全球B2B清洗设备市场销售额达283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将达到475.2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至2030年全球B2B清洗设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7% [2] 业绩承诺与整合计划 - 嘉得力承诺2025年净利润不低于1800万元,2026年不低于2000万元或2025-2026年累计不低于3800万元 [3] - 2027年净利润不低于2100万元或2025-2027年累计不低于5900万元 [3] - 南华仪器将整合嘉得力业务与研发能力至上市公司体系,提升盈利能力并赋能业务发展 [3]
2024反垄断执法:办结11件市场垄断案,罚没1.19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21:41
反垄断执法总体情况 - 2024年办结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罚没金额1.19亿元 [2] - 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643件,其中无条件批准623件,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1件 [5] - 立案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72件,办结57件 [8] 重点执法领域 - 机动车检测领域:湖南、天津、贵州三地共处罚46家机动车检测机构,罚没款合计475.56万元 [3] - 医药领域:推动涉案药品降价62% [3] - 公用事业领域:查处威海水务、海南昆仑港华燃气等垄断案件 [3] - 数字经济领域:督导阿里巴巴完成三年整改,评估美团整改进展,推动知网解除独家合作并降低收费标准 [4] - 金融数据领域:查处宁波森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4] 经营者集中监管 - 2024年收到经营者集中申报729件,制造业占比最高(213件,34%),其中汽车制造31件(占制造业15%) [5] - 平均审结时间24.7天,较2023年减少1天 [6] - 简易案件占比约90%,平均受理时间从22.1天降至18.2天 [6] - 附条件批准日本JX金属收购拓自达案,促使2起重点案件当事方放弃交易 [5] 重点行业竞争状况 - 文化娱乐票务市场:需关注头部票务平台的垄断协议风险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9] -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行业:目前持包容态度,但需关注未来市场集中度提升后的反垄断审查 [9] - 专利数据库市场:呈现"双雄称霸、市场碎片化"格局,警惕外资化、独占化等四大问题 [10] 法规制度建设 - 出台2部行政法规,发布7件反垄断指南指引 [7] - 修订《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申报数量同比下降15% [8] - 发布《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 [8]
《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发布 通报多家企业和机构涉嫌垄断被罚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12:38
反垄断执法总体情况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办结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643件,立案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72件 [1] - 查处机动车检测领域系列垄断协议案涉及46家检测机构,降低群众生活成本和经营主体负担 [1] - 对奔驰等5家品牌汽车供应商、Avanci等开展提醒敦促,公开发布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1] 数字经济领域监管 - 督导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三年整改并公开情况,评估美团整改进展并要求限期整改 [1] - 推动知网解除独家合作并降低学术文献数据库收费标准 [1] - 查处金融数据领域首例案件宁波森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规范数据市场竞争秩序 [1] 重大交易审查 - 对4起重大交易提出竞争关注,附条件批准日本JX金属收购拓自达案,促使2起重点案件当事方放弃交易 [2] - 审结国家管网集团收购中石油天然气储气库股权案,防止利用自然垄断优势排除竞争 [2] - 对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立案调查,对2起高科技领域未达申报标准但可能具有竞争问题的集中发起调查 [2] 典型案例:垄断协议 - 新疆5家岩棉企业通过协议限产并固定价格,被罚款合计520.55万元 [3] - 湖南13家车辆检验机构统一上调检验服务价格,罚没款合计232.83万元 [4] - 重庆9家驾校通过协会统一涨价并分配销售收入,罚款合计39.15万元 [4] - 天津10家机动车检测公司约定最低检测价格并分配收入,罚款合计67.51万元 [6] 典型案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威海水务限定供排水设施设计施工单位并收取不合理费用,罚没合计6520.12万元 [7] - 海南昆仑港华燃气限定管道燃气工程承建方及材料采购,罚没合计712.83万元 [8] - 宁波森浦拒绝向其他信息服务商提供债券交易数据并设置不合理交易条件,罚款453.28万元 [10]
问题车竟能带病上路!央视调查起底尾气排放检测乱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5 21:18
机动车排放检测行业现状 - 2023年中国机动车检测机构数量达15760家 较2020年增长约30%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检测造假现象频发[12] - 部分检测机构通过OBD作弊设备生成虚假数据 使不合格车辆通过检测 沈阳某检测站使用同一作弊器生成13000条相同编码[5][7] - 安徽马鞍山某检测站通过后台软件修改参数 出具500余份虚假报告 使十年以上老旧车辆异常保持高通过率[12][16] 检测机构作弊手法 - 使用OBD模拟器替代真实车辆数据 作弊器体积小成本低 已形成研发销售使用的灰色产业链[7][9] - 人为中断检测流程 通过微信群协同作案 利用管理员权限修改后台参数使超标车辆复检通过[14][16] - 河南郑州部分检测站故意出具不合格报告 诱导车主购买"包过"服务 而正规检测站对同一车辆检测结果正常[18] 行业监管动态 - 2024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开展专项整治 截至12月已取消580家机构资质 110家被追究刑事责任[18] - 2025年3月拟出台新规 要求完善OBD系统防篡改功能 强化污染控制装置破坏报警机制[20] - 机动车排放占全国氮氧化物总量34% 其中重型货车占比达80% 监管需加强跨区域协作与联合惩戒[20] 技术规范要求 - 排放检测需先通过OBD系统读取数据 合格后方可进行尾气采样 检测数据需上传至生态环境部门共享[7][14] - OBD编码通常仅同批次车辆会一致 大量相同编码属于异常现象 可作为作弊识别依据[5][7]
海南征集民生领域涉嫌垄断违法行为线索,包括行业协会等领域
快讯· 2025-05-20 15:45
反垄断监管执法 -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自即日起至2025年12月底公开征集民生领域涉嫌垄断违法行为的问题线索 [1] - 征集范围涵盖平台经济、自然垄断、医药、殡葬、行业协会及其他重点领域 [1] 平台经济领域 - 重点监管"全网最低价""自我优待""算法共谋"等新型垄断行为 [1] - 打击滥用平台规则、算法侵害商家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利益的垄断行为 [1] 自然垄断领域 - 针对供水、供电、燃气等公用事业领域的拒绝交易、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违法行为 [1] 医药领域 - 重点查处达成实施横向垄断协议、不公平高价、限定交易等典型垄断行为 [1] 殡葬领域 - 监管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限定交易、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1] 行业协会 - 整治组织经营者达成固定或变更价格、限制生产数量、分割销售市场、联合抵制交易等行为 [1] 其他重点领域 - 包括建材、民爆、机动车检测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
安车检测(300572) - 2025年5月9日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09 17:14
公司发展战略与计划 - 紧抓新能源产业机遇,依托丰富场景,聚焦深挖机动车检测设备系统、智慧检测站运营服务、泛交通信息化监管市场需求,打造“机动车检测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提供商”两大战略目标 [1][7][12] 政策应对与业务进展 -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实施后,公司在全国布局32个服务网点,研发出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及系统并获公安部检测认证报告,已在内部检测站完成试运行且具备量产条件 [2] 新兴领域关注与布局 - 关注低空产业中飞行器安全检测相关市场领域;筹备开展智能驾驶系统相关检测技术研发;筹备开展AI大模型相关研发活动 [2][5] 车后市场产品研发 - 研发“马蹄智检”互联网平台、“马蹄易车”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检车圈”车检行业信息交流平台、“马蹄车生活”管家式车服平台 [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度研发投入4389.12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90项专利、20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多项非专利技术 [7] 合作情况 - 在新车整车下线检测系统方面,与比亚迪、广汽、中国中车等厂商合作 [7] 行业发展前景 - 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实施带来市场机遇;我国机动车检测站整体配比水平偏低,未来检测量将随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和车龄增长恢复增长,促进相关市场发展 [7][8][9][11] 公司盈利与风险 - 2024年净利润暴跌263.73%,受两次机动车检测政策叠加影响,检测需求减少,并购的机动车检测站检测服务业务未达预期致商誉减值;毛利率下降因检测政策放宽和检测站低价竞争 [10][11] 应对策略 - 加强对行业前沿动态分析研究,依据政策和市场情况调整发展策略和经营方针;优化整合业务分工等,定期分析经营活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应对商誉减值风险;收购项目约定业绩承诺及补偿、减值测试及补偿方案 [9][12]
九部门重磅发布!事关车检机构、OBD、货车排放检验、国六修订......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1:58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针对货车排放问题实施更严格监管,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要求3.5吨以上柴油货车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上报数据[2] - 政策旨在通过科技赋能和全链条监管推动环境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构建覆盖更广、责任更严的治理体系[3] - 移动源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首要污染源,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3.36亿辆,柴油车贡献8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462.8万吨)[3] 监管技术升级与制度创新 - 采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筛查高排放车辆,形成"生产-销售-使用-淘汰"全链条监管闭环[4][8] - 从人工抽检转向数智化监管,整合OBD远程监控、车载终端实时数据传输实现"秒级检测",减少监管盲区[9] - 建立全国互联互认的排放检验体系,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打破区域标准不统一壁垒[6][7] 产业影响与新能源转型 - 政策加速国四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淘汰,推动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提升,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53.2万辆(同比+28.9%),占比17.9%[11] - 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4.9万辆(同比+48.6%),渗透率达18.4%,换电重卡在港口等场景加速替代燃油车[11] - 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化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十五五"交通减碳核心任务[11] 标准体系完善与执行强化 - 加快修订国六排放标准,加严污染控制装置性能要求,研究制订OBD检测方法[10] - 严打检测机构数据造假,建立违法机构退出机制,对屡查屡犯车辆实施重点管理清单公示[9] - 差异化检验制度对合规车辆免上线检测,形成"奖优罚劣"市场导向[9]
南华仪器(300417) - 300417南华仪器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8 15:26
公司盈利情况 -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2431.53 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 10.79% [1] - 2024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为 1476.66 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 455.96% [1] - 2024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568.01 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57.71% [1] 公司盈利增长点 -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落地、传统机动车检测行业回暖及行业规范文件实施,机动车检测设备及系统需求回升 [1] - 生态环境部对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专项整治,公司相关机动车排放检测单机产品市场需求持续 [1] - 公司加强机动车检测设备海外市场业务拓展,满足客户需求 [2] 行业业绩情况 - 2022 年 9 月相关政策放宽机动车强制检测标准,机动车检测频次和数量下降,行业相关产品需求减少,影响公司和其他公司业绩增长 [2] - 随着时间推移,政策调整影响逐渐减少,行业将迎来新发展阶段 [2] 行业发展前景 - 目前行业相关产品需求短期减少,长期来看,政策影响减少、新能源汽车检测实施及行业规范完善,行业将迎来新发展阶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