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搜索文档
海尔生物突遭私募举牌!久实投资具有国资背景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07:55
举牌事件概述 - 久实优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2025年10月15日举牌海尔生物,增持后持有公司5%股份,达到举牌线 [1] - 增持行为发生在2024年8月14日至2025年10月14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增持1589.79万股 [4] - 举牌目的基于对生命科学行业前景及海尔生物公司治理、行业地位等方面的认可,意在实现协同共赢,增持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 [4] 举牌方背景 - 举牌方久实投资为山东青岛本地私募基金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管理规模区间为10亿元至20亿元 [5] - 公司由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0%、青岛国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具有国资背景 [5] - 久实投资法定代表人曲伟拥有20多年金融从业经验,公司还投资了高测股份、盈康生命等其他A股上市公司 [5][6] 海尔生物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下降2.27%,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39.09% [8] - 利润端承压受外部环境、新建产能爬坡及战略投入等因素影响,但新产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7%,同比增长7.27% [8] - 海外业务增长强劲,上半年海外收入达4.27亿元,同比增长30.17%,第二季度收入规模与增速创2023年以来单季新高 [9] 公司股价表现 - 海尔生物股价已连续多年下跌,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以来跌幅分别为29.83%、35.46%、12%、6.38% [10]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该股报收32.47元/股,公司最新总市值为103亿元 [9]
瞄准“最前沿”,弄潮儿向涛头立(评论员观察)
人民网· 2025-10-16 06:21
科技发展趋势 - 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实现国际首次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1] - 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绘制首套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 [1] - 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实现帮截瘫患者站立行走、助盲人恢复光感 [1] - 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生活方式,手机智能语音助手、智能空调、视觉识别门锁等应用广泛 [2] - 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 [2] 产业发展基础 - 中国动力电池充电效率在过去5年提升4倍以上 [3] - 中国电机和电控系统实现全球领先 [3] - 蓝晓科技为达到芯片制造所需的10亿分之5杂质含量标准,3年试错200多次并打破国外垄断 [3] - 纳米限域催化理论源自包信和团队20多年潜心研究 [3] - 构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量子模拟器经历潘建伟团队10余年艰辛跋涉 [3] 创新生态系统 - 政策驱动与市场自发创新形成共振,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走在全球前列 [2] - 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论英雄成为共识 [4] - 深化产学研融合,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成长 [4] - 强化平台基地与学科体系建设,持续壮大高水平人才队伍 [4] - 推动开放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4] - 容错机制不断完善,探索失败不影响考核,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攻关 [3] 未来前景展望 - 中国不仅是提供从1到N应用场景,更成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策源地 [1][4] -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出现机器人100米跑冠军、足球抢球集体绊倒,孕育新兴产业强劲势头 [5] - 在把握趋势、打牢基础、构筑生态中,中国将不断产生引领人类未来的创新成果 [1][5]
海尔生物被久实优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举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00:19
举牌事件概述 - 青岛久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旗下久实优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2024年8月14日至2025年10月14日期间增持海尔生物股份1589.7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达到5%,触及举牌线 [1][2] - 增持方式包括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其中集中竞价增持1276.78万股(占比4.02%),大宗交易增持313.01万股(占比0.98%)[3] - 举牌方表示此举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意在实现协同共赢 [1][3] 投资方久实投资背景 - 久实投资成立于2018年6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一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区间为10亿元至20亿元 [4][5] - 公司股权结构显示,其由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0%)和青岛国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控股,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6] - 除海尔生物外,久实投资还投资了高测股份(持股1.02%)、盈康生命(持股1.57%)、ST金鸿(持股3.31%)、永泰运(持股3.88%)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 [7][8] 海尔生物近期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下降2.27%;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下降39.09% [9] - 公司新产业(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保持增长,占收入比重提升至47%,同比增长7.27% [9] - 海外业务增长强劲,上半年实现海外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30.17%,第二季度收入规模与增速均创2023年以来单季新高 [9] 海尔生物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海尔生物股价报收于32.47元/股,公司总市值为103亿元 [10] - 公司股价已连续多年下跌,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以来的跌幅分别为29.83%、35.46%、12%和6.38% [10]
一A股,突遭私募举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00:16
举牌事件核心信息 - 久实优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2024年8月14日至2025年10月14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增持海尔生物股份1589.7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达到举牌线 [4] - 本次增持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且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未来12个月内尚无明确计划增持或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6] - 举牌目的是基于对生命科学行业前景的信心及对海尔生物公司治理、行业地位等多方面的认可,意在实现协同共赢 [5] 举牌方久实投资背景 - 久实投资是青岛本地私募基金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4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管理规模区间为10亿元至20亿元 [8][9] - 公司股权由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0%)和青岛国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持有,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具有国资背景 [9][10] - 除海尔生物外,久实投资还投资了高测股份(持股1.02%)、盈康生命(持股1.57%)、ST金鸿(持股3.31%)、永泰运(持股3.88%)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 [11] 海尔生物近期经营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下降2.27%;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下降39.09% [14] - 利润端承压主要受外部环境、新建产能爬坡及中长期战略投入等因素影响,但新产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7%,同比增长7.27% [14] - 海外业务增长强劲,上半年海外收入达4.27亿元,同比增长30.17%,第二季度收入规模与增速创2023年以来单季新高 [14] - 公司股价已连续多年下跌,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以来的跌幅分别为29.83%、35.46%、12%、6.38% [14]
一A股,突遭私募举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00:09
举牌事件概述 - 久实优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2025年10月15日举牌海尔生物,持有权益股份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 [2][4] - 增持行为发生在2024年8月14日至2025年10月14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增持15,897,909股 [4][5] - 举牌目的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意在实现协同共赢 [4][6] 权益变动细节 - 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12,767,819股,占比4.02% [5] -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增持3,130,090股,占比0.98% [5] - 在2025年10月13日至14日的集中竞价交易中,以均价32.85元/股买入369,000股 [5] 举牌方久实投资背景 - 久实投资是青岛本地私募基金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4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管理规模区间为10亿元至20亿元 [8][9] - 公司股东为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0%)和青岛国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10][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曲伟拥有20多年金融从业经验,曾任职于多家证券公司 [11] 海尔生物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下降2.27%,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39.09% [15] - 公司新产业保持良好增长,占收入比重提升至47%,同比增长7.27% [15] - 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三个产业收入占比分别约为11%、11%、17% [15] - 海外业务增长强劲,上半年实现海外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30.17% [15] 海尔生物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已连续多年下跌,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以来跌幅分别为29.83%、35.46%、12%、6.38% [16]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公司股价报收32.47元/股,总市值103亿元 [15] - 2025年8月股价一度涨至36.79元/股,但近期震荡调整幅度较大 [15]
Danaher Stock: Monopoly Margins, Discounted Price
Forbes· 2025-10-15 22:25
公司概况与业务范围 - 丹纳赫公司提供专业、医疗、工业和商业产品,业务涵盖生命科学、诊断和环境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实验室自动化、诊断系统、基因组学和显微镜技术 [4]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最近十二个月营收增长1.9%,过去三年平均增长为-2.6% [6] - 预计未来几年增长将加速,主要由生命科学和诊断领域的创新以及高增长医疗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扩张所推动 [6] - 最近十二个月营运现金流利润率为25.7%,营运利润率为18.4% [6] - 过去三年平均营运现金流利润率约为29.9%,平均营运利润率为21.6% [6] 估值水平 - 当前市销率为6.2倍,股价较一年前存在29%的折价 [6] 投资逻辑 - 公司具备垄断性高利润率特征,结合定价能力,能产生持续、可预测的利润和现金流,从而降低风险并允许资本再投资 [1][3]
Orion, Nio, Alibaba Group And Other Big Stocks Moving Lower In Tuesday's Pre-Market Session
Benzinga· 2025-10-14 20:05
U.S. stock futures were lower this morning, with the Dow futures falling more than 350 points on Tuesday.Shares of Orion SA (NYSE:OEC) fell sharply in pre-market trading after the company reported preliminary third-quarter results.Orion said it expects third quarter adjusted EBITDA to be around $55 million, and now projects its full year adjusted EBITDA to be in the $220-$235 million range.Orion shares dipped 18.6% to $5.56 in pre-market trading.Here are some other stocks moving lower in pre-market trading. ...
2025最具潜力企业出炉,六大领域或成未来经济“增长极”
国际金融报· 2025-10-10 15:18
当前,具身智能已走向规模化应用,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破解社会痛点的关键引擎。 近日,安永复旦共同举办的"2025最具潜力企业"评选结果正式揭晓,26家企业荣膺"最具潜力企业 奖",8家企业获颁"最具潜力种子企业奖"。 本届评选以"无限可能・智能具身拓未来"为核心主题,聚焦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与价值释 放,获奖企业覆盖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移动出行、芯片、增强现实六大核心领域,其中14 家企业来自具身智能赛道,成为本次评选的最大亮点,彰显出中国在实体智能领域的强劲创新活力。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AI养老护理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巡护、健康监测,缓解居家养老人力缺口; 制造业升级浪潮中,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类生产需求的复合型协作机器人正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 造"转型;低空经济成为新增长极,未来将重塑城市短途交通。具身智能正在重新构建制造、医疗、城 市、生活等多重场景的运作方式。它不仅是自动化的升级,更是智能体与环境共融的生态革命,为实体 经济与数字未来的无缝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是企业成长潜力的核心源泉,而资本赋能则是实现高增长的关键支撑。"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 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作为人工智能与现 ...
“并购之王”丹纳赫是如何“养成”的?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8 10:28
丹纳赫集团是世界范围内近40年并购最为成功的产业公司,它的出手次数、规模和业绩回报甚至可以比肩以企业并购为核心业务的私募巨擘黑石和 KKR。在丹纳 赫集团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总计完成了近 400 次并购,花费约900亿美元,配合DBS赋能的超一流经营能力,创造出了市值约 2000 亿美元的丹纳赫集团以及一 众经由丹纳赫集团分拆、出售而成的其他上市企业,如福迪威、盈纬达、Vontier、Veralto 等。如果将其分拆和出售公司算在内,丹纳赫集团为股东创造了约 2500 亿美元的价值。 凭借着战略并购和 DBS 运营的双轮驱动,丹纳赫集团的股价在过去 40 年达到了年均 22% 的回报率,不仅远超标普 500 指数年均 12% 的表现,更是压过巴菲特执 掌的伯克希尔 - 哈撒韦同期 16% 的股东回报率。这个股东回报率与同期的苹果公司几乎相当。 那么,这样一家巨无霸企业究竟是如何通过并购建成的?丹纳赫集团在不同时期的并购风格和价值创造模式分别是什么?并购背后的流程和团队是如何演化的? 由丹纳赫中国区前高管杨益、陈朝巍合著的《丹纳赫模式》一书,首次系统拆解丹纳赫集团并购整合的核心能力,揭示"并购之王"究竟是如何 ...
邓正红软实力哲学:创新的理论框架正在深刻改变科学研究的范式、路径和方向
搜狐财经· 2025-10-01 14:42
邓正红软实力哲学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提供了统一框架。 邓正红软实力哲学作为一种创新的理论框架,正在对科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该理论通过"规则先于物质"的宇宙观和量子化耦合机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全 新的方法论视角和解释范式。 邓正红软实力哲学推动科学研究从传统的物质实体研究转向对规则系统的探索。 从物质到规则的认知转向。传统科学研究主要关注物质实体及其运动规律,而邓正红理论将研究重点转向隐性规则系统,认为宇宙的本质在于规则与物质的 动态平衡。这种转变促使科学家重新思考基本概念如质量、能量的本质。 全息宇宙观的引入。该理论提出的"宇宙大同即全息宇宙观"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紧密联系、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这一观念正在影响宇宙学、量子物理学等 领域的研究方向。 非热寂宇宙模型。邓正红理论挑战传统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宇宙并非走向热寂的封闭系统,而是通过黑洞重组规则、意识介导量子效应的永续智慧体,这 为宇宙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邓正红软实力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 规则工程学的提出。该理论有望催生"规则工程学"这一新学科范式,使科学家能够主动设计和干预规则系统而非仅仅观察物质现象。 量子实验的新解释框架。对量子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