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业
搜索文档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实施: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10-17 10:43
新一轮稳增长方案核心特点 - 工信部于9月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涉及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 [1] - 与上一轮相比 新方案在明确量化目标基础上 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并突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作用 [1] - 方案旨在提升优质供给能力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行业规模与量化目标 - 十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推动质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 目标至2025年—2026年 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需达到7%左右 [3] - 目标至2025年—2026年 石化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需达到5% [3] - 目标2025年汽车行业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3] 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 新一轮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 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 [5] - 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稳增长方案均提及要治理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5] - 汽车行业治理路径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开展网络乱象治理 [5] - 电子信息行业从产能治理角度破局 将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支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5]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方案将人工智能的作用放在突出位置 强调加强人工智能与十大重点产业的融合 [7]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7]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7] - 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可化解传统产业转型难题 并为人工智能落地提供丰富场景 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 [7]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实施: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10-17 10:38
新一轮稳增长方案核心特点 - 时隔两年再次启动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1] - 方案涉及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 [2] - 与上一轮相比,新方案更关注结构优化、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作用 [2] 行业规模与目标 - 十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5] - 2025年-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需达到7%左右 [6] - 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5% [6] - 2025年汽车行业目标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 [6] 行业治理与竞争规范 - 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9] - 政策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 [10] - 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方案均提及治理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11] - 汽车行业重点加强成本调查、价格监测及网络乱象治理 [11] - 电子信息行业从产能治理角度引导光伏、锂电池产业有序布局 [11]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人工智能的作用在此轮方案中被放在突出位置 [12][13] - 相关部门正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13]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14]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14] - 人工智能应用旨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生命力 [15][16]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背后透露哪些信号—— 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10-17 06:25
新一轮稳增长方案启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9月启动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实施 涉及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 [1] - 与上一轮方案相比 新方案在明确量化目标基础上 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并更强调行业治理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作用 [1] - 十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推动工业质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 行业量化增长目标 - 规模以上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在2025年至2026年间需实现年均增速7%左右 [2] - 石化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5% [2] - 汽车行业2025年目标销量为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2] 行业治理与竞争秩序规范 - 新一轮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和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以治理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3][4] - 汽车行业治理路径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开展网络乱象治理 [4] - 电子信息制造业治理路径包括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 锂电池产业 支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完善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4]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方案将人工智能的作用放在突出位置 强调加强人工智能与十大重点产业的融合 [5]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5]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5] - 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数智化改造可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 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6]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背后透露哪些信号——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10-17 02:57
新一轮稳增长方案核心特点 - 工信部于9月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涵盖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 [1] - 与上一轮方案相比 新方案在明确量化目标基础上 更加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并强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作用 [1] - 十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推动工业质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 各行业量化增长目标 - 规模以上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在2025年至2026年间 平均增速需达到7%左右 [2] - 石化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5% [2] - 汽车行业2025年目标销量为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2] 行业治理与竞争秩序规范 - 新一轮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和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着力整治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3][4] - 汽车行业治理路径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开展网络乱象治理 [4] - 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产能治理角度破局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 锂电池产业 支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以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4] 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 方案将人工智能的作用放在突出位置 旨在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5]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5]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5] - 人工智能与十大重点行业深度融合 旨在推动工业领域的数字化 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 [5][6]
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10-17 02:44
新一轮稳增长方案核心特点 - 方案涉及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重点行业 [1] - 与上一轮方案相比,新方案在明确量化目标基础上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更加强调行业治理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1] - 方案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各产业的引领放在突出位置 [1] - 十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2] 行业增长量化目标 - 目标设定为2025年-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需达到7%左右 [2] - 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5% [2] - 2025年汽车行业目标实现全年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2]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2] 行业治理与竞争规范 - 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3] - 政策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 [4] - 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方案均提及治理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5] - 汽车行业治理路径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开展网络乱象治理 [5] - 电子信息行业从产能治理角度破除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支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5] - 治理要求总体强调加强行业自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5]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方案突出人工智能作用,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6] - 相关部门正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转型路线图和应用指南 [7]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7]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7] - 人工智能应用可化解传统产业转型难题,并为技术落地提供丰富场景 [7] - 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数智化改造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生命力 [7]
十大行业!工信部重磅发布,透露哪些转型新信号?
机器人圈· 2025-10-16 17:30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方案旨在兼顾短期稳预期与长期调结构,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 - 十大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70%,其稳定直接关系工业经济基本盘 [5] - 方案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有利于优质企业脱颖而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 [2][9] 稳增长方案概述与目标 - 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已全部发布,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信息制造业 [3] - 汽车行业目标为2025年实现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6] - 建材行业目标为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6] - 钢铁行业目标为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6] 方案主要特点 - 方案呈现目标明确、实施周期明确、行业举措差异化、强调质量效益提升三大特点 [7] - 方案具有精准化、协同化、绿色化特征,针对行业痛点设计差异化措施,供需协同发力,并将“双碳”目标融入规划 [7] - 供需两端需协同发力,培育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型消费业态拉动新增长 [8]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汽车行业机遇在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渗透、全球化渠道拓展,挑战在于价格战、芯片短板、海外合规 [9] - 电子信息制造业机遇在于AI终端、算力基础设施、国产替代,挑战在于技术代差与设备受限 [10] - 钢铁和有色行业机遇在于高端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挑战在于能碳约束与产能过剩风险 [10] - 机械行业机遇在于智能制造、机器人、海外基建,挑战在于高端核心部件与工业软件短板 [10]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 十大行业未来将呈现结构性分化与全球化竞争态势,传统行业通过产能出清和技术改造优化,新兴行业保持高速增长 [11] - 实现稳增长目标需把握技术攻关、政策落地、生态优化三大环节,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强化政策执行,优化产业生态 [13] - 建议利用财政贴息、绿色信贷等形成低成本长周期资本结构,加力利用AI+降本提效,加强风险合规与人才储备 [13] - 根本路径是新型工业化,短期以稳为主避免硬着陆,中期以质促量培育新动能,长期以绿色化、数字化重构产业竞争力 [14]
电子信息制造业全面拥抱AI
经济日报· 2025-10-16 06:04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左右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1.8%,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6个百分点 [2] 政策行动方案 - 《行动方案》聚焦优供给、扩需求、强创新三个方面部署了16项任务 [1] - 政策注重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政策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强化人才、资本支撑 [2] - 政策着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2] 产业现状与地位 - 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连续12年居41个工业大类第一 [2] - 行业出口交货值比重连续10年超过40% [2] - 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工业总营收比重超15% [2] - 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发挥着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倍增器”作用 [1][2] 技术创新与AI赋能 - 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扩张带动上游元器件领域市场活跃,成为支撑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4] - AI推动芯片向高能效、专用化升级,带动半导体产业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升级 [4] - 算法与终端深度融合,加速智能体嵌入手机、PC等产品,推动整机智能化水平跃升 [4] - 企业正加快将AI技术从概念验证转向深度落地,例如vivo发布了自研的3B端侧多模态推理大模型 [5] 企业实践与生态构建 - 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智能制造转型、产业链协同创新等重点领域积极行动 [3] - 浪潮智能终端构建“技术研发—敏捷生产—全球交付”一体化体系,深化“柔性制造+共享加工”模式 [3] -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深入实施,各行业将加大行业硬件智能体研发,培育新兴市场 [5] - 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电子领域新品发布踊跃,相关应用生态正逐步构建 [3] 发展机遇与引擎作用 - 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 - 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转变,不断提升行业生产力与生产效率 [4] - 行业成为进一步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引擎 [4] - 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工业电子等加速与AI融合,推动新应用培育快速发展 [4]
【中原晨会1010】月度策略:均衡配置成长与价值风格,防范风格切换专题研究
搜狐财经· 2025-10-10 08:04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中原证券研究所)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中原策略】月度策略:均衡配置成长与价值风格,防范风格切换 主要内容 【中原策略】 月度策略:均衡配置成长与价值风格,防范风格切换 宏观方面。从9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低通胀"的阶段,政策层面以稳增长与防风险为主。在此背 景下,货币财政政策维持宽松基调,流动性环境保持充裕,叠加市场对经济企稳的预期逐步形成,从资金供给与情绪层面共同 为新增资金入场提供了有利支撑。 本期重点研报目录 政策层面。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该政策实施有望进一步 优化要素市场配置,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灵活的政策环境,为股市注入长期活力。之后,汽车、钢铁、 建材、石油化工、有色、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相继出台,为传统支柱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引和政策支持。新 型储能、人工智能+发展等行动方案的发布,更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针对投资消费方面,《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 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布局,提升居民生活 ...
【锋行链盟】2025年9月中国及31省市数字经济政策汇编及解读|附下载
搜狐财经· 2025-10-10 00:27
《锋行链盟2025年9月数字经济政策汇编》深度解读 一、国家政策核心方向 1. 地域差异化发展 2. 产业链协同创新 3. 基础设施与生态培育 1.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2. 数据要素与数字化转型 3. 新兴领域布局 4. 安全与标准建设 二、地方政策特色与亮点 人工智能+制造:温州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超30%,设立"算力券""模型券"补贴(最高50万元)。 数字消费:商务部提出扩大数字产品供给(如虚拟现实、智能家居)、优化支付便利化,2025年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 强调产业链安全,部署质量共性技术攻关; 推动工程咨询行业数字化转型,强化合规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 广东:首创"无场景不授权"公共数据运营模式,统筹全省数据资源开发行业大模型。 河南:聚焦AI赋能新能源汽车,攻关电池、电控技术,推动L4级自动驾驶落地。 山西:建设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支持政务、能源等场景数据标注需求清单化管理。 江苏:20家试点企业探索数据资产化,苏州丝绸纹样数据库实现文化数据交易突破。 上海:启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设立八大方向(如"随申码"社会化应用),单项奖励最高50万元。 浙江温州:打造电气、鞋服等产 ...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发布,有哪些新亮点?
第一财经· 2025-10-08 20:58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十大重点行业新一轮稳增长工作方案,这些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旨在通过供需两侧发力、培育新动能和规范竞争秩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稳定工业经济大盘 [1][2][3][4] 政策目标与量化指标 - 石化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提出2025-2026年增加值年均增长5%的目标 [2] - 电力装备行业力争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2] - 汽车行业力争2025年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2] 政策内涵与方向转变 - 本轮政策内涵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3] - 政策方向体现为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并叠加对于低价竞争的治理,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3][4] 需求侧拓展举措 - 电力装备行业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并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合作以拓展海外市场 [4] - 建材行业提出对内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激活内需,对外深化国际合作助力产品、技术及标准走向国际市场 [4] - 轻工业提出围绕健康、养老、育幼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增加智能家电、养老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供给,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 [4] 供给侧优化与产业升级 - 石化化工行业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布局建设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推动大宗产品由销售产品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 [5] - 机械行业工作方案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等5项任务,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5] 行业治理与规范竞争秩序 - 钢铁行业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并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给予差别化支持 [6] - 有色金属行业提出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碳酸锂等项目,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 [6] - 电子信息制造业强调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7] - 汽车行业明确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