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空
搜索文档
 A股午评 | 沪指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 福建板块延续强势 贵金属概念等跌幅居前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11:43
10月28日,A股早盘低开回升,沪指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为2015年8月19日以来新高,半日成交 额1.35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156亿。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21%,深成指涨0.52%,创业板指涨 1.35%。 值得关注的是,沪指重回4000点大关,复盘上两次牛市数据发现,2007年的牛市中,沪指在2007年5月9 日首次站上4000点后,5个月内最高涨到6124点,涨幅高达53%;2015年的牛市中,沪指在2015年4月8 日站上4000点后,2个月内最高涨到5178点,涨幅近30%。 盘面上看,热点快速轮动,大金融板块异动拉升,瑞达期货直线涨停;海峡两岸、福建板块延续强势, 平潭发展8天6板,海峡创新等多股;可控核聚变概念继续走强,安泰科技2连板;CPO等算力赛道回 升,龙头中际旭创再创新高;量子科技概念上扬,电子城等涨停;商业航天概念探底回升,航天智装续 创历史新高。此外,机器人、小金属、军工、航运、固态电池等方向盘中有所表现。下跌方面,煤炭板 块陷入调整,有色金属概念走弱,风电、银行、中药等板块跌幅居前。 上两次牛市沪指站上4000点,后续怎么走? A股历史上,上证指数在一轮行情中首次 ...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公报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关注北证航空航天稀缺标的
 开源证券· 2025-10-26 13:43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围绕政策利好与市场表现展开,重点关注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等政策对北交所相关板块的积极影响,并指出北交所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拥有20家企业,总市值达760.32亿元,具备稀缺性投资价值 [1][12][17] - 北交所市场整体表现强劲,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五大行业及科技新产业板块本周均实现上涨,市盈率中值普遍提升,显示市场活跃度与估值修复 [2][3][29][45] - 多家公司发布积极的三季报业绩,营收与净利润实现显著同比增长,同时部分公司有重要项目进展或资本运作,为市场提供高增长标的 [4][67][68][69]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为相关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1][12] - 我国航天领域近期取得多项进展: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2组卫星;成功将“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13] - 北交所航空航天、军工方向企业数量达20家,截至2025年10月24日总市值为760.32亿元 [1][17]   北交所行业表现 - 本周(2025年10月20日至10月24日)北交所五大行业平均涨跌幅均收涨:信息技术(+4.36%)、高端装备(+4.29%)、化工新材(+3.85%)、医药生物(+3.28%)、消费服务(+2.43%) [2][29] - 各行业市盈率中值均上升:信息技术行业升至71.0X,高端装备行业升至41.9X,化工新材行业升至41.5X,消费服务行业升至55.4X,医药生物行业升至38.5X [2] - 国防军工二级行业本周涨跌幅为+11.5% [11]   科技新产业表现 - 北交所科技新产业156家企业中143家上涨,区间涨跌幅中值为+4.42% [3][45] - 涨幅前五的公司为:路桥信息(+28.86%)、旺成科技(+16.39%)、海能技术(+14.84%)、天罡股份(+12.70%)、辰光医疗(+11.88%) [3][45] - 科技新产业市盈率中值由45.8X升至46.9X,总市值由4711.31亿元上升至4920.00亿元,市值中值由22.46亿元上升至23.83亿元 [3][46][47] - 细分产业市盈率TTM中值变化:智能制造产业升至52.4X,电子产业升至55.1X,汽车产业降至34.4X,信息技术产业升至60.0X [3][52][58][60][64][66]   公司动态与业绩 - 星图测控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卫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核心技术,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5.90%至2.8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68%至8497.44万元;2025H1营收同比增长21.90%至0.9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26%至3225.59万元 [1][20][21] - 富士达主营业务为射频同轴连接器、电缆组件等,2025H1总营收同比增长7.86%至4.0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50%至0.37亿元;防务业务订单逐步恢复,在民用通讯、商业卫星等领域有战略布局 [1][22][23][26] - 多家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广信科技营收同比增长41.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1.95%;长虹能源营收同比增长21.7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69%;科创新材营收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66%;太湖雪营收同比增长19.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94%;万通液压营收同比增长14.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13% [4][68][69] - 项目与资本运作:克莱特可转债申请获北交所受理;瑞华技术相关POSM装置和顺酐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万源通筹划境外发行H股上市 [4][67][68][69]
 马斯克被点名
 搜狐财经· 2025-10-22 12:12
 文章核心观点 - 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公开表示将重新开放SpaceX价值29亿美元的登月合同,引入蓝色起源、波音等竞争者,主要原因是SpaceX项目进度延迟,而美国正与中国进行登月竞赛,时间紧迫 [1][3] - 这一决定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将登月视为政治关键绩效指标的政治操作,旨在在2029年1月前实现重返月球,SpaceX的延误构成了政治风险 [3][6] - 事件反映出美国航天体系的根本焦虑,即担心在太空竞赛中输给中国,以及NASA试图从依赖私营公司中重新夺回项目主导权 [7][9]   NASA的决策与动机 - NASA重新审查合同的核心理由是SpaceX“拖进度”,而美国“没时间等”,明确表示“我们正在和中国竞争” [1][3] - NASA需要能在2025年前完成月面着陆演示、并配合政治节奏的承包商,而非等待SpaceX模糊的“最终”时间表 [3][6] - 此举也是NASA重新抢回项目主导权的尝试,当前美国航天项目高度依赖私营公司,NASA更像外包方而非掌舵者 [7]   SpaceX面临的挑战 - SpaceX的星舰连续发射仍处于测试阶段,月球着陆器项目多次延期,原定2025年前的演示时间已推迟为模糊的“几年内” [3][4] - 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分身乏术,涉及星链业务全球扩张、特斯拉股价动荡等多线作战,影响了其对登月项目的专注度 [4] - 星舰的每一次爆炸和项目推迟都被放大为“延误的证据”,损害了其政治信用,公司与美国政府关系转冷 [9]   竞争对手蓝色起源的机遇 - 蓝色起源被NASA代理局长达菲点名,称其“有机会和SpaceX竞争”,这是对其的直接邀请 [3][4] - 此次合同重审对于长期被SpaceX压制的老对手蓝色起源而言是天赐良机,是贝索斯的复仇机会 [4][6] - 蓝色起源代表资本稳健力量,相较于马斯克的科技叛逆精神,可能更符合政府“听话”和“配合政治节奏”的要求 [10]   美国航天行业的整体态势 - 美国的“太空叙事”已从“人类征服宇宙”转变为“谁拿到预算谁赢”的企业抢单时代,参与者包括SpaceX、蓝色起源、波音、洛马等资本集团 [7][10] - 行业根本焦虑在于中国登月计划节奏稳定,2030年前载人登月板上钉钉,而美国项目如SLS等则面临延期和超支 [7] - 政治目标优先于技术考量,重新竞争可能导致项目更混乱和延期,但政治家为在任期内实现登月目标愿意冒险 [9]
 马斯克狂喷NASA代理局长:“负责美国太空计划的人的智商不能只有两位数”
 华尔街见闻· 2025-10-22 08:57
马斯克向美国NASA的代理负责人发起了猛烈抨击。 周二,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其社交媒体上,对美国交通部长兼任NASA代理局长的Sean Duffy发 起猛烈抨击,称其"智商不能只有两位数",并嘲讽其"最大成就是爬树"。 这场口水战的直接导火索是Duffy正试图将NASA并入交通部。据报道,Duffy正与参议员会面,推动 NASA并入其领导的交通部。马斯克随后发帖称: 蠢货Sean正试图扼杀NASA! Duffy在周二的电视采访中表示,SpaceX在开发新型月球着陆器方面进展落后。NASA一直指望SpaceX 在2027年前完成该载具的开发。 在马斯克发帖称SpaceX的进展远快于其他太空公司后,Duffy在X平台回应称: 登月竞赛已经拉开帷幕。伟大的公司不应该害怕挑战。当我们的创新者相互竞争时,美国就 赢了。 随后马斯克转发网友评论"Duffy试图终结NASA作为独立机构的角色"时表示: 负责美国太空计划的人的智商不能只有两位数。 此前,Duffy在电视采访中批评SpaceX在为美国宇航员开发新型月球着陆器方面进展落后。NASA目前 完全依赖SpaceX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两者的公开对立可能影 ...
 国际产业新闻早知道:市场聚焦中美贸易磋商, IMF上调全球经济成长展望
 产业信息网· 2025-10-21 14:04
 中美贸易关系 - 美方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对华三大问题 [1][2] - 中方表示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主张在平等尊重互惠基础上协商解决 [2]   美印贸易摩擦 - 美国对印度加征50%高额关税,以报复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 [4][5][7] - 印度对美出口额在过去4个月内下降37.5%,9月单月出口额降至55亿美元,降幅达20.3% [7] - 纺织行业受冲击严重,预计未来6个月内出口跌幅将超过25%,该行业为超过4500万人提供直接就业 [6][8] - 制药行业受影响较大,美国是印度最大药品出口市场,上一财年对美出口额约100亿美元 [9] - 印度对非美市场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9%,珠宝首饰行业对阿联酋出口增长65%至32亿美元 [10][11] - 电子产品出口额达到222亿美元,同比增长60%,占出口总额比例超过10% [11]   全球贸易与经济增长 - IMF预计2025年全球实际GDP增速为3.2%,略高于7月份预测的3.0% [14][15] - IMF警告更大规模贸易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呼吁各国保持克制 [14][15] - IMF预计亚洲经济将在2025年增长4.5%,亚洲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约为60% [17][19]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普及率达36.5% [30]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 [31] - 上海市提出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浙江省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20] - 广东省提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 [23] - 河南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24] - 上海市目标到2027年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25]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 DeepSeek团队发布视觉压缩模型DeepSeek-OCR,使用100个视觉token即超过竞争对手性能 [45][46] - DeepSeek-OCR可在单块A100-40G显卡上每天生成超过20万页训练数据 [45][46] - Arm扩大AI授权计划,已有超300家公司加入,400款芯片设计完成并准备投入生产 [32][34] - OpenAI与演员工会合作防范Sora深度伪造内容,更新退出政策赋予权利人更精细控制权 [35][37][41]   半导体制造与供应链 - 英伟达宣布台积电美国工厂生产出首个Blackwell芯片晶圆,标志着美国本土高端芯片制造里程碑 [47][55][56]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将生产2纳米、3纳米、4纳米等先进制程芯片 [47][60] - 美国政府酝酿新规,要求芯片制造商本土生产与进口芯片数量实现1:1比例,否则面临约100%关税 [49][50] - 微软与英特尔合作打造18A制程AI芯片,意味着英特尔18A制程已达到支撑量产良率的缺陷密度 [62][63]   半导体技术突破 - 沙特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全球首个6层堆叠式混合CMOS芯片,突破此前不超过两层的限制 [51] - 新工艺所有步骤温度均未超过150℃,显著降低材料受损风险,表面平整度优于以往 [52][53] - 士兰微拟增资51亿元建设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规划总投资200亿元,产能4.5万片/月 [66]   汽车与新能源产业 - 荷兰寻求与中方会面解决安世半导体僵局,该事件使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面临不确定性 [70][71] - 安世半导体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地位关键,业内担心僵局持续可能导致全球车企面临供应短缺 [71] - 韩国特斯拉电池管理系统故障频现,部分车型最大充电量被限制在50%左右 [74]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创造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2050年增至9万亿美元 [75]   航天与卫星产业 - 中国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进入首飞准备阶段,可用于大型星座组网 [76] - SpaceX被指登月进度落后,NASA将重启合同竞标,蓝色起源被视为有望接手的竞争者 [77][78][83] - 中国"北部湾1号"SAR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广西首次拥有卫星快门控制权,成像分辨率优于0.5米 [88] - 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已向非洲合作伙伴免费提供超过7万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93]   关键矿产与能源 - 美澳达成85亿美元关键矿产合作协议,计划在西澳大利亚州建设年产能100吨的先进镓精炼厂 [95][98] - 南非计划投资2.2万亿兰特(约1267亿美元)推进能源转型,到2039年煤炭发电占比由58%降至27% [99] - 巴西成立矿产政策委员会,制定新的国家矿业计划 [100][101] - Mandrake在犹他州锂项目中发现高品位锂优势区,该项目拥有330万吨碳酸锂当量推断资源量 [102][103]
 SpaceX进度太慢,NASA要换登月队友了
 36氪· 2025-10-21 08:19
需要说明的是,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是将宇航员送入绕月轨道,绕月一圈后返回地球。阿尔忒弥斯3号任 务的目标是登上月球南极。 当地时间周一(10月20日),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表示,鉴于埃隆·马斯克麾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正落后于"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时间表,他将重新开放相关合同,让其他公司也有机会参 与。 达菲目前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代理局长,他周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会只等 一家公司的进度。我们要推动项目前进,赢下第二次太空竞赛,重返月球,建立营地和基地。" SpaceX是NASA"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的多家承包商之一,该计划旨在在月球上建立人类首个长期 驻留点,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任务做准备。 参与"阿尔忒弥斯"计划的还包括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斯罗 普·格鲁曼等公司。 SpaceX于2021年赢得了NASA的月球登陆项目合同,将利用星舰(Starship)执行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 按照NASA的最初计划,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应该在2024年进行。然而,NASA去年宣布,阿尔忒弥斯2 号任务推迟至2026年4月,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 ...
 《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发布 长沙位列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长沙晚报· 2025-10-18 10:20
 城市人才黏性排名 - 在《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中,长沙位列中国城市第9名、中部地区第1名,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前10名 [1][3] - 中国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香港、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南京、长沙、澳门 [3] - 报告将长沙定位为中国城市人才黏性第二梯队的城市,且在中部地区表现突出 [3]   人才政策支持体系 - 长沙近年推出系列人才政策,包括"人才政策22条"、"升级版45条"以及2025年推出的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十条、湘江科学城人才十条、马栏山人才十条等"三个十条" [4] - 政策旨在打造人才集聚洼地、创业宝地、成长高地和生活福地,支撑"干事业有底气、过日子有滋味、共生长有未来"的理念 [4] - 过去十年长沙净增百万人口,青年人才是绝对主力 [7]   产业与创业环境 - 长沙产业覆盖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人工智能、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及文化产业,为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5] - 城市拥有优良的创业生态,提供实打实的资金支持和保姆式服务,吸引如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等高端人才在湘创业 [5] - 长沙以"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为特色,成为青年心仪之城,提供"买得起房、成得了家、养得好娃"的温馨生活 [6]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城市人才黏性呈高度相关性,依托AI技术开展科技创新有效提升城市人才黏性 [9] - 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沙全球排名靠前:论文发表量位列全球第18名,高产出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球第10名,专利产出位列全球第11名 [9] - 长沙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落地提供肥沃土壤 [10]   人工智能产业支持与基础设施 - 2024年《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长沙市政府设立每年5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11] -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作为中西部首个国家级超算中心,是驱动AI产业的核心引擎,并推进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四算合一"体系建设 [12] - 长沙是全国七大数据标注试点基地之一,拥有湖南数据交易所作为中部第一家持牌数据交易所 [12]   研发与创新能力 - 以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目标,长沙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52家,研发机构总数突破3800家 [12]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位列第9,为历史最好成绩 [12]
 美国重返月球的着陆器为什么就搞不定?
 观察者网· 2025-10-16 09:28
 阿尔忒弥斯计划与载人着陆系统现状 - NASA的载人登月计划因载人着陆系统开发遇阻而延迟,基于SpaceX星船-超重系统的HLS可能要到2028或2029年才能就绪 [4] - 若2026年上半年的星船试飞结果不乐观,星船HLS将无法在2027年开始执行合同 [4] - 作为备选方案,蓝色起源的蓝月亮Mk1着陆器正被研究用于支持美国人重返月球,而非原计划的星船HLS或完全版蓝月亮Mk2 [6]   历史登月计划回顾与SLS发展 - 2005年小布什提出的星座计划因巨大的财政和经济压力,以及技术问题如10米箭体和6台RS-68B发动机过热问题未能解决,于2010年下马 [7][9] - 星座计划的概念最终转化为太空发射系统,该火箭部分继承航天飞机遗产,如使用SSME发动机和五段式固体火箭助推器,并于2021年成功首飞 [9] - SLS火箭存在产量拖沓、准备缓慢、成本高昂的问题 [9]   当前HLS技术方案与挑战 - NASA选择通过商业模式采购HLS,旨在减少资金和政治成本,允许商业公司在低关注度下使用更新颖技术 [11] - 在2019年HLS招标中,SpaceX基于星船-超重的方案以28.9亿美元低价中标,而Dynetics方案要价85-90亿美元,蓝色起源领衔的国家队方案要价60亿美元 [12][23] - SpaceX的星船HLS方案极其激进,需在轨加注,最初计划需要1次发射HLS和4次发射补加飞船,但因超重问题,现估计一次HLS任务需要20-40次星船-超重火箭发射支持 [20][25] - 星船-超重系统开发不顺利,v1版运力仅15吨,v2版为35吨,远低于号称的150吨,运力不足加剧了在轨加注的复杂性和对快速周转的需求 [24][25]   蓝色起源的HLS方案进展 - 蓝色起源于2023年5月获得NASA价值34亿美元的第二款HLS合同,开发蓝月亮Mk2用于阿尔忒弥斯V任务,首次无人着陆不早于2030年 [28] - 蓝月亮Mk2采用3台BE-7氢氧发动机,配备低温拖船,最初方案需3次发射,但可能因新格伦火箭运力问题需10次以上发射 [29][33] - 蓝色起源正研究基于计划于2026年首飞的蓝月亮Mk1无人着陆器进行初步载人改装,该方案需三个着陆器头尾相连,避免了在轨加注这一最大不确定性 [35][36]   HLS困境的根本原因分析 - NASA将大部分探索资金用于开发猎户座飞船、SLS火箭及地面系统,大型承包商的成本加成合同消耗了大量资金,导致缺乏资金购买着陆系统等有效载荷 [36] - 由于资金缺乏,NASA只能选择最便宜的SpaceX方案,但HLS系统获得的资金远少于SLS,复杂程度却更高 [37] - NASA在CLPS商业月球货运服务中最初一批着陆器几乎全灭,表明深空探测环境恶劣,一味强调降成本的商业化并非万能灵药 [37]
 悬停技术首秀,马斯克现身见证第二代星舰落幕
 第一财经· 2025-10-14 11:14
 发射任务概述 -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4日,SpaceX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完成第十一次发射,此为第二代星舰的最后一次发射[3] - 本次飞行是第二代星舰的收官表演[3]   技术测试核心 - 飞行核心看点为超重助推器首次展示悬停技能,该助推器曾参与星舰第八次试飞[3] - 悬停技术采用三阶段点火模式:先从13台引擎减速,过渡到5台引擎调整姿态,再切换至3台引擎实现海面上方短暂悬停,最终关机溅落墨西哥湾[3] - 三阶段点火模式旨在帮助团队获取发动机切换时箭体动态响应的精确数据,为第三代星舰超重助推器研发做准备[3] - 直播中可清晰观察到引擎数量逐步减少,助推器随之减速并调整姿态[5]   公司发展规划 - 第二代星舰是人类历史上现役最大的可重复使用火箭[5] - 第三代星舰计划在2025年年底完成建造与测试工作[5] - 第四代星舰预计于2027年推出,设计高度可能接近150米[5] - 星舰的飞船捕获任务大概率在第13至15次飞行时实施,具体时间将根据V3版本飞行表现调整[5]   关键人物动态 - 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出现在发射直播镜头中,并表示将在现场观看发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