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14.2%
科技日报· 2025-08-28 10:26
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增长 - 2024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达136.0,同比增长14.2% [1] - 网络经济和创新驱动对总指数增长贡献较大 [1] 经济活力表现 - 2024年经济活力指数为130.9,同比增长14.5% [1] - 全年新设经营主体2737万户,日均新设企业2.4万户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快于全部投资4.8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0.2% [1] - 快递业务收入达14034亿元 [1] 创新驱动发展 - 2024年创新驱动指数138.5,同比增长13.2% [2]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3.6万亿元,增长8.3% [2] - 基础研究经费2497亿元,增长10.5% [2]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2]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同比增加2.2件 [2] - 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8354亿元,增长11.2% [2] -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 [2] 网络经济引领作用 - 2024年网络经济指数达142.4,同比增长16.2% [2] -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3376亿GB,增长11.6% [2] - 全国5G基站42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33.6% [2] - 全国网上零售额15.2万亿元,增长7.2% [2] - 跨境电商出口额2.15万亿元,增长16.9% [2] 制造业转型升级 - 2024年转型升级指数127.8,同比增长12.5%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3% [3] -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3] - 电动汽车出口突破200万辆 [3] - 锂电池出口量超过39亿个,创历史新高 [3] - 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 - 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发展势头强劲 [3]
我国科学家在百比特量子芯片上实现新奇量子物态
新华社· 2025-08-27 23:15
在一个多粒子的封闭系统中,体系的初始状态携带有一定的局域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热激发的推 动下,最初的局域信息会扩散到所有粒子中,就像一页被涂乱的笔记,无法辨别最初的字迹。 我国科学家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实现了一种新奇量子物态——新型"热"拓扑边缘态,破解了对称性 保护的拓扑边缘态易受热噪声干扰的难题,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这项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教授团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研究员团队,联 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长聘副教授团队共同完成,并于8月2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拓扑边缘态指在一个量子系统中,束缚于系统边缘且能够抵抗特定对称性扰动的稳定量子状态。拓扑边 缘态很容易受热噪声干扰,通常仅存在于绝对零度的理想环境。 据介绍,该研究基于浙江大学自主研制的"天目2号"超导量子芯片。该芯片具有125个超导量子比特,具 备灵活的可编程性,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同步量子逻辑操作。运用这款芯片,研究团队探索了传统手段难 以观测的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边缘态。 研究团队提出"预热化"机制的理论构想,尝试为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边缘态装上"防护罩",抑制其与热激 发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天目 ...
光控资本:A股收盘:4700股惨绿,谁在砸盘?明天还有更狠的?
搜狐财经· 2025-08-27 16:50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从3868点下跌至3800点 单日跌幅达1.76% [2]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1536亿元 创近期最高纪录 [3] - 两市下跌个股达4764只 上涨个股仅633只 [12] - 全天成交额萎缩至2.68万亿元 较前日减少4621亿元 [29] 科技板块异动 - 寒武纪股价盘中触及1980元 短暂取代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6] - 午后寒武纪股价回落至1820元 单日跌幅超4% [8] - 光模块板块由涨3%转为跌1.5% 中际旭创与新易盛等热门股跟跌 [8] - 人工智能板块单日资金流出230亿元 国产芯片板块流出227亿元 [15] - 半导体板块市盈率达65倍 人工智能龙头股平均涨幅超200% [22] 权重股与防御板块 - 银行股集体下挫 工商银行与民生银行单日被抛售超4亿元 [9] - 保险板块全线下跌 中国太保跌幅超3% [9] - 白酒板块失守 茅台股价跌破1600元关口 [9] - 融资融券板块单日净流出471亿元 [15] 资金流向特征 - 北向资金由上午净流入30亿元转为全天净流出12亿元 [18] - 富时中国A50期货同步暴跌1.2% [19] - 国债期货逆势上涨0.2% 避险资金涌入债市 [28] - 近三日主力资金累计套现2875亿元 五日内撤离3500亿元 [37] - 融资余额单日下降217亿元 杠杆资金加速离场 [37] 行业与公司表现 - 消费电子龙头歌尔股份逆势涨停 养殖股温氏股份上涨超4% [16] - 岩山科技一季度营收下降60% 主力连续三日抛售 [23] - 海光信息动态市盈率达164倍 单日资金流出超3亿元 [31] - 量子科技板块资金流出1.49亿元 永鼎股份与三未信安领跌 [34] - 光伏与锂电板块批量下跌超5% 医药防御板块未能幸免 [13] 市场驱动因素 - 中报业绩兑现率不足30% 业绩不及预期个股遭快速减持 [22][31] - 头部券商发布市场过热警示 特朗普言论引发全球避险情绪 [25] - 交易拥挤成为核心矛盾 高估值板块面临调整压力 [21][24]
量子科技相关企业数量全国第二,多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编织量子经纬,江苏如何锁定主动权
新华日报· 2025-08-27 07:21
量子科技发展现状 - 量子计算加速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金融分析和人工智能训练进程 [1] - 量子通信实现无条件安全保密通信 量子精密测量提升时间、磁场、重力等物理量测量精度数个量级 [1] - 中国量子科技实现从跟踪、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 江苏推动全链条发展 [1] 产业生态建设 - 南京大学研发首个通信波段含内存量子隐形传态系统 为实用化量子网络奠基 [2] -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构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产业体系 [2] - 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扫描电镜产品交付量进入全国前三 成为国产品牌第一 [2] 企业技术突破 - 国芯科技推出行业首款实用化多场景自适应抗量子密码芯片AHC001 [3] - 南智光电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晶圆级光子芯片产线 [3] - 国仪无锡研发首台高端电镜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电镜样机 [3] 区域产业集聚 - 苏州相城区拥有13家量子科技高新技术企业 190多名科研人才 2024年核心企业营收达6.8亿元 [3] - 江苏量子科技发明专利累计申请2018件 授权923件 排名全国第四 [3] - 形成涵盖量子通信、计算、测量环节的企业体系 建设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等专业园区 [3] 技术发展瓶颈 - 基础工艺、环境控制、制造设备和关键材料等供应链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 [6] - 制造体系、设计体系、计量基准体系和材料体系受制于人 [6] - 技术路线尚未统一 上游供应链呈现碎片化 限制上游企业发展 [6] 市场需求挑战 - 量子技术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早期阶段 应用场景仍在探索 [7] - 传统产业对量子技术缺乏了解 有效需求未能充分激发 [7] - 量子计算处于初期阶段 距离实用化还有较多难题需攻克 [7] 国际合作环境 - 个别西方国家在技术、人才、供应链和投资领域对中国量子科技进行全面封锁打压 [6] 产业发展策略 - 政府需研判发展趋势 明确优势领域 加大人才和企业引进力度 [8] - 建设创新平台实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 形成全自主产业链 [8] - 建设量子芯片自动化智能产线 打造现代化科技产业社区 [8] 人才培养合作 - 广泛结合国内科研力量 系统化布局突破关键难题 [8] - 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培养高层次人才 [9] - 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 填补技术空白领域 [9] 应用场景开发 - 在生物医药、数字金融等领域试点量子科技应用 形成示范效应 [10] - 采用量子+策略实现密码芯片体系量子化升级 服务更多行业客户 [10] - 加强垂直行业交流 将应用需求融入研究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10]
编织量子经纬,江苏如何锁定主动权
新华日报· 2025-08-27 05:58
量子科技发展现状 - 量子计算加速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金融分析和人工智能训练进程 量子通信实现无条件安全保密通信 量子精密测量将时间、磁场、重力等物理量测量精度提升数个量级 [1] - 中国量子科技整体实现从跟踪、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 江苏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集聚"全链条发展 [1] 产业生态建设 - 南京大学研发首个通信波段含内存量子隐形传态系统 为长距离可扩展全固态量子网络奠定基础 [2] -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构建"量子芯片+计算机+计算服务平台+智能应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体系 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扫描电镜产品交付量进入全国市场前三 [2] - 国芯科技推出行业首款实用化多场景自适应抗量子密码芯片AHC001 南智光电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晶圆级光子芯片产线 国仪无锡研发首台高端双束电镜样机 [3] - 苏州市相城区拥有13家量子科技高新技术企业 190多名科研人才 2024年核心企业营收达6.8亿元 [3] - 全省量子科技相关发明专利累计申请2018件 授权923件 排名全国第四 [3] - 量子科技相关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二 量子计算和测量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4] 发展挑战 - 基础工艺、环境控制、制造设备、关键材料等供应链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 [6] - 制造体系、设计体系、计量基准体系、材料体系等方面受制于人 创新体系和产业链条不如北京合肥完善 [6] - 技术路线尚未统一 上游供应链碎片化 攻关难度限制上游企业发展 [6] - 个别西方国家在技术、人才、供应链和投资领域进行全面封锁打压 [6] - 量子技术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 应用场景仍在探索 导致市场需求不明确 [7] - 传统产业对量子技术缺乏了解 有效需求未能充分激发和识别 [7] 发展策略 - 政府需研判发展趋势 分析产业链 明确优势布局 加大人才和企业引进力度 给予倾斜性补贴 [8] - 创新平台将筑牢量子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实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和通用量子计算 [8] - 量子国际科技产业园启动区建设国内首条量子芯片自动化智能产线 [8] - 广泛结合国内科研力量 系统化布局 突破关键难题 解决卡脖子问题 [9] - 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瓶颈 如常州智擎与中国科大合作填补分布式量子密钥资源池技术空白 [10] - 在生物医药、数字金融等领域率先试点量子科技应用 提供试验场形成示范效应 [10] - 采用"量子+"策略进行云边端自主可控高安全密码芯片体系量子化升级 [11] - 政府加强产业引导 科研机构与垂直行业交流 将应用需求融入研究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11]
科学仪器:量子科技突破的关键支撑——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
仪器信息网· 2025-08-25 12:07
导读: 量子科技不是空中楼阁,科学仪器就是量子科技的金刚钻,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量子科技的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 深 圳 国 际 量 子 研 究 院 院 长 俞 大鹏 教 授 接 受 仪 器 信 息 网 采 访 量子科技作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在这场科技竞赛中,科学仪器扮演 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如俞教授所言:"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量子科技的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次专访中,俞教授从量子科技 发展现状、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产学研协同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前瞻性的发展建议。以下是采访内容 摘录,以飨读者。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视频采访) 量子科技发展现状与科学仪器的关键支撑 量子科技三大领域的差异化发展态势 "在国家政府的持续支持下,我国量子科技在三大领域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俞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在量子保密通信领域,我国已经实 现了从跟跑到领 ...
向智!创新力成就生产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4 23:38
新兴产业活力迸发 - 小米汽车工厂76秒下线一辆车 工厂自动化率达100% 使用超700个机器人和9100吨压铸机实现后地板件一次压铸成型[2]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 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均占全国一半以上[4]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 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工厂实现0.3毫米色彩分色精度和0.2毫米瑕疵检测精度[5] - 广东开通无人机航线超700条 物流配送年飞行近80万架次 正构建30分钟航空医疗救援网络[6]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46万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世界第一[6] 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 广东潮州三环公司实现MLCC介质层厚度从5微米到小于1微米的技术突破 产品进入AI服务器和高端车载电子市场[7] - 首钢一高炉改造为科幻乐园 融合AI/AR/VR技术 2024年开业首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8] - 安徽宿州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培育大豆新品系32个 蛋白质含量提升9%以上 单产提升10%以上[9] - 广东培育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领域[8] 未来产业布局发展 - 合肥量子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量子加密通话用户近600万 服务覆盖单位超3000家[10] - 北京人形机器人"天工"实现真实环境电力巡检应用 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超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11][12] - 广州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系统在北上广深提供服务 新一代车辆已开启公开道路测试[13] - 安徽建设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先导区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培育"新星企业"[10]
广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0万户 跃居全国第三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15:34
核心观点 - 广州市场主体总量达400万户 跃居全国第三位 [1] - 2025年1-7月新登记市场主体54.84万户 同比增长57.30% 增速领跑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1] - 新兴战略性产业市场主体高速增长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增速156.48% 人工智能增速89.82% [2] - 未来产业爆发式增长 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增速179.10% 深海深空产业增速143.01% [2] 市场主体发展 - 广州市场主体实现"四连跳":2013年8月100万户→2018年9月200万户→2021年11月300万户→2025年8月400万户 [1] - 开办企业线上申办率达99% 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分钟内 [1][2] - 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 "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模式全面推行 [2] 产业体系构建 - 广州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2] - AI智能服务全覆盖 "AI导办""AI审批"助力企业注册 [1][2] - 通过"广州市场主体直通车"小程序实现智慧政务普惠 [1]
广东在多个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深圳商报· 2025-08-18 06:43
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包括鹏城实验室 广州实验室 24家省实验室 2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459家省重点实验室 [1] - 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 覆盖信息 生命 材料 能源领域 [1] - 形成全过程创新链 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 培育新质生产力 [1] 产业集群发展成果 - 高新技术企业超7.7万家 连续9年全国第一 [1] - 9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万亿规模 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等 [1] - 5个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速超10% 包括前沿新材料等 [1] 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 电子信息领域实现国产芯片在5G基站大规模商用 打破国外垄断 [2] - 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万亿级多模态基础大模型 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生物医药领域全球首款抗甲流PB2新药"昂拉地韦"获批上市 [2] - 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全球最畅销抗癌药 [2] - 新能源汽车领域体系化攻关芯片 智驾 三电等产业痛点 [2] - 量子科技领域编制大湾区发展规划 聚焦量子计算 量子材料 量子精密测量 [2] 科技金融支持措施 - 省创新创业基金财政资金认缴放大8.75倍 投资项目778个 总金额超320亿元 [3] - 创新信贷产品包括技术合同贷 优化信贷分担和补偿机制 [3] - 组建五大联盟 签约金额超700亿元 打造全国平台型引领型创投机构 [3] - 推出全国首个技术研发应用综合保险 构建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 [3]
江苏加速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突围“无人区”,抢占未来“新”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8-17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企业培育和金融支持 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 在第三代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氢能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目标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1][4][13] 未来产业政策规划 - 2023年11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明确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1] - 目标到2025年建设10个未来产业研究院平台 引育50个领军人才团队[1] - 目标到2030年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实现从大到强 目标到2035年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1] 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 紫金山实验室首创光子太赫兹光纤融合实时传输架构 打破太赫兹通信实时传输净速率超100Gbps世界纪录[3] - 南京大学实现首个通信波段含存储的量子隐形传态系统[3] -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突破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制造核心技术[4] - 镓锐芯光研制出国内首颗氮化镓基蓝光和绿光激光器芯片[4] - 无锡建成全球首座高真空薄膜型液氢储运模拟舱 中集安瑞科下线国内首台40英尺液氢罐箱[4] - 东南大学团队创建AAV介导基因治疗系统 实现耳聋基因治疗突破[4] - 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在溧阳下线 航天时代飞鹏FP-98大型载货无人机达国际先进水平[4] - 截至2025年6月未来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31.3万件 授权量11.3万件 第三代半导体等5个领域申请量全国第一[4] 企业培育与集群发展 - 新增独角兽企业30家 潜在独角兽企业119家 数量均列全国第一 约1/4属于未来产业领域[7] - 18家单位入围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数量全国前列[7] - 600余家未来产业企业纳入全省"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库[7] - 涌现一批营收500万元以上且连续两年增速超50%的"未来之星"企业[7] - 首批21个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拥有697家高新技术企业 孵化371家科创企业[8] - 南京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第三代半导体 苏州规划前沿新材料等八大产业 无锡深化五大未来产业主赛道[8] 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 2024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788.7亿元 同比增长3.6%[13] - 2025年安排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26.8亿元 增长8%[13] - 设立500亿元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母基金 含40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13]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6000家 "苏创积分贷"为超30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超500亿元 未来产业企业占比超40%[13] - 出台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和培育独角兽企业11条支持举措[10] - 累计支持25家江苏省创新联合体和6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11] - 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 转让专利8.7万件 同比增长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