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器械
搜索文档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深圳龙华区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
全景网· 2025-09-26 23:06
活动概况 - 活动由中信证券 深圳市财富管理协会 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联合举办 主题为“璀璨星火 点亮龙华”上市公司服务活动 [1] - 活动邀请辖区11家A股市值百亿以上上市公司参与 与头部金融机构进行精准对接和高效务实交流 [1] - 中信证券分享了AI时代市值管理 并购重组 “A+H”上市等热点领域的政策与经验 徽商银行深圳分行推介了“一站式”金融服务方案 [1] 龙华区产业与上市公司现状 - 龙华区正从“工业大区”向“产业强区 制造强区”转变 高水平建设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1+2+3”先进制造业体系 [2] - 产业体系具体包括:1个引领(数字经济) 2大支撑(新能源 高端医疗器械) 3大潜力新赛道(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低空经济 现代时尚) [2] - 截至2025年9月下旬 龙华区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0家 数量居深圳各区第4位 [2] - 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 位列全市各区第3 其中包含万亿市值企业1家 千亿市值企业1家 百亿市值企业17家 [2] - 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 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70% [2] - 2024年全区30家规上工业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25% “总部+研发+制造”的集聚效应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 政策支持与未来举措 - 为落实新“国九条” 龙华区于2024年6月率先出台《促进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 重点支持百亿市值以上头部上市企业 [3] - 支持措施包括加强并购重组 募投项目落地 “A+H”上市支持 完善并购重组项目库 设立并购重组母基金 落实产业空间 推广联建拿地等 [3] - 龙华区已按强链补链原则构建并购重组项目库 描绘企业数字化画像 为中大型上市公司并购提供标的 也为专精特新等企业提供发展通道 [3] - 未来将持续邀请中信证券等头部金融机构将多样化金融服务导入龙华 助力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 [3]
上海首次官宣提出,高端医疗器械行动方案
思宇MedTech· 2025-09-16 11:00
政策背景与意义 - 上海市政府首次单独针对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出台《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 标志着产业从生物医药体系的一部分转向独立支撑和重点突破 [1] - 政策响应国家战略与国际竞争 旨在抢占AI、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制高点 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4] - 政策目的包括吸引产业资源向上海集聚 与北京等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 推动本地产业长期发展 [4] 产业基础与动因 - 上海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值达555.1亿元 占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27.6% 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4] - 政策出台基于本地产业特色、全链条瓶颈问题以及国家战略需求 聚焦临床转化慢、审批周期长、医保准入难等痛点 [14] - 政策定位为全链条解决方案 覆盖研发、临床、审批、支付及国际化环节 旨在系统性降低创新器械从实验室到病房的制度性成本 [6][19] 量化目标与信号 - 新增境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过500件 年均约170件 释放审批加速和创新产品快速落地信号 [8][14] - 新增海外市场获批产品超过100件 强调出海战略导向 要求企业具备全球准入竞争力 [9][14] - 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 显示政府集中资源打造标杆企业而非追求数量 [10][14] - 建设浦东、闵行、嘉定3个产业集聚区 通过差异化分工提升整体竞争力(浦东国际化、闵行制造转化、嘉定智能制造) [11][14] 重点产品领域 - 高端医学影像聚焦PET-CT、血管造影设备和家用超声 联影等本地企业优势明显 但超高端磁共振(MRI)未被提及 [15] - 高端植入介入侧重心血管器械(如可吸收支架、血管内导丝) 骨科仅提新型植入物 资源倾斜心血管领域 [15] - 高端手术系统仅提及腔镜和柔性机器人(直观复星、微创机器人优势领域) 骨科、神外、口腔机器人未列入 [15] - 高端体外诊断(IVD)瞄准测序仪、化学发光和无创血糖 侧重技术壁垒高和精准医疗结合赛道 常规POCT未纳入 [15] - 高端放射治疗涉及质子治疗、硼中子俘获等前沿方向 常规直线加速器未提及 [15] - 高端AI医疗器械聚焦影像诊断软件、手术导航和医学智能体 定位直接面向临床的应用层 [16] - 未来创新器械包括微纳机器人、量子/核酸质谱和类脑智能 属于前瞻技术储备 [16] - 康复与脑机接口领域聚焦外骨骼和神经康复 结合本地科研优势布局智能化赛道 [16] 全链条任务措施 - 创新策源:加快脑机接口、诊疗一体化和拉曼光谱成像等基础研究 支持影像晶体、镍钛材料等核心工艺 [18] - 临床赋能:伦理审查压缩至3周 临床试验启动缩短至25周内 推动临床科学家成果转化 [18] - 审评审批:第二类器械审评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 探索境外已上市产品在沪先行试用和注册证转让试点 [18] - 产品应用:公立医院须在30天内完成"新优药械"评审入院 创新器械享受医保预算单列和独立DRG组支付 [18] - 企业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并购国际化 培育"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吸引外资研发总部和全球同步研发 [18] - 创新生态:建设孵化器、验证平台和虹桥展交平台 鼓励母基金、并购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介入 [18] - 国际化发展:优化进出口便利和保税维修 推广跨境手术直播和国际展会 建设国际培训平台 [18] 行业影响与机遇 - 本地龙头企业(如联影、微创)直接受益于政策重点赛道与现有业务的高度吻合 [23] - 中小创新企业可借助孵化器、基金和示范项目成长为重点赛道"单项冠军"或"小巨人" [23] - 医院角色从临床应用场所转变为创新落地关键环节 临床试验参与度和产业话语权提升 [20][23] - 投资方风险降低因医保支付机制明确(预算单列、独立DRG组) 资本将更集中投向八大重点赛道 [23] - 跨国公司获支持设立研发总部和全球同步研发 上海定位为中国国际首发地和全球创新枢纽 [21] 政策定位与展望 - 政策通过制度创新(审评提速、注册证转让、境外先行试用)打破传统壁垒 强化金融与国际化特色 [24] - 目标是将上海打造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首发地和全球创新网络枢纽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2][24] - 政策体现差异化、国际化、全链条发展路径 未来3-5年需验证制度创新落地成效和龙头企业培育成果 [24]
上证早知道|重要预告:周三下午3时;激光雷达龙头,拿下大订单;事关高端医疗器械;上海部署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07:06
政策动态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9月1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扩大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 [2][4] -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新增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海外市场获批产品超100件,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 [2][8] -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社会投资新建或改扩建的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按实际建设投资的10%给予补贴 [4] 机构资金动向 - 截至9月11日,险资、养老金产品、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国联安中证A500红利低波动ETF份额达12.33亿份,占总份额的98.93% [6] -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该ETF 11.5亿份,占比高达92.27% [6] - 长江金色交响混合型养老金产品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各持有该ETF 1000万份 [6] 医疗器械行业 - 上海行动方案明确商业健康险对创新医疗器械的支持,并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审批 [8] - 政策明确高价值创新医疗器械在DRG/DIP改革中独立成组、提高支付标准,医疗器械行业支付端改善方向明确 [8][9] - 联影医疗已推出120多款产品,透景生命产品涉及肿瘤检测、自身免疫等多个方向 [9] 激光雷达与自动驾驶 - 禾赛科技与美国头部Robotaxi公司签订超4000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将作为其唯一供应商,计划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 [2][10] - 激光雷达单颗成本已从数万元降至2000-3000元,中国厂商在规模、成本和量产节奏上领先,行业迎来量价齐升 [10] - 宇瞳光学产品应用于车载摄像头,永新光学已成为禾赛科技等全球头部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11] 消费电子与智能手机 - 小米将于本月发布全新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1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售价超600美元)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AI创新有望加速换机周期 [12] - 蓝思科技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客户的供应商,水晶光电产品应用在小米智能手机 [12] 公司公告与交易 - 均胜电子子公司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项目定点,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计划2027年量产 [14] - 博瑞医药子公司博瑞制药获准开展BGM0504片在成人超重/肥胖患者中的临床试验,该药为GLP-1和GIP受体双重激动剂 [15][16] - 晶晨股份拟以3.16亿元现金收购芯迈微半导体100%股权,以构建多维通信技术栈与产品矩阵 [17] - 上海医药控股股东计划未来12个月内增持5500万股至7400万股H股,已首次增持10万股 [18] - 新点软件董事长提议以自有资金3000万至5000万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19] 机构调研与市场观点 - 豪恩汽电获2家机构席位合计净买入7807.49万元,公司与英伟达合作开发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 [21] - 上周公募机构调研频次达702次,电力设备行业最受青睐,调研次数达143次,电子、计算机等行业亦受关注 [22] - 富国基金认为科技板块是行情核心主线,关注AI、机器人、创新药等方向 [22]
上海: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 培育领军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5:18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发布政策文件 旨在通过全链条支持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1] 企业培育与支持 - 支持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优化布局并加快国际化发展 [1] - 支持中小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为“单项冠军”和“小巨人”等企业 [1] 产业协同与技术攻关 - 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平台开展共性技术协同攻关 [1]
CXO龙头集体走强,昭衍新药涨停!A股最大医疗ETF(512170)盘中涨逾1%,近4日大举吸金3.8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9-15 14:03
医疗ETF市场表现 - 医疗ETF(512170)9月15日盘中涨幅超过1% 成交额达4.6亿元[1] - 截至9月12日连续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3.8亿元 基金规模275.84亿元居同类ETF首位[1] 医疗板块个股表现 - CXO板块表现突出 昭衍新药涨停 康龙化成和九洲药业分别上涨6.37%和3.95%[3] - 华大基因、卫宁健康和华大智造表现较弱 跌幅分别为2.91%、2.38%和1.93%[3] 医疗研发外包CXO行业数据 - 2025年上半年CXO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3.77%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3.82%[3] - 全球投融资复苏推动药物发现需求回暖 CRO业务订单转化周期缩短[3] 医疗行业研发进展 - 2025年9月上半月创新药领域临床在研一类新药超过400个[3] - 医疗器械领域1800余个二、三类产品获批上市[3] 医疗器械行业趋势 -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院内招采恢复驱动增长 消费医疗需求逐步修复[3] - 出海订单修复及高端耗材渗透率提升 AI医疗聚焦影像、医检和基因测序领域[3] -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启动评估推动产业变革[3] 中证医疗指数权重股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药明康德(权重13.7620%)、迈瑞医疗(8.8900%)、联影医疗(7.6970%)[4][5] - 其他重要权重股为爱尔眼科(6.8580%)、泰格医药(3.6010%)、爱美客(3.2220%)[5] - 康龙化成(2.9430%)、乐普医疗(2.7470%)、新产业(2.6920%)和惠泰医疗(2.6410%)位列前十[5] 板块估值与业绩表现 - 医药生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企业业绩呈现边际改善[3] - 机构看好高端器械及AI医疗等发展方向[3]
广东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规模近10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9-12 10:35
大会概况 -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2025)于9月11日在广州举办,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2] - 大会重点展示集群产业创新前沿性、标志性成果,深入挖掘集群治理新理念、新做法,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与集群对接 [2] 广东省产业集群成果 - 广深佛莞惠等工业大市优势互补,在广东省协调下培育了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5] - 广东省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产业群培育体系 [5] - 去年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4% [5] - 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规模近10万亿,各集群在标志性产品、标准、工艺等方面达到世界级水平 [5] - 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有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3D打印等新兴领域92种产品市场规模占全国第一 [5] - 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迈瑞发布了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重症知识查询准确率达95% [5] 集群协同发展模式 - 协同发展是集群的核心价值,六城联合可打破地域壁垒,让产业协同更丝滑、城市合作更顺利 [5][6] - 广州拥有广汽等整车企业,深圳聚集了华为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企业,惠州、东莞、中山具备雄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 [5] - 广东装备产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聚焦细分领域制造设备呈现"满天星"式生态 [6] - 政府有序引导各地产业发展实现差异化,例如广州以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深圳以激光加工装备为重点,东莞以电子制造装备为重点 [6] 广州产业集群战略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60%,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6个 [6] - 广州推行"一张蓝图、三个赋能、五项融合"打法,以AI为纽带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跨群融链" [7] - 广州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及6个未来产业,其中6个千亿级制造业集群构成万亿产业"四梁八柱" [7] - 广州坚持三个赋能,打出政策、载体、服务"组合拳":出台首个创新药械目录等十余份政策,培育10个特色标杆园区,推进建设6个省特色产业园,出台全国首部城市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 [7] - 广州推进五项融合,深化产业、科技、区域、金融、人才融通协作,激发跨群融链的"乘数效应" [7]
生物医药“尖子生” 深圳坪山有何上分秘诀?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21:15
行业地位与认可 - 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坪山)入选2025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榜单,位列全国第四 [1] - 基地拥有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资质,医药产业规模居深圳首位 [4][6] - 形成"千家企业、百亿产值"生物医药集群,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267.8亿元 [7][6] 产业集群规模 - 已集聚1290家生物医药企业,涵盖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及细胞与基因等未来赛道 [6] - 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药品批件数量、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及注册证数量均占全市近25% [6] -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居全市第二,形成10多个细分领域产业生态 [6] 企业生态结构 - 生物医药领域形成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赛诺菲巴斯德等龙头引领,中核海得威等中型企业为骨干,艾欣达伟等小微创新企业为本底的梯队生态 [6] - 医疗器械领域涌现新产业生物、理邦精密等行业龙头,以及睿瀚医疗等创新型高成长企业 [6] 产业配套体系 - 拥有16个专业园区,提供超250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空间,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9] - 引入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坪山实验室等知名研究机构 [7] - 深圳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改革落地,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7]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出台生物医药及创新药专项政策,对研发、产业化到国际化全链条强力扶持 [10] - 市区两级形成总规模超50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落地坪山 [10] 服务机制创新 - 首创"市-区-园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审批响应时间从一周缩短至隔天 [10] - 配合药械审评坪山分窗口等平台,构建药械上市"绿色高速公路" [10] 国际化发展 -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代表团考察坪山,国际业界对产业完整生态表示惊叹 [3] - 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正式启用,吸引全球行业巨头落地 [11] 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 立足"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群"定位,通过精准政策、高端载体、优质服务和全球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1] - 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从"跟跑"到"领跑"的产业进化路径 [7][11]
中国推进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9:5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正推进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水平迈进 [1] 集群建设概况 -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9年起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 [1] - 目前在全国已布局建设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这些集群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六大行业 [1] - 集群分布于26个省级行政区 [1] 集群实力与资源 - 80个国家级集群汇聚了2200余个国家级创新载体 [1] - 主导及参与国际标准2100余项 [1] - 集中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1] - 金融、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向集群汇聚 [1] - 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3万亿元 [1] 大会活动与成果展示 -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2025)在广州举行,主题为“科技引领·治理创新·集群新未来” [1] - 大会重点展示集群产业创新前沿性、标志性成果 [1] - 现场展示了一批智能装备及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人工智能+制造”创新成果 [2] - 展示的具体产品包括深海智人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高擎Mini Pi双足机器人、里掂D1人形机器人、微眸琢锋·眼科手术机器人、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视鹏科技外骨骼产品等 [2]
青山湖百米“摩天工厂”拔地而起
每日商报· 2025-09-05 10:29
项目概况 - 科投·国健心源智谷Bio Park产业园建筑主体结构全部完工 项目位于青山湖街道大园路东侧 规划建设18栋建筑 包含高层标准厂房 独栋研发楼与双拼生产车间[1] - 项目由临安区科投集团投资建设 目前二次结构完成90% 地上机电安装完成70% 现场有近600名工人同时作业[1] - 计划2024年底幕墙和机电安装完成90% 装修进度达70% 2026年6月整个园区项目建设全部完成[1] 运营架构 - 园区运营采用"一中心 三平台 四产业"创新架构 一中心即长三角生命科学研发中心作为研发枢纽[2] - 三平台包括创新孵化平台提供临床需求对接 资本技术交易 注册报证 人才培训等服务 成果转化平台协助企业布局产品管线 制定市场策略 共享服务平台配备中试生产车间 CDMO平台和公共检测实验室[2] - 四产业方向涵盖精准医疗 AI+医疗 细胞与基因治疗(GCT) 高端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领域[3] 基础设施与服务 - 园区配备每平方米100瓦高标准供电 工业级供水 集中供气系统及专业废水处理设施[3] - 提供全周期服务包包括市场推广组织创新大赛 技术转化提供CRO CDMO服务 产业金融涵盖基金对接 设备租赁 人才服务覆盖专家引进 政策申报[3] - 联动临安专项扶持政策 在租金减免 人才补贴 项目审批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3] 招商进展 - 园区招商工作已启动 本月招商中心即将启用 已有多个优质项目进入洽谈阶段[3] - 项目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临安在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3]
商务部、江苏省: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8:05
政策支持 - 商务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 [1] - 方案旨在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 [1] 产业链发展 - 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加快发展合同研究组织、生产外包服务、定制研发生产等产业形态 [1] - 探索开展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 需保证产品质量和充分评估风险 [1] 技术升级 - 支持企业开发应用连续制造等先进生产工艺 [1] - 加强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应用 [1] - 推动生物制造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