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潮玩
icon
搜索文档
LABUBU一己之力“带飞”泡泡玛特 公司预期溢利达350%左右
搜狐财经· 2025-07-15 20:35
泡泡玛特上半年业绩预告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 [1] - 预期溢利(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1]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品牌及IP全球认可度提升、产品品类多样化、各区域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以及海外收入占比提升 [4] - 规模效应显著提升溢利水平 [4] LABUBU IP的市场表现 - LABUBU 3.0系列限量款曾拍出百万高价,推动公司股价在6月12日涨至283.4港元/股,总市值达3800亿港元 [4] - 截至7月15日公司股价报263.2港元/股,年内累计上涨约200%,总市值3535亿港元 [4] - LABUBU 3.0系列二手市场价格已回落50%,普通款盲盒从溢价200-600元降至150元,隐藏款从2600元降至1300元 [8] - LABUBU 1.0系列因稀缺性价格反超3.0系列 [8] 公司IP收入结构 - 2024年上半年MOLLY、THE MONSTERS和SKULLPANDA分别实现收入7.82亿元、6.27亿元和5.75亿元 [7] - THE MONSTERS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92.2%,展现出爆红潜力 [7] 行业竞争态势 - 潮玩赛道新玩家不断涌入,跨界竞争者加剧行业竞争 [7] - 竞争对手52TOYS已递交港交所招股书,拥有35个自有IP [10] - 收藏市场出现价格波动案例,如"暴力熊"从90万高价跌至10万元 [10]
泡泡玛特半年或赚40亿元,超去年全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0:24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1] - 2024年上半年营收45.58亿元(同比+62%),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同比+93.32%),经调整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90.1%) [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或超137亿元,归母净利润或超4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或超46亿元,均超2024年全年水平(2024年营收130.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品牌及IP全球认可度提升,多样化产品推动各区域收入高速增长 [3]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优化毛利结构,规模效应显著增加溢利 [3] - 成本优化与费用管控强化盈利能力 [3] - 2025年Q1整体收益同比增165%-170%(中国+95%-100%,海外+475%-480%),国际化战略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目标:整体销售额同比增50%以上,海外销售额同比增100%以上,整体销售额达200亿元,海外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4] 资本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2025年1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200%,最高达283.4港元,7月15日收盘报263.2港元(总市值3535亿港元) [5] - 分析师普遍看好,目标价超300港元,核心逻辑包括: - IP热度持续上升(Molly、CRYBABY等新品售罄且二手市场溢价) [6] - IP孵化与运营能力已验证,POPOP饰品店拓展新品线(覆盖项链、手链等) [6] - 海外市场爆发式增长(Labubu3.0带动Q2延续Q1的475%-480%增速),明星效应与社交媒体助推IP热度 [6]
高换手博弈?
第一财经· 2025-07-15 19:24
泡泡玛特韩国市场动态 - Labubu系列在韩国门店引发抢购热潮 需警察维持秩序 [2] - 公司决定暂停韩国线下销售业务 [2] 行业热点事件 - 潮玩品牌海外扩张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消费者热情超出预期 [2]
沸腾!利好来了,暴增350%!
券商中国· 2025-07-15 19:19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1][4] - 2024年上半年营收45.58亿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同比增长93.32%,经调整后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增长90.1% [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或超137亿元,归母净利润或超41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或超46亿元,均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 [11][12] - 公司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194.68%,最新总市值3534.63亿港元 [13] 增长驱动因素 - 旗下IP全球认可度提升促进各区域市场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7]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对毛利和溢利产生积极影响,规模效应显著 [8] - 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和费用管控提升盈利能力 [9] - 2025年第一季度收益同比增长165%-170%,第二季度增长加速 [10] - 海外扩张成为主要成长动力,花旗预测2025年整体营收同比增长95% [17] 机构观点 - 花旗将2025-2027年盈利预测调升38%-49%,预期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增长124%和40% [16] - 花旗将目标价由162港元上调至308港元,重申"买入"评级,看好Labubu IP全球知名度和新产品催化 [18] - 摩根士丹利预期公司保持强劲势头,有潜在盈利上升空间 [20] - 瑞银指出公司2024年CFROI达24%,2025-2026年或超40% [22][23] 海外市场表现 - TikTok Shop美国站月销售额从2024年5月42.9万美元跃升至2025年5月480万美元,同比增长1018% [26] - 2025年TikTok Shop美国站总销售额已达2130万美元,超2024年全年四倍 [26] - Labubu热潮蔓延至澳大利亚市场,多款服饰单品销量接近2万套 [27]
2025年固定收益中期策略:故事大切换
中泰证券· 2025-07-15 1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以来债券市场走出“山”字走势,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围绕 1.75%中枢窄幅震荡,投资者在策略、利差、品种上竞争,利率难破前低 [3][7] - 需关注基本面、科技消费内生增长、内外分化、国际利率滞后性、负债荒等方面对债市的影响 [7] - 认为应重构故事,包括地产与利率脱钩、以结构性“突围”解释新消费、关注全球结束低利率、淡化政策研究、关注经济内生动能、重视商品供需到利率的印证、避免依赖“看线”法 [3] - 预计下半年 10 年国债在 1.6% - 1.9%,30 年国债在 1.8% - 2.1%,资金走平、曲线走陡,利率高点或在四季度出现 [3][138] - 策略上久期建议中性,票息策略优先,信用债可向短端信用下沉和长端高等级寻找利差压缩机会,利率债可寻找老券等利差压缩机会,加杠杆空间有限 [14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无地产增长,商品和利率脱敏 - 地产对资本市场影响力减弱,A股层面地产链股票成交量占比和上证指数权重下降,经济层面地产对GDP影响减小 [9] - 商品价格未走出周期上行态势,地产链相关商品期货价格下跌,可通过剔除地产后的经济指数和剔除白酒后的消费指数观察经济真实表现 [16][18][23] 通胀:新消费“无处不在”,价格上“无影无踪” - 今年CPI走势与部分商品消费背离,传统通胀框架失效,可选消费再通胀框架浮出水面 [26][30] - 以乐高和泡泡玛特为例,新消费可能正经历通胀增长的“乐高时刻”,传统CPI和PPI难以反映真实通胀交易 [30][33][37] 经济“疤痕效应”的积分修复:科技与消费现象的内生成长曲线 科技与消费的自下而上积分 - 科技行业发展源于海外冲击 - 响应与细分行业内生变化,如DeepSeek崛起,AI产业进程加速迭代反映到产品表现和资产价格上 [38][39][40] - 新消费需求增长是过去不断“积分”的结果,业绩增长与股价走势存在滞后效应,如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 [42] 透过补贴看消费:需求前置还是内在动能释放? - 上半年社零表现亮眼,以旧换新国补是重要原因,但市场对国补下半年接续和社零持续性存在担忧 [51][53] - 即便补贴退坡,非补贴类商品需求释放和服务类消费需求增长仍支撑消费,消费细分领域内生变化反映居民消费意愿提升 [58][61][66] 全球利率视角:我国利率走出“ZLB”(零利率下限)区间的滞后效应 全球视角:利率水平面逐级上升的定量证据 - 全球利率因子趋势抬升,主要国家政策利率中枢上升,我国近年走出独立利率下行行情 [74][76][78] 中国利率可能正在经历全球利率上行的滞后传导 - 全球进入低利率区间的国家并非长期触底,国债利率有差异且日本国债利率多次反弹,我国利率下行无明显反弹,可能存在滞后效应 [82][87][94] - 我国利率水平难长期脱离全球中枢低位运行,超长债面临亏损风险 [96][100][103] 内因定方向,外因定波动 - 关税非资产方向决定性因素,消费内生趋势未变,当前消费结构性好转,可通过三步交易框架应对关税事件 [104][106][110] 机构行为:流动性充裕下的负债荒? - 今年以来配置盘资金有限,交易盘胜率下降,保险转向权益资产,银行负债端流失,农商行交易胜率下降 [111][114] - 存款变化导致从流动性充裕到负债荒,带来存单问题、大行和小行资负差问题、银行息差下降卖券问题,保险负债流入下滑,银行理财增长乏力 [118][120][130] 寂静之中酝酿变化 - 今年股债商市场走势矛盾,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0降息0降准,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对债市利好有限 [134][136] - 基本面结构性向好需利率定价,机构行为层面债市负债端压力持续,预计下半年国债利率区间和曲线走势,技术指标显示震荡行情,中期谨慎因素仍在 [137][138][143]
税务创新助推“首发经济” 三里屯累计引入300余家首店、旗舰店
北京商报· 2025-07-15 17:44
三里屯太古里商圈发展 - 三里屯太古里作为北京时尚潮流地标和"首发经济"重要载体,自2016年至今累计引入300余家高品质首店、旗舰店 [4] - 截至2025年5月朝阳区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300余家,为北京市最集中区域,覆盖轻奢、潮牌等首发品类 [4] - 商圈新增离境退税商店并推出"即买即退"、多语种服务等创新举措,优化境外游客购物体验 [8] 首店经济典型案例 - 陶陶居北京首店采用岭南西关大屋设计风格,复刻满洲窗等建筑元素,会员复购率超30% [4] - GB DAVID北京首店推出1000多款包包及皮具周边,设有彩虹包墙和手工DIY体验区,50%顾客来自外地 [5] - 泡泡玛特首店以IP潮玩为核心定位,门店面积从不足50平方米升级至划分IP主题区,强化消费者互动 [6] 税务支持政策 - 朝阳区税务局实施"税务管家"模式,提供企业所得税优惠、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等"一对一"辅导 [7] - 90%以上税务业务实现"网上办",开通绿色通道对高频业务实行"容缺办理" [7] - 建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在跨境支付等领域提前化解涉税风险 [7]
拉布布暑期降温,中国潮玩出海弯道超车,谁是下一个顶流IP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7:28
拉布布市场表现 - 拉布布(LABUBU)IP热度在2023年4月快速攀升,6月达到顶峰后降温,二级市场价格回落并趋稳 [1] - 热门款溢价现象显著:原价99元的隐藏款"本我"最高炒至4000多元(溢价超40倍),"怪味便利店"系列上线秒售罄 [4] - 线下快闪店入店资格从0.01元炒至数百元,黄牛加价转售现象普遍,搪胶毛绒吊卡曾达2500元 [4][5] - 7月市场降温明显,官方补货导致二手价下跌,"本我"隐藏款价格从4000元跌至1300元 [5] 假货与海关监管 - 假货泛滥引发海关专项行动,首都机场、大兴机场查获近万件假拉布布,港珠澳大桥海关查获侵权商品超2万件 [4] - 上海洋山海关单次查获6960个侵权拉布布,海关总署副署长公开鉴定标准(正版为九颗尖牙) [4] 潮玩行业出口数据 - 2023年前4个月中国玩偶/动物玩具出口额达133.1亿元,同比增长9.6% [1][4] - 海关总署指出中国潮玩受全球市场欢迎,行业进入出海"黄金时代" [4] 社交媒体与IP运营 - 拉布布走红依赖社媒飞轮效应:明星带货视频疯传、核心用户与社媒高度绑定 [6] - 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社媒排队现象引发跟风消费,但IP热度周期受限于用户审美疲劳 [6] - 短视频推动"形象IP"崛起,潮玩"社交货币"属性与社媒传播高度契合 [7][8] 行业竞争与出海布局 - 泡泡玛特、TOP TOY、52TOYS等品牌加速东南亚布局,东莞大漂亮"娃三岁"系列凭借十二生肖设计圈粉东南亚 [7][8] - 深圳寻麟文化"寻找独角兽"以治愈系设计打开欧美市场,量子之歌通过明星营销推广Wakuku IP [8][10] - 行业趋势转向原创IP开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制造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2] 迪士尼竞品表现 - 暑期消费热点转移至上海迪士尼夏日新品,通宵排队现象重现 [1][5]
泡泡玛特: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较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350%
快讯· 2025-07-15 16:33
泡泡玛特业绩预告 收入增长预期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不低于200% [1] 溢利增长预期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溢利(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2024年同期增长不低于350% [1]
得女性者得天下?为什么经济越冷,“她”仍敢花?
36氪· 2025-07-15 12:15
微短剧行业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 预计2025年达634.3亿元 2027年达856.5亿元 [1] - 2023年短剧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超200亿元 女性用户占主导 [4] - 抖音短剧迅速崛起 女性观众推动"女主逆袭""甜宠复仇"等题材持续热播 [5] 小米汽车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标准版售价25.35万元 发布3分钟内大定突破20万台 1小时突破28.9万台 [1] - 雷军指出女性在家庭购车决策中拥有关键否决权 女用户数量多将提升销量潜力 [4] - 小米汽车发布时强调"女性驾乘舒适感""后排美容镜""车窗过滤紫外线"等女性导向设计 [10] 泡泡玛特 - 官方数据显示女性用户占比75% 30岁以下用户占比58% Z世代占比32% [4] - 盲盒产品精准抓住年轻女性对"可爱""惊喜""收藏欲"的情绪需求 通过IP故事和限量概念激发复购 [5] 美妆行业 - 雅诗兰黛中国大陆市场增长抵消韩国等地区下滑 创新产品推动中国市场有机销售额两位数增长 [4] - 18~45岁女性贡献68%的美妆品购买 女性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定义消费方向 [6] 女性消费趋势 - 女性置业决策主导比例从2018年65.2%提升至2024年85.7% 更关注居住体验而非投资回报 [6] - 18~45岁女性贡献71%快消品支出 63%教育消费 正重塑市场生态 [6] - 女性为"可爱""治愈感""情绪陪伴""生活仪式感"等感性因素买单 推动消费增长 [7][9] 品牌营销策略 - 成功品牌需从"创造功能"转向"制造情绪" 构建理想化生活图景 [10] - 产品需具备女性导向审美 社交属性 情绪价值和自我认同映射 [10] - 品牌竞争核心转向"造梦"能力 需理解女性情绪并提供细腻体验 [11] 消费定义权 - 女性正从"买家"成长为消费生态的"定义者"和"审美引领者" [12] - 女性消费行为逐渐脱离婚姻家庭绑定 40岁单身女性同样注重品味和体验 [12] - 品牌需转向女性语境 强调"自我欣赏"和"为自己而活"理念 [12]
国泰海通|轻工:IP盛宴,次元破壁,从BW2025现场调研
展会概况 - 2025年7月11-13日BW2025展会召开,作为哔哩哔哩线下文化内容实体化活动,参展方包括内容方及衍生品展商,旨在拉近创作者与粉丝距离 [2] - 参展潮玩谷子品牌包括奇只好玩、得力、奥飞娱乐、集卡社、卡游、万代等,跨界展商如Keep奖牌及罗森也推出IP联名产品 [2] IP多元化趋势 - 国风国漫IP矩阵丰富化:奇只好玩布局《斩神》《剑来》《仙逆》等IP,产品类型涵盖徽章、挂件、色纸、透卡镭射票等,部分以盲盒形式预售 [2] - 其他企业IP布局:广博聚焦《天官赐福》《盗墓笔记》,集卡社覆盖《天官赐福》《将进酒》,阅文好物涉及《狐妖小红娘》《斗破苍穹》,卡游推出三国对战卡牌 [2] - 热门IP竞争激烈,如《柯南》《葬送的芙莉莲》《初音未来》《诡秘之主》等有多家潮玩企业布局 [2] 产品类型渗透与创新 - 潮玩企业加速产品类型扩张:卡牌龙头卡游、集卡社延伸至毛绒玩具、摆件、文具等品类,形成产品矩阵 [3] - Keep将IP融入奖牌设计,跨界联动增强产品多样性 [3] - 头部企业产品相互融合渗透,凸显运营及渠道能力重要性 [3] 情绪价值与互动属性 - 卡牌公司设置现场对战区域(如卡游三国对战卡牌、万代航海王/数码宝贝卡牌活动),满足社交需求 [3] - 展商安排Coser互动、谷子自主交换等活动环节,提升展台及IP产品热度 [3]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谷子赛道快速发展,展会热度高,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提升与新晋IP涌现推动衍生品消费意愿上升 [1] - 具备强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及IP运营能力的企业更易获得优质IP授权方青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