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

搜索文档
四川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市、区)启动种子认证工作一年 种子“持证上岗”制种企业咋“赶考”?
四川日报· 2025-06-03 14:59
种子认证制度建立 -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 [1] - 四川作为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2023年在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市、区)启动种子认证工作 [1] - 全国首批种子认证证书已颁发,涵盖32个企业的4类作物、40个品种,认证种子总量达1104.5万公斤 [4] 认证标准与流程 - 认证种子质量指标比国家标准高1到3个百分点,如水稻种子纯度从96%提高到98%,净度从98%提高到99% [2] - 认证过程由第三方机构全流程监控,包括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达标后发放认证证书和标识 [2] - 申请认证的所有种子批次都必须达到标准,如1000亩稻种需6个批次全部达标 [3] 认证实施挑战 - 气候因素对认证进度影响显著,2023年6个制种大县的水稻制种在扬花期遭遇连续降雨,影响企业认证进度 [3] - 认证要求严格,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管理成本 [4] 企业参与动力 - 认证可提高制种产量,每提高1%发芽率产量增加1%,每提升1%纯度杂交种产量增长0.5%至2% [4] - 认证种子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4] - 四川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规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用于认证补贴,并将认证制度写入2025年工作要点 [5] 行业推广情况 - 四川计划引导国家级基地和企业参加认证,力争2025年认证水稻、油菜制种面积1万亩以上 [5] - 种子认证被视为帮助企业打造大品种、名品种的重要抓手 [4]
【榆林】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
陕西日报· 2025-06-03 06:52
榆林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发展 - 2023年榆林粮食播种面积达1099.2万亩,位列陕西第一,2024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区粮食产量突破亩均400公斤 [1] - 2024年计划新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59.73万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节水0.25亿立方米、节肥2000吨 [1][13] - 从2022年到2024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新增面积从48.47万亩扩大至71.93万亩,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施185.15万亩 [8] 节水技术应用与成效 - 采用"节、集、蓄、调"四类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软体水窖储水和膜下滴灌补水 [4][5] - 智能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项目区实现亩均节水30%、节肥20%,灌溉效率显著提升 [6][10] - 阳石坬村490亩农田实现滴灌设施全覆盖,每亩地节水30% [5][6][10]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远程操控灌溉设备精准调配水资源 [9][10] - 陕西大地种业公司为2万亩流转土地安装智能节水设备,实现智能化灌溉与施肥 [9][10] - 智慧农业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精准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比传统大水漫灌更精细 [10]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小纪汗村玉米产业与畜牧产业形成闭环,自产玉米替代外购饲料使每只羊增收300元 [11][12] - 靖边县建成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横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循环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13] - 绥德县红枣种植与节水灌溉结合提升品质和产量,带动畜牧业、果蔬种植等产业发展 [13]
培育“金种子” 守好“油瓶子”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17:51
科研项目启动 - "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2025年度科研攻关项目在内蒙古室韦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 [2] - 科创中心作为国家高纬度早熟春油菜核心育种基地,将通过双单倍体等前沿技术突破高寒油料育种瓶颈 [2] - 去年培育的9个新品系实现了单产倍增和含油量提升6%-12%的重大突破 [2] - 今年播种了1万份双单倍体材料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公司依托院士团队构建生物育种技术矩阵,运用"定向育种+基因编辑"技术储备抗逆品种 [2] - 打造"7D微波技术+深加工"转化体系,开发油菜籽油、植物源甲基硒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创新"农旅融合+品牌赋能"模式,建设油菜花海观光、健康食品体验基地 [2] 科研试验与基础设施 - 公司完成2092亩各组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田的播种工作,采用人工播种和除草方式确保科研数据精准度 [4] - 计划建设占地面积23000余平方米的育种科研大楼,改善科研人员工作环境 [4] - 着力完善育种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计划修建20000立方米智能蓄水池和6台精准喷灌机 [6] - 500亩试验田已进入生长期,科研团队进行全天候生长监测 [6] 公司发展动态 - 公司将原有的270平方米房屋改造成设施齐全的科研人员宿舍,工程已于5月7日开工建设 [4] - 公司积极推动"北亚油谷"建设,构建油菜种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2]
三亚 在扎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挑大梁、当先锋
人民日报· 2025-06-01 05:59
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 - 三亚离岛免税销售额占全省比重超60%,带动旅游消费向"度假购物型"转变 [2] -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累计运营32条境外航线,通航24个境外城市,出入境旅客达111.04万人次 [2] - 三亚国际免税城等四大免税店成为游客热门选择 [2] 科创产业发展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聚2800余家南繁产业企业,涉南繁种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3] - 落地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0个省部级平台,设立10个院士工作站 [3] - 南繁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5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41项 [3] - 深海科技城吸引1206家涉海企业,包括中船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央企 [4] 产业结构升级 - 2024年三亚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形成"旅游消费+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新格局 [5] - 崖州湾科技城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赛道,完成535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5] - 中央商务区集聚8417家企业,含113家三类500强企业,现代金融和商贸产业规模均达千亿级 [5] - 中央商务区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18.7%,税收增59.3%,进出口总额增102.2% [6] - 会展业年收入超90亿元,消博会游艇展区成交额近3500万元 [6] 营商环境优化 -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20日以上,社会高频事项办结时限缩减31.47% [7] - 首创"政企约见平台"等信用应用场景,获全省信用赛事奖项首位 [7] - QFLP/QDLP试点规模分别占全省50%和30%以上,紫金锂业获批EF账户试点 [8] 经济与封关进展 - 2025年一季度三亚GDP达270.25亿元,同比增长4.2% [9]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88.75万人次(+15.88%),消费20.93亿元(+8.28%) [9] - 7个封关项目已竣工,凤凰机场三期改扩建年底完工,崖州湾1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 [9]
“智慧气象”赋能“三夏”生产 “机械化收割+科技制育种”共绘夏收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5-31 10:14
农业机械化与生产效率提升 - 生旺村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生产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0倍以上,每亩成本降低约20% [1] - 海南东方水稻育种基地实现机械化收割与科技制育种融合 [2] - 生旺村试验田成为新品种推广"孵化器",未来将推出多个优质品种助力海南打造"种业硅谷" [4] 制种产业经济效益 - 制种为农户提供稳定土地租金收入,并吸纳大量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 [6] - 东方市通过培育金奖水稻品种和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南繁制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9] 智慧气象与精准农业 - 气象部门利用日照时数"阳光地图"、加密观测和卫星遥感技术,为"三夏"生产提供精细化服务 [9] - 山东菏泽定陶区"智慧气象"助力66万亩小麦收割,通过田间数据采集提供定制化农事建议 [10] - 山东潍坊昌邑市利用气象专报预测麦收期气候趋势,提供未来一周精细化天气预报 [10] - 公里级格点"日照地图"取代传统观测站数据,显著提升低温寡照灾害预警精度 [16][17] 科技育种与生产管理 - 早稻生长期间详细记录叶龄、分蘖数等指标,结合气象预报调整栽培方案 [7] - 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面临低温寡照风险,占全国产量的26% [14]
知识产权如何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黑吉辽蒙主管部门哈尔滨“论剑”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3:50
知识产权助力东北振兴 -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哈尔滨举行"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一区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共同探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及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举措 [3] 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 - 黑龙江省通过三个"高"服务创新主体:高质量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水平建立多部门协作保护机制、高效能建成集成105个事项的"一件事"服务平台 [4] - 全省重点院校新增专利转化近千项,转化金额近4亿元人民币 [4] - 成立现代农业产权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支撑"北大仓"向"智慧粮仓"转型 [4] 吉林省知识产权发展 - 吉林省建设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先导区、核心区、特色园区和特色街区,实现"全链条、一站式"保护 [5] - 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9个、地理标志商标110件,其中长白山人参示范区2024年总产值近130亿元人民币 [5] - 投入6000万元成立知识产权基金,市场化建设5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 [6] - 建设13家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提升高校专利转让活跃度 [6] 辽宁省知识产权发展 - 全省布局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创新主体4529家(86%为民企),2024年受理专利预审7468件、授权4213件 [7] - 开展26个专利分析导航项目,调解知识产权纠纷789件,服务民企1195家 [7] - 拥有91个地理标志产品和143件地理标志商标 [8] 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发展 - "蒙"字标创建标准、认证等五大体系,建立100项标准,授权企业139家,认证产品1369种 [10] - 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与基因组数据库,实现菌种自主可控 [11] - 构建"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产业运营"全链条工作体系 [11]
粮食ETF(159698)小幅收涨,机构:头部种企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新浪财经· 2025-05-30 17:08
指数表现 - 国证粮食产业指数(399365)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下跌0 09% 成分股中天康生物(002100)领涨3 02% 新希望(000876)上涨1 59% 唐人神(002567)上涨1 46% 雪榕生物(300511)领跌4 23% 利尔化学(002258)下跌3 37% 广信股份(603599)下跌2 55% [1] - 粮食ETF(159698)上涨0 34% 最新价报0 89元 近1月累计上涨1 97% [1] 粮食价格动态 - 国内粮价近期持续上涨 全国玉米收购均价2400元/吨 较此前一周上涨16元 全国小麦收购均价2466元/吨 较此前一周跌2元 [1] - 玉米和小麦期货价格上涨主要因美元走弱和产量担忧引发空头回补 国内玉米受小麦干旱减产预期影响价格上行 但小麦替代压力大幅增加 [1] 行业分析 - 华源证券认为短期玉米价格情绪或有退坡 中长期看2025年玉米供需平衡表改善 价格或震荡向上 [1] - 天风证券认为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有望加速 头部种企凭借领先的转基因储备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1] 指数构成 - 国证粮食产业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粮食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情况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 93% 包括大北农(002385)、隆平高科(000998)、北大荒(600598)等 [2] ETF信息 - 粮食ETF(159698)场外联接A:021086 联接C:021087 联接I:022848 [3]
【榆林】聚力推动农业“芯片”提档升级
陕西日报· 2025-05-30 06:50
近年来,榆林全面加快现代种业振兴步伐,制定出台《榆林市关于支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 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对科研机构(单位)、种子企业、开展良种推广的新型经营主体每年给予1000万 元资金支持。榆林日前已向20家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发放奖补资金482万元。 近日,在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种业公司")组培中心,工作人员忙着查 看通过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病毒检测后筛选出的马铃薯、红薯脱毒试管苗长势。在实验室的无菌条件 下,脱毒试管苗将通过快繁技术繁殖出大量脱毒苗。半个月后,这些脱毒苗将会被移植到潮汐智能育苗 温室。 为确保脱毒苗快速成长,潮汐智能育苗温室温度常年保持在25至35摄氏度。"我们采用离地苗床设 计,离地70厘米的高度不仅为脱毒苗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还方便了工人作业。无土栽培使用的蛭石 一年一换,更好地保证了种薯整体品质。"5月21日,大地种业公司总经理郝永康说。 近年来,榆林持续开展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聚力推动农业"芯 片"提档升级。大地种业公司的蓬勃发展,是榆林聚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陕西"第二粮 仓"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大地种业公司 ...
留住舌尖上的“儿时味道”(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14
如今,"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越来越丰富,有机绿色蔬菜、名优特新农产品、反季果蔬琳琅满目。 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有一种味道格外令人惦念,那就是"儿时味道",是小时候味蕾感受米面 香、瓜果甜的初体验。这种味道即便过了很多年,依然令人心心念念。 舌尖上的"记忆",牵出一道种业振兴的大课题。在努力创新品种的同时,如何找到、用好老品种资源, 还原"儿时味道"? 啥是老品种?就是那些各具特色的农家种、地方品种。"儿时味道"难觅,其实跟过去一段时间老品种总 体数量减少有关。这背后,也有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过去,农民年复一年留种子,农家种悬在屋檐房 梁下,藏在木柜瓦罐里,代代相传;如今,自家留种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到市场上买种子。一来更 方便,二来不少商品种子经过科技之手"点拨",产量高、性状优、抗病虫害能力强,自然被农民们喜 爱。 一南一北的两则消息,让人忆起舌尖上的"儿时味道"。在浙江,首次公布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成果 显示,消失近20年的北港猪重新回到人们视线,口感细腻软糯的温岭小洋薯走向产业化开发。在北京, 农技人员用新技术复活老种子,入口甜香的核桃纹白菜、沙瓤的"苹果青"番茄等又回到市民餐桌。老品 ...
广东县域经济进化论:“榕树效应”与“造极行动”重构产业生态丨粤来粤好百千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0:57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广东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和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力量,57个县(市)2024年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1] - 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5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关键年,重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 - 采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原则,通过产业集群化和产业链延伸激活发展动能[2] 产业集群发展 - 东莞长安镇生产全球1/8智能手机,培育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3] - 阳西县打造"1+3+X"特色产业集群,海水鱼苗年产量达40亿尾,带动超3万人增收,2024年GDP增长10%[4] - 博罗县2024年GDP达952.2亿元,有望成为广东首个千亿县,目标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6] - 四会市集聚109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产业集群产值519.5亿元,小鹏汽车2024年产值133.2亿元[7]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汕尾红海湾改造废弃厂房为咖啡馆,"五一"期间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7%,旅游收入增长17.8%[8] - 广东100个乡村旅游点2024年"五一"接待游客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5%[9] - 茂名柏桥服务区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夜市摊主日收入近300元,形成交通+农商文旅融合典范[10] 经济发展成效 - 2024年广东57个县(市)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11] - 2025年一季度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1元,同比增长6.1%,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