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

搜索文档
邓文18年“辣味征途”创富115亿 天味食品拟港股上市寻海外增量
长江商报· 2025-08-25 08:3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4.76亿元 同比增长10.41% 创上市以来新高[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6.25亿元 同比增长36.77% 创上市以来新高[2] - 2017至2020年营业收入从10.66亿元增长至23.65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1.84亿元增长至3.64亿元[5] - 2011年营业收入5.76亿元 归母净利润9190万元 2012年归母净利润突破1亿元达1.27亿元[4] - 2021年业绩出现下滑 2022年下半年开始企稳回升[6] 业务发展策略 - 定位川味复合调味料领域 注重技术积累和口味把控[3] -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从二三线城市及餐饮渠道切入构建渠道壁垒[4] - 推行大单品战略 同时推出新品适应细分市场需求[6] - 中式调味料营收在2023年超越火锅底料业务[6] - 积极拥抱新零售 优化渠道库存 稳定价格体系[6] - 通过数字化升级提升供应链效率[6] 资本运作历程 - 2019年4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 结束长达7年的IPO闯关历程[5] - 2024年8月21日宣布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推进国际化战略[2][7] - 曾因政策收紧、业绩波动等因素四次IPO失利[5] - 上市后募投资金用于扩大产能、升级技术和完善渠道[5]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邓文为四川人 1968年出生 拥有食品工程专业背景[2] - 曾任成都市粮油食品厂技术员、面粉厂助理工程师等职务[2] - 1993年受邀担任集体制天味食品厂法人代表[2] - 2001年以不超过20万元对价收购"仁人欢""好人家""大红袍"商标[3] - 邓文唐璐夫妇以115亿元财富登上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2] 产品与市场 - 核心产品为"好人家"火锅底料和"大红袍"火锅调料[2] - 2020年火锅底料业务在"宅经济"催化下实现惊人增长[5] - 海外业务营收数据尚未披露 国际化战略处于推进阶段[7]
梅花生物(600873):2025H1实现稳步增长 协和完成交割
新浪财经· 2025-08-25 08: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22.8亿元,同比下降2.9%,归属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0.0%,扣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5.0% [1]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60.1亿元,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4.1%,归属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3.8%,环比下降26.5%,扣非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8.7%,环比下降20.0% [1] - 上半年毛利率达23.2%,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主要材料成本下降及生产指标优化 [2] 业务板块表现 - 鲜味剂板块Q2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4.2%,环比下降3.0%,味精均价7230元/吨,同比下降8.9%,环比微升1.0%,谷氨酸钠出口量24.3万吨,同比增长14.9% [2] - 氨基酸板块Q2收入27.2亿元,同比微增0.2%,环比下降7.4%,其中98.5%赖氨酸均价8.3元/千克,同比下跌20.7%,70%赖氨酸价格5.4元/千克,同比基本持平,苏氨酸均价10.2元/千克,同比微降0.7% [3] - 医药氨基酸板块Q2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7.4%,大原料副产品板块收入9.5亿元,同比微降0.6%,其他业务收入4.6亿元,同比下降14.0% [3] 原材料成本与价格趋势 - Q2玉米现货价格2348元/吨,同比下降3.5%,环比上升6.9% [2] - 截至2025年8月18日,玉米均价2410元/吨,同比下降16.7%,豆粕均价2977元/吨,同比下降35.7%,98%赖氨酸、70%赖氨酸、苏氨酸均价分别为7.7元/千克、5.3元/千克、9.7元/千克,同比跌幅均超14% [4] - 当前味精均价6807元/吨,同比下降9.6%,环比下降5.9%,价格已触底 [4] 战略发展动向 - 公司于2025年7月1日完成对日本协和发酵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及HMO业务资产的收购,借此延伸至高附加值医药级氨基酸市场,新增HMO产品线,并获得上海、泰国、北美等地生产经营实体,实现产业出海战略落地 [4] - 公司作为全球味精与氨基酸行业龙头,持续优化行业格局,积极构建合成生物学平台,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1.6亿元、33.9亿元、35.1亿元 [4]
梅花生物(600873):2025H1实现稳步增长,协和完成交割
长江证券· 2025-08-25 07:3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收入122.8亿元(同比-2.9%),归属净利润17.7亿元(同比+20.0%),归属扣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25.0%)[2][6] - Q2单季度收入60.1亿元(同比-2.3%,环比-4.1%),归属净利润7.5亿元(同比+3.8%,环比-26.5%),归属扣非净利润7.2亿元(同比+8.7%,环比-20.0%)[2][6] - 上半年毛利率23.2%(同比+3.7个百分点),主要因成本下降及生产指标提升[12]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1.6亿元、33.9亿元、35.1亿元[12] 业务板块分析 - 鲜味剂板块:Q2收入17.6亿元(同比-4.2%,环比-3.0%),味精均价7230元/吨(同比-8.9%,环比+1.0%),出口量24.3万吨(同比+14.9%)[12] - 氨基酸板块:Q2收入27.2亿元(同比+0.2%,环比-7.4%),98.5%赖氨酸价格8.3元/千克(同比-20.7%,环比-16.0%),70%赖氨酸价格5.4元/千克(同比+0.2%,环比+1.1%),苏氨酸价格10.2元/千克(同比-0.7%,环比-3.6%)[12] - 医药氨基酸板块:Q2收入1.3亿元(同比+7.4%,环比+3.5%)[12] - 大原料副产品板块:Q2收入9.5亿元(同比-0.6%,环比+1.6%)[12] 原材料与价格趋势 - Q2玉米现货价格2348元/吨(同比-3.5%,环比+6.9%)[12] - 2025Q3截至8月18日,玉米、豆粕均价2410元/吨(同比-16.7%,环比+2.6%)、2977元/吨(同比-35.7%,环比-6.7%),98%赖氨酸、70%赖氨酸、苏氨酸均价分别为7.7元/千克(同比-23.0%,环比-7.8%)、5.3元/千克(同比-14.5%,环比-2.2%)、9.7元/千克(同比-15.2%,环比-5.6%),味精均价6807元/吨(同比-9.6%,环比-5.9%)[12] 战略发展 - 2025年7月1日完成日本协和发酵相关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HMO业务与资产交割,延伸至高附加值医药级氨基酸市场,新增HMO产品管线,获得上海、泰国、北美等地生产经营实体,实现产业出海[12] - 公司为全球味精和氨基酸龙头,受益于行业格局优化,并搭建合成生物学平台[1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1元、1.19元、1.23元[16] - 当前市盈率对应2025年预测为9.97倍,市净率1.93倍[16]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2025年达19.4%[16]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进展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8-25 02:57
交易基本情况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1][3] - 交易对方为味滋美5名自然人股东陈伟、漆桂彬、范鹏杰、杜弘坤、尼海峰[3]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3] - 交易审计及评估工作尚未完成 标的资产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3] 交易进展状况 - 公司已于2025年4月25日通过董事会审议通过交易相关议案[1] - 2025年5月26日、6月25日、7月25日分别披露了交易进展公告[4] - 截至2025年8月25日 审计、评估、尽职调查等工作仍在积极推进中[4] - 公司将在相关工作完成后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交易事项[4]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将根据监管要求每三十日发布一次交易进展公告[2][4] - 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及巨潮资讯网[5] - 公司将编制并披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报告书及其摘要[4]
天味食品一季报“爆雷”,筹划H股上市为“救场”?
搜狐财经· 2025-08-25 01:4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4.8%至6.42亿元[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暴跌57.5%至7473万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锐减93.7%至1184万元[2][3] - 基本每股收益0.0707元/股 较上年同期0.1672元下降57.7%[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2% 较上年同期3.90%下降2.28个百分点[3] 产品品类表现 - 火锅调料收入同比下滑41.05%至1.73亿元[3][4] - 菜谱式调料收入同比下滑12.24%至4.34亿元[3][4] - 香肠腊肉调料收入同比暴跌55.77%至1480.35万元[3][4] - 其他产品收入同比下降44.1%至1690.20万元[4] 区域市场表现 - 西部区域收入同比下降26.86%至2.28亿元[4][6] - 北部区域收入同比下滑43.6%至4514.19万元[4][6] - 东部区域收入同比增长9.3%至1.71亿元[4][6] - 南部区域收入同比下降22.8%至6721.96万元[6] - 中部区域收入同比下降41%至1.28亿元[6] 资本市场反应 - 一季报发布当日股价跌幅达6.7%[6] - 随后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近19%[6] - 截至8月22日收盘价12.22元/股 较4月25日13.17元仍下跌7.2%[6] 公司战略与治理 - 筹划发行H股赴港上市 推进国际化战略[1] - 2020年开启双轮驱动战略 "好人家"定位中高端 "大红袍"定位大众市场[8] - 曾多次申请IPO 2019年才成功登陆上交所[7] 行业竞争环境 - 火锅调料市场竞争白热化 面临海底捞、名扬等传统品牌竞争[9] - 新兴品牌草原红太阳、桥头等不断涌入市场[9] - 海天味业、新希望等调味品企业纷纷发力火锅调料市场[9] 经销商关系事件 - 2024年11月被曝要求经销商"二选一" 禁止经营千禾味业和吉香居产品[9][11] - 西南、西北市场60%以上地级经销商出现暂停进货或转签竞品现象[1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暴增485% 2025年第一季度回款继续恶化[12]
海天荣登《消费者首选前十品牌》榜单;李锦记、太太乐、六必居上新;天味食品拟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24 15:14
新产品发布 - 李锦记推出星厨酱挤挤装系列 采用全新航天软管包装 包含海鲜酱/柱侯酱/叉烧酱/排骨酱/蒜蓉辣椒酱五种口味[1] - 太太乐上新头道纯小磨芝麻香油 选取国标一级黄白芝麻低温慢速烘炒 采用传统小磨工艺和水代法制取[4] - 六必居推出爆炒下饭酱 添加25%华都食品优质鸡肉 每100g含≥3g膳食纤维 含香菇/青豆/玉米等配料[6] - 味好美推出浆裹粉产品 适用于中餐和西餐 具有简化制备/减轻仓储/提升效率/延长油品寿命等特点[8] - 莲花控股推出"莲宝"款莲花味精系列 主打国风设计和IP破圈策略[10] 企业财务表现 - 仲景食品2025上半年营收5.24亿元同比下降2.50% 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0.29%[13] - 梅花生物2025上半年营收122.80亿元同比下降2.87% 归母净利润17.68亿元同比增长19.96% 主要产品味精/98%赖氨酸/饲料级异亮氨酸销量增长[25] - 日辰股份2025上半年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8.6% 归母净利润3523万元同比增长22.6% 完成对嘉兴艾贝棒食品有限公司收购 业务拓展至烘焙冷冻面团领域[26] - 朱老六2025上半年营收1.07亿元同比下降1.45% 归母净利润1096.88万元同比下降5.12% 腐乳产品销售收入下降4.65% 酸菜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0.48%[28] 资本市场动态 - 天味食品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22] - 调味品行业掀起IPO浪潮 包括天味食品/百利食品/幺麻子/中盐股份/广盐股份/丹丹豆瓣等企业正在排队上市[17] 行业格局与品牌表现 - 四川和山东企业成为中国餐调供应链主力军 其中9家川企占据全国餐调半壁江山[12] - 海天味业连续第11年入选中国消费者首选前十品牌 消费者触及数7.54亿较2024年增长2160万 渗透率保持在80%以上[18] - 海天味业2024年研发投入8.4亿元同比增长17.35% 2025年以来新获得专利授权24个较去年同期减少68.83%[20][21] 原材料价格变动 - 中盐/鲁盐/江苏瑞丰/四川天渠/湖北云鹤等多家盐企宣布上调食盐价格 调价幅度普遍为10-20元/吨[14] 企业治理变动 - 加加食品董事杨衡山/莫文科及独立董事陶浩因个人原因辞职 杨衡山和莫文科保留公司其他职务[24]
日辰股份(603755):25H1稳步增长 产品布局持续深化
新浪财经· 2025-08-24 14: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8.63%,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22.64%,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27.73% [1] - 第二季度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6.85%,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增长11.04%,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长14.15% [1] - 上半年毛利率38.27%同比提升0.11个百分点,净利率17.30%同比提升1.98个百分点 [3] 产品结构分析 - 酱汁类调味料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1.51%,粉体类调味料收入0.45亿元同比增长20.13%,食品添加剂收入0.01亿元同比增长45.29% [1] - 第二季度酱汁类/粉体类/食品添加剂收入分别变动-8.23%/+10.84%/+77.96% [1] - 在销产品超两千款,近三年新品销售占比超过50%,新增酱汁类产品近四百款,粉体类产品二百余款 [1] 渠道发展态势 - 餐饮渠道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6.38%,食品加工渠道0.69亿元增长6.91%,品牌定制渠道0.31亿元增长24.51% [2] - 直营商超渠道表现突出,收入0.04亿元同比增长382.56%,第二季度增幅达897.62% [2] - 直营电商收入0.01亿元下降36.85%,经销商(零售)渠道0.02亿元下降64.62% [2] 区域市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0.74亿元同比增长7.85%,华北地区0.12亿元下降11.14%,东北地区0.05亿元增长21.38% [2] - 华中地区0.05亿元增长0.37%,华南地区0.05亿元增长23.59%,其他区域0.01亿元增长106.63% [2] 成本费用管控 - 销售费用率5.00%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8.28%下降0.58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3.69%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56%下降0.20个百分点 [3] - 第二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变动-2.24/-0.76/+0.44个百分点 [3] 团队与客户优势 - 核心管理团队具备10年以上行业经验,拥有稳定核心客户群,覆盖国内主要对日出口禽肉调理食品企业 [2][3] - 与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市场美誉度和占有率持续提升 [2] - 公司持续吸纳优秀人才,建立经验丰富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营销团队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达4.91/5.94/7.17亿元,归母净利润0.8/0.99/1.20亿元 [4]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4.33/27.90/23.10倍,维持推荐评级 [4]
海天、中盐、天味……调味品企业扎堆IPO,谁是最后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8-23 12:34
行业IPO动态 - 2025年调味品行业掀起IPO大潮 包括天味食品、百利食品、幺麻子、中盐股份、广盐股份、丹丹豆瓣等企业[1] - 海天味业成为行业首家"A+H"双上市企业 首日市值突破2100亿港元 募资101亿港元用于海外拓展、产能扩张与数字化升级[2] - 天味食品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4] 企业分类与进展 - 第一军团行业巨头采用"A+H"双平台运作 海天味业港股IPO为2025年发行规模第二大[2] - 第二军团细分龙头冲击北交所 百利食品拟募资11.64亿元 幺麻子半年内完成新三板基础层到北交所辅导备案的"三级跳"[5] - 第三军团国企混改代表中盐股份启动IPO报会文件招标 2019年混改募资30.6亿元[5] - 第四军团区域品牌推进资本化 广盐股份处理商标专利权属问题 丹丹豆瓣与上交所沟通主板定位[7] 市场背景与动因 - 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4981亿元 海天味业市场份额4.8%为行业第二名的两倍以上[9] - 天味食品2024年营收34.76亿元同比增长10.41% 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36.77% 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6.42亿元同比下降24.80% 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57.53%[9] - 拓展海外市场成为重点战略 海天味业港股募资20%专项用于海外布局 天味食品推进国际化战略[9] - 产能扩张与产品创新需要资金支持 百利食品募资计划中6.46亿元用于全国总部项目建设 4.97亿元用于智慧工厂项目[10] 核心竞争力要素 - 全球化布局能力成为关键 海天味业产品进入100多个国家 获得无麸质认证全球标准SGS及中欧美三重有机认证 计划在东南亚及欧洲设立本土化供应链[11] - 产品差异化与创新力突破同质化竞争 天味食品坚持大单品策略并向健康化方向开发 幺麻子通过独特工艺保障风味独特性且抽检合格率100%[12][13] - 渠道变革与数字化提升渗透效率 海天味业2024年砍掉609家低效经销商 线上渠道营收12.43亿元同比增长39.78% 幺麻子经销网络覆盖34个省市触达超10万个零售终端[15] - 资本运作加速行业整合 中盐股份上市可能引发兼并重组浪潮 改变行业"多、小、散"格局[15] 行业趋势展望 - 调味品行业资本运作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 标志行业从"大而全"向"精而特"战略转型[16] - 企业需具备全球视野、产品创新、渠道融合及资源整合能力以应对竞争[11][12][15]
藤椒油龙头冲刺北交所 幺麻子发展瓶颈待突破
中国经营报· 2025-08-23 05:13
上市进程与规划 - 公司近期提交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 四川省证监局已受理该申请[1] - 公司曾于2020年进入辅导期拟申报深交所创业板 2021年调整转向主板 2023年12月27日突然撤回申请 原因为战略规划调整及业务发展需要[1] - 2024年2月27日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基础层 5月20日升至创新层 从挂牌到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仅用半年时间[2] - 北交所平均审核周期为339天 显著低于深交所主板的464天[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公司2022至2024年营收从4.5亿元增长至6.25亿元 净利润从8116.45万元增至1.57亿元[5] - 调味油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91%以上 2024年复合调味料收入仅3004.93万元 休闲食品实现115.6万元 蔬菜制品销售额下滑13.51%至814.55万元 多元化业务合计贡献不足总营收的5%[5][6] - 2023年藤椒油产能利用率达90% 新建年产3万吨藤椒产业园需3亿至4亿元资本开支[3] - 公司IPO申报前夕实施分红 现金总额共计2996.4万元[4]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2020年藤椒油市场规模仅14.2亿元 预计以25%年增速扩张至2025年达41亿元[5] - 公司销售区域集中度较高 西南地区占比从2022年51.12%降至2024年44.33% 华东华北市场渗透率低于10% 超五成经销商集中于川渝地区[5] - 金龙鱼 海天味业等巨头依托供应链和品牌优势跨界进入藤椒油领域 仲景食品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其300ml藤椒油价格为5.9元 公司380ml产品价格为16.45元[6] - 复合调味料市场竞争激烈 除专业厂商外 周黑鸭 涪陵榨菜等纷纷入局[6] 公司治理与合规情况 - 公司实控人赵跃军 龚万芬夫妇及其二子赵麒 赵麟四人合计直接持有68.21%股权[4] - 2024年8月深交所对公司及中金公司 天职会计师事务所 君合律师事务所采取书面警示监管措施 原因为中介机构未充分核查关联方情况 涉及实控人2022年向彭兆祥转账80万元[2] - 公司存在关键岗位由家族成员担任 经销商管理松散 部分大经销商同时为供应商形成双向资金占用等问题[4] 战略发展与产能布局 - 公司2015年提出藤椒+战略 试图从生产商转向藤椒风味解决方案提供商[6] - 专家建议公司多元化路径分三步走:以藤椒风味为锚点推出火锅底料等产品 并购或孵化红油辣子等SKU切入家庭场景 设产业并购基金围绕川味产业链做参股或控股[7] - 新产品研发需投入大量资源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市场推广面临消费者认知门槛和激烈竞争[7]
“A+H”上市持续升温政策红利促企业全球化布局
证券时报· 2025-08-23 03:33
A+H上市热潮 - 2025年以来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 30余家A股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 [2] - 立讯精密 均胜电子 万兴科技 普源精电 可孚医疗等多家A股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1] - 港交所前7个月53家企业主板上市 IPO募资1270亿港元 同比大幅上升6倍 [2] 上市驱动因素 - 企业通过A+H双平台强化国际化布局 深化全球化战略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1][2] - 港交所降低A股公司发行H股门槛 对市值超100亿港元公司加快审批速度 [4] - 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 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4] 政策与制度创新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 [4] - 新增制度章节允许生物科技 特专科技企业在无盈利情况下上市并降低市值门槛 [4] - 香港市场优化审批流程 问询周期大幅缩短 并推出FINI结算平台 [4] 资本流动与投资者结构 - 大量外资机构成为港股IPO基石投资者 国际长线资本加速流入 [3] - 单个IPO平均吸引30家机构投资者 中东 北欧主权基金占比显著提升 [3]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募资410亿港元 成为年内最大IPO项目 [2] 市场影响与展望 - 德勤预计全年港股上市新股达80只 融资1300亿至1500亿港元 [6] - A到H上市浪潮将改善港股市场结构 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地位 [6] - 香港资本市场为内地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高效融资与品牌升级机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