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搜索文档
建立生态联盟 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应用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15:56
AI在个人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 移动终端正从以APP为中心走向以智能体为中心,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百亿款个人AI Agent,重塑用户交互体验 [1] - 公司提出硬件与智能体双轮驱动战略,硬件提供核心载体,智能体负责理解用户意图、自主执行任务并反馈结果 [1] - 公司将于7月2日发布Magic V5手机,以全面升级的AI智能体为亮点提升用户体验 [1] 公司的AI战略与技术创新 - 公司提出阿尔法战略,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认为终端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1] - AI将从硬件、软件和应用3个层面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数字内容和服务,实现个性化生成和自动化执行 [1] - 公司打造端云结合大模型矩阵,具备感知交互、意图识别、知识学习等能力,处理多模态信息 [2] - 计划2026年扩展至2000多项MCP协议,实现超过2万个AI服务接入,打造通用型端侧智能体 [2] - 到2027年将实现1000多个硬件品类接入,激活4000多万台生态设备 [2]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AI技术赋能行业仍面临场景碎片化、算力时延功耗需提升、幻觉隐私伦理等问题 [2] - 公司在数据隐私安全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训练,建立开放API机制和通信协议,整合服务生态 [2] - 加强端云、算网、软硬协同提升计算效率,使用户更流畅高效使用AI [2] 产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公司倡议通过开放生态携手产业伙伴解决AI落地关键问题,共建AI终端生态联盟 [3] - 建议大模型企业、运营商、AI终端企业、互联网企业联合攻关核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并定义标准 [3] - 公司与中国移动开启AI终端战略合作,加速AI落地进入千家万户 [3]
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三:小米汽车核心竞争力剖析
东吴证券· 2025-06-25 15: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成功源于【小米方法论】核心竞争力,在2 - 3年对传统汽车行业形成“降维打击”,其以用户驱动逻辑区别于传统产品驱动逻辑,基于用户大数据可优化产品和发挥品类外延优势,铁人三项形成闭环,使命是让制造业走向物美价廉,但未来面临AI时代新思维方式挑战 [2] - 未来2 - 3年小米汽车业务核心看点包括产品全品类布局、技术快速跟随,集团研发投入每年不低于300亿,汽车领域预计占3成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米业务线的梳理 - 小米集团收入由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构成,2024年智能手机收入占比52%,营收占比9%的互联网服务贡献34%毛利,是利润重要来源,其基于硬件生态搭建软件服务体系,通过用户流量变现创造收入 [8] 小米手机业务复盘 - 出货量复盘:顺风期(2011 - 2014年)以性价比定位、线上销售和互联网营销快速上量;逆风期(2015 - 2016年)供应链和渠道问题致销量下滑;再次增长期(2017 - 2020年)拓展海外市场 [21] - 爆品模式:爆品定义为产品各方面与现有产品不同且超用户期望,产生条件为高效工业化生产、迎合大众定价、产品体验导向创新,建立爆品模式需找准用户需求、提供超预期产品、惊喜定价和效率制胜 [24] - 产品谱系:Redmi和小米覆盖全价格带,Redmi定位极致性价比,小米定位追求极致技术和体验,2020年小米开始高端化尝试 [25][27] - 新零售渠道:早期以线上为主,后拓展线下,新零售本质是效率革命,关注投资回报率、简化销售结构、数字化和统一化 [31] - 用户数据:全球MIUI月活用户达7.02亿,粉丝群体庞大,年轻用户占比高,向性别均衡品牌发展 [32] 小米汽车业务复盘和展望 - 造车历程:2021年立项,预计至2031年累计投资100亿美元,2024年3月首款车型SU7上市,预计2025年6月YU7上市 [36] - 财报表现:SU7交付后营收和毛利率提升,2025Q1毛利率23.2%,单车亏损逐季缩窄,预计2025Q3或Q4盈利 [40] - 渠道:采用“1 + N”模式,截至2025年5月31日建成298家品牌门店,6月预计新增37家,2025年计划扩展大型门店至400家以上 [44] - SU7:所在20 - 30万元CAR市场2024年规模137万辆,新能源渗透率55%,SU7已超Model 3成最畅销纯电轿车,原因包括手机品牌认知度、营销策略等 [52] - SU7用户画像:女性用户占比41.3%,一二线城市为主,苹果手机用户占57.3%,主力客群为25 - 35岁年轻群体 [53] - YU7:所在20 - 30万元SUV市场2024年规模248万辆,新能源渗透率60%,Model Y是纯电车主力车型,后续理想i6、YU7、小鹏G7等将进入该细分市场 [62] 小米技术分析 外观设计 - 小米SU7、SU7 Ultra外观设计为降低风阻,包括流线车型、车轮轮毂、前格栅设计、车身细节等方面,对标经典轿跑设计 [67][68] 三电技术 - 零百加速:小米SU7 Max版官方零百加速2.28s,SU7 Ultra2025款官方零百加速1.98s,主要影响因素有车重、轮胎抓地力和电机技术 [73] - 电池核心性能:宁德时代麒麟2电池首次搭载小米SU7 Ultra,在多方面有技术突破,优化了续航、充电速度等性能 [78] - 800V高压快充:800V架构是高压平台发展方向,具有高功率快充和低成本高效率优势,但存在传统功率半导体耐压等级挑战,各车企形成差异化技术路线,小米SU7 Ultra充电倍率5.2C,快充时间11min [83][85] - 碳化硅产业链:国内车企在碳化硅产业链不同环节布局,小米仅自研封装工艺,整合国际供应链并押注本土产能 [96] - 超充桩网络布局:理想兼顾成本和效率,小米SU7定位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在性能与电耗方面做平衡 [97][98] 车身一体化技术 - 一体化压铸:一体化压铸将众多零部件整合,当前生产模式由主机厂和压铸厂构成,小米汽车全栈自研9100吨一体化压铸机 [103][104] - 小米一体化压铸技术:实现全链路自主设计大压铸设备集群和压铸材料自研,后地板实现零件72合一,焊点减少,减重等效果显著 [108] - CTB技术:小米选择CTB技术路径,有释放空间和续航优势,但也存在安全性和维修更换等劣势,应用效果包括支持长续航、安全防护和高效电池管理软件等 [109][111] 智能驾驶技术 - 发展历程:早期战略投资布局,后期全栈自研与规模化投入实现技术突破,现任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为叶航军 [115] - 方案选择:小米SU7采用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YU7全系搭载激光雷达和Thor芯片,智驾硬件应用效果良好 [116][118] - 软件架构:小米端到端 + VLM架构领先,推送速度快,拟人化和轨迹筛选优势显著,智驾软件从技术发布至今不断发展,OTA功能分阶段提升 [127][130][134]
“美国制造”手机:10年前配置,售价1.4万元
观察者网· 2025-06-25 13:37
特朗普集团进军手机市场 - 特朗普集团推出自有品牌"T1 Mobile"移动网络及首款智能手机"T1",主打"美国制造"卖点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呼吁苹果CEO库克将iPhone生产线留在美国 [1] 美国本土手机制造现状 - 美国科技公司Purism研发的Liberty手机是目前最接近"美国制造"目标的产品,但配置过时且售价高达1999美元(约14336元人民币) [2][4] - Liberty手机以隐私为重点,在美国制造、生产和包装,PCB也在美国国内生产,但关键部件(机箱、摄像头、调制解调器、WiFi/BT模块等)依赖中国、印度和韩国供应商 [4] - 美国缺乏大规模生产智能手机屏幕等关键部件的能力,供应链不完善 [4] Liberty手机产品细节 - Liberty手机运行Purism自主研发的PureOS系统,功能有限,仅支持通话、短信、网页浏览和基本应用 [4] - 生产成本约为650美元,远高于iPhone 16 Pro Max的485美元制造成本 [6] - 采用普通摄像头、低分辨率屏幕和容量减半的内存以降低成本 [8] - 目标用户包括安全极客、家长、年长者和希望避开大型科技公司的用户,而非追求高性能摄像头的消费者 [9] 生产与市场表现 - Purism目前月产能约1万台Liberty手机,总销量不足10万台,远低于苹果2024年2.2亿台的出货量 [4][6] - 计划6个月内将产能扩大至每月10万台,需投资新机器、增加运营商和厂房面积,资金依赖收入和众筹 [9] - 约50%客户为美国政府机构,零售价反映"采购来源安全、供应链可核查"的价值主张 [8] 美国制造业挑战 - 美国缺乏生产应用处理器、高端显示器等智能手机关键部件的工厂 [6] - 英特尔、台积电和美光等公司在美国的芯片生产仅占全球一小部分,转移生产动力不足 [9] - 本土生产成本高、技术非前沿且耗时,关税可能长期影响制造成本 [9] iPhone成本结构对比 - iPhone 16 Pro Max(256GB)总BOM成本为482美元,硬件毛利率59.5% [7] - 主要成本构成:显示屏(16%/80美元)、后置摄像头(16%/80美元)、应用处理器(9%/未披露具体金额)、5G调制解调器(6%/28美元) [7] - 与iPhone 15 Pro Max相比,16 Pro Max的显示屏尺寸增至6.9英寸,摄像头升级至48MP广角+48MP超广角+12MP长焦组合 [7]
雷军预热AI眼镜;美国平均每天新增1000名百万富翁;iPhone17Pro机模曝光;罗永浩回击谩骂;安克充电宝召回损失达上亿
搜狐财经· 2025-06-25 12:13
猫王音响创始人回应争议 -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发布视频回应争议,称对小米及雷军个人无意见,不希望被过度解读 [1][3] 2025新财富创富榜 -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持股财富蒸发近千亿元,以3600亿元退居第二名 [4] - 雷军家族持股市值2010亿元,较2024年暴涨96%,排名从第14位跃升至第6位 [4] - DeepSeek推动梁文锋以1846亿元持股估值跻身前十 [4] 紫辉创投与锤子科技诉讼 - 紫辉创投CEO郑刚与锤子科技的1500万借款诉讼二审胜诉,法院支持6%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 [5][8] 星巴克中国业务 - 星巴克表示未考虑全面出售中国业务 [9] 小米YU7车型信息 - 小米YU7分三个版本:标准版CLTC续航835公里,Pro版续航770公里,Max版续航760公里 [10] - 小米YU7未发布已现二手平台出租现象,短租一天价格在1000-6000元之间 [29] 花王珂润乳液召回 - 花王日本召回16.5万件珂润乳液410ml(泵式)部分批次,不涉及中国市场 [12] vivo产品信息泄露 - vivo法务部声明某款未发布手机产品信息遭泄露,涉事方已承认过错并承担违约赔偿 [13] 全球财富报告 - 2024年美国平均每天新增1000名百万富翁,中国位居第二每天新增约380名 [14] - 全球普通百万富翁数量自2000年以来增长超四倍,达约5200万人 [15] 三只松鼠终止收购爱零食 - 三只松鼠终止收购爱零食,双方在估值和费用承担上未达成一致,爱零食已起诉三只松鼠 [16][17] iPhone 17 Pro设计 - iPhone 17 Pro采用全新摄像头条设计,与机身融合度更高 [18][20] 脉动3D广告争议 - 脉动立体广告因占用公共空间引发争议,部分广告牌影响市民座位需求 [21][24] 小米AI眼镜发布 - 小米宣布将于明晚7点发布小米AI眼镜 [25] 哪吒汽车泰国补贴 - 哪吒汽车或因产量不达标面临退还泰国政府20亿泰铢补贴风险,目前仅生产约4000辆,远低于19000辆目标 [27] 鸿蒙技术人才缺口 - 鸿蒙生态技术人才缺口达百万,人才结构面临重组 [30] 安克充电宝召回 - 安克创新召回7款约71.29万充电宝,若全额退款损失或达1.06亿至1.63亿元 [32] - 多地机场已禁止被召回型号安克充电宝携带登机 [32]
酷赛港股IPO: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及地缘政治风险
金融界· 2025-06-25 12:11
公司概况 - 酷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企业 提供产品定义、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 [1] - 主要向全球本土品牌和电信运营商提供消费类智能手机、三防手机以及其他物联网产品 [1] - 按出货量计算 2024年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面向本土智能手机品牌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5年第一季度已升至榜首 [1] 业务能力 - 公司具备独到的智能硬件产品定义能力 能根据消费水平、客户功能偏好、当地文化及竞争格局等因素精准定义产品 [1] - 拥有全栈式研发设计能力 积累了射频、天线、光学、音频、工业设计等多种专业技术和成熟工艺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已开发超过526款智能手机及印刷电路板组件型号 以及超过46种其他智能设备 [1]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17 135亿元增长34 3%至2023年的23 019亿元 再增长18 0%至2024年的27 170亿元 [2] - 毛利从2022年的3 284亿元增长53 5%至2023年的5 041亿元 再增长20 2%至2024年的6 058亿元 [2] - 净利润从2022年的1 101亿元增长84 6%至2023年的2 032亿元 2024年进一步增至2 066亿元 [2] 行业挑战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特别是美中关税争端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025年美国曾将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145 0% 后降至30 0% [2] - 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极为激烈 全球智能手机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主要集中于中国 [2]
早报|高考成绩出炉,宇树王兴兴报考建议火了/雷军:预计小米 YU7 会和 SU7 一样火爆/苹果官网上线国补
搜狐财经· 2025-06-25 09:44
苹果直营渠道国补活动 - 苹果推出直营销售渠道国补活动 覆盖北京和上海 其中北京仅限Apple Store在线商店 上海为线下零售店 [5][6] - 支持商品包括iPhone 16/16e/15/15 Plus iPad Air/mini/数字标准版 Apple Watch Series 10/SE Mac系列等 其中iMac仅限特定配色 [6] - 参与国补订单不支持部分退款 换货 保价退差 每单限购一件 且不与年年焕新计划 换购计划或AppleCare+服务同时下单 [6] iPhone 17系列新机型 - iOS 26 Beta2新增壁纸分辨率与传闻中iPhone 17 Air屏幕尺寸匹配 推测将推出Air/Slim机型 [5] - 分析师郭明錤透露iPhone 17 Air配备6.6英寸屏幕 分辨率约1260×2740 目前没有iPhone拥有这一分辨率 [5] 小米汽车动态 - 雷军预计小米YU7将与SU7同样火爆 用户留资量是SU7同期3倍 [7][11] - YU7基于Modena平台开发 但90%零部件重新设计 驾驶风格偏舒适 与SU7不同 [11] - YU7提供3个版本:标准版后驱CLTC续航835km Pro版四驱续航770km Max版高性能四驱续航760km [12] OpenAI硬件争议 - OpenAI与Jony Ive合作项目"io"被初创公司iyO指控"像素级抄袭" 法院叫停宣传物料 [14] - iyO称OpenAI早已知晓其品牌产品 双方多次接触 包括讨论收购可能 但OpenAI最终推出竞争产品 [14][16] - 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io项目 iyO指控其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 导致融资营销计划受干扰 [15][16] 英伟达高管减持 - 英伟达CEO黄仁勋启动减持计划 两日出售10万股 价值1450万美元 [17][18] - 计划今年减持600万股 按当前股价计算总值约8.65亿美元 占其持股比例不到1% [18] Meta AI布局 - Meta暂停收购AI视频初创Runway AI 后者估值超30亿美元 [19] - Meta近期积极收购AI公司 包括以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无投票权股权 [19] - 对收购失败公司开启"挖墙脚" 向OpenAI Google等公司技术人员开出高薪 [20] AI芯片初创动态 - AI芯片初创Snowcap Compute获2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前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加入董事会 [20] - 计划2026年前推出首款基础芯片 采用氮化铌钛材料 称每瓦性能可达当前最好芯片25倍 [21] - 前OpenAI CTO Mira Murati新公司TML融资20亿美元 估值100亿美元 计划开发企业定制AI和消费级聊天机器人 [22][23] 岚图汽车新品 - 岚图FREE+预售价22.99万元起 搭载华为智驾ADS 4.0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系统 [41] - 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 综合续航1400+km 四驱版零百加速4.9秒 配备全铝底盘和EDC可变魔毯悬架 [42] - 首创全拟真换挡系统 通过算法模拟声浪体验 [42] 其他科技动态 - 制糖工厂开源AI充电管家SDC小电拼代码 项目含68万行C++代码 支持PD抓包 [7][9] - 小米MIX Flip 2公布外观 搭载新一代龙骨转轴 配备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和5165mAh电池 [36] - ElevenLabs发布语音对话式AI个人助理11ai 支持5000种音色 可接入Perplexity和Google日历等 [38] - 饿了么上线骑手AI助手"小饿" 每日主动服务超2000万次 支持语音交互和智能路线分析 [44]
全球媒体聚焦 |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十家中国公司勾勒经济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25 09:38
中国工业版图多元性 - 十家中国公司业务范畴广泛,涵盖电动汽车电池、玩具等多个领域,展现中国工业版图的多元广度 [1] - 这些公司的发展轨迹与特色呈现了中国经济在多重压力下的演变路径 [1] 宁德时代 - 宁德时代是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冠军,占据全球约38%的市场份额 [2] - 公司主营电动汽车及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 [2] - 尽管面临价格压力,但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保持利润稳步增长 [2] - 国际业务持续拓展,已在匈牙利和西班牙设立重要工厂 [2] - 约86%收入来自电池销售,储能系统占大部分,原材料销售仅约1.5% [2] - "电芯到电池组"技术使能量密度提升15%-20%,大幅简化生产流程 [2] 华为 - 华为在2024年实现强劲反弹,业务涵盖智能手机、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5] - 成为中国推动半导体制造自给自足的核心力量 [5] - 2024年将总收入的五分之一投入研发,超半数研发人员专注未来科技探索 [5] 美团 - 2023年处理近220亿笔订单,平均每秒近700笔 [5] - 在外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拓展食品杂货零售、旅游及本地服务 [5] - 国际平台KeeTa已成功打入多个海外市场,在沙特阿拉伯取得显著成绩 [5] 泡泡玛特 - 重新定义收藏玩具市场,将"盲盒"概念转化为全球现象 [6] - 2024年收入增长一倍以上 [6] - 毛绒玩具系列拉布布凭借独特设计和故事在全球引发广泛共鸣 [6] 其他企业 - 远景能源、海尔集团、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小红书等企业共同展现中国在新地缘政治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6] - 这些公司是塑造实体经济的关键力量 [6] - 反映出中国加速向绿色技术、国内创新及平台驱动型服务领域迈进的趋势 [7]
东南亚见闻之越南:消费出海正当时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5 09:32
经济增长 - 1988 - 1999年越南实际GDP增速平均约7.2%,2000 - 2024年平均为6.4%,2024年高达7.1% [8] - 2023年越南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达185亿美元,占全球份额1.4%,商品贸易规模2024年近80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1.6% [12] 制造升级 - 2023年越南制造业占GDP比重23.9%,投资比重24.4%,出口份额连续8年超80% [16] - 中资制造出海面临人工和土地成本上升、竞争压力大、本地化部署要求高的痛点 [19] - 美国对越南额外加征关税仅10%,低于对中国的30%,中资制造有关税优势 [25] 消费市场 - 2024年越南人口破亿,城镇化率2023年达39.5%,2013 - 2023年平均每年增加0.7% [28] - 2024年4季度越南智能手机市场OPPO占25%、三星占22%、苹果占20% [33] - 2023年越南注册超7400万辆两轮车,占机动车比例超90%,预计2035年电动摩托车占市场75% [40] 人文特征 - 越南南北差异明显,河内传统,胡志明开放,支付软件MoMo市占率超70% [41][54] - 2024年越南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约40%,高于传统零售的9%,80%以上消费者听KOL意见选平台 [54]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小米YU7将于6月26日发布
前瞻网· 2025-06-25 09:26
小米汽车发布 - 小米首款SUV YU7将于6月26日晚7点正式发布 [2] - 同场发布新品包括小折叠手机Xiaomi Flip2、搭载玄戒O1旗舰芯片的小米平板7S Pro及一款"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2] 国产大飞机C919 - C919新增广州至郑州和广州至太原两条航线 [3] - 广州-郑州航线每日一班往返 [3] - 广州-太原航线自7月1日起每日执飞3个往返班次 [3] 华为云与智能网联汽车 - 华为云发布盘古大模型5.5,采用Triplet Transformer统一预训练架构 [4] - 广州市计划到2027年L2(含)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占比超90% [4] - 广州市目标培育2-3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50万辆的汽车企业 [4] 空天产业与商业航天 - 苍宇天基与罗湖区产业部门、商业卫星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5]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5] - 朱雀三号起飞重量约570吨,运载能力不小于18.3吨,计划今年首飞 [5] 家电能效标准 - 新版《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6月实施 [6] - 以500L对开门冰箱为例,新标准能效一级综合耗电从0.92度/天降至0.55度/天,电耗下降40% [6] 即时零售与社区电商 - 美团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小象超市将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 [8] - 美团优选关停部分区域运营,保留广东、杭州等地业务 [9] 自动驾驶与出行服务 -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特定区域试运行 [10] - 萝卜快跑计划今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1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 英伟达与富士康洽谈在休斯顿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 [14] - 孙正义寻求与台积电合作在亚利桑那州建1万亿美元AI中心 [11] 生物医药 - 诺和诺德公布司美格鲁肽7.2 mg治疗肥胖症临床试验结果,受试者平均体重降幅达21% [15] - 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Springworks药物Ogsiveo用于治疗硬纤维瘤 [16] 资本市场与融资 - 钛虎机器人获中国移动、蚂蚁集团超亿元融资 [18] - 文远知行已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19] - 澜起科技据悉计划香港上市,预计筹资10亿美元 [19]
大模型退火之后,AI手机还好吗
36氪· 2025-06-25 08:11
生成式AI浪潮对手机行业的影响 - 2022年至2023年ChatGPT问世后,生成式AI迅速席卷科技行业,手机厂商陷入自研大模型的军备竞赛,参数规模、端侧部署能力和AI含量成为竞争焦点 [1] - 厂商普遍认为掌握底层AI能力特别是自研大语言模型是未来手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1] 自研大模型热潮退火的原因 - 2024年下半年自研大模型热潮快速降温,市场对参数和算力的追捧减弱,用户对AI手机的期待趋于理性 [3] - 多数用户对手机端通用大模型需求不强,日常使用集中在通讯社交、影音娱乐等场景,对复杂AI功能接触有限 [4] - 手机厂商自研大模型在垂直领域深耕不足,知识储备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难以匹敌ChatGPT等成熟应用 [4] - 用户不愿为AI功能支付溢价,更倾向免费或低订阅费的AI应用,导致厂商投入与市场反馈不匹配 [6] - DeepSeek等高质量开源大模型的出现使自研必要性受质疑,厂商开始转向接入第三方模型 [7] 行业转向第三方开源模型 - 2025年初主流手机厂商集体接入DeepSeek,华为率先宣布小艺助手App接入,荣耀、OPPO等迅速跟进 [8] - 接入第三方模型可大幅降低成本,荣耀2023年AI投入达100亿元,vivo截至2024年10月投入超230亿元,而DeepSeek支持低成本部署 [9] - 通用模型能力上手机厂商难以与专业AI公司竞争,近半数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不愿为AI功能额外付费 [11] - 厂商基于DeepSeek构建差异化应用,如华为结合鸿蒙系统提供个性化建议,努比亚支持实时生成视频摘要 [11] AI功能从炫技转向实用 - 2025年厂商比拼AI的实用性和场景适配能力,而非技术参数 [14] - vivo s30的魔法移动功能在社交媒体受Z世代追捧,荣耀任意门简化跨应用操作,OPPO AI通话摘要解决会议回溯痛点 [14] - 厂商通过软硬结合打造独特体验,华为小艺助手实现跨设备流转,荣耀探索眼动追踪技术,苹果将AI融入iOS基础功能 [16] - AI功能需在特定场景占领用户心智并培养使用习惯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18] AI+影像成为突围方向 - 大语言模型作为第一方能力价值有限,用户更倾向与多模态AI应用互动 [20] - 拍照记录成为刚需,CNET调查显示相机功能是购买新手机的重要推动因素 [20] - 华为Pura 80系列深度融合AI与影像,推出个性化色卡和AI辅助构图功能,学习50万幅专业摄影作品 [22] - 硬件上搭载1/1.3英寸超大底潜望长焦镜头,软硬件协同降低专业摄影门槛 [24] - 聚焦AI+影像能直接激发购买欲望并带动出货量,成为2025年行业重点方向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