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资产,昨夜爆发
上海证券报· 2025-10-03 09:06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均创收盘新高 道指涨0.17%至46519.72点 纳指涨0.39%至22844.05点 标普500指数涨0.06%至6715.35点 [1][3] - 道指上涨78.62点 纳指上涨88.89点 标普500指数上涨4.15点 [3] 行业与个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 Meta和博通涨幅超过1% 特斯拉跌幅超过5% [5] - 加密货币和半导体设备板块涨幅居前 Circle上涨超过16% Coinbase上涨超过7% 康特科技上涨超过3% 阿斯麦上涨超过2% [5] - 汽车制造和油气设备板块跌幅居前 西方石油和Rivian跌幅超过7% 通用汽车跌幅超过3% 康菲石油跌幅超过2% [5] - 特斯拉股价收跌逾5%至436美元/股 市值蒸发超过750亿美元 尽管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电动车交付量超过49.7万辆 储能产品装机量达12.5吉瓦时并创下新纪录 [1][5] 中国资产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06%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1][8] - 世纪互联涨幅超过4% 阿里巴巴、蔚来、金山云涨幅超过3% 百度涨幅超过2% 哔哩哔哩、理想汽车涨幅超过1% 名创优品跌幅超过3% [8] 大宗商品市场 - 国际金价持续走强 10月3日早盘继续小幅上涨 伦敦现货黄金在385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 COMEX黄金期价维持在3880美元/盎司上方 [9][10] - 前一交易日伦敦现货黄金最高逼近3900美元/盎司 COMEX黄金期价升破3923美元/盎司 尽管小幅收跌但仍创下盘中新高 [1][12] - 高盛研报指出黄金具备多重吸引力 能在经济增长放缓等不利情景中提供投资组合对冲功能 由于私人投资者兴趣浓厚 金价有进一步上涨空间并可能超过预期 [15]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特斯拉跌超5%,中概指数涨1.06%
格隆汇APP· 2025-10-03 06:24
美股主要指数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17%,纳指涨0.39%,标普500指数涨0.06% [1] -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收涨1.06%,报8852.95点 [1] 大型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Meta涨超1%,博通涨超1% [1] - 特斯拉跌超5% [1] 行业板块表现 - 加密货币、半导体设备板块涨幅居前 [1] - Circle涨超16%,Coinbase涨超7% [1] - 康特科技涨超3%,阿斯麦涨超2% [1] - 汽车制造、油气设备板块跌幅居前 [1] - 西方石油跌超7%,Rivian跌超7% [1] - 通用汽车跌超3%,康菲石油跌超2% [1] 热门中概股表现 - 文远知行初步收涨超8%,小马智行涨超4%,世纪互联涨超4% [1] - 阿里巴巴涨超3%,蔚来涨超3% [1] - 阿特斯太阳能涨超2%,百度涨超2%,网易涨超2% [1] - 小米、理想、腾讯至多涨约1.7% [1] - 波奇宠物涨54%,MFH涨16% [1]
中概股走强,阿里巴巴涨超4%,黄金、白银突然跳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2 23:07
美股市场表现 - 10月2日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道琼斯指数跌0.19%,标普500指数跌0.0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29% [1] - 半导体板块走强,费城半导体指数盘中涨1.7%,再创历史新高 [2] - 半导体个股中,阿斯麦、AMD涨超2%,英伟达涨1.5% [2] - 中概股方面,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1.12% [2] 阿里巴巴个股动态 - 阿里巴巴美股当日涨超4% [2] - 摩根大通将阿里巴巴美股目标价从170美元上调至245美元,认为云计算和电商业务的增长将支撑其更高估值 [3] - 南向资金在9月份大量买入港股阿里巴巴-W,累计净买入金额约757.09亿港元,是第二名腾讯控股的10倍 [3] - 南向资金已连续26个交易日净买入阿里巴巴-W [3] - 2024年底以来,投资阿里巴巴的主要是国际知名机构投资者,包括方舟投资重新建仓买入约1600万美元阿里巴巴ADR,挪威主权基金、摩根士丹利、Appaloosa对冲基金等均在2024年底至2025年增持 [4] 贵金属市场波动 - 贵金属突发跳水,现货黄金和现货白银均由涨转跌 [4] - 此前现货白银日内突破48美元关口,续创新高 [4] - 截至22时50分,现货黄金跌0.92%,报3829.639美元/盎司 [4] - 现货白银跌幅扩大至2.27%,报46.245美元/盎司 [4]
中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即将投运;ABM光刻机及先进封装核心设备生产基地项目落户佛山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10-02 11:09
聚变能技术 - 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主机核心部件将陆续进场安装 [2] - BEST装置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将用于开展前沿聚变科学研究、验证未来聚变堆关键技术 [2] 半导体设备制造 - ABM公司年产百台(套)光刻机及先进封装核心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广东佛山 [2] 能源发电项目 - 江苏徐矿能源股份公司投资建设的乌拉盖2×10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转入商业运营 [2] - 该项目总投资72.6亿元,是国内首台、国际首创的百万等级褐煤发电机组,被国家能源局列为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2] - 项目是“锡盟—泰州±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重要电源支撑点,承担保障江苏省能源安全供给任务 [2] 海上风电产业 - 中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试验基地位于福建福清,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已进入设备检测阶段,预计今年内全面投用 [2] - 该基地建成后可开展世界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风机叶片的检测试验及多领域国际前沿技术研究 [2]
西贝大降价,部分菜品降幅超20%;马斯克成全球首位身家突破5000亿美元富豪;王腾小红书账号注销丨邦早报
搜狐财经· 2025-10-02 09:31
西贝菜品价格调整 - 西贝全国门店于10月1日对菜品进行大幅调价,部分菜品降幅超过20% [1] - 具体菜品调价示例:葱香烤鱼从89元降至79元(降幅11%),胡麻油调黄瓜从23元降至19元(降幅17%),西贝面筋从39元降至33元(降幅15%),五种番茄酸汤夜面鱼鱼从29元降至23元(降幅20%),胡麻油炒鸡蛋从43元降至33元(降幅23%) [1]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公布9月交付数据,7家交付量超过3万辆,5家同比增幅超过50% [1] - 比亚迪交付39.6万辆,同比下降5.52%,全年累计交付突破326万辆;零跑交付6.7万辆,同比增长97.40%,月交付首次突破六万;小鹏交付4.2万辆,同比增长94.74%,单月交付创历史新高;蔚来交付3.5万辆,同比增长64.06%,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小米交付超4.0万辆,连续11个月交付量超2万 [1] - 特斯拉股价于10月1日短线拉升涨2.6%,报456.29美元,创年内新高,总市值重返1.5万亿美元,得益于Model Y在欧洲的强劲需求 [1] - 特斯拉新款Model Y高性能版已于9月30日在美国上市 [8] 科技与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苹果公司否认与OpenAI合作损害马斯克旗下xAI,并表示未来仍计划与其他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合作 [3] - 微软将AI订阅服务整合进Office软件,推出月费19.99美元的Microsoft 365版本,以挑战ChatGPT [5] - 苹果暂停Vision Pro头显升级计划,将资源转向开发智能眼镜,首款需搭配iPhone使用的机型预计最早2027年上市,以竞争Meta [6] - 英国AI基础设施公司Nscale完成一轮规模为4.33亿美元的Pre-C轮SAFE融资,投资者包括Blue Owl、戴尔、英伟达和诺基亚 [6] - 报告显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4000亿元,2035年突破万亿元 [8] 企业投资与并购 - 蜜雪集团拟出资2.856亿元人民币收购福鹿家(郑州)企业管理51%股权,投资完成后将合计持有其53%股权 [2] - 半导体设备企业芯丰精密完成数千万元股权融资,由毅达资本投资 [6] - Robo.ai获3亿美元战略投资,由Burkhan Capital领投,资金将用于加速自动驾驶汽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核心产品商业化 [6] 企业财报与运营 - 耐克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高于预估的110.2亿美元;毛利率42.2%,高于预估的41.7% [6] - 美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宣布全球裁员约2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3%至4%,主要涉及欧洲和加拿大地区 [6] - 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公司将接手上海绿捷实业的校园餐业务 [6] 其他行业动态 -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10月1日起实行,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外卖、快递员等从业人员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6] - 印度媒体称丰田Kirloskar汽车考虑在印度IPO,拟筹资约7亿-8亿美元,但公司发言人否认该计划 [6] - 劳斯莱斯将推出幻影百年纪念特别版,限量25辆,车内采用24K镀金等工艺 [6] - 2025年国庆档票房截至10月1日20时28分破4亿元,《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731》分列前三位 [8]
美股异动|应用材料股价创新高背后蕴藏新周期复苏动力
新浪财经· 2025-10-02 06:48
此外,应用材料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也不遗余力。公司近年来加大了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不断 推动前沿技术的突破。这不仅增强了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是其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尽管面临激 烈的市场竞争,应用材料的强劲研发能力和市场洞察力使其在技术更替的浪潮中占据了主动权。 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地缘政治因素也对半导体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供需关系上,贸易摩 擦和技术壁垒促使企业重新审视供应链的稳定性。对于应用材料这样的公司而言,适时调整战略以适应 外部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分析当前市场环境,投资者在关注应用材料时可着重考虑其在技术创新、行业需求以及全球经济变 动等方面的表现。整体来看,应用材料的前景是充满机会的。然而,投资者仍需注意市场波动和政策变 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谨慎做出投资决策以降低风险。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美股情报站) 在10月1日的交易日中,应用材料公司的股票迎来了一次令人瞩目的上涨。它的股价飙升了6.35%,在 盘中一度触及自2024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吸引了市场广泛关注。 近期,有关应用材料的新闻集中在其市场表现和行业动向上。一方面,全球半导体行业正经历一轮新的 周期性复苏,这为 ...
芯片股狂飙之后 半导体设备商成AI“淘金热”新风口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21:19
行业趋势转变 - 芯片股成为投资者押注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选择后 投资焦点转向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板块[1] - 市场预期下一波人工智能资本支出浪潮 押注晶圆厂和云服务提供商会持续大力投资[3] - 人工智能投资爆炸式增长被视为维持半导体设备股涨势的主要途径[5] 公司股价表现 - 泰瑞达股价较4月份低点上涨近一倍 自7月底以来已上涨逾40%[1] - 泛林集团和科磊是费城半导体指数中表现第四和第六好的股票 今年涨幅均超过68%[1] - 泛林集团本月连续14个交易日上涨 创公司最长连涨纪录 期间股价飙升36%[1] - 应用材料创下8连涨记录 累计上涨20%[1] - 美光科技今年股价涨幅超过90%[3] 估值水平分析 - 半导体设备公司估值已不再像投资者开始涌入时那么诱人[3] - 泛林集团和科磊今年年初预期市盈率约为20倍 目前已接近30倍 仍低于博通的36倍但高于费城半导体指数平均水平[4] - 泰瑞达预期市盈率为32倍 估值高于英伟达[4] 市场驱动因素 - 微软和Alphabet等企业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 推动设备需求[3] - 对人工智能计算至关重要的高带宽内存需求大幅增长 驱动存储硬件领域热潮[3] - 内存市场对测试设备存在强劲需求前景[4] 机构观点与评级变动 - Susquehanna分析师将泰瑞达目标价从133美元上调至200美元 较周一收盘价134.33美元存在49%上涨空间[4] - 泰瑞达在晶圆分拣等多个测试领域影响力扩大被视为积极发展 可能未完全反映在股价中[4] - 泛林集团被KeyBanc Capital Markets下调评级 因市场普遍预期或实际盈利能力不会随股价同步提升[4] - 科磊上周被摩根士丹利和CFRA下调评级[4] 客户与供应链关系 - 泛林集团和科磊是美光科技的供应商[3] -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是泰瑞达的最大客户[3]
AI算力爆发的幕后英雄:碳化硅的“供电”与“散热”双重材料变革(附45页PPT)
材料汇· 2025-09-30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 AI服务器面临能源与散热危机,单机柜功率突破百千瓦,芯片功耗逼近千瓦,传统技术路径已达极限[2] -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从供电和散热两个核心战场掀起变革,成为赋能未来AI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3] - 在供电战场,碳化硅功率芯片可将服务器电源电能转换效率推升至98%,解决AI集群高能耗问题[3] - 在散热战场,碳化硅封装基板凭借卓越导热性能,快速导出GPU巨量热能,解决性能瓶颈[3] - 碳化硅的渗透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算力成本与可持续性的关键博弈[3] AI服务器供电挑战与碳化硅机遇 - AI服务器供电系统面临效率、密度、功率的"不可能三角"难题,传统硅基器件触及物理极限[4] - 高功率PSU(>3kW)市场占比将提升至80%,服务器电源市场转向高门槛、高附加值的定制化蓝海[4] - AI训练负载是"同步"的,对供电系统动态响应能力要求极高,碳化硅MOSFET的快速开关特性可平滑电网级功率纹波[19] - 采用碳化硅方案可将效率从94%提升至98%,每100kW负载损耗从6kW降至2kW,并节省等效的散热成本[21] - 在AI数据中心,空间即算力,碳化硅可使功率密度从30 W/立方英寸提升至100 W/立方英寸,算力部署密度提升3倍以上[23] 数据中心供电架构演进 - 数据中心按功耗可分为企业级(1KW-500kW)、高性能计算中心(50KW-5MW)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1MW-150MW,AI园区可达2GW)[7] - AI园区功耗达2GW,相当于大型核电机组输出功率,算力正成为新一代公共基础设施[15] - 数据中心配电电压正从12V向48V,再向400V/800V高压直流架构演进,以减少传输损耗[25] - 800V HVDC架构可重构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实现与可再生能源无缝对接并简化UPS,但需从基础设施层面进行顶层设计[29][30][31][33] - "Sidecar"方案作为过渡性解决方案,允许在机柜侧边增加模块,支持高功率机柜,单机架功率可扩展至600千瓦[37] 固态变压器的颠覆性价值 - 固态变压器(SST)是高频、智能、集成的电能路由器,可将10-35kV中压交流电直接转换为800V直流电[42] - SST通过"集中化"和"高频化"策略,将转换效率做得更高,并使碳化硅的价值密度从分散的PSU转移至集中的高价值SST模块[43] - 高频隔离变压器工作频率达数十kHz,其体积与频率成反比,可实现超高功率密度[43] - 头部电源厂商如台达已在2024年GTC展示SST样机,将其视为未来技术制高点[44] - SST方案将导致电源产业洗牌,传统PSU厂商需向上游SST和高压IBC技术转型[58] 碳化硅在芯片封装领域的应用 - AI芯片2.5D封装导致功率密度和热流密度急剧攀升,传统硅、玻璃中介层成为散热瓶颈[68] - 碳化硅中介层热导率达400-500 W/m·K,比硅高出约3倍,可使GPU结温降低20-30℃,散热相关成本降低约30%[66] - 碳化硅与硅芯片热膨胀系数接近,能大幅提升封装寿命和良率,其电绝缘性对HBM3/4高速信号完整性至关重要[69] - 若碳化硅完全替代传统中介层,其需求将是CoWoS产能的2倍,可能引发与车用市场争夺高质量衬底产能[5][72] - 碳化硅中介层产业化面临大尺寸薄板制造、切割研磨困难及TSV形成等挑战,需激光剥离等下一代加工技术[76] 碳化硅制造工艺与产业链 - 碳化硅产业成本结构中,衬底+外延占比远高于硅,降本核心在于降低衬底成本[81] - 衬底尺寸正从6英寸向8英寸迁移,8英寸衬底可用芯片数增加,能显著摊薄成本,其N型衬底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8%[82] - PVT法生长速率慢(<0.22mm/h)、耗时长达7-8天,是衬底高成本、低良率的主因,龙头厂商倾向于自建设备以控制品质[91][92] - 激光剥离等先进切片技术可将晶圆产出量提升约1.4倍,是降本的核心路径之一[95][96] - 碳化硅制造设备市场中,量测及检测设备规模最大、增长最快,凸显缺陷控制是产业核心痛点[111] 碳化硅市场竞争格局与国产化 - 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高度集中,WolfSpeed、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前五家厂商占据68%份额[85] - 中国公司如天岳先进市占率从14.8%提升至16.7%,并展示12英寸样品,已进入全球竞争第一梯队[85] - 在碳化硅器件领域,意法、安森美、英飞凌等五大外企2024年市占率高达83%,国产替代空间巨大[129] - 国内厂商如芯联集成(增速+180%)、三安集成(+55%)正以数倍于行业的速度抢夺市场份额[129] -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完整的碳化硅产业链,国内投资约80亿美元,体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战略[131][140] 碳化硅市场应用与需求驱动 - 新能源汽车是碳化硅最大且最确定的驱动力,直至2030年仍将占据压舱石地位[122] - AI数据中心、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成为独立的重要增长极,为碳化硅厂商提供客户多元化机会[122] - 800V平台BEV出货量占全部BEV近10%,预计2030年将提升至30%,对1200V SiC MOSFET产生刚性需求[122] - 碳化硅功率器件技术路线呈渐进式替代,从混合模块(Si-IGBT+SiC SBD)向全SiC模块演进[119] - 系统层面"混编"策略可在不同支路分别采用Si或SiC,实现系统级性价比最优化[119]
拓荆科技:多个员工持股平台拟合计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7:48
减持计划概述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 [1] - 参与减持计划的员工持股平台数量为11个,包括共青城芯鑫和投资合伙企业等 [1] - 计划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281.16万股 [1] - 计划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1]
拓荆科技(688072.SH):11个员工持股平台拟合计减持不超1%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30 17:44
减持计划概述 - 公司11个员工持股平台计划减持股份 [1] - 拟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281.16万股 [1] - 拟减持股份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1] 减持安排细节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 [1] - 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 [1] - 减持原因为持股平台自身资金需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