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飞行
icon
搜索文档
年度补贴高达3000万,“低空之城”争夺战打响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12
政策支持 - 成都市发布"低空经济14条"政策,涵盖基础设施、服务监管、应用场景、产业支撑四大领域,多个类型补助高达500万元,部分领域补助超千万元[1] - 成都对低空载人航线实施"双向补贴",企业侧每户年度补贴不超过500万元,乘客侧按航线距离给予票价补贴[2] - 成都对适航取证企业奖励全国最高,eVTOL航空器1500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500万元,中型300万元,每户企业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5] -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立法支持低空经济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9] - 合肥构建"4120"低空经济工作体系,出台支持政策及实施细则,对载人eVTOL航线和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给予补贴,每家企业年度最高1000万元[9][10] - 海南拟推出18条举措,对通用机场和起降场新建改扩建项目按总投资20%给予支持,单个机场最高2000万元,起降场最高500万元[10][11] 产业基础 - 成都已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完整产业体系,聚集低空经济企业超500家,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2] - 成都拥有6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160余家高新技术低空经济企业,建成25个低空经济创新平台[2] - 成都以"双机场"枢纽为核心,联动14个支线机场构建"2+14"航空货运网络,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8.4平方公里产业承载空间初具规模[6] - 全国已有42家eVTOL整机制造企业,各地出台225部与低空经济直接相关的政策文件[7] - 合肥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布局起降点等基础设施[10] 基础设施 - 成都加快布局建设直升机、eVTOL、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按实际建设投资10%给予补贴,每个起降场最高5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3] - 成都支持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实际建设投资10%给予补贴,单台设备最高1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3] - 深圳规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已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全覆盖[9] 应用场景 - 成都今年5月公布8条新航线,包括成都-重庆、成都-南充两条低空物流航线[5] - 低空经济产业上游涉及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业,中游涵盖低空制造、飞行、保障与服务,下游涉及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等多种场景[12] - 低空旅游项目可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服务业发展[12] - 重点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推进公安执法、海关缉私、环保巡查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14] 行业前景 - 全国已有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50多个地方政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1] - 低空经济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能显著促进上中下游产业联动发展[12] - 低空经济将改写城市交通发展,成为全球新经济赛道中抢占先机的战略支点[15]
江苏南京:“软环境”持续给力 “硬实力”加速跃升
南京日报· 2025-07-01 07:41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南京市发布新一批15个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1] - 通过典型案例示范,经营主体感受到服务加码和营商环境升级[1] 产业特色相关创新 - 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具备同时保障5万架次低空飞行的能力,并配套"宁易飞"微信小程序提供全流程保障[2] - 鼓楼区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核心服务板块,引入南京国际航运仲裁院等机构构筑海事法律服务体系[2] - 栖霞高新区推出"1+2+5"服务体系,包括五大行动帮助企业嫁接金融资源、打通市场壁垒[3] 务实创新服务模式 - 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创新"定制化计量服务"模式,3个月内完成1600余台设备检测,保障企业生产零延误[4] - 市司法局推出数据要素公证合规服务,运用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完成数据资源确权,维权成本降低40%[4] - 市数据局和贸促会实现原产地证书自助签发打印,为企业提供7×24小时服务[5] 小微企业支持措施 - 六合区建立南京首个食品小微企业共享实验室,引入江南大学专业检验团队服务小微企业[7] - 溧水区创新举办"订单班"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定制储备人才,构建"入学即入职"培养路径[7] 重大项目保障机制 - 浦口区推行全流程要素保障措施,动态储备2000亩产业用地,首创"征地全生命周期推进机制"[8] - 健全项目"无感落地"体系,创新搭建业务流转监管平台提升监管水平[8]
第三届低空(苏州)产业创新生态大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18:52
低空经济行业规模与预测 - 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在2025年跨越8500亿元大关,2026年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1] - 苏州2024年新签约低空经济亿元以上项目169个,总投资861亿元[1] - 截至2025年5月底,苏州集聚低空产业链企业超500家,产业规模达408亿元[1] 苏州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苏州拥有全球最大无人运输机、全球首款全域自主感知植保无人机、全国最大空地一体城市全域巡检信息共享系统[1] - 苏州是全国首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试点城市之一[1] - 苏州低空经济覆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全产业链条[1] 苏州低空经济政策与规划 - 苏州坚持"规则先行、场景牵引、市场导向、技术保障、安全第一"发展方针[2] - 苏州聚焦"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目标,推动自主创新、高端制造、能级提升[2] - 苏州已形成产业端、应用端、服务端齐头并进的生态[2] 低空经济产业创新成果 - 大会发布低空领域最新报告与标准成果、低空保险服务产品和低空飞行产品[2] - 推出低空监测与反制应用平台、低空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低空经济产业服务平台[2] - 全国首单"低空运营管理责任保险"落地,填补国内低空经济运营责任保险领域空白[2]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建设 - 大会吸引超500家企业参会参展[1] - 成立全国数字低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苏州市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苏州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2] - 举行苏州低空经济领航企业、苏州市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中心授牌仪式[2]
立法护航低空经济腾飞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13:43
低空经济政策支持 - 民航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将提交审议 增加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优化低空空域资源配置 推动建设民用低空飞行相关服务监管平台 [1] - 建立健全适应低空经济发展要求的适航审定 飞行管理等制度和标准 拓展应用服务领域 [1] - 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凸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591.7亿元 [2] -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 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 - 应用场景包括"空中的士"出行 无人机配送 水陆两栖飞机观光等 [1]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 通用机场数量不足 布局未尽合理 [2] - 空域划分不够灵活 审批流程繁琐 难以满足低空飞行需求 [2] - 基础设施建设和空域管理制约发展速度 影响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 政策突破方向 - 优化低空空域资源配置 科学划分空域 简化审批流程 提高运行效率 [2] - 建立统一规范的适航审定标准 确保飞行器安全可靠 [3] - 完善飞行管理制度 规范飞行秩序 减少安全隐患 [3] 未来发展方向 - 拓展城市空中交通 低空物流配送等新兴应用领域 [3] - 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5] -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升全球竞争力 [5]
成都出台措施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26 14:38
政策支持措施 - 成都市出台14条具体举措提升低空飞行能力培育低空经济市场,涵盖基础设施保障、飞行服务监管、市场应用场景拓展和产业支撑四个方面 [1] - 对新建或改扩建提供公共服务的通用机场给予10%投资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助500万元 [1] - 对建设通信、导航、监视等保障基础设施给予10%投资补贴,单台设备最高补助1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 [1] - 鼓励开发低空商业应用保险品种,探索物流、载人、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商业险"和"责任险"试点 [1] 应用场景培育 - 对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空经济场景建设项目给予最高60%财政补助,年度预算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2] - 鼓励区县因地制宜推进低空应用场景建设,补助资金由区县统筹用于场景打造 [2] 产业链发展 - 聚焦固定翼飞机、新能源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 [2] - 对引进核心合作伙伴形成集群效应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补贴,按实缴注册资本1%计算 [2] - 引进方与投资方按20%和80%比例分享补贴资金 [2] 产业现状 - 成都已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3] - 目前聚集低空经济企业超过500家 [3]
成都出台“低空经济14条” 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快讯· 2025-06-25 15:50
低空经济政策 - 成都市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制定《成都市加快提升低空飞行能力培育低空经济市场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14条内容 [1] - 政策围绕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服务监管能力提升、低空应用场景拓展、低空产业支撑四个方面 [1] - 鼓励开展低空载人商业化运营 支持企业申请开通载人航线 [1] 补贴政策 - 对取得航线审批并实现商业化运营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 每户企业每年度补贴不超过500万元 [1] - 对乘客按航线距离给予票价补贴 [1]
低空经济飞出“新花样” 带动产业链整体提速
央视网· 2025-05-05 15:42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物流网络已实现互联互通,每天有超过两万件货物通过低空运输,平均每分钟近百架物流无人机穿梭[3] - 深圳至珠海载人航线已开通一年多,累计飞行100多架次,运送400多人次,每天一班往返[6] - 深圳、广州、珠海形成三大低空经济集聚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6]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 物流领域:无人机实现快递极速送达,形成规模化运输网络[1][3] - 文旅消费:共享无人机租赁服务兴起,多地开通低空载客游览航线[10] - 应急救援:无人机应用于地震救援、高层灭火等场景[10] - 工业应用:自主完成设备安装、外星探测等特定任务[10]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 -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10] - 工信部预计未来5年国内无人机数量将突破千万架[10] 创新产品动态 - "陆地航母"飞行器结合家用汽车与飞行功能,已获近5000台预订,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10] -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研发加速,带动全产业链发展[8][10] 技术发展趋势 - 无人机和eVTOL持续拓展应用场景边界[8][10] - 低空经济装备研发制造与运营协同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