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胜出
中国发展网· 2025-08-21 15:25
城市经济排名与产业升级策略 - 全国经济总量前30强城市排名存在动态变化 有城市进步 也有城市相对退步 [1] - 进步城市如南通和烟台需巩固优势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完善产业链配套 防止自满 [1] - 失速城市如广州 佛山和东莞需加快转型步伐 加速传统产业升级 [1] 产业升级政策与措施 - 城市政府可制定产业升级规划和负面清单 明确鼓励类 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目录 [1] - 通过专项扶持基金 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倾斜引导资源流向高技术 高附加值领域 [1] -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共建产学研平台 推动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1] - 鼓励制造业服务化 淘汰落后产能 将绿色低碳塑造为产业新竞争力 [1] 人才与要素保障 - 产业升级需要人才升级 需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端领军人才和高技术工匠 [2] - 推动本地院校优化专业设置 培养契合产业需求的实战型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2] - 保障土地 资金等要素向优质项目高效聚集 打造上下游协同的特色产业集群 [2] 具体城市案例与数据 - 广州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新能源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重提升3.7个百分点 [2] - 广州汽车零部件制造投资同比增长48.4% [2] - 佛山和东莞需减少对房地产相关产业的依赖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 [2] 佛山产业升级路径 - 佛山经济根基在传统制造业 其升级是稳定基本盘的关键 [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深度应用人工智能仍有空间 特别是在生产流程优化 预测性维护和个性化定制等场景 [3] - 可借鉴西樵镇启动AI数智服务平台和共建佛山市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的做法 建设垂直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AI赋能中心 [3] 新兴产业培育与资本支持 - 佛山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低空经济 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等领域 [3] - 需结合自身基础精准选择细分领域 发挥现有产业集群效应 [3] - 可借鉴禅城区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启航 领航产业基金的1+1产业基金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 跨境电商与全球化策略 - 增速不理想城市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 借鉴顺德组织家电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带企业以顺德军团形式参展跨境电商交易会的模式 [4] - 推动优势产业带借助跨境电商直达全球消费者 培育自主品牌 提升附加值 [4] - 地方政府需搭建平台 整合资源 优化跨境服务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4] 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 -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以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4] - 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利用全球智力资源 吸引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高端制造基地 [4]
珠海高新区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3%
核心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215.47亿元,同比增长8.3% [1]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且连续18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 [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7亿元,同比增长40.6%,增速领跑全市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5亿元,连续6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 [1] 产业发展动态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63.35亿元,同比增长38.43% [2] -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规模84.10亿元,同比增长24.83% [2] - 工业前50强企业实现产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27.0% [1] -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家 [1] 招商引资与外贸 - 新引进项目89个,计划总投资222.73亿元 [2] - 实际利用外资4657万美元 [2] - 外贸进出口总额275.11亿元,同比增长11.7% [2] 战略布局与目标 - 深耕"3+3+1"产业体系,建设"五大创新中心" [2] - 修订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十条" [2] - 目标两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2] - 以"百千万工程"牵引珠西科学城核心区建设 [2]
昔日荔枝林,今成科学城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8
发展历程与区域规划 - 松山湖从荔枝林起步 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成为科技创新爆发点 [2] - 2018年整合周边镇区建成90.5平方公里松山湖科学城 布局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等重点项目 [2] - 形成涵盖机器人装备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代化格局 [4] 产业集群与企业生态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海柔创新、云鲸智能等独角兽企业 覆盖家庭服务/智能运动/娱乐休闲机器人领域 [3] - 基地内逸动科技船用动力设备应用于多个绿色景区 本末科技推出直驱电机轮足机器人 LiberLive研发无弦吉他 [3] - 科学城聚集17000户市场主体 含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770家国家高新企业/64家上市及后备企业/25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4] - 234家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 产业生态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全链条支持 [4][3] 金融支持体系 - 设立总规模10亿元天使投资基金(首期5亿元) 参与50亿元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6] - 建立每年1亿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 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损失最高补偿50%本金 [6] - 提供信用贷款贴息和科技金融纾困政策 显著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 缓解研发投入现金流压力 [6]
科股早知道:AI驱动下的该行业发展供需对接会将召开,机构称其是国产算力发展之基
钛媒体APP· 2025-08-08 08:30
AI Agent技术发展 - 全球智能体市场规模突破50亿美元 年增长率高达40% [3] - 过去3个月涌现的智能体相关产品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2] - 2025年将成为AI Agent能力平台化元年 技术从"内容生成"向"流程代理"跃迁 [3] - 大模型 算力供给 能源供给 开源生态和产业应用共同推动AI Agent发展 [3] 人形机器人产业 - 傅利叶发布全尺寸人形Care-bot GR-3 身高165cm 重71kg 搭载55个自由度 [4]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 占全球约27% [4]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 占全球约50% [4] - AI大模型迭代和硬件技术突破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 [4] 光伏行业政策动向 - 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就《价格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5]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向企业征集对价格行为规范 调控机制等修改意见 [5][6] - 多部门要求加快破除"内卷式"竞争 政策重视程度高 [6] - 光伏行业有望在政策助推下落实改革举措 板块具备持续性布局机会 [6] 半导体先进封装 - 深圳将于8月19日召开"AI驱动下的先进封装与测试发展供需对接会" [7] - 2029年中国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达1340亿元 复合年均增长率9% [7] - 先进封装是国产算力发展基石 涉及CoWoS Fan-out 热压键合等技术 [7] - 国产先进封装供给重要性提升 有望乘国产算力发展东风 [7]
《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收官!多部门解读成效、展望新目标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10:47
政策实施与目标达成 -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第一阶段(2025年)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1] - 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5.9% [1] - 国家层面出台财税、海关、市场、金融等领域支持政策 省级层面制定支持文件并推进立法 [2][3] 重大项目与资源保障 - 三年累计将100个南沙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3] - 支持32个重大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35亿元 [3] - 广州将《南沙方案》细化为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60项重大项目 [3] 港澳合作与企业投资 - 累计超过3100家港澳企业投资南沙 [5] - 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与粤澳发展促进会积极发挥作用 [5] - 港澳专业人才执业备案244名 27名获评内地职称 [8] 制度创新与开放政策 -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33项试点措施全部实施 [8] - 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邮轮入境15天免签"等便利化政策 [8] - 建成全国首个"无证明自贸区"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8] 产业发展与平台建设 - 推行"港澳研发+南沙转化""港澳服务+南沙制造"创新模式 [6] - 布局深海空天、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平台 [14] - 建设南沙科学城、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6] 人才引进与青年发展 - 过去一年实有人口新增11万人 其中青年人才超7万人 [13] - 计划3年内引进5万名大学生 2025年提供近2万个工作岗位 [13] - 建成15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实施"青出于南"计划 [13][14] 基础设施与交通规划 - 提升南沙港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 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7][12] - 推进广珠澳高铁、广深港高铁庆盛站班次优化等重点项目 [7] - 近三年支持南沙用地计划指标近1.4万亩 [11] 区域协同与战略定位 - 划设工业产业区块线14.7万亩 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 [11] - 打造联动广深港、广珠澳的交通枢纽 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 [12] - 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 集聚法律金融财税等高端要素 [7][9]
深圳实施2025年度重点产业研发计划 单个项目资助最高3000万元
深圳商报· 2025-08-03 08:21
深圳市2025年度重点产业研发计划 -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2025年度重点产业研发计划(第一批)项目申请指南》,重点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与仪器、商业航天、具身智能与端边智能、超高清视频、网络与通信、光载信息、合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项目 [1] - 资助项目总数不超过309个,单个项目资助强度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1] - 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予以支持,提升深圳市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 [1] - 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可于8月29日前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 [1] 项目牵头单位要求 - 牵头单位要求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内依法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 [2] - 企业作为牵头单位申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与仪器、超高清视频、网络与通信、新材料、新能源专项的,要求是有效期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或者2024年度研发费用超过5000万元或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超过3000万元 [2] - 或是经国家、省、市工信部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或是深圳市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入库企业,或是经深圳市科技部门认定为"深圳市引进重点创新型企业"的单位,或者是海内外高水平新引进团队依托的申报企业(注册时间在2020年6月30日后) [2] - 企业作为牵头单位的,还要求其2024年度或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或研发费用)不低于申请资助金额的2倍 [2] - 深圳市引进重点创新型企业、海内外高水平新引进团队依托的申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则不受此限制 [2] 产学研合作与具体项目 - 深圳鼓励产学研用单位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科技创新,深圳市内外(含港澳)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均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项目 [3] - "面向工业场景的'一脑多态'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的资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3] - 主要研发内容包括面向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智能协同控制技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模型技术等 [3] - 该课题要求实现销售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申请专利不少于10件,并设置了具体的技术指标和实施期限 [3]
广州中院受理合芯科技破产审查申请,听证会将于8月6日举行
巨潮资讯· 2025-07-30 18:06
破产审查程序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定于8月6日对合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破产审查听证 [2] - 破产申请由申请人姚骏俊于6月26日提出,理由为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2] - 法院合议庭由审判员陈丹、赖鹏有、王璇组成,公司如有异议需在收到通知后七日内书面提出 [2]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合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业务聚焦于国产化高端服务器处理器芯片设计、研发及服务器整机定制 [2] - 公司基于高端处理器技术永久授权进行研发,曾被评为广州市"未来独角兽"企业 [2]
苏州强“芯”新政最高资助1亿
苏州日报· 2025-07-30 06:35
核心观点 - 苏州市发布AI芯片产业扶持政策 涵盖企业培育 平台建设 人才引进 技术突破等10个方面 目标推动产业创新突破和集聚发展 [1] 企业培育支持 - 重点聚焦GPU ASIC FPGA 存算一体 硅光 网络互联等芯片方向 加大招商引育头部企业 [1] - 对新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 AI芯片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1] - 对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AI芯片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1] - 对新认定AI芯片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1] 创新平台建设 - 构建创新联合体给予最高200万元运营经费支持 [2] - 对专业化服务平台按服务成效10%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覆盖EDA SoC设计 MPW 测试验证等领域 [2] 人才引进政策 - 对海内外顶尖人才给予3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资助和300万元至1000万元购房补贴 [2] - 每年专设100个左右"人工智能专项"人才名额 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项目资助和100万元至200万元购房补贴 [2] - 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薪酬补贴 [2] 技术突破支持 - 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3] - 对工程流片验证费用给予最高50%支持 12纳米以上产品最高支持500万元 12纳米及以下最高支持1000万元 [3] 产业协同联动 - 对为本地AI芯片企业提供产能的制造封测企业 按订单生产费用10%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3] - 对认定省级 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半导体设备企业分别给予80万元 50万元奖励 [3] - 对首年度销售半导体新材料产品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3] 其他支持措施 - 支持标准研制 产品量产 应用场景开放 金融支撑和产业生态建设 [4] - 组建AI芯片行业生态联盟构建企业深度合作生态 [4]
广东省已吸纳超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国发展网· 2025-07-28 16:35
人才引进规模与成效 - 已吸纳超过10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 [1] - 动态募集120多万个优质岗位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吸纳人才 [3] - 制造业吸纳省内应届高校毕业生最多 超10万人 人数占比从2020年的14.72%提升到2025年的19.21% [3] 招聘活动与政策支持 - 组织各类常态化招聘活动4000多场 包括高规格大型综合招聘会及全国重点城市招才活动 [2] -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 开展百日冲刺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2] - 推出五有三好政策包 涵盖就业补贴 创业扶持 创新资助 求职住所 落户补助等 [4] 产业聚焦与岗位结构 - 计划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突出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3]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相关专业毕业生超4万人 [3] - 重点发动华为 比亚迪 腾讯 美的 大疆等500强头部企业及科技领军企业参与 [3] 岗位质量与薪酬水平 - 年薪50万元以上岗位超5000个 甚至包含百万元年薪岗位 [5] - 年薪10万元以上岗位近26万个 年薪20万元以上岗位超6.5万个 [5] - 面向博士 硕士的岗位8.6万个 面向本科生的岗位25.6万个 面向大专及技校学生的岗位28.3万个 [5] 招聘渠道与服务创新 - 坚持线上线下联动 累计组织2.1万家重点企业在粤就业小程序发布62.5万个岗位 [5] - 探索引入AI电话联系服务 提供AI诊断简历 模拟面试 岗位推荐等服务 [4] -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 通过高校精准推送及小分队上门等方式强化供需匹配 [5]
超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来广东就业创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1:53
广东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 - 截至7月中旬广东已吸纳超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强劲人才引擎 [2] - 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 提前半年完成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2] - 广东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高素质人才汇聚将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2] 人才引进措施与成效 - 广东通过超大型招聘会精准引才 春季招聘吸引1000多所高校近12万学生参与 八城联动招聘吸引1500多家高校超14万毕业生 [4] - 各地市推出实招:广州提供免费住宿与交通补贴 深圳推出7天免费居住 珠海投入7000套房源 潮州发放超1100万元补贴 [5] - 高校毕业生可享"五有"政策 高层次人才享"三好"福利 形成"链式扶持"体系 [5] - 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动员比亚迪、广汽、华为等企业提供超120万个优质岗位 [5] - "粤就业"小程序发布62.5万个岗位 其中年薪20万以上超6.5万个 年薪50万以上超5000个 [6] -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留粤毕业生超4万人 对新质生产力支撑作用显著 [6] 产业基础与人才需求 - 广东拥有超14万亿元经济总量 31个制造业大类 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 [9] -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拥有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华为、腾讯等世界级创新企业 [9] - 工业机器人产量全国第一 半导体产业营收超3200亿元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9] - 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222万人 广东亟需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升级 [9] 未来人才政策方向 - AI算法、具身智能等领域顶尖人才集中于高校 企业高端人才缺口大 复合型人才稀缺 [10] - 将实施《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 包含29条具体举措如短期住宿补贴、落户补贴等 [10] - 8月底前开展"百日冲刺"行动 组织4000多场招聘活动持续释放引才信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