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美团失去一些城池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10-09 17:51
外卖补贴大战降温与财务影响 - 2025年10月外卖平台补贴热潮明显降温 优惠门槛提高、满减力度缩水、限时补贴频次锐减 [3] - 监管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 8月1日三大平台声明规范补贴行为 [3][4] - 持续补贴导致企业财务压力巨大 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新业务亏损约147亿元 阿里即时零售亏损百亿左右 [4] -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暴跌98% 经调整净利润减少121亿元 销售成本攀升至614亿元(占收入66.9%) [4][6] - 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大幅增长51.8%至225亿元 主要因应对外卖及即时零售竞争导致推广、广告及用户激励开支增加 [6][7] 美团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京东通过高额补贴入局 阿里整合饿了么并依托淘宝闪购打通电商流量与配送场景 [5] - 美团被迫加大补贴力度应对竞争 导致盈利空间严重挤压 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5][6] - 2025年第二季度美团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但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同比下滑75.6%至37亿元 [6] - 竞争导致美团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以订单量计美团份额从竞争前85%降至65% 阿里系份额从11%升至28% 京东份额从13%回落至7% [8] - 美团CEO王兴表示将全力以赴捍卫市场地位 反对内卷式竞争但需应对持续加剧的竞争态势 [7] 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美团闪购作为即时零售核心业务 定位"30分钟万物到家"的LBS电商平台 覆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数码3C等多品类 [13] - 美团闪购GMV快速增长 从2022年约1476亿元攀升至2024年2620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3.2% [14] - 订单量表现亮眼 2024年日均订单突破1000万单 2025年4月非餐饮品类日订单突破1800万单 7月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首次突破1.5亿单 [14] - 美团闪购已与超过350个品牌建立深度合作 品牌类商品在平台总交易额中占比接近30% [14] - 商业模式多元化 向商家收取交易佣金及广告推广费用 提供履约支持收取配送费 向品牌方收取广告费及用户补贴 [13] 美团核心竞争优势 - 履约网络优势明显 2023年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达约745万人 服务覆盖全国几乎所有城市及县域 [16] - 用户基础庞大 截至2025年6月美团App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 生态总月活跃用户超过6亿 [16] - 供应链模式灵活高效 闪电仓模式成为下沉市场扩张重要抓手 截至2024年10月美团闪电仓数量超3万家 预计2027年突破10万家 [16] - 美团将餐饮外卖积累的运力网络、履约经验与用户心智成功复制升级为"送万物"的即时零售模式 [13][15] 行业竞争态势与美团防御策略 - 即时零售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29%突破1万亿元 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 [17] - 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即时零售 阿里系整合饿了么、天猫超市、盒马等资源 京东加码自营前置仓建设 抖音打通即时零售与电商业务 [17] - 美团在酒旅赛道面临多维夹击 京东以"最高3年零佣金"切入酒旅市场 阿里飞猪接入淘宝用户体系 抖音实施扫码免佣政策 [17] - 美团通过技术投入构建防御体系 持续加大对AI、无人机配送等前沿科技投入 截至2025年6月底无人机已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 [18] - 美团优化骑手生态 取消超时扣款机制、推行弹性送达时间、发放安全骑行现金激励、联合上线养老保险补贴 [19] - 业务结构调整聚焦高增长板块 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 加大美团闪商品类覆盖 同时收缩社区团购业务 [19] - 深化酒旅赛道生态协同 与高星酒店巨头合作打通会员体系 推出AI工具覆盖智能定价、需求预测等场景提升经营效率 [19]
即时零售行业观点更新:长期趋向理性竞争-20251009
财通证券· 2025-10-09 17: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7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速放缓(分别回落至0.9%及1.1%)并非由于消费降级或居民需求不足,而是源于外卖平台高额补贴引发的价格战等短期扰动因素[6][9] - 主要外卖平台(美团、阿里巴巴、京东集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加剧,但各自业务显示出积极进展:美团日订单峰值创历史新高,阿里巴巴用户增长显著,京东业务协同效应显现[6][17][18] - 监管部门已介入要求平台理性竞争,预计行业竞争环境将改善,被抑制的堂食消费将回流,餐饮收入增速有望恢复正常水平[6][22][23] - 行业长期趋向理性竞争,多平台入局共同做大市场蛋糕,催生新业态并创造增量[5][23] 餐饮行业数据解读:外卖平台补贴投入造成扰动 - 2025年6-7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0.9%及1.1%,明显低于2025年1-5月保持的5%以上同比增速[6][9] - 2025年6月全国餐饮收入达到4708亿元,7月达到4504亿元,2025年1-6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9] - 大型餐饮企业(限额以上单位)在6-7月出现负增长,6月同比下降0.4%,7月同比下降0.3%[9] - 增速放缓主要源于短期扰动因素,包括外卖平台高额补贴引发的价格战导致消费者转向线上外卖,挤压线下堂食,以及对“禁止违规吃喝”政策的解读不当[6][9] 外卖平台补贴投入与业绩表现 - **阿里巴巴**:2Q2025即时零售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2%[17];2025年7月周末日订单峰值突破9000万单[17];未来12个月计划投入500亿元用于补贴[17];淘宝闪购2025年8月月度活跃买家数达到3亿,为淘宝APP带来25%的月度活跃买家同比增长[6][17] - **美团**:2Q2025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89%至14.9亿元[17];2Q2025销售及市场开支同比增长51.8%至225.19亿元[17];核心本地业务经营利润同比下滑75.6%至37亿元[17];2025年7月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突破1.5亿单,创历史新高[6][18] - **京东集团**:新业务2Q2025收入同比增长近200%至138.52亿元,但营业亏损额达到148亿元[18];外卖业务与核心电商业务协同效应显现,用户活跃度、购物频次及核心电商品类购买转化率提升[6][18] 监管动态与未来行业发展展望 - 2025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6][22] - 中国烹饪协会于7月中旬公开呼吁规范平台补贴行为,建议禁止低于成本价的恶性补贴等[22] - 2025年7月底以来,各平台公开宣传已降调,转而强调服务质量和商业模式健康[22] - 预计2025年9月起外卖价格战将趋于缓和,餐饮行业消费数据有望回归常态增长[23] - 监管介入后,被抑制的堂食消费将回流,行业客单价将逐步回升,全国餐饮收入增速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6][2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美团(估值回调后具备修复空间)、阿里巴巴(云业务加速增长、即时零售创造增量)、京东集团(国补利好持续、外卖业务协同逐步显现)[6]
外卖大战到直播电商,董海锋在高校的这番话,很有意思!
搜狐财经· 2025-10-08 18:24
补贴大战与竞争格局 - 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内投入500亿进行补贴,引发行业价格战 [2] - 竞争迅速升级,淘宝闪购与美团投放“满25减21”等无门槛外卖券,部分商品触及“零元购”,导致美团系统因订单量激增而宕机 [2] - 截至当晚22点54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 [2] - 京东高调加入战局,启动“双百计划”并承诺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商家 [2] - 高盛预测未来12个月阿里外卖业务可能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利润可能被削减250亿元,三家公司股价集体下挫至四月低点 [2] - 淘宝闪购在启动500亿补贴后,日订单数迅速超越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日活跃用户突破2亿 [5] - 京东外卖宣布覆盖355个城市,峰值订单量达2500万单 [5] - 分析机构估算市场份额格局可能演变为美团、阿里、京东三足鼎立,比例大致为4.5:4.5:1 [5] - 三家公司仅在第二季度单季投入就高达250亿元,消耗战烈度超越以往 [5] 战略意图与生态对抗 - 京东试点餐饮外卖业务,以“免佣”、“补贴”口号直指美团核心腹地 [3] - 美团迅速应战,跟进补贴巩固市场地位,同时进行战略收缩聚焦核心业务,并强化“美团闪购”品牌,通过硬折扣超市等业务对标盒马与京东七鲜,深度渗透供应链 [3] - 阿里巴巴采取“组合拳”策略,整合饿了么、高德、淘鲜达和盒马力量,高德地图上线的“扫街榜”功能直接指向美团的到店业务 [5] - 美团的核心逻辑是以“吃”为核心,利用高频外卖流量向到店、酒旅、闪购等本地生活场景辐射扩张 [11] - 京东的逻辑是依托其强大的“供应链+履约”优势,试图融合远场物流与分钟级即时零售服务 [13] - 阿里的逻辑聚焦于“协同阵型”,力图打通高德、饿了么、盒马等不同业态的流量与数据 [13] - 竞争已超越单一业务层面,成为系统对系统、生态对生态的全面决战 [15] 监管介入与行业反思 - 市场监管总局于7月18日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理性竞争 [5]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指出当前订单量存在泡沫,行业需回归理性,无休止的“内卷”对整个生态构成伤害 [5] 行业逻辑演变与新趋势 - 互联网行业竞争逻辑正经历深层迭代,从过去的“信息分发”到移动时代的“服务分发”,下一个“风口”可能转向“数据分发” [9] - 在整体流量增长触顶背景下,PC端因超过5亿月活跃用户规模和不菲的入口价值,重新回到抖音、快手等巨头视野 [9]
酒类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商业模式与发展前景预测(30页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07 20:19
本文为节选内容 更多报告,关注公众号:大消费市场调研 即时零售定义为消费者驱动的"供给革命",核心价值是从"卖产品"向"卖场景"转变。我们将消费者需求按照时间、动机维度划分为四个象限,即时零售渠 道满足消费者"全天候"的消费场景需求,在提供商品(功能、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情绪、精神消费)和体验(便利、个性化)。供给侧的品牌 方、制造商以及平台商通过布局即时零售渠道建立更强的消费者粘性。 • 需求端,生活方式迭代催化酒类即时零售需求。即时零售渠道以18-40岁用为主,该年龄段也是饮酒主力人群,在情绪升维(小酌满足感官需求和放松身 心)、追求效率(为便利性和时效性付费)等生活方式推动下,酒类在即时零售渠道的渗透将持续提升。 • 供给端,平台模式整合资源,自营模式深耕垂类。即时零售供给端主要分为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一方面实体零售"外卖化"为平台提供丰富的上游资 源,一方面互联网头部公司为抢夺到家市场份额将即时零售业务战略升级,如美团创新闪电仓模式,并布局歪马等垂类门店。 • 我们测算2030年酒类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00-900亿元,年复合增速10-17%。根据美团闪购,2024年酒类即时零售市场规模360亿 ...
即时零售市场4家标的公司分析:美团+叮咚买菜+京东秒送+山姆会员店(40页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04 19:31
美团即时零售业务 - 业务核心为美团闪购(平台模式)和小象超市(自营前置仓模式)[1] - 美团闪购闪电仓为纯线上便利店前置仓模式,投资门槛25万元,大部分为货品成本,总投资额20-50万元[1] - 小象超市为自营前置仓项目,初始投入约200万元[1] - 截至2024年底,美团闪购覆盖全国2800个县市,闪电仓覆盖超200个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29%),仓库数量超3万座,日均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估算2024年GTV为2520亿元(按客单价80元计算)[4] - 截至2024年二季度,小象超市覆盖全国30个一二线城市,前置仓数量超800座,单仓日均订单量2000单以上,2024年GMV约394亿元(按客单价90元计算),在核心市场市占率接近20%[4] - 2024Q3除美团优选外,美团其他新业务(包括小象超市)整体实现盈利[4] - 2025年重点拓展数码家电品类,与苹果(近7000家授权店)、小米(超8000家小米之家)等品牌合作[5] - 已延伸出美妆仓、宠物仓、食材仓等垂直品类,并与名创优品合作推出"24H超级店"[5] - 闪电仓单仓面积150-300㎡,SKU为6000-10000个,小象超市SKU超1万种[5] - 美团闪购客单价70-80元,美团优选客单价15-30元,小象超市客单价80-100元[5] - 2024年1-8月县域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长54%,便利店闪电仓在下沉市场新开1866家[5] 叮咚买菜经营状况 - 公司为深耕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头部玩家,采用"总仓+前置仓"模式[6] - 截至2024年12月,前置仓数量1130个,超过美团小象超市(800个)、朴朴超市和盒马(420家门店+前置仓)[7] - 2024年GMV 255.6亿元,同比增长16.34%,营收230.7亿元,同比增长15.5%[7] - 2024年单仓利润率8.4%,毛利率30%左右,三方劳务费用占单件商品销售收入11%,单件商品利润率19%[7] - 单仓收入2000万元/年,净利润170万元/年[7] - 2024年客单价197元,同比2023年(207元)下降5%[8] - 2024年订单量1.30亿件,同比增长23%[8] - 未来发展策略包括推动预制菜成为新增长点,2021年第四季度预制菜产品GMV贡献达14.9%[8] - 推出"叮咚奥莱"线下折扣店试水无锡、上海等地,拓展下沉市场[9] 京东秒送业务发展 - 京东到家成立于2015年4月,早期依赖商超品类,后期拓展至餐饮、3C等高增长领域[10] - 2024年5月,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全面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10] - 2022年平台活跃消费者增长至7860万人,活跃门店数超22万家,同比增长超50%[10] - 2024年京东到家净收入38.59亿元,同比下降41%,主要由于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收入以及履约服务收入下降[11] - 2024年第一季度免运费门槛从59元调整至29元,履约收入下降31.8%,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下降71.5%至6.06亿元[11] - 2024年为增加市场份额,京东发放超10亿元消费券,单均补贴成本达1.5元[11] - 达达集团仍未盈利[11] 山姆会员店电商模式 - 电商业务分为极速达(1小时内配送)、全城配(同城次日达)和全球购三类[11][12][13] - 采用"大店+云仓"模式,一个门店应对6-15个仓,面积在200-500平方米之间[11] - 全国拥有近500个前置仓,仓均订单1000单,每单销售额约200元[11] - 2024年第二季度"一小时极速达"订单数量增加28%,达5900万单[11] - 2024年前三季度山姆全渠道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55%[13] - 极速达订单占山姆电商订单量近70%,会员订单中即时配送占比超40%[11][13] - SKU精简至4000个,单仓日均订单超1000单,利润率行业领先[13] - 2024年第四季度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34%[13] - 山姆会员店营业利润率为3-4%[13]
国庆游“极简出行”成主流 京东七鲜让行李“能省则省”
中金在线· 2025-09-29 15:29
行业趋势 - 国庆假期长达八天 出游热度持续攀升 消费者出行方式从负重前行转向随用随抛和随用随买的极简出行模式[1] - 即时零售行业通过丰富的商品供应和确定性配送服务 推动假期出行向更轻盈便捷方向发展 反映大众心态和消费习惯的转变[10] 公司战略 - 京东七鲜以3公里最快30分钟送达的优势深度融入国庆旅行场景 成为游客实现行李减负的理想补给站[1] - 通过线上APP自营秒送入口和微信小程序下单 结合线下门店现场挑选 提供即时满足服务[7][10] - 非京东PLUS会员五公里内线上订单满39元免运费 PLUS会员直享免邮特权 降低消费门槛[10] 产品布局 - 国庆前推出高性价比自有品牌日用品系列 包括一次性压缩毛巾 浴巾 马桶垫和便携酒精湿巾等 覆盖全方位出行场景[3] - 自有品牌日用品采用行业标准制定企业合作 如一次性内裤使用7A抗菌级材料和EO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工艺 达到医疗器械级别出厂无菌和持续抑菌效果[3] - 提供自有品牌酒水饮料 包括各类鸡尾酒和啤酒 最新上市七鲜黄油风味精酿啤酒复刻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标志性饮品[5] - 即食即烹美食覆盖大闸蟹等时令产品 阳澄湖大闸蟹48小时内产地直达门店 提供辣炒 清蒸等多种加工方式 2.4两起/只的母蟹价格低至39.9元/只[8] 服务能力 - 以透明价格和便捷方式实现3公里内最快30分钟配送至酒店或景点指定地点 提升旅途容错率与舒适度[5] - 满足消费者临时性需求 如防晒霜 驱蚊液等日用品即时补给 以及夜间小酌微醺的消费场景[5]
美团无人机在深上线夜间配送,首批将在公园试点
凤凰网· 2025-09-29 07:24
公司业务动态 - 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多条航线上线夜间配送服务 先于公园场景试点 首批覆盖人才公园和海风运动公园等夜间游玩热点区域 每日20时结束运营 [1] - 公司升级自研无人机导航定位能力 借助城市夜晚建筑灯光和路灯实现有效导航定位 在光照亮度弱于夜间应急照明的场景下仍可通过传感器局部定位完成避障 实现厘米级精准降落 [1] 行业痛点分析 - 夜间配送是即时零售行业痛点场景 期间配送人员数量较白天明显减少 但需求数量没有减少 [1]
前置仓将进入“寡头时代”,中小玩家难有机会
36氪· 2025-09-28 10:33
即时零售行业格局演变 - 2025年夏季,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掀起“外卖三国杀”,竞争实质是巨头对“即时零售”生态入口的生死争夺[1] - 单日订单峰值达到2.2亿单,宣告“万物到家”成为现实[1] - 行业从“前置仓”业态的竞争,升维至“即时零售”这个万亿生态的全面较量[18] 前置仓模式发展历程 - 前置仓模式于2014年底由每日优鲜引入中国,其模式为在社区周边建立300-500平米的仓储点,聚焦生鲜,30分钟配送到家[5] - 生鲜低毛利(约20%)、高损耗及高昂履约成本(骑手成本5-8元/单,仓内运营成本3-5元/单)导致行业长期亏损,客单价需超60元才能覆盖成本[5] - 每日优鲜作为先驱,最终因超百亿亏损走向退市边缘,为行业敲响警钟[5][7] 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分化 - 平台型模式:以美团闪购、京东到家为代表,连接万家小店,自身不碰货,只做连接器和履约服务[9] - 自营型模式:以叮咚买菜、美团小象超市、朴朴超市为代表,自建仓储和供应链,风险大但毛利空间更高[9] 关键企业转型与盈利样本 - 叮咚买菜在2024年实现全年GMV 255.6亿元,同比增长16.3%,Non-GAAP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8倍以上,并连续11个季度实现Non-GAAP盈利[9] - 其盈利关键在于向上游供应链要利润:发展自有品牌和预制菜(自有品牌产品GMV占比超20%)、扩品类至新消费场景、极致化运营效率(短保商品周转天数压缩至2.3天)以及战略收缩撤出不盈利城市[11][13] - 朴朴超市在2024年实现年度盈利,年收入约300亿元,采用800-1000平米的“大仓模式”,SKU达6000-8000个,生鲜占比控制在30%左右,重点发力高毛利日用百货[13] - 山姆会员店前置仓在2024年贡献交易额超400亿元,线上销售占比超50%,客单价稳定在200元以上,其成功基于强大商品力(自有品牌占比超30%)和“店仓云一体化”模式[16][18] - 2025年,有8家山姆会员店年销售额突破5亿美元(约36.7亿人民币),山姆中国全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总业绩的近70%[18] 巨头入场与竞争态势升级 - 2025年,美团、阿里、京东将即时零售提升至“必赢之战”,开启百亿补贴大战[18] - 美团拥有约1.5万综合闪电仓和2万垂类仓,通过“牵牛花”系统中台服务超6万家门店,兼具平台与自营身份[20] - 阿里整合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计划开设10万家“品牌近场官方旗舰店”[20] - 京东发挥供应链优势,加速七鲜前置仓布局[20] - 巨头凭借承受单笔订单亏损、交叉补贴、主站流量灌溉等能力进行降维打击,垂直玩家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选择入驻巨头平台[20][22] 中小玩家生存困境与行业未来 - 即时零售在线上电商中的渗透率正从6%向15.7%迈进,但增量市场对独立小玩家正在关闭[22][24] - 中小玩家数据、爆品策略在平台数字化中台面前近乎透明,生存空间被挤压,出路可能在于聚焦区域市场或细分品类[22][24] - 行业未来取决于技术革命,当无人配送和智能仓结合将履单成本从7-15元降至1-3元时,即时零售将迎来真正爆发[24] - 垂直玩家的核心能力(如叮咚买菜的供应链能力、朴朴超市的区域密度运营经验)或将成为其在巨头生态中寻找新定位的筹码[24]
烧了300亿,但外卖巨头们都没赢
36氪· 2025-09-26 19:30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平台变相或直接要求商户分摊促销成本,并要求完善与骑手劳动强度匹配的报酬分配机制 [1] 平台竞争投入与财务表现 - 三大平台合计投入超过300亿元进行补贴大战,其中京东投入约151亿元、美团约77亿元、阿里约100亿元 [2] - 补贴导致平台净利润大幅下滑:美团整体净利润同比暴跌89%、京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0.8%、阿里净利润同比下降18% [5] - 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美团市占率从超70%降至65%,京东从13%降至7%,阿里饿了么从11%-13%升至28% [5] 平台业务数据表现 - 美团峰值月活用户同比增长9.5%至5.1亿,7月峰值订单量达1.5亿单创历史记录 [2] - 京东秒送日订单峰值突破2500万单,新业务收入增长198.8%,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速超40% [3] - 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1.2亿单,月度交易买家数达3亿,带动手淘8月DAU增长20% [4] - 即时零售市场日均单量从年初1亿单提升至7月2.5亿单,8月接近3亿单 [8] 竞争背景与战略动机 - 京东发起补贴战源于美团闪购切走其核心品类订单:2024年美团闪购在3C家电类订单量接近京东全站40%,电脑办公类超京东全站,手机通讯类超京东全站40% [9] - 京东以"自卫反击"为战略目标,通过控制餐饮扣点5%以下、品质外卖和为28万骑手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差异化策略竞争 [10] - 淘宝投入500亿补贴参战,通过外卖流量撬动即时零售市场,推动广告和CMR增长,实现生态协同 [13] - 阿里账面6000亿现金可支撑淘宝闪购持续"饱和式"烧钱 [14] 市场影响与用户行为变化 - 补贴催生新消费需求:下沉市场宝妈和中青年群体因大额满减券首次尝试外卖,形成"半小时送达"消费习惯 [8] - 消费场景从餐饮扩展到万物即时零售,包括母婴用品、医疗用品、米面粮油等品类 [8] - 参照历史补贴效果:2014-2015年打车大战烧钱超200亿元,将打车市场规模从2014年99.9亿元扩大至2024年3883亿元 [15] - 即时零售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4-2029年以年均复合10%增速增长至3.8万亿元 [19] 平台应对策略调整 - 美团推出"阶梯式佣金"、增加骑手专项补贴、承诺取消"超时罚款"等措施应对竞争 [20] - 京东依托物流优势覆盖下沉市场,推出自营餐饮项目"七鲜小厨"提升差异化效率 [23] - 淘宝通过88VIP会员体系实现淘系生态流量协同,计划提升运力效率和客单价 [23] 产业链影响 - 中小商家面临"订单翻倍、利润腰斩"困境,需承担补贴部分和平台扣点 [1][24] - 典型茶饮店案例:6月营业额21万元,扣除平台扣点和补贴后实收13.8万元,最终亏损近万元 [24] - 外卖大战导致中小商户群体实际收入减少超15% [24] - 骑手生态改善成为行业重点,未来将在社保缴纳、高温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 [24]
山姆、 朴朴们盯上的前置仓,是巨头的游戏
钛媒体APP· 2025-09-26 15:57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夏季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发起外卖补贴大战 单日订单峰值达2.2亿单[1] - 即时零售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突破3万亿元 复合增速达25% 线上电商渗透率将从6%提升至15.7%[8] - 远场电商2024-2030年规模从1.23万亿增至1.56万亿 复合增速仅4.1% 部分货架电商平台面临GMV下滑风险[9] 前置仓模式发展历程 - 前置仓模式起源于1996年美国Webvan 1999年上市首日估值79亿美元 2001年因激进扩张破产[1] - Instacart继承Webvan模式 2023年上市市值117亿美元 亚马逊2007年推出Amazon Fresh 2014年拓展当日达业务[2] - 国内2015年出现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盒马等探索者 2022年每日优鲜亏损超百亿后破产退市[3] 企业财务表现 - 叮咚买菜2024年GMV 255.6亿元同比增长16.3% 营收230.7亿元增15.5% 首次实现GAAP盈利4.2亿元[5] - 叮咚买菜2025年Q2 GMV 65亿元增4.5% 营收59.8亿元增6.7% GAAP净利润1.1亿元增59.7%[5] - 朴朴超市2024年首次年度盈利 年收入约300亿元 规模超叮咚买菜[5] - 沃尔玛中国2025年Q2净销售额58亿美元(416亿元人民币)增30.1% 电商销售额增39%[6] 前置仓布局现状 - 沃尔玛在中国拥有455个前置仓和云仓 支持1小时内配送[7] - 叮咚买菜采用300-400平米社区前置仓 朴朴超市使用800-1500平米大仓模型[5][7] - 美团拥有约1.5万综合闪电仓和2万垂类仓 淘宝闪购上线2万+闪电仓[12] 平台竞争策略 - 饿了么推出品牌近场官方旗舰店模式 2024年末超2万家门店 计划3年内达10万家[11] - 美团对深度合作仓提供房租补贴、冷库补贴等支持 旗下自营品牌覆盖多赛道[12] - 京东加速前置仓布局 2025年6月在京津落地18家仓店 依托冷链和配送网络优势[12][13]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主要分流线下实体店客群 2024年便利店企业即时零售销售占比达28%[8] - 药店O2O渠道占比从2023年Q1的3.5%提升至2025年Q1的8.2%[8] - 美团牵牛花SAAS系统服务超6万家门店 65%前置仓使用该系统中台系统[15] 市场竞争态势 - 拼多多、抖音、小红书预计将入局即时零售 形成巨头全面竞争格局[14] - 生鲜、酒水成为核心竞争品类 叮咚买菜已入驻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14] - 中小前置仓需聚焦巨头尚未覆盖的细分领域寻求生存空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