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调查:部分外卖平台仍在提供高额券补贴
财联社· 2025-07-20 22:34
监管介入与平台补贴现状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企业 要求停止非理性竞争行为 [2] - 部分平台仍在提供高额券补贴 美团日均单量达1.2亿单、1.5亿单创历史新高 淘宝闪购单日补贴额稳定在4亿元左右 [3][4] - 美团闪购推送美食兑换券等变相补贴 淘宝闪购频道提供满25减18等高强度满减活动 京东秒送持续提供满20减18等大额优惠 [5] 补贴策略与行业影响 - 平台补贴策略改头换面但让利力度未明显减弱 监管效果待观察 [8] - 补贴大战推动平台订单量显著增长 但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才是关键 [8] - 某连锁餐饮品牌在补贴活动首日订单量暴增300% 但客单价下降20-40% 利润率下降10% [9] 商家生存境遇分化 - 获平台极端大额券支持的商家短期销量激增 库迪咖啡补贴日销量达300杯 非补贴日仅约100杯 [9] - 未获强力支持的商家销量几无波动 但利润持续受挤压 奈雪的茶周末与工作日订单金额差约3000元 [9] - 日料店活动期间90%订单依赖50元以上大额补贴 补贴力度缩减后复购率骤降80% [9] - 分化格局加剧商家生态脆弱性 [10]
2025年第27周:跨境出海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7-19 19:53
行业环境 - 中国企业出海从"业务补充"变为"业务必选项",注重管理模式、技术能力和本地化运营输出,品牌建设、人才本地化和社会价值创造成为关键成功因素 [2] - 光伏产业受国际贸易局势影响,前五月组件出口同比下降28.6%,欧洲出口额下滑36.6%,亚洲反超成最大流向地,非洲出口量大增近50% [3][4] - 文化产品出海加速,《狂飙》《黑神话·悟空》等作品走红,"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具备成本低、互动强优势 [5] - 印尼食品饮料市场规模近500亿美元,传统渠道为主;泰国市场规模约400亿美元,7-Eleven渠道强势 [6] - 游戏电竞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达85.54亿美元,《原神》《黑神话:悟空》成功输出东方文化 [7] 市场策略与案例 - 德国市场需注重逻辑与事实、强化德语表达、区分广告与新闻、精准对接记者需求、借力行业展会 [8][9] - 两轮电动车2024年国内销量同比下降10.55%,转向出海但面临欧美政策壁垒和东南亚竞争力不足问题 [10] - 中国IP出海在内容、技术、产业和资本实现多维突破,《山海经》《西游记》等作品海外输出 [11] - 三大运营商加速国际化布局,中国电信"OneGrowth全球合作计划"、中国移动"牵手计划"、中国联通U PLUS SMART产品体系 [12][13] - 潮玩IP LABUBU以"怪诞萌"形象走红全球,泡泡玛特海外业务增长显著,中国潮玩产业预计2026年总价值达1101亿元 [14][15] 头部品牌动态 - 科大讯飞2024年香港设立国际总部,翻译产品支持85种语言,海外开发者增长31.9%,AI营销业务增长25倍 [16][17] - 蓝色光标2024年收入607.97亿元,出海业务占比79.5%,毛利率仅1.7%,拟赴港上市募资用于AI研发 [18] - 比亚迪2025年5月欧洲销量10199辆,英国同比增长408%,德国同比增长824%,欧洲市占率突破6% [19] - 君乐宝通过欧盟认证进入香港市场,产品悦鲜活保鲜期长、口感好,试销反响良好 [20][21] - 安井食品2024年营收151.3亿元,市场份额6.6%居全国第一,拟募资25.5亿港元推进全球化布局 [22] -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首日破发,2024年营收269.01亿元但酱油产品占比超50%,发力海外市场 [23] - TikTokShop指出未来四年全球电商复合增长率约10%,跨境电商增速达26% [24][25] - 美团启动出海战略,首站沙特推出Keemart,构建"即时零售"为核心的本地生活生态 [26] - 影石创新2023年全景相机全球市占率67.2%排名第一,海外收入占比超7成 [27]
美团-W(03690.HK):积极应对外卖竞争 短期业绩承压
格隆汇· 2025-07-19 19:30
2Q25业绩预测 - 预计2Q25收入同比增长13%至929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44%至77亿元 对应经调整净利润率为8 3% [1] - 预计核心本地商业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3%至102亿元 对应OPM 15 2% [1] 外卖业务 - 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和淘宝闪购加入导致竞争加剧 美团通过"神抢手"、"拼好饭"及大额券应对 [1] - 预计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速加快至14% 但AOV受补贴影响下滑幅度扩大至7% [1] - 单均补贴提升导致单均UE同比下滑幅度或达49% [1] 闪购业务 - 4月发布"美团闪购"品牌并重点投入 首次参与618活动 成交额创新高 [1] - 预计闪购单量同比增速提升至36% 但单均亏损幅度扩大 预计2Q OPM为-5 1% [1] 到店酒旅业务 - 维持2Q GTV增速稳健的判断 OPM环比略有下滑至33 1% [1] 3季度竞争展望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美团跟进补贴 即时零售订单量峰值达1 5亿单(神抢手超5000万单 拼好饭超3500万单) [2] - 预计外卖和闪购单量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 但利润端继续承压 外卖单均盈利或转负 [2] 全年业绩预测 - 预计核心本地商业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3%至353亿元 对应OPM 12 6% [2] - 新业务亏损从104亿元调低至67亿元 收入增速下调至10%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30%/19%至286亿元/438亿元 [2] - 目标价下调12 4%至155港元 对应26年20倍经调整市盈率 [2] - 当前股价交易于25/26年25/16倍经调整市盈率 [2]
外卖平台“三国杀”硝烟四起
北京晚报· 2025-07-19 13:46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平台企业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1] - 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 [1] - 强调需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多方共赢的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 外卖行业订单量激增 - 美团单日订单量突破1.5亿单,淘宝闪购达8000万单,京东外卖在"618"活动时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 [2] - 中国外卖行业单日总单量从年初的1亿单增长至约2.5亿单 [2] -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形成美团、淘宝闪购、京东外卖的"三国杀"局面 [2] 平台补贴大战升级 - 阿里发起淘宝闪购百日增长计划,每周六冲单,并推出500亿补贴计划,打造"超级星期六"促销节点 [3] - 美团推出0元券、0.1秒杀等大量补贴活动 [3] - 京东投入百亿补贴支持商家,并通过16.18元品质小龙虾等差异化打法吸引消费者 [3] 即时零售市场快速增长 - 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远超网络零售额11%的增幅 [6] - 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7] - 即时零售覆盖餐饮、生鲜、快消、日用等多种商品,依托本地仓、门店或骑手网络实现30分钟到1小时送达 [6] 平台竞争策略分析 - 京东率先发起外卖百亿补贴,阿里随后携饿了么参战,美团称"被动内卷、被动参与" [4] - 淘宝闪购与美团非餐业务同名,争夺"闪购"心智 [8] - 即时零售成为阿里未来十年增长曲线的关键战场,也是撬动核心业务再扩张的重要支点 [8] 青年消费群体推动市场 - 新一代青年在即时零售消费用户中占比高达41%,更青睐即时零售而非线下消费和传统电商 [8] 平台增长瓶颈与跨界竞争 - 淘宝和天猫在快消品电商领域市场份额下滑,抖音市场份额从2021年3%攀升至2024年Q1的18% [9] - 快手凭借下沉市场优势强化本地生活业务,小红书以"图文+点评"模式布局休闲娱乐领域 [9] - 拼多多通过多多买菜上线即时配送服务,提升平台履约时效 [9]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虎嗅APP· 2025-07-18 22:12
即时零售外卖大战分析 核心观点 - 当前即时零售外卖大战的表象大于实质,决定胜负的关键并非补贴规模,而是履约能力和本地供给网络等基础设施能力 [3][6] - 美团凭借成熟的履约体系和供给网络,在补贴大战中投入产出比最高,单量增长绝对值显著领先淘宝闪购和京东 [9][10] - 外卖本质是本地化非标品交易,电商平台的流量思维和补贴逻辑在该领域存在认知误区,难以转化为长期市场份额 [17][19] - 无休止的补贴竞赛可能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竞争终点应是即时零售生态的良性发展 [28][29] 订单数据与平台表现 - 京东外卖上月单量突破2500万单,但近期未更新数据,目前规模与头部玩家差距明显 [8][9] - 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7月5日单量达8000万,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但增速趋缓 [9] - 美团单量从去年峰值9000万跃升至今年7月12日的1.5亿,增长绝对值远超竞品 [9] - 美团补贴ROI最高,99%订单履约成功,平均送达时间34分钟,优于同行及自身前期表现 [10][14] 履约与供给能力差异 - 京东受限于后发劣势,基础配套体系需长周期建设,资本体量存疑 [14]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资源,但历史规模仅为美团1/3,增长空间受限 [14] - 美团商家端APP月活规模远高于竞品,履约网络稳定支撑1.5亿峰值单量 [14] - 美团本地供给和履约网络护城河持续加深,后端能力撬动杠杆效应显著 [15] 行业认知误区 - 电商平台试图通过补贴换流量、塑造社会认同的逻辑在外卖市场失效 [17][18] - 餐饮需求恒定且供给无法提前备货,峰值单量易导致产能无效溢出 [19] - 美团被动卷入补贴战是为展示能力,但强调订单攀比无实质意义 [20][22] - 补贴吸引的"价格猎手"难以转化为高价值用户,真实需求增长有限 [27] 补贴悖论与行业健康 - 电商平台希望通过外卖带动零售流量的诉求难以通过补贴实现 [25][26] - 即时配送体系建设应聚焦供给完善和用户体验,而非单纯刺激需求 [27]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保持9000万以上,餐食类份额70%,增长更符合自然规律 [27] - 强补贴竞赛可能造成资本浪费、供给失衡和体验崩塌,需回归良性竞争 [28][29]
解码外卖混战:美团、京东与阿里战略布局全解析报告来了
36氪· 2025-07-18 20:28
在最新一次冲单后,美团即时零售达到1.5亿订单,淘宝闪购达到8000万订单,再加上京东最后一次公布的2500万订单,总计日单量峰值或将近2.5亿,是 2024年的2倍以上。 为详细拆解近半年来外卖混战的底层逻辑,7月18日,壹览商业正式发布2025《外卖与即时零售双擎竞速,美团、京东与阿里战略布局全解析报告》(下 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这场以外卖为名义而发起的商业竞争,无论各方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加入,其背后是针对因外卖基础设施完善而衍生的 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的争夺。 如今,三方都认为即时零售是各自的核心增量业务,让这场竞争变得更加直接、激烈。显然,这将是一场长期的竞争,除了"弹药"的充足与否,更多是考 验各方的耐心、细心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报告》认为,当前,美团、京东与阿里正面临新势力对各自传统业务的蚕食、优势领域用户增长乏力和利润增长空间压缩的三重冲击。三方均积极寻找 新的增长点并不约而同地将即时零售视作各自的核心增长方向,依托外卖和即时零售高频的特点实现自身各业态之间的协同,盘活全局已成为三家的共 识。 而美团近年来则面临着典型的"增长焦虑":行业渗透率趋稳,用户天花板已现。在存量市场博弈中,美 ...
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防止外卖大战陷入“多输困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19:32
即时零售补贴战现状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2] - 餐饮品牌反映实体商户面临经营秩序紊乱 利润压缩 服务质量下滑三重压力[3] - 33家调研企业中 商户被强制承担补贴比例达30%-70% 单笔订单利润率普遍下降10%-30%[3][6] 行业负面影响 - 价格补贴导致消费投诉与赔偿增加 推高企业管理成本 部分企业主动降价投入金额达数万至数十万[6] - 补贴扰乱价格体系 拉低消费者价格预期 阻碍品质提升与创新 导致餐饮堂食和零售到店消费下滑[7] - 北京市统计局显示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仅1.8亿元 行业形势恶化[24] 协会核心建议 - 禁止平台强制商家参与补贴 严禁流量倾斜 搜索降权等手段 公开算法规则与补贴机制[3][10] - 商家需设定合理利润区间 避免亏损经营-质量下降-客源流失恶性循环[4][11] - 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优化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12] 政策法规依据 - 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 《价格法》第十四条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等 认定强制补贴 低于成本价销售等行为违法[16] - 参考《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等草案 促进线上线下公平竞争[16] 国际对比与行业愿景 - 美国Instacart模式健康 消费者愿支付溢价与配送费 实现平台 商户 消费者多赢[18] - 呼吁建立优质服务-合理利润-可持续发展生态 避免短期繁荣不可持续[14][22]
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发布“共建即时零售健康发展生态倡议书”,淘宝、饿了么相继转发
快讯· 2025-07-18 18:10
行业规范倡议 - 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发布行业规范倡议,提出三大方向:坚守合规底线维护市场公平、聚势平台赋能助力商家共赢、践行社会责任共筑健康生态 [1] - 倡议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并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 - 淘宝和饿了么等主要电商平台已积极响应并转发该倡议 [1]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商业洞察· 2025-07-18 16:59
即时零售外卖大战现状 - 各大平台加码补贴争夺市场份额,订单量战报迭创新高,但表象大于实质 [2] - 京东外卖上月突破2500万单,本月未更新数据 [7] - 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7月5日突破8000万单,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单 [8] - 美团去年峰值单量约9000万,今年7月5日突破1.2亿,7月12日峰值突破1.5亿 [8] 平台增长差异分析 - 京东目前规模与头部玩家拉开距离,补贴加码后峰值单量不足美团两成 [8] - 淘宝闪购用户规模4.57亿,约为美团90%,但峰值单量仅为美团一半 [9] - 美团增长潜力最大,用不到1个月资本开支取得淘宝闪购三个月、京东小半年的增量水平 [8] - 京东"秒送"月活1.65亿,打开频次增长51.1%,但补贴后单量增长有限 [8] 决胜关键:履约与供给能力 - 决定战局走势的关键从"眼球效应"转移到履约能力与本地供给网络 [4] - 京东受限于后发劣势,基础配套体系需要长周期建设 [11]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资源,但规模劣势导致增长空间受限 [12] - 美团履约能力最强,1.5亿单量下履约网络保持稳定,99%订单顺利送达,平均34分钟 [12] - 美团商家端APP月活远高于竞品,供给侧优势明显 [12] 认知误区与行业本质 - 外卖不是流量生意,成败关键在于供给、履约与用户需求的动态平衡 [17] - 电商补贴逻辑在外卖市场失效,餐饮供给不能通过提前备货和产线复用实现批量爆发 [17] - 美团选择强补贴冲单量是为了"秀肌肉"和社会认同 [18] - 王莆中表示"只有胜利者才能说打仗没有意义",美团是被动卷入补贴大战 [18] 补贴大战的负面影响 - 补贴吸引的是"价格猎手"而非真实需求用户,转换率和LTV极低 [23] - 即时零售市场总量从1亿单翻至2.5亿单,其中绝大部分是泡沫 [23] - 无休止的"强补贴"竞赛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导致供给失衡与体验崩塌 [24] - 竞争的终点应是整个即时零售生态的良性发展,而非数据攀比 [24]
美团没有停火权
虎嗅APP· 2025-07-17 22:26
外卖大战核心观点 - 当前外卖行业正爆发激烈竞争,参战各方单季度投入超500亿元,将市场单日订单量从年初1亿单推高至创纪录的2.5亿单[1] - 美团作为市场主导者试图通过公开喊话呼吁停战,强调其精细化运营优势及行业低利润率现状[2][5] - 挑战者(阿里、京东)战略目标已从餐饮外卖升级为争夺本地生活"基础设施层"控制权,即30分钟即时配送网络的主导权[7][8] 竞争双方战略分析 美团策略 - 通过精准补贴投放和"到店自取"模式降低履约成本,展示体系效率优势[12] - 采用壕堑战策略,将竞争拖入消耗战,迫使对手以更高成本跟进[11][12] - 公开宣称实际投入远低于阿里(未达8亿元),形成心理威慑[12] 挑战者策略 - 京东采用闪电战战术,针对美团社会形象薄弱环节快速切入[12] - 淘宝实施抢滩登陆策略,集结资源不计代价冲锋[12] - 通过"非理性"补贴改变用户习惯,瓦解商家联盟,冲击美团核心系统[7] 行业格局与争议焦点 - 美团认为行业利润仅300亿元(利润率互联网倒数),远低于电商6000亿元利润,市场天花板有限[5] - 挑战者认为即时零售虽当前规模仅万亿元(vs电商20万亿元),但系未来十年关键增长点[9] - 宿迁市场出现"焦土政策",堂食与外卖价格严重扭曲,引发监管介入可能性[20] 战争演化路径 - 当前阶段已从闪电战转入壕堑战,胜负取决于体系韧性与消耗效率[11][12] - 存在"信息迷雾"导致误判,如美团因误读淘宝闪购动作而过度反应[14] - 停火条件尚未成熟,因沉没成本效应(阿里称"不持续投入则前功尽弃")及各方战略诉求差异[18][20] 未来潜在转折点 - 内部因素:挑战者持续亏损侵蚀核心业务利润时可能率先退出[20] - 外部因素:监管介入划定竞争规则边界,限制破坏性补贴行为[20] - 战争已形成自我强化机制,消费者每笔补贴订单都成为战争延续的燃料[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