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平台“三国杀”硝烟四起
北京晚报· 2025-07-19 13:46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平台企业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1] - 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 [1] - 强调需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多方共赢的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 外卖行业订单量激增 - 美团单日订单量突破1.5亿单,淘宝闪购达8000万单,京东外卖在"618"活动时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 [2] - 中国外卖行业单日总单量从年初的1亿单增长至约2.5亿单 [2] -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形成美团、淘宝闪购、京东外卖的"三国杀"局面 [2] 平台补贴大战升级 - 阿里发起淘宝闪购百日增长计划,每周六冲单,并推出500亿补贴计划,打造"超级星期六"促销节点 [3] - 美团推出0元券、0.1秒杀等大量补贴活动 [3] - 京东投入百亿补贴支持商家,并通过16.18元品质小龙虾等差异化打法吸引消费者 [3] 即时零售市场快速增长 - 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远超网络零售额11%的增幅 [6] - 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7] - 即时零售覆盖餐饮、生鲜、快消、日用等多种商品,依托本地仓、门店或骑手网络实现30分钟到1小时送达 [6] 平台竞争策略分析 - 京东率先发起外卖百亿补贴,阿里随后携饿了么参战,美团称"被动内卷、被动参与" [4] - 淘宝闪购与美团非餐业务同名,争夺"闪购"心智 [8] - 即时零售成为阿里未来十年增长曲线的关键战场,也是撬动核心业务再扩张的重要支点 [8] 青年消费群体推动市场 - 新一代青年在即时零售消费用户中占比高达41%,更青睐即时零售而非线下消费和传统电商 [8] 平台增长瓶颈与跨界竞争 - 淘宝和天猫在快消品电商领域市场份额下滑,抖音市场份额从2021年3%攀升至2024年Q1的18% [9] - 快手凭借下沉市场优势强化本地生活业务,小红书以"图文+点评"模式布局休闲娱乐领域 [9] - 拼多多通过多多买菜上线即时配送服务,提升平台履约时效 [9]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虎嗅APP· 2025-07-18 22:12
即时零售外卖大战分析 核心观点 - 当前即时零售外卖大战的表象大于实质,决定胜负的关键并非补贴规模,而是履约能力和本地供给网络等基础设施能力 [3][6] - 美团凭借成熟的履约体系和供给网络,在补贴大战中投入产出比最高,单量增长绝对值显著领先淘宝闪购和京东 [9][10] - 外卖本质是本地化非标品交易,电商平台的流量思维和补贴逻辑在该领域存在认知误区,难以转化为长期市场份额 [17][19] - 无休止的补贴竞赛可能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竞争终点应是即时零售生态的良性发展 [28][29] 订单数据与平台表现 - 京东外卖上月单量突破2500万单,但近期未更新数据,目前规模与头部玩家差距明显 [8][9] - 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7月5日单量达8000万,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但增速趋缓 [9] - 美团单量从去年峰值9000万跃升至今年7月12日的1.5亿,增长绝对值远超竞品 [9] - 美团补贴ROI最高,99%订单履约成功,平均送达时间34分钟,优于同行及自身前期表现 [10][14] 履约与供给能力差异 - 京东受限于后发劣势,基础配套体系需长周期建设,资本体量存疑 [14]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资源,但历史规模仅为美团1/3,增长空间受限 [14] - 美团商家端APP月活规模远高于竞品,履约网络稳定支撑1.5亿峰值单量 [14] - 美团本地供给和履约网络护城河持续加深,后端能力撬动杠杆效应显著 [15] 行业认知误区 - 电商平台试图通过补贴换流量、塑造社会认同的逻辑在外卖市场失效 [17][18] - 餐饮需求恒定且供给无法提前备货,峰值单量易导致产能无效溢出 [19] - 美团被动卷入补贴战是为展示能力,但强调订单攀比无实质意义 [20][22] - 补贴吸引的"价格猎手"难以转化为高价值用户,真实需求增长有限 [27] 补贴悖论与行业健康 - 电商平台希望通过外卖带动零售流量的诉求难以通过补贴实现 [25][26] - 即时配送体系建设应聚焦供给完善和用户体验,而非单纯刺激需求 [27]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保持9000万以上,餐食类份额70%,增长更符合自然规律 [27] - 强补贴竞赛可能造成资本浪费、供给失衡和体验崩塌,需回归良性竞争 [28][29]
解码外卖混战:美团、京东与阿里战略布局全解析报告来了
36氪· 2025-07-18 20:28
在最新一次冲单后,美团即时零售达到1.5亿订单,淘宝闪购达到8000万订单,再加上京东最后一次公布的2500万订单,总计日单量峰值或将近2.5亿,是 2024年的2倍以上。 为详细拆解近半年来外卖混战的底层逻辑,7月18日,壹览商业正式发布2025《外卖与即时零售双擎竞速,美团、京东与阿里战略布局全解析报告》(下 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这场以外卖为名义而发起的商业竞争,无论各方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加入,其背后是针对因外卖基础设施完善而衍生的 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的争夺。 如今,三方都认为即时零售是各自的核心增量业务,让这场竞争变得更加直接、激烈。显然,这将是一场长期的竞争,除了"弹药"的充足与否,更多是考 验各方的耐心、细心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报告》认为,当前,美团、京东与阿里正面临新势力对各自传统业务的蚕食、优势领域用户增长乏力和利润增长空间压缩的三重冲击。三方均积极寻找 新的增长点并不约而同地将即时零售视作各自的核心增长方向,依托外卖和即时零售高频的特点实现自身各业态之间的协同,盘活全局已成为三家的共 识。 而美团近年来则面临着典型的"增长焦虑":行业渗透率趋稳,用户天花板已现。在存量市场博弈中,美 ...
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防止外卖大战陷入“多输困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19:32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表示,如果补贴战继续下去,商户被迫降低 品质维持运营,消费者获得低质服务,最终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受损。彭建真强调,协会倡议的核 心是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包括规范补贴行为、坚守品质底线、构建多元竞争体系等。 在倡议书发布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对会员企业进行过小范围的调研,收到了33家企业的书面 回复和部分企业的口头回复和沟通。企业反馈了一些关键数据:被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要求参与价 格补贴,并承担补贴份额,比例在30%—70%之间,少数情况下甚至超过70%;价格补贴活动期 间,单笔订单的平均利润率普遍下降,降幅多在10%—30%之间。 为此,倡议书倡议,各平台企业应立即停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的强制行为,严禁以"流量倾 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价格补贴活动;严禁通过格式条款、算法规则强制商家承 担超过合理比例的补贴份额。 倡议书提出,企业要远离"价格比拼""补贴换流量""赔本赚吆喝"等短视行为和"内卷式"竞争;明 确商品或服务的合理利润率区间,避免陷入"利润为负—品质下降—消费者流失"的恶性循环。 作为连锁经营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CCF ...
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发布“共建即时零售健康发展生态倡议书”,淘宝、饿了么相继转发
快讯· 2025-07-18 18:10
行业规范倡议 - 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发布行业规范倡议,提出三大方向:坚守合规底线维护市场公平、聚势平台赋能助力商家共赢、践行社会责任共筑健康生态 [1] - 倡议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并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 - 淘宝和饿了么等主要电商平台已积极响应并转发该倡议 [1]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商业洞察· 2025-07-18 16:59
即时零售外卖大战现状 - 各大平台加码补贴争夺市场份额,订单量战报迭创新高,但表象大于实质 [2] - 京东外卖上月突破2500万单,本月未更新数据 [7] - 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7月5日突破8000万单,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单 [8] - 美团去年峰值单量约9000万,今年7月5日突破1.2亿,7月12日峰值突破1.5亿 [8] 平台增长差异分析 - 京东目前规模与头部玩家拉开距离,补贴加码后峰值单量不足美团两成 [8] - 淘宝闪购用户规模4.57亿,约为美团90%,但峰值单量仅为美团一半 [9] - 美团增长潜力最大,用不到1个月资本开支取得淘宝闪购三个月、京东小半年的增量水平 [8] - 京东"秒送"月活1.65亿,打开频次增长51.1%,但补贴后单量增长有限 [8] 决胜关键:履约与供给能力 - 决定战局走势的关键从"眼球效应"转移到履约能力与本地供给网络 [4] - 京东受限于后发劣势,基础配套体系需要长周期建设 [11]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资源,但规模劣势导致增长空间受限 [12] - 美团履约能力最强,1.5亿单量下履约网络保持稳定,99%订单顺利送达,平均34分钟 [12] - 美团商家端APP月活远高于竞品,供给侧优势明显 [12] 认知误区与行业本质 - 外卖不是流量生意,成败关键在于供给、履约与用户需求的动态平衡 [17] - 电商补贴逻辑在外卖市场失效,餐饮供给不能通过提前备货和产线复用实现批量爆发 [17] - 美团选择强补贴冲单量是为了"秀肌肉"和社会认同 [18] - 王莆中表示"只有胜利者才能说打仗没有意义",美团是被动卷入补贴大战 [18] 补贴大战的负面影响 - 补贴吸引的是"价格猎手"而非真实需求用户,转换率和LTV极低 [23] - 即时零售市场总量从1亿单翻至2.5亿单,其中绝大部分是泡沫 [23] - 无休止的"强补贴"竞赛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导致供给失衡与体验崩塌 [24] - 竞争的终点应是整个即时零售生态的良性发展,而非数据攀比 [24]
美团没有停火权
虎嗅APP· 2025-07-17 22:26
外卖大战核心观点 - 当前外卖行业正爆发激烈竞争,参战各方单季度投入超500亿元,将市场单日订单量从年初1亿单推高至创纪录的2.5亿单[1] - 美团作为市场主导者试图通过公开喊话呼吁停战,强调其精细化运营优势及行业低利润率现状[2][5] - 挑战者(阿里、京东)战略目标已从餐饮外卖升级为争夺本地生活"基础设施层"控制权,即30分钟即时配送网络的主导权[7][8] 竞争双方战略分析 美团策略 - 通过精准补贴投放和"到店自取"模式降低履约成本,展示体系效率优势[12] - 采用壕堑战策略,将竞争拖入消耗战,迫使对手以更高成本跟进[11][12] - 公开宣称实际投入远低于阿里(未达8亿元),形成心理威慑[12] 挑战者策略 - 京东采用闪电战战术,针对美团社会形象薄弱环节快速切入[12] - 淘宝实施抢滩登陆策略,集结资源不计代价冲锋[12] - 通过"非理性"补贴改变用户习惯,瓦解商家联盟,冲击美团核心系统[7] 行业格局与争议焦点 - 美团认为行业利润仅300亿元(利润率互联网倒数),远低于电商6000亿元利润,市场天花板有限[5] - 挑战者认为即时零售虽当前规模仅万亿元(vs电商20万亿元),但系未来十年关键增长点[9] - 宿迁市场出现"焦土政策",堂食与外卖价格严重扭曲,引发监管介入可能性[20] 战争演化路径 - 当前阶段已从闪电战转入壕堑战,胜负取决于体系韧性与消耗效率[11][12] - 存在"信息迷雾"导致误判,如美团因误读淘宝闪购动作而过度反应[14] - 停火条件尚未成熟,因沉没成本效应(阿里称"不持续投入则前功尽弃")及各方战略诉求差异[18][20] 未来潜在转折点 - 内部因素:挑战者持续亏损侵蚀核心业务利润时可能率先退出[20] - 外部因素:监管介入划定竞争规则边界,限制破坏性补贴行为[20] - 战争已形成自我强化机制,消费者每笔补贴订单都成为战争延续的燃料[21][22]
巨头鏖战即时零售,该用“卷”尺衡量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7-17 21:59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分析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达1.5亿单 京东即时零售日订单超2500万单 行业日订单总量约2.5亿单 [2] - 闪购模式带来超1亿单市场增量 中国外卖市场日订单量从1亿单(美团8000万+饿了么2000万)跃升至2.5亿单 [5] - 平台补贴策略从"卷商家"转向"补用户+补商家" 避免将成本转嫁给商家 [4] 商业模式创新 - 闪购重构"人-货-场"逻辑:实现"即需即买即得" 商品仓配转向"本地化供给+全国仓调配" 场景拓展至"即时服务+多重体验" [5] - 平台战略定位超越传统外卖/零售 向"全场景消费生态"和"超级消费入口"升级 [6] - 服务类消费频次提升空间显著 奶茶/烧烤等高频场景带动几何级需求增长 [8][9] 宏观经济影响 - 闪购补贴战发挥类消费券作用 通过供给侧让利+需求侧放量撬动消费增量 [7][9] - 服务类消费成为提振内需新抓手 相比实物消费(如3C/汽车)具有更高需求弹性 [7][8] - 行业竞争本质是增量创造而非存量争夺 新模式带来1亿单新增市场需求 [5] 竞争格局观察 - 低价策略被重新定义:补贴属于培育用户习惯的必要投入 与无序价格战有本质区别 [3] - 美团/淘宝闪购/京东形成三足鼎立 合计占据2.5亿单日订单市场 [2] - 平台需平衡补贴扩张与技术投入 避免长期利润空间受压 [9]
县城没有即时零售
36氪· 2025-07-17 20:34
甚至,在一些更偏远的县城和乡镇,鉴于消费习惯和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直到现在,平台和品牌商家根本连攻都攻不进去。 尽管诸多分析认为,县域市场是即时零售的 "未来战场",但公开的资料亦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1866个县占国土面积90%、人口52.5%,但即时零售 渗透率远低于一线城市。 在一二线城市打得热火朝天的即时零售,在广袤的下沉市场,一片寂静。 一位全国百强县的00后强哥,甚至不知道即时零售为何物,"没听过,也没用过。平时很少用线上平台,顶多点点外卖。" 另一位坐标北京、最近回下沉市场老家休假的95后静静,甚至发现,"大家对即时零售的感知基本为'0'。城市里,'疯狂星期六'打得火热,朋友们都在蹲 点抢'0元购',但在县城,甚至无人关注。" 一边是大厂豪掷数百亿、压上一年利润抢地盘,将即时零售升级为下一个零售的主战场,一边却是,在更多的县域城市,生活的节奏并没有因为大厂的主 动出击和征伐而发生显著的改变。 实际上,在诸多下沉市场,消费者并不会因为"着急"、"省事"而去平台下单,尤其在生鲜、餐饮方面,他们仍然坚持"偏爱线下"、"按需购买"、"性价比为 先",这也是典型的下沉市场消费标签。 这一差距揭示了即 ...
外卖钱难赚?美团“摊牌”了!淘宝、京东到底图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18:02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日订单量突破1.5亿单,京东75天内实现日订单量从0到2500万单,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日订单达8000万单,显示外卖行业补贴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1] - 三大平台从履约网络、商户结构与流量入口等多个维度展开竞争,共同瞄准即时零售这一万亿市场 [1] - 美团在外卖赛道具有攻防优势,夏季消费高峰提早一个月,日订单纪录从1.2亿增至1.5亿 [2] 美团战略分析 - 外卖业务2021年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45.3%,但经营利润率仅6.4%,到店酒旅业务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53.1%,经营利润率高达43.3% [3] - 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20.9%,经营利润率从18.7%提升至20.9% [3] - 外卖业务预计净利润率仅2.8%,行业平均为2.2%,公司寻求通过即时零售拓展全品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4] - 拥有1450万年活跃商户,骑手网络密度和算法调度能力构成核心护城河 [5][6] - 采用"你冲我就冲"的补贴策略压制竞争对手,防止淘宝闪购缩小差距 [6] 阿里战略分析 - 淘宝闪购联动饿了么形成"电商+本地生活"闭环,整合飞猪等资源构建"大消费"平台 [7][8] - 天猫618期间3C数码、服饰等品类通过即时零售实现显著增长,平台用户活跃度明显提升 [9] - 拥有9亿年活跃用户但年均下单次数50次,低于拼多多的85次,通过高频业务提升用户黏性 [9] - 战略目标是从电商平台转型为更广泛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平台 [10] 京东战略分析 - 3C电子类商品贡献GMV达45%,品类集中度高,通过即时零售拓展品类的需求迫切 [11] - 投入20亿升级骑手福利,全职骑手从5万增至10万,快速补齐运力短板 [11] - 依托自营仓储和供应链优势,采取垂直领域深度渗透策略,强化正餐等品质类目补贴 [12] - 外卖业务进展旨在创造黏性用户流量和提高购买频次,推动可持续增长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别,但电商整体规模达二十万亿,社会零售总额五十多万亿 [12] - 补贴大战产生的订单量存在泡沫,但三大平台仍持续投入以确立市场地位 [12] - 美团定位"送万物",阿里构建远场近场结合网络,京东以供应链驱动生态升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