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园区有话说」“国有资产如何创新园区运营——痛点与破局之道”主题沙龙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7-03 14:3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文化产业园区普遍面临政策机制适配性不足、招商压力加剧、传统"二房东"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等困境 [6] - 国有资产园区运营存在"拿地成本刚性"与"租金市场弹性"的核心矛盾,当前出租价格普遍低于成本线 [6] - 行业进入"服务化转型+资本创新"调整周期,亟需政策适配、人才培育、资金通道等破局方案 [4] 运营痛点与解决方案 - 体制机制约束、市场化能力建设、资源整合效能被列为三大核心痛点 [2] - 国有企业代表指出国有资产交易管理需平衡合规要求与市场化招商效率,竞价机制可能衍生非必要行政成本 [6] - 建议通过行业协作破解困局,探索与国有资本的合作路径如合资公司、分成合作等创新机制 [6][7] 创新运营模式 - 采用"轻重资产结合"模式跨区域发展,形成资产购置、商业管理、公寓运营、酒店服务四大业务板块 [7] - 云园区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统筹区域内百余家文化园区资源,推动轻资产标准化输出 [7] - 重点培育文物IP开发及城市公园场景运营,尝试依托属地政府资源开展产业招商与纳税服务 [4][7] 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 - "新华1949"文化金融园、电通创意广场、远东科技文化园等国有企业代表分享实操经验 [6] - 锦和创力公司通过京沪双城布局实现跨区域发展,建议北京存量资产改造中探索国有资本合作 [7] - 国家文创实验区云园区提出混合所有制合作深化、运营前置赋能规划等三大路径 [7]
★透过文博会读懂文化产业含科量含金量大流量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强调文化科技双核驱动,汇聚全球文化"顶流"和科技"新势力","含科量"成为最大看点 [1] -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已深入渗透文化生产、消费、传播的整个链条 [1] -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4万亿元,其中数字化、智能化相关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3] AI技术赋能文化生产 - 腾讯通过混元大模型技术基底融入内容生产全产业链,大幅加快文化宣传产品生产流程,如AI生成网络文学出海宣传海报仅需输入画面元素及风格即可快速完成 [1][2] - 三七互娱自研行业大模型"小七"支持广告投放、生成游戏素材及代码文本创作,国内发行端AI视频占比达80%,海外达70%,AI智能客服准确率超80% [2][3] 智能硬件重塑文化消费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进入多地景区,通过定制化IP(如道士形象)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景区"流量担当" [3][4] - 宸境科技VR游船项目《天枢·古运河的心跳》结合无锡地标与非遺元素,15分钟沉浸式体验助力景区差异化升级,已在"五一"假期落地创收 [4][5] 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出海 - 《叫我大掌柜》游戏以国风美术和传统节日元素吸引海外玩家,《南海丝路》版本推广触达3.6亿次海外用户 [5][6] - 腾讯AI影像修复技术转录修复30多部经典戏曲作品,解决上世纪影像的残缺、抖动等问题,使呈现更细腻鲜活 [7] - 群宇互动歌舞机器人模仿潮汕英歌舞,何璇智能钢琴机器人演奏《青花瓷》,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 [7]
江苏发布创新提升数字贸易政策措施
新华日报· 2025-07-03 05:40
江苏省数字贸易发展规划 - 到2030年全省服务贸易规模目标6000亿元 数字交付服务贸易目标3000亿元 占比50% [1] - 着力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 打造数字贸易集聚生态圈 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 [1] - 推进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 探索数字贸易便利化措施 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1] - 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 完善南京软件谷等载体基础设施 [1] 产业赋能措施 - 发展数字产品贸易 做强南京无锡苏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推动动漫游戏影视产品出口 [2] - 扩大数字技术贸易 推进高端软件发展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升级数字服务贸易 [2] - 探索跨境电商新场景 推动数字订购贸易 联动开放平台 [2] - 激活数据产业潜能 争创国家级可信数据空间试点 发展来数加工离岸数据加工大模型训练新业态 [2] 服务贸易重点领域 - 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 优化国际航线网络 建设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 [2] - 提升旅游服务国际竞争力 利用入境过境免签政策 优化口岸团体旅游签证 [2] - 加快发展国际教育服务 打造活动品牌 支持境外办学 [2] - 支持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等专业服务贸易拓展国际合作 [2] - 扩大优质服务进口 吸引国际资源在多领域先行先试 [2]
当代艺术“织”进传统村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27
乡村艺术改造 - 松庄村通过建设织美术馆等艺术设施,将传统村落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6][7] - 美术馆展出来自国内外艺术家与村民共创的作品,涵盖竹编、棕编、畲族彩带编织等非遗技艺 [6] - 艺术改造初期面临村民疑虑,通过共富协商机制详细介绍设计理念和可逆设计承诺,最终获得支持 [8][9] 艺术赋能乡村经济 - 艺术乡建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2024年文旅收入突破500万元,游客量年增长20%以上 [10] - 村民参与艺术创作的作品被转化为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村民可获得设计分红 [10] - 艺术改造吸引外来创业者,闲置老屋被改造成美学空间,废弃物件被赋予新生命 [10] 村民参与与精神提升 - 村民从最初对艺术创作的抗拒到主动参与,精神世界得到充实 [9][10] - 77岁村民叶金娟从拒绝画画到主动要求参与艺术活动 [10] - 村民李文生的书法作品被用于特产包装,每售出一盒可获得设计费 [10] 艺术与乡村融合成果 - 村内设置山民剧场举办各类演出,艺术装置融入村容村貌,艺术氛围浓厚 [9] - 艺术乡建使松庄村从旅游村升级为艺术村,老房子价值提升 [11] - 外来艺术家从村民日常生活和农事活动中获取创作灵感 [9]
6月27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7 21:59
国内经济与基建发展 - 2024年我国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1.6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62%,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主干线大通道能力持续提升,江汉运河、江淮运河建成通航,平陆运河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17]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旅客乘高铁从重庆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可达,比此前缩短约1小时18分[25] - 2024年我国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1%,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19] 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 - 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成为推动民营经济稳健前行的"双引擎"[21]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开幕,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中小企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成果[24] 科技与教育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18] - 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含本科学校1365所,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成人高等学校248所[23]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开幕,展出100多位艺术家的200余件作品和意大利人类文明博物馆珍藏的百余件意大利艺术精品[25] -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新址在希腊雅典正式启用,为中外学者开展长期研究合作搭建更加稳固的平台[25] 国际经济动态 - 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1.174,达到2021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超过10%[33] - 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5%,主要源于消费者支出和出口数据低于预期[34]
创新高!202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超19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6-27 14:42
文化产业总体表现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 1% [1] - 文化服务业营收109134亿元占比57 0%同比提升0 1个百分点贡献率59 1% [1] - 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发零售业营收分别为49609亿元和32679亿元增速7 1%和6 2% [1] 资产与盈利能力 - 2024年末文化产业总资产343987亿元同比增长5 0%增量16276亿元 [1] - 文化核心领域资产贡献率达76 4% [1] - 全行业利润总额17737亿元同比增长7 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利润13192亿元增速10 2% [1] 固定资产投资 - 2024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 9% [2] -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6 3%)、新闻信息服务(11 8%)、文化传播渠道(10 2%)、创意设计服务(10 0%)四大行业投资增速超10% [2]
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快讯· 2025-06-27 09:36
文化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 创历史新高 比上年增长7 1% [1] - 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109134亿元 同比增长7 4% 占文化产业总营收57 0% 比重提升0 1个百分点 [1] - 文化服务业对文化产业营收增长贡献率达59 1% [1] 细分行业表现 - 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49609亿元 同比增长7 1% [1] -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32679亿元 同比增长6 2% [1] 产业结构优化 - 文化服务业引领作用突出 增速高于整体文化产业水平 [1] - 文化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 显示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1]
经济日报:供需合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6-27 06:4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部分企业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 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运营及本地化服务方面能力不足 [1] - 兼具文化素养 技术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1] - 数字文化产品创新性有待提高 部分产品对中华文化内涵挖掘尚浅 简单的符号堆砌难以引起共鸣 [1] - 欧美 日韩等国家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起步早 发展成熟 我国企业文化品牌溢价能力较低 价值链条延伸受阻 [1] 发展策略 产品与人才 - 推出高质量数字文化精品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数字文化产品创新性与科技含量 [1] -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打造更具中国特色 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例如《黑神话:悟空》凭借独特文化内涵与高品质制作在全球市场引发关注 [1] - 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海外市场调研 深入了解目标市场文化背景 消费习惯等 制定精准市场策略 提高本地化运营水平 [1] 市场与消费 - 推进文化贸易提质升级 支持游戏出海 赋能数字贸易强省建设 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出海强大合力 [1] -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加强宣传推广 提升消费者对数字文化产业的认知度与认同感 形成良好的国内消费市场氛围 [1] - 鼓励高校开设数字文化国际传播课程 支持社交媒体达人 留学生等群体成为民间文化使者 强化年轻一代的跨文化沟通及影响力 [1] - 鼓励海外用户建设文化产品社区 将受众体验反馈纳入创作循环 形成双向滋养 [1]
福建省文旅数创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6-26 17:59
福建省文旅数创子基金设立 - 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同福建省属文化企业及省内设区市共同设立福建省文旅数创子基金 [1] - 子基金目标规模30亿元 首期认缴规模不低于20亿元 [1] - 子基金围绕文化本体及"文化+"多领域布局 包括文化+科技 文化+旅游 文化+消费 文化+体育 文化+教育 [1] - 投资聚焦数字化新兴业态领域 重点投向泛文化科技产业 未来产业及传统文化转型升级 [1] - 支持文化及相关产业重点项目 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1] 行业活动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3]
时代专论丨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建设核心观点 - 文化强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关系到民族复兴和国际竞争力提升[1][2]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模式有本质区别[2] - 文化繁荣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思想引领、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发挥作用[4]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需要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和话语权[5] - 新时代文化建设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包括理论创新、文化活力迸发和国际影响力提升[6][7][9]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消费"新引擎"[7] - 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多地文旅项目火爆出圈,"文艺+文旅"融合效应显著[7] - 文化科技融合孕育新型文化业态,如网络文学、游戏、影视剧等"新三样"在海外广受欢迎[9] - 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全球爆款,展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9] - 文化贸易结构优化,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占比持续提高[9]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10] - 出台多项文艺发展政策文件,完善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10] -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化拓展[13] - 探索"非遗+"跨界发展和多渠道运营机制,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14] - 改进国际传播方式方法,推进中国故事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17] 文化创新发展方向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13]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精神内涵[14] -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字化赋能[18] - 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生态[18]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出反映当代中国生活的作品走向世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