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终端
icon
搜索文档
恒银科技: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更新版)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3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123,574.32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20,479,451.44元 [1] -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公司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1]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37,462,357.15元,同比增加2.5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2.36万元,同比增加24,809.71万元 [3] - 公司总资产174,279.13万元,同比减少4.37% [3] - 营业成本325,234,464.0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59%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556,627.12元,同比增加303.25% [3] 业务发展 - 公司入围中国邮政集团特色远程柜员产品,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省级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农信社等实现部分产品入围 [5] - 国际市场拓展新增多个国家海外市场,实现批量销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5] - 持续攻关新一代机芯技术,实现批量生产,产品成本较2.1代降幅明显 [7] - 研发钞票识别AI训练平台,完成基于少量样张的AI训练算法开发,获得华为昇腾AI创新大赛天津赛区银奖 [7] - 通过国内金融科技认证、欧洲ECB认证,为公司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业务的开展提供通行证 [7] 研发创新 - 研发投入经费持续保持在营业收入的10%以上 [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证书1300余项 [29] - 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循环机芯,达到业界最高钞票处理速度、最大单次存取量 [24] - 人工智能各类算法识别准确率均超过95% [25] - 自主研发了从设备底层驱动到银行后台系统的整套软件解决方案 [26] 行业趋势 - 金融科技行业正从"工具赋能"向"底层重构"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全面融入金融业务链条 [10] - 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是金融科技助力"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创新领域 [12] - 全球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3] - 亚太地区作为新兴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科技的普及,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14] - 金融智能终端市场竞争激烈,各大企业纷纷争夺市场份额 [16] 公司战略 - 坚定不移实施"四个转变"战略,持续加大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 [24] - 构建"金融 + 场景"的智慧金融生态圈,加速推进"数字恒银"战略建设 [24] - 全力推动"机器解放人"事业,为行业智能化发展持续赋能 [24] - 坚定不移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23] - 已成功拓展60多个国家,产品分别在孟加拉、菲律宾等多个国家成功落地 [23]
现场| “果链”龙头蓝思科技港股IPO启动招股 管理层称未来折叠屏会成为新增长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6:38
港股IPO进展 - 蓝思科技H股IPO进入公开招股阶段 将于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1] - 招股时间为6月30日至7月4日 计划全球发售约2.62亿股H股 其中香港发售2884.84万股 国际发售约2.33亿股 [4] - 发行价区间定为每股17.38~18.18港元 每手200股 预计募资净额45.9亿港元 [4]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未来增长策略将折叠屏业务放在首位 已为国内外领先的UTG和CPI等折叠屏技术核心供应商 [6] - 加速人形机器人 AI眼镜等新产品落地 已与海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 目标打造全球最大人形机器人制造基地 [7] - 计划在越南和泰国扩大制造能力 增强供应链韧性并降低物流成本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 分别为467亿元 545亿元和699亿元 [4]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5.20亿元 30.96亿元和38.38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5.4% 5.7%和5.5% [4] - 2024年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营收34.88亿元 同比增长12.39% 毛利率18.2% 同比增加4.2个百分点 [7] 业务结构 - 智能汽车及座舱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7.7%增长至2023年9.2% 2024年回落至8.5% 现为第二大业务 [4] - 汽车业务产品包括车载电子玻璃 前挡玻璃 中控屏 B柱 仪表盘 后视镜及导航仪等 [4] - 管理层认为汽车行业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方向确定 前景广阔 [5] 客户合作 - 引入小米作为基石投资者 已为小米实现高端智能手机量产 [1] - 未来与小米合作将拓展至可穿戴设备 汽车领域及家电等板块 [1] - 海外生产基地已建立 可避免部分关税风险 将与客户配合减少经营影响 [6]
举全区之力,这个沿海省份不只为“化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14:44
柳州债务问题与化解措施 - 柳州市债务问题被视为全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并审议通过一揽子化债方案[1][2] - 2023年11月财政部通报柳州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建设新增隐性债务176.95亿元,相关责任人被问责[2] - 2024年柳州提出非标债务清零时间表,计划2024年债券、非标分别减少50亿元、272亿元,2025年6月底前实现非标债务"清零"[2] 柳州工业发展现状 - 柳州是广西最大工业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广西六分之一,拥有汽车、机械、钢铁三大支柱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3] - 2024年柳州GDP2950.67亿元,同比增长1.5%,二产增加值增长1.6%,增速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和全区水平[3] - 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实体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不足,处于转型"阵痛期"[3] 柳州产业转型升级方向 - 自治区要求柳州聚焦工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1][3] - 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3] - 广西提出实施人工智能产品突破行动,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3] 柳州新兴产业布局 - 柳州推出九条措施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召开产业发展合作大会[4] - 以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质与量提升[4] - 广西首批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已在柳州下线[5]
20年内3次追投,全球500强为什么再选择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48
盖瑞特集团在武汉的投资布局 - 盖瑞特将在武汉设立中国第二家创新中心,重点研发高速三合一电驱、电动冷却压缩机、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等"零排放"技术 [1] - 这是盖瑞特在中国发展20年里的第三次在光谷投资,武汉已成为其全球网络中增长最快的制造基地之一 [1][2] - 过去十年盖瑞特在武汉的产能年均增长超过30%,武汉已成为"在中国的第二故乡" [3] - 新创新中心将构建开放式平台,与本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动清洁交通方案迭代 [3] 武汉的科技创新吸引力 -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表示武汉的城市气质与高通发展理念契合,正合作加速5G-A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5][6] - 武汉拥有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成熟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是验证"混合AI"技术路线的理想城市 [6] - 高通AI技术已赋能超过25亿个终端设备,涵盖智能手机、汽车、个人电脑等多个领域 [10] - IDC预测2025年中国AI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1.18亿台,占整体市场40.7%;AI PC出货占比将从2024年13%升至37% [10] 跨国企业的战略布局 - 全球500强企业将武汉纳入核心战略版图,是对城市发展质量、政策环境和产业土壤的深度信任 [3][10] - 高通计划在XR、智能座舱等新兴领域与武汉展开合作 [10] - 盖瑞特和高通的"再选择"体现了对武汉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 [1][10]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概况 - 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来自90多个国家的1700多名参会者围绕五大议题展开对话,包括"解读全球经济""中国展望""剧变中的产业""投资人类与地球""新能源与材料" [1] - 重点探讨激发企业家精神和新兴技术助力释放全球增长新动力,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1] - 天津第八次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为期3天的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 [1] 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展望 - 中国前5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 [2]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在"外资24条"基础上提出20项政策举措,中国践行多边主义并倡导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 [2] -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场前景广阔且政策预期稳定 [3]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驱动 - 企业家精神是论坛高频词,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将探讨创新解决方案如何塑造经济未来 [4] - 联想集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出创新智能终端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未来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向善 [4] - 宇树科技专注于通用足式机器人自主研发,推动机器人技术在电力巡检、消防救援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4][5]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推动中国车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道路上突破 [6] - 赛力斯集团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全球产业链伙伴开放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6] 合作交流与全球资源整合 - 海尔集团依托全球十大研发中心和创新生态平台,吸引2万多名科技人才,开放链接全球超25万名专家和100多万个科创资源 [7] - 加强创新合作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政产学研各方通过论坛加强沟通合作 [7] 天津筹备与服务保障 - 论坛场馆展示中医药文化、脑机交互设备、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等传统与现代科技成果 [8] - 天津海关设立"达沃斯会务通关保障对接专办窗口",实行"7×24小时"预约审放通关 [8] - 天津轨道交通优化运营调度,调配24列备用列车确保运能充足 [8]
一周港股IPO:新奥股份等20家递表;富卫集团等6家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6-23 19:3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上周(6月16日至6月22日)共有20家公司递表,6家公司通过聆讯,12家公司招股,1家新股上市 [1] - 2025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达779.88亿港元,同比增长565.48%,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41] - 港股打新市场表现强劲,今年已上市新股破发率仅26%,较去年同期32%明显改善 [43] - 前三大超额认购IPO为布鲁可6000倍、蜜雪冰城5258倍、沪上阿姨3617倍,远超2024年同期 [44] 递表公司分析 能源与公用事业 - 新奥股份是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6.1%,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00.20亿元、1411.15亿元、1349.46亿元 [2] 科技与制造业 - 沃尔核材是全球第二大高速铜缆制造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4.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3.37亿元、57.19亿元、69.20亿元 [3] - 极智嘉科技是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5%,达24.1亿元 [6][30] - 视源股份MAXHUB品牌会议平板中国市场份额25.0%,全球9.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09.90亿元、201.73亿元、224.01亿元 [6][7] - 兆易创新NOR Flash业务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18.5%,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1.30亿元、57.61亿元、73.56亿元 [18] 消费与服务业 - 巴奴国际是中国最大品质火锅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3.1%,门店数量145家较2021年增长74.7%,2024年收入23.07亿元 [4] - 极易电商是中国第二大数字零售综合运营服务商,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13.56亿元、14亿元 [9][10] 金融与专业服务 - 滴灌通累计投资超40亿人民币,采用投资公司方式申请上市 [11][12] - 宇信科技在中国金融科技多个细分市场排名第一,包括网络银行解决方案市场份额35.7% [15] 通过聆讯公司 - 富卫集团是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2024年净保险及投资业绩9.11亿美元 [24] - 峰岹科技在中国BLDC电机主控芯片市场排名第六,2024年收入6.00亿元 [25] - 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13.0%和20.9%,2024年收入698.97亿元 [29] 招股公司情况 - 海天味业募资101亿港元,为2025年内第二大港股IPO,获5.95亿美元基石投资 [31] - 三花智能香港公开发售获747.92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3.57倍认购 [31][32] - 曹操出行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9.52亿港元 [34] - 云知声引入商汤等基石投资者,每股发售价165-205港元 [37] 新股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上市首日收盘价36.5港元,较发行价36.3港元上涨0.55% [40]
破发连亏股杰美特现金收购股价跌6.9% 上市超募7.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23 17:46
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思腾合力控制权 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交易价格及收购比例待进一步协商 [1] - 本次交易采用现金方式 不涉及发行股份 不构成关联交易 也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双方未签署协议 核心要素需进一步论证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拓展算力服务器 AI管理软件及云计算业务 结合现有客户资源丰富产品类型 提升技术能力 [1]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29.10%) 归母净利润-365.80万元(上年同期901.91万元) 扣非净利润-1208.45万元(上年同期-136.34万元) [2] - 2024年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12.59%) 归母净利润707.42万元(上年同期-9162.29万元) 扣非净利润-2755.57万元(上年同期-1.33亿元) [2]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2万元 -1.155亿元 -9162万元 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70.2万元 -1.574亿元 -1.334亿元 [2] - 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59%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07.72%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9.34% [3]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上市 发行价41.26元/股 发行3200万股 募集资金净额11.90亿元 超募资金7.67亿元 [3] - 上市次日股价创95.60元历史高点 目前股价33.98元处于破发状态 [5] - 原计划募集资金4.46亿元用于产能扩充 研发中心及营销网络升级项目 [4] - 保荐机构东兴证券获保荐承销费用1.12亿元 总发行费用1.31亿元 [4]
300868,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10:40
交易概况 - 公司正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思腾合力控制权 交易价格及收购比例待进一步论证和协商 [2] - 本次交易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采用现金方式 不涉及发行股份 不构成关联交易 不导致控制权变更 [2] - 交易完成后思腾合力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公司股票不停牌 将分阶段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交易细节 - 交易模式为"现金收购+控股整合" 拟收购部分股东股权 具体价格及比例待定 [5] - 思腾合力注册资本2416万元 主要股东包括深圳市景弘数字研发服务有限公司(持股50.995%)、王伟(持股32.11%)等 [6]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未签署协议 核心要素如业绩承诺需协商 需履行内外部决策程序 [6] 战略意图 - 通过收购拓展算力服务器、AI管理软件及云计算业务能力 [5] - 结合现有移动智能终端保护类产品的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 丰富产品类型 提升技术能力 拓宽市场空间 [5] - 思腾合力经营范围涵盖计算机生产组装、系统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等领域 [5][6] 财务影响 - 2024年公司营收7.62亿元(同比+12.59%) 归母净利润707.42万元(扭亏为盈) [8] - 2025年Q1营收1.5亿元(同比-29.1%) 归母净利润亏损366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208万元 [8] - 本次现金交易将构成重大现金支出 公司将审慎安排资金计划 [7][8] 市场反应 - 6月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24.4% 截至6月20日收盘价36.5元/股 总市值46.71亿元 [8] 公司背景 - 公司创建于2006年 专注于移动智能终端配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 [5] - 2020年在创业板上市 被称为"中国手机壳第一股" [5]
300868,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10:32
交易概述 - 杰美特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思腾合力控制权,交易价格及收购比例待进一步论证[2] - 交易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采用现金方式且不涉及发行股份或关联交易[2] - 交易完成后思腾合力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公司股票不停牌[2] 交易目的 - 通过收购拓展算力服务器、AI管理软件及云计算业务能力[6] - 结合现有移动智能终端保护类产品的客户资源与渠道,丰富产品类型并提升技术能力[6] 公司背景 - 杰美特成立于2006年,主营移动智能终端配件研发设计生产,2020年创业板上市[7] - 思腾合力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2416万元,业务涵盖计算机生产、AI技术研究等领域[7] - 思腾合力股权结构:景弘数字持股50.995%,王伟持股32.11%,其余股东持股16%以下[7] 财务与运营影响 - 杰美特2024年营收7.62亿元(同比+12.59%),净利润707.42万元扭亏为盈[9] - 2025年Q1营收1.5亿元(同比-29.1%),归母净亏损366万元,现金流净额-529万元[9] - 现金交易构成重大现金支出,公司将审慎安排资金计划并强化运营管理能力[9] 市场反应 - 6月杰美特股价累计上涨24.4%,6月20日收盘价36.5元/股,总市值46.71亿元[9]
杰美特: 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1:29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思腾合力控制权 交易价格及股权收购比例待进一步论证和协商 [1][2]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采用现金方式 不涉及发行股份 不构成关联交易 不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2][3]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核心要素包括交易价格 股权收购比例 业绩承诺等仍需协商 [2][3] 交易对方与标的公司 - 交易对方为思腾合力部分股东 最终交易方待确认 [3] - 标的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计算机加速计算服务 软件技术开发等 [3] - 标的公司股权结构:深圳市景弘数字研发服务有限公司持股50.9950% 王伟持股32.1100% 天津达维思科技中心持股13.0736% 天津群创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持股3.8213% [3] 交易影响 - 收购将增强公司在智能计算领域的产品能力 结合现有客户资源与渠道 可丰富产品类型并拓宽市场 [4] - 公司需强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提升运营能力 防范对标的公司管控不足的风险 [4] 后续安排 - 公司将聘请证券服务机构对标的公司开展尽职调查 履行决策审批程序并持续披露进展 [3][5] - 本次交易股票不停牌 公司将分阶段披露事项进展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