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成为家庭助手还有多远
证券时报· 2025-08-30 08:28
商业化路径渐清晰 北京冬奥会后,公众目光再次聚焦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人形机器人成为这场运动会的主角。与4个月前 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相比,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快速进步。 "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不少机器人走起路来磕磕绊绊,有的摔掉了脑袋靠工作人员拽着走,没想到短短几个 月时间,人形机器人的进化速度这么快。"来自郑州的闻哲观看了近期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后感慨道,机器人的发展速度远超想象。 竞技比赛检验了机器人高速运动稳定性与复杂环境适应性,让技术团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技术验证,推动 产品升级。赛场之外,随着机器人能力的持续提升,如何从"表演"过渡到"干活"是人形机器人企业需要攻 克的难题。 赛迪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钟新龙向记者指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成败取决于能否精准选 择并渗透到足以创造可量化投资回报的高价值应用场景中。"只有锚定刚需场景、解决实际痛点,才能跨 越技术鸿沟,实现商业留存与持续迭代。正如人脸识别曾为人工智能落地打开突破口,机器人产业正经历 从技术验证到价值闭环的关键阶段。"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唐剑对记者说。 从工业向商用、家用过渡的战略路径,是诸多企业推动人形机 ...
英伟达Jetson Thor发布,“机器人大脑”引领万亿市场变革
Wind万得· 2025-08-30 07:43
以下文章来源于RimeData 来觅数据 ,作者来觅研究院 RimeData 来觅数据 . 全面的一级市场数据平台 英伟达最新发布的Jetson Thor是一款专为物理AI和机器人设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被称为"机器人大脑"。Jetson Thor基于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 GPU架 构,采用14核Arm Neoverse-V3AE CPU和128GB显存配置,显存带宽达273 GB/s。在FP4精度下,其AI峰值算力高达2070 TFLOPS,相比上一代Jetson Orin,AI计算性能提升多达7.5倍,能效提升3.5倍,CPU性能提升3.1倍,I/O吞吐量提升10倍。Jetson Thor可同时运行多个AI模型,支持各类生成式AI模 型,包括大语言模型(LLM)、视觉语言模型(VLM)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等,这为机器人实现真正的多模态感知和决策能力奠定了硬件基础。 Jetson Thor的性能飞跃意味着什么?以大语言模型为例,Jetson Thor在运行Qwen3-32B模型时,输出速度达到79.1 tokens/秒,而Jetson Orin仅为16.84 tokens/秒,性能提升高达4 ...
宝通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26.73%,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6.07亿元,同比下降6.32% [1] - 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26.73%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8.48亿元,同比下降3.16%,归母净利润8519.09万元,同比下降18.76%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38.95%,同比下降8.56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9.25%,同比下降27.8% [1]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1.61% [1] - 三费占营收比26.58%,同比上升16.95% [1]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货币资金13.56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应收账款8.44亿元,同比增长8.26% [1] -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402.27% [1][3]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3元,同比增长18.41% [1] - 有息负债8.59亿元,同比增长16.17% [1] 投资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4.99%,资本回报率不强 [2]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9.31%,2022年最低为-10.61% [2] - 上市15年来亏损年份1次 [2] 业务发展动态 - 与宇树科技合作进行机器人技术二次开发 [3] - 海外大客户必和必拓订购四足及二足机器人 [3] - 机器人业务在工业场景实现应用突破 [3] 运营特点 - 公司业绩具有周期性特征 [2] - 业务主要依靠研发及营销驱动 [2] - 去年净利率7.69%,产品附加值一般 [2]
步科股份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应收账款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1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3.11亿元 同比增长21.28% 其中第二季度营收1.79亿元 同比增长23.97% [1] - 归母净利润2611.01万元 同比增长13.58% 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1498.74万元 同比增长25.93% [1] - 扣非净利润2146.57万元 同比增长12.23% [1] - 毛利率35.5% 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 净利率8.4% 同比下降6.41个百分点 [1] - 三费总额4456.44万元 占营收比例14.33% 同比上升1.63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0.31元 同比增长14.81% 每股净资产9.34元 同比增长4.81% [1] 资产负债结构变化 - 货币资金1.34亿元 较去年同期2.21亿元下降39.25% [1] - 应收账款1.35亿元 同比增长30.41% 应收账款利润占比达276.88% [1][2] - 有息负债7515.91万元 同比增长74.88%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7元 同比下降81.23% [1] 业务驱动因素 - 机器人行业需求旺盛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包括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3] - 协作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基数较小但增速显著 预计未来订单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3] - 人形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相关业务同比增长均超100% [3] - 传统工业物联网业务在先进制造业大客户中逐步展开合作 [3] - 通用自动化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略有下滑 预计随经济企稳逐步恢复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人形机器人方向核心产品为无框力矩电机 同时布局中空驱动器、行星减速器、中空编码器等产品 [3] - 新一代无框力矩产品补充大中空规格产品线 力矩密度显著提升 工艺改良提高自动化制造程度 [4] - 全向舵轮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每个动轮配备两个电机 通过算法实现高度灵活移动 [5] - 与国内多家头部客户形成批量合作 覆盖模组厂商及减速机头部企业 海外市场拓展持续进行 [3] 战略规划与展望 - 全年业绩保持增长 二季度增长加速明显 机器人赛道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6] - 推进国际化战略 计划在德国注册公司 拓展海外发达国家市场 [6] - 继续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 结合AI技术推动制造业附加值提升 [6]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6300万元 每股收益均值0.75元 [2]
人形机器人,离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人民日报· 2025-08-30 06:35
行业活动与参与规模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 国内外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参会 其间百余款新品发布 [7]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启幕 吸引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队伍参赛 [7] -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共有500余名机器人参赛 足球项目有海内外48支队伍使用加速进化科技的机器人 [8] 技术性能表现 - 宇树科技G1机器人以33.71秒获得100米障碍赛冠军 H1机器人以394.40秒获得1500米比赛冠军 [9] - 加速进化科技的机器人具备皮实耐摔和开发者友好的特点 参赛队可在其框架基础上开发决策程序 [8] - 天工Ultra机器人因全程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无人遥控 比赛用时乘以0.8系数后获得100米冠军 [10] 技术发展阶段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技术处于从实验室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应用跨越的关键阶段 [9] - 硬件物理性能持续突破 人工智能实现决策能力代际跃升 支撑技术不断夯实 [9] - 现有硬件具备基础可用性 但具身智能未完全成熟成为制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 [11] 智能化发展现状 - 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大脑"开发突破不多 中国在硬件和运动能力方面位于全球前列 [10]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发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支持一脑多机一脑多能 [11] - 机器人智能化是渐进突破过程 需提升自主性、准确性、稳定性和交互安全性 [9][11]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前景 - 人形机器人已在表演、娱乐场景提供情绪价值 在仓库、超市、药店等场所承担分拣搬运工作 [12] - 最可能大规模应用的场景包括工业生产、商业服务、物流、特种作业和家庭服务 [11][12] - 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71% [13] - 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13] 核心组件技术发展 - 电子鼻通过气体敏感单元阵列和AI算法实现环境气体检测 可识别饮料、酒、醋等液体 [15] - Casia Hand灵巧手具备多种类型 类人自由度手可完成穿针引线等精细操作 高速手关节速度达720度/秒 [16] - 外骨骼护膝机器人基于AI自适应算法实现运动识别 能动态调整助力模式并分散关节压力 [17]
人形机器人,离日常生活还有多远?(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8-30 05:51
行业活动与市场前景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有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会并发布百余款新品 [1]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16个国家和地区280支队伍参赛 [1] - 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71% [5] - 中国电子学会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约8700亿元 [5] 技术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硬件物理性能持续突破且人工智能决策能力实现代际跃升 [1] - 宇树科技G1机器人以33.71秒获100米障碍赛冠军,H1机器人以394.40秒获1500米冠军 [1] - 天工Ultra机器人因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获得比赛时间0.8系数加权夺冠 [2] - 电子鼻技术通过敏感单元阵列结合AI算法实现气体定性定量检测 [7] - Casia Hand灵巧手最高达25个自由度,可实现穿针引线等精细操作 [8] - 外骨骼护膝机器人采用AI自适应算法,膝关节仿生减震机制可分散冲击力 [9][10] 产业化应用挑战 - 人形机器人需提升通用场景自主性、运动操作稳定性及人机交互安全性 [1] - 高质量训练数据稀缺且成本高昂,制约具身大模型发展 [4] - 现有硬件具备基础可用性,但具身智能成熟度仍是规模化应用关键瓶颈 [3] - 需解决伦理规范问题包括隐私保护和人类与机器人共处方式 [4] 应用场景拓展 - 人形机器人已应用于表演娱乐、物料搬运、药品分拣及酒店服务场景 [4] - 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可实现工业生产、商业服务、物流等多场景任务覆盖 [3] - 外骨骼设备支持登山徒步及日常助行场景,具备动态助力调整功能 [9]
人形机器人成为家庭助手还有多远
证券时报· 2025-08-30 03:49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行业已形成从工业场景切入、逐步向商业服务和家庭生活延伸的共识路径 未来10年有望实现家庭普及目标[1] - 行业面临泛用性不足与高成本两大核心挑战 但近期产品价格已呈现下探趋势 从40万元级降至4万元以内[4][5][6] - 商业化需要政策与资本长期支持 需构建覆盖研发-量产-应用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接力和针对性政策牵引[7][8] 商业化进展 - 工业场景已有落地案例:越疆科技获马扎克等国际工业巨头订单 墨甲机器人在奇瑞全球销售网络承担迎宾讲解职能[3] - 商业服务拓展:墨甲机器人从4S店场景向超市、政务大厅等场景延伸[3] - 技术验证通过竞技比赛加速: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展示运动能力快速进步 4个月内从行走磕绊到稳定运动[2] 技术挑战 - 泛用性不足制约应用:通用大模型未成熟 跨场景任务泛化能力薄弱 难以应对非结构化环境突发状况[4] - 算法创新是关键突破点:需重构适配物理世界的算法逻辑 技术突破可能带来行业弯道超车机会[4] 成本结构 - 当前整机售价高达30-40万元 远超家庭市场承受能力[5] - 三大硬成本难压缩:高精度谐波减速器、六维力矩传感器、英伟达Jetson高算力芯片依赖上游技术突破[5] - 降价趋势显现:优理奇推出8.8万元产品 宇树科技将价格降至4万元以内[6] 资本与政策需求 - 资金密集型特征显著:前期需大量投入 股权融资更适合早期企业需求[8] - 政策需转向应用牵引:建议通过养老、特种工业等领域示范项目、采购补贴和技术标准建立创造可持续需求[8] - 资本接力需求:需要政府产业基金、大型产业资本等长期资本覆盖全生命周期[8]
上市公司亮“看家本领” 抢占人形机器人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8-30 03:37
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 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科技竞争新高地和上市公司争相布局的新赛道 [1] 核心供应商业务拓展 - 拓普集团拆分设立电驱事业部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 与客户从直线执行器开始合作并启动旋转执行器研发 已多次向客户送样 同时布局机器人躯体结构件 传感器 足部减震器和电子柔性皮肤 [2] - 三花智控向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领域拓展 2025年上半年聚焦多款关键型号产品开展技术改进 配合客户进行全系列产品研发 试制 迭代和送样 [2] 整机厂商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均普智能成功研制负载10kg的直线关节人形机器人手臂样机 推进双腿模组研发 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公司并启动首条年产能1000台的中试线建设 签署2825万元批量订单 [3] - 埃夫特2025年上半年在工业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研发投入超过9000万元 [3] - 隆盛科技形成核心部件加整机研发双路径模式 在灵巧手总成 谐波减速器及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实现多点突破 [4] 产业链关键部件需求增长 - 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带动高端丝杠和轴承需求快速增长 [5] - 北特科技投资18.5亿元建设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 主体工程施工中 配合客户推进样件研发和生产 [5] - 震裕科技实现微型滚柱丝杠 微型滚珠丝杠等组件交付 为下游提供灵巧手硬件集成方案 微型传动模组获小批量订单 线性执行器模组及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直接对接海外大客户并处于供应商导入审核阶段 国内基本实现批量供货 送样和技术交流全覆盖 [5] 核心产品线订单与客户拓展 - 五洲新春聚焦机器人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及汽车滚珠丝杠 报告期持续取得数家客户小批量订单 [6] - 福立旺成功开发多个规格微型行星滚柱丝杠 向5家行业头部客户送样 机器人减速器 关节模组零部件及波形弹簧等金属零部件已出货交付 实现营收约百万元 [6]
越疆(2432.HK):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格隆汇· 2025-08-30 02:53
财务业绩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53亿元 同比增长27.1% 较1H24的9.6%增速显著提升 [1] - 1H25毛利率提升至47% 同比+3.1个百分点 剔除存货减值影响后稳定于49.4% [1] - 经调整后净亏损2290万元 同比大幅收窄34.4% 经营效率优化成果显著 [1] 产品结构分析 - 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94亿元 同比增长46.7% 营收占比提升至61% [1] - 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40亿元 同比增长7.7% 工业场景需求增长部分被教育产品转向六轴抵消 [1] - 复合机器人收入0.17亿元 同比增长13.1% 受益于制造/商业领域需求增长 [1] 应用场景表现 - 工业场景收入0.81亿元 同比增长22.4% [2] - 教育场景收入0.58亿元 同比增长18.3% [2] - 商业场景收入0.1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65.5% 受益于医疗理疗和商业零售场景深耕 [2] 新产品研发进展 - 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于6M25完成量产验证并交付日本客户 [3] - 具备±0.05mm工业级重复定位精度 可覆盖电子焊接、精密校准等任务 [3] - 预计10M25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 核心升级寿命、能耗和全身运动协调性 [3] 产品生态扩展 - 4M25发布通用数据采集平台轮式+单臂具身智能机器人 覆盖工业制造、商业零售等低成本领域 [3] - 7M25发布30KG负载能力六足仿生机器人 已落地行业巡检、教育领域 [3] - 下一代六足机器人产品预计4Q25推出 将定位更广泛客户群体 [3] 研发投入规划 - 1H25研发投入0.4亿元 同比提升30.3% [3] - 未来将持续提升研发开支 主要用于具身领域人才/新品投入、垂直领域模型训练和场景数据搜集 [3] 市场拓展与客户发展 - 已构建0.25-30kg负载范围的完整产品矩阵 涵盖从桌面型到服务型机器人的全产品线 [4] - 世界500强客户增至80家 依托稳定产品性能持续拓展客户 [4] - 预计25-27年营收分别为5.0亿元、6.7亿元和8.9亿元 [4]
拟投8亿元!又一上市公司发力人形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8-30 02:09
项目投资 - 公司拟投资8亿元建设机器人智能驱控系统生产项目 建设周期24个月 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1] - 项目计划取得5.5万平方米工业用地 其中土地购买约5000万元、厂房建设投入约4.5亿元、设备及其他投入约3.5亿元[1] 业务基础与优势 - 公司是国产小型PLC开拓者 连续多年稳居国产小型PLC发货量第一 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小型PLC市场市占率8% 国内品牌排名第一[2] - 伺服系统大陆品牌市占率排名第二 下游涉及数控机床、电子制造设备、锂电池、工业机器人、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等众多行业[2] - 拥有16万平科研生产基地和CNAS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8474.89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9.66%[4] 技术协同与产品布局 - PLC相关经验可迁移到人形机器人领域 开发的多种电机、驱动器、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能用于一体化关节等人形零部件[4] - 产品线涵盖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 形成以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伺服系统、视觉系统及云智造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5] - 除通用型号电机外 还能定制开发无框力矩、编码器和空心杯电机 相关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销售[7] 市场合作与业务进展 - 及参股公司长春荣德已销售超万套编码器给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 覆盖近30家本体机器人核心模组供应商、灵巧手和本体企业[7] - 2025年上半年智能装置(机器人)业务收入达2800万元 同比增长31.87%[7] - 作为核心联创伙伴与华为云深度合作 聚焦焊接、分拣场景 联合打造双臂协作智能焊接机器人和智能移动双臂分拣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标杆项目[9] 行业前景与政策环境 - 2025年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产量有望达到数万台 《2025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8] - 预计未来三年我国PLC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5.50%的速度增长 到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188.40亿元[14] 财务表现与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 同比增长10.01% 归母净利润1.27亿元 同比增长0.39%[14] - 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近50% 重点布局俄罗斯、中东、东南亚、日韩等区域 通过国际展会和本地化营销网络增强品牌国际影响力[14] - 与机器人、智慧物流、半导体、锂电、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标杆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