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

搜索文档
京东在北京上线自营无堂食外卖店,采用自炒自销自送模式
雷峰网· 2025-07-22 08:37
京东自营外卖业务模式 - 公司推出首家自营无堂食外卖门店"七鲜小厨",采用"外卖+自提"模式,试运营一周售出800份商品[2] - 门店选址写字楼一层,设置玻璃明档供顾客观察,划分外卖员取餐区和自提区,未配置堂食空间[2] - 客单价定位25-35元,补贴后降至15-20元,目前仅接入京东单一平台[2][3] 技术创新与运营特点 - 采用炒菜机器人进行菜品制作,现场部署多台小型炒菜机[4] - 因电器厨具高负荷导致营业中断,暴露技术磨合问题,断电后需重新投料制作[4] - 业务负责人郭庆曾创立炒菜机器人公司"橡鹿科技",该公司2022年获京东近2亿元战略投资[6] 战略布局与行业定位 - 公司创始人刘强东此前预告将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门店营业执照在发言后10天注册成立[2][6] - 自营模式与第三方入驻模式区分明确:"七鲜小厨"自购原料并完成全链条运营,"七鲜美食mall"采用商家入驻形式[6] - 2023年2月启动高品质堂食商家招募,明确排除纯外卖商家,显示差异化竞争策略[6] 市场反应与品牌联动 - 消费者在小红书等平台自发评价认可业务扩展,称"京东越来越全面"[3] - 零售业务同步推进多领域合作,包括与苏超联赛的营销联动及宜家式业态探索[9]
外卖三平台暗流涌动,被约谈后谁更“稳”?谁最“慌”?
新浪科技· 2025-07-22 08:04
补贴战况与平台策略 - 美团7月12日补贴金额为3亿-4亿元,远低于外界传言的8亿-10亿元,当天发券仅持续半天即达成1.5亿订单目标,同时测试系统稳定性和用户赠礼功能 [2][3] - 淘宝闪购非餐类订单增长迅猛,盲盒类潮玩同比增长2407%,孕产妇营养品同比增长820%,夜间订单占比较大 [2] - 淘宝闪购近期单量已接近美团,部分城市订单与美团五五开,而京东单量未显著增长,正通过推出外卖App和免费送两轮车吸引骑手 [2] 平台稳定性与运力对比 - 京东外卖多次出现平台崩溃话题,而美团1.5亿单和淘宝闪购8000万单高峰日均未出现崩溃,显示稳定性差异 [4] - 美团骑手月活用户规模达637.9万,是蜂鸟众包282.9万的2.25倍,骑手更看重单量优势 [5] - 京东外卖骑手有固定"上班"时间要求,易流向其他平台,近期投入20亿升级骑手福利并提供15万台电动车,要求90天内跑够3000单可返还购车款 [5][6] 非餐类订单与即时零售增长 - 美团7月5日1.2亿订单中非餐饮订单突破2000万单,618期间手机等商品成交额翻倍 [7] - 即时零售App月活同比增长6%达5.51亿,生鲜电商App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传统电商的3.9% [7] - 非餐类订单增长稳定无波峰波谷,可匹配骑手差异化需求如夜间配送或高价订单 [8] 闪电仓与基础设施布局 - 美团闪电仓已拓展至3万多家,计划3年内达10万家,包括便利店仓、品牌商仓等类型,帮助品牌改造门店提升坪效 [9]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加速便利仓店拓展并提供现金返佣和流量补贴,满足用户"即买即得"需求 [9] - 超过50%的95后希望当天收货并愿为快速配送支付溢价,"速度"成为年轻消费者决策关键因素 [9] 行业规范与竞争格局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低价补贴行为,禁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和"二选一"等垄断行为 [11]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家平台要求遵守法规,理性竞争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12][13] - 行业竞争重心转向供给、履约和用户体验的3公里半径内"需求-供给-配送"动态平衡能力 [13]
“顶风”补贴,外卖大战下平台“最后的挣扎”
36氪· 2025-07-22 07:55
外卖行业竞争现状 - 高盛预测外卖行业未来一年将合计亏损920亿,其中阿里亏损410亿占比近半 [1] - 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500亿元 [1] - 监管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2] 平台补贴策略 - 淘宝闪购推出"1.9元起吃外卖"、"16减15"等大额减免活动,部分商品低至0.01元 [4][6][13] - 饿了么推出社交分享免单活动,包括"25减25"、"18减18"等全额减免券 [6] - 美团跟进补贴策略,发放"冰淇凌免单券"等冰饮券,部分餐品补贴超原价50% [15] - 京东推出"15减14"、"20减16"等新客大额补贴券 [15][16] 补贴效果与订单增长 - 淘宝闪购通过社群和地推模式,单个点位日订单达100-200单,预计全国日增百万订单 [9][11] - 电商平台日活超1亿,按10%转化率计算可新增1000万单 [11] - 美团与滴滴2018年无锡外卖大战显示补贴带来的订单增长多为泡沫,一年后与未补贴城市相比无额外增长 [24][25] 平台竞争动机 - 淘宝闪购需弥补与美团7000万订单差距,采用全方位促销手段 [19] - 京东通过外卖补贴获取用户,40%外卖用户会购买京东电商产品,认为补贴成本低于其他渠道获客 [22] - 美团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被迫跟进补贴,但高管公开反对内卷式竞争 [18][26] 行业影响与监管态度 - 补贴导致商户出现畸形订单,如单日12单中有10单为12瓶矿泉水采购 [22] - 监管明确要求停止内卷式促销,补贴窗口期即将结束 [18][21] - 高盛预测2025-2026年外卖行业将经历阵痛,但中期可能提升营销效率 [20] 平台长期策略 - 阿里采取攻守兼备策略,通过淘宝闪购补齐与竞品差距,同时保护饿了么市场份额 [23] - 京东通过补贴成功建立外卖心智,即使停止大额补贴仍可持续引流 [22] - 美团需修复因补贴战打破的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四方平衡 [22]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回应“内卷式”竞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新问题——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01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 [1] - 该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第三次修订,前两次修订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 [1] - 修订重点针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公平竞争规则 [1]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 - 新增对虚假评价、恶意退货等行为的明确规定,禁止经营者滥用平台规则实施虚假交易或损害其他经营者权益 [4] - 针对"网络水军"刷单现象,法律明确禁止有偿提供商业排名、信用度和用户访问量等虚假交易服务 [3] - 完善对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数据杀熟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 [4] 平台经营者责任强化 - 要求平台在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中明确公平竞争规则,建立投诉和纠纷处置机制 [5] - 规定平台发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保存记录 [5] - 平台需向住所地县级以上政府监督检查部门报告不正当竞争行为 [5] "内卷式"竞争治理 - 法律将"内卷式"竞争纳入调整范围,重点规制低价低质竞争行为 [7][8]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经营者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市场竞争 [8] - 针对充电宝行业低价竞争导致安全隐患等典型案例作出回应 [7] 恶性价格战监管 - 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10][11] - 针对外卖平台"百亿补贴"等价格战行为进行规范 [10] - 防止平台通过价格战挤压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和损害消费者权益 [10][11] 法律实施机制 - 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经济政策前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9] - 建议采用"信用+技术"方式提升执法精准度 [9] - 强调司法机关需畅通救济渠道,明晰裁判标准 [9]
美宜佳门店突破40000店;京东启动新业务“生鲜折扣店”
搜狐财经· 2025-07-22 00:56
美宜佳 - 全国门店突破40000家,覆盖22个省市、240多座城市,月均服务顾客超过2.5亿人次 [6] 京东生鲜折扣店 - 京东启动新业务"生鲜折扣店",聚焦线上生鲜商品折扣销售,最低可享5折优惠,提供小时达、次日达及自提服务 [8] - 业务仍处于调试测试阶段,多数商品显示无货 [8] 市场监管与行业自律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9] - 淘宝、饿了么响应即时零售行业自律倡议,杜绝低价倾销,赋能中小微商家发展 [9] 农夫山泉 - 公司澄清余杭没有生产基地,从未使用自来水生产水和饮料 [9] 淘宝闪购暑期消费 - 127个城市夜间订单环比增长超100%,其中8成为中西部地区,漯河、包头等5城增速超200% [10] 奥乐齐 - 全国门店数达76家,无锡办公室成立以支持本地运营 [14] 新茶饮行业标准 - 首个新茶饮行业标准《现制茶饮品原辅料要求》发布,将于2026年实施,规范原辅料质量等 [14] 路易威登数据泄露 - 约41.9万名香港客户个人资料外泄,涵盖姓名、护照号码等,未涉及支付信息 [14] 中国快递业务 - 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世界第一,日均揽收超5亿件,每秒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 [15] 百果园新疆水果节 - 联合深圳援疆举办第七届新疆水果节,计划今年采购2万吨新疆水果,2019-2024年累计采购13.8万吨,金额16.8亿元 [16] 饿了么食安钉 - 发布"食安钉"工具,为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18] 菜鸟无人车 - 推出高载重定制款无人车型,助力水饮配送商降本增效 [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22]
“价格战”没有赢家“ 外卖大战”当止矣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32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1] - 要求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参与竞争 构建多方共赢的行业生态 [1] - 约谈为"外卖大战"按下停止键 是对市场秩序的必要纠偏 [2] 外卖大战的短期影响 - 行业出现"0元购""20减18"等大额优惠券 吸引消费者疯狂下单 [2] - 短期补贴让消费者享受价格优惠 商家骑手获得更多订单 平台抢占市场份额 [2] - 骑手收入因单量暴涨短期增长 但工作强度显著提升 出现超速逆行等安全隐患 [3] 外卖大战的长期隐患 - 平台补贴形成的低价不可持续 消费者短期得利但埋下品质下降隐患 [2] - 商家订单暴增但利润被压缩 面临赔本赚吆喝和运营系统崩溃风险 [3] - 平台短期流量增长但用户留存困难 优惠停止后订单量可能断崖式下跌 [4] - 持续价格战导致企业陷入资金战陷阱 盈利压力和资本效率面临挑战 [4] 对餐饮行业的破坏性影响 - 餐饮企业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 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 [4] - 已有餐饮店因1分钱订单被迫降低食材质量或关停线上业务 [4] - 多地餐饮协会发布倡议书 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4] 行业健康发展方向 - 商业本质应是创造价值而非透支价值 价格战破坏行业生态 [2] - 需停止"七伤拳式竞争" 推动商户骑手消费者走向长效繁荣 [4]
免费奶茶因无人取被扔掉、部分商家抱怨被平台裹挟,餐饮协会急喊 “停”!
第一财经· 2025-07-21 22:35
外卖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仍在发放优惠券但力度减弱 部分用户收到奶茶兑换券和大额优惠券 [1] - 京东外卖首家自营门店已开业 竞争形态可能发生变化 [1]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 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和理性竞争 [1] - 外卖大战激发用户下单热情 市场从存量转向增量 [1] - 出现乱象包括免费奶茶被丢弃和商家被平台裹挟 [1] 商家视角 - 外卖大战巩固消费者点外卖习惯 配送时效优化 [2] - 商户曝光量增加 但需推出大幅优惠吸引订单 [2] - 火锅店外卖订单增长20%-30% [2] - 外卖价格优势导致堂食客流量减少 [2] - 部分商家降低食材品质以维持低价 影响口碑 [2][3] - 处理外卖订单分散门店精力 导致堂食服务质量下降 [3] - 加盟商对平台活动无话语权 [4] 行业影响 - 餐饮行业招聘需求增长 钉钉从业人数增加数十万 [4] - 多家协会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指出低价混战超出正常营销范畴 [4] - 协会警告可能出现"收入下滑-质量失守-客源流失"困境 [4] 平台策略分析 - 平台维持促销力度因前期百亿级补贴已培养用户习惯 [5] - 监管细则未明确界定成本构成 平台通过"组合优惠"规避违规 [5] - 骑手收入和用户心理预期形成双向绑定 [5] - 预计价格战将分阶段退潮 转向效率与服务竞争 [5] - 长期补贴可能使三大平台成为赢家 其他电商受损 [5] 行业发展趋势 - 外卖行业将呈现更加差异化发展态势 [6]
难言退出!“外卖大战”长期化意味着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7-21 22:10
监管约谈背景与核心问题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纠正激进促销行为,推动理性竞争,保护消费者、商家和骑手利益,重点从"平台经济健康增长"转向"餐饮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 监管部门出手原因在于外卖补贴过度引发四大负面效应:削弱线下餐厅客流、行业整体利润压缩(中小餐厅尤甚)、加剧浪费现象、助长用户"低价依赖"思维并加剧行业通缩风险 [2][3][4] 补贴政策的多重影响 - 补贴刺激外卖需求间接削弱线下餐厅客流,冲击堂食市场 [3] - 外卖平均单价较低且餐厅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行业整体利润被压缩,中小餐厅产能有限更易受损 [3] - 订单激增导致过度包装和资源浪费,长期补贴强化消费者"低价即合理"心理预期,可能引发行业价格战和通缩 [4] - 平台补贴更偏向连锁品牌(因其能消化订单增量),导致连锁店份额扩大而中小商户边缘化,连锁品牌因议价能力强佣金率较低(中小商户为获流量接受更高佣金) [8] 短期策略调整与市场反应 - 平台已投入200-300亿元,预计不会轻易退出但将转向ROI导向策略:补贴形式从"免单"转为"满减券",品类从奶茶拓展至轻食/小吃以减轻对正餐冲击 [5] - 监管约谈后美团、京东、阿里美股ADR盘后上涨3%-5%,若资本投入趋稳2025年下半年盈利压力或缓解 [5][6] - 即时零售用户价格敏感度上升,阿里/京东入局加剧价格比价,美团60%-70%市占率受冲击,平台ASP和利润率承压 [9] 长期行业结构性变化 - 餐饮行业加速集中化,平台倾向合作品牌商户可能导致整体佣金率下降 [8] - 平台或长期维持低利润运营,将外卖视为引流和提升用户粘性的工具而非盈利主业 [10] - 履约成本上升:美团宣布为骑手缴纳养老金保险推高成本,用户被"惯坏"形成过度服务(非所有商品需1小时达) [11] 投资标的分析 - 短期美团优于京东和阿里:美团年内跌幅大弹性强,监管缓和最有望促其反弹;京东估值低且利润对盈利变化敏感 [12] - 中期阿里优于美团和京东:若行业持续低利润,美团估值中枢或下调,阿里因多元业务(如AI)更具估值想象力 [12]
外卖大战,有商家利润下滑超60%,每10元补贴中自己要补7元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外卖补贴大战现状 - 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近期推出超力度补贴活动,如"1.1元鸡排套餐"等优惠引发社交平台刷屏 [2]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创新高,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日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且环比净增15% [6] - 美团单日补贴额达3亿-4亿元,淘宝闪购单日补贴额超12亿元,工作日补贴约4亿元/日 [7] 商家困境与分化 - 餐饮商家承担补贴主要成本,例如14元补贴券中商家需承担9元(占比64%),导致客单价从20元降至15元 [8] - 连锁品牌加盟商因不熟悉规则意见较大,部分门店净利润下滑超60%,陷入增量不增收困境 [8][11] - 小微商家呈现两极分化:沙县小吃等通过补贴单量提升,但堂食商家如牛肉面店因排名机制受冲击 [10][11] 行业监管与倡议 - 遵义市餐饮商会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倡议抵制"内卷式"补贴,要求平台停止强制商家参与活动 [2]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并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 [3][5] 平台策略与商家应对 - 平台通过"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活动,不参与则订单量可能下降60%-70% [2][8] - 连锁品牌如小吊梨汤通过调整套餐组合实现20%营收增长,年轻用户占比提升至20%-30% [10][11] - 淘宝闪购消费券推动4124个连锁品牌突破历史峰值,其中95%为区域连锁品牌,小吃快餐类占比超50% [12] 行业长期影响 - 补贴大战加速行业洗牌,资源向连锁品牌集中,单店因缺乏运营能力难以承接流量红利 [12] - 专家指出补贴驱动的虚假繁荣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隐患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5] - 商家建议采取双轨策略:优化高毛利套餐适应平台规则,同时拓展线下团餐渠道平衡收益 [12]
ETF日报:创业板指目前市盈率历史分位数较低,相对其他主流宽基指数具备明显的估值优势,可关注创业板50ETF
新浪基金· 2025-07-21 20:12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于3559.79点,上涨0.72%,成交额7309亿元;深证成指收于11007.49点,上涨0.86%,成交额9691亿元,沪指和创业板指均创年内新高 [1] - 大基建股集体爆发,水泥、建材方向领涨,农商行、跨境支付板块调整 [1] - 大盘跳空高开后持续拉升,尾盘加速突破上周高点,多头进场积极性高涨 [1] - 大盘成长风格显著跑赢小盘成长,市场资金配置出现边际转向迹象 [1] 行业政策与动态 - 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即将出台,推动重点行业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1][6]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将建设5座梯级电站,带动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基础建材需求 [5][6] - "反内卷"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改革2.0渐行渐近,市场信心得到支撑 [6] 板块与ETF表现 - 建材ETF(159745)涨停,当日净申购近7亿份;基建ETF(159619)收涨超6% [4][5] - 创业板指市盈率历史分位数较低,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9.12%,显著高于全A的16.54% [2] -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25.01%,PE TTM为21倍,处于价值洼地,电商、本地生活等领域有筑底态势 [3] 投资机会 - 顺周期板块估值逻辑从"弱预期-弱现实"转为"强预期-弱现实",建材、基建、钢铁等板块有望直接受益于"超级工程" [9] - 创业板50ETF(159375)、科创创业ETF(588360)和港股科技ETF(513020)值得关注 [2][3] - 上游煤炭板块存在估值修复空间,股息率超过5%,提供较大安全边际 [9] 市场预期与趋势 - 中国经济可能完成从房地产到制造业的叙事变化,新旧动能转换预期升温 [1] - 需求和供给的协同刺激有望打破"PPI-CPI"负反馈周期,利好国民经济正向发展预期 [7] - 恒生科技指数或将于三季度进一步打开上行空间,盈利预期上调和市场情绪回暖是关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