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搜索文档
从“零”到“一” 破界创新(学创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6:56
深圳零一学院概况 - 创办于2021年,由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动成立,借鉴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模式 [2] - 定位为创新型学院,面向全国青少年,采用项目制培养方式,目标为培养科技变革型人才 [2] - 创始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其曾创办清华"钱班"并积累创新教育经验 [5] 培养模式与特色 - 核心活动为每年夏季举办的"X-Challenge颠覆性创新挑战营",为期10天,包含头脑风暴、实践项目及导师指导 [3][4] - 2024年挑战营规模:140名中学生+220名大学生,分少年营和大学营,聚焦信息与界面、微纳与智造、生命与健康等领域 [4] - 采用非传统教育路径:不强制听课,鼓励学科交叉,通过社会调查、企业参访(如华为、比亚迪)等实践激发创新 [6][7] - 学生可获"零一学子"资格进入长期培养计划,持续获得研究支持 [4] 学生体验与成果 - 学生背景多元,涵盖竞赛获奖者、科研经历者及跨学科探索者,形成高活力学习社区 [5][6] - 典型案例:学生吴叩天通过学院找到科研方向,慕明星在参访企业中明确产品市场化思维 [6][7] - 创新成果包括跨学科应用(如"基于超滑技术的汤圆")及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留守儿童/老人陪伴项目) [6] 教育理念创新 - 突破传统被动学习模式,强调"问题驱动":学生需自主寻找课题、导师及解决方案 [5] - 与现有学校教育互补:保留原校学籍,通过短期项目激发内驱力,再反哺常规学习 [5] - 核心理念:点燃好奇心与创新志趣,培养主动探索能力,被称为"魔法学院" [6]
10年数据透视港股IPO生态 国际长线资金积极配置优质资产
证券时报· 2025-05-28 01:57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动能,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内地龙头企业相继赴港 上市,成为资本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 表达了对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支持态度。港交所积极响应推出 "科企专线",为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 开辟了快速审核通道。 本文从港股上市公司结构变化和资金偏好等多维度数据,透视港股IPO市场新变化。 港股市场募资金额重回全球第一 近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最大的IPO项目之一,也是2025 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公司公告显示,募集资金总额约356.57亿港元。在此基础上,宁德时代此次发 行还行使超额配股权,实际募资总额约为410.06亿港元。 这场备受瞩目的资本盛宴背后,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基金与长线资本注入。宁德时代从启动赴 港上市到成功登陆香港市场仅用时128天,成为首个以"仅设定价格上限"方式完成定价的"先A后H"上市 项目。 早在去年10月,港交所优化了港股IPO审批流程。今年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联交 所联合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 ...
“上证·院士说”做客“徽客厅” 聚焦制药行业机遇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5-27 23:06
活动概述 - 上海证券报"上证·院士说"系列活动第九期于5月22日举办,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解析制药行业机遇与挑战 [1] - 活动由华安证券全程深度支持,旨在通过科学家分享前沿技术趋势,为资本市场提供"技术风向标" [2] - 同期举办生物医药产业与科创金融对接活动,包含企业路演、金融服务展示及院士演讲 [2][4] 制药行业分析 - 马大为院士长期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天然产物全合成及药物发现研究,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 活动聚焦制药行业技术前沿,探讨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5] 华安证券战略布局 - 公司年初起战略支持"上证·院士说"系列活动,践行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 - "徽客厅"平台自2023年8月建立以来已举办37场活动,吸引超500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含80余家上市公司,促成数十项跨区域合作 [4] - 平台计划升级至3.0版本,强化要素对接和双招双引功能,打造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4] 生物医药产业对接 - 赛箔生物科技CEO汤忞参与企业路演,华安证券及兴业银行分别展示港股上市服务和医药行业金融方案 [4] - 安徽省人工智能母基金由华安嘉业高级投资经理严士涵推介,蚌埠市招商局现场推介投资环境 [4]
陈家齐,执掌港投620亿
投资界· 2025-05-27 15:43
香港科创风暴核心观点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KIC)成立不到一年已投资超100个项目,基金总规模达620亿港元,重点布局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及AI相关行业 [1][4][5] - 港投公司采用市场化美元基金运作模式,直接投资与共同投资并举,每1元投资可撬动超过4元其他长期资金,已推动5-10家公司进入IPO流程 [5][8][9] - 香港过去5年投入逾1500亿港元发展科创,创投公司数量从2015年1500家增至5000家,私募基金投资额从5亿港元增至50亿港元 [12][13] 港投公司战略布局 - 管理620亿港元资金池,包括22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及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 [4] - 与蓝驰创投等机构合作成立"共同投资伙伴计划",重点支持全球视野的华人科技创业者,首个合作基金已启动并将年内落地项目 [5] - 投资组合中人工智能及具身智能是主要增长点,典型案例包括思谋科技、百图生科、银河通用等AI独角兽 [4][5][13] 市场化运作机制 - 采用三轮尽调体系:内部尽调+第三方尽调+传统商法财尽调,曾通过委托被投企业客户担任尽调机构大幅缩短认知周期 [9] - 不设强制退出要求,资金期限长于市场平均水平,更符合科技创业长周期特性 [9] - 团队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节假日持续推进项目,体现香港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 [10] 香港科创生态转型 - 从依赖金融地产转向科创驱动,2015年前科创氛围薄弱,现形成"无创科、无未来"共识,目标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12] - 香港高校技术优势突出,成为连接全球资本与内地企业的桥梁,地缘政治背景下科技企业首选上市地价值凸显 [13] - 生物医药等领域创业者反馈,2018年至今产学研合作机制显著改善,创投生态圈思维发生根本转变 [13] 中国科技全球化机遇 - 香港科创蜕变被视为中国创新范式关键切片,反映硬核科技国产化趋势,目标争夺全球产业话语权 [14] - 数据显示全球50%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OpenAI等机构聚集大量中国顶尖人才,国际舆论关注"中国世纪"到来 [14] - 企业借助港投公司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如PPIO在香港设立国际化出海总部并扩大业务 [8][13]
2025年Q1睿兽分析监测到并购交易534个,涉及交易金额2371.86亿元人民币丨睿兽分析并购季报
搜狐财经· 2025-05-27 14:58
并购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Q1监测到并购交易534个,涉及交易金额2371.86亿元人民币,交易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21] - 首次披露并购事件421个,涉及交易金额1040.28亿元人民币 [2][21] - 已完成并购事件173个,涉及交易金额1282.89亿元人民币 [2][21] 热门并购行业 - 传统行业交易量位居榜首,共94个交易(占比17.60%),其中传统制造业35个、建筑15个、传统能源7个、房产家居5个 [23][25] - 智能制造行业71个交易(占比13.30%),能源电力48个交易(占比8.99%) [23][25] - 首次披露交易中传统行业70个、智能制造56个、能源电力42个 [25] - 已完成交易中传统行业、智能制造、企业服务为前三热门行业 [23] 并购交易规模 - 传统行业已披露交易规模最大,达190.52亿元人民币 [4][25] - 文化娱乐行业交易规模156.09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119.67亿元人民币 [4][25] - 单笔交易规模集中在1000万元以下区间(70个交易,占比26.02%),其次是2亿~5亿元(36个)、5000万~1亿元(34个)、50亿~100亿元(34个) [6][29] 区域分布 - 并购交易主要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广东交易数量最多(60个),其次是江苏(49个)、上海(43个) [5][27] - 广东交易规模最大(225.39亿元人民币),上海(223.26亿元人民币)、江苏(112.65亿元人民币)次之 [5][27] 并购标的特征 - 成立5~10年的公司是主要并购标的(109家,占比25.90%),其次是5年内(93家)、10~15年(71家) [6][31] 上市公司并购 - 22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包括2例"A并A"交易:湘财股份兼并大智慧、紫金矿业收购藏格控股 [8][32] - 1例"A并H"交易:上海医药并购和黄药业 [8][32] 并购方式与目的 - 协议收购占比78.93%,发行股份购买资产8.38%,增资5.58% [10][34] - 63.49%的并购以企业横向整合为目的,14.29%为其他目的,10.85%为资产调整 [12][36] 机构参与情况 - 机构作为竞买方参与58个交易,主要分布在医疗健康(8个)、企业服务(7个)、能源电力(7个) [14][38] - 德弘资本131.38亿港元收购大润发是Q1最大机构并购事件 [14][38] - 机构退出案例47个,集中在能源电力(9个)、汽车交通(6个)、企业服务(7个)、智能制造(7个) [16][40] - 北森控股收购酷学院案例中7家机构拟回笼资金1.8亿元人民币 [16][40] 重点并购案例 - 成大生物(生物科技)被鹰民投以46.93亿元要约收购 [9][33] - 新潮能源(传统行业)被浙江金帝石油以37.95亿元收购 [9][33] - 和黄药业(医疗健康)被上海医药以9.95亿元协议收购 [9][33]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27 05:18
股东大会基本情况 - 股东大会于2025年05月26日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高科大道32号启德大厦8栋会议室召开 [4] - 会议以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决 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2] - 会议由董事长胡鹍辉主持 董事会秘书王鸣阳出席 其他高管列席会议 [2][3] 出席人员情况 - 公司在任7名董事全部出席 3名监事全部出席 [3] - 无关联股东出席会议 无被否决议案 [2][6] 议案审议结果 - 全部9项非累积投票议案均获通过 包括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方案、年度报告、银行授信申请、对外担保额度预计、聘任会计师事务所、日常关联交易预计 [4][5] - 特别决议议案《关于2025年度对外担保额度预计的议案》获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股份总数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6] - 更换独立董事及相关专门委员会委员的累积投票议案通过 [5][6] 中小投资者保护措施 - 利润分配方案、对外担保额度预计、聘任会计师事务所、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更换独立董事等5项议案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单独计票 [6] 法律合规性 - 北京市君合(深圳)律师事务所见证 认为会议程序及决议合法有效 [6] - 会议听取了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 [6]
在波动中寻找定力:美港股中长期布局的智慧
搜狐财经· 2025-05-26 23:51
市场格局分析 - 全球市场处于震荡格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美股科技股经历深度回调,为中长期布局提供机会 [1] - 地缘冲突、能源转型、产业链重构等因素正在重塑美港股的价值坐标 [1] 投资组合构建 - 采用"金字塔"结构构建投资组合:底层配置港股高分红公用事业股作为稳定现金流来源,中间层配置美股龙头科技股代表技术创新方向,顶层保留机动资金捕捉港股生物科技、美股Web3 0等突变机会 [3] - 将持仓分为"战略部队"(70%长期持有)和"战术分队"(30%动态调整),保持方向感与灵活性 [3] 风险管理策略 - 当纳斯达克波动率指数(VIX)飙升时,可增加港股防御板块仓位 [3] - 美元走强周期中,配置港股美元债ETF可对冲汇率风险 [3] 数据追踪方法 - 建立"经济仪表盘":美股关注CPI分项数据中的房租权重变化,港股紧盯南向资金周度流入结构 [3] - 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时,港股创新药板块通常提前反应 [3] - 美股半导体库存周期拐点往往预示三个月后港股电子制造板块复苏 [3] 投资策略建议 - 当前市场震荡可作为试金石,通过智能投研工具对比美港股行业估值分位数、盈利修正趋势、机构持仓变化三维数据,识别被错杀优质资产 [5] - 中长期布局应始于市场喧哗时,成于时间沉淀后,需要理性和工具双重护航 [5]
首届525创业者节资源链接大会盛大启幕:共创“破界共生”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5-26 20:39
2025年5月25日,由以"破界共生"为主题的首届525创业者节资源链接大会在南京圆满落幕。这场历时12 小时的创业盛会汇聚了数百名企业家、投资精英、科技先锋及创业者代表,通过主题演讲、战略签约、 项目路演、资源对接等形式,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赋能平台,为创业者开辟合作与创新的新航道。 破晓启程:解码"我爱创"的时代密码 上午9时,活动在圈外企业家联盟创始会长沈庆忠的《破界共生》致辞中拉开帷幕。他指出:"创业者是 深海中未被发现的明珠,需要舞台绽放光芒。525创业者节正是为打破行业边界、促进共生共赢而 生。"随后,南京市青年大学生创客商会会长王劲军 对所有来到这次活动的嘉宾和创业者致以谢意,并表示"全国首届525创业者节的开幕不仅是一个起点, 还是一次集体蓄能后的再出发。" 活动启动仪式上,沈庆忠、王劲军、阳光、孙晴、刘明慧、申加根、徐小祥、胡愉沁、钱文清、张静、 杨秀峰等十一位嘉宾共同按下手印,标志着首届525创业者节正式启航。大屏定格"525创业者资源链接 大会",象征创业者节将承载"我爱创"的精神密码,持续赋能创新生态。 强强联合:三大战略联盟开启赋能新纪元 大会重磅环节——圈外企业家联盟分别与南京大创会 ...
冠轈控股(01872)订立三份最终协议,包括商标许可协议;黎姿独家授权协议;及晶泰独家授权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19:20
商标许可协议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BetaMind与深圳黎姿瑞雅签订商标许可协议 授予BetaMind及其指定联系人使用"Groland"品牌相关商标的权利 [1] - 商标许可协议自生效日期起12个月有效 需支付首期许可费 许可地区包括目标商标注册所在的国家或地区 [1] 黎姿独家授权协议 - BetaMind获得全球范围内使用环肽化合物XTP-016的部分权利独家许可 包括再许可权 [2] - 协议有效期12个月 授权范围涵盖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 [2] - XTP-016将用于开发及生产第一代产品 是配制生发产品的关键原材料 [3] 晶泰独家授权协议 - BetaMind获得全球范围内使用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XTP-018和环肽化合物的部分权利独家许可 包括再许可权 [3] - 协议有效期12个月 授权范围与XTP-016相同 涵盖全产业链 [3] - XTP-018将用于开发第二代产品 是研发工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3] 战略规划 - 公司认为这些协议是运用商标和化合物许可权价值的适当方式 将进入前景看好的新业务领域 [4] - 新业务模式整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发框架 涵盖生产、销售及分销规划 [4] - 正在制定额外投资预算 涵盖人力资源、生产设施、营销等关键领域 [4] - 预计新业务将增强公司持续增长能力 拓宽收入来源 符合股东整体利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