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

搜索文档
赵燕的券商反击战:谁在谋杀中国玻尿酸?
观察者网· 2025-05-21 20:16
华熙生物与券商研报争议 - 华熙生物通过官方公众号发文指控华泰证券、安信证券等头部券商发布偏颇研报,蓄意贬低透明质酸行业价值,为竞品巨子生物造势 [1] - 券商研报提出"透明质酸技术过时论""胶原蛋白安全性优势论",并将透明质酸产业价值置于胶原蛋白之下 [1] - 争议折射医美行业从技术竞争转向资本叙事的博弈,类似2015年干细胞概念被资本热捧后玻尿酸被贴"技术落后"标签的历史重演 [2] 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技术对比 - 透明质酸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核心功能为填充塑形与保湿,维持6-12个月,可通过溶解酶快速逆转效果 [3] - 胶原蛋白为动物源性蛋白质,重组技术突破后人源化发展,维持3-6个月,适合修复受损肌肤和改善松弛 [4] - 玻尿酸注射价格进入"百元区间",胶原蛋白单次价格普遍超9000元,因代谢更快需频繁补打成为机构提升客单价抓手 [4] 医美行业营销策略变革 - 机构通过"幼态脸打造""全脸提升"等精细化概念包装引导消费者增加注射频次与部位,以"全脸定制化方案"维持业绩增长 [4] - 社交媒体KOL传播"胶原蛋白抗衰更自然""代谢无残留"话术,构建"安全+长效"消费认知,推动高客单价胶原蛋白产品 [5] - 玻尿酸原料产能全球性过剩,市场逻辑从技术稀缺驱动转向产能竞争 [5] 产品供给与市场格局 - 国内获批玻尿酸相关产品超50款,胶原蛋白注射针剂仅9款,稀缺性使胶原蛋白成资本市场关注重点 [6] - 国际巨头艾尔建、瑞典瑞蓝占据玻尿酸8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国产厂商加速高端化布局 [8] - 羟基磷灰石和重组胶原蛋白重塑市场,预计2027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达1738亿元,重组胶原蛋白占比超60% [9] 医美巨头业绩与战略分化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从63 59亿元跌至53 71亿元,净利润从9 61亿元骤减至1 74亿元,2025年Q1净利润同比降58 13% [7] - 爱美客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5%,明星产品"嗨体"销售额3 14亿元,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产品增速分别为4 40%和5 01% [7] - 昊海生科2024年营收26 98亿元(同比+1 64%),医美业务增长但眼科业务受集采影响降7 60% [7] 企业战略调整方向 - 华熙生物进行管理层重组,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转型,但需平衡高营销开支与长期投入 [9] - 爱美客以13 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布局肉毒毒素、司美格鲁肽等新领域 [10] - 昊海生科需在医美、眼科、骨科业务中重新平衡,胶原蛋白布局决定能否摆脱政策依赖 [10]
一边狂涨40倍,一边暴跌80%!“医美茅”急了
格隆汇APP· 2025-05-21 19:30
华熙生物现状与挑战 - 公司股价自2021年峰值309元/股暴跌超80%,市值从1400亿元缩水至200多亿元,在医美板块中逐渐掉队 [3] - 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11.6%),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72.27%),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25.69亿元(占比47.92%)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18.45%,2024年-31.62%)[15][16][17][18] - 销售费用率高达45.88%,总费用占营收66.8%,但旗下品牌夸迪等未能持续崛起,2023年后淡出主流平台销售前列 [22][24][25] 玻尿酸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玻尿酸市场有77个品牌注册,陷入“一证多品”导致的低价内卷,昊海生科2024年销量增96.07%但收入仅增13.08% [32][33] - 行业毛利率仍保持70%以上,但国际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企业缺乏定价权,被低端定位限制 [32][35] - 公司认为行业面临“概念切换”压力,抨击券商“玻尿酸过时”观点,强调技术领先性 [1][12] 重组胶原蛋白的崛起与对比 - 锦波生物股价自北交所上市上涨超10倍,市值近500亿元,10年累计涨幅约85倍,毛利率92.02%超越茅台 [5][6][8][45] - 胶原蛋白与玻尿酸对比:前者修护作用强(刺激自体再生),后者以补水为主(携水能力500倍);胶原蛋白提取技术向基因工程发展,玻尿酸以发酵法为主 [37]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6年胶原蛋白护肤市场份额将超玻尿酸,年复合增长率52.6% [39] 行业趋势与潜在风险 - 胶原蛋白行业面临产能竞争加剧,未来或复制玻尿酸低价内卷路径 [42][43][48] - 消费者转向新概念(如重组胶原蛋白),医美行业呈现“快消化”特征,昊海生科称“医美已变快消行业” [33][36] - 华熙生物指出自身问题在于偏离透明质酸核心技术优势,未能打造强势品牌 [21]
高负债、亏损、借款违约 东方妍美冲刺港股,高管团队在前东家任职时已合伙创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8:51
公司概况 - 东方妍美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成都,聚焦再生医学器械与特医食品两大业务,瞄准千亿级医疗市场 [1] - 公司2024年营收1452万元,主要来自医药中间体、面膜等边缘产品,亏损6938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3% [1][8][9]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仅3319万元,已有2002万元银行借款违约 [1][9]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童颜针"XH301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已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1][6] - 布局13款三类医疗器械候选产品,7款二类器械已获批 [6] - 特医食品领域有2款获批产品,7款在研,注册周期需18-36个月 [8] 行业竞争格局 - 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市场规模从2019年2亿元激增至2023年29亿元(CAGR 96.6%),预计2032年达185亿元 [6] - 国内已有8款再生医美针剂获批,其中5款为"童颜针",竞品如爱美客濡白天使、圣博玛艾维岚等已商业化 [7] - "童颜针"终端售价超万元,江苏吴中同类产品艾塑菲上市2个月即创6000万元毛利 [7] 高管团队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张新明与高管付劼、唐海威自华西医科大学同届,曾在知原药业等多家药企共事 [3][4] - 三人2015年通过知行医药首次合伙,2016年共同创立江苏西宏(东方妍美前身) [4] - 张新明通过沐阳乾晶医药持股江苏西宏29.4%,付劼、唐海威分别间接持股18%、13.64% [4] 融资与资本运作 - 2025年3月融资后估值达15亿元,投资者包括深创投、康哲药业等 [5] - 已与新氧科技签署协议,计划在中国推广XH301等三款主力产品 [7] - 当前现金流紧张,上市融资需求紧迫 [9]
华熙生物暗指巨子生物联合券商散布玻尿酸过时论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高景气仅因“题材幻象”??
新浪证券· 2025-05-21 17:07
行业技术路线之争 - 华熙生物发布文章直指券商研报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是资本驱动的题材幻象 [1] - 行业正经历重组蛋白与玻尿酸技术路线的话语权争夺战 [1] - 公司强调透明质酸作为成熟技术的市场价值不应被短期炒作否定 [1][4] 券商研报争议 - 公司点名9家券商(信达/华泰/方正/平安/西部/安信/申港/国金/华福)涉嫌刻意对比抬高重组胶原蛋白 [2] - 券商研报被指放大重组胶原蛋白在皮肤修复、抗衰老领域的优势 [2][4] - 公司认为相关研报直接动摇其以玻尿酸为核心的业务根基 [4] 企业业绩对比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57.2%),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42.4%) [6]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0.59% [1][6] - 巨子生物2019-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42% [6] 资本市场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2025年5月达86.45港元,较2024年底60港元涨幅超44% [8] - 华熙生物市值从1400亿元峰值跌至256亿元,蒸发超千亿 [9] - 华熙生物股价较2021年历史高位309.43元/股下跌逾80% [9] 行业格局变化 - 玻尿酸赛道(华熙/爱美客/昊海生科)与胶原蛋白赛道(巨子/锦波)呈现冰火两重天 [5] - 公司指重组胶原蛋白概念火爆源于资本炒作而非技术突破 [4][5]
行业点评报告:抗衰领域的科学革命:重新认识透明质酸
开源证券· 2025-05-21 10: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首次)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类抗衰策略进入“系统干预”,透明质酸是开启ECM衰老干预研究的关键,科学界对HA的重新定位为其在抗衰市场开辟新增量空间 [5] - 华熙生物技术卡位ECM研究前沿,连续两款三类械抗衰产品获批,推动抗衰策略转变,引领医美行业迈向细胞级抗衰新纪元 [6] - 糖与细胞生物学交叉驱动HA精准抗衰,华熙生物产业转换能力领先,全产业链模式打通实验室到市场,HA市占率与医美三类械证数量均居行业第一,受益标的为华熙生物、爱美客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透明质酸在抗衰领域的研究进展 - 2025年4月17日《Cell》研究将ECM衰退列为第13大衰老标志物,指出透明质酸是ECM动态平衡的核心枢纽,高分子量HA作用远超传统“保湿”认知,补充高分子量HA可重建年轻态ECM网络,标志抗衰研究进入组学调控阶段 [5] 华熙生物产品获批情况 - 2025年4月25日,华熙生物含利多卡因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证,是国内首个获批“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水光产品,临床数据显示治疗有效率为94%,效果可持续3个月以上 [6] - 4月30日,华熙生物“润致·缇透”获批三类医疗器械证,成为国内首款明确“面部肤质改善”为适应症的合规动能素产品,作用底层机理是干预细胞外基质的衰老进程 [6] 华熙生物产业发展情况 - 华熙生物通过多次产业革命重塑HA产业,基于糖生物学进入细胞生物学,探索衰老干预和再生医学空间,提出“细胞衰老本质论”,开发再生医学产品 [6] - 华熙生物拥有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中试平台、超纯HA原料制备能力及全链路转化生态,全产业链模式快速打通实验室到市场,HA市占率与医美三类械证数量均居行业第一,目前医美注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达到11项 [6] - 华熙生物深入探索其他多糖对于细胞的重要作用,有望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 [6]
新消费领域牛股频出 “情绪消费”等成投资关键 这些主线值得关注(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5-21 07:47
大消费主线表现 - 5月20日大消费主线表现强劲,宠物经济板块全线爆发,培育钻石、美容护理、珠宝首饰等细分领域同步上扬 [1]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显示消费复苏信号 [1] - 以旧换新政策将适老化与科技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家电、汽车、家装等耐用品消费直接受益,最高补贴达3.5万元 [1] - 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化离岛免税额度至10万元,叠加免签政策扩大客源,驱动免税销售额增长 [1] 政策与活动利好 - 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通知》,聚焦首发经济 [2] - 上海发布"首发上海3.0"政策,试点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和化妆品快速通关模式 [2] - 天猫"618"开售首小时超1.3万个品牌成交额翻倍,43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同比增长超50% [2] - 李佳琦直播间预售首日美妆GMV达25亿元至35亿元,实现同比正增长 [2] 新消费崛起 - 情绪价值、悦己消费等新消费崛起,反映消费者需求多元化 [3] - 港股"新消费三姐妹"蜜雪集团、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带动新消费板块爆发,多只股票创历史新高 [3] - 消费板块投资逻辑从传统"白马为王"转向"新消费突围",情绪价值与渠道效率成为关键 [3] - 国金证券指出"情绪价值驱动"、"它经济"、"AI+消费"等新逻辑持续验证 [3] 投资方向 - 必选消费具备防御价值,新消费业态快速崛起,AI技术赋能催生AI眼镜、智能家居等创新产品 [4] - 医美、宠物经济等"悦己型"消费增速亮眼,国货品牌抢占中高端市场 [4] - 下沉市场释放增量空间,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消费升级趋势明确 [4] - 开源证券建议关注黄金珠宝、线下零售、化妆品、医美四条投资主线 [4] 港股概念股表现 - 毛戈平2023年收入同比增34.6%,纯利增33%,中金目标价升至127港元 [5] - 老铺黄金聚焦高端市场,浦银国际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857港元,股价最高突破发行价20倍 [6] - 上美股份借势抖音短剧渠道快速突围,2024年下半年推出中高端、男士护肤等新产品 [6] - 摩根士丹利将泡泡玛特目标价调高9.8%至224港元,2025-27年销售额和净利预测上调5-9% [7]
华熙生物指责券商“误导市场”并称已获道歉,研报撰写人回应:内容合规
经济观察网· 2025-05-20 23:04
华熙生物与券商研报争议 - 华熙生物公开指责9家券商机构发布的10篇研报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并误导市场[1] - 公司已向证监会反映情况并收到部分券商道歉但未透露具体内容[1] - 被点名券商包括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平安证券等其中多数表示对涉事研报不知情或需协调回应[1] 研报内容争议焦点 - 券商研报将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对比称前者具有更多生物学特征和安全性优势[3] - 华熙生物反驳称这些对比缺乏科学依据未经第三方专业论证且无视药监局审批数据[3] - 公司认为研报本质是为巨子生物站台构建"题材幻象"以营造更大市场预期[3] 行业协会立场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和化妆品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回归科学本质[3] - 协会秘书长透露华熙生物2024年面临业绩下滑70.59%和团队贪腐问题[4] - 华熙生物称获得两家协会支持但遗憾相关方未参与科学讨论转向社交媒体制造评论[4] 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业绩对比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07%首次超越华熙生物[6] - 华熙生物同期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70.59%[6] - 巨子生物核心品牌可复美贡献82%营收基于自主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技术[6] 分析师回应 - 参与撰写研报的分析师强调内容合规基于公开资料整合且有完整质控流程[2][7] - 分析师否认"站台"行为称行业研报需横向对比不同公司但会保持客观平衡[7][8] - 指出医美行业研报需符合生物化学专业要求数据来源包括付费数据库等[8]
520,男性开始给自己花钱
36氪· 2025-05-20 20:01
男性消费趋势转变 - 2024年520期间30%男性选择不送礼物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销售额达90亿元且玩家以男性为主 显示男性消费从"为爱买单"转向"自我投资" [1] - 男性线上年消费达10,025元已超过女性 预计2025年中国男性消费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9 8% [4] - 男性消费逻辑重构 从"他者导向"转向"自我表达" 推动运动装备 电竞 潮玩等千亿级赛道及男性美妆 智能家居等新兴市场爆发 [3] 传统情侣经济降温 - DR钻戒母公司迪阿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1 12亿元同比下滑36 19% 归母净利润2018 58万元同比下降72 77% [2] - 爱情片票房占比持续走低 2023年年轻人恋爱意愿平均仅5分(满分10分) 反映婚恋消费需求减弱 [2] - 饿了么平台520鲜花订单中00后占比提升至38% 男性占比增至44% 但异地鲜花订单仅占全国22% 显示短期节日消费仍存但长期结构性下滑 [2] 男性颜值经济崛起 - 2024年1-10月抖音男士护理 美妆等五大类目销售额18 60亿元同比增长65% 男士护肤品牌理然三年销售额破10亿元 [5] - 45%男性计划增加医美投入 客单价达女性2 75倍 植发 肉毒毒素祛皱项目火爆 复锐医疗长效肉毒毒素"达希斐"获药监局受理 [7] - LV Dior等国际品牌加速布局男性香水 护肤产品线 反映高端市场对男性颜值经济的认可 [5] 兴趣消费与圈层重构 - 男性兴趣消费转向"社交价值与精神满足" 形成"中产三件套"(特斯拉 萨洛蒙 拉夫劳伦)和"中年三件套"(茅台 钓鱼 始祖鸟)等身份标识 [7] - 中国2亿钓鱼爱好者中80%为35岁以上中高收入男性 小米"米家男士理容套装"三个月销量破50万套 显示功能型产品向场景化解决方案升级 [7][12] - Z世代男性66%游戏周边消费来自30岁以下群体 与中青年男性在智能家居 户外装备的需求形成差异化分层 [10] 营销与渠道变革 - 男性日均短视频使用时长5 2小时 兴趣偏好依次为短视频 达人内容 时尚等 品牌需通过KOL合作实现精准触达 [13] - 男装直播带货从性价比展示转向精英感营造 营销逻辑转向情绪价值与身份认同传递 [12] - 建议构建电竞 骑行等兴趣社群转化私域流量 结合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优化投放策略 [12][13]
华熙生物炮轰华泰证券等“玻尿酸过时论”,回应三大争议焦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9:34
华熙生物驳斥券商研报观点 - 公司通过官方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直接点名华泰证券、安信证券、西部证券、国金证券4家券商研报,认为其"玻尿酸过时"论扰乱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舆论 [2] - 公司强调透明质酸是中国在全球占据第一份额的优势产业,涉及科研、医疗、医美、美妆、营养健康等多个生命健康领域 [2][3] - 公司获得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支持,两大协会共同发布《中国医美和美妆行业健康生态倡议书》呼吁"坚守科学,理性领航" [2][3] 公司发声原因与战略定位 - 公司认为资本市场概念剧烈切换会伤害产业,必须打破概念轮替,决定开放透明讨论相关言论的科学基础 [4] - 公司战略始终是依托透明质酸发展的合成生物能力,向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发展,探索生命科学有效物质 [7] - 公司表示未在消费品领域将胶原蛋白作为主流技术路线宣传,因科研布局基于科学大组学而非市场概念切换 [7] 关于胶原蛋白产品的争议回应 - 公司解释董事长赵燕对重组胶原蛋白的质疑主要针对涂抹类产品功效夸大宣传,因重组胶原需注射才有效 [6] - 公司投资的重组胶原企业主要产品为骨科三类械注射产品,夸迪修复贴为二类医疗器械,按监管要求效果有限 [6] - 公司强调重组胶原蛋白在衰老管理中的证据等级尚未达到透明质酸水平 [7] 行业现状与公司立场 - 公司指出中国科学家努力的透明质酸产业在资本市场概念切换中遭遇"过时"等不实描述 [7] - 公司重申将继续依托糖生物产业基础发展生命科学,透明质酸永远是起点 [7] - 行业两大协会了解技术演进方向和市场环境挑战,支持公司发声 [3]
玻尿酸被资本抹黑?昔日千亿医美巨头回应“炮轰券商”事件
华尔街见闻· 2025-05-20 19:11
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近期向券商"开炮",揭开了医美行业"热点轮动"的一角! 针对突然向券商"开炮",周二华熙生物对每经作出最新回应,华熙生物表示,透明质酸产业一直希望其 作为行业龙头带头发声,纠正对透明质酸的罔顾科学的踩踏和抹黑。此次发声是基于多重考虑,且已和 两大行业协会沟通并获得支持。 这一回应针对华熙生物5月17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长文,其在文中驳斥了"玻尿酸过时"的观点,并点名 了多家券商炒作"重组胶原蛋白",与玻尿酸进行恶意对比。 "炮轰"的背后隐藏着华熙生物的困境,随着玻尿酸产能过剩价格不断下降,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华 熙生物的业绩已经开始失速,2024年扣非净利缩水78.13%,市值也较巅峰缩水超1000亿。 反观,重组胶原蛋白成为市场的"新宠",行业中巨子生物司股价一路走高,其业绩上完成了对华熙生物 的反超,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为巨子生物净利润的十二分之一左右。 华熙生物发长文"开撕"券商 华熙生物认为,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 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 沙土高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