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
搜索文档
6月开门红!新一轮结构牛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6-03 12:59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6月3日低开高走,上证指数上涨0.48%至3363.48点,深证成指上涨0.35%,创业板指上涨0.73%,科创50指数和北证50指数分别上涨0.75%和0.13%,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达7504亿元,超过3400只个股上涨 [4] - 港股三大指数全线走强,恒生指数涨1.13%至23420.36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59%至5164.51点,国企指数涨1.28%至8466.37点,市场半日成交额达1156.28亿港元 [5] 行业板块表现 领涨板块 - 银行板块表现亮眼,银行业指数大涨2.51%,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券商股同步走强 [6] - 新消费概念股活跃,美容护理、IP经济、母婴护理、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4] - 贵金属板块因避险需求上涨,黄金概念股表现抢眼 [4] - 原材料板块表现亮眼,原材料业指数涨2.09%,有色金属板块跟涨1.91%,重型机械、光伏股同步上行 [6] - 军工板块中无人机方向异军突起,多股涨停 [4] 领跌板块 - 家电、钢铁板块逆势下跌,家电企业因钢铝成本上升承压,出口依赖度较高的白电、厨电面临需求收缩 [2] - 钢铁行业深陷"供强需弱"困局,5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1%,但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滑15.3%,叠加出口受关税压制 [2] - 汽车整车、电力、钢铁、白酒、环保、煤炭等行业表现疲软,跌幅靠前 [5] - 科技板块表现滞后,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收窄至0.59%,消费电子、加密货币概念股明显回调 [6] 市场驱动因素 - "避险+消费"双轮驱动主线清晰,银行、新消费、创新药等板块持续获得资金青睐 [1] - 银行股的强势源于低估值和高股息属性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部分个股入选重要指数样本带来增量资金预期 [1] - 市场对关税不确定性已逐步脱敏,A股上市公司近九成收入来自国内,对美出口占比不足10%的企业达91% [1] - 内需消费受益于政策托底与消费复苏,美容护理、母婴护理、IP经济、宠物用品等细分领域成为资金避风港 [2] - 贵金属因地缘冲突和美债风险成为对冲不确定性的核心工具 [2] 未来展望 - 外部关税问题影响逐步弱化,国内政策面(如国企改革、新质生产力)仍是主要焦点 [3] - 市场预计维持横盘震荡格局,普涨行情较难出现,结构性机会将围绕内需成长、政策受益领域及具备业绩支撑的个股展开 [3]
专业与温度并存,多喜娃引领母婴护理行业新潮流
搜狐网· 2025-05-27 12:19
行业市场分析 - 2024年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规模达76299亿元,预计2027年达到89149亿元 [3] - 94.5%的受访者认为产后有必要"坐月子",产后护理已成为现代家庭的普遍需求 [3] - 月子中心价格偏高刺激了市场对专业月嫂的需求,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 - 母婴消费客户群更加细化,追求更加专业科学的服务 [3] - "新时代女性""她经济""三孩政策"推动月子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3]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获"中国自营月嫂第一品牌"市场地位确认 [1][4] - 公司拥有自营月嫂3000+名,产业基地面积18000+平方 [5] - 公司累计服务30万+宝妈家庭,综合服务满意率98% [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建立起以月嫂服务为核心的全链生态发展模式,包括产后修复、母婴护理职业培训学校等 [5][9] - 公司从月嫂严选、服务严选保障和售后严选保障三个方面确保服务专业性 [7] - 公司打造"多喜娃513好孕节"主题活动,将服务从生理照护延伸至情感关怀 [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以"专业服务+温度关怀"为双翼,发展从孕期到产后、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1] - 公司计划从深圳走向全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11] - 公司将联合上下游企业、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1] - 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母婴健康解决方案 [11]
烧钱12亿却被高净值家庭疯抢!圣贝拉的商业密码是什么?
格隆汇· 2025-05-23 12:03
核心观点 - 公司被市场误解为"烧钱营销"和"业绩暴雷",但实际上已实现盈利,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2077万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2.4%至1715万元 [1][3] - 市场对"三年亏12亿"的质疑源于会计准则差异,真实亏损被非现金支出(如长期资产摊销、股权激励)放大 [3][5] - 公司收入快速增长,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47.1%,2024年上半年月子中心收入已超越行业第一竞争对手 [1][25] 财务表现 - 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2077万元,2024年上半年达1715万元(同比+122.4%) [3][5]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合理,2024上半年广告开支仅占营收7.9%,远低于行业水平 [8][10] - 主营业务成本(被误读为"销售成本")主要包含:人力成本(1.22亿)、高端物业租赁(1亿)、新零售产品(0.42亿) [14][16] 商业模式 - 构建"场景化服务+新零售产品体系"双轮驱动,通过收购广禾堂(线上订单3年从2355单增至74837单)和S-bra布局第二曲线 [20] - 自主研发SaaS和护理服务平台,覆盖72家月子中心,实现服务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 [21] - 探索AI技术应用,计划通过SaaS向同业输出技术平台 [22] 市场定位 - 采用"金字塔策略":旗舰品牌圣贝拉(高端)+小贝拉(质价比)+Bella ISLA(心理疗愈),覆盖全阶层用户 [26] - 中国月子中心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1176亿元,当前渗透率仅5.5%,行业高度分散(头部品牌市占率2.4%) [25][29] - 业务延伸至"备孕-产后-儿童成长"全周期,形成医疗、营养、生活方式闭环 [22][26] 成本结构 - 2024上半年销售成本中:租赁成本占33.3%、劳工成本占33.2%、产后膳食占12.5% [16] - 研发投入聚焦系统智能化(SaaS平台)和新零售产品开发 [20][21] - 营销费用结构:广告开支占比从2021年44.3%降至2024上半年62.4%,劳工开支稳定在31.8% [10]
戚薇、唐艺昕等一众明星都曾入住!“月子界爱马仕”要上市了,3年半亏超12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5-20 21:19
公司IPO进展 - 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 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不超过1 92亿股普通股 [1] - 瑞银集团 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主打高端月子中心服务 28天月子套餐起步价13 8万元 电商平台"女王套餐"高达50多万元 被称为"月子界爱马仕" [4] - 多位明星如戚薇 唐艺昕 吉娜 李艾等曾入住 [4]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 59亿元 4 72亿元 5 60亿元 3 58亿元 [5] - 同期亏损分别为1 22亿元 4 12亿元 2 39亿元 4 80亿元 累计亏损12 53亿元 [5] - 2021-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30 6% 29 9% 36 5% [5]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向华为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生 发现高端月子中心市场空缺后创立 [6] - 关联公司杭州贝康健康科技集团成立于2019年9月 注册资本326 06万元人民币 [6] - 由贝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6] 公司扩张与投资 - 直接对外投资60余家企业 分布在浙江 广东 江苏等地 涉及健康管理 投资 科技等领域 [7] - 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拥有近70家企业的实控权 [7] - 已完成多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国人寿 腾讯投资 国寿股权投资 高榕资本等 [7]
圣贝拉港股IPO:三年多豪亏超12亿、某门店曾两度因无证行医被处罚
新浪证券· 2025-05-20 17:1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3.58亿元,同比增长32%,但同期亏损扩大至4.80亿元 [1] - 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2021年营收2.59亿元增至2023年5.60亿元,但增速从82%骤降至19% [2] - 销售成本逐年上升,分别为1.79亿元、3.30亿元、3.55亿元和2.36亿元,租金及相关成本占比长期维持在35%-40% [2]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核心业务月子中心定价6.8万-16.88万元/28天,与瑰丽、宝格丽等顶级酒店合作打造高端服务体验 [2] - 轻资产模式降低初期投入但转嫁高额租金成本,月子餐成本占销售成本约12% [2] - 月子中心收入贡献率从90.2%下滑至83.5%,新业务(如广禾堂收购)占比不足15%,食品业务毛利率达63.3%但面临品类单一挑战 [2] 行业与监管风险 - 北京贝康泽恩因无证行医被罚款3000元和15.01万元,医疗资质问题成为IPO主要障碍 [3] - 母婴护理行业强信任依赖,合规事件直接冲击品牌溢价能力 [3] - 二线城市门店出现空置,股东高榕资本、腾讯等机构通过股权转让套现离场 [3] 战略挑战与前景 - 高端消费叙事与经营现实存在矛盾,轻奢定位短期赢得资本青睐但面临三重威胁:医疗合规短板、成本结构失衡、人口红利消退 [4] - 需在上市后证明盈利模型可复制性或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否则可能面临估值逻辑与基本面背离风险 [4]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货品牌兔头妈妈背后的科研突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11:06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纯奥拉氟"技术纯度达98%以上,实现国产化替代并超越进口奥拉氟 [1][5] - 新一代高纯奥拉氟在第三方检测中显示:再矿化效果为进口产品的3倍,抗酸蚀效果达5倍 [5] - 公司联合江南大学等机构历时两年完成技术攻坚,打破海外企业对奥拉氟合成工艺的长期垄断 [5] 行业痛点与竞争格局 - 儿童口腔护理核心氟化物技术长期被少数海外企业垄断,国内产品依赖高价进口或低效替代品 [3] - 奥拉氟因合成工艺复杂且缺乏公开制备方法,此前制约国产品牌技术迭代 [5] - 公司成为国内首个使用自研奥拉氟原料的儿童口腔品牌,推动行业从"概念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5][7] 标准建设与行业影响 - 公司公开"奥拉氟及其相关组分检测方法"专利,填补行业精确检测空白 [7] - 通过央视网等媒体倡导建立更精细的儿童口腔护理评价体系 [7] - 技术突破带动行业标准化升级,形成"自研、自测、自证"的能力闭环 [10][12] 战略意义与发展路径 - 案例标志着国产母婴品牌从"贴牌代工"向核心技术自研的转型 [10] - 全周期产品矩阵规划体现企业科技自立能力,代表国产品牌阶段性跃升 [10] - 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技术突破,预期推动行业形成科研为本的"中国路径" [12]
最贵月子中心,要IPO了
36氪· 2025-05-20 08:08
公司概况 - 圣贝拉(SAINT BELLA Inc)是一家高端母婴护理品牌,主打月子中心业务,已正式启动港股IPO进程,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 [4]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为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的80后向华,其投行背景(瑞士银行香港分行)帮助公司通过投资收购扩展业务 [6][8][11] - 商业模式采用"月子中心+高档酒店"的轻资产模式,租赁高端酒店节省自建成本,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设约70家月子中心,其中50多家为自营 [8][14] 业务与财务数据 - 主营业务为月子中心,收入占比超80%,旗下三大品牌:超高端圣贝拉(28天套餐13.88万元起)、心理健康导向的艾屿Bella Isla(8.88万元起)、轻奢小贝拉(6.88万元起) [14][15][16]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6%,2024上半年营收3.58亿元 [16] - 同期毛利分别为0.79亿元、1.41亿元、2.05亿元及1.22亿元,但亏损持续扩大,2021-2024上半年累计亏损达12.53亿元 [16][17] - 销售成本中租金占比近40%,年均租赁成本超1亿元,且逐年增长 [19]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成立以来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3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持股11.6%)、高榕创投(持股8.3%)、中国人寿、C资本等 [11][12][20] - 通过并购扩展业务线:2021年收购月子餐品牌"广禾堂",2022年收购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2023年投资妇儿医院,2024年投资香港媒体公司Nexus Media [11][19] - IPO前创始人向华通过Primecare BVI及Xiang SPV合计持股42.4% [20] 行业分析 - 中国月子中心行业集中度低,前五大企业市占率仅约10%,头部企业爱帝宫市占率不足5% [23] - 行业渗透率从2018年1.0%提升至2023年5.5%,高端产后护理服务市场增速高于平均水平 [23] - 核心客群为90后/95后高净值女性,尽管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00万降至2023年900万,但高端服务需求仍在增长 [22][23] - 竞争格局:爱帝宫(借壳上市,高瓴持股7.99%)、JEAN锦恩健康(获数千万种子轮融资)、猿辅导母公司等均布局高端市场 [22]
腾讯投他,要IPO了
投资界· 2025-05-18 15:56
公司概况 - 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 [2] - 公司定位为"月子界爱马仕",28天月子套餐起步价13.8万元,最高达50多万元 [2] - 创始人向华为80后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生,曾任职瑞士银行香港分行副董事 [4] - 公司采用"月子中心+高档酒店"的轻资产模式,首家合作酒店为杭州柏悦酒店 [6] - 腾讯和高榕创投为公司主要投资方,IPO前分别持股11.6%和8.3% [18]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涵盖三大板块:月子中心(收入占比超80%)、家庭护理服务、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 [12] - 月子中心旗下有三大品牌:旗舰品牌圣贝拉(13.88万元起)、艾屿Bella Island(8.88万元起)、小贝拉(6.88万元起) [13][14] - 采用轻资产扩张模式,已在20多个城市开设约70家高端月子中心,其中50多家为自营 [12] - 通过收购扩展业务线,包括月子餐品牌"广禾堂"、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等 [10]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3.58亿元 [14] - 同期毛利分别为0.79亿元、1.41亿元、2.05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22亿元 [14] - 2021-2023年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4.80亿元 [15] - 销售成本居高不下,2021-2023年分别为1.79亿、3.30亿、3.55亿,其中租金占比近40% [16][17] 行业分析 - 中国月子中心数量约6000家,前五大市占率仅10%左右 [20] - 家庭护理领域渗透率从2018年6.9%升至2023年16.2%,月子中心从1.0%升至5.5% [21] - 尽管新生儿数量下降,但高端月子服务需求仍在增加 [21] - 行业面临人工成本、租赁成本高企等挑战,规模化扩张难度较大 [21]
圣贝拉获准赴港IPO!高端月子套餐16.88万元起,合规风险仍待解
新浪财经· 2025-05-17 14:38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 [1] - 公司境内运营主体为杭州贝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 - 旗下运营三个差异化月子中心品牌:圣贝拉(超高端)、艾屿(高端)、小贝拉(次高端) [3] - 三个品牌均聚焦高端市场,套餐价格分别为16.88万元起、9.88万元起和6.8万元起(28天) [4]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亏损达4.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0.75亿元显著扩大 [8] - 自2021年至今持续亏损,经营状况未进入良性循环 [8] - 2024年上半年月子中心收入3.06亿元,占总营收85.7% [4] - 月子中心业务占比从2021年90.2%下降至2023年83.5%,但多元化进展缓慢 [4] - 女性功能性食品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13.7%飙升至2023年63.3%,2024年上半年维持在61.1% [6] - 月子中心业务毛利率2023年为34.1%,2024年上半年小幅下降至32.0% [6] 商业模式与运营 - 采取轻资产模式,与五星级酒店合作或租赁独栋别墅 [10] - 2021至2023年间月子中心租赁及相关成本达3.2亿元,占总销售成本37% [10]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3.08%,超过营收增速 [10] - 同业公司普遍亏损,如爱帝宫2022和2023年分别亏损1.65亿元和1.77亿元 [10] 行业环境与挑战 - 中国出生人口2024年为954万,延续下行趋势 [13] - 过去五年一线城市月子中心数量增长80%,而需求增速仅40-50% [13] - 行业面临"421"家庭结构下传统坐月子观念回潮的替代效应 [13] - 业务边界模糊,实际运营中存在产后修复等医疗行为,面临政策风险 [1] 合规与风险 - 子公司近年多次因合规问题受罚,包括无证经营餐饮、无证行医和消防不合规等 [16] - 收购的"悦阁"月子中心传出资金链断裂 [16] - 行业连环爆雷,如"爱家"月子中心破产、"51家庭管家"暂停服务 [16] 战略与前景 - 募资用途包括扩张月子中心、养老护理与新零售,显示战略摇摆 [20] - 面临高端服务市场狭小与普通家庭无力负担的行业悖论 [20] - 创始人向华拥有瑞银投行背景,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 [18][20]
内需美护板块推荐电话会议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内需美护板块、美容护理产业、母婴护理领域 [1][2][10] - 公司:稳健医疗、登康口腔、中港口腔、中研股份、日丰股份 [1][3][5][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内需美护板块和国产品牌 - 核心观点: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成长逻辑得到验证 [1] - 论据:受益于产品和渠道升级以及电商发展,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一季度表现亮眼 [1] 稳健医疗 - 核心观点:在消费品和医疗双轮驱动下增长显著,未来三年利润复合增长超 20%,估值有吸引力 [1] - 论据:消费品板块自 2024 年起强劲增长,奈斯公主单月增速迅猛,线上会员超 1400 万;核心产品棉柔巾和卫生巾市占率提升空间大;收购美国嘉里医疗打开海外展业及关税优势空间 [1][4] 登康口腔 - 核心观点:未来三年收入端复合增长率超 20%,利润端复合增长率超 25%,有望享受估值溢价 [1][9] - 论据:在抗敏感牙膏领域品牌地位显著,推出中高端系列产品实现品类升级,提升单价和利润率;积极布局电商渠道,2024 年下半年电商渠道增长超 50% [1][7][8] 中研股份和日丰股份 - 核心观点:是美护板块核心推荐企业,在母婴护理领域有较强竞争力 [10] - 论据:无明确论据,建议投资者密切跟踪 [1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容护理产业客户板块特点:赛道小,护肤品和美妆趋势在客户板块演绎,国产品牌崛起;品牌产品端和渠道端升级,产品价格迭代,电商推动国产品牌发展;出现业绩过硬公司和品牌,2024 下半年到 2025 一季度销售亮眼 [2] - 稳健医疗消费品营收增长:2024 年 Q1 到 Q3 从高单位数增长至中双位数,再到超 20% [3] - 登康口腔渠道布局变化:从依赖线下和加盟模式转变为布局电商平台,通过直播电商推广产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