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荒滩变高地 临高再跨越
经济日报· 2025-07-17 15:16
金牌港开发区发展现状 - 康庄住工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入驻企业,2024年总产值达3亿多元,实现阶梯式增长[3] - 开发区从沼泽地蜕变为现代化工业园区,形成自动化生产线生产ALC、PC构件[3] - 临高县通过"红色企业秘书"和"跑腿办"服务模式构建招商生态,推动产业升级[3] 招商策略与成果 - 实现三个"首次突破":首次境外招商(欧洲游艇产业)、首次线上招商(乡村振兴论坛)、首次区域联动招商(联合三亚赴厦门)[5] - 2024年新引入10家新型装配式建筑企业,总数达32家,成为海南最大生产制造集聚区[9] - 引入2家研发设计企业填补产业链空白,海洋装备制造业实现从低端加工到高附加值产品升级[9] 营商环境优化 - 推行"极简审批"制度改革,缩短项目建设时长至少两个月[6] - 设立"文澜夜茶"机制解决企业痛点,如协助海南宝路水产解决海域使用权证问题[6] - 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训技术工人,开设"绿色通道"降低物流成本[7] 未来产业规划 - 2025年目标新增项目签约金额70亿元以上,聚焦渔港经济、临港物流、热带农业加工等领域[10] - 重点布局装配式建筑内装产业、海工装备制造、海产品加工等强链补链项目[10] - 计划招引专精特新项目及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融入[10] 区域经济定位 - 依托自贸港政策与区位优势,以金牌港码头为支点辐射东南亚装配式建筑市场[4] - 构建"五色经济"立体格局(现代临港产业、绿色制造、海洋经济、热带农业等)[5] - 从渔港小城转型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产业集聚"引力场"[8][11]
活力中国调研行|百变人参、温泉养鱼、手机种瓜——吉林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新华社· 2025-07-16 22:30
人参产业升级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近350款人参深加工产品,包括人参冻干片、人参酒、人参蜜片、红参烟酰胺蓝莓汁饮品、红参金箔香皂等,年加工鲜参约1000吨 [1] - 公司与省内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拥有5项制参发明专利,生产流程实现全自动化分选、清洗、风淋处理 [1] - 人参产品通过国内精品商超、电商平台及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渠道出海,全产业链产值向千亿级迈进 [3] 智能农业应用 - 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植物工厂"模式种植水果番茄和黄瓜,根部扎于椰糠营养袋,枝条攀爬高度达三四米 [3] - 公司利用循环温泉水养殖柳根鱼、西伯利亚鲟等高价值水产品,同步发展农文旅观光和温泉康养业务 [5][7] - 科技赋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水产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吸引城市消费者参与钓鱼等体验活动 [7] 智慧农业创新 - 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智慧大棚采用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远程调控温度、湿度、补光及水肥灌溉,寒地双层纳米膜技术保障冬季种植 [8] - "博洋九号"甜瓜采用吊种技术,糖度均匀且不受天气影响,年种植茬数从1茬增至3茬,亩产从3500-5000斤提升至1.5万斤,头茬售价达30元/斤 [8][10] - 吉林省科技小院总数达168家,覆盖全部县域,近三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2亿元 [10]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渔光一体 万亩水域“点绿成金”
央广网· 2025-07-16 21:43
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南部,占地9238亩,紧邻西太湖,充分利用当地鱼塘资源,实现现代化渔业与光伏技术结合[1] - 项目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模式,预计2025年底全面并网,年均提供绿色电能7.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4.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56万吨[1] - 目前已投入建设1400亩高标准苗种环育区,养殖品种包括鲈鱼、鳜鱼、河蟹、青虾及大西洋鲑、进口锦鲤等高端鱼种[1] 经济效益 - 项目实现"一亩地两份收益",通过光伏发电与生态养殖双重创收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1] - 项目建成后预计创造200个就业岗位,目前已雇佣周边居民40余人从事水产养殖和环境养护工作[2] 技术模式 - 采用低密度生态养殖技术,虽然亩产较低但养殖周期长,产品品质优于高密度养殖[1] - 项目被描述为"光伏板下的智能鱼工厂",结合高科技育苗养鱼与光伏发电技术[2] 产业延伸 - 规划开发休闲农旅板块,利用西太湖区位优势及"光伏矩阵+生态鱼塘"景观,打造集垂钓、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旅目的地[2] - 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渔光旅"复合型产业生态[2]
咸淡水孕育,牛田洋青蟹凭“鲜”打开国际市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6 20:36
行业分析 - 牛田洋片区凭借咸淡水交界的独特水域环境,发展出优质水产品养殖产业,主要产品包括青蟹、石斑鱼、金鲳鱼、南美白对虾等 [1][3] - 当地采用"生态循环健康混养"技术,青蟹年产量超2000吨,产业规模达1亿多元 [3] - 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养殖农户"模式开发近2000亩生态式鱼虾蟹混养基地,推动科技型水产养殖发展 [6] 公司发展 - 汕头市鮀莲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海关协助下实现从"土塘养殖"到"国际市场"的跨越,2024年12月完成"出境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注册登记 [3][4] - 青蟹单月出口订单突破83万元,截至2025年2月累计出口货值达106万元 [4] - 2025年前两月合作社整体出口额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100% [7] 技术创新 - 海关指导建立全链条溯源体系,安装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控,设计封闭式暂养池提升检疫安全性 [3] - 联合高校攻克运输存活率难题,青蟹"活力值"显著提升 [3] - 开发渔光互补基地,光伏板使蟹苗成活率提升20%,年发电收益超百万元 [7] 市场拓展 - 龙湖海关实施"标准+认证+品牌"策略,制定《牛田洋水产生态养殖规范》,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 [6] - 与预制菜企业合作开发酸菜鲈鱼等深加工产品,利用鲜活农食产品"绿色通道"快速抢占海外市场 [7] - 电商渠道与国际物流产业园配套建设进一步打开产品国际销路 [9] 品牌建设 - 注册"牛田洋"地理标志商标,采用标准化捆绑包装提升品牌辨识度 [3][6] - 海关举办政策宣讲会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动态,提升品牌知名度 [7] - 水产品矩阵形成地方与国际双重名片效应 [7]
从海马、龙趸到珍珠,湛江海洋“宝藏”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6 20:33
海洋经济新模式 - 湛江利用三面临海的自然资源优势 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海洋经济新模式 推动乡村振兴[1] - 传统渔业向高附加值养殖转型 如海马、龙趸鱼等高价值品种养殖[11][16] - 开发赶海文化体验、珍珠工艺品研学等文旅项目 年吸引游客达十万人次[26] 海马养殖产业 - 豪郎村建立海马养殖合作社 年繁育海马超120万尾 年产海马干品1200千克 年产值达600万元[11] - 采用独特生物特性提升效率 雄海马育儿囊孕育方式使繁殖周期缩短至3周[9] - 水蚤作为关键饲料 支撑药用价值极高的线纹海马("海中黄金")养殖[3][5]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 - 东海岛推广陆基养殖塘 水温可控性提升使石斑鱼生长速度加快 抗台风能力显著增强[14] - 重点养殖龙趸鱼 最大个体可达数百千克 通过分割销售显著提升附加值[16][18] 珍珠产业链创新 - 流沙村掌握核心植核技术 可人工培育包括夜光珍珠在内的多种南珠品类[30][32][34] - 延伸产业链至饰品加工(珍珠)、食品(珠贝肉菜品)及工业品(贝壳纽扣) 实现价值最大化[36] 文旅融合项目 - 足荣村开发赶海文化体验 游客可亲手捕捞八爪鱼、面包蟹等海鲜 配套传统鱼篓工具[20][22] - 结合百年古宅开发海洋文化工艺品研学 形成"自然教育+文化旅游"新模式[24][26]
7月16日早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7-16 13:37
业绩预告 - 中设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600万至8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882.98万元,扣非净亏损同样为600万至8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710.90万元 [1] - 江丰电子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47亿至2.67亿元,同比增长53.29%至65.70%,扣非净利润1.7亿至1.9亿元,同比增长0.17%至11.95% [1] - 耐普矿机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500万至2250万元,同比下降73.32%-82.21%,扣非净利润997万至1747万元,同比下降78.84%-87.92% [7] - 润建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5亿至5亿元,同比增长5%-13%,净利润3500万至5250万元,同比下降78%-85% [13] - 康龙化成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33亿至65.01亿元,同比增长13%-16%,净利润6.79亿至7.13亿元,同比下降36%-39% [14] 股东减持 - 天元股份股东天祺投资拟减持不超过0.76%股份,董事罗耀东拟减持0.18%,其配偶邹芳拟减持0.06% [2] - 三维天地股东维恒管理、三维智鉴拟合计减持3%股份,英豪创投相关方拟减持1.07%股份 [3] - 中复神鹰股东连云港工投拟减持1%股份 [4][5] - 恒锋信息控股股东魏晓曦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3%股份 [6] - 中洲控股监事陈星拟减持0.003%股份 [16] 资本运作 - 大华股份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拟将上市地点调整为香港联交所 [8] - 鑫磊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15] - 潍柴重机筹划收购控股股东旗下常玻公司100%股权 [15] - 国联水产全资子公司国美水产拟增资扩股引入新股东,增资后持股比例降至79.35% [16] - 大千生态拟向控股股东步步高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8.5亿元 [17] - 扬电科技控股股东拟转让合计22%股份并放弃部分表决权,控制权将变更 [18] 重大事项 - *ST亚振因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停牌核查,7月11日至15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达15.87% [9] - *ST威尔拟5.46亿元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10][11] - 格林美全资下属公司QINGMEI拟增资扩股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增资后不再并表 [12] - 西藏珠峰控股股东塔城国际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2][13] - 泰禾股份拟2208.3万元收购广东浩德剩余51%股权 [13]
智研咨询发布:三文鱼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5 08:57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三文鱼行业市场规模为104.30亿元,同比下降0.53% [2] - 全球物流成本波动与进口检疫政策趋严形成双重压力 [2] - 挪威、智利等主产国出口量波动直接影响国内供给稳定性 [2] - 国产替代方案尚处培育期,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供给补充 [2] - 冷链基建完善、国产养殖技术突破以及消费场景多元化拓展为长期增长潜力提供支撑 [2] 定义及分类 - 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主要生活在北半球冷水海域 [4] - 按养殖方式可分为野生三文鱼和养殖三文鱼 [4] - 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3脂肪酸)、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如钙、铁、锌等) [4] 行业政策 - 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推进沿海工厂化、网箱等养殖模式数字化改造 [6] - 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7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 [7] - 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控 [7] - 2024年9月国务院提出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和"蓝色粮仓" [7] 发展历程 - 1985-2000年萌芽期:挪威三文鱼进入中国市场,曾占据进口量近九成 [8] - 2001-2016年启动期:国内开始养殖虹鳟,智利、英国等国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8] - 2017-2019年高速发展期:中挪贸易关系恢复,智利等新兴供应国超越挪威 [9] - 2020年至今震荡期:受疫情影响后快速恢复,2023年上半年进口总量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9]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涉及水质管理、生物技术、先进养殖设备等多领域专业知识 [11] - 资金壁垒:养殖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养殖周期长资金回笼慢 [12] - 人才壁垒:需要养殖技术、市场营销、数字化技术等多方面专业人才 [13] 产业链 - 上游包括鱼苗、饲料、药品、养殖设备等生产资料 [14] - 下游通过电商平台、超市、批发市场、餐饮店等渠道销售 [14] 发展趋势 -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理念 [3] - 供应链优化与资源整合 [3] - 产品多元化与高附加值 [3]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 三文鱼养殖工船交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5 07:25
行业影响 -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交付,标志中国进入三文鱼深远海养殖新时代 [1] - 该技术将显著降低国内海鲜消费市场对冰鲜三文鱼进口的依赖 [1] 船舶技术参数 - 船长249.8米、型宽45米、型深21.6米,养殖水体8.3万立方米,排水量13.2万吨 [1] - 搭载4台2800千瓦主发电机组,满载航速10.3节,续航力20000海里,自持力90天,定员50人 [1] - 年养殖量可达8000多吨 [1] 养殖模式创新 - 具备游弋式生产特性,可躲避台风、赤潮等不利环境,提升养殖安全性和稳定性 [1] - 采用封闭式集养,实现"水、氧、料、光、污"五要素智能集控与管理 [2] - 水体交换系统保障舱内水质清洁新鲜,并可调节水流速度适应不同生长阶段需求 [2] 生产加工能力 - 集养殖、捕捞、加工功能于一体,配备自动化加工车间 [1][2] - 支持冰鲜和冷藏两种加工流水线,最快24小时可将产品送达国内主要消费市场 [2] - 首航将前往黄海冷水团水域以满足三文鱼水温需求 [1]
华农学子赴茂南调研,探寻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南方农村报· 2025-07-14 22:31
特色农业调研活动 -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40余名师生赴茂名茂南开展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活动 [2][3] - 调研行程为期两日 实地走访禄段古荔园和罗非鱼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3][4] - 茂南区委常委陈伟敏 区委农办主任谢开荣等陪同调研 [5] 荔枝产业现状 - 茂南现存百年以上古荔枝树共4996棵 其中千年以上古树达496棵 [8] - 最古老的一株荔枝树距今已有1938年历史 被称为"五世同堂" [7][8] - 禄段古荔园古荔守护人何亚柱向学子讲述古荔枝树守护故事 [9][10] 罗非鱼产业现状 - 茂南水产养殖总面积达508万亩 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占比高达95% [12] - 区内已建成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1家 省级良种场1家 苗种培育场17家 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3个 [13] - 预计2025年年产优质罗非鱼种苗可达20亿尾 良种覆盖率达93% [14] - 罗非鱼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中 [15] 产业链考察 - 调研团队参观茂名罗非鱼交易中心暨茂南罗非鱼协同创新中心 了解完整产业链运作模式 [17] - 实地考察广东双洋食品科技 广东宝路生物科技 广东友联渔业等企业生产线 [18][19] 生态转型案例 - 调研团队参观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和博物馆 了解从废弃矿坑到"城市绿肺"的转型案例 [21][22] 后续研讨 - 学子们围绕"优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还是工业体系升级"展开辩论 [23] - 通过调研加深了对产业发展复杂性的认知 增强为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的责任感 [24][25]
河豚家族获B轮融资3000万元,投资人看中供应链
搜狐财经· 2025-07-13 18:46
公司融资与估值 - 公司完成B轮融资3000万元 投后估值达4.5亿元 投资方为京亚资本 [2] - 2023年公司完成A+轮融资3500万元 [2]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供应链建设和餐厅模型打造 [3] 公司业务与产业链 - 公司创立于2014年 是河豚全产业链企业 业务涵盖种苗繁育 养殖 加工 供应链销售及终端餐饮 [3] - 旗下拥有"肆月河豚"餐厅品牌 人均消费150元 已开设16家门店 [3] - 正在探索快餐品牌"肆小月" 人均消费30元 首店于6月18日在哈尔滨开业 [3] - 公司拥有2个养殖基地 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2个河豚品种养殖和宰杀牌照的企业 [5] - 除河豚外 公司还经营大竹荚鱼 红果鲤 金枪鱼等高价值水产品 [5] 产品结构与销售 - 2024年公司产品结构中河豚营收占比55% 其他高价值水产品占比45% [5] - 产品除供应自有餐厅外 还向全国1000多家餐饮企业供货 [5] - 已开发20多款河豚深加工产品 包括预制菜 即食营养品和美妆产品 [6] 行业政策与发展 - 2016年53号文件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 解禁26年的河豚市场 [3] - 截至2025年7月 全国有26家合法河豚养殖基地和13家合法加工厂 [4] - 中国目前仅开放2个河豚品种 日本有22个可食用品种 [5] 市场规模与潜力 - 河豚在高端餐饮渗透率不足10% 中国人均消费量仅为日本的1/12 [5] - 合法养殖产值从2017年2.3亿元增至2024年10亿元 预计2030年达50亿元 [5] - 包括餐饮 食品等三产产值从2017年15亿元增至2024年1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1000亿元 [5] 投资逻辑与竞争优势 - 投资方看好公司拥有的河豚全产业链和准入门槛 [6] - 公司是行业内唯一具备全资质的企业 具备先发优势 [6] - 同时拥有全产业链和餐饮品牌的企业较为少见 可形成协同效应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