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产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走出稻蟹产业链升级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10-21 06:01
初秋时节,穿行于宜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金色稻浪翻滚起田野清香,不远处,波光粼粼的低碳生 态养殖池塘与之相呼应,一座高水平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高地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自2024年宜兴成 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以来,宜兴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稻蟹产业为主导,持续提升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规划总面积649.32平方公里,有效构建全产业链空间格局,走出一条以"园 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全链推进,培育主导产业新动能 宜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构建优质稻米、健康河蟹全产业链,贯通产加销、融合 农文旅、对接科工贸,链式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近日,笔者走进徐舍镇邮堂村,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稻谷随风摇曳,传递着 丰收的喜悦。不远处邮堂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里,烘干、育秧、仓储、粮食加工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崭 新陈列,助力今年秋收颗粒归仓。附近塘东米业的"智能厂房"中,庞大的机器不停运转,脱壳、色选、 抛光……经过全自动生产线的重重工序,一粒粒稻谷成了一粒粒优质大米。产业园以优质稻米作为切入 点,不断做强精深加工,稻米年加工能力达190万吨,农产品加 ...
海鲜“消费地图”拓展的启示(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21 06:01
消费市场潜力与趋势 - 消费潜力源自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需求升级 [2] - 14亿多人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升级,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4] - 消费市场扩容印证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 [3]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通” - 交通物流的进步是引领消费变化、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的重要发力点 [1][2] - 日益完善的物流网络支撑“海鲜下乡”等趋势,降低消费成本并提升消费品质 [2]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某生鲜平台帝王蟹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85%,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增速远超北上广 [1]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新” -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拓展新玩法、新场景(如赛事经济、首发经济)来撬动消费发展增量 [3] - 传统消费如餐饮通过样式出新、场景出新、模式出新挖掘新潜能,回应消费者从“吃饱”到“吃好”的需求升级 [3] - 湖北武汉的花车巡游凭借主题内容吸引近10万市民游客围观 [3]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质” - 以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为消费增长提供源头活水 [3] - 新疆在峡谷和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2024年三文鱼加工产量超5000吨,产品品质高、价格实惠 [3] - 去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7366万吨,同比增长3.5%,批发市场成交量额实现双增长 [1] 具体行业与品类表现 - 海鲜消费日渐大众化,高品质海鲜突破地域限制,曾经在中西部城市是稀罕事 [1] - 甘肃兰州部分海鲜品类相比上半年降价超30% [2] - 咖啡经济、鲜花经济、宠物经济等业态在县城茁壮成长 [3]
大好“食”机,无限商机!汕尾展团邀您来深圳食博会抢“鲜”机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7:04
展会基本信息 - 2025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将于10月22日-2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5][6] - 汕尾市将以“1+8+N”阵容参展,包括1个540平方米的综合展区、8大主题系列活动及N场企业自主展销 [7][8][9][10] 展品与产业展示 - 近20家水产、种植、畜牧等代表企业将带来百余种展品 [13][14] - 海洋板块重点展示“汕尾三鲜”(晨洲蚝、海鲡鱼、马鲛鱼)及其加工产品,并于10月23日下午举办海鲡鱼品鉴推介活动 [15][16][17][18] - 种植板块集中展示茶叶、甘薯、青梅、油柑、杨桃等特色产品,并于10月22日举办甘薯品鉴推介活动 [22][23] - 设立“圳品专区”,展示海丰油占米、大安蒜、上英蜜薯等获得认证的优质农特产品 [26][27][28] 文化体验活动 - 设置陆河客家擂茶非遗制作技艺体验区,由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观众可免费品尝并亲手体验 [34][35] - 展会期间将举行莲花山特色茶艺演出,供来宾品鉴 [38][39][40] - 安排英歌舞或渔歌表演团队在展区间巡游演出,展现海陆丰风情 [41][42] 商务对接与商业机会 - 展区内每家参展企业拥有专属展示空间,客商可现场品鉴、交流,并可通过风物地图一站式获取产品与企业信息 [49][50][51][52] - 展会期间将专门举办“2025汕尾特色农产品供需对接会”,设置水产、种植、畜牧、圳品四大专业洽谈区,采用“一对一”精准匹配模式 [54][55][56] - 对接会后将发放反馈表科学统计意向交易额,旨在搭建高效产销对接平台,助推汕尾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47][48][57]
清风徐来润淅川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1:35
作风建设与基层治理 - 推行“扫码登记+统一结算”的公务接待机制,规范流程、统一标准,减轻基层负担 [1] - 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 干部不再困于文山会海,真正弯下腰、沉下心,把脚步迈进村里,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3]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 优化“空天地人”立体护水体系,包括卫星监测、电子围栏、自动监测站精准防护,8000余名护水员网格巡护 [2] - 启动“河长+”机制,联合多部门执法,仅一周内清理6000余立方米违规倾倒渣土并恢复库岸线 [2] - 通过跨省协作与三省联控机制解决跨省网箱养殖问题,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和区域协同 [2] - 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7项问题和15项整改任务,部署库区环境综合整治“雷霆”行动 [2] - 完成508个丹江口水库及丹江排污口整治任务,城区污水管网铺设率达90%、污水收集率达76%,农村污水管控率达86% [2] -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质稳定达标率100%,修复退化林12.9万亩,治理废弃矿山207.28公顷,全县水土保持率达83% [2]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 村集体以厂房和部分设备入股40%与企业合办水厂,将沉睡资源转化为“活资产” [3] - 投资近千万元的现代化水厂投产,产品畅销北京、郑州,累计销售超10万件 [3] - 水厂稳定吸纳十余名脱贫群众,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村子年集体收益预计超20万元 [3] - 按照“稳果、扩药、优菌、兴渔”思路,新改造蜂糖李、柑橘特色林果1万亩,新发展金银花、湖桑等中药材4500亩 [4] - 新建改造养殖水面2000亩,创新麦椒套种,恢复发展“香花辣椒”4200余亩 [4] - 建成和美村2个,富美村6个,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 民生改善与社会服务 - 变“堵”为“疏”科学规划安全区域,湿地公园户外游泳场免费开放,高标准配备救生和净水设施 [5][6] - 节假日期间全县公交免费乘坐,有效便利群众出行 [7] - 面对持续高温开放36处“清凉港湾”避暑点,提供饮水、药品和休憩服务 [7] - 2025年高考成绩实现“九连增”,13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 [7] -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0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7] - 县乡村三级中医服务体系持续完善,1354名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协议签订率达100% [7] 精神文明与社风建设 - “三个一”的文明新风吹入万家,举办活动60余场次,覆盖群众1.7万人次 [4] - 发起拒绝操办或参与“升学宴”“谢师宴”倡议,开展文艺巡演、普法宣传、移风易俗主题放映等活动超700场 [4]
蓝龙出“金峡”,游出富民兴村新路子㉔丨聚焦兴农“新”力量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1:32
蓝龙出"金峡" , 游出富民兴村新 路子㉔丨聚焦兴 农"新"力量_南 方+_南方plus 走进鹤山市蟠龙 村,整齐的村道 旁,一口口水塘 上,养殖户们忙 着收网、捕虾、 上磅、装筐,一 尾尾蓝龙露 出"真容" 。 "这是鹤山金峡 蓝龙,号称小龙 虾界的'爱马 仕'!"金峡水产 养殖农民专业合 作社负责人李伟 业介绍道,"出 肉比例比普通小 龙虾高50%,成 本低、效益高, 排泄物还能被水 草完全消化,对 水体污染较 少。"现在,放 眼蟠龙村,共有 50多户参与蓝龙 养殖,养殖面积 达305亩,实现 稳定出塘。 蓝龙原产于澳大 利亚,缘何能跨 越千里"落户"蟠 龙村?近年来, 当地探索"党组 织牵头+养殖能 人示范"模式, 成立金峡水产养 殖农民专业合作 社,为集体经济 发展、农民增收 致富"游"出了一 条可持续发展的 路子。 蓝龙虾收获上市。 引技术创品牌 产销两旺有底气 蟠光村是传统的 农业村。过去, 村民多以养猪、 养蛇、养四大家 鱼等为生,小、 散、乱的养殖模 式"野蛮生长" , 经济效益平平, 还一度给当地造 成严重的水体污 染。随着青壮年 外流,村里废弃 的鱼塘越来越 多。水产养殖如 何向上突破?当 ...
“至少便宜10%”,大闸蟹开始大量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0-19 18:28
大闸蟹价格行情 - 零售端部分规格大闸蟹价格同比下降,如盒马门店2.8-3.2两阳澄湖母蟹售价59.9元/只,较去年69.9元/只下降10元/只;2.3-2.7两阳澄湖母蟹售价36.9元/只,较去年39.9元/只下降3元/只 [1][4] - 批发端价格表现分化,3两左右母蟹批发均价67.5元/斤,较去年73.5元/斤下降6元/斤;2.5两左右母蟹批发均价62.5元/斤,与去年持平 [7] - 部分精品大蟹因成熟度较高、产量少导致价格同比上涨,如3.5两左右精品母蟹收购价约130元/斤,零售价约70-80元/只,整体较去年贵6-8元/斤 [7] 大闸蟹产量与供应 - 主要产区产量增加,阳澄湖大闸蟹今年产量达10350吨,较去年增加450吨 [10] - 固城湖产区大闸蟹产量预计较去年高出20%,主要因今年高温天气较去年温和,损蟹、死蟹较少 [10] - 大闸蟹成熟期较往年晚约半个月,预计10月底至11月初随气温下降将进入集中上市阶段,价格有望回落 [7][8][10] 行业规范与质量标准 -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首次推出电商销售“熔断机制”,根据养殖水面面积每亩配发不超过600只防伪蟹扣,以防超卖超发、恶意低价倾销等行为 [11] - 盒马推出首个大闸蟹分级企业标准,并启用“电子验蟹师”量化大闸蟹肥满度,确保上架产品符合标准 [11] - 行业预计因产量增加,今年大闸蟹整体价格将比去年便宜至少10% [12] 行业规模与分布 - 中国现存蟹相关企业超2.1万家,其中江苏省企业数量超6900家,占全国总数32.48%,为最大产区 [9] - 江苏省河蟹养殖面积约350万亩,2023年产量达40.55万吨,为中国养殖规模最大省份 [9]
秋满神州“丰”景万里 多视角解锁“海上粮仓”丰收新场景、新变化
央视网· 2025-10-19 11:2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水产养殖业正通过深远海大型装备养殖、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和现代种业创新等多重路径,实现产业升级、品质提升和供给丰富,以强化“蓝色粮仓”建设 [1][17][27] 深远海大型装备养殖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配备15个标准养殖舱,鱼类年产量约3600吨,是深海养殖“巨无霸” [8][10] - 养殖工船通过航行规避水温下降和台风等不利影响,营造稳定生长环境,养殖水体从8万立方米增至10万立方米,养殖产量提升约20% [16] - 船上进行160多项智能化升级,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仅需约40名工作人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16] 水产品精深加工与产业链 - 山东荣成一家金枪鱼加工企业年产量约15000吨,通过分割、去骨制成鱼柳、罐头等产品,加工后渔获物价值显著提升 [19] - 企业引进机械化设备升级生产线,开发10多种金枪鱼产品,并利用加工剩余鱼肉开发猫粮等宠物用品,实现增值 [21] - 2025年1-9月,荣成规模以上海洋食品企业产值达80亿元,当地已形成捕捞、回运、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完整远洋渔业产业链 [23] - 威海环翠区一家企业联合科研机构,从鱼鳞、海带中提取胶原蛋白、多糖等制成口服液、饮料,拥有10多种发明专利,推动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25][27] 水产育种与种质资源创新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突破红瓜子斑人工繁育技术,通过构建循环水系统提高水温,实现“南鱼北养”的产业化 [30][33] - 研究所建立海水鱼类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制国内首款鱼类抗病育种基因芯片,用于筛选抗病新品系,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32][34] - 国家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已入库海洋渔业生物种质实物资源近14万份、信息资源50万余条,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种质资源挖掘提供支撑 [35][36] - 依托种质资源库,黄海水产研究所已牵头培育出20个水产养殖新品种,并完成龙利鱼、牙鲆、海带等物种的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 [37]
在创新创造中挥洒青春汗水(校园观察@大学生)
人民日报· 2025-10-19 06:0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展示了青年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市场问题的创业项目,体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链发展方面的成效 [6] 创业项目选择 - 闽江学院学生林昕哲团队针对南方鲍鱼不耐高温的行业痛点,通过选种杂交培育出耐高温的“福鲍”品种,将鲍鱼苗存活率从35%提升至70% [6][8] - 团队与福州多家水产企业签约合作,推广“福鲍”品种至多个村镇,并开发鲍鱼罐头、鲍鱼肽等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8] - 新品种“福鲍一号”在漳浦北江渔港大量养殖并受市场欢迎,形成研产供销完整模式 [8] 创新能力提升 -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陈俊熙团队研发的“管道医生”巡检机器人,可节省约90%的停机时间,已应用于四川雅砻江水电站等项目 [9][10] - 团队通过参赛经历实现从“技术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产品历经四代迭代,最终采用柔性八轮设计方案 [10] - 团队参与多个实际巡检项目后成立公司,入驻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该园已累计孵化学生企业134家 [11][12] 服务平台搭建 - 浙江大学通过将“机器学习”等课程列入专业培养方案,并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生态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12][13] - 浙大科技园启真脑机智能产业化基地为博士生王肃杰公司提供科创服务,助其通过余杭区领军人才项目获得1500万元政策资金支持 [13] - 学校参与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长三角一体化等33家科创平台,与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创新共同体,实现高质量社会服务 [14]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浙江舟山青蟹迎来大丰收→
搜狐财经· 2025-10-18 21:47
渔光互补项目运营成果 - 项目位于浙江舟山登步岛 由公司打造 实现了水上发电与水下青蟹养殖的综合利用模式[1][5] - 项目一期已接入国家电网 年输送电量约0.85亿千瓦时 减少6.91万吨碳排放[5] - 项目预计今年青蟹产量将突破4万斤 在刚过去的假期期间已运输6000多斤青蟹[3] 技术创新与设计特点 - 项目采用特殊设计的渔光互补支架 跨度长达22.5米 是常规跨度的三倍以上[7] - 光伏板距离水面高度达到3.5米 为塘中生物提供更宽敞的生长空间并便于养殖人员通行[7] - 在三个试验养殖塘中 养殖生物存活率已提高5%以上[9] 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 项目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 劳动效率提高了50%[9] - 养殖塘平均每只青蟹重量在七两至一斤 最大的单只青蟹重量超过2斤[1][3] - 项目利用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养殖塘 上方搭建了12991块光伏组件[5]
都要穿羽绒服了 大闸蟹怎么还没上市?
新浪财经· 2025-10-18 16:48
2023年大闸蟹市场特点 - 市场呈现“中秋缺席,旺季不旺”以及价格“高开平走”的特点 [3] - 因夏季极端高温导致螃蟹蜕壳延迟,成熟期普遍推后,中秋期间优质大蟹严重缺货 [4][5] - 节后上市量增加,整体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市场出现分化:优质大规格蟹价格坚挺,中小规格蟹性价比高 [6] 价格走势与销售周期 - 预计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最佳品蟹期,供应充足,中小规格蟹价格可能明显回落 [7] - 11月下旬至春节前,受礼品和聚会需求拉动,市场将迎第二波销售高峰,大规格蟹价格可能再度上扬 [9] - 节前优质蟹报价虚高但无货,节后价格随上市量增加而走低 [6] 行业生产与趋势 - 中国每年大闸蟹产量稳定在约80万吨,市场趋于饱和 [12] - “南蟹北养”成为新趋势,北方地区因气候和水质条件更利于河蟹生长 [11] - 行业未来发展核心方向是“卷”品质,包括个头、饱满度、口感等,需加快全国统一质量分级标准 [13][14] 产区与养殖技术 - 河蟹分布广泛,除阳澄湖外,还有盘锦、黄河口、太湖等多个产区 [10] - 长三角高温频发挑战养殖,培育抗高温品种需8-10年,短期内难以解决 [11] - 北方如山西、新疆、甘肃因沙质池底、偏盐碱水质等自然条件成为养殖新热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