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

搜索文档
广东外贸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新三样”产品出口增28.8%
第一财经· 2025-07-18 19:38
广东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总值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1] - 出口2.89万亿元,增长1.1%,进口1.66万亿元,增长9.5% [1] - 广东外贸占全国比重20.9%,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8% [1] - 广东外贸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 [1] 外贸企业结构 - 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13万家,增加7.6% [1][2] - 民营企业数量11万家,增加8.6%,进出口总值2.92万亿元,增长4.3%,占全省外贸总值64.2%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2万亿元,增长5.5% [2] 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 机电产品出口1.96万亿元,增长7.2%,占出口总值67.8% [2] - 电子元件出口2954亿元,增长17.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2154.1亿元,增长15.9%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增长13.3%,机床出口增长18.7%,无人机出口增长29.2% [2] - "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1.2% [2] 东莞玩具产业表现 - 东莞上半年玩具出口99.7亿元人民币,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 [3] - 东莞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和150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 [3] - 全球25%动漫衍生品、中国85%潮玩在东莞生产 [3] - 潮玩企业从代加工升级为参与品牌IP研发制造,从"卖商品"转向"卖创意"和"文化展示" [3][4] 进口产品结构变化 - 进口机电产品1.16万亿元,大幅增长19.3%,占进口总值70.1% [5] - 中央处理部件进口增长322.5%,航空器零部件增长27.5%,集成电路增长14.3% [5] - 天然及合成橡胶进口量增加24.6%,铝矿砂及其精矿增加12.1%,未锻轧铜及铜材增加8.2% [5] - 航空航天装备进口增长63.8%,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31.5% [5] - 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增长47%,机床增长14.6%,轻工机械增长12.7% [5]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19:05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阿里巴巴-W(09988)以32.15亿元成交额位居榜首,净卖出2.94亿元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成交额29.95亿元排名第二,净卖出2.20亿元 [1][2] - 昊天国际建投(01341)成交额28.56亿元位列第三,净买入89.55万元 [1][2] - 中芯国际(00981)净买入额最高达3.81亿元,成交额17.09亿元 [2] - 众安在线(06060)净买入2.37亿元,成交额15.37亿元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阿里巴巴-W(09988)成交额23.60亿元居首,净买入6.82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14.31亿元排名第二,净卖出2.47亿元 [1][2] - 金山云(03896)成交额12.46亿元位列第三,净买入2.34亿元 [1][2] - 美团-W(03690)净买入2.84亿元,成交额10.27亿元 [2] - 理想汽车-W(02015)净买入1.13亿元,成交额7.98亿元 [2] 跨市场成交对比 - 阿里巴巴-W(099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55.75亿元,净买入合计3.88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两市场合计成交31.34亿元,净卖出合计3.62亿元 [1][2] - 金山云(03896)两市场合计成交35.07亿元,净买入合计2.51亿元 [1][2]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718
国证国际· 2025-07-18 13:05
报告核心观点 - 经济衰退忧虑缓和,美股破顶,港股有望跟随上涨;德林国际作为全球领先玩具制造商,在潮玩盛行趋势下,有望通过扩充产能获取更多生意机会推动业绩增长 [2][4][9] 国证视点 - 港股昨日继续走弱但跌幅不大,恒指高开 29 点报 24547 点,最高升 154 点,最低跌 69 点,收报 24498 点,跌 18 点或 0.08%,大市交投连续两日退减,主板成交 2364 亿港元,较上日少 8.7%,港股通成交 1347 亿港元,高于上日,占比 28.5%,北水净流入 18.55 亿港元,较上日增加 15.7%,北水净买入最多为美团、建行、小米,净卖出最多为泡泡玛特、腾讯、康方生物 [2] - 12 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 6 个上升 6 个下跌,医疗保健大涨 5.17%,领涨板块还有综合企业、必选消费及工业,涨幅 0.67%-0.21%,领跌板块有材料、能源及金融,跌幅 1.00%-0.31% [3] - 美股昨晚继续上扬,标指及纳指双双破顶,零售及申领失业人数数据好于预期,舒缓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忧虑,道指、标指及纳指收市分别升 0.52%、0.54%及 0.75%,科技股表现略胜一筹 [3] - 美国 6 月零售销售数据远超市场预期,按月增长 0.6%,高于预期的 0.1%,扭转 5 月 0.9%的跌势,按年增长 3.9%,上周新领失业救济人数降至 22.1 万人,较前一周减少 7000 人,优于预期的 23.5 万人,过去四周新领失业救济人数平均值同步下降至 22.95 万人,较前一周减少 6250 人 [3] - 美股创新高有利投资情绪,资金回流互联网龙头,因其占指数比重大,板块重拾动力可带动大盘表现 [4] 公司点评(德林国际) - 公司成立于 1992 年,2002 年在港股上市,主要业务是设计、发展、生产及销售玩具,主要产品为毛绒玩具和塑料手板模型,2024 年收入分别为 27.66 亿港元和 23.11 亿港元,占比 50.7%和 42.4%,还生产防水布罩,2024 年收入 3.73 亿港元,占比 6.9%,有 4 个设计中心和约 150 人设计师团队,去年下半年和新客户合作,目前最大客户及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 28.5%和 74.4%,未来收入集中度有望分散 [6] - 公司共经营 27 个工厂,2024 年平均产能利用率 80.2%,中国有 7 个工厂生产毛绒玩具,越南有 20 个工厂生产塑料手板模型和毛绒玩具,印尼新工厂 2025 年年中已投产,产能持续爬坡,未来计划在印尼和越南扩充产能规避风险 [7] - 过去三年公司表现有波动,2022/2023/2024 年录得收入分别为 62.53/53.52/54.50 亿港元,同比增长 30.27%/-14.40%/1.82%,毛利率分别为 19.65%/25.12%/23.01%,净利润分别为 6.87/8.30/7.38 亿港元,同比增长 255%/20.78%/-11.01%,股东回报方面,公司保持 40%左右派息水平,2024 年派息水平达 55% [8] - 公司与同行相比优势明显,设计研发团队经验丰富、人员充足,在中国和越南拥有自有厂房并扩充产能,自有厂房具备保密性,在潮流玩具盛行趋势下,有望扩充产能获取更多生意机会推动业绩增长 [9]
研判2025!中国凝胶玩具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市场规模、代表企业及前景展望:水晶泥、捏捏等凝胶玩具大受欢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9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8 09:33
行业概述 - 凝胶玩具采用安全环保的凝胶材料制成,具有无毒、无味、触感柔软和高度可塑等独特优势 [1][4] - 按材质可分为水基、硅基、生物基和复合凝胶玩具,按功能可分为教育类、解压类、创意类和感官训练类 [4] - 中国凝胶玩具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97% [1][14]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13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83% [6] - 2025年一季度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823元,同比增长13.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0.7% [6] - 消费升级推动凝胶玩具从可选消费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家长更重视玩具的教育功能,年轻人偏好解压玩具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提供凝胶材料、色素、填充物等,中游为制造商,下游为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店 [8] - 中国凝胶产量从2017年的5.2万立方米增长至2024年的16.1万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17.52% [10] - 凝胶材料通过配方调控可实现温敏变色、导电传感等创新功能,满足安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需求 [10] 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玩具市场规模达1742.5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塑料玩具占比51% [12] - 凝胶玩具通过引入温感变色、导电传感等技术,推出水晶泥、捏捏等创新产品 [1][14] - 行业竞争多元化,部分企业聚焦产品创新,部分着重品牌塑造 [16] 重点企业分析 - 奥飞娱乐2024年玩具销售收入10.26亿元,打造IP全产业链平台,覆盖动画、电影、玩具等业务 [19] - 高乐股份2024年玩具及相关业务营收3.03亿元,同比增长47.8%,产品覆盖电子电动玩具、塑胶玩具等1000余种 [21] - 其他代表企业包括星辉娱乐、海欣股份、群兴玩具、美盛文化、聚邦玩具等 [16][17] 行业挑战 - 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企业集中于水晶泥、捏捏乐等基础品类,缺乏核心技术突破 [23] - 安全监督与标准体系不完善,部分产品存在重金属超标、增塑剂滥用等隐患 [24] - 消费者认知不足,许多家长忽视凝胶玩具的教育功能,对材料安全性存在误解 [25][26] 发展趋势 - 个性化定制服务将兴起,通过数字化设计与柔性生产满足多样化需求 [27] - 环保可持续性成为核心方向,采用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 [28] - 行业向品牌化与专业化转型,头部品牌通过IP联名、科技赋能提升附加值 [29]
生产假冒泡泡玛特,主犯被判4年、罚金60万元!
证券时报· 2025-07-17 23:04
泡泡玛特侵权案件判决 -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玩具著作权侵权案公开宣判,主犯朱某因委托工厂生产假冒泡泡玛特"温度""夜之城"系列玩具,并通过直播间销往全国,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60万元[1] - 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朱某委托宁某、彭某某在某动漫公司内非法生产假冒泡泡玛特玩具产品,支付货款60余万元,部分假冒产品通过廖某某、李某某等人经营的直播间销售[1] - 公安机关现场查获侵权玩具8万余件,货值40余万元,法院认定朱某团伙非法经营额达100余万元,属于"情节特别严重"[1] - 朱某当庭认罪认罚、无前科并退缴12万元违法所得,依法从轻处罚,同案人员宁某、彭某某以侵犯著作权罪另案获刑,廖某某等3人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被追究刑责[1] - 朱某当庭表示不上诉[2] 案件涉及产品 - 侵权产品为泡泡玛特公司"温度"和"夜之城"系列玩具[1] - 假冒产品通过直播渠道销往全国,显示泡泡玛特IP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1] 案件影响 - 该案件涉及生产、销售多个环节,显示泡泡玛特品牌在IP保护方面面临挑战[1] - 法院判决显示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加大,可能对行业其他侵权者产生威慑作用[1]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7月17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20:09
| 代码 | 简称 | 成交金额(万港元) | 成交净买入(万港元) | 今日涨跌幅(%) | | --- | --- | --- | --- | --- | | 03690 | 美团-W | 284102.50 | 60573.58 | 1.13 | | 00939 | 建设银行 | 170296.95 | 59085.07 | -0.95 | | 01810 | 小米集团-W | 648807.54 | 31548.18 | -2.01 | | 00354 | 中国软件国际 | 225381.97 | 12733.82 | 12.75 | | 01788 | 国泰君安国际 | 502477.84 | 11952.65 | -0.16 | | 02015 | 理想汽车-W | 371693.95 | 8664.30 | 9.73 | | 09988 | 阿里巴巴-W | 520295.10 | 8153.49 | -1.14 | | 00981 | 中芯国际 | 250990.66 | 5384.85 | 1.98 | | 01349 | 复旦张江 | 179142.01 | 323.15 | 14.29 ...
从1.0到3.0:国际消费品牌的中国进化论
36氪· 2025-07-17 18:53
国产品牌崛起与跨国品牌挑战 - 小米汽车凭借雷军号召力和生态链模式在发布会期间售罄全年产能 [1] - 泡泡玛特拉布布盲盒引发Z世代消费狂潮并催生高溢价二次交易市场 [1] - 国产品牌在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市场份额达80-95%,价格比国际品牌低20% [2][3][7] - 消费者购买逻辑转变:62%选择进口产品因"先进技术",48%看重"性价比" [7] 跨国品牌市场拐点特征 - 从增长扩张阶段进入市场份额争夺阶段,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18年123降至2024年89 [3] - 本土品牌创新能力显著:家电新品GMV贡献率0.6%-6.1%,跨国品牌仅0.2%-0.9% [7] - 跨国品牌净利润率约4%,低于本土品牌9%,陷入销售下滑与转型投入不足的恶性循环 [8] 跨国品牌成功案例 - 某影像设备品牌通过产品组合覆盖多场景实现17%年增长率(高于品类平均14%) [9] - 欧洲小家电品牌被中资收购后通过本地研发推出创新"3合1蒸汽熨斗"扭亏为盈 [9] - 专业运动设备品牌建立技术壁垒,在可穿戴市场实现13%增长(品类平均1%) [10] 跨国品牌五项转型举措 - 推动本地创新:大家电领先品牌每月推新品,产品上市时间4-6个月,5-8%收入来自新品 [13] - 重建高端定位:通过"接受度+卓越度"公式分层打造差异化产品 [15][16] - 渠道转型:探索抖音/小红书等新兴渠道,加强直销管理获取市场响应能力 [17][18] - 强化产品传播:打造场景化内容,构建多层次KOL/KOC策略 [19][20] - 调整财务预期:为创新预留投资,建立新品贡献率等前瞻性指标 [21] 中国市场全球战略价值 - 中国贡献全球家电电子产品60-70%产能,2030年中产规模将达4亿(欧盟人口90%) [23] - 2023-2024年消费家电SKU增长5倍,本土品牌在天猫推新4500款 [23] - 中国社交电商模式全球输出:Temu月活超亚马逊,中资收购品牌在英国市场反超 [24]
泡泡玛特(09992):25Q2环比加速,利润率突破30%
东兴证券· 2025-07-17 18: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泡泡玛特收入同比增长超200%达136.7亿元以上,集团溢利同比增长超350%达43.4亿元以上,业绩增长环比加速,利润率达31.7%创历史新高 [3] - 境内Labubu 3.0系列热度高扩展至IP矩阵,多IP推产品提升客单价,6月预售放货提振业绩,新业态打开增长空间;境外在亚洲高增长、欧美快速铺开,4月调整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 [4] - 泡泡玛特凭借IP矩阵、运营能力和渠道优势建立竞争优势,构建IP生态框架强化运营能力,海外业务高增、品类拓展与多业态孵化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5、131.1、170.2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5] 公司简介 - 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是中国最大潮流玩具公司,以IP为核心建立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 [7]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301.00|13,037.75|31,803.05|41,304.00|53,279.70| |增长率(%)|36.46|106.92|143.93|29.87|28.9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82.34|3,125.47|10,045.62|13,114.27|17,022.66| |增长率(%)|127.55|188.77|221.41|30.55|29.80| |净资产收益率(%)|13.93|29.26|51.57|44.52|40.14| |每股收益(元)|0.81|2.33|7.48|9.77|12.68| |PE|313.42|108.54|33.77|25.87|19.93| |PB|43.66|31.75|17.42|11.52|8.00| [6] 交易数据 |项目|详情| |----|----| |52周股价区间(港元)|275.0 - 37.25| |总市值(亿港元)|3,392.27| |流通市值(亿港元)|3,392.27| |总股本/流通股数(万股)|134,294/134,294| |A股/B股(万股)|- / -| |52周日均换手率|0.754| [7]
刚给西班牙人贴完3200万欧元“创可贴” 星辉娱乐计划清算十年足球债
新浪证券· 2025-07-17 14:31
交易概述 - 星辉娱乐完成对皇家西班牙人俱乐部3199.9998万欧元增资,称将帮助俱乐部建立更为充裕的薪资空间并提升融资能力 [1] - 增资仅4天后,公司宣布以1.3亿欧元对价转让俱乐部99.66%股权,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1.5亿元 [1] 财务操作分析 - 增资操作使俱乐部注册资本增至1.98亿欧元,负债率压降至十年最低值,但随后迅速出售股权,暴露财务美化意图 [2] - 通过债权转股权形式完成增资,为1.3亿欧元退出交易铺设条件 [2] 历史经营表现 - 公司2015年以1.04亿欧元收购俱乐部,但2024年净亏损2.61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 [3] - 武磊离队后中国商业价值断崖下跌,会员增长连续五年停滞 [3] 战略转型 - 出售所得将重点投入AI游戏引擎开发及智能玩具研发,如在机甲模型植入ChatGPT交互系统 [4] - 俱乐部年均亏损相当于消耗18%玩具业务净利润,甩掉包袱后管理费率有望下降5个百分点 [4] 行业背景 - 西班牙人易主标志着中资出海并购潮的终结,2015-2017年超40笔俱乐部收购中仅极少数存活 [5] - 商业逻辑错配是中资出海失败主因,如中超无法复制西甲青训体系 [5] 交易遗留问题 - 公司所持VELOCITY股权流动性存疑,可能沦为纸面财富 [6] - 小股东指控增资缩水侵害权益,折射治理暗礁 [6] - 欧洲足球俱乐部普遍亏损的运营模式仍未破解 [6] 产业启示 - 星辉十年旅程证明缺乏本地化运营与商业生态赋能的跨境体育投资终将付出昂贵学费 [6] - 体育产业需要回归商业本质的重建 [6]
华泰证券今日早参-20250717
华泰证券· 2025-07-17 10:36
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多个行业和公司展开分析,涉及宏观经济、固定收益、电子、基础化工、能源、建筑建材、交通运输、金融工程、可选消费等领域,指出各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潜在投资机会,如关税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半导体行业需求与不确定性、草甘膦行业底部反转、储能盈利模式改善等,并对部分公司给出买入评级[2][5][6]。 宏观经济 - 美国 6 月核心 CPI 环比回升至 0.23%,不及彭博一致预期的 0.3%,同比小幅上行 0.1pp 至 2.9%;CPI 环比从 5 月的 0.08%升至 0.29%,同比小幅上行 0.3pp 至 2.7%,略高于预期的 2.6%;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分项通胀回升,美债收益率先下后上,联储降息预期下行 2bp 至 44bp,9 月降息概率降至 54%,2y、10y 美债收益率分别上行 6bp、3bp 至 3.95%、4.46%,美元指数上涨 0.4%至 98.4,美股高开后回落 [2]。 固定收益 - 6 月底以来股债跷跷板扰动加大,信用转为震荡,资金面、基本面对债市仍偏多,信用债或在调整中迎来机会,信用需求有增量但存在结构性扰动,关注科创债 ETF 扩容情况,预计 ETF 相关品种利差压缩还有小幅空间,不建议追涨超长久期信用、利差过度压缩品种 [3]。 - 特朗普再度提出加征对等关税、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披露、政策预期升温、7 月重要会议和中欧峰会即将召开,导致市场事件驱动特征抬头,加大资产潜在波动,影响大类资产走势的主要宏观事件包括特朗普对等关税、鲍威尔是否提前离任、俄乌局势以及国内政策预期等 [4]。 电子 - ASML 二季度业绩符合此前指引,新签订单环比大幅提升,其中逻辑客户订单环比降幅较大;指引 3Q25 收入为 74 - 79 亿欧元,中位数同比+2.5%,环比-0.5%,低于市场预期的 82.1 亿欧元,2025 年收入增长 15%,约 325 亿欧元,毛利率约 52%,其中 EUV 业务增长 30% [5]。 - 人工智能需求依旧强劲,HBM 及 DDR5 带动存储需求保持强劲,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无法确认 2026 年成长性,预计国内先进制程、存储扩产需求旺盛,半导体国产化加速,光刻机环节国产化亟需突破 [5]。 基础化工 - 2025 年 7 月 16 日草甘膦价格为 25901 元/吨,较上月同比+9%,主因南美等地需求旺季,叠加部分企业停产检修,以及在行业库存低位且盈亏线附近下企业挺价意愿较强 [6]。 - 中期而言,国内外种植面积持续提高,百草枯等除草剂逐渐退出市场,叠加“反内卷”政策催化及安全环保执行力度增强下国内供给端或有所缩减,海外亦或面临供给缩减,草甘膦或迎底部反转,国内头部企业有望受益,推荐兴发集团、广信股份 [6]。 能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 7 月 14 日甘肃发改委公开征求容量电价政策意见,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标准暂按每年每千瓦 330 元执行,执行期限 2 年,执行期满后另行测算确定 [7]。 - 本次政策给予支持力度较大,对其他省份具备一定借鉴意义,随着各省 136 号文件承接方案逐步落地,储能盈利模式将不断清晰,盈利改善预期有望刺激储能需求增长,看好国内储能市场短、中、长期需求提升,推荐国电南瑞、思源电气、四方股份 [7]。 建筑与工程/建材 - 7 月 14 - 15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指出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明确了城市工作的 5 个转变、6 个目标,提出 7 个方面重点任务 [8]。 - 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率等指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增量建设将转向存量更新为主,建筑建材行业面临需求变革和供给转型挑战,建议关注城市更新中的管网改造、建筑涂料和智慧运维,规划设计,基建重点工程受益弹性大、资产负债表修复快的企业三条主线 [8]。 交通运输 - 6 月淡季航司运力同比增速下滑,三大航+春秋+吉祥供给同增 4.7%,客座率维持高位,同增 1.7pct 至 84.6%,预计暑运航司运力增长仍有限,客座率或将维持同比增长趋势 [9]。 - 近期票价表现较弱,6 月最后一周之后裸票价同比转负,或由于暑运旺季公商务出行需求不足,并且航司收益管理效果欠佳,当前板块或已充分反应较弱的票价,认为行业供给增速将维持较低水平,供需关系若有改善,叠加收益管理,航司盈利有望兑现弹性,持续推荐航空板块,首推中国国航 A/H、华夏航空 [9]。 金融工程 - 2025 上半年国内 ETF 市场继续扩容近 5800 亿元,总规模达到 4.3 万亿元,其中债券 ETF、港股 ETF 成为“吸金”的主要品种,多数基金公司上半年着力发行港股、科创板、创业板及其细分赛道主题的 ETF,创新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 ETF 成为热门之选,26 只 ETF 上半年规模增长超百亿元 [11]。 - 富国基金、华夏基金新发 ETF 数量靠前,海富通基金凭借债券 ETF 实现规模高增,交易型 ETF 的份额变化与行情紧密相关,配置型 ETF 通过持续营销或可实现规模的稳健增长 [11]。 可选消费 - 特步国际主品牌 2Q25 流水同比低单位数增长,索康尼 2Q25 流水同比增长超 20%,环比放缓,25H1 主品牌取得中单位数增长,索康尼同比增长超 30%,中长期看好公司通过加速布局主品牌 DTC 战略,拓宽索康尼产品矩阵,拓展专业户外运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维持“买入”评级 [12]。 - 安踏体育 2Q25 安踏和 FILA 品牌产品零售金额分别实现同比低单位数与中单位数正增长,所有其他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增长 50 - 55%,公司深化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主品牌随电商渠道的体系和管理优化预计按季改善,Fila 聚焦库存清理为 2026 年新品推出奠定基础,高端垂类品牌预计全年仍维持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13]。 - 思摩尔国际 25H1 收入 60.13 亿元(yoy+18%),期内溢利 4.43 - 5.41 亿元(yoy - 35 - -21%),经调整期内溢利 6.88 - 7.87 亿元(yoy - 9 - +4%),预计主要系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执法力度加强及监管政策趋严下,自主品牌业务及 ToB 业务均取得较好增长所致,期内溢利下行主要系非现金的股份支付同比增加、自主品牌业务扩大带来相关费用增加等 [14]。 - 泡泡玛特 1H25 预计收入同增不低于 200%,测算对应不低于 136.7 亿元,Q2 增速或超 220%,较 Q1 +165 - 170%明显提速,预计集团溢利(不含未完成统计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增不低于 350%,看好公司迈向全球领先的潮流 IP 平台,通过品类创新持续突破 IP 价值上限,维持“买入”评级 [15]。 - 锅圈 1H25 预计净利润 1.8 - 2.1 亿元,同增 111 - 146%,核心经营利润 1.8 - 2.1 亿元,同增 44 - 68%,利润高增主因公司供应链持续提效,以及性价比爆款套餐策略成效显著,驱动店效提升及拓店加速,叠加自采比例提升及费用端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盈利能力改善,看好公司展店提速及品类扩张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迈向一站式“社区央厨”,维持“买入”评级 [16]。 评级变动 - 哈原工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58.91 元,2025 - 2027EPS 分别为 2502.61、3369.83、4438.86 元 [17]。 - 石英股份首次评级为增持,目标价 37.30 元,2025 - 2027EPS 分别为 0.62、0.92、1.25 元 [17]。 - 古茗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35.27 元,2025 - 2027EPS 分别为 0.88、1.07、1.28 元 [17]。 - 招金矿业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23.44 元,2025 - 2027EPS 分别为 0.79、0.98、1.54 元 [17]。 - 哈尔滨电气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10.50 元,2025 - 2027EPS 分别为 0.96、1.18、1.39 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