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当升科技(300073):产品矩阵丰富,固态电池产品进展顺利
民生证券· 2025-04-27 16: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25.80%;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0.22%;扣非后净利润0.67亿元,同比-36.13%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92.5、112.9和138.3亿元,同比变化+21.8%、+22.1%和+2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7.6、10.2亿元,同比变化+34.5%、+19.0%和+35.2%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0、25、19倍,考虑公司出海+产品高端化提升盈利水平,维持“推荐”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情况 - 公司深耕三元材料多年,产品矩阵丰富,高镍、超高镍产品技术突破,已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中镍高电压产品稳定放量,供货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高端电动汽车;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迭代升级,覆盖多种终端场景 [1] 客户配套 - 公司是国内首家向国际客户批量出口高端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的企业,融入国际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海外与LG、SK on、三星SDI等合作,进入大众、现代等海外高端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国内与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强化合作,为理想、小鹏等国内高端车企配套 [2] 固态电池进展 - 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批量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解决瓶颈难题,产品性能获头部企业认可;固态电解质开发多个技术路线,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性优异的产品,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多款产品获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认证及导入 [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593|9,245|11,291|13,825| |增长率(%)|-49.8|21.8|22.1|22.4|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472|635|755|1,021| |增长率(%)|-75.5|34.5|19.0|35.2| |每股收益(元)|0.93|1.25|1.49|2.02| |PE|41|30|25|19| |PB|1.5|1.4|1.3|1.3| [5]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 成长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9.80%、21.76%、22.13%、22.44%;EBIT增长率分别为-82.31%、28.62%、28.12%、45.56%;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5.48%、34.48%、18.95%、35.24% [10][11] - 盈利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2.38%、13.19%、14.26%、15.34%;净利润率分别为6.21%、6.86%、6.68%、7.38%;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2.76%、3.31%、3.72%、4.41%;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3.58%、4.63%、5.27%、6.72% [10][11] - 偿债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流动比率分别为4.28、3.09、2.91、2.44;速动比率分别为3.77、2.81、2.47、2.24;现金比率分别为2.31、1.46、1.40、1.25;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03%、25.72%、26.67%、32.02% [10][11] - 经营效率方面,2024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24.25、120.00、110.00、100.00;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7.43、40.00、40.00、30.00;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44、0.51、0.57、0.64 [10][11] - 每股指标方面,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3、1.25、1.49、2.02;每股净资产分别为26.00、27.05、28.30、29.99;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3.15、1.90、2.90、5.24;每股股利分别为0.20、0.20、0.24、0.32 [11] - 估值分析方面,2024 - 2027年PE分别为41、30、25、19;PB分别为1.5、1.4、1.3、1.3;EV/EBITDA分别为15.59、13.74、10.92、8.25;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53%、0.53%、0.63%、0.85% [11]
当升科技(300073) - 2025年4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5 18:36
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25.80%,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0.22%,业绩企稳回升 [3] - 2024年磷酸(锰)铁锂业务由亏转盈,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4] 产品业务进展 三元材料业务 - 高镍、超高镍产品技术突破,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中镍高电压产品稳定放量,供货于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高端电动汽车,占据部分客户一供位置 [3] - 与LG、SK等全球头部锂电池厂商签署的长期供货协议持续放量,将积极影响未来业绩 [3] 磷酸铁锂业务 - 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迭代升级,覆盖多种终端场景,技术特性优异,推出更高压实产品,研发水平领先 [3] - 深度绑定中创新航等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 [3] - 未来将扩大业务规模,通过提升产品性能等举措降低成本,优化客户结构,增强盈利能力 [4] 高镍正极材料业务 - 超高镍技术水平行业前列,获国际动力电池大客户认可,在海外一线动力锂电厂商中声誉良好 [6] - 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批量出口海外,应用于国际知名品牌电动汽车,成为全球领先的高镍动力多元材料供应商 [6] 固态锂电材料业务 - 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批量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产品性能获头部企业认可 [8] - 布局多个技术路线,开发出固态电解质并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多款电解质产品获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认证及导入 [8] 钠电材料业务 - 推进层状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综合性能达行业一流水平 [9] - 层状氧化物类钠电正极材料已批量供货,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已完成送样并获关键客户项目定点 [9] 锰酸锂业务 - 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容量与长循环的高端锰酸锂与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客户评测性能指标优异 [10] 客户与市场 - 客户结构广泛稳定,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大批量供应锂电正极材料,融入国际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提升全球锂电产业链供应商地位 [5] 竞争格局 - 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锰)铁锂因性能、价格不同有不同市场应用场景,公司完成多元化产品布局,将提升细分领域市占率 [11][12]
当升科技2024年营收75.93亿元,加速布局固态电池与资源整合
巨潮资讯· 2025-04-01 15:4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5.93亿元,同比下降49.8%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滑75.48% [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86.23% [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15.98亿元,同比增长30.74% [1] 行业环境 - 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不及预期 [1] - 国内外新能源市场竞争持续加剧 [1] - 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格局经历重大变革 [1] 公司战略 - 坚持"上量内抢外攻,布局资源产能,突破钴锰钠固,协同作战制胜"的年度经营方针 [1] - 聚焦主责主业提质增效 [1] - 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客户开发与推广、高端优质产能释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1] 产品布局 - 在高镍、中镍高电压、钴酸锂、磷酸(锰)铁锂及下一代电池材料等领域形成完整产品布局 [2][3] - 紧密围绕动力、储能、小型三大应用领域推进与下游客户合作 [2] - 深度绑定核心客户 [2] 技术创新 - 加速推进下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化进程 [4] - 固态锂电材料商业化应用走在行业前列 [4] - 报告期内固态锂电材料累计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 [4] - 固态锂电相关材料批量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等固态电池客户 [4] - 通过鹏辉、瑞浦兰钧等客户性能测试并获得吨级订单 [4] - 产品可应用于无人机、eVTOL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4]
当升科技2024年报:营收净利双降超 陈彦彬领航下的转型阵痛与破局之道
金融界· 2025-03-31 21:22
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75.93亿元,同比锐减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滑75.48%,创近三年最大降幅 [2] - 对比2023年营收151.27亿元、净利润19.24亿元,2024年两项核心指标近乎"腰斩" [3] - 营业总成本72.03亿元,同比减少43.76%,毛利率从2023年的16.82%降至12.38% [3] 业绩下滑原因 - 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客户Northvolt Ett AB破产导致坏账计提 [3] - 国内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战加剧,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正极材料价格持续走低 [3] - 锂盐价格剧烈波动压缩利润空间,海外市场销量占比显著下滑 [3] 业务板块表现 - 主营产品高镍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面临需求萎缩 [3] - 销售费用3760.89万元,管理费用2.1亿元,反映市场拓展难度加大与内部管理成本上升 [3] 管理层应对措施 - 董事长陈彦彬领导的博士级管理团队加速技术革新与客户结构调整 [4] - 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3%以上,研发人员规模同比扩大15% [4] - 在超高镍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申请专利数量行业领先 [4] 客户结构调整 - 从单一依赖动力电池市场向储能、小型动力等多元场景拓展 [4] - 磷酸(锰)铁锂材料覆盖近百家客户,在储能领域实现批量供货 [4] 产能与现金流 - 通过子公司江苏当升、常州当升等基地优化生产节奏,存货周转率同比提升12% [5]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30.7% [5] 未来战略 - 加码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开发出纳米级固态电解质材料,与多家车企、电池厂商建立联合实验室 [5] - 强化上游资源协同,通过参股、长协等方式锁定锂、镍资源供应 [5] - 计划2025年建成从矿产到材料的一体化供应链 [5] 股东回报 -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分红总额1.01亿元,占净利润的21.47% [6]
当升科技: 独立董事2024年度述职报告(夏定国)
证券之星· 2025-03-31 20:26
公司治理与履职情况 - 独立董事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要求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并审慎发表独立意见[1][2] - 2024年度共出席董事会会议、战略委员会会议等重要会议16次,对全部议案投同意票,无反对或弃权情形[2] - 作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在技术研发、市场布局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2] 战略发展建议 - 建议公司作为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应重点关注富锂锰基、无金属正极等新技术研发[2] - 提出应拓展人工智能在正极材料研发中的应用[2] - 认为低空经济等新场景将带动锂电池市场爆发,建议持续提升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2][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发展理念,将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3] - 实地调研常州工厂研发中心,建议深入研判技术趋势并制定竞争策略[3] - 应持续巩固在低温、安全等性能指标上的技术优势[3] 投资者权益保护 - 监督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确保符合创业板上市规则等法规要求[4] - 就对外投资、超额利润分享等重大事项与管理层保持密切沟通[4] - 独立董事持续学习相关法规以更好履行监督职责[4] 其他工作情况 - 报告期内无提议召开董事会、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等特殊情况[5]
超17亿元三元材料大单“落地”
高工锂电· 2025-03-04 18:52
当升科技与SK On合作 - 当升科技与SK On签订供应合同 约定2025-2027年供应1 7万吨高镍及中镍锂电正极材料 并优先分配中国及芬兰工厂产能 [2] - 双方还约定对2026-2028年额外11万吨非约束性供应进行协商 潜在订单规模可观 [2] - 以当前超10万元/吨价格计算 1 7万吨订单将带来超17亿元营收影响 [2] - 近三年SK On在当升科技营收占比逐年下滑至0 28% 新订单有望提升其占比 [2] 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现状 - 三元正极材料出货规模增长但市场占比受磷酸铁锂挤压 国内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从4:6降至2:8 [3] - 三元需求放缓主因下游中低端新能源车 PHEV及储能市场增长 这些领域更多使用磷酸铁锂 [3] - 三元材料价格较磷酸铁锂更坚挺 因技术门槛高 产能扩张少 国际客户多分散风险 [3] - 行业呈现磷酸铁锂企业增收不增利 三元企业营收放缓但利润稳健的分化格局 [3] 三元材料未来增长点 - 三元材料增量取决于高能量密度 高续航 高快充领域需求 如VR/AR设备 人形机器人 航天飞行器等 [5] - 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 大圆柱电池等新技术路线中高镍三元材料受青睐 [5] - 新兴应用场景仍处培育阶段 但终端成熟后将释放三元材料增量 [5] 产业链价格修复预期 - 高工锂电分析2025年产业链价格走上修复通道 将影响正极材料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