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卫网君:国家航天局:质量问题,终身追责;特朗普黄金穹顶能否绕开马斯克太空帝国?黄仁勋:美国在5G惨败,不能在AI和6G重蹈覆辙
搜狐财经· 2025-07-27 21:13
美国登月计划与中国竞争 - 美媒警告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因SLS火箭成本高、官僚主义和政治分肥拖累进度,可能导致2029年中国航天员率先登月 [1] -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稳步推进,目标建立"永久驻留"月球基地,形成可持续探索能力 [1] - 建议美国改革登月策略:撤换NASA领导层、放弃SLS火箭与Gateway项目,转向商业月球路线,让SpaceX专注火星任务 [1] - 登月竞争已超越科技范畴,成为大国角逐的标志性舞台,中国成功登月将象征太空领导权易位 [2] 中国商业航天监管升级 - 国家航天局首次对商业航天项目实行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覆盖研制、发射、在轨、回收、退役全环节 [6] - 建立"四方协同"机制:政府定标准、企业负主责、发包方监督、第三方评估,首创质量终身追责制度 [6][7] - 高风险首飞需额外隐患排查,发射实行"许可+节点放行",失利必须归零并获批才能复飞 [6] - 新规推动商业航天从规模竞速转向"强监管、高质量"阶段,需平衡监管与创新以避免合规成本挤压创新空间 [7] 国企商业航天转型挑战 - 国企优势在于人才、技术与产业链完备,但面临行政冗长、成本高、市场反应慢等体制瓶颈 [10] - 提出"五步法"转型路径:扁平组织、市场化供应链、迭代研发、数字孪生技术、需求导向产品开发 [10] - 核心矛盾是体制基因与市场规律对抗,需通过技术开放化、组织敏捷化、供应市场化实现商业闭环 [11] 美国科技战略与太空产业 - 英伟达CEO警告美国在5G领域完败,需避免AI和6G重蹈覆辙,主张通过技术扩散构建全球标准生态 [14] - 特朗普政府"黄金穹顶"计划拟投入超万亿美元建立全域导弹防御网,可能边缘化SpaceX [16] - 美国太空产业控制权争夺进入技术+政治双线战场,SpaceX短期不可替代但面临"去马斯克化"压力 [18]
封关不是封岛,更便捷!海南自贸港开放力度更大、产业体系更优
央视网· 2025-07-27 17:22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时间及政策框架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时间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1] - 封关后海南岛将成为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政策 [1] - 封关不是封岛 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 海南与国际联系将更加便捷 [1] 封关核心政策措施 - "一线"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高至74% [1][4] - 岛内享惠主体之间可免进口税收流通 加工增值达30%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1][4] - 对全国现有部分禁止 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 [2][4] - 设置10个"二线口岸" 对进入内地货物采取便捷通行举措 [2][4] - 对"零关税"货物实行低干预 高效率的精准监管 [2][4] 人员及货物流动管理 - 封关后到海南出差旅游不需额外办理证件 [3] - 除部分货物进入内地需查验外 人员物品交通运输工具管理不变 [3] - 8个对外开放口岸作为"一线"口岸 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径予放行 [4] 自贸港建设成效 - 85个国家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 [6]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6] - 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双15%"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超480亿元 [6] - 离岛免税购物额度增至每人每年10万元 [6] "零关税"政策升级 - "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 占比74% [7][9] - 享惠主体范围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9] - 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动 [9] 海南经济发展数据 - 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 年均增长14.6% [10] - 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 年均增长97% [10] - 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 年均增长43.7% [10] - 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 [10] 主导产业发展 - 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67% 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11] - 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 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 [11] - 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 离岛免税销售额占全球超8% [1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9.6%居全国第一 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70% [11]
“北京未来企业家实训营”开营 首期报名参与企业家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11个前沿领域
北京商报· 2025-07-25 18:49
北京未来企业家实训营启动 - 实训营由北京市丰台区主办,为期3个月,吸引100余名民营企业家参与 [1] - 课程体系聚焦科技型民营企业,设置五大模块:"政策解码"、"破界对话"、"智行研学"、"实战领航"、"成果共享" [1] - "政策解码"模块邀请政府部门领导解读惠企政策,破解企业落地难题 [1] - "破界对话+实战领航"模块组织参访京东、小米等头部企业,搭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 [1] - "智行研学"模块将前往杭州、上海等城市,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赛道 [1] - "成果共享"模块将成立未来企业家促进会,设立专项基金,加大金融助企力度 [1] 参与企业情况 - 首期实训营企业家来自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等11个前沿领域 [1] - 超过70%参与企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 [1] 政府规划与目标 - 实训营是"丰台•学子回家"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丰台区计划持续打造企业管理人才培育支持体系 [2] - 目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前沿洞察力、政策把握力、资源整合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 [2]
人工智能时代投什么?吴世春的三条逻辑、两个观点和十个忠告
创业邦· 2025-07-25 17:42
AI行业发展现状 - AI发展相当于互联网2002年、移动互联网2011年阶段,基础设施完善且应用爆发初期 [4][7] - 中国市场应用层融资已超越模型层融资,DeepSeek推动全球对中国科技市场重估 [6] - 小公司应聚焦垂直应用和效率提升,避免与大厂在基础设施和入口级产品竞争 [7] AI Agent趋势 - 2025年为AI Agent元年,线性智能增长带来指数级价值,成本下降推动Token价格降低 [9] - Agent定义为基于大模型、具备记忆、自主推理和工具使用能力的智能程序 [10] - 重点关注垂直领域Agent,如深度赋智、cameraAI等,四大物理落地场景包括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无人机和AI玩具 [10] 具身智能机遇 - 中国供应链优势使具身智能成为历史性机遇,机器人本体成本从百万降至10万级别 [12] - 产业链覆盖硬件、软件、本体和应用,投资案例包括鹿明机器人、钛虎机器人等 [12] - 中国机器人采购量远超国外,教育机构和政府为主要买家 [12] 投资逻辑与布局 - 梅花创投布局商业航天(火箭、卫星、遥感)、AI(Meta GPT)、机器人(20多家企业)等前沿领域 [6] - 三条投资逻辑:独角虎(价值创造)、小镇青年(PSD创业者)、"人-事-时-值"四合一项目 [15] - 资本寒冬是伟大企业诞生季节,转向投低估值、投国运策略 [16] 投资忠告 - 投资未来稀缺性,敢于在非共识领域独立判断(如早期布局AI、机器人、航天) [17] - 避免短债长投和负债投资,逆周期操作避免扎堆 [19][20] - 早期投资需控制资金量,创业者-1到0阶段商业化能力弱 [22] - 偏好有匪气、抗挫折能力的创始人 [23][24]
“北京未来企业家实训营”开营,百余名民营企业家参与
新京报· 2025-07-25 16:33
实训营概况 - "北京未来企业家实训营"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为期3个月,100余名民营企业家参与 [1] - 实训营是"丰台·学子回家"系列活动之一,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讲授开营第一课 [1] -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带来"科技向善与科技留白"主题课程,解读科技伦理与产业创新的平衡之道 [1] 课程体系与活动安排 - 课程体系围绕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需求,设置政策解码、破界对话、智行研学、实战领航、成果共享五大模块 [2] - 学员将参访京东、小米等头部企业,前往杭州、上海、合肥、武汉等城市开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赛道研学 [2] - 前往井冈山开展专题教学、红色团建、座谈交流等活动,成立未来企业家促进会,设立专项基金 [2] - 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学家、资深投资人等10名左右行业大咖与学员交流 [2] 学员构成与导师资源 - 首期实训营吸引来自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等11个前沿领域的企业家参与 [2] - 超七成企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不乏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军者 [2] - 参训者全部为企业高管,既有技术型管理者,也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创新型领导者 [2] - 实训营选配"链长"单位负责人、"丰泽人才"及行业领军企业高管组建"创业成长导师团" [2] 未来规划 - 丰台区将持续打造企业管理人才培育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3] - 锻造一支兼具综合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企业家"人才队伍 [3]
全周期“操盘”,这家成都市属国企累计投资科创企业和未来项目600个
投中网· 2025-07-25 16:33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构建"耐心资本"生态 "未来产业基金将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策源作用,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桥梁,推 动更多高水准的科技成果在蓉开花结果。同时,也将孵化培育出更多'硬科技'企业,为成都的产业升 级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对接活动上,对未来产业基金给出明确定位。 助力构建"耐心资本"生态。 陪伴企业从0到1、从1到100 来源丨 投中网 当前,成都正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 未来产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未来要动力,离不开资本赋能。 7月24日,一场以"到成都·投未来"为主题的成都未来产业基金发 布及产业对接活动在成都启幕,现场重磅发布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 这被外界认为是 成都未来产业发展棋局中落下的关键一子,也被解读为标志着成都政府投资基金2.0时代全面开启。 该基金依托成都产投集团"产业性基金"、交子金控集团"功能性基金"定位,由成都科创投集团等机 构进行管理。 近年来,成都科创投集团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累计投资科创企业和未来项 目600个,具备全周期"操盘"能力, ...
杭州这个太空夏令营太硬核了
杭州日报· 2025-07-25 11:02
据了解,这次夏令营的主办方是"地卫二"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者是一家专注集成AI与航天技术 研发的公司,不仅发射升空浙产首颗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还在去年将阿曼首颗人造卫星 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平时工作重点是使用遥感和GIS分析地理空间数据。"来自阿曼航天公司的 Alzakwani说,阿曼星交付后,双方仍有密切合作,"在这里还有机会学习后续运维卫星等相关技术。" 负责本次夏令营项目的林宇轩告诉记者,学员们通过参观企业、学习技术,可以把遥感、导航、微 小卫星技术和项目管理等不同的行业拼图慢慢拼到一块,了解成熟的商业卫星公司如何运作。"他们原 先可能学过用卫星数据做城市规划,但在这里,可以用真实的卫星数据做数据分发处理和运用,尝试自 然资源监测、矿产资源搜寻等体验。"林宇轩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化技术交流,为航天产品与技术出 海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举办杭州独一无二的太空夏令营,既展现了西湖区航天科技硬实力,也更加明确了加速实现"空天 地海一体化发展"蓝图。近年来,西湖区重点布局太空智算、卫星互联网等差异化赛道,聚力打造全国 知名卫星载荷核心部组件生产中心、卫星导航遥感数据应用中心,成功创建全省商业航天未 ...
北京亦庄加速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快讯· 2025-07-25 08:27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大力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集聚地 [1] - 北京亦庄汇聚了75%以上的国内商业火箭企业 [1] - 计划到2025年"亦庄箭"发射次数超过40次,入轨卫星超过130颗 [1] 产业链布局 - 区内企业如星河动力航天、零重空间等在技术、发射、制造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星地一体"产业链 [1] - 依托完善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协同,北京亦庄正打造高密度创新生态 [1] 市场规模预测 - 推动商业航天向低成本、规模化方向发展 [1] - 预计2024年空天产业规模将突破350亿元 [1]
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太空科创时代的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
财经网· 2025-07-25 07:05
太空经济前景 - 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预计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价值达1万亿美元 对更广泛经济社会价值达7.9万亿美元 [1] - 2025-2040年太空经济累计影响将超80万亿美元 [1] - 全球在轨卫星数量超1.3万颗 大部分为低轨通信卫星 呈现星座化、规模化、低成本化特点 [1] 太空科创发展模式 - 太空科创需要技术、产业、金融三轮驱动融合发展 [1] - 前沿技术驱动智能制造和商业航天产业变革 [1] - 多层次科创金融体系为产业变革注入动能 [1] - 技术突破与金融支持需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行业发展 [1] 银河航天创新成果 - 推出国内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卫星 [2] - 首次批量研制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2] - 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大规模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 - 全柔性太阳翼展开面积20平方米 卷起后直径仅保温杯大小 [2] - 已完成25颗先进卫星发射 包括全球首颗高频低轨毫米波卫星等 [3] 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 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 [3] - 助力建设开放商业航天供应链生态 [2] - 在太空大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全柔性太阳翼技术解决卫星体积重量限制 提高能量密度 [2]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崛起 北京亦庄迈向“飞天之城”
证券日报· 2025-07-25 00:13
商业航天产业概况 - 商业航天正加速嵌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承载卫星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6G通信、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关键支撑任务 [2] - 北京亦庄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最具代表性的集聚地,聚集全国75%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2024年空天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 [2] - 北京亦庄已形成中国最完整、最密集的航天产业生态,涵盖火箭研制、卫星制造、地面设备、星地通信等全链条环节 [8][9] 火箭产业发展 - 北京亦庄聚集星河动力航天、蓝箭航天、中国长征火箭、星际荣耀等多家火箭企业,形成国内最密集的商业火箭创新集群 [3] - "智神星一号"液体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10月底首飞,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吨,可重复使用约30次 [4][5] - 重复使用技术可将单位发射成本从每公斤3-5万元降至8000元,2025年"亦庄箭"计划发射超40次,入轨卫星超130颗 [4][5] 卫星与通信技术 - 零重空间已建立完整卫星能力体系,计划2026年建成年产能200台的卫星工厂,推动卫星制造规模化 [6][7] - 融为科技是国内首家全国产化高码率卫星接收产品提供商,细分市场占有率超50%,产品与超100类在轨卫星完成联试 [7] - 北京亦庄"星地一体"技术链快速成型,推动航天能力从"能上天"向"用得上"跨越 [6][7] 产业集群与协同效应 - 北京亦庄形成"星箭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链协同加速创新效率,企业可共享技术、分摊研发成本 [8][9][10] - 产业集群降低沟通成本与研发时间,便于企业快速获取配套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与竞争力 [10] - 融为科技为区内火箭企业提供设备,未来随着企业增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北京亦庄出台系统性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包括最高5000万元创新奖励、1:1配套国家项目经费、发射保险全额报销等 [11] - 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调度股权投资超50亿元,带动社会融资超百亿元 [11] - 推进2500亩空天街区建设,打造商业航天企业高密度集聚地,火箭大街集成多项功能服务企业需求 [1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8年"亦庄箭"发射规模将接近百次,低轨运力达1000吨,互联网卫星发射能力达2000颗 [5] - 加快构建"千星产发"能力,推动商业航天与6G通信、车联网、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13] - 北京亦庄正全方位加速关键能力构建与应用场景拓展,打造面向全球的商业航天产业高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