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重估中国资产!外资新动向,看好这两个方向!
天天基金网· 2025-06-11 13:08
外资机构重估中国资产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意愿明显加强 因寻求投资组合多元化和担心错过中国科技进步红利 [2]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敞口仍较低 MSCI新兴市场基准指数中中国股票权重29%但全球配置仅26.6% 存在2.4个百分点的增持空间 [6][13][14]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 驱动外资重新考量中国股票前景 [6][7]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均超20% [3][11] - 全球区域基金、美国区域基金等长线资金开始流入港股市场 预计南向资金下半年持续增配 [3][15] - 港股科技巨头2025年业绩增长预期稳健 科技叙事或带动盈利超预期上行 [16] - 摩根士丹利更看好港股和ADR 因AI与新消费相关大盘股多集中在港股 且部分A股公司选择港股双重上市 [8][9] 下半年市场展望与配置建议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预测中国权益资产将跑赢海外市场 因政策支持成长行业及亚太市场流动性环境改善 [4][17][19][20]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 聚焦红利股(因沪深300静态估值较十年均值低估25.6%)和科技成长板块(如新能源、新消费) [21] - 华泰证券看好港股相对全球市场的收益表现 因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抬升及人民币资产修复空间 [22] 外资配置动态 - 摩根士丹利调查显示多数全球投资者有兴趣逐步增加对中国敞口 [12] - 野村观察到非美资产获国际资金青睐 欧元升值反映资金撤离美元资产动向 [17]
重估中国资产!外资新动向,看好这两个方向!
证券时报· 2025-06-11 12:40
外资机构重估中国资产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意愿明显加强,主要因寻求投资组合多元化和担心错过中国科技进步红利 [1][5]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敞口仍较低,MSCI新兴市场基准指数中中国股票权重为29%,但资金配置仅26.6%,存在2.4个百分点的差距 [12][13]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突破是外资重新考量的关键因素 [6][7]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截至6月10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均超20% [2][10] - 中信证券观察到全球区域基金、美国区域基金等长线资金开始流入港股市场 [2][14] - 港股科技巨头2025年业绩增长预期稳健,下半年或因科技叙事带动盈利超预期 [15] 中国权益资产展望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预测中国权益资产下半年将跑赢海外市场,受益于弱美元和亚太新兴市场流动性环境 [17][20] - 政策对成长行业的支持可能推动资金投向新兴高景气领域,如新能源、新消费 [20][22] - 沪深300指数静态估值较十年均值低估25.6%,红利股和科技成长板块更具吸引力 [22] 外资配置偏好 - 摩根士丹利更看好港股和ADR,因AI和新消费相关大盘股多集中于港股市场 [8][9] - 美的集团等A股公司选择港股双重上市,进一步增加离岸中国市场吸引力 [9] - 华泰证券看好港股相对全球市场的收益表现,因人民币资产修复预期 [23]
这家造车新势力Q1营收同比激增149.9%,如何做到的?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12:38
公司业绩表现 - 一季度交付电动汽车36330辆,同比增长296%,超过去年上半年交付总量 [2] - 一季度总营收达16306.4万亿越南盾(约合6.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9.9% [2] - 一季度净亏损7.124亿美元,同比扩大20% [5] 市场战略调整 - 聚焦东南亚价格敏感市场,推出VF 3、VF 5等性价比车型,越南市场交付量占比超60% [3] - 放弃激进的欧美市场投入,将资源集中于印度、印尼等亚洲新兴市场 [3] - 计划2025年越南本土交付超20万辆,全球交付量翻番 [3]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工厂将于2025年7月投产,印尼工厂预计10月落地 [3] - 计划今年10月在印尼开设新工厂 [4] - 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物流成本与关税壁垒 [3] 融资与资金支持 - 正与印度国有银行洽谈,计划筹集高达2亿美元贷款,作为印度5亿美元投资计划的首批资金 [3] - 创始人已投入近10亿美元个人财产,承诺到2026年再追加20亿美元 [5] - Vingroup承诺向公司提供最高14亿美元的贷款支持 [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东南亚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特斯拉、丰田等巨头加码电动化 [5] - 动力电池依赖国外供应商,供应链稳定性存疑 [5]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入“精耕细作”,考验成本、效率、生态的多维比拼 [7] 未来发展关键节点 - 2025年需实现毛利率转正,达成交付目标以验证模式可行性 [7] - 需在资本开支与成本管控间找到平衡,向资本市场证明盈利潜力 [7] - 聚焦技术、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竞争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7]
A 股港股冰火两重天?大摩解读三大分化原因
智通财经· 2025-06-11 11:48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配置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配置意愿增强 当前配置仍低配MSCI新兴市场指数24% 为最大差距 [2] - 投资者对科技/新消费板块兴趣提升 尤其关注人工智能相关主题及新兴消费品牌 [2] - 深度求索等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引发对错过中国科技发展的担忧 [3] A股与港股表现分化原因 - 年初至今沪深300指数下跌1.5% 恒生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分别上涨19%和16% [4] - 港股集中更多人工智能/新消费相关大盘股 如美的集团等A股公司选择赴港双重上市 [4] - MSCI中国指数中高质量高ROE行业(互联网/金融/IT)占比超70% 而A股沪深300指数中受宏观制约行业(原材料/重工业/地产/能源)占比达26% [4] - 国家队对A股流动性支持在3300-3400点区间有限 需接近或跌破3000点才可能介入 [5] 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底美元指数跌至89 人民币对美元温和升值至7.05 [5] - 政策层倾向维持人民币稳定以推进货币国际化并防止资本外流 [5] 争议性观点分析 - 2025-2026年中国或持续通缩 但MSCI中国指数ROE已在2024年下半年触底 [6] - 科技/新消费板块估值高企 建议选择具有明确盈利交付能力的高质量标的并配置高股息标的平滑波动 [6]
大陆电动汽车入岛?民进党当局紧张坏了
环球网· 2025-06-11 09:14
比亚迪全球市场扩张 - 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厂,计划2030年前实现全球销售"一半来自大陆以外市场"[1] - 公司将台湾视为"重点战略市场",已委托港商太古汽车为台湾总代理并开始招募经销商[1] - 计划最快2024年底以腾势品牌进入台湾市场,首推豪华MPV车型D9,售价100多万元新台币[1] 台湾市场准入障碍 - 台湾"经济部"称比亚迪未取得车型合格证明书,不能在台销售[3] - 通过泰国进口可能构成违规转运,违规者最高罚300万元新台币或停止进出口1-12个月[3] - 台湾禁止2509项大陆产品进口,包括整车和底盘,违反世贸组织非歧视原则[4][5] 两岸产业合作潜力 - 2024年台湾对大陆与香港贸易顺差达699.96亿美元,电子零组件高度依赖大陆市场[4] - 大陆新能源汽车技术吸引台湾业界,比亚迪主动寻求与台湾车厂合作[6] - 台湾车厂长期依赖美日技术但无法突破,与比亚迪合作被视为获取关键技术的机会[6] 台湾产业政策矛盾 - 民进党当局享受大陆市场顺差却限制大陆产品进口,损害消费者利益和产业竞争力[4] - 台湾车厂主管批评当局偏袒特斯拉却无法获得实质利益,供应链受制于人[6] - 分析认为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台湾产业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4][6]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国际投资者重新配置中国股票 港股科技板块年内涨超20%
金融界· 2025-06-11 08:10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重新审视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意愿显著增强,源于投资组合多元化和对中国科技进步机遇的关注[1] - 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推动国际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股票前景[3]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配置比例(26.6%)低于MSCI新兴市场基准指数权重(29%),存在2.4个百分点的增持空间[3] 港股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 -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均超过20%,人工智能和新消费相关个股表现突出[4] - 港股科技龙头2025年全年业绩增长预期稳健,人工智能产业周期或引领港股向上[4] - 港股龙头互联网企业资本开支和云业务收入同步强劲增长,业绩有望加速释放[4] - DeepSeek大模型全面开源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4] 市场配置策略 - 机构建议采用哑铃策略,聚焦红利与科技成长两大方向[5] - 沪深300指数静态估值在风险溢价角度仍被低估,对国内长线资金具有吸引力[5] - 股息率稳定的红利股和细分科技成长板块更适合下半年市场环境[5] 中国权益资产前景 - 中国权益资产预计将在下半年跑赢海外市场,受益于强政策预期和亚太新兴市场流动性环境[6] - 人民币升值与全球去美元化背景下,外资回流预期强化,金融、消费、医药及各行业龙头或将获益[6] - 政策对成长行业的有力支持可能促使市场更多关注新兴高景气成长领域[6]
重估中国资产!外资新动向,看好这两个方向!
券商中国· 2025-06-11 07:28
外资机构重估中国资产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意愿明显加强,因担忧错过中国科技进步红利且投资组合多元化需求上升 [2]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敞口仍较低(MSCI新兴市场权重29% vs 实际配置26.6%),存在2.4个百分点的增持空间 [6][13][14]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20%,外资长线资金开始流入港股市场 [3][11][15] 中国科技突破驱动外资转向 - 中国在人工智能(如DeepSeek)、电动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突破,缓解国际投资者对技术落后的担忧 [6][7] - 摩根士丹利指出"错失恐惧症(FOMO)"重现,港股及ADR中AI、新消费相关大盘股更具吸引力 [7][8][9] - 港股科技巨头2025年业绩增长预期稳健,或带动盈利超预期上行 [16] 下半年中国权益资产展望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预测中国权益资产将跑赢海外市场,因政策支持成长行业且流动性环境改善 [4][19][20]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聚焦红利股(沪深300静态估值低估25.6%)与科技成长板块(新能源、新消费) [21] - 非美资产获流动性支持,恒生科技指数等受国际资金青睐 [17] 市场配置与资金流向 - 摩根士丹利称多数全球投资者计划逐步增加中国敞口,港股南向资金预计持续流入 [12][15] - 美的集团等A股公司选择港股双重上市,增强离岸市场吸引力 [9] - 华泰证券看好港股相对全球市场的收益表现,因人民币资产修复预期升温 [22]
美股收盘: 三大指数均创至少3个月以来收盘新高,英伟达总市值重新登顶
财联社· 2025-06-11 06:46
周二(6月10日),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均收于至少3个月来新高 ,其中标普和纳指双 双录得三连阳。 Siebert Financial首席投资官Mark Malek表示,"美联储担心真正的通胀效应尚未显现。基于 目前复杂的关税情况,我们预计汽车、服装、食品等商品将出现关税驱动通胀的初步迹象。" 热门股表现 大型科技股多数走高 ,(按市值排列)英伟达涨0.93%,重新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微软 跌0.39%,苹果涨0.61%,亚马逊涨0.29%,谷歌C涨1.34%,Meta涨1.2%,博通涨 0.14%。 特斯拉涨5.67%,在连续三天大幅反弹后,市值重回1万亿美元上方。 芯片股整体走强,费城半导体指数涨2.06%,30只成分股仅迈威尔科技(-0.43%)一家下 跌。英特尔涨7.81%,创两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收报22.08美元,上一次收于22美元上方 还是在5月13日。 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25%,报42,866.87点;标普500指数涨0.55%,报6,038.81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63%,报19,714.99点。 | 名称 | | 電新价 | 浙大额 | 湖以倡 | | --- | ...
加拿大工业部长Melanie Joly:加拿大将恢复实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
快讯· 2025-06-11 05:03
行业政策动态 - 加拿大政府宣布将恢复实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 [1]
特斯拉上涨5.03%,报324.1美元/股,总市值10439.12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11 03:17
股价与市值 - 6月11日盘中上涨5 03%至324 1美元/股 成交额361 15亿美元 总市值10439 12亿美元 [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 收入总额193 35亿美元 同比减少9 23% 归母净利润4 09亿美元 同比减少70 58% [1] 评级与目标价 - 6月9日获Robert W Baird重申Neutral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320美元 [1] 财报披露计划 - 预计7月22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纳斯达克官网数据) [1] 公司业务概况 - 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租赁高性能全电动汽车及能源发电存储系统 提供相关服务 全球首家垂直整合可持续能源公司 覆盖发电存储消费全链条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计划推出多款车型覆盖消费及商用车市场 包括Model 3/Y/S/X/Cybertruck/Semi/Roadster 技术优势包括领先里程、充电灵活性、加速操控安全性能、用户信息娱乐功能、无线更新能力及拥有成本节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