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约车
icon
搜索文档
滴滴:在全国落地近3000个助老打车站,为老年人提供2.65亿次出行服务
新浪科技· 2025-10-29 21:45
公司业务发展 - 滴滴助老打车服务(滴滴长辈版)自2021年1月上线以来,截至2025年9月已累计为全国老年用户提供超过2.65亿次出行服务 [1] - 该服务已覆盖全国355座城市 [2] - 公司联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合作落地近3000个助老打车智慧出行站牌 [2] 产品与服务特点 - 产品操作流程大幅简化,提供“一键叫车”功能,老年用户呼叫出租车时无需输入目的地即可发单 [1] - 考虑到支付习惯,产品保留了出租车的线下现金支付方式 [1] - 当终点是医院且遇到排队场景时,滴滴助老打车提供优先派单服务,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提供该服务超20.2万次 [2] - 助老打车站牌支持老人扫码后无需输入终点即可一键叫车,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可拨打热线电话400-688-1700通过人工客服叫车 [2] 行业与社会背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 [1] - 智能技术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许多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出行需求存在阻碍 [1] - 公司通过共建社区老年大学,以“传帮带”形式覆盖近85万老年人,并共同发起“全国智慧助老公益行动” [2]
优步(UBER.US)联手Lucid(LCID.US)、Nuro 官宣明年在旧金山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21:00
智通财经APP获悉,优步(UBER.US)周三宣布,计划于明年在旧金山湾区首次推出由Lucid(LCID.US)和 Nuro Inc.联合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网约车服务,此举意味着该公司将与Waymo的自动出租车服务展开正 面竞争。 过去一年间,优步已与十余家自动驾驶开发商达成合作,押注未来其平台将实现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司 机的协同运营。该公司已向Lucid和Nuro分别投入数亿美元资金,并于周二宣布目标组建10万辆搭载英 伟达(NVDA.US)技术的自动驾驶车队,该计划将于2027年启动。这包括7月承诺的2万辆Lucid-Nuro机器 人出租车,优步计划与合作伙伴在六年内于旧金山等市场部署运营。 不过,作为优步总部所在地的旧金山市场,该公司仍需奋起直追。Waymo过去一年已将服务从市区扩 展至南湾地区,并获得了旧金山和圣何塞机场的运营许可——这些交通枢纽是网约车业务的重要客源 地。 根据美国加州车管局网站信息,Nuro目前在南湾部分地区持有无人驾驶测试和部署许可,但尚未获得 在旧金山无安全员驾驶Lucid车辆的许可,也缺乏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的载客运营资质。Nuro发言人表 示,公司将与合作伙伴按照测试进度获取 ...
3年半亏超19亿元!享道出行身背多张罚单冲刺港股,递表前大幅减资
中国能源网· 2025-10-29 17:58
上市申请与公司概况 - 享道出行于2025年10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于2018年由上汽总公司设立,并引入了多家具有车企背景的战略股东 [1] - 业务范围覆盖网约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车辆销售及Robotaxi服务 [1] 资本变动与财务状况 - 2025年7月,公司注册资本由41.06亿元人民币削减至3.5亿元人民币,减资幅度高达91.48%,减少的注册资本专项用于弥补公司亏损 [1] - 报告期内营收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约47.29亿元增至2024年的约63.95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0.13亿元 [1] - 报告期内亏损额持续收窄,从2022年的约7.81亿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1.15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19.07亿元 [1] - 毛利率呈现改善趋势,从2022年的1.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改善,2022年至2024年为净流出(7.41亿元、3.78亿元、2.04亿元),2025年上半年转为净流入8330万元 [2] 运营指标与用户增长 - 月均活跃用户数快速增长,从2022年的2660万名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27亿名 [4] - 平台注册司机数量持续增加,从2022年的约34.12万名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106.22万名 [4] 合规性与相关风险 - 平台上部分车辆及司机尚未取得必要的运输证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4] - 报告期内因不合规被处以的罚款不超过当期收入的0.1% [4]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与公司相关的行政处罚共149条,处罚总金额为384.3万元 [4][5] - 公司董事认为该等不合规事宜不会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并预计订单合规率将不断提高 [5] 未来展望与盈利路径 - 公司未来实现盈利及产生正经营现金流的能力取决于提升用户体验、有效竞争、管理车队更新流程、扩大用户基础及控制成本等因素 [3] - 随着业务扩展、研发投入及Robotaxi定制车采购,销售成本及经营开支可能进一步增加,同时上市也会带来庞大的成本及开支 [3]
2025年了,网约车还敢高抽成?这位博主做了100单实测
观察者网· 2025-10-29 16:36
网约车平台实际抽成比例 - 博主实测100单显示,当日即时平均抽成比例为20.7%,但计入司机月度奖励等补贴后,100位司机8月平均抽成降至16.1% [3] -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实测的全部滴滴司机月度平均抽成为15.3%,九成司机月均抽成低于20% [4] - 实测数据与滴滴2024年公布的平均14%的抽佣数据较为接近,远低于坊间流传的30%-40%的比例 [3][4] 抽成比例认知偏差与原因 - 71.8%的司机在问卷中高估了自己的抽成比例,超三分之一司机误认为月均抽成高于25%,但实际数据验证显示768位司机中仅1人月均抽成超过25% [4][15] - 认知偏差源于奖励补贴零散到账且未逐笔核对,司机仅以乘客支付与自身到手金额差额计算,导致体感抽成高于实际 [15] - 司机对平台透明账单功能使用频率低,尽管77.7%的司机知晓该功能,但55.6%的司机并不经常查看或不了解抽成账单展示 [16] 动态抽成机制与市场调节 - 平台抽成非固定值,由算法根据供需关系动态调整,平峰期或冷门区域订单少时抽成比例相对较高,高峰期与热点区域运力紧张时平台降低实际抽成以激励司机 [6][7] - 实测显示,同一路线高峰期即时平均抽成仅17%,平峰期则高达28.9%,差距近12个百分点 [7] - 长距离订单平台适度让利,5笔180元长单当日即时平均抽成仅16.25%,远低于5笔30元短单28%的平均抽成 [10] 平台补贴与负抽成现象 - 平台通过补贴撬动订单量,出现"负抽成订单",即司机实收高于乘客实付,例如一笔订单乘客实付11.12元,司机实收12.7元,抽成比例为-14.21% [12] - 奖励和补贴按周或按月零散到账,而非现结,导致司机难以在订单完成第一时间感知全部收入 [12] - 例如一位司机8月跑单590笔,乘客实付19529.61元,若不计算1942.03元的奖励补贴,抽成比例为22%,计入后则降至12.2% [12] 行业政策背景与平台实践 - 交通运输部2022年开展抽成"阳光行动",要求平台公开计价规则,实时显示抽成比例,最高抽成不超30% [3] - 2023年发布工作方案,要求网约车平台在当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降低过高抽成比例上限有关工作 [3] - 滴滴平台将抽成所得利润很大部分投入再分配及改善司乘体验,例如今年4月追加20亿元,其中10亿用于补贴司机,10亿用于补贴乘客 [18] 行业生态与长期发展 - 网约车平台生意本质是撮合交易,核心是让司乘双方受益,传统出租车行业司机每天需固定缴纳170-550元管理费,折合抽成比例达30%以上,而网约车司机月度平均抽成仅16%左右 [17] - 滴滴已连续十个季度保持订单两位数增长,表明其生态韧性获得商业验证 [20] - 平台通过线下布设实体站点等方式,将线上叫车服务延伸至线下可感知位置,致力于构建司乘企三方共赢的健康行业生态 [18][20]
IPO雷达|3年半亏超19亿元!享道出行身背多张罚单冲刺港股,递表前大幅减资
搜狐财经· 2025-10-29 14:52
上市申请与公司概况 - 享道出行于2025年10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于2018年由上汽总公司设立,并引入了多家具有车企背景的战略股东 [1] - 业务范围覆盖网约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车辆销售及Robotaxi服务 [1] 资本结构与减资情况 - 2025年7月,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由41.06亿元人民币削减至3.5亿元人民币,减资幅度高达91.48% [1] - 减少的注册资本专项用于弥补公司亏损 [1]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营收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7.29亿元、57.18亿元、63.95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0.13亿元 [1][2] - 报告期内亏损额持续收窄,2022年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7.81亿元、6.04亿元、4.07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1.15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19.07亿元 [1][2] - 毛利率显著改善,从2022年的1.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2022年至2024年为净流出(7.41亿元、3.78亿元、2.04亿元),2025年上半年转为净流入8330万元 [2] 运营指标与用户增长 - 月均活跃用户数快速增长,从2022年的2660万名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27亿名 [3] - 平台注册司机数量持续增加,从2022年的约34.12万名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6.22万名 [3] 合规性与潜在风险 - 平台上部分车辆及司机尚未取得必要的运输证及/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4] - 报告期内因不合规被处以的罚款不超过相关期间收入的0.1% [4] -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9日,与公司相关的行政处罚共149条,处罚总金额为384.3万元 [5] - 公司董事认为该等不合规事宜不会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6]
滴滴在中国落地近3000个助老打车站牌 为老年人提供2.65亿次出行服务
凤凰网· 2025-10-29 13:41
公司业务发展 - 滴滴出行助老打车服务自2021年1月上线以来累计为全国老年用户提供超过2.65亿次出行服务 [1] - 该服务目前已覆盖全国355个城市 [1] - 截至2025年9月底,该服务已累计提供就医优先派单超过20.2万次 [1] 产品与服务特点 - 服务在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设置了近3000个助老打车智慧出行站牌,老年用户可通过扫描站牌二维码实现“一键叫车”,无需输入目的地 [1] - 针对无智能手机的用户,可拨打热线电话通过人工客服叫车 [1] - 滴滴长辈版保留了现金支付功能,并提供了就医优先派单服务 [1] 战略合作与生态构建 - 2025年9月,滴滴出行与上海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美好生活”助老出行生态 [1] - 合作通过线下网点为老年人提供使用指导并推出专属出行优惠 [1]
终结网约车“保险裸奔”困局需疏堵结合
金融时报· 2025-10-29 10:07
行业核心问题 - 新能源网约车行业存在“投保难、保费贵”的现实症结,导致部分司机以私家车名义购买保费更低的“非营运”保险 [1][3] - 私家车从事高强度网约车运营(如事发前8个月接单超千笔)导致出险概率发生根本性上升,但车主仍要求保险公司以低保费覆盖高风险,违背保险合同公平原则 [2] - 行业催生了以非营运险“蒙混过关”的灰色做法,甚至滋生了不受监管的“统筹保险”等金融替代品,使司机处于毫无保障的状态 [3] 司法判决与责任界定 - 法院判决明确指出,被保险人在车辆用途变更、风险显著增加时负有法定告知义务,厘清了网约车和家用车的责任边界 [2] - 私家车从事网约车运营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有权拒赔,车主需自行承担赔偿责任,此类案件并非孤例 [1][2] 平台方责任与行动方向 - 网约车平台作为运营组织者和受益方,有责任对旗下车辆的保险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应将购买合规营运险作为司机接单的前置条件 [4] - 平台应通过技术手段核验保单性质,并加强对司机的风险宣传与政策引导,以保障司乘人员权益和行业良性生态 [4] 保险行业产品与监管创新 - 传统的“营运/非营运”二分式保险产品分类模式已滞后于网约车新业态,保险公司需探索开发更灵活、更具适配性的保险方案 [4] - 保险产品创新方向包括基于行驶里程、接单时长的“按需保险”,以更合理的产品定价满足兼职司机需求 [4] - 监管部门需强化市场引导与监督,打击非法保险产品,并推动构建既覆盖风险又让司机负担得起的普惠保险体系 [4]
都与英伟达合作!优步拟部署1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Lucid同步加码L4平台
硬AI· 2025-10-29 09:46
优步与英伟达合作计划 - 优步宣布将从2027年起扩充一支由英伟达技术驱动的10万辆自动驾驶车队,目标是降低无人出租车的运营成本 [2][3] - 作为合作一部分,Stellantis将成为首批向优步提供英伟达驱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计划交付至少5000辆供优步在美及国际市场运营 [6] - 优步将负责车辆的端到端车队管理,包括远程协助、充电、清洁、维护及客户服务 [6] 合作基础与技术平台 - 合作基于双方1月建立的伙伴关系,优步同意向英伟达提供驾驶数据以帮助改进其AI模型和芯片技术 [2][5] - 英伟达同期发布新技术平台Nvidia Drive AGX Hyperion 10,支持制造商为车辆配备兼容自动驾驶软件的硬件和传感器 [2][6] - 优步与英伟达将合作建立“机器人出租车数据工厂”,收集超过300万小时的自动驾驶专属驾驶数据用于模型训练,英伟达将提供处理器、AI模型及数据工具 [9][10][11] 优步现有自动驾驶业务与扩展 - 优步已在美国奥斯汀和亚特兰大与Waymo合作推出自动驾驶服务,并在阿布扎比、沙特与文远知行合作提供无人出租车服务,但车队规模有限 [9] - 优步计划将Waymo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的车队扩展至“数百辆”,但与公司数百万名网约车司机相比仍显微不足道 [9] - 优步现有及未来的自动驾驶合作伙伴均可使用英伟达技术,为最终部署10万辆车队贡献力量 [9] Lucid与英伟达合作开发L4自动驾驶 - 同日电动车厂商Lucid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开发L4自动驾驶平台,目标打造可在所有场景下独立运行的乘用车 [2][12][13] - 合作将从为Lucid现有Gravity SUV开发更先进驾驶辅助技术开始,最终利用英伟达DRIVE AV平台及传感器系统开发L4能力 [13] - Lucid中型平台将于明年推出首款车型,新设计已具备整合自动驾驶技术能力,现有车型Lucid Air与Gravity SUV也可能在未来改款时加入相关功能 [15] Lucid其他自动驾驶合作 - 今年7月Lucid宣布将与优步和Nuro合作,开发一支由Lucid Gravity SUV组成的无人出租车车队,配备Nuro技术并由优步拥有运营,计划六年内部署至少2万辆车 [16] - Lucid公司表示将继续采取多条路线并行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包括与优步的无人出租车合作及内部研发项目 [16]
老百姓抱怨无钱消费挣钱难,企业也说不挣钱,社会上的钱被谁赚走了?
搜狐财经· 2025-10-29 04:45
行业利润分化 - 高科技、医药、金融等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平均利润率在15%以上 [3] - 传统制造业、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5% [3] -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利润率降幅最为明显,超过65%的中小企业利润率较三年前下降,平均降幅达2.8个百分点 [3] - IT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等行业平均薪资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2.5倍以上 [4] 企业运营压力 - 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利润挤压,单个零件利润从0.3元降至0.1元,原材料、人工、租金、物流成本上涨但产品价格因竞争激烈不敢提高 [3] - 餐厅利润从去年的5%降至今年可能不足3% [1] - 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平均成本降低15%,效率提升25% [10] - 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平均利润率高出同行业2-3个百分点 [10] 平台经济影响 - 主要电商平台平均抽成率为5%至15% [5] - 外卖平台商家佣金率为18%至25% [5] - 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约为20%至30% [5] - 外卖员通过平台送餐,收入比不通过平台理论上低25%以上 [5]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移动,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10] - 中小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10] - 在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生存率和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0%以上 [10] - 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协作网络、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规模效应 [10]
英伟达CEO黄仁勋:与Uber的合作将助力全球机器人出租车的扩张。
新浪财经· 2025-10-29 01:55
公司与公司合作 - 英伟达与Uber建立合作关系 [1] - 合作旨在推动全球机器人出租车的扩张 [1] 行业影响 - 合作将助力机器人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