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将与内地交易所协同发力,把握机遇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6-18 19:39
"货" 指完善金融产品体系,涵盖股权、债券、大宗商品等。陈翊庭表示,全球投资者正重新配置资 金,需持续丰富产品线以满足多元投资需求。同时,配套完善风险管理工具,例如港交所正筹备的人民 币国债期货,这些都是需要持续发展的领域。 "场" 即夯实资本市场基础设施。陈翊庭表示:"投资者对投资体验的追求愈发精细化,未来通过南向互 联互通,港股通市场将推出人民币柜台,大幅便利内地投资者。此外,技术平台需持续优化升级,系统 投入不可或缺。" 最后,陈翊庭总结道:"'人、货、场'我们都会继续经营下去,希望与内地交易所共同努力。当前全球 投资者正考虑重新配置资金,我国很多创新成果为他们提供了鼓舞人心的投资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 这一契机。" 6月18日下午,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资本市 场要行稳致远,需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在多层次市场体系中,各交易所可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我 们都是体系的成员。" 当前市场动荡加剧,外围环境持续变化,陈翊庭认为,这就需要保持韧性。借用内地电商行业流行 的"人、货、场"三个元素,在陈翊庭看来,对交易所而言同样行得通。 陈翊庭表示,"人"是资本市 ...
港交所CEO陈翊庭:各交易所可强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及资本应用的合作
快讯· 2025-06-18 17:24
港交所CEO陈翊庭表示,当前,市场正积极拓宽投资者群体范围。对于企业而言,A股公司赴H股上市 需搭建境外业务平台,这为其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逻辑清晰;而H股公司回归A股上市 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原因在于内地投资者对这类企业认知度高,渴望获得直接投资机会。近期众多 A+H股标的呈现出显著的良性联动效应,两地交易相互带动,成为境内外交易所互补发展、错位竞争 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凸显了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积极态势。 ...
港交所CEO陈翊庭:现在是外资投资中国资产的好时机
快讯· 2025-06-18 17:24
外资参与中国股债资产 - 外资参与中国股债资产比例较低 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1] - 美元资产安全属性受冲击 外国投资者正进行投资组合再平衡 [1] - 人民币资产备受外国投资者瞩目 [1] 内地交易所吸引外资举措 - 今年内地交易所将协同发力 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基金 [1] - 港股和A股将成为吸纳外资的重要路径 不论通过何种投资渠道 [1] - 当前是外资投资中国资产的好时机 [1]
国都证券(香港)每日港股导航-20250618
国都香港· 2025-06-18 09:58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6月17日港股市场表现进行复盘,分析宏观与行业动态及上市公司要闻,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42,215.80,跌0.70%;标普500指数收5,982.72,跌0.8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19,521.09,跌0.91% [2] -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8,834.03,跌0.46%;德国DAX指数收23,434.65,跌1.12%;日经225指数收38,536.74,涨0.59% [2] - 台湾加权指数收22,211.59,涨0.73%;上证指数收3,387.40,跌0.04%;深证成指收10,151.43,跌0.12% [2] - 恒生指数收23,980.30,跌0.34%;国企指数收8,694.67,跌0.40%;红筹指数收4,127.30,跌0.25% [2] - 恒生科技指数收5,291.85,跌0.15%;AH股溢价指数收128.34,涨0.65%;恒生期货(6月)收23813,跌0.68% [2] - 恒生期货(7月)收23778,跌0.74% [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高开46点,报24107,最多升70点,高见24131,后升势不保,收报23980,跌80点或0.3% [3] - 国指跌0.4%,报8694;科指跌0.2%,报5291;全日成交2021.44亿元,北水净入63亿元 [3] - 港交所跌1.5%,造413.4元;汇控走低0.7%,造92.1元;美团降0.5%,造138.1元 [3] - 周大福计划发行可换股债券,泻7.3%,造12.72元;中海油跌2%,造18.28元 [3] - 濠赌股整体向好,金沙飙5.2%,造15.66元;银娱走高1.1%,造33.35元 [3] 宏观&行业动态 - 本港3月至5月经季节性调整失业率升至3.5%,为近两年半高;就业不足率升至1.4% [7] - 大多数主要经济行业失业率上升,建造业、零售业和地产业升幅明显;就业不足率上升主要见于建造业和运输业 [7] - 总就业人数366.47万人,减少约1.24万人;总劳动人口380.05万人,减少约6000人 [7] - 失业人数升至13.58万人,增加约6400人;就业不足人数升至5.36万人,增加约6000人 [7] - 厂商会对香港在《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排名重返三甲表示振奋,体现香港制度优势和政府施政成效 [8] - 5月境内外汇供求总体平衡,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330亿美元,外资增持境内股票较上月增加 [9] - 5月银行结售汇转为顺差,企业、个人结汇意愿稳定,购汇需求回落 [9] - 第三届链博会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辉达首次参展,230多家企业首参展,预计超100项首发首秀首展 [10] 上市公司要闻 - 六福集团预期截至今年3月底止年度溢利按年跌约四成,因黄金对冲损失扩大和高基数效应 [12] - 撇除黄金对冲损失,经调整后溢利跌幅收窄至少于两成;再扣除一次性收益,跌幅进一步收窄至少于一成 [12] - 4月至5月集团同店销售改善,内地市场双位数升幅,港澳市场大致持平 [12] - 合生创展今年首5个月总合约销售金额约60.33亿元,按年下跌14.66% [13] - 物业合约销售约56.42亿元,减少16.76%;装修合约销售约3.91亿元,上升34.36% [13] - 单计5月,总合约销售金额约12.89亿元,按年减少22.58% [13] - 港铁成功为首次发行的30亿美元次级永续证券定价,为亚洲(除日本)最大规模美元企业次级永续证券发行 [14] - 证券分两期,5.5年内不可赎回的15亿美元及10.5年内不可赎回的15亿美元,总订单认购额达160亿美元 [14] - 毛记葵涌预期截至今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综合纯利不多于7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930万元 [15] - 盈利增长因数码媒体服务客户及营销开支增加、组织演出活动收入增加和收购权益公平值收益增加 [15]
特稿 | 陈庆:全球资本市场合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5
交易所角色转变 - 交易所正从资本流动中转站转变为"创新生态构建者",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纽带[1] - 全球交易所竞争力标准从技术速度转向信任、韧性和包容性[2] - 新加坡交易所将AI工具深度融入监管监控系统,并部署云计算扩展基础设施[2] 技术创新与风险平衡 - 新加坡交易所采用AI精准检测市场异常并预测走势,但需防范算法偏见、数据隐私和系统安全风险[2] - 全球交易所协作通过共享经验和统一标准构建安全包容的金融体系[3] 跨境资本合作 - 新加坡交易所与沪深交易所ETF互联互通成为跨境资本协作典范,促进全球投资者布局中国创新产业[4] - 跨境合作整合全球资本供给与中国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的融资需求[4] - 新中资本合作形成"技术—资本—市场"闭环增长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全球化[5] 新中市场互补性 - 中国提供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力,新加坡发挥开放资本市场和国际枢纽优势[6] - 新交所33%上市企业来自海外,其中近半数为大中华区企业[6] - 新交所运营超十亿新元气候行动ETF组合,主导亚洲ESG债券跨境上市[6] 未来合作方向 - 计划开发更多新中ETF互联互通产品及指数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中国产业升级[7] - 交易所深度合作促进跨境资本自由流动,塑造全球产业规则[8]
香港交易所(0388.HK):市场热度仍处高位 IPO大幅回暖贡献业绩增量
格隆汇· 2025-06-18 02:29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港股整体上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16 1%、+15 7% [1] - 港交所月度ADT为2103亿港元,环比-23 4%、同比+50 4% [1] - 沪深股通交易月度ADT为9061 3亿港元,环比-6 9%、同比+22 4% [1] - 沪深港通月度ADT为1474 2亿港元,环比-22 9%、同比+50 1% [1] 衍生品市场 - 期货ADV为58 6万张,环比-30 3%、同比-14 6% [1] - 期权ADV为80 5万张,环比-19 8%、同比-23 7% [1] 商品市场 - LME日均成交张数为70 7万张,环比-19 7%、同比-8 5% [1] 一级市场 - 5月港股共有10只新股上市,合计规模为558亿港元,环比+1830 4%、同比+3150 6% [1] 投资收益 - HIBOR 6个月、1个月、隔夜利率环比分别-1 86pct、-3 37pct、-4 47pct [1] - 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为4 33%,环比持平、同比-0 99pct [1] 国内宏观环境 - 5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 50%,环比+0 50pct [1] - 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9 8%、47 5%,环比+0 60pct、+2 80pct [1] - 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0 7%,环比+0 90pct [1] 海外宏观环境 - 美联储维持4 25%-4 50%的联邦基金利率 [1] - 美国失业率为4 20%,环比持平 [2] - CPI同比增速为2 40%,环比+0 1pct [2] 投资建议 - 公司PE为35 45x,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44%分位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98/310/325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179/186/196亿港元 [2]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 2/28 0/26 6倍 [2]
港交所CEO陈翊庭:中概股回港“手牵手”解决,香港“肯定吃得下”
快讯· 2025-06-17 21:12
进入2025年,香港IPO市场不断回暖,在中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概股正在考虑 回港上市。 "我们一直的态度都是希望能来香港上市的都是优质的企业。任何企业都有其独特性,如果他们需要一 些灵活处理去克服某些问题,我们都会跟他们手牵手去解决。"港交所CEO陈翊庭近日接受专访时表 示。 ...
对话港交所CEO陈翊庭:中概股回港“手牵手”解决,香港“肯定吃得下”丨湾区金融大咖说
搜狐财经· 2025-06-17 20:26
中概股回港上市趋势 - 自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到香港上市,总市值占所有在美上市中概股超七成 [1] - 2025年香港IPO市场回暖,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更多中概股考虑回港上市 [1] - 目前27家于美国上市、市值超10亿美元的中概股中,有22家股权结构不符合港交所规定 [1] - 港交所CEO表示会与企业"手牵手"解决上市障碍,体现"人货场"服务精神 [1][20] 香港市场流动性表现 - 2025年前5个月27家港股通过IPO上市募资773.46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2] - 过去十年香港累计融资额超3000亿美元(约2.35万亿港元),位居全球首位 [2] - 2025年前5个月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金额24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02亿港元上升超一倍 [2] - 2025年6月6日港股再融资规模达259亿美元(约2033亿港元),是同期IPO募资额两倍多 [3] 上市机制创新举措 - 港交所2023年推出FINI系统,将新股结算周期从T+5缩短至T+2 [3] - 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优化新上市审批流程,推出"科企专线" [4][11] - "科企专线"推出后已有超20家企业在18A、18C章节下表达上市意向 [11][12] - 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正进行上市规则全面检讨,考虑放宽同股不同权限制 [20] A+H上市模式发展 - 2024年以来8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募资981.1亿港元,包括美的、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 [5] - 后续仍有近50家A股计划赴港上市,其中23家已通过备案或递交材料 [5] - A+H模式可为企业提供海外融资平台,便利海外并购和股权激励 [4][23] - 深交所拟允许在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深上市,形成H+A新模式 [6][24] 外资配置趋势变化 - 2025年港股涨幅超20%领跑全球,南下资金和国际资金持续流入 [7][8] - 宁德时代H股国际配售占比达92.5%,吸引中东主权基金等23家国际基石投资者 [9] - 国际投资者重点关注中国科技和新消费板块,如奶茶、Labubu等 [12] -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推动资金重新配置非美元资产,港股受益明显 [8][22] 大宗商品生态布局 - LME香港仓库7月中旬运营,已批准7家仓库服务内地用户需求 [14][16] - 正研发与电池相关金属(锂、镍、钴)的期货合约产品 [16] - 通过建立仓库、物流、贸易融资等逐步构建大宗商品生态圈 [1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港交所上市规则持续演变,从国企、民企到新经济、生物科技企业 [17] - 18C章节为私募和风投提供退出渠道,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17] - 通过优化"人货场"要素提升用户体验,包括恶劣天气交易、人民币柜台等 [15]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ETF投资价值分析:低估值叠加优异基本面,港股非银标的彰显配置价值
招商证券· 2025-06-17 13:53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通非银指数编制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筛选港股通证券中非银行金融主题的标的,构建反映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的指数[32]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对港股通证券计算月换手率中位数,剔除过去12个月或3个月平均月换手率低于0.1%的证券(除非日均成交额>5000万港元)[32] - 选取保险、资本市场、抵押信贷等行业的证券作为待选样本[32] - 按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取前50名作为指数样本(不足50只则全纳入)[32] - 权重因子限制:单股权重≤15%,前五大合计权重≤60%[33] **模型评价**:聚焦大市值非银金融标的,兼具行业代表性与流动性要求 2. **因子名称**:基本面因子(盈利能力/分红能力)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ROE和股息率指标筛选优质非银金融标的[42][4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成分股2024年ROE(11.69%)和2025Q1 ROE(2.94%)[43] - 计算近12个月股息率(4.01%)[43] **因子评价**:有效捕捉高盈利、高分红特征的港股非银标的 3. **因子名称**:估值因子(PE_TTM) **因子构建思路**:利用市盈率分位数识别低估值标的[43][4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指数PE_TTM(8.52)及历史分位数(17.93%)[43] - 对比历史平均值(11.03)判断低估程度[44]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港股通非银指数模型**: - 总收益:53.30%(近1年)[48] - 年化波动率:33.26%[48] - 最大回撤:20.29%[48] - Sharpe比率:1.56[48]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基本面因子**: - ROE(2024):11.69% vs 行业平均10.56%[43] - 股息率:4.01% vs 行业平均2.07%[43] 2. **估值因子**: - PE_TTM绝对值:8.52(低于历史均值22.76%)[44] - 历史分位数:17.93%[44] 注:报告中未涉及复合因子或衍生模型的具体构建,主要围绕指数编制规则和基础因子分析展开[32][42][43]
英媒:港交所计划吸引东南亚、中东企业赴港二次上市
环球网· 2025-06-17 07:11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肖震冬】路透社16日援引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的话报道称,港交所正 计划吸引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已上市的公司赴港二次上市,以提升其全球影响力,"我们现在更关注那些 已在其他市场上市、但业务发展可能超出本土市场的公司。" 路透社称,港交所即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设立办事处,以便与沙特交易所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据香港媒体近日报道,陈翊庭表示,位于利雅得的办事处计划于今年设立,同时她表示,两地目前正在 商业、金融及旅游等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 陈翊庭在一场活动中提到,在近期的中东之行中,她感受到沙特对涉华机遇的浓厚兴趣。她提到,沙特 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于18个月前在香港上市,目前管理着约100亿港元的资产。此后,沙 特阿拉伯推出了两只以香港为重点的ETF。 "港交所正努力吸引全球其他地区企业赴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实现成为全球融资平台的雄 心。"路透社称,港交所的举措正值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兴趣减弱、资本加速流向非美国市场之际。报道 还提到,中国公司上市和后续股票发行的激增,提振了港交所的前景。 东南亚方面,陈翊庭提到,过去12个月已有3家新加坡企业在港上市,一家泰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