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
搜索文档
维奥尼奥推迟绿色聚烯烃项目最终投资决定
中国化工报· 2025-10-13 11:00
根据维奥尼奥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声明,该项目的最终投资决定原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做出。声明当时 还指出,所生产的无化石燃料PE和PP,其价格溢价预计将达到传统PE和PP的2至3倍。尽管石化市场目 前处于低迷态势,且短期前景不容乐观,但维奥尼奥打造全球业务的愿景并未改变。在首个项目的最终 投资决定做出后,公司的计划是"推进后续一到二座工厂的建设,真正将其打造成一项全球性业务"。第 二座工厂极有可能也将选址欧洲。 中化新网讯 AP穆勒控股公司子公司维奥尼奥宣布,已将其拟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建设的15亿欧元绿色聚 烯烃项目的计划最终投资决定(FID)推迟至2026年中期。 该项目年产量为30万吨,将采用中国的可再生甲醇作为甲醇制烯烃(MTO)工厂的原料,该MTO工厂生 产的绿色乙烯和丙烯将供应给下游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装置。不过,该项目仍计划于2029年投 产。 今年9月,维奥尼奥为其安特卫普综合园区内计划建设的一座年产能11万吨的低密度聚乙烯工厂,选定 了ECI集团的高压技术。今年8月,该公司宣布为园区内一座年产能20万吨的聚丙烯工厂选用鲁姆斯技 术公司的Novolen工艺技术。今年1月,维奥尼奥已达成协 ...
七部门联合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目标2028年打造50个领军品牌
长江商报· 2025-10-13 07:45
政策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1] - 方案旨在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 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 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1] - 提出到2028年的总体目标 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 打造50个领军品牌 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1][3] 政策实施维度与任务 - 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体系化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2] - “点”是以企业为基础 打造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2] - “线”是以行业为路径 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共享制造 个性化定制等典型模式[2] - “面”是以区域为载体 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2] - “体”是以生态为核心 加强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 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底座[2] - 方案提出7项主要任务和3项专项行动[3] 关键发展领域与技术支撑 - 将发布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清单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4] - 推动融合需求感知 集成研发设计 协同交付部署等共性技术攻关[4]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 工业设计 软件和信息服务 生产性金融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2][4]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1][4] - 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1][4] - 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 工程机械 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4] - 促进钢铁 石化 医药 船舶等产业提质增效[4] - 引导龙头企业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4]
刘小涛在连云港盐城调研时强调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深化拓展双向开放 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华日报· 2025-10-13 07:23
港口物流与临港产业 - 优化提升连云港港空间布局并发展壮大临港产业[1] - 拓展深化陇海线朋友圈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1] - 推进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1] 绿色能源与低碳产业 - 高质量推进田湾核电站建设运行并探索核电综合利用新路径[2] - 积极培育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并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2] -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错位优势发展特色绿色产业[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3] - 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力度以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并保持领先地位[3] - 顺应技术变革趋势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增强核心竞争力[3] 企业发展与产业生态 - 详细了解港口规划建设物流通道运营及重大项目生产运营情况[1] - 实地调研企业产品市场趋势并鼓励增资扩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2][3] - 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以满足基层需求并凝聚发展力量[3]
七部门联合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证券时报· 2025-10-13 06:07
政策总体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目标是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 - 具体目标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实现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和新模式不断涌现 [1]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和3项专项行动以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1] - 3项专项行动包括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3] - 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将推动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 [3] - 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将培育打造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加强品牌评价和宣传推广 [3]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将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 [3] 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 为强化技术创新,将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清单,推动共性技术攻关 [1] - 将加快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1] - 为强化模式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将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和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 [2] 重点行业应用与发展 - 将加大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发展力度,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 [2] - 将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提质增效 [2] 生产性服务业支撑 - 为增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将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质量技术和质量管理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2] 信息基础设施与数据要素 - 为夯实发展底座,将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2] - 将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将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应用等纳入技术改造等支持范围 [3] -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按规定享受相关要素价格等支持政策 [3] - 引导商业银行、政府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金融服务 [3]
七部门联合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到2028年,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证券时报· 2025-10-13 06:01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目标是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 - 方案计划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推动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和新模式不断涌现 [1]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和3项专项行动以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1] - 3项专项行动包括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3] 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加快典型模式升级并探索新模式 [1]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和安全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 [2] 重点行业与产业应用 - 加大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发展力度,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 [2] - 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通过服务型制造实现提质增效 [2] 生产性服务业支撑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质量技术和质量管理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2] 信息基础设施与数据要素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2]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增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 政策保障与金融支持 - 强化政策支持,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应用纳入技术改造等支持范围 [3] -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按规定享受相关要素价格等支持政策 [3] - 引导商业银行、政府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金融服务 [3]
我国将打造50个服务型制造领军品牌
北京商报· 2025-10-12 23:13
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 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运营管理方式和商 业发展模式,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构建新生 态,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方案》从企业、行业、区域和生态四个维度,提出体系化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任务措施。 《方案》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深化改革 为动力,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强化技术 创新、模式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增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夯实发展底座,优 化产业生态,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 ...
宏观周报:科学看待当前经济发展态势-20251012
开源证券· 2025-10-12 21:42
国内宏观政策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达5000亿元,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以扩大有效投资[5] - 宏观政策基调从“实施”转向“落实”,强调主动有为以释放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应[8] - 钢铁行业稳增长方案设定未来两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约4%[7] - 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目标2026年绿色建材营收超3000亿元[7] - 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目标2025-202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5%,总额突破10万亿元[7] - 武汉市对部分区域首套新建商品住房商业贷款提供1%利息补贴,最高2万元[10] 贸易与地缘政治 - 中国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涉及开采、冶炼分离及磁材制造等关键技术[1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12] 海外宏观动态 - 美国联邦政府因资金用尽再度“停摆”,影响数十万联邦雇员及经济数据发布[16] - 10月第一周美股主要指数下跌,标普500跌2.43%,道指跌2.73%[18] - 10月第一周黄金价格继续上涨,COMEX黄金期货结算价涨2.68%至3986.20美元/盎司[19]
从“卖产品”到“卖方案”!七部门政策力推服务型制造业价值跃升
证券时报网· 2025-10-11 21:42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为制造业转型划定时间表与路线图 [1] -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8年的三大核心目标:完成20项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路径,旨在解决传统制造业“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 [1] 行业发展基础与挑战 - 2018—2023年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持续攀升,浙江、广东等15个省份形成领先格局 [1] - 浙江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达73个,成为区域产业转型的排头兵 [1] - 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模式应用不均衡、统计监测难度大等问题制约着服务型制造的规模化推进 [2] 顶层设计与核心任务 - 方案从七大维度部署核心任务,构建系统性转型框架 [3]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共性技术攻关 [3]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加强中试能力体系建设,发展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 [3] - 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分类施策,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及安全生产领域推动典型模式普及 [4] - 强化数字底座支撑,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 [4] 专项行动与落地路径 - 方案提出三大专项行动作为政策落地的实操抓手 [5] - 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优先建设“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平台,面向园区和产业集群打造共享工厂 [5] - 河北融钢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共享供应链平台开展集采集销,帮助下游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超5% [5] - 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聚焦标杆引领,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建立品牌评价体系 [6]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着眼需求导向,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三大类融合应用场景 [6]
利好来了,七部门重磅部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0:25
政策总体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推动服务与制造深度融合[1] -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形态,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将服务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1] - 到2028年目标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促进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1] 主要任务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关键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共性技术攻关[2] - 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新模式[2] - 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业支持[3]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推广应用,促进服务要素更深层次融入制造业[5]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5] 专项行动 - 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三项专项行动[5] - 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旨在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面向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区域打造品牌[6]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鼓励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建立新模式新场景推广平台[6]
七部门发文推动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涉及装备制造、消费品等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0:14
政策发布与核心定义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2] - 服务型制造定义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等方式,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产业形态[2] - 方案目标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2] 主要任务与重点领域 - 方案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等7项主要任务[3] - 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4]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和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4] - 加大力度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提质增效[4] 技术基础与专项行动 - 夯实发展底座包括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5]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5] - 方案提出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3项专项行动[5]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鼓励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