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自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控技术:工业具身智能突破传统AI局限 实现生产流程自优化自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9-30 17:43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中控技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称,相较于过往的技术、产品,工业具身智能(IndustrialEmbodiedAI)的突 破并非单一的技术升级,而是针对流程工业"连续运行、高风险、强耦合"的核心特性,解决了长期困扰 行业的智能化瓶颈——传统AI仅停留在"分析建议层",无法直接介入生产执行。"工业具身智能"的核心 价值在于打破"虚拟思考"与"物理执行"的割裂:它不再是孤立的数据分析工具,而是嵌入生产全流程 的"自主智能体",能通过"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优化、自调整。这一突 破不仅重构了流程工业的生产力形态,更标志着行业从"自动化"阶段正式迈向"自主化"新阶段,为新型 工业化注入核心动能。 ...
傲拓科技两版招股书信披不一致,早期股份代持还曝出疑点
搜狐财经· 2025-09-30 15:57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全部来自主营业务,金额分别为14,194.48万元、19,694.44万元和24,370.03万元,2022至202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03% [2][3] -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实现超30%的复合增长 [2] - 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可比公司 [2] - 报告期各期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308.66万元、5,478.72万元、6,954.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40%、27.82%和28.54% [3] 信息披露不一致 - 2025年3月版与6月版招股书在披露新增前五大非集成业务客户时存在信息不一致,3月版披露2022年新增客户为北京燕山电子设备厂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6月版未披露该情况 [3] - 两版招股书均在表格注释中说明所列客户系各期自2021年度以来新增成为前五大客户的主体,但6月版招股书未披露2022年新增非集成业务客户,存在信披遗漏或重新定义新增客户的疑点 [3][4] 历史股份代持问题 - 公司2011年存在多个股东代持股份情况,涉及徐新波代周静持股、杨华代张惠捷持股、高雁东代杨磊持股,投资额分别为250万元、100万元和500万元,这些代持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通过出资转让解除 [5][6][7] - 新三板2015年年报披露公司无股份代持情况,但本次科创板申报材料披露2015年之前还存在其他股份代持情况,与历史披露存在出入 [7] - 2015年5月高雁东与杨磊解除代持关系当月又形成新的代持关系,高雁东因银行工作不便委托表哥杨磊代持,并通过杨磊追加投资530万元 [9][10][11] - 2023年11月,杨磊代持的股份以每股14.60元的价格转让给高雁东父亲控制的投资公司沃德融金 [12] 短期投资者获利退出 - 投资平台鼎信君泽于2022年11月以每股5元的价格认购公司200万股,总投资1,000万元,一年后于2023年11月以每股15元的价格卖出全部股份,净收益2,000万元 [12] - 鼎信君泽成立于2022年11月,成立次月即投资公司,并在公司开始科创板辅导前一个月退出 [12][13]
兴发集团李国璋:加快AI技术赋能将成为化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新浪财经· 2025-09-28 14:42
大会及合作背景 - 中控技术于2025年9月28日在宜昌举办工业具身智能TPT+UCS落地应用成果展示大会 首次系统展示以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和通用控制系统UCS为核心的流程工业具身智能体系 [2] - 兴发集团作为精细磷化工企业受邀参会 与中控技术合作始于2022年 坚信数字化转型是必然选择 [3] 中控技术行业地位与技术成果 - 公司是我国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领军企业 以创新为引擎开创流程工业智能化新路径 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构建工业互联生态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3] - 持续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 打造可落地可复制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为化工等多个行业注入智慧动力 [3] 具体合作项目成果 - 内蒙兴发全面引入中控技术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无人巡检、无人操作、无人记录 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成为氯碱行业智能化转型标杆 [3] - 宜昌40万吨/年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应用中控技术控制系统 建成国内首座全面集成的有机硅智能工厂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3] - 2025年携手打造兴瑞公司数字化工厂示范项目 形成生产全流程协同决策创新应用 为行业智能升级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板 [3][4]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 -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工业形态 AI技术赋能成为化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 [4] - 大会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思想碰撞与技术交流平台 加速AI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 为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智慧动能 [4] - 兴发集团将深化与中控技术战略合作 围绕人工智能+拓展智慧矿山、智能工厂、安全环保管控、智慧供应链协同等领域合作 探索工业AI在化工生产中的创新场景 [4]
中控技术崔山:TPT+UCS构建的“工业具身智能”体系将开启工业AI新纪元
新浪财经· 2025-09-28 14:08
公司技术成果 - 公司推出以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与通用控制系统UCS为核心的"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深度融合AI与工业知识体系 依托完全自主的底层控制系统与AI大模型 [2][3] - TPT大模型在石油化工行业实现量化应用:中石油兰州石化榆林化工项目预测准确率达99.79% 单炉乙烯收率提高0.373% 年效益预计1,500万元 [4] - 内蒙兴发电解槽集群控制优化项目实现日均电耗降低6,700多度 按5年生命周期计算可累计节电超1.2亿度 相当于70.4万户农村家庭年用电量 [4] - TPT 2版本发布满月即实现湖北兴瑞现场应用 在线总部署用户量超7,000名 覆盖4,000家以上企业 月内预估创造年效益超1亿元 [5] 行业影响与价值 - 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约40.5万亿元 流程工业占比45% [4] - TPT大模型可减少30-50%人力资源投入 提升工业生产效益1-3% 降低能耗1-3%以上 [4] - 全行业推广预计实现中国制造业年碳排放减少1-3% 为工业企业创造万亿级价值空间 对国家GDP经济增长贡献率近1% [4] - 技术方案适用于石化、化工等复杂工业环境 从预测预警到全流程智能决策形成完整解决方案体系 [3][4] 技术应用特性 - 工业具身智能通过UCS系统实现"手眼配合" 使工厂具备感知、思考及自主完成复杂任务能力 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 [3] - 解决方案构建于真实工业场景 能应对涉及化学反应的复杂工业环境 实现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的跨越 [3] - 技术正重构人机协作边界、管理边界及企业资产隐形竞争力 计划向高耗能、高附加值场景推广复制 [5]
探展2025工博会,我在现场看到了工业4.0的具象化
虎嗅· 2025-09-28 12:11
作为工业领域的盛会,今年的工博会吸引了来自美、德、日、法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企业参 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涵盖了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智慧能源等多个方面,那我们也是来到现 场,看看今年的工博会现场都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地方。 ...
工业AI,是工业5.0吗?
凤凰网· 2025-09-28 11:57
工业AI的发展现状与潜力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人工智能浓度最高的一届,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潜能渗透制造业全价值链 [1] - 工业AI并非新生事物,从早期的专家系统到后来的机器学习已有诸多尝试,但大模型带来了工业AI的泛化突破口 [1] - 将大模型的通用智慧落地到严谨、复杂、高要求的工业生产环境中绝非一蹴而就 [1] 工业AI面临的技术挑战 - 大语言模型面对工业场景中秒级甚至毫秒级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强时序、强耦合、高干扰的数据流无能为力 [1] - 工业AI落地的最大制约并非算法本身,而在于数据、行业知识和场景复杂性 [2] - 工业场景要求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AI存在机器幻觉等不可靠因素,这对工业应用是灾难性的并涉及安全隐患 [2] - 对于工业自动控制,实时性和确定性是基本要求,而现阶段工业AI的输出结果呈现“逐步逼近、无限接近”的特点,而非恒定的确定性结果 [4][5] - 目前AI在工业场景中扮演辅助支持角色,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优化策略,但策略必须结合常规技术模型进行约束与校准后才能输出至现场执行 [5] 领先企业的工业AI布局与实践 - 西门子在工博会上展示了20多款AI加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已投入实战的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2] - ABB机器人通过生成式AI赋能,新一代机器人可实现多元任务的自主规划、实时执行和无缝切换且无需人工干预 [2] - ABB战略投资机器学习先驱吴恩达创立的LandingAI,将其视觉AI技术集成到机器人软件套件中,使AI视觉系统训练速度提升高达80% [3] - ABB正与英伟达等公司合作,将AI进一步融合到工业生产中 [3] - 施耐德电气已将AI技术应用于视觉识别、预测分析、设备控制、工艺优化、能效优化、操作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业具体场景 [4] 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与前景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达到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仅次于新加坡和韩国,预计2025年会超过500台,为AI入场提供了良好基础 [5] -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AI基础模型研发提供了多样化的训练样本和应用场景 [5] - 中国企业对AI创新的接受度很高,在数据共享、场景共创等方面开放度更高,为AI应用创造了先机 [5] - 工业AI被视为通往工业5.0的关键铺路石,发展前路虽有阻碍但前景可期 [5]
北交所市场并购重组活跃 明星股股价迭创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9-27 01:32
9月26日,北交所并购重组概念的两只明星股——五新隧装、创远信科股价继续攀升,成为北交所市场 瞩目的焦点。其中五新隧装大涨7.98%,盘中高点68.39元创下一年多新高;创远信科在9月23日复牌后 股价震荡走高,一度创出35.5元的历史新高。 9月15日晚间,创远信科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上海微宇天导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微宇天导")股东所持有的微宇天导100%股权,并配套募集资金。微宇天导在卫星导航测试技 术方面独具优势,将与创远信科现有的无线通信测试业务实现互补,完成收购后,创远信科将具备"地 面—低空—卫星"的全域覆盖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测试领域的领先地位。尽管收购对价未公开,但市 场对其技术协同效应抱有较高预期,创远信科在复牌后股价继续上行,创出历史新高。 多起并购金额超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北交所的并购收购案例中,有多起涉及金额达到亿元级别,其中包括东和新材收 购鞍山富裕矿业51%股权,本次交易对价达2.55亿元。东和新材9月1日公告称,富裕矿业完成工商变更 登记,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加强自身原材料供应安全以及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目前进行中的亿元级对外收购有4项 ...
海伦哲:参股公司苏州镒升相关产品进入打样阶段 预计利好来年业绩
中证网· 2025-09-26 22:41
公司业绩表现 - 苏州镒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度机器人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2% [1] - 苏州镒升滑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3.58% [1] - 苏州镒升视觉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62% [1] 业务合作与客户关系 - 苏州镒升是苹果产线工业机器人等重要供应商 [1] - 公司为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OLED产业、5G、智能仓库等领域提供工厂自动化规划与方案整合 [1] - 作为EPSON工业机器人认证经销商和增值方案商 [1] - 是世界知名工控器件厂商SMC气动产品与Panasonic传感器产品在中国重要合作伙伴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擅长工业机器人与视觉系统精密配合组装作业 [1] - 致力于工业机器人、工业滑台、工业相机等自动化核心产品研发、生产及应用 [1] 近期发展动态 - 苹果手机新机型推出带动产线相关设备更新加快 [1] - 苏州镒升相关产品已进入打样阶段 [1] - 预计对来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股权结构 - 海伦哲参股苏州镒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18.18%股权 [1]
博世力士乐本地化产品在工博会全球首发
新华财经· 2025-09-26 22:09
新华财经上海9月26日电(记者黄安琪)博世力士乐以"智造未来,自在掌握"为主题亮相第二十五届中 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携手博世集团以及旗下运动控制公司Elmo联合登场,集中呈现全球前沿技术、本 土化创新产品与成熟的行业应用实践。 博世力士乐中国工厂自动化产品业务高级副总裁王英姿表示,中国制造业正以澎湃之势向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制造体系注入了强劲动能。博世力士乐 不仅是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与参与者。 "持续亮相工博会,不仅彰显了我们的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还展现了我们与中国制造业共成长的长期 承诺,进一步赋能本土客户'赢在中国,胜在全球'。"王英姿说。 深耕中国市场40余年,博世力士乐始终秉持"双元本地化"战略:一方面,博世力士乐通过"零时差"将全 球前沿科技引入中国;另一方面,结合中国智慧,博世力士乐不断加快本土研发与快速响应,开发适配 中国需求的本地化产品。 "全球首发的XC20伺服驱动系统,便是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全流程本地化的成果。这一产品不仅延续 了博世力士乐ctrlX AUTOMATION自动化系统的尖端技术基因,更精准契合中国市场对高性价 ...
台达:AI能源效率关注上升 以科技创新推动AI可持续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20:31
行业趋势:AI可持续发展 - AI可持续发展对全球企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企业愈发重视在创新与环境之间取得平衡 [3] - 预计未来12个月内 企业对AI能源效率的关注将显著提升 [3] - 96%的应用AI企业期望其AI供应商在未来一年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目标 [3] - 提升电网韧性与能源效率是企业推动AI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 电网面临气候波动加剧、基础设施老化及能源需求攀升的压力 [3] 企业战略与产品展示 - 公司以"AI赋新 GI永续"为主题亮相工博会 展示AI数字化工厂、智慧工业场域、智慧微电网、AI数据中心等场景的绿色产品及解决方案 [4] - 公司致力于通过"AI+GI"(绿色解决方案)的创新融合 为客户提供高性能与可持续性兼具的绿色解决方案 [9] - 公司工业自动化将坚持以价值导向为原则 提供可落地的场景化方案 陪伴客户从自动化、信息化逐步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9] 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 - 固态变压器(SST)荣获"CIIF工业自动化奖" 采用碳化硅高频电能转换技术 实现10kV中压电网直降800V直流输出 [7] - 固态变压器电源效率突破性提升至98%以上 设备体积缩小50%以上 具备高模组化、易部署设计 [7] - 公司致力于打造智慧微电网以及为边缘计算设计的AI数据中心 以科技创新协助可持续AI的推进 [4] - 公司通过分布式架构取代集中式架构组建微电网和新能源电力架构以提升电网韧性 并从电网到芯片整体优化数据中心能源效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