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
搜索文档
天津和平区首支QFLP落地
FOFWEEKLY· 2025-08-21 18:11
首支QFLP基金落户 - 天津金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正式注册成立 注册资本5450万元人民币 [1] - 主要投资者为香港金圆国际有限公司 [1] - 拟通过创投基金重点投资国产替代和数字经济产业 包括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新兴行业 [1] 区域金融影响 - 显著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1] - 有效汇聚境内外优质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和专业服务机构 包括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 [1] - 形成资本加服务的产业集群 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1] 产业与资本融合 - 为金创区建设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1] - 推动和平区产业生态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1]
2025超级资本盛宴,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8 20:31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呈现结构性回暖态势 [1] - 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后进入复苏阶段 [1] 募资市场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新募集基金数量同比上升12.1% [1] - 新募集基金规模同比上升12% [1] - 二季度股权类基金备案量同比增幅超35% [1] - 国资背景引导基金、险资、AIC等合计贡献超65%人民币基金募资额 [1] - 国资背景LP基金聚焦半导体、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 [1] - 硬科技领域投资集中度超70% [1] 投资方向 - 国家进一步强化科创投资推动人民币基金持续强势 [1] - 科技投资火爆反哺募资市场回暖 [1] - AI、先进制造、生物科技等新质生产力赛道估值高企 [6] - 现金流兑现路径尚不清晰成为投资端挑战 [6] 退出市场 - 2025年境内外上市中企融资额同比上升160.6% [1] - 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 [1] - 港股"A+H"模式热度攀升 [1] - 港交所发布"科企专线"对行业带来重大利好 [1] - 科技投资周期缩短推动市场升温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披露交易4323起 同比增长4.17% [1] - 境内IPO节奏放缓、港股流动性承压 [6] - S交易、并购与老股转让成为重要退出方式 [6] 行业结构变化 - 基金管理人数量降至1.19万家 [2] - 新登记机构多为产业背景或专业GP [2] - 上半年新备案基金2224支 [2] - 取消备案数量超过新备案数量 [2] - 行业呈现"提质减量"导向 [2] - 头部效应强化 管理人出清加速 [2] 参与主体变化 - 政府引导基金、产业龙头、险资与家办成为募资端三大主力 [6] - LP从"出资人"升级为"联合操盘手" 要求信息对称、共同尽调、联合打单 [6] - CVC面临锁定供应链安全与担心财报波动的双重挑战 [6] - GP在管理规模缩表与团队激励之间艰难平衡 [6] 行业活动 - 投资家网计划2025年8月27日在深圳主办"投资家网·2025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大会" [2] - 会议主题定义为"奋楫前行" [2] - 将召集国内知名母基金/引导基金、VC/PE、产业资本等机构 [2] - 投资家研究院将发布"投资家网·2024-2025年度基金合伙人榜单" [2] - 会议将探讨募资、投资制胜之术、退出等热门议题 [2]
A股持续回暖,创投“募投管退”通了
证券时报· 2025-08-17 22:54
市场回暖与股权投资机构减持现象 - A股市场持续回暖,沪指创出四年以来新高,市场信心显著修复 [1] - 8月以来近270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其中超80家涉及股权投资股东,合计减持金额超百亿元 [1] - 上证指数8月14日最高探至3704.77点,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0.29%,深证成指涨11.71%,创业板指涨18.33%,科创综指涨27.21% [6][7] 股权投资股东减持案例 - 翔腾新材4家基金股东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06.06万股(占总股本3%),股份来源为IPO前发行股份 [3] - 威唐工业股东无锡高新创投计划减持70.14万股(占总股本0.3973%),减持原因为新项目投资需求,股份来源包括IPO前发行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 [3] - 上纬新材股价年内上涨15倍,金风投控减持158.44万股(占比0.39%),并计划协议转让4.4%股份,其2016年通过增资取得10%股权 [4] 减持与市场行情关联性 - 股权投资机构减持公告数量与市场表现正相关:4月仅75家,5月约130家,6月约110家,7月近150家,8月半月内超80家 [5] - 私募股权基金退出以上市退出为主,需遵守二级市场减持规则,锁定期届满后减持完毕标志正式退出 [5] - 市场回暖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理想退出窗口,例如上纬新材股价暴涨后金风投控选择减持 [4][5] 行业观点与趋势 - 减持现象反映资本市场"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加速,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体现 [2] - 减持本质为"市场化退出",短期扰动股价但长期价值取决于公司成长性,退出资金可加速新项目投资 [7] - 机构需重点关注减持新规修订内容,确保合规安排减持计划 [7]
A股持续回暖,创投“募投管退”通了!
证券时报· 2025-08-17 22:16
A股市场回暖与股权投资机构减持现象 - 近期A股市场持续回暖,沪指创出四年新高3704.77点,年内累计上涨10.29%,深证成指涨11.71%,创业板指涨18.33%,科创综指涨27.21% [1][8] - 市场信心修复背景下,股权投资机构通过二级市场减持退出明显增多,8月以来近270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其中超80家涉及股权投资股东,合计减持金额超百亿元 [1] 典型案例分析 - 翔腾新材4家基金股东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总股本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合计减持206.06万股(占总股本3%),股份来源为IPO前发行股份 [4] - 威唐工业股东无锡高新创投拟减持70.14万股(占总股本0.3973%),减持原因为新项目投资需求,股份来源包括IPO前股份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 [4] - 上纬新材股价年内涨幅达15倍,最高价110.48元/股,股东金风投控已减持158.44万股(占比0.39%),并计划协议转让4.4%股份,该机构2016年以增资方式取得10%股权 [5] 市场机制与趋势 - 股权投资退出与市场表现强相关:4月市场调整时仅75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5月增至130家,6月110家,7月近150家,8月上半月已超80家 [7] - 减持行为反映资本市场"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加速,属于市场化退出机制,短期扰动股价但长期价值仍取决于公司成长性 [2][9] - 私募基金退出以上市退出为主(含境内外IPO),需遵守锁定期及减持规则,非上市退出方式包括股权回购、转让及清算等 [7]
综艺股份(600770.SH):暂未涉及eSIM相关业务
格隆汇· 2025-08-13 15:4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目前聚焦信息科技、新能源、股权投资等核心领域开展业务 [1] - 公司暂未涉及eSIM相关业务 [1] 技术动态关注 - eSIM技术通过将用户身份信息直接嵌入设备主板实现无卡化、远程配置和动态切换运营商功能 [1] - 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及应用场景以把握市场机遇 [1]
VC/PE又降薪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12 17:03
行业薪酬趋势 - 2024年VC/PE行业整体薪酬水平继续下降,前台投资经理职位年薪行业中值降至30万元 [2] - 行业内部薪酬差距扩大,一线机构基础薪资保持较高水平但奖金未达预期,非一线市场化机构降幅最大(基础薪资+年终奖双降)[2] - 国央企背景机构年薪持续下降,2024年多数无法满足业绩要求的全额年薪 [2] 机构调整措施 - 中型VC机构连续四年降薪,部分机构已连续三年裁员(每年裁20%)[3] - 头部机构基础薪酬未变但年终奖平均降幅近50%,部分高层被降职(如董事总经理降为执行董事)[3][6] - 行业普遍通过人员优化(裁员、转岗)和成本控制(双降薪资)应对市场压力 [3][5] 国资机构现状 - 部分国企因投资业绩差裁撤整个投资部门,或部门名存实亡(全年无新投资)[4][5] - 国资机构执行限薪令追缴此前薪酬,部分引入末位淘汰制度(连续三次考评不合格辞退)[6] - 国资平台募资压力小但决策流程僵化,市场化转岗人员面临投资逻辑差异 [5] 从业人员转型 - 一级市场投资人转向副业(保险/FA/自媒体)或转投后岗位积累资源 [7] - 行业预期断崖式下降,从追求高倍数回报转为务实(1-2倍回报即视为成功)[8] - 硬科技投资周期长回报理性化,从业者需提升内功适应新生态位 [8] 行业活动动态 - 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将于8月30-31日在北京举办,聚焦行业发展趋势 [10][13] - 同期举办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及专项榜单评选 [13]
科创债新政实施三月:698只债券发行规模达8806亿,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8-10 22:37
科创债市场增长 - 全市场公募形式新发科技创新债券数量达到698只,计划发行规模合计8806.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明显 [1] - 发行主体覆盖扩大,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大型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中小银行、民营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度提升 [1] - 近三个月平均票面利率为1.8994%,部分高等级主体发行的票面利率低至0.01% [1] 发行结构与主体扩展 - 金融机构贡献约35.55%的份额,发行额合计3130.45亿元,其中银行累计发行规模达2303亿元,证券公司合计发行541亿元 [3] - 股权投资机构如北京市国资公司、建发新兴投资和光谷金控等完成多只发行,单只规模从十亿元至五十亿元不等 [3] - 发行主体下沉趋势明显,城商行、农商行如九江银行、成都市农商行、青岛市农商行等加入发行行列,民营资本背景的股权投资机构如毅达资本、君联资本等也参与发行 [3] 期限安排与市场特征 - 3年以上期限的发行规模达到6677.23亿元,占比约75.8%,其中10年以上的债券数量超过50只,15年以上的达到12只以上 [4] - 绝大多数新发科创债的主体评级不低于AA,AAA评级债券占比接近四分之三 [4] - 行业集中度较高,中央国企发行200只,地方国企发行360只,民营企业发行94只,外资企业仅1只 [4] - 票面利率差异显著,最高达到4.68%,最低仅0.01% [4]
上半年省属企业营收2193亿元江苏国企稳进提质 夯实经济压舱石
新华日报· 2025-08-10 07:42
国资监管企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29亿元,其中省属企业营收2193亿元,利润总额283.2亿元,均实现正增长 [1] - 省属企业在营收和利润上的正增长为稳定全省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1] 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 - 省国信集团上半年利润总额超40亿元,同比保持增长,完成投资超110亿元,新增投产项目6个、开工项目1个、取得项目2个,合计新增装机超700万千瓦 [2] - 沿海天然气管道部分投产,与国家管网集团签订省网融入国家管网合作协议 [2] - 江苏交控1—6月投资基础设施项目233.68亿元,宁扬长江大桥等4个项目建成通车,常泰大桥等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3] - 江苏交控上半年路网平均畅通率达99.68%,清障救援平均到达时间10.12分钟,效能大幅提升 [3] 外贸与国际化布局 - 苏豪控股集团上半年实现快报营业收入643.16亿元,同比增长5.3%,进出口总额397.33亿元,同比增长6% [2] - 集团打造"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加速优化海外多元市场布局 [2] 新兴领域与数字化转型 - 省规划设计集团精准捕捉商机近400条,西部地区业务同比逆势增长5.6% [4] - 集团突出数据要素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心地位,推动《拉萨市国土空间近期建设规划》等高层级重大项目 [4] 战新产业与农业创新 - 高投集团战新产业专项基金第二批22只、408亿元全部组建落地,第三批5只、155亿元正式启动 [5] - 高投集团体系新增股权投资项目80个,投资金额27.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倍、4.24倍 [5] - 省种业集团实质化运营方案获批,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 苏垦农发收购宇宸面粉,加快米面油全品类布局,夏粮总产达12.7亿斤 [5] 绿色经济与双碳转型 - 中江国际集团国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6.7%,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连续入选对外承包工程行业A级企业 [6] - 集团承建的沙特利雅得塞德拉预制厂全面投产,聚焦"双碳"经济实现绿色智造转型 [6] 盐业与储能产业 - 省盐业集团上半年营收24.93亿元、利润总额4.24亿元,生产盐化产品485.88万吨 [7] - 集团布局盐穴储油储气储氢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张兴储气库共储气约10418万立方米,累计采气约1230万立方米 [7] 粮食贸易与储备 - 苏粮集团夏粮收购同比增长10%,菜籽油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15%,储备补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9.2% [7] - 集团与益海嘉里、路易达孚等优强企业洽谈战略合作,深化贸易和加工板块产业资源整合 [7]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项目落地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落地 -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项目正式落地,由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推动,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完成发行,规模合计13.5亿元 [1] - 获支持的机构包括毅达资本、金雨茂物、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中芯聚源等机构正在积极推进注册 [1] - 分担工具是面向股权投资机构的政策性风险分担工具,与主要面向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第二支箭”同为支持工具 [1] 政策背景与实施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借鉴“第二支箭”经验创设分担工具,旨在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限债券融资 [2] - 政策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并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同时与地方政府及市场化增信机构共同分担违约损失风险 [2] - 具体由中债增进通过担保、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或直接投资债券等方式支持发行,并推进“央地合作增信模式” [2] 债券发行细节与增信模式 - 5家机构发行的债券期限为5年或10年,票面利率区间在1.85%至2.69% [3] - 毅达资本和金雨茂物由分担工具与金融机构联合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采取担保增信并引入地方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3] - 反担保由北京、陕西和深圳的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形成“央地合作”新模式以强化风险控制,分担工具同时作为“基石投资人”购买债券以发挥领投作用 [3] 对股权投资机构及行业的影响 - 发债融资有助于创投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募、投、管、退”业务良性循环,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 [4] - 股权投资机构获得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将支持其继续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4] - 分担工具及产品创新将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资质较弱的科创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可及性,有效提升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质效 [4] 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未来路径 - 通过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发债,间接以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仍是重要方式 [5] - 债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发债主体参与,提升信用资质较弱主体融资可及性需借助多元化增信机制、债券产品创新及高收益债券市场等措施配合 [5]
拓宽科技企业融资“高速路” 渤海银行承销全国首批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创债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1
债券发行概况 - 渤海银行为东方富海承销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人民币,期限为5+3+2年 [1] - 该债券是全国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也是债券市场"科技板"以来首个获得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的债券 [1] - 债券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信用等级达到AAA评级 [2] 市场反应与认购情况 - 债券获得10余家投资机构认购,认购倍数达6.325倍,利率低至1.85%,创下我国民营企业10年期债券最低成本记录 [2] - 募集资金将投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材料与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 [2] 渤海银行的角色与后续计划 - 渤海银行作为首批落地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十家金融机构之一,已承销5家企业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3] - 公司上线市场首批科创债篮子成分券之一的"渤海银行-中信证券京津冀科技创新债券联合报价篮子" [3] - 下一步计划深化科创金融服务,扩大债券市场"科技板"规模,畅通直接融资渠道 [3] 创新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债券通过股权、基金出资等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性资金支持,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 - 项目标志着债券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渤海银行通过参与此类金融创新产品,展示了支持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