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新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自贸港为何不会取代香港、上海、广深
经济观察网· 2025-07-29 17:44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标志着其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1] 海南经济发展背景 - 海南省人均GDP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为全国平均值的75.38%,2023年提升至79.31% [1] - 近5年发展速度有所提升,但人均GDP仍低于四川、辽宁等省份 [1] 海南自贸港的战略定位与优势 - 海南自贸港是“自贸区体系的升级版和最高形态”,其开放力度直指香港、迪拜和新加坡等国际一流自由港 [2] - 海南享有的特殊政策其他省份的自贸区未必准许效仿,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 海南背靠广东省及港澳地区,面向东盟,坐拥覆盖21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 [2] - 其岛屿特性为实施保税政策和海关监管提供了天然的物理隔离条件 [2] - 建设高开放度的自贸港是应对某些西方大国“去全球化”的必要举措 [3] 产业转型与多元化发展 - 海南成功构建四大支柱产业体系: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4] - 四大主导产业占比在五年内提升13.7个百分点,贡献了全省67%的GDP [4] - 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海洋产业保持年均13.9%的高速增长,离岛免税购物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 [5] - 博鳌发展为康养先行区,三亚转型为深海科技与国家级种业基地 [5] - 洋浦开发区港口吞吐量增速领跑全国大型海港,注册船舶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5] 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 - 海南省已吸引20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境外知名高校独立办学,陵水县成为“教育特区” [5] - 三亚汇聚至少6所国内顶尖高校的异地研究院,包括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交大等 [5] 生态文明建设 - 海南新能源汽车占比稳居全国首位,博鳌即将实现碳中和目标 [5] - 洋浦石化基地创新采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 [5] 对外开放与外资利用 - 近五年海南省累计利用外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速达97% [6] - 近五年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去年境外游客数量增加一倍 [6] 人口结构与人才引进 - 过去五年海南省常住人口净增53万,高层次人才占比实现质的飞跃 [6] - 中组部已累计选派七批近千名优秀干部支援海南建设 [6] 区域协同效应 - 海南与香港、上海、广深战略目标不同,不会削弱其优势,反而形成协同效应 [7] - 提出“黄金三角”合作框架:海南政策、广东产业、香港服务 [7] - 海南与广东湛江可重点发展旅游协同、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例如在湛江设立大型“海外仓” [7] - 广西北部湾地区可与海南加强航运合作,构建北部湾城市群,扮演关键中转站角色 [8]
海口海关所属文昌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陈莉:优化对企服务,加速政策红利释放
海南日报· 2025-07-25 10:08
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实施成效 - 政策首单由海南一龄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 压缩式低温理疗箱货值358万元 减免进口关税9%和进口环节增值税13% 合计减免税款约83万元 [2] - 海南一龄医疗累计进口47台(套)医疗设备 货值达3780.6万元 共计减免税款589.8万元 设备来自法国、德国、英国等国 包括运动分析仪、镜像康复仪、脊柱曲度测量仪等 [3] 政策覆盖范围扩大情况 - 政策实施4年多来 覆盖行业从最初的医疗健康、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到制造业、航空维修及保税加工等领域 [3] - 政策红利释放明显 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 [3] 海关服务企业具体措施 - 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和为企业送"服务包"等形式 深入企业和重点园区开展政策宣讲 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答疑解惑 [2] - 设立"关企协调员" 推出"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措施 指导企业申请海关归类预裁定 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2] - 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模式 在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系统功能、机制保障等方面加大推广力度 [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有序推进 创新活力持续凸显 48条经验全国推广
中国发展网· 2025-07-18 14:5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年来形成重要改革创新成果,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经验资源和引领示范作用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三批推广深圳48条经验举措,要求各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7] - 深圳推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细胞和基因等全国首创性经济特区法规,填补立法空白 [5] 经济发展数据 - 深圳GDP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3][8]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 [3][8] -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3] 低空经济发展 - 深圳低空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增加值达213.8亿元,链上企业超1900家 [3] - 拓展无人机外卖、观光直升机、治安巡逻等应用场景,加速打造"天空之城" [3] 营商环境优化 - 深圳经营主体达448.7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4][8] - 境内外上市公司58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4] - 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8] 金融创新与开放 - 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业务额达3400亿美元,55家跨国公司参与 [4] - 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04单规模225亿元,惠及企业1535家 [4]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新设外资企业9738家占全国16.5% [8] 制度创新成果 - 全国首推个人破产法规、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及"深破茧"办理平台 [5] - 歇业制度、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原创性成果被国家层面吸收借鉴 [6] - 人才总量超700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 [8]
31省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11省份超2万
第一财经· 2025-07-17 19:2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名义增长5.3% 实际增长5.4% [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 名义增长4.7% 实际增长4.7% [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名义增长5.9% 实际增长6.2% [1] 分省份收入水平 - 11个省份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上海(46805元)和北京(45144元)突破4.5万元 [2] - 北京工资性收入对居民增收贡献率达71.3% 人均工资性收入29447元 同比增长5.3% [2] - 浙江(37813元)和江苏(30706元)分列第三、四位 天津/广东/福建/山东/重庆/辽宁进入前十 [2] - 内蒙古成为第11个突破2万元的省份 重庆/安徽/湖北/湖南领跑中西部 [2] 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 上海北京因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城镇化率高 聚集大量高薪岗位 [2] - 中西部强省会城市加速产业升级 武汉高新技术企业超1.65万家 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30.4% [3] -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成型 2024年产量突破135万辆 聚集6家整车厂及500余家配套企业 [3] - 武汉/成都/重庆/西安/合肥等中心城市通过新兴产业吸引人才流入 带动收入快速增长 [3]
海南注册公司能享受哪些免税?
搜狐财经· 2025-07-15 22:36
企业所得税 - 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优惠延续至2027年底,提供长期稳定的税收预期 [3] - 2025年起注册在海南并实际运营的企业(除负面清单行业)统一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比内地25%标准税率低40% [4] - 鼓励类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60%可享受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税政策,例如某生物医药公司通过海南公司投资印尼生产线节省470万元税款 [4] -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允许单位价值500万元及以下的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扣除,超过500万元可缩短折旧年限或加快折旧速度,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进口3000万元AI服务器当年全部扣除成本 [5] 进口税收 - 2025年零关税商品清单扩容至453项,新增未烘焙咖啡、乙烯、机器零件等297项商品,企业进口用于生产自用或"两头在外"加工可免征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7] - 某咖啡加工企业进口未烘焙咖啡原料成本降低25%,年节省300多万元税款 [8] - 鼓励类产业企业加工增值超30%的内销货物免征进口关税,累计内销货值超67亿元,减免关税约5.4亿元,例如某珠宝企业加工钻石增值35%节省30万元关税 [9] - 交通运输、旅游企业进口营运用船舶、航空器、车辆和游艇享受零关税政策,2025年政策放宽自有游艇数量要求从5艘降至1艘 [10][18] - 某航运企业进口3艘国际运输船舶减免关税和增值税共3.6亿元 [18] 个人所得税 - 高端人才(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缴纳社保满6个月)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实际税负超过15%部分免征,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例如某高管年薪100万元节省30万元个税 [13] - 普通居民在海南累计居住满183天可享受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例如年收入50万元员工节省近10万元个税 [14] 特定行业优惠 - 旅游业企业离岛免税额度每人每年10万元,进口观光直升机、游艇等设备免征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例如某游艇公司进口5艘游艇节省超2000万元 [19] - 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费用按1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按200%摊销,数字经济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降低30%国际业务合规成本 [19] - 博鳌乐城先行区医疗机构进口特许药品和医疗器械免征关税和增值税,累计进口药械货值1.14亿元,减免税款1500万元,患者使用高价抗癌药成本降低30%-40% [16] 增值税与销售税改革 - 2025年底前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及以下免征增值税,跨境服务如国际运输、研发设计免征增值税 [25] - 2025年全岛封关后将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合并为"销售税",税率预计大幅降低 [20] 政策适用条件 - 企业需满足"实质性运营"要求:固定办公场所、至少3名员工在海南居住满183天并缴纳社保、完整账簿和本地财务处理 [26] - 房地产开发、传统冶炼、高尔夫球场等负面清单行业不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 [22] - 企业需通过"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请零关税资格,税务部门将核查业务真实性 [23] 典型案例 - 某跨境电商企业组合使用零关税原辅料、加工增值免税和FT账户,原料成本降低20%,综合税负率从19.7%降至9.3% [27] - 某生物医药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乐城药械零关税,年利润1亿元时所得税节省1000万元,研发投入1000万元可抵扣175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27]
重庆沙坪坝:为西部科学城发展注入司法动能
人民网· 2025-07-07 09:01
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 - 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国家级创新中心,产业繁荣有序,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蕴藏经济无限可能 [1] - 科学城内高新企业云集,与城中村、学校、安置房等多种主体共融,导致矛盾纠纷复杂化、权利诉求多样化 [3] - 科学城产业园区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需求高涨,法院通过巡回审判站提升企业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 [6][7] 法治与治理创新 - 沙坪坝区法院利用"智治大数据"系统发现交通事故诉讼频发,通过司法建议书推动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使事故纠纷断崖式下降 [2] - 2024年法院向科学城所属三街一镇通报案件成讼情况12次,发出重点领域案件风险预警10余次,实现精细化治理 [3] - 法院通过"和美乡村巡回审判点"减少村民诉累,运用"全渝数智法院TV版"为3000余名大学生直播劳动争议庭审,提升普法覆盖面 [4] 司法服务与营商环境 - 法院在科学城设立"劳动争议源头治理示范工作站",调解涉劳动者人数众多的纠纷,节约企业诉讼时间和成本 [8] - 法院安排"驻园法官"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指导等服务,拓宽矛盾纠纷多元联解路径 [8] - 重庆知识产权法庭科学城巡回审判站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打赢知识产权"攻防战",通过调研座谈会、法律讲座提升企业保护能力 [7] 纠纷化解机制 - 法院与曾家镇龙台社区签署"无讼社区"共建协议,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4] - 推动建立重庆高新区矛盾纠纷联动调解北部中心,通过"诉调通"平台在线委派调解案件300余件,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 [5]
澳门经济内优外拓,学者分析“十月初五的月光”如何再发亮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0:27
澳门经济现状与挑战 - 2025年第一季度澳门本地生产总值997.6亿澳门元,同比减少1.3%,整体经济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5.2% [1][2] - 经济负增长反映澳门经济结构和税收单一,仍高度依赖旅游博彩业 [1][3] - 2025年第一季度旅客非博彩消费总额196.2亿澳门元,同比减少3.6%,零售业销售总额164.1亿澳门元,同比下跌11% [3] - 国际游客占比约7%,九成消费力依托于内地与香港市场,外部经济波动对澳门影响显著 [4] 大湾区合作与产业多元化 - 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访问大湾区六市,重点合作领域包括中医药、科技研发、旅游会展等 [1][7][10] - 深圳合作:借鉴前海和河套深港合作区经验,谋划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探索"一展两地"项目 [7] - 惠州合作:"澳门研发+惠州转化""澳门产品+惠州应用"模式,开展全链条合作 [7] - 肇庆合作:加强中医药科研对接,共同开拓欧盟及葡语国家市场 [10] - 佛山合作:发挥制造业优势,利用澳门中葡平台推广产品,加强跨境养老合作 [10] - 专家建议澳门与珠西城市形成"澳门研发、江门生产、珠海营销"的新型产业模式 [16]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第二阶段,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及物流,已吸引大型企业进驻,创造近2000个就业岗位 [12][14] - 科技创新产业园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计划重点推进建设,与大湾区其他科技园区联动 [12] - 推动"在横琴生活、工作、休闲一体化",行政长官牵头成立促进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 [14] 旅游与消费市场变化 - 澳门首夺"2024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十佳目的地"第一位 [18] - 建议吸引高消费力旅客,如举办国际顶级演唱会、体育赛事等 [18] - 旅客消费模式转变,选择在拱北或横琴过夜的游客增多,热门景点外延区域人流量冷清 [32] - "2025年社区消费大奖赏"活动总发放电子优惠券2.9亿澳门元,联动消费额约10.4亿澳门元 [22] 青年就业与产学研发展 - 澳门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补贴前往大湾区内地九市及横琴就业的青年每月5000澳门元,最长18个月 [33] - 产学研发展为中长期政策,需大量投入且商业化周期长,短期效果有限 [19] - 高新技术企业在内地物色到更广阔应用场景空间,但吸引人才到横琴仍面临挑战 [34]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一页纸精读行业比较数据:6月——行业比较月报
投资链 - 6月以来铜、铝、铅、锡、白银价格上升,黄金、锌、镍价格下降 [1] - 2025年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至3.70%,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降幅收窄至-10.70%,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至8.50%,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至10.42% [1] - 2025年6月动力煤价格略微下降至663元/吨,焦煤价格略微下降,普通水泥平均价格小幅下降,钢材价格上升,轻质纯碱价格下降 [1] - 2025年5月大型和中型客车销量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轻型客车销量当月同比增速下降 [1] 消费链 - 2025年5月社消额名义同比增速回升至6.40%,累计名义同比增速上升至5.00% [2] - 2025年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降幅扩大至-3.62%,汽车销量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至11.15%,家电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回升至56.98% [2] - 2024年12月北京旅游收入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至11.40%,2024年3月海南旅游收入当月同比增速下降至20.03% [2] - 2025年4月抗生素类阿莫西林价格维持不变,头孢价格下降,2025年6月维A、维E、维B1价格下降,VC价格保持不变 [2] 出口链 - 2025年5月对美国、日本、东盟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下降,对欧盟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上升 [3] - 2025年5月玩具、灯具类、焦炭、煤、钢材、船舶、塑料、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上升,农产品、家具、成品油、原油、铝材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下降 [3] - 2025年5月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下降,电子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至21.17%,纺织服装出口额当月同比增速下降至1.98%,机械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下降至4.80% [3] - 2025年5月美国OECD领先指标下降至100.26,2025年6月20日CCFI上升至1342.46,6月24日BDI上升至1681 [3] 价格链 - 2025年6月WTI油价上升至64.37美元/桶,秦皇岛煤价下降 [4] - 2025年6月20日PVC现货价格下降至4680元/吨,纯MDI价格下降至17100元/吨,聚合MDI价格下降至16200元/吨 [4] - 2025年6月棉花价格上升,白砂糖价格下降,猪肉价格下降至14.45元/公斤,国产尿素价格较4月下降 [4] - 2025年5月新增信贷增加至6200亿元,4月寿险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上升至1.15%,5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0.12% [4]
每组数据都是王炸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07:13
南沙人口与人才发展 - 截至2025年4月南沙全区实时人口达130万人(含常住和流动人口)其中港澳居民占比显著[5] - 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南沙新增人口11万人政策驱动下累计落户港澳企业3400家集聚港澳居民1.1万名[5] - 人才住房项目11个提供房源3382套(含人才公寓2147套)并通过"五乐"行动计划兑现奖补超3000万元惠及港澳青年超1000人次[6] 港澳青年创业与产学研合作 - 15个港澳青创基地聚集粤港澳企业(项目)超2000个带动三地就业6200个以"创享湾"为龙头形成矩阵[6] - 香港恒生大学(南沙)中心启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重大项目落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6] - 2024年南沙组织80余家企业与高校对接企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增长1.8倍创新源持续强化[7]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南沙高企数量从2021年745家增至2024年1310家增速居全市第二港澳企业如晶科电子成功孵化[7] - 南沙科学城管委会和环港科大创新区投入运营2025年计划转化不低于30个科创项目扎根南沙[7] 金融业开放与创新 - 2024年南沙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8%推出超百项金融创新成果[8] - "南沙金融30条"政策发布推动期现货市场规则衔接12家期货机构参与发展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8] - 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覆盖57个国家完成165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8]
“武汉的科技人才,最吸引日企投资”
长江日报· 2025-06-20 15:42
中日经贸合作 - 中国武汉与日本大阪举办贸易投资合作交流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经贸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1] - 武汉市贸促会与东京世界贸易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信息方面展开合作 [1][4] - 交流会作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北活动周的重要篇章,旨在深化中日地方合作 [1] 武汉投资环境推介 -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财政局、工商业联合会、商务局分别就营商环境、产业基金政策、民营企业服务及对外开放情况做详细推介 [3] - 武汉金融、文旅、高新技术等领域10余家企业代表参与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3] 日本企业对武汉的关注点 -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表示武汉的科技人才资源和坚固的产业结构最吸引日本企业 [5] - 武汉代表处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分支机构,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推动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5] - 武汉作为中部千万级人口城市,物流枢纽便利,拥有电子、数据等领域高端人才,市场空间大 [5] 中日企业合作案例 - 武钢与日本新日铁、日产汽车在钢铁、汽车领域已有合作 [5] - 日中经济协会曾率日本企业代表团访问武汉,重点考察自动驾驶领域,探索智能交通新机遇 [5] 活动参与情况 - 交流会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贸促会承办,日本湖北总商会协办,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支持 [5] - 来自中日政府人员、企业家代表近百人参会,其中武汉代表团26人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