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跟踪05期:天启星座05组卫星等发射成功,二级市场表现较弱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5-29 22:54
产业发展动态 - 天启星座05组卫星发射成功,标志一期全球组网全面完成,由37颗卫星组成[8] - 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一箭6星”发射成功,是第7次飞行,共将63颗卫星送入轨道,载荷超6吨[11] - 全国首颗湖泊生态环境监测遥感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发射,构建八大领域遥感大数据服务体系[15] - 中星3B卫星发射成功,用于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是长征系列第577次飞行[19] - Impulse Space将从2027年起用Helios火箭8小时内送4吨SES卫星从LEO至GEO[23] 行业融资进展 - 极光星通、鑫辉空天、星辰光电、银科启瑞4家企业获融资[3] 资本市场表现 - 商业航天指数当周下跌3%,成交量降26.41%,仅13.6%公司股价上涨[3][42]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年有多场商业航天行业会议将在北京、苏州、武汉等地举办[54] 风险提示 - 商业航天细分领域技术研发和量产、政策出台、行业融资可能不及预期[2][56]
西湖区:聚焦“六六行动”彰显首善风采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科技创新 - 西湖区五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全省第二、科技人才指数全省第三,第三次夺得省科技创新鼎 [8][9] - 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将建设西湖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环老和山创新生态圈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环小和山创新生态圈探索外籍人才五年免费签证试点,环云栖创新生态圈打造国际太空计算产业策源地,环之江创新生态圈打造科艺融合样板圈 [9] - 采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业端转化,形成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科创生态体系 [9] 数实融合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710亿元,位居全市第三,入选省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财政专项激励及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域核心区 [10] - 推进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发挥阿里云、蚂蚁系等头雁作用,深化通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构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及无人交通应用场景 [10] - 空天信息产业产值超53亿元,加快推进3D打印卫星项目,组建10亿元规模产业基金,落地全国首家商业卫星"线下超市" [10][11] - 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支持建设机器人测试小镇及中试平台,紫金港科技城打造"中国云谷"产业地标,云栖小镇争创国家级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试点 [11] 文创产业 - 西湖区3家企业入选"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名单 [12] - 推进"两镇六街区"建设,包括曙光路"阅见西湖"文化空间、五里塘历史街区东巢·碾米厂艺术中心、转塘"BAC·艺术社区"等 [13] - 艺创小镇启动凤凰创意国际区块改造,龙坞茶镇推进杭州茶叶博览会会议会展中心建设,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依托未来科技体验中心等项目引流 [13] - 激活消费潜能,利用《黑神话:悟空》、M511等IP推出新少年之家、"种地星球"项目,落地戴敦邦艺术馆、水浒主题游线等文化项目 [13][14] 城乡发展 - 推动浙工大之江校区土地盘活、地铁四期工程建设,新开工改造道路20条,完成10个未来社区建设,打造蒋村街道全域未来社区 [15] - 建成市级数字乡村样本村1个,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7个,培育乡村振兴"头雁"及农创客 [15] - 杭州西湖茶食茶饮创新发展研究院落地龙坞茶镇,建设"一绿一红"省级共富带,推动西湖龙井技艺传承及九曲红梅科技小院发展 [15] 资源配置 - 迭代西湖企服AI数智平台,推进AI赋能增值化改革省级试点,"西湖链链看"品牌促成合作项目36个,落地金额3.6亿元 [16] - 举行跨境电商专场,打造"出海线上服务专区",深化企呼我应服务改革,优化政务"碰一碰"办事专区 [16][17] 民生事业 - 全年计划提供就业岗位8.5万个,新增就业3.5万人,升级新建青年就业创业综合体6个,打造"青年留杭第一区" [18] - 推进15分钟学生校外发展圈与社区教育学习圈建设,建成启用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老年食堂(助餐点) [18] - 提升改造农贸市场3家,建设16家特色阅读空间,全年策划文化活动超千场 [18]
星图测控胡煜:洞察中国商业航天的“星图”密码
上海证券报· 2025-05-29 02:11
公司概况 - 星图测控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太空管理领域的上市公司,2024年初登陆北交所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守护太空资产安全"为使命,核心产品为"洞察者"太空管理软件平台 [2][3] - "洞察者"平台具备厘米级轨道计算和秒级预警能力,可提供卫星碰撞预警、规避方案生成等服务 [2] - 公司团队由航天领域顶尖人才组成,曾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 [3] 核心技术 - "洞察者"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包括航天器高精度轨道/姿态计算、测控资源智能调度等 [3] - 系统覆盖卫星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星座设计阶段的轨道仿真到运行阶段的健康监测 [3] - 正在将AI技术深度融入系统,开发AI轨道预测、智能避撞等功能 [4] - 计划建设新一代测运控中心,引入激光通信等前沿技术 [5] 行业地位 - 公司定位为"全球领先的太空管理服务商",技术积累构成竞争护城河 [3] - 在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贯穿星座设计、运行维护全流程 [3]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5.90%,净利润增长35.68% [5] 商业航天行业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千亿元,企业数量较五年前增长3倍 [5] - 行业呈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发展态势,涌现蓝箭航天、银河航天等代表性企业 [3] - 国家推动"千帆星座"等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预计部署数万颗卫星 [3] - 国企主导核心环节,民企侧重产业化落地,形成互补发展格局 [3] 未来规划 - 公司将通过技术、市场和资本三轮驱动巩固领先地位 [5] - 计划构建天地一体化测控感知能力,打造商业航天空间数据底座 [5] - 开展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提供数据、资源、模型等全方位服务 [5]
此地“宜城”
上海证券报· 2025-05-29 02:11
产业升级 - 安庆实施工业立市强市战略 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 化工及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 [2] - 抢占新能源汽车 生命健康 商业航天等产业新赛道 [2] - 实施"内搭平台 外联老乡"战略 转型发展路径清晰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整治修缮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 [2] - 大南门特色文化街区沿江而建 包含陈延年 陈乔年故居旧址及读书处等古建筑 [2] - 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融合青年创业 手工饰品 传统汉服表演等新业态 [2] - 老街保留麦陇香 胡玉美等老字号 同时发展文创小店 直播等消费新业态 [2] 城市发展 - 安庆地处长江下游北岸 皖河入江处 具有重要地理位置 [1] - 历史上曾诞生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 第一台蒸汽机 第一艘机动船等多项"第一" [1] - 古皖文化 长江文化 禅宗文化 桐城派文化 黄梅戏文化在此交融 [1] - 宜居宜业环境不断优化 "宜人之城"迸发创新发展活力 [2]
商业航天“出海”搭建全球产业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5-29 00:21
商业航天产业出海里程碑 -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与老挝ETL签署天通卫星合作协议,实现国产通信卫星首次走出国门及自主技术海外规模化商用[1] - 天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出海为低轨卫星星座全球化运营积累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监管协调经验[1] - 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同步推进海外布局:上海垣信卫星与泰国、巴西企业合作开拓卫星宽带市场,银河航天与泰国企业在低轨卫星通信领域合作,星河动力与马来西亚航天公司签署发射服务协议[1] 商业航天出海必要性 - 突破地域限制可推动卫星通信、导航、遥感技术国际化,实现业务增长与经济效益[2] - 技术全球展示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技术的认可度,增强航天领域国际话语权[2] 提升科技硬实力 - 商业航天核心器件国产化率快速提升,火箭制造端多家头部企业竞逐可复用液体火箭首飞,卫星制造端产能扩大且成本降低[2] - 卫星发射数量仍有限,部分高端技术和关键器件研发需进一步突破以保持国际市场领先地位[2] 创新应用场景 - 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等应用形成样板,偏远地区通信、应急救灾、海洋通信等场景潜力广阔,算力卫星扩展应用边界[3] - 需结合海外市场需求特点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服务附加值和盈利能力[3] 深化国际合作 - 国际航天市场竞争激烈但合作空间大,中国商业航天出海需与各国企业、科研机构、运营商深度合作[3] - 国际合作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望搭建全球产业新生态[3]
完善准入制度 优化营商环境(产经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36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 - 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1] - 新版清单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纳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等新业态管理措施 [5] 低空经济发展 - 合肥合翼航空获得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其8轴16旋翼电动垂直起降器在骆岗公园进行展示 [2] -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设立以来,已吸引全国近100家企业开展低空智联网装备试验 [4] - 合肥市在骆岗公园规划建设"超级场景",实现多种无人装备统一平台管控,促进外卖无人机、物流无人机等科技成果落地 [3] 商业航天产业加速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首次发射成功,实现"一箭十八星",标志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7] - 发射场二期项目推进中,预计2026年底新建三号、四号工位年度发射能力合计不少于32次,4个工位设计年度发射能力超60次 [7] - 已有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入驻文昌国际航天城,26家卫星企业加速落地 [9] 市场准入效能评估 - 云南省通过效能评估发现旅游市场准入卡点,依法恢复旅行社审批后经营主体恢复活力 [11] - 云南省2023年效能指数达81.32分,连续3年稳中有升,超2.8万家经营主体认可清单制度 [12] - 大理州创新实施民宿"五证一备案"联审联批,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6部门同步审批 [13]
商业航天跟踪:产业进展显著提速,关注后续催化
2025-05-27 23:28
行业 - 行业: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 - 核心观点及论据 - 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迅速,预计 2025 年中期完成初步组网,进入终端用户教育和运营商试点阶段。论据为 2023 年星网首星发射和招标引发第一波主升行情,2024 年星网首星发射推动第二波行情,到 2025 年中期已完成初步组网并开展相关试点 [1][3] - 政策为手机直连卫星测试及商用奠定基础并鼓励民企参与建设。论据是 2024 年发布《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办法》明确国内卫星网络频段协调机制,2025 年 4 月发布《终端设备直联卫星服务管理规定》规范手机直连卫星全流程管理,还通过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办法等鼓励民企参与 [1][4] - 终端产品发展成果显著。论据有华为 Mate 系列试水卫星通信,中国电信 25 款手机支持天通卫星通信,销量超 1600 万台,天通用户达 260 万户,同比增长 30%,中国卫通发布车载相控阵接入设备,华为下半年将开启众测服务 [1][5] - 中国三大运营商积极布局卫星服务。论据是中国电信作为天通一号唯一运营方有先发优势,提供 260 万户增值服务套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从中国电信核心网系统获取各 50 万线扩容容量,中国移动希望通过北斗短报文和高精度定位能力与天通应急通信对标 [1][6] - 卫星服务向高低轨并行融合发展。论据是中国星网完成基于 3GPP NTN 的宽带直连视频通话,千帆星座启动香港智慧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 [1][9] - 商业航天发射提速。论据是星网已发射三组共 46 颗卫星,G60 发射进度激进,千帆星座采用透明转发技术,下半年预计每月一到两次火箭发射,6 月开始国内三个发射基地恢复常态化发射 [1][10] - 短期内行业有催化因素。论据是百颗左右规模的卫星组网达成情况、华为手机终端直连卫星政策下半年开启、下半年多款可回收商业火箭试飞、国内外客户拓展情况等因素对板块有重要催化作用 [11] - 美国星座卫星项目对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有影响。论据是美国 Starlink 发射 8000 多颗卫星,覆盖全球约 70%,占据低轨道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美国 AST SpaceMobile 公司计划 2026 年全球开启手机直连卫星商业服务 [13][14] - 地缘政治对卫星互联网发展有显著影响。论据是俄乌战争期间乌克兰依靠 Starlink 通信,印巴冲突后 Starlink 在印度开放接入权限,一带一路国家及中国的北斗低轨出海项目可能受积极催化 [15] - 中国卫星互联网仍以主题投资为主,未来有发展潜力。论据是 2025 年虽受地缘政治事件影响有短暂上涨,但整体未走出显著行情,未来服务开通测试、商业火箭发射、国内外拓展情况以及外部催化有望推动发展 [16] - 其他重要内容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包括载荷、终端和运营三个环节,载荷关注融资、招标、火箭技术突破,终端关注设备招标、组网进度,运营关注行业政策、终端销售、海外市场拓展 [2][11] - 中国卫星互联网领域有潜力的公司包括提供终端设备的海格通信、地面站设备的振曜科技、通宇通信以及 G60 核心标的上海瀚讯 [17]
周期缩短、风险共担,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开出首单,模式能否复制?
北京商报· 2025-05-26 20:39
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首单承保 - 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完成首单承保,为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提供近亿元风险保障 [1][3] - 共保体由20家保险机构组成,投保周期较以往缩短20%,提供从询价到承保的全流程服务 [3] - 该模式是保险行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实践,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商业航天承保体系 [3][6] 共保体运作机制 - 共保体是多家保险公司联合风险分担的机制,核心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整合资源分散高额风险 [4] - 采用"年度资质审核+项目首席保险人"动态调整机制,成员可灵活调整,区别于传统共保体的固定成员模式 [4] - 聚焦市场化运作和民营航天企业支持,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提升服务效率 [4] 政策支持与行业意义 - 近期政策文件多次提及共保体模式,科技部等七部门明确探索共保体方式开展科技保险风险保障 [5] -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共保体对初创行业的重要性,可减轻企业投保财务负担并分散潜在损失风险 [5][6] - 该模式可复制至其他高风险或缺乏数据的科技创新项目,增强市场活力并调动成员公司参与意愿 [6]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长三角文旅协同:从机制破壁到价值共创
新浪财经· 2025-05-26 16:08
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机制 - 沪苏浙皖32个市(区)旅游协会代表签署《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协议》,发布《共同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宣言》,通过文旅产业"黏合效应"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1] -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2.3%国土面积,通过突破行政壁垒、重构交通网络、深度融合文旅资源实现价值共创 [1] 制度创新与同城待遇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文旅专项规划》落地,实现跨省旅游"同城待遇",建立"标准互认、数据互通、监管互动"协作机制 [2] - "高铁旅游年卡""一票通"覆盖200余家景区,"上海迪士尼-苏州园林-杭州西湖"黄金线路2024年游客量同比增长28%,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5% [2] - 2025年启动《入境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预计使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2.3天,带动区域旅游收入增长15% [2] 区域规划与资源整合 - 沪苏浙皖编制上海大都市圈陆上旅游圈规划,江苏聚焦景区提质与度假区升级,浙江实施"交旅融合""数智赋能"战略,安徽推动"徽风皖韵"嵌入长三角大市场 [3] - 联合打造30条长三角特色旅游线路、8条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形成"文明探源之旅""江南水乡风情之旅"等特色产品 [5] 品牌联动与交通网络 - 以上海旅游节、江苏乡村旅游节为牵引,形成覆盖四地的联动节庆矩阵,2024年"中国旅游日"带动相关文旅消费同比增长22.5% [4] - 总长突破6500公里的高铁网络形成"米"字形辐射格局,构建"1小时都市圈、3小时城市群、5小时全域游"的旅游圈 [4] - 2024年沪苏浙赴皖游客达1.03亿人次,占省外游客的56.3%,黄山、九华山等景区客流增长超40% [4] 文化融合与价值共创 - 长三角地区集聚12项世界文化遗产、6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65个5A级景区,从"拼盘式整合"迈向"系统性耦合" [7] - 苏州博物馆徽派展陈由安徽团队设计,杭州良渚文化与南京博物院推出联合展览,上海迪士尼与浙江工坊合作开发定制文创产品 [7] 重点项目建设 - 上海乐高乐园完成竣工验收,将为长三角新增世界级文旅地标 [8] - 无锡微纳星空中标8.04亿元"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将研制10颗遥感卫星,形成"造箭用星"完整产业链 [10] - 合肥获批国家级金融科技试点,重点推动大数据、云计算、AI、量子信息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10]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浙江大胜达包装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推动传统包装产业智能化升级 [8] - 国仪量子发布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 [10] - 盐城签约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百亿元,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0]
开幕首日签约项目21个 “中国(绵阳)科技城”亮相第二十届西博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3:02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绵阳签约项目 - 绵阳集中签约21个项目 涵盖商业航天 机器人等特色产业领域 [1] - 签约企业包括8家"三类500强"企业(世界财富500强 中国企业500强 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公司 [1] 绵阳科技城展览展示 - 科技城展览馆以"智领科技·链动未来"为主题 设立"一厅两区"展示130余件新质生产力标志性产品 [1] - 展馆设计融合"两弹一星精神"与涪江元素 通过数字化光影展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1] - 重点展示天链机器人 长虹FLASH放疗系统等代表性产品 体现科技城25年建设成果 [1] 绵阳科研创新实力 - "创新链动新生态展区"展示中物院 西南科大等20件高科技产品 包括小型核动力装置模型 花瓣加速器模型等 [2] - "产业链动新活力展区"聚焦7大特色产业:机器人 航空电子 商业航天 磁性材料 现代种业 激光及太赫兹 核医疗 [2] - 航空电子产业展示商飞C919大模型 九洲空管系统 绵阳是全国空管及航电国产化主要研发基地 [2] - 商业航天产业展示天仪卫星 星际荣耀液氧甲烷发动机等核心产品模型 [2] 核医疗产业发展 - 核医疗展区实体展示9件高科技产品 包括长虹FLASH放疗系统 中广核质子治疗系统等 [3] - 形成医用同位素生产 放射性药物研发 核医疗装备制造 临床应用完整产业链 [3] - 医用回旋加速器打破国外垄断 FLASH放疗设备有望引领全球技术革命 [3] 绵阳经济发展目标 - 推动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 向6000亿元迈进 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 [3] - 目标成为川渝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发展动力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