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美股大型科技股开盘普涨
第一财经· 2025-11-19 22:42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于11月19日开盘小幅上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0.04%至46111.66点[1],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16%至22468.05点[1],标普500指数上涨0.12%至6625.00点[1]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9.92点[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5.20点[2],标普500指数上涨7.68点[2] 大型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英伟达股价上涨近2%[2],谷歌和特斯拉股价均上涨超过1%[2] 中概股表现 - 中概股市场表现分化,亚玛芬体育和富途控股股价上涨超过2%[2],阿特斯太阳能股价下跌超过4%[2]
5万亿后可能还有10万亿,南向资金点燃港股慢牛引擎
第一财经· 2025-11-19 22:35
南向资金规模与增长 - 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规模在11月10日突破5万亿港元后持续增长 [3] - 截至11月19日,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流入港股市场65.91亿港元,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34万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8078亿港元的总流入规模增长超过66% [5] - 自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超5万亿港元 [5] - 南向资金占港股市场总成交额比例从2024年初的15.6%攀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23.6% [6] - 截至三季度末,港股通持仓总市值突破6.3万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超90%,约占香港股票整体市值(49.9万亿港元)的12.7% [6] 南向资金结构与来源 - 以保险、公募为主体的内地长线资金构成南向资金主体 [3] - 保险资金通过港股通持有的市值在三季度末超1.4万亿元人民币,占港股通持仓总规模的25%左右,年内新增规模超过7000亿港元(估算净新增4000亿港元) [9] - 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规模达1.01万亿元,占港股通持仓总规模18%左右,年内新增配置规模约5300亿港元(估算净新增超3800亿港元) [9] - 私募基金与个人投资者成为不可忽视力量,已有87家私募获得9号牌照且牌照为存续状态,个人投资者主要通过港股通ETF参与,2025年三季度可投港股ETF净流入规模环比增加超过1896亿元 [9] 南向资金配置策略 - 南向资金持仓行业分布从银行绝对重仓(一度占近40%份额)转向更加均衡,目前银行、传媒、医药位列前三,电子、商贸零售等科技方向正后来居上 [7] - 个股配置呈现“科技+红利”哑铃形策略,腾讯控股持续稳居第一大重仓股,阿里巴巴-W自去年9月进入港股通后获大幅增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高股息板块长期位列重仓,紫金矿业今年进入重仓 [8] - 华润啤酒、安踏体育等消费股自2024年起已陆续退出前十大重仓序列,反映配置策略结构性调整 [8] 港股市场资产供给与估值 - 港股正汇聚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红利等领域具备稀缺优势的资产,形成强大资金虹吸效应 [3] - 截至11月19日,2025年共有88家企业赴港上市,IPO融资总额达2505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大幅增长172.44% [17] - 宁德时代首发募集资金310亿港元,成为2025年截至目前“募资王”,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奇瑞汽车首发募资总额接近100亿港元 [17] - 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为20.4倍,低于其过去五年均值 [16] - 2018年来香港资产总体处于估值下行通道,2021年至今香港股票指数逆势下跌9%,而东京、迪拜、新加坡指数分别累计上升49%、139%、47% [16] 南向资金未来展望 - 业内预测未来5年南向资金增量空间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1万亿港元) [4] - 招商证券研报预测到明年底南向资金增量空间为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54万亿港元) [11] - 海通国际研报预计明年南向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港股超1.5万亿元,其中主动公募2000亿元、被动公募2000亿元、险资4000亿元 [13] - 互联互通机制将继续优化,扩大可投标的范围,允许更多类型中长期资金通过港股通配置港股资产,QDII额度限制及使用约束有望进一步放宽,港股通下投资者股息红利税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14]
可灵AI全年收入约1.4亿美元,快手继续加大算力投入
第一财经· 2025-11-19 22:24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4.2%至356亿元人民币 [1]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6.3%至50亿元人民币 [1] -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至201亿元,占总营收56.4% [1] - 直播业务收入同比增加2.5%至96亿元,占总营收26.9% [1] - 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1.3%至59亿元,占总营收16.5%,主要由电商和可灵AI业务驱动 [1] - 三季度电商业务GMV同比增长15.2%至3850亿元 [1] - 可灵AI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 [1] 可灵AI业务发展 - 可灵AI是财报电话会的沟通重点,公司聚焦于AI影视创作这一核心目标 [2] - 行业处于快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形态探索的早期阶段,竞争加速行业进步 [2] - 公司围绕多模态交互理念持续升级基础模型与产品能力 [2] - Sora2等竞品将视频生成与社交互动结合,加快了C端消费级应用的落地进程 [2] - 公司计划在合适时点将可灵技术能力产品化,与社交互动结合以加速C端商业化 [2] - 可灵AI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约1.4亿美元,显著高于年初制定的6000万美元目标 [3] AI技术内部应用与投入 - 受可灵AI等业务超预期发展带动,公司将继续加大算力等AI相关投入 [3] - 预计2025年集团整体资本性支出将较去年实现中高双位数的同比增长 [3] - 自研AI编程工具CodeFlicker已成为工程师日常高频使用工具,新增代码中由其生成的比例接近30% [3] - AI大模型应用于用户画像、内容识别、评论识别等多个内容审核场景 [3] - 超过70%的用户咨询量由AI智能客服直接响应并解决 [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视频生成赛道涌现出来自互联网大厂与创业公司等众多参与者,显示其巨大潜力 [2] - Sora2的社交互动功能包括“客串”、“二创”和类TikTok的社交信息流三大支柱 [3] - 竞品设计形成了“观看-受启发-创作-分享-获得反馈”的闭环生态,有望重塑短视频生态 [3]
快手,最新业绩出炉!AI收入超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19 22:09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55.54亿元,同比增长14.2% [1] - 第三季度经营利润52.99亿元,同比增长69.9% [1] - 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1] - 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032.08亿元,同比增长12.8% [1] - 前三季度经营利润148.47亿元,同比增长34.7% [1] - 前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51.84亿元,同比增长16.7% [1] 用户与核心业务 - 第三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4.16亿,平均月活跃用户7.31亿 [2] - 第三季度在线营销服务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4.0% [2] - 第三季度电商业务GMV同比增长15.2%,至3850亿元 [2] - 第三季度直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至96亿元 [2] - 泛货架电商GMV占总电商GMV比例超32% [2] - 泛货架电商场域的日均动销商家同比增长13.0% [2] AI技术进展与赋能 - AI战略投入提升集团整体盈利能力 [1] - 可灵AI 2.5 Turbo模型将创作者单视频生成成本降低近30% [4] - 2025年第三季度可灵AI的收入超过3亿元 [4] - AI大模型技术One Rec带来国内在线营销服务收入约4%—5%的提升 [4] - 端到端生成式检索架构One Search驱动商城搜索订单量提升近5.0% [4] - 通过可灵AI视频生成能力上线的AI万象系列礼物,上线当天用户付费制作并送出定制化虚拟礼物超10万次 [2] 海外业务 - 第三季度海外分部经营亏损640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1.53亿元有所收窄 [3] - 海外核心市场巴西在用户增长费用同比下降的同时保持稳定的日活跃用户数 [3] - 巴西电商业务成交规模和订单数量同比均实现增长 [3]
快手,最新业绩出炉!AI收入超3亿元
证券时报· 2025-11-19 22:00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55.54亿元,同比增长14.2% [2] - 第三季度经营利润52.99亿元,同比增长69.9% [2] - 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2] - 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032.08亿元,同比增长12.8% [2] - 前三季度经营利润148.47亿元,同比增长34.7% [2] - 前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51.84亿元,同比增长16.7% [2] 用户与核心业务增长 - 第三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4.16亿,平均月活跃用户7.31亿 [4] - 第三季度在线营销服务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4.0% [4] - 第三季度电商业务GMV同比增长15.2%,至3850亿元 [4] - 泛货架电商GMV占总电商GMV比例超32% [4] - 泛货架电商场域日均动销商家同比增长13.0% [4] - 第三季度直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至96亿元 [4] AI技术进展与赋能 - AI大模型技术迭代升级在线营销产品,推动内外循环营销服务收入快速增长 [4] - 可灵AI 2.5 Turbo模型发布10天后登顶全球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模型榜单第一 [7] - 新模型将创作者单视频生成成本降低近30% [7] - 2025年第三季度可灵AI收入超过3亿元 [7] - AI大模型技术One Rec带来国内在线营销服务收入约4%—5%的提升 [7] - 端到端生成式检索架构One Search驱动商城搜索订单量提升近5.0% [7] 海外业务表现 - 第三季度海外分部经营亏损640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1.53亿元有所收窄 [5] - 海外核心市场巴西在用户增长费用同比下降的同时保持日活跃用户数稳定 [5] - 巴西市场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同比持续增长 [5] - 巴西电商业务提升补贴和运营效率,成交规模和订单数量同比均实现增长 [5]
快手高管解读Q3财报:可灵AI今年全年收入预计1.4亿美元
新浪科技· 2025-11-19 21:50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为3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 [1]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5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净利润为33亿元人民币 [1] - 2025年第三季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49.86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调整后净利润为39.48亿元人民币 [1] 可灵AI产品战略与竞争格局 - 视频生成赛道参与者众多,包括其他互联网大厂和初创公司,行业进步速度因此提速 [1] - 可灵AI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用AI讲出好故事,阶段性核心目标是聚焦“AI影视创作场景” [2] - 视频模型被视为世界模型的核心技术,其特点是复杂性高和开放性问题,技术创新空间大 [2] - 公司通过发布多模态视觉语言等交互形式,持续升级基础模型和产品能力 [3] - 通过运营活动如“可灵AI未来合伙人计划”和“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构建创作者生态和品牌影响力 [3] - 认为Sora 2的技术突破加快了C端消费级AI应用落地,公司未来将在合适时间点探索C端应用场景并与社交互动结合 [4] AI技术赋能业务与内部运营 - AI技术已全面渗透到快手的业务场景,包括内容与用户理解、内容生成和内容推荐 [5] - 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驱动了标签体系TagNet的升级,带来人均App使用时长的提升 [5] - 在内容生成方面,可灵AI赋能大众创作者,站内AIGC短视频内容浏览量提升明显 [5] - 在内容推荐方面,通过升级OneRec-Think大模型引入LLM推理能力,增强推荐准确性和用户信任度 [6] - 在内部提效方面,AI编程产品CodeFlicker生成代码比例已接近30% [6] - 在内容审核方面,AI大模型应用使平台内容AI初审率超过99% [6] - 在客服方面,超过70%的用户咨询量由AI智能客服完成、响应并解决 [6] - 公司内部正在形成从“AI技术创新—应用落地—营收增长”的良性循环 [7]
苹果税再下一城,库克继续用服务换增长
36氪· 2025-11-19 21:31
苹果与腾讯就微信小程序支付达成协议 - 苹果和腾讯达成和解,微信小程序开发者正式纳入苹果支付体系,用户可在微信小程序内通过iOS支付界面完成交易[5][6] - 协议内容为腾讯同意苹果对微信小程序征收“苹果税”,而苹果则将常规App的佣金从30%降至15%,双方各退一步[6] - 通过苹果的“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小程序开发者接入苹果支付接口的抽成费率为15%[18] “苹果税”的商业模式与收入规模 - “苹果税”是苹果对iOS应用内购买服务收取的佣金,费率在15%-30%之间[8] - 2023年全球范围内,“苹果税”为苹果创造约223.4亿美元(约合1588亿人民币)的收入[13] - 在中国市场,据报告估算,2023年苹果App Store生态总销售额为37630亿人民币,其中“数字商品与服务”占比低于4%,据此粗略计算,苹果在中国收取的佣金超过400亿人民币,约等于比亚迪去年全年利润[13][15] - 软件服务业务对苹果利润贡献显著,其毛利率从2016年的55%一路提高至75%,而硬件毛利率长期在35%左右浮动[45] 苹果面临的全球监管压力与商业争端 - 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因在《堡垒之夜》中引导用户使用自家支付平台(比苹果渠道便宜2美元)而被苹果下架,双方展开长达五年的诉讼,最终苹果败诉,《堡垒之夜》重回iOS平台[20][22][24][25] - 欧盟依据《数字市场法案》对苹果App Store规则启动调查,要求其允许第三方支付并将税率降至17%,并于今年4月对苹果开具5亿欧元罚单,苹果随后推出“欧盟版苹果税”[26][27] - 为应对监管带来的收入损失,苹果创造性发明了“核心技术佣金”,对App Store以外的数字交易收取5%的费用[27] 苹果公司战略转向:从硬件驱动到服务驱动 - 自2022年第一财季硬件收入达到1044亿美元的高点后,苹果硬件收入增长停滞,公司经营思路转向依靠高毛利的软件服务来增厚利润[30][32][44] - 截至今年9月的整个财年,服务业务在苹果整体净利润中的占比达到42%,首次超过了iPhone的41%[47] - 2019年,苹果在春季发布会上史无前例地未发布任何硬件新品,转而推出Apple News+、Apple Card、Apple Arcade、Apple TV+等一系列软件服务,标志着战略重心向服务倾斜[40] - 公司增长引擎依赖于服务业务,具体路径包括:扩大内需(推出新服务带动消费)和加大税费征管力度(严防死守“苹果税”)[51]
AI收入高增50%,再造一个新百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21:26
财报核心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312亿元,核心营收247亿元 [1] - 首次披露AI业务收入,整体同比增长超50% [1] - 首次披露自2023年3月至今的AI投入总额,累计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 [1] - 财报发布后,港股及美股双双涨超2%,花旗上调百度目标价 [4] AI业务收入结构 - 首次拆分AI云、AI应用、AI原生营销服务三大板块数据 [5] - AI云Q3收入同比增长33%,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订阅收入同比激增128% [5] - AI应用Q3收入达26亿元,大多采用订阅制模式,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总MAU接近3亿 [8] - AI原生营销服务Q3收入达28亿元,同比暴涨262% [10] AI云业务优势 - 百度智能云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 [8] - 65%的央企、10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及800余家金融机构选择其服务 [8] - 在政务大模型、MaaS及AI大模型解决方案等细分领域领先同业 [8] AI应用生态进展 - 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升级至3.0,活跃用户超2000万 [8] - GenFlow3.0采用OfficeAgent模块,可完成Excel、Word、PPT的生成编辑 [9] - 无代码开发工具"秒哒"进化至2.0后,已生成超40万个AI应用,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新应用落地 [9] AI原生营销服务突破 - 数字人与智能体是增长关键,双11期间慧播星数字人带货GMV同比提升91% [10] - 开播直播间数增长119%,83%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 [10] - 商家智能体通过"7*24小时服务",旅游行业成单率提升30%,教育行业有效线索转化成本降低30% [10] 搜索业务AI化升级 - 10月百度移动端搜索结果页中,AI生成及模型优先呈现的内容占比已接近70% [12] - 接触过AI搜索结果的用户留存率更高,搜索请求量同比增加6%,使用时长显著延长 [12] - 文心助手对话轮次同比增长约5倍,DAU超1000万,月活用户增长势头迅猛 [12] 自动驾驶业务表现 - 萝卜快跑Q3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310万,同比增长212% [13] - 10月每周全无人订单超25万,截至11月累计服务次数超1700万 [13] - 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自动驾驶总里程超2.4亿公里,业务覆盖全球22座城市 [13] 自动驾驶全球化布局 - 在迪拜获得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并建立规模化测试车队 [16] - 在阿布扎比拿到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 [16] - 与瑞士邮政巴士达成合作,计划于2025年12月在瑞士启动车队测试,2027年实现常规化全无人驾驶运营 [16] 全栈技术布局 - 建立在"芯片、大模型、云服务"的全栈布局之上 [20] - 发布新一代昆仑芯M100和M300,M100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M300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 [20] - 昆仑芯P800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支撑了百度内部文心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 [21] 大模型技术实力 - 文心大模型5.0是原生全模态大模型,参数量达2.4万亿 [21] - 在40余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其语言与多模态理解能力与国际顶尖模型持平 [21] - 图像与视频生成能力达到垂直领域专精模型水平 [21] 产业端AI应用 - 发布全球首个可商用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伐谋",数小时内吸引超1000家企业申请测试 [16] - 百度智能云数字员工已服务金融、消费、汽车等十余个行业的数千家企业 [18] - 与东方航空共创的数字员工"东东"已在东航App上线,整合订票、选座、值机等核心服务 [18] 市场前景与机构观点 - 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666亿美元,中国预计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16] - 花旗上调百度目标价至181美元,高盛上调至212美元,CICC上调至189美元 [25] - 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大模型、自动驾驶、AI云等细分领域增长空间巨大 [27]
发车!抛售接近尾声?
搜狐财经· 2025-11-19 21:16
懒猫配置组合本期发车,我们依然延续上期思路,买入美股、印度、欧洲、A股(小盘+红利)、大宗商品以及债券。 最近全球市场确实遭遇了一轮显著的抛售潮,范围之广,从美股到日股,从避险的黄金到风险偏好极高的数字货币,无一幸免。 懒猫群里流传着这样一张图: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两张图,AI科技巨头的"巨额资本开支"与"自由现金流"在趋势上出现了明显背离,且举债规模显著增加。 我们复盘了这轮下跌,核心驱动因素主要有三点: 1,美元流动性紧缩。 摩根大通交易员认为,"流动性压力"是11月美股调整的主因。 受美国政府关门风波、财政部一般账户(TGA)回补以及量化紧缩(QT)的叠加影响,美国财政部此前大量回笼资金,导致金融系统内的现金流转出现 实质性收紧。 2,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推迟 在数据真空期,美联储鹰派声音占据了上风。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已从一个月前近乎确定的96%,骤降至50%以下。 3,AI泡沫怀疑论盛行 不同资产的同时下跌,让投资者无处可藏。 这是近期科技股调整的核心。Oracle和CoreWeave等公司的10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价差单月飙升超30%,反映出信贷市场开始警惕这些公司的高额 资本开支。 美银最 ...
齐聚杨浦,聊聊创作与城市灵感的联结|系列直播预告
远川研究所· 2025-11-19 21:14
直播活动概述 - 杨浦融媒体中心将举办“V聚杨浦・创享未来”优质互联网创作者系列直播 [3] - 直播活动将在杨浦V聚场温情启幕 [3] - 直播核心为“走心分享、真诚交流” [6] 创作生态背景 - 杨浦区根植于科创沃土与人文底蕴的内容创作生态正成为城市文化生长的重要力量 [1] - 该区域聚集高校资源、科创产业与多元生活场景,孕育无数创作灵感 [1] - 这片土地见证了一代代创作者的成长与突破 [1][4] 嘉宾阵容 - 邀请多领域创作达人分享创作路上的酸甜感悟、与杨浦的独家联结以及对青年创作者的真挚期许 [6] - 嘉宾包括千万级科普顶流@不刷题的吴姥姥,为同济退休教授及“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7] - 嘉宾包括人文领域深耕者及砍柴书院MCN创始人@李砍柴 [7] - 嘉宾包括科技数码类顶流博主及杨浦V聚场入驻创作者@苏星河牛通,专注软件、AI、智能车机测评 [7] - 嘉宾包括新生代财经作家@进击波财经,著有《瑞幸闪电战》《伟大的复利》等畅销书 [7] - 嘉宾包括房地产新媒体运营领航者@真叫卢俊,深耕城市发展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