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充电宝事故,扯下了电池技术的“遮羞布”
虎嗅· 2025-07-08 17:19
行业危机与召回事件 - 罗马仕充电宝发生爆炸事件 目击者确认涉事产品非召回型号 公司此前已发布停工停产通知 [1] - 行业头部品牌罗马仕与安克创新发起大规模召回计划 合计召回充电宝超120万台 民航局同步禁止被召回型号登机 [2] - 上游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70余张3C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 电池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恐慌 [3] 电量焦虑与技术瓶颈 - 手机用户电量焦虑加剧 超70%用户在电量剩余10%-30%时充电 临界点较2022年提升至20%以上 [5] - 居民日均互联网使用时长达5小时37分钟 较2018年增加2小时55分钟 AI应用加速耗电 文字生成耗电0.042kWh 图片生成耗电11.49kWh [6][7] - 人形机器人续航仅2-6小时 宇树科技H1机型锂电池容量0.815kWh 实际续航不足1小时 [7] 电池技术发展滞后 - iPhone电池容量十年间仅从1560mAh增至3349mAh 安卓机型5500mAh仍存电量缺口 重度使用5小时后电量仅剩13.1% [10] - 手机电池寿命500-800次循环 用户换机周期延长至51个月 电池健康度下降加剧焦虑 [10] - 电动汽车续航虚标严重 固态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 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物理极限 [11][12][13] 价格战与供应链风险 - 充电宝价格战白热化 罗马仕20000mAh产品从129-149元降至69元 白牌10000mAh产品低至30-50元 [15] - 优质电芯成本40-50元 价格压力导致供应商违规替换隔膜材料 安普瑞斯代工厂操作引发爆炸 [16][17] - 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30.05亿美元 2030年预计CAGR仅1.3% 技术停滞迫使厂商转向价格竞争 [18][19] 跨行业价格战传导 - 两轮电动车锂电价格战爆发 比亚迪48V24Ah磷酸铁锂降至999元 星恒同型号产品最低728元 [20] - 电动汽车领域价格战持续 比亚迪22款车型降价1.2-5.3万元 车企要求供应商同步降价 [20][21] - 价格战挤压供应链利润 上游偷工减料风险上升 技术研发投入受制约 [21]
中国手机季度激活量:米VO前三,华为增长11%,苹果第五
快讯· 2025-07-08 16:57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二季度激活量排名 - 中国厂商包揽中国大陆手机市场激活量前四 [1] - 小米(含REDMI)以1141.76万台的激活量登顶,市场份额16.63%,同比增长7.39% [1] - vivo(含iQOO)以1123.93万台的激活量位列第二,市场份额16.37%,同比下降5.95% [1] - OPPO(含一加、realme)以1117.28万台的激活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6.27%,同比增长10.48% [1] - 华为以1104.01万台的激活量位列第四,市场份额16.08%,同比增长10.96% [1] - 苹果以1103.79万台的激活量排名第五,市场份额16.08%,同比增长8.46% [1] 各品牌市场表现 - 小米成为市场领导者,激活量突破1140万台 [1] - OPPO和华为表现突出,同比增速均超过10% [1] - vivo是前五名中唯一出现同比下降的品牌 [1] - 苹果市场份额与中国本土品牌相当,但增速略低于部分中国厂商 [1]
开刀or解冻?AI时代中层行动指南
36氪· 2025-07-08 16:17
诺基亚案例研究 - 诺基亚在20世纪90年代打败摩托罗拉成为全球手机市场领导者,其"战略敏捷性"曾为行业典范 [1] - 2007年iPhone面世引发智能机革命,诺基亚因坚持塞班系统和硬件路线决策失误,最终在2013年以75亿美元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 [1] - 研究通过对76名诺基亚高管的访谈发现,中层管理者因恐惧高层排斥坏消息而隐瞒产品缺陷,导致组织信息失真和决策失效 [1][2] 中层管理者困境 - 调研显示99%中层管理者承受压力,44%感到"非常"或"极度"大压力,70%愿意在薪酬不变情况下回归独立贡献者角色 [2] - 中层像"八爪鱼"处理多重任务,42%美国中层表示组织未提供足够支持,大量精力消耗在"情绪按摩"等非显性工作 [9] - 中层普遍缺乏高层信任和决策权,导致"习得性无助",采用惰性和权宜两种生存策略 [10] 组织架构演变 - 工业革命催生中层管理者角色,20世纪科学管理理论强化其计划、组织职能,60-80年代开始强调创新和变革能力 [3] - 经济全球化使层级制度僵化,Meta等科技公司通过裁员推进"扁平化",明确将中层管理者列为削减目标 [4] - 新型组织模式如"合弄制"、"青色组织"将中层视为冗余,强调个体赋权而非垂直管理结构 [4] 行为模式分析 - KUKD理论揭示中层通过"讨好上级"和"欺压下级"双向行为获取资源,其中向上管理消耗最大 [11][12] - 典型讨好行为包括偏袒、额外支持、公开抬升上级,典型欺压行为包括施压、恐吓、推诿责任 [13] - 高组织认同的中层更关注整体绩效,能帮助组织克服惯性并刺激战略更新 [12] AI时代挑战 - AI主要替代初级重复工作环节,麦肯锡报告显示AI在流程优化、决策支持、内容审核三方面提升中层效率 [19] - AI介入导致团队缩减和评价体系变化,隐性扩大了中层职责范围并增加压力 [20] - 技术未能解决战略传导、执行公平、敏捷响应等管理结构性张力,中层在意义构建和冲突整合方面仍不可替代 [21] 角色转型路径 - 从"中途站"到"目的地":重新认识连接价值,获得组织战略资产定位 [23] - 从"评价者"到"指导者":成为创新枢纽,帮助员工适应AI时代职能定位 [23] - 从"行政官僚"到"数据侦探":利用AI优化流程,同时承担内部监管者角色 [24]
分析师:iphone供应链前景乐观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化加剧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14:30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5年5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国内市场手机出货 量2371.6万部,同比下降21.8%,这一降幅主要由安卓设备的疲软表现所致。投行杰富瑞的分析师 Edison Lee在一份投资者报告中表示:"中国市场5月安卓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11%,至 约1800万部,为过去12个月中的最低水平。"分析师补充称:"外国品牌(主要是iPhone)手机5月出货量同 比下降10%,但环比增长29%,至约450万部,这是过去12个月中的第三高水平,主要是为'618'大促提 前备货。" 中国信通院的报告也能显示苹果智能手机销量在5月的良好表现。报告显示,今年5月,国内品牌手机出 货量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0.95%。而在4月,国内品牌手机出货量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9%。该数据 仅一个月就相差了5%。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外品牌手机主要集中在苹果品牌上,因此这次相关数 据的大幅变动也主要是因为苹果销量在今年5月有了明显回暖。 Edison Lee表示:"我们的行业调研显示,6月中国智能手机终端销量基本持平。因此,我们认为安卓手 机库存水平仍然较高,未来几个月出货量可能会 ...
二季度利润暴跌56%!三星:怪美限制对华出口
观察者网· 2025-07-08 10:00
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减少55 94%至4 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9 9亿元) [1][3] - 销售额同比微降0 09%至74万亿韩元 环比下降6 49% [3] - 营业利润环比下滑31 24% 低于市场预期的6 0069万亿韩元23 4% [3] - 单季营业利润为2023年第四季度(2 8247万亿韩元)以来最低值 [3] 业务部门表现 - 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利润环比下降 主要受芯片库存价值调整及美国对中国AI芯片限制影响 [3] - 券商预测DS部门营业利润超1万亿韩元 移动体验(MX)和网络部门超2万亿韩元 [4] - 显示器部门营业利润预计6000亿至7000亿韩元 电视家电部门4000亿至5000亿韩元 [4] - 汽车电子部门营业利润预计3000亿至4000亿韩元 [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高带宽内存(HBM)产品正在进行客户评估并持续发货 [3] 行业展望 - 市场预期公司业绩在第二季度触底后 下半年存储业务将带动复苏 [4] - 存储芯片价格上涨预期增强 移动和显示器业务将进入旺季 [4]
LG手机,卒
36氪· 2025-07-08 08:04
LG手机业务发展历程 - 2005年第一代巧克力手机KG90横空出世,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拉开辉煌序幕 [6] - 2013年位列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三,达到巅峰时刻 [8] - 2015年Q2起手机业务持续亏损,截至2020年Q4累计亏损达5万亿韩元(约264.5亿人民币) [9] - 2021年4月宣布停止手机生产和销售,2025年6月终止软件服务,彻底退出行业 [4][13] 战略失误与市场表现 - 智能机初期选择OMS和Windows Phone系统,错过安卓黄金发展期,2010年11月才推出首款安卓手机 [6] - 2018年退出中国市场后,北美/欧洲/南美三大市场节节败退,被华为/小米等中国厂商挤压 [11] - 2020年推出定价109万韩元(约5813元)的LG Wing旋转屏手机,因价格配置失衡销量惨淡 [12] 产品与营销问题 - G2-G5等多代机型存在屏幕断触、烧主板等质量问题,但工业设计获好评 [15] - 定价策略失误导致价格跳水,首发价五六千元的产品数月后大幅降价,形成恶性循环 [15][17] - 过度聚焦模块化设计/旋转屏等小众创新,忽视拍摄/性能等主流需求升级 [17] - 营销投入低效,如AlphaGo大战李世石时仅袖口植入G5 logo,几乎无人注意 [19] 行业对比与启示 - 功能机时代六大巨头中仅三星保持领先,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后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23% [22] - 华米OV通过本地化适配/性价比策略快速崛起,2018年华为/小米在欧洲分列销量第三/第四 [11][19] - 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类似现象,传统车企转型缓慢,新势力更贴合市场需求 [25] - 苹果当前面临AI技术困境,可能需借鉴LG教训及时调整战略 [25][26] 失败根源总结 - 内部战略分裂:一边研发卷轴屏等概念机,一边寻求出售业务 [9] - 主动放弃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市场,导致全球竞争力持续下滑 [19] - 重复诺基亚/HTC等厂商所有错误:系统选择失误/市场误判/内部意见分歧 [22]
A股市场大势研判:沪指尾盘翻红
东莞证券· 2025-07-08 07:39
核心观点 - 周一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尾盘翻红,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收跌,市场赚钱效应偏好;随着7月中报预告、快报陆续发布,业绩对个股表现影响显著;随着中东局势缓和,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国内政策、中美关税和美联储降息,7月政治局会议是重要观察窗口;目前市场处于重要关口附近,短期内或呈震荡反复格局;板块上建议关注有色金属、银行、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等板块 [3][5]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点位3473.13,涨跌幅0.02%,涨跌0.81;深证成指收盘点位10435.51,涨跌幅 -0.70%,涨跌 -73.25;沪深300收盘点位3965.17,涨跌幅 -0.43%,涨跌 -17.03;创业板收盘点位2130.19,涨跌幅 -1.21%,涨跌 -26.05;科创50收盘点位978.29,涨跌幅 -0.66%,涨跌 -6.51;北证50收盘点位1401.92,涨跌幅 -0.93%,涨跌 -13.12 [2] 板块排名 申万行业表现前五 - 综合涨幅2.57% [3] - 公用事业涨幅1.87% [3] - 房地产涨幅1.68% [3] - 轻工制造涨幅1.52% [3] - 环保涨幅1.10% [3] 申万行业表现后五 - 煤炭跌幅 -2.04% [3] - 医药生物跌幅 -0.97% [3] - 通信跌幅 -0.77% [3] - 家用电器跌幅 -0.70% [3] - 电子跌幅 -0.67% [3] 概念板块表现前五 - 中船系涨幅5.23% [3] - 生物质能发电涨幅2.83% [3] - 虚拟电厂涨幅2.62% [3] - 跨境支付(CIPS)涨幅2.36% [3] - 抽水蓄能涨幅2.26% [3] 概念板块表现后五 - 重组蛋白跌幅 -1.42% [3] - 减肥药跌幅 -1.10% [3] - CRO概念跌幅 -1.07% [3] - AI PC跌幅 -1.02% [3] - AI手机跌幅 -0.99% [3] 后市相关事件 - 7月7日起,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将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监控,强化高频交易监管,后续将结合市场实践完善监管安排 [4][5] - 美国财长表示贸易谈判最后阶段僵局,未来72小时繁忙,100个较小国家获固定关税税率,谈判重点是占美国贸易赤字95%的18个国家,8月1日为最后期限,若未达成协议关税将恢复至4月水平;关于美联储主席是否降息由美联储决定 [5]
酷赛智能递表港交所 领跑“本土手机解决方案”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21:02
上市申请与募资计划 - 酷赛智能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未披露拟募集资金或发行股份数量 [1] - 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五部分:扩大产能 提升研发及AI能力 战略并购 升级IT系统及基础设施 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未披露具体投入比例 [1] 公司业务与技术能力 - 公司成立于2006年 专注于智能手机端到端解决方案 涵盖研发 设计 生产 销售及服务供应 定位为中国本土品牌市场重要参与者 [2] - 具备全栈式研发设计能力 拥有射频 天线 光学 音频 工业设计等技术 开发526款智能手机及PCB组件型号 46种其他智能设备 [2] - 自主开发didoOS系统 持续迭代以满足定制化需求 生产基地配备6条SMT生产线(年产能630万件) 8条组装线(年产能470万台) [2] - 2024年按出货量计算为全球第二大本土品牌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5年一季度升至榜首 [3] 财务表现与股东结构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7 13亿元 23 02亿元 27 17亿元人民币 同期年度利润为1 10亿元 2 03亿元 2 07亿元人民币 [4] - 控股股东陈凯峰通过家族信托持股63% 其他股东吴庆 汪乐辉各持股13 5% 员工激励平台合计持股10% [4] 客户与市场分布 - 2024年本土品牌客户留存率92 9% 电信运营商客户留存率100% 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2024年为38 4% 44 1% 42 8% [4] - 2024年营收区域分布:大中华区35% 美洲28 2% [4] 供应链情况 - 2022-2024年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分别为48 8% 37 6% 33 2% 未签订长期采购协议 存在原材料供应风险 [5]
不服就干!印度打响反击第一枪,通告全球,要断的就是特朗普退路
搜狐财经· 2025-07-07 20:49
印度对美加征报复性关税 - 印度于7月4日对美国28类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包括杏仁 核桃 苹果等农产品及化学品 金属制品[3] - 此次行动是对2018年美国对印度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和10%关税的回应 印度此前多次推迟反击[3] - 报复性关税针对美国农业"心头肉" 旨在精准打击美国商家[3] 印度加征关税的国内政治背景 - 2024年印度大选后 莫迪政府面临经济增速放缓 失业率高企等国内压力[5] - 反对党国大党正抓住经济问题猛攻 莫迪需通过强硬姿态提振民意[5] - 关税反击时机选择在特朗普"90天关税缓冲期"即将到期时 具有政治考量[5] 印度对美贸易现状 - 印度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 但利润大头流向美国公司 如苹果手机在印度生产后出口美国[7] - 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占总出口17% 达830亿美元 显示对美国市场深度依赖[16] - 印度物流成本占GDP14% 远高于中国的8% 制造业效率低下制约竞争力[15] 印度反击的战略考量 - 印度凭借14亿人口庞大消费市场作为谈判筹码 认为美国企业难以放弃[9] - 试图效仿中国等经济体对美强硬立场 提升国际地位[9] - 在地缘政治方面 印度认为美国需要其参与"印太战略"对抗中国[9] 美国潜在反制措施 - 特朗普威胁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500%惩罚性关税 可能针对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转口贸易[11] - 美国可能采取制裁 贸易壁垒等进一步措施 印度面临严重经济风险[13] - 拜登政府已通过外交施压使莫迪政府陷入困境[11] 中印应对美国关税对比 - 中国依靠全产业链优势与美国达成平等协议 印度制造业基础薄弱难以复制[16] - 印度仅针对美国农产品等非核心领域 回避科技产品 显示策略保守[5] - 印度工厂效率低 物流成本高 与"世界工厂"目标差距显著[15]
与徕卡分手?小米称是“胡说”
观察者网· 2025-07-07 18:18
小米与徕卡合作传闻 - 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否认"小米与徕卡即将终止合作"的传闻 称2023年就有类似传言且已否认过 最新报道是"胡说" [1] - 2022年5月23日小米与徕卡宣布达成移动影像领域战略合作 同年7月推出首款联合研发的小米12S系列 [6] 水印变更事件 - 2024年5月小米手机系统升级后相机标准水印中不再显示"LEICA"字样 引发合作问题猜测 [4] - 小米相机部产品经理解释称这是遵循徕卡全球统一视觉标准更新 以Xiaomi15 Ultra为例 其水印设计严格按徕卡最新规范 [4]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国产手机品牌纷纷推出自研影像品牌 如华为XMAGE和vivo蓝图 成为旗舰影像普遍选择 而小米接棒徕卡后未发布自研影像品牌 [4] - 爆料称每部手机徕卡授权费可能达3-5美元 降低授权费可帮助小米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红米和POCO系列在价格敏感市场的优势 [6] 芯片技术发展 - 高通下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Elite 2预计2024年9月发布 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 N3P工艺 采用第二代自研Oryon CPU架构 [7] - 传闻称小米可能专注于为下一代骁龙8 Elite 2设备开发自主相机技术 [6] 徕卡在华合作 - 除小米外 徕卡还与Insta360影石 海信 华为等中国品牌有过合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