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港股市场明年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与业绩复苏行情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20 09:59
文章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预计在2026年受益于内部“十五五”规划催化和外部主要经济体“财政+货币”双宽松 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及业绩复苏行情 [1][2] 基本面展望 - 彭博一致预期显示港股业绩增速将在2025年见底 恒生综指2025年营收与盈利增速预期分别为3.6%和3.5% [1] - 2026年港股营收与盈利增速预计分别达5.5%和9.2% 并预计在2027年高位企稳 [1] - 随着宏观经济改善 港股业绩将由“盈利修复”扩展至“收入扩张” 形成营收与盈利共振上行的可持续趋势 [1] - 港股基本面触底反弹叠加显著估值折价 为2026年行情奠定基础 [2] 流动性展望 - 中国股市“赚钱效应”显著 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或将持续 [1] - 考虑到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低配情况 南向资金将持续增配港股 [1] - 散户资金通过ETF渠道流入港股的趋势有望持续 [1] - 港股将受益于境内外市场的流动性外溢和AI叙事的持续催化 [1] 新兴产业机遇 - 根据“十五五”规划建议 港股新兴产业包括固态电池、脑机接口、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和可控核聚变将蓄势待发 [1] 中长期投资方向 - 科技行业 包括AI相关细分赛道、消费电子等 [2] - 大医疗板块 特别是生物科技 [2] - 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叠加去美元化的资源品 包括有色和稀土 [2] - 受益于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 相对滞涨且低估值的必选消费板块 [2] - 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造纸和航空板块 [2]
中信证券港股2026年度策略: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业绩触底反弹 把握五条主线
智通财经网· 2025-11-20 08:51
港股市场整体展望 - 展望2026年,港股将受益于内部“十五五”政策催化及外部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和日本)的财政与货币双宽松政策,预计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和业绩复苏行情 [1] - 2024年初至10月底,港股涨幅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仅次于韩国,恒生指数已进入“业绩+估值”双击行情,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大幅修复,显示全球投资者信心回暖 [1] - 当前港股仍是全球主要估值洼地,恒生指数ERP高达5.7%,Bloomberg一致预期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2026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5%和29.9% [1] 投资方向建议 - 建议把握五大中长期方向:科技行业(AI、消费电子)、大医疗板块(生物科技)、受益于海外通胀及去美元化的资源品(有色、稀土)、低估值必选消费板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造纸和航空板块 [1] -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自立自强,预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将获政策支持 [2] - 新兴产业如固态电池(2024-2030年全球产值预计达1.2万亿元)、脑机接口、生物制造(万亿级市场规模)、量子通信、可控核聚变(2026-2030年年均市场空间约440亿元)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 [3] 港股业绩基本面 - 港股业绩增速预计在2025年见底,恒生综指2025年营收与盈利增速预期分别为3.6%和3.5%,2026年预计提升至5.5%和9.2%,2027年高位企稳,形成营收与盈利共振上行趋势 [4] - 行业间盈利增速预期标准差显著收敛,盈利版图更趋平稳,成长板块保持较快增长,周期行业业绩具备弹性,共同带动港股业绩重拾升势 [5] - 7月25日以来恒生综指2025年盈利预测已小幅抬升,2026年预期走出清晰上行曲线,显示港股整体盈利情绪转暖 [4] 南向资金流向 - 年初至10月底,南向资金累计流入港股规模达1.26万亿港元,成为支撑港股的核心动力,公募基金显著增配港股,被动管理基金在沪深港通基金中持股比例较2024年初上升27.2个百分点 [6] - 散户资金通过ETF流入港股趋势明显,今年6月以来港股ETF流入规模超2700亿港元,8月ETF占南向流入比例高达88%,个人投资者持仓占比有较大抬升空间 [6] - 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或持续,因理财及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而股市赚钱效应显著,南向资金预计将持续增配港股 [6]
近2000亿港元!年底前,港股迎来“解禁狂潮”的考验
华尔街见闻· 2025-11-20 08:34
香港股市面临获利了结压力,年底前密集到期的股份限售将释放约1938亿港元的可流通股票。 自本周三起至年底,过去一年在港上市的28家公司将迎来股份解禁,早期投资者、管理层及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售出限制到期。按周二收盘价计 算,这批解禁股票总值达249亿美元。 解禁潮恰逢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市场动能减弱之际,为港股增添压力。恒生指数今年虽仍累涨29%,但正经历一个月来最大单周跌幅,美联储政 策不确定性也打压了市场情绪。 (恒生指数今年累涨29%) 当前仍维持H股溢价的双重上市股票包括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江苏恒瑞医药。 对于这类公司,H股相对A股的估值优势可能促使解禁股东优先减持港股头寸,从而加剧H股的回调压力。 这种结构性压力凸显了解禁潮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差异化影响,投资者需关注个股的上市架构和估值分化情况。 仁云家族办公室(香港)有限公司第一副总裁黄瑞文表示: 这轮上市热潮直接推高了年底解禁规模。 彭博汇编数据显示,即将面临解禁的28家公司H股自上市以来平均上涨95%。其中南京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涨幅领跑,累计飙升约1440%。 大量新股集中上市在为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意味着短期内将有巨额限售股进入流通。 ...
中信证券港股2026年策略:港股市场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与业绩复苏行情
证券时报网· 2025-11-20 08:15
港股市场整体展望 - 港股基本面触底反弹叠加显著估值折价 [1] - 市场在2026年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及业绩进一步复苏行情 [1] 科技行业 - 建议把握AI相关细分赛道及消费电子等中长期方向 [1] 大医疗板块 - 建议关注生物科技等细分领域 [1] 资源品行业 - 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及去美元化趋势 [1] - 包括有色金属和稀土等 [1] 必选消费板块 - 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 相对滞涨且低估值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1] 造纸与航空板块 - 受益于人民币升值趋势 [1]
机构称创新药产业链基本面已开始改善,关注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创新药ETF易方达(516080)等投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11-19 18:23
市场表现 -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下跌1.0%,滚动市盈率为50.5倍,自发布以来估值分位数为73.4% [1][5]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下跌1.0%,滚动市盈率为55.4倍,自发布以来估值分位数为65.3% [1][7] -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下跌0.7%,滚动市盈率为31.0倍,自发布以来估值分位数为47.2% [1][9]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跌0.6% [1]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下跌0.5% [1] 指数构成 -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由不超过50只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A股公司股票组成 [4]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由不超过50只业务涉及基因诊断、生物制药、血液制品及其它人体生物科技的A股公司股票组成 [6] -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由沪深300指数样本中属于医药卫生行业的公司股票组成,覆盖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细分环节 [8] 行业观点 - 创新药板块在短期调整后弹性进一步提升 [1] - 创新药产业链基本面已开始改善,在投融资数据、订单和业绩层面均看到向好趋势 [1]
抢抓健康消费机遇 专家热议科技赋能健康未来
人民网· 2025-11-19 16:02
论坛背景与核心主题 - 科技赋能健康未来论坛暨千青元HGHI上市发布会于11月15日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1号演播厅举办[4] - 论坛旨在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搭建开放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科研、企业、资本、政策、消费端等多方协作[1][4]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已成为消费刚需[7] -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7] - 行业进入大健康时代,人们对健康有更高追求,例如对抗皮肤皱纹、色素沉着等衰老迹象[7] - 在过去100年里,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二十几岁,得益于生活条件改善、营养物质摄取和小分子药物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7] 公司技术与产品定位 - 千青元是一家以分子基因科学为核心驱动力的生物科技企业[7] - 公司致力于将基因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惠及大众的抗衰解决方案[7] - 公司首席科学家团队早期致力于相关技术研究,历经十年取得阶段性成果[8] - 公司品牌千青元HGHI在论坛上正式上市[10][11] 企业战略与行业倡议 - 产业的繁荣根基在于关键技术的实质性突破,技术突破的最终价值在于普惠大众和社会长远发展[7] - 消费升级背后是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与责任肩负[8] - 论坛上多位企业负责人代表共同发起“以健康之我,筑长青之业”健康行动倡议,携手践行健康理念[8]
湖北省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5)-和君咨询
搜狐财经· 2025-11-19 15:34
截至2024年末,湖北省A股上市公司达151家,全国排名第十、中部第二,新增5家上市公司均为民营企业,覆盖信息技术、材料等优势产业。总市值14634 亿元,全国排名第13位,中部第三,但平均市值97亿元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缺乏千亿级龙头企业,113家公司市值集中在100亿元以下。 行业分布上,信息技术(41家)、工业(33家)、医疗保健(22家)和材料行业(22家)为主力,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凸显。区域布局呈现"一主 两副"格局,武汉市以81家上市公司、58.6%的市值占比领跑全省。所有制结构中,民营企业占主导,94家民营企业市值达7471亿元,占比持续提升。 经营方面,2024年全省上市公司总资产19092亿元、总营收9554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下滑43.83%,连续三年下滑。盈利能力有待提 升,净资产收益率2.73%、净利率2.4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偿债能力稳健,资产负债率56.48%,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 资本运作上,2024年湖北省IPO募资33.9亿元,中部第一;再融资50亿元,中部第二。并购重组金额443亿元,活跃度相对稳定;13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7 家推出 ...
湘潭雅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9 14:4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湘潭雅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 法定代表人为JIANYOU TAN [1] - 注册资本为3万元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经营范围为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1] - 业务包括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