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瞭望 | 商业航天新坐标
新华社· 2025-05-12 19:17
行业发展概况 - 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后迎来十年高速发展,2024年行业进入高光时刻,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1] - 行业规模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9%,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 [5] - 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从最初不足10家增至2024年年中的546家,银河航天供应链合作伙伴从2018年100多家扩展至超1000家 [5] 技术突破 - 可回收火箭技术取得关键进展: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完成百米级和10公里级垂直起降回收验证,并实现国内首次空中二次点火,多款可回收火箭计划2025年首飞 [6] - 卫星制造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头部企业建立卫星流水线,银河航天中型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吉利卫星工厂量产速度提升10倍至28天/颗 [6][10] - 发射能力突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11月投用,形成发射载具-场地-载荷的完整产业链三角结构 [6][7] 市场应用与资本动态 - 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千帆星座2024年4个月发射54颗卫星,2025年计划以"一箭十八星"模式发射数百颗 [9] - 国际化布局启动:银河航天推动卫星技术出海,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 [11] - 资本持续加码:深蓝航天2025年3月完成近5亿元B4轮融资,重点投向可回收火箭商业化 [11] 未来发展方向 - 成本控制目标:东方空间计划通过火箭回收技术将发射成本降至1万元/公斤以下,远期目标5000元/公斤 [12] - 基础设施扩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2025年1月开工,新增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 [12] - 政策需求:行业呼吁开放更多关键资源给民营企业,建立包容监管机制以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 [13][14] 企业动态 - 云遥宇航2024年12月实现商业卫星数据首次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获得国家订单认可 [4] - 蓝箭航天预计2026年实现"朱雀三号"火箭一子级重复使用,深蓝航天计划2025年完成"星云一号"二次回收验证 [11][12] -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火箭具备15吨运力,计划2025年底首飞 [12]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经济第一大省计划这么做
第一财经· 2025-05-12 18:33
市场主体规模 - 广东拥有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1][5] - 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5万家,占广东企业总数3%,贡献1/4税收和1/3进出口及规上工业增加值[5] 政策支持措施 - 推出《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12条政策,涵盖产业培育、融资支持、人才招引等全生命周期服务[2] - 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硬科技和早期项目[3] - 省级财政连续三年对政府性担保体系增资,预计每年新增融资规模超千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0万户次[4] - 2025年预算安排262亿元支持制造业,未来3年新增136亿元专项资金,2024年落实45亿元[4] 重点产业布局 -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2个前沿领域,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并建立头部企业数据库[3] - 政府投资基金现有155支,认缴规模1.77万亿元,将优化投向以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5] 外资企业支持 - 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同比增长16.9%,实际使用外资357.6亿元增速优于全国[5]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奖励和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6]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广东推出12条措施向全球企业发出邀约
搜狐财经· 2025-05-12 17:17
广东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拥有市场主体超1900万家(企业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1] - 推出《若干措施》12条政策旨在调动市场资源、提振企业信心、激发经济活力[1] - 政策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释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信号[1][2] 重点产业扶持方向 - 明确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12个前沿赛道产业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2] - 对重大产业项目制定精准支持政策强化龙头企业与高成长性企业培育[2] - 广东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政策将进一步夯实制造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底座[2] 企业成本支持措施 - 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贷款提供35%贴息年贴息贷款规模上限2000亿元[3] - 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目标年担保融资超1000亿元[3] 外资激励加码政策 - 新增跨国公司总部奖励:中国区/亚太区/全球总部分别最高800万元一次性奖励[4] - 外资研发中心落户最高资助100万元全球研发中心额外叠加500万元奖励[4] 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 **资本支持** - 整合组建超万亿元规模产业基金与创投基金重点投向早期、硬科技领域[5] **项目落地** - 重大制造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推行"三证齐发"与"拿地即开工"模式[5] - 优化环评管理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5] **人才招引**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前沿领域人才可享"一人申请全家落户"[5] **企业服务** -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6] - 严禁行政/司法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6] 政策综合效应 - 政策环环相扣覆盖企业投资、运营、发展全周期[7] - 广东凭借市场、产业链、人才优势持续吸引全球企业投资[7]
联想之星王明耀:AI大模型之后,资本如何押注下一个十年?
搜狐财经· 2025-05-12 12:17
此文为融中特别策划·《投资人:快答2025》系列报道第十六篇。 2025年,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人工智能的垂直突破到量子技术的悄然崛起,从制造 业的智能化升级到生物制造的未来图景,每一个领域都在孕育着新的机会与挑战。作为投资人,如何在不确定性 中捕捉确定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下一个爆发点?联想之星王明耀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路线 图。 政府资金的深度介入正在重塑创投生态。过去两年,政府引导基金成为科技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产业链的 争夺战愈演愈烈。各地政府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试图通过打造产业闭环,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这种 变化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资源,也让投资机构在募资和退出策略上有了新的思路。从S基金到并购市场,退 出路径的多元化正在打破IPO的单一依赖。 与此同时,新一代创业者正在崛起。他们不仅拥有过硬的技术背景,还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 制造业升级、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等赛道上,这些创业者正在用硬核技术和商业化能力撕开市场裂缝。而文 化自信的回归,也让哪吒、黑悟空等中国元素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前言: 2025年,以一副猝不及防的形态出现,国防 ...
瞄准万亿级商业航天市场:蚌埠,这次“野心”不小
36氪· 2025-05-12 11:02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2023年中国完成68次航天发射,其中商业发射43次占比超60%,创历史新高[1] - 商业发射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32.8%(21/64次)→2023年38.8%(26/67次)→2024年超60%[1] - 203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美元(约10万亿人民币),将颠覆卫星通信/遥感/导航三大万亿级赛道[9][11] 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布局 - 成功完成国内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采用"蚌埠造"3台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4] - 建成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利用废弃矿坑改造)和648亩航天产业园,投资总额超23亿元(含10亿产业园+10亿启航基金+3亿制造基金)[20][22] - 已聚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等投产企业,椭圆时空/航天驭星等签约项目,2023年产业产值达37亿元,目标十年内形成百亿集群[28][29][31][33] 政策与产业生态支持 -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首次开放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6][11] - 蚌埠形成"技术-资本-制造"协同生态:与航天八院/南航等科研机构合作,设立政府产业基金,依托本地军工科研基础(含中国电科40/41所)[18][20][22] - 区位优势显著:高铁3小时直达北京/上海/武汉,航空2小时覆盖广深蓉渝等主要城市[18] 全球竞争格局 - 低轨卫星轨道资源争夺白热化:2029年预计部署5.7万颗卫星中,SpaceX已申请4.2万颗(占比70%)[9] - 多国巨头参与竞争:美国SpaceX/蓝色起源、欧洲阿丽亚娜、俄罗斯Roscosmos、印度ISRO等[9][14]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快速崛起:九州云箭/星河动力等由体制内专家创立,形成民间中坚力量[11]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丨国际月季大会亮相京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2 07:53
商业航天产业 - 北京商业航天创投市场持续领跑全国,160家企业获融资,孕育5家独角兽企业 [2] -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为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 [2] - 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已成功发射18次,将77颗卫星送入轨道,发射订单排至2026年底 [2] 大型活动与安全管理 - 北京市今年已举办大型活动142项722场次,"一馆一策"安全管理模式升级至2.0版本 [4] - 北京警方将优化"分色入场"模式,并在"四馆两场"全面铺开 [4] 科技产业与展会 -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展示12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吸引超8万人次观众,43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超58亿元 [6] - 大阪世博会北京活动周吸引两万余观众,举办10余场推介交流活动 [9] 文化与科技融合 -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首次落地中国,门头沟区建设20.9公里月季景观大道,展示千余种月季 [11] - 北京经开区"亦庄学院"首场活动聚焦"科文融合",探索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路径 [13]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人艺之友日"以"再造时光"为主题,打造戏剧文化体验活动 [15] 其他行业动态 - 北京市注册护士总数达15.3万人 [9] - 北京警方曝光新一批涉诈APP及网址,提醒公众警惕屏幕共享和远程操控风险 [15]
“风景地”开出“创新花” 湖州:在绿水青山间加速布局新经济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创谷经济与新兴产业布局 - 西塞科学谷是湖州市重点打造的"生态+科技+产业"高能级战略科创平台,围绕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布局 [7] - 2023年10月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驻西塞科学谷,成为湖州首个"国字号"科创平台 [7] - 蓝箭航天湖州动力制造基地自主研发的第100台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实现商业航天动力系统从"单台突破"到"批量制造"跨越 [8] - 湖州2023年推动不少于20项新技术、新产品项目落地,目标到2027年建成10个特色场景示范园区和6个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场景 [8] 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 - 2024年一季度湖州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2个(同比+55个),3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5个) [9] - 2024年5月湖州未来大会集中签约106个项目,总投资6912亿元,覆盖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 [9] - 蓝箭航天2017年与湖州市政府合作落地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和国内首个商用火箭发动机热试车台 [8] 人才战略与创新生态 - 湖州"南太湖精英计划"累计遴选887个创业项目,其中八大新兴产业链领域占比超95% [11] - 创新"一院一园"模式推进成果转化,如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联办产业园 [11] - 截至2024年已建成33个青创空间,落户3200多个青创项目,引进89万青年人才 [13] - "创业会客厅"活动举办135期,解决800余个问题,参与超3000人且满意度达100% [12] 区域协同与产业升级 - 德清县打造长三角"地理信息+车联网"万亩千亿产业生态圈,2024年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14] - 沪苏湖高铁开通使湖州成为长三角唯一1小时直达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城市 [15] - 湖州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标成为长三角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15]
未来产业潮涌浙江湖州 691亿项目锚定长三角增长极
中国新闻网· 2025-05-11 09:50
城市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 - 湖州未来大会集中签约106个项目,总投资6912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制造业 [1] - 2025年一季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2个(同比+55个),3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5个) [1] - 蓝箭航天在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天鹊系列发动机第100台下线,标志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动力系统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1]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西安交通大学-湖州中子科学实验室自主研发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预计2024年年中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实现浙江省大型三类医疗器械零突破 [3] - 西塞科学谷引进25个科研团队,2024年新增浙大湖州研究院无人系统实验室等6个创新项目,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浙江省第3) [3] - 湖州建立15家人才科创飞地,吸引203家企业入驻,培育37家落地产业化,如惠智康智能科技从上海飞地迁入南浔产业化 [4][5] 数字经济与产业生态 - 千寻位置时空智能技术日均处理超100亿条数据,服务全球5亿台智能终端,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农业、灾害预警等领域 [2] - 近3年湖州落地青创项目32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形成"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双城生态 [2] 营商环境与企业服务 - 南太湖新区协助辛子精工机械建设物流码头,预计9月动工,年降低片区企业物流成本超千万元 [6] - 设立民营企业家节、每周政企恳谈会等机制,吸引国家级人才吴豫生博士团队及30余名海归博士落户 [6] - 青年博士刘展团队在南太湖新区支持下获5000万元订单,印证"来湖州即有资金、住房、合作伙伴"的创业环境 [6]
企业家精神“大家”说|重磅嘉宾汇聚郑州航空港,热议企业家精神
搜狐财经· 2025-05-10 20:59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远怀/文 徐聪/图 实习生 林志楠 5月10日,"工业图强·企业家精神"活动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园博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企业界以及政产学研用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以"凝心 聚力·云枢启航·文明向新"为主题,碰撞思想、交流经验,推动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家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使命担当。 活动后,北京开运集团副总裁史敬、河北畅达集团董事长王贵玉、深圳市鲲鹏一创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再宏接受记者采访,热议企业家精神的内 涵与传承以及对郑州航空港的深刻印象。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底气所在、希望所在。在谈及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时,三位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创 新。 罗再宏接受记者采访 "我觉得现在的企业家精神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罗再宏说,创新才能驱动发展,创新首先要开发出新的产品并找到新的客户群,并通过新产品、新客 户群提高资产的回报率,才能使企业发展保持可持续性。 罗再宏表示,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不确定性变化,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拥抱这种变化,并将变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常态,在变化中去寻找新的企业发展机遇。 ...
山东省启动“十链百群万企”融链固链行动
搜狐财经· 2025-05-10 09:40
产业链升级 - 山东围绕19条标志性产业链形成"总链长+链长+链主"的"链长制"机制升级版 [1] - 全年将举办省级对接活动30场带动各市举办活动600场服务中小企业10万家以上 [1] - 新增仪器仪表、激光装备、体育用品等重点产业链并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新赛道 [1] 政策支持体系 - 逐链梳理形成5张固定清单和N张自选清单构建行业发展规划到支持措施的政策体系 [2] - 聚焦集成电路、机器人、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研究谋划支持政策 [2] 项目投资进展 - 工业领域1156个"千项千亿"重大投资项目和1500个重点导向目录项目分解到产业链 [2] - 一季度1156个投资项目实际完成产值5198.8亿元同比新增1333.4亿元 [2] 企业服务机制 - 梳理产业链融资项目548个融资需求1320亿元用地项目300多个 [2] - 建立问题诉求清单开展助企帮扶专项行动 [2] 供应链优化 - 推动企业纵向供应链链接京东工业数字采购平台横向资源 [2] - 畅通供应链循环提升产业链韧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