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
搜索文档
影视股连续两日下跌
深圳商报· 2025-10-11 00:23
国庆档票房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同比下降13%至18.35亿元 [1] 影视股市场反应 - 国庆档后首个交易日A股影视板块大跌近5% [1] - 华策影视10月9日大跌13.56%,10月10日继续下跌近2% [1] - 光线传媒10月9日大跌10.5%,10月10日继续下跌逾1% [1] - 影视股集体下跌是市场对国庆档票房表现未达预期的即时反应 [1] 行业投资关注点 - 投资者决策应侧重于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1] - 应密切关注公司的内容储备、制作能力、IP储备 [1] - 应关注公司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构建 [1]
从“老糖厂”到“新基地”!大湾区打造“影视大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0-10 23:09
新兴影视基地发展态势 - 近两年产业深入发展,一批新兴影视基地不断涌现,各地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影视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构建 [1] - 广东广州紫泥堂制片基地由1952年建成的自动化生产线糖厂原址改造而成,于2020年入驻,基地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 [3][5] - 该基地承接影视剧近300部,仅今年就有20多部剧在此拍摄 [5] 粤港澳影视合作深化 - 总部位于香港的影视企业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帮助香港剧组对接内地拍摄资源,近两年接待的香港影视团队越来越多 [7][9] - 广州南站区域交通便利,一小时可直达香港九龙,且许多香港老牌演员、艺人居住在中山、佛山等地,融合度很高 [9] - 广东凭借适宜冬季拍摄的气候、交通便利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正吸引越来越多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 [11] 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 - 今年五月正式发布“广东影视政策15条”,对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开发进行全链条扶持 [11] - 政策旨在以“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 [11]
“双节”消费新浪潮,释放破局新活力
人民网· 2025-10-10 15:29
消费模式转变 - 消费模式从传统物理空间向数字-物理融合转变,突破时空限制,重构节庆经济价值链[1] - 消费场景从单一商品交易向多元化、智能化转变,特征为跨界融合、社交裂变、情感增值[1] - 多维场景通过文化体验、科技互动和情感联结发挥协同效应,激发消费者从被动购买转向主动参与[2] 新场景与新业态表现 - 河南郑州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假期单日客流量超6.5万人次[1] - 西安大唐不夜城运用全息投影与AR技术将中秋元素转化为互动游戏,带动周边汉服租赁、文创销售增长[2] - 河北燕赵与陕西美术博物馆通过AI、3D打印等技术推出创新月饼及公教活动[2]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8日)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3] - 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银发消费等空间广阔,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3] - 各地通过文旅融合、优化服务、政策支持等方式激活假日消费市场,保障市场平稳有序运行[3]
平均票价近5年最低!爆款缺席电影国庆档遇冷,影视股集体大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3:35
国庆档票房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票房总收入为18.35亿元,日均票房2.3亿元 [3] - 国庆档平均票价为36.64元,为近五年来首次降至40元以下 [3] - 与高峰期2019年国庆档的44.7亿元相比,今年票房下滑明显,仅高于2016年的15.9亿元和2022年的15亿元 [3] - 国庆档前7天票房为17.3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7.8% [8] - 票房排名前三影片合计票房贡献为60%,为2016年以来最低,档期冠军票房贡献仅有25% [6] 国庆档影片具体表现 - 国庆档票房冠军为《志愿军:浴血和平》,档期票房为4.5亿元 [6] - 亚军为老片《731》,票房为3.45亿元,季军为《刺杀小说家2》 [6] - 《志愿军:浴血和平》持续领跑,其观众中24%看过系列前作《志愿军:存亡之战》,15%看过《志愿军:雄兵出击》 [7] - 《浪浪人生》和《毕正明的证明》等影片出现连续多日的票房逆跌现象 [6] 影视公司股价与项目关联 - 国庆档后首个交易日,文化传媒指数下跌1.52% [1] - 华策影视股价跌幅达13.56%,光线传媒跌幅达10.53%,中国电影、博纳影业、横店影视等多只个股跌停 [1] - 股价跌幅较高的公司与国庆档影片出品方高度重合,例如中国电影、博纳影业出品《志愿军:浴血和平》,华策影视出品《刺杀小说家2》,光线传媒参与《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5] 观影人群结构变化 - 国庆档购票用户出现"大龄化"趋势,35岁以上用户占比首次超过五成 [8] - 青少年群体购票占比大幅下跌至2.6% [8] - 年轻消费群体(95后)在国庆假期文旅市场中的预订人次占比达到近四分之一 [10] 电影产业转型与多元化发展 - 行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电影+文旅"等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10][13] - 国家层面启动"跟着电影去旅游"等活动,发挥电影对提振消费的积极作用 [10] - 热门影视剧如《狂飙》带动江门在2023年"五一"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日均旅游综合收入超2.1亿元 [11] - 《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新疆阿勒泰地区部分县市接待游客2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0.65%,旅游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93.19% [11] 公司业务多元化案例 - 光线传媒2025年上半年电影及相关衍生业务的毛利率高达80.03%,较上年同期增长32.67个百分点 [15] - 光线传媒的IP衍生品业务围绕"哪吒"展开,覆盖超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并已组建团队开发3A游戏 [15] - 金逸影视自研网红特调饮品,相关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8%,新增轻食产品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178% [15] 行业未来展望 - 分析师指出,2025年第四季度将有多部大片上映,包括《疯狂动物城2》和《阿凡达:火与烬》等,全年总票房有望冲击500亿元 [1][16] - 已定档的国产影片包括《即兴谋杀》、《无名之辈:意义非凡》等,进口影片包括《创:战神》等 [16] - 优质内容供给仍被视为提振观影需求的关键要素 [16]
年轻人不爱看电影了?国庆档总票房不到2019年的一半 分析师:一部破圈的都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2:23
国庆档票房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票房总收入为18.35亿元,日均票房2.3亿元,平均票价36.64元,为近五年首次降至40元以下 [6] - 国庆档票房与高峰期2019年的44.7亿元相比下滑明显,在近十年数据中仅高于2016年的15.9亿元和2022年的15亿元 [6] - 国庆档前7天票房17.3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7.8%,因长假期集中出游分流影响且头部影片欠缺,票房不及预期 [9] - 国庆档票房集中度下滑,排名前三影片合计票房贡献60%,为2016年以来最低,档期冠军票房贡献仅有25% [7] - 档期票房冠军为《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4.5亿,亚军为老片《731》票房3.45亿,季军为《刺杀小说家2》 [7] 影视公司股价与国庆档关联 - 国庆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文化传媒指数下跌1.52%,多只个股跌幅明显 [2] - 华策影视跌幅高达13.56%,光线传媒跌幅达10.53%,果麦文化、博纳影业、横店影视、中国电影跌停 [2] - 股价领跌的影视公司大多参与了今年国庆档上映影片的出品工作,例如中国电影、博纳影业出品《志愿军:浴血和平》,华策影视、中国电影出品《刺杀小说家2》 [7] 国庆档影片内容与观众反馈 - 今年国庆档缺乏能够实现“破圈传播”的强势头部影片 [2] - 《志愿军:浴血和平》陷入观众审美疲劳困境,部分观众反馈“憋屈的观感体验”,未能满足对战争大场面的类型需求 [2][8] - 《刺杀小说家2》因剧情“抽象”导致口碑崩塌,《浪浪人生》虽为喜剧但存在“形散神更散”的问题 [2] - 《志愿军:浴血和平》观众基本盘稳固,观影人群中24%看过《志愿军:存亡之战》,15%看过《志愿军:雄兵出击》,购票转化率远高于同期新片 [8] 观影人群结构变化 - 国庆档购票用户群体出现“大龄化”趋势,35岁以上购票用户占比持续增长,在今年国庆档首次超过五成 [11] - 与之相对,青少年群体购票占比大幅下跌至2.6% [11] - 年轻消费群体(95后)在国庆假期转向文旅市场,其游客预订人次占比最高,达到近四分之一 [12] 电影产业转型与多元化发展 - 电影产业价值不再局限于票房,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电影+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新增长点 [3][12][16] - 国家电影局等启动“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旅游”、“中国电影消费年”等活动,发挥电影对提振消费的积极作用 [12] - 热门影视剧如《我的阿勒泰》、《繁花》、《狂飙》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例如《狂飙》让江门在2023年“五一”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日均旅游综合收入超2.1亿元 [13] - 国庆档新片的拍摄地、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带火了福建、江西、河南等地相关景区及电影主题旅游线路 [14] 电影公司具体转型举措 - 光线传媒的IP运营业务成为业绩新亮点,2025年上半年电影及相关衍生业务毛利率高达80.03%,较上年同期增长32.67个百分点 [17] - 光线传媒围绕“哪吒”IP开发衍生品,覆盖超过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并已组建游戏公司团队规模超过50人,首款3A游戏在制作中 [17] - 金逸影视瞄准年轻受众,自研开发现制柠檬茶、气泡水等网红特调饮品,相关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8%,新增轻食产品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178% [17] - 2025年暑期档影片如《南京照相馆》进行“影旅融合”开发,《浪浪山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2》同步开启IP衍生品主题联动 [16] 未来市场展望 - 在国庆档助推下,2025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已正式超越2024年全年,标志着市场进一步复苏 [2] - 第四季度将上映多部大片,包括《疯狂动物城2》和《阿凡达:火与烬》等,叠加跨年档,全年总票房有望冲击500亿元 [2] - 已定档国产影片包括《即兴谋杀》、《无名之辈:意义非凡》、《匿杀》等,进口影片包括《创:战神》、《疯狂动物城2》等 [18] - 优质内容供给仍是提振观影需求的关键要素,建议持续关注后续上映影片票房表现,尤其是年末重点进口影片弹性 [18]
年轻人不爱看电影了?国庆档总票房不到2019年的一半,影视股集体大跌,分析师:一部破圈的都没!文旅火了,“95后”游客占近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2:15
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 - 国庆档票房总收入为18.35亿元,日均票房2.3亿元 [4] - 平均票价为36.64元,为近五年来首次降至40元以下 [4] - 与高峰期2019年的44.7亿元相比,票房下滑明显,仅高于2016年的15.9亿元和2022年的15亿元 [4] - 票房排名前三影片合计票房贡献为60%,为2016年以来最低,档期冠军票房贡献仅有25% [8] - 国庆档前7天票房17.3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7.8% [10] 国庆档影片具体排名与表现 - 档期票房冠军为《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为4.5亿元 [8] - 亚军为老片《731》,票房为3.45亿元 [8] - 季军为《刺杀小说家2》 [8] - 《志愿军:浴血和平》持续领跑,其观众中24%看过《志愿军:存亡之战》,15%看过《志愿军:雄兵出击》 [9] - 《浪浪人生》和《毕正明的证明》出现连续多日票房逆跌 [8] 影视公司股价与国庆档关联 - 文化传媒指数在节后首个交易日下跌1.52% [1] - 华策影视股价跌幅高达13.56%,光线传媒跌幅达10.53% [1] - 果麦文化、博纳影业、横店影视、中国电影股价跌停 [1] - 股价领跌的影视公司多为国庆档影片出品方,如中国电影、博纳影业出品《志愿军:浴血和平》,华策影视、中国电影出品《刺杀小说家2》,中国电影、万达电影、横店影视在《浪浪人生》出品阵容中 [7] 观影人群结构变化 - 35岁以上购票用户占比在今年国庆档首次超过五成 [10] - 青少年群体购票占比大幅下跌至2.6% [10] - 95后游客在国庆假期预订人次占比达到近四分之一 [12] - 国内目的地民俗体验、旅拍等订单量同比增长78%,出境目的地跳伞、海钓等订单量同比增长30% [12] 电影产业转型与多元化发展 - 行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电影+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12][15] - 光线传媒2025年上半年电影及相关衍生业务的毛利率高达80.03%,较上年同期增长32.67个百分点 [17] - 光线传媒的衍生品业务围绕"哪吒"IP展开,覆盖超过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并已组建团队开发3A游戏 [17] - 金逸影视自研饮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8%,轻食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178% [17] - 《狂飙》带动江门在2023年"五一"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日均旅游综合收入超2.1亿元 [13] - 《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新疆阿勒泰地区部分县接待游客2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0.65%,旅游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93.19% [13] 未来市场展望与内容供给 - 在国庆档助推下,2025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已正式超越2024年全年 [2] - 预计全年总票房有望冲击500亿元,第四季度将上映《疯狂动物城2》和《阿凡达:火与烬》等大片 [2] - 已定档国产影片包括《即兴谋杀》、《无名之辈:意义非凡》、《匿杀》等,进口影片包括《创:战神》等 [1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国庆中秋假期掀起消费热潮 彰显中国经济蓬勃活力
央广网· 2025-10-10 10:49
旅游行业复苏与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增加1081.89亿元 [1] - 旅游市场消费偏好转向“情绪价值+文化体验”,演唱会、赛事、影视IP成为出行核心触发点 [1] - 入境游持续走旺,全国边检机关保障1634.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0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5% [2] 文化体验与文旅融合 - 乡村文旅项目如福建宁德屏南县厦地村的“水田书店”假期日均客流量达2000人至3000人,营业额是平常的3至4倍 [1] - 沉浸式文旅项目受追捧,如江西新余分宜县的“时空对话”项目将《天工开物》古老智慧转化为可参与体验 [2] -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 [3] 零售与商业活力 -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分别增长8.8%和6.0% [3] - 全国邮政快递业处理快递包裹72.31亿件,日均处理量超过9亿件 [3] - 江苏“苏超”赛事带动消费,南京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在比赛当天消费额较日常增长超过两成 [2] 消费升级与新兴品类 - 绿色、智能与国潮消费成为亮点,AI家电如智能语音空调、智能烤箱、多筒洗衣机需求飙升 [3] - 县域家电消费加速提档升级,洗碗机、净饮机、烘干机成为最受欢迎的家电“新三大件” [3] - 居民消费由“性价比”转向“质价比”,更关注健康、可持续发展及新技术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3][4]
杭州改革问需体验活动助力“文化出海”破浪前行
每日商报· 2025-10-10 10:41
行业宏观表现 - 国产IP《黑神话:悟空》在Steam平台取得卓越市场表现 《哪吒之魔童闹海》获得159.45亿元票房 位列全球影史前五 [1] - 杭州凭借文化产业集聚、产业链完整及发展氛围浓厚等优势 积极推动文化出海 [1] 技术与平台驱动 - 浙江中南卡通打造亚洲最大AI表演动画数字摄影棚“之江一号” 配备150个高精度相机以捕捉细微动作 曾获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先锋奖金奖 [2] - 中南卡通运营ZolandTV海外发行平台 吸引全球5000余家内容买家在线选片交易 构建“永不闭展的展会” [2] - 数字文化版权保护平台“版钉”利用区块链技术 为数字内容提供版权存证和授权服务 用户上传原创内容可获得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签发的存证证书 [2] 政府政策支持 - 高新区(滨江)发布推动文化“新三样”出海“改革10条”和发展“政策40条” 首次设立规模达5亿元的文化“新三样”发展专项基金 坚持“投早、投小、投原创” [3] - 对优质“文化+科技”企业、数字内容创作研发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重大项目加大资金扶持 对重大研发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500万元奖励 [3] 行业挑战与展望 - 行业面临审批环节涉及部门多、流程繁琐的挑战 期望优化审批形式并推动审批流程数字化以提高效率 [4] - 知识产权认证体系较为分散 盗版问题依然严峻 产权保护需加强以筑牢文化出海基础 [4] - 未来杭州将继续发挥技术与平台优势 协同政府与行业伙伴 探索文化出海新路径 [4]
影视股集体下挫,翻倍牛股连续20CM跌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0:06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0日开盘后主要股指走弱,创业板指下跌逾1%,沪指跌0.50%,深成指跌0.76% [1] - 贵金属、半导体芯片、有色金属等板块领跌,沪深京三市近4000只个股下跌 [1] - 文化传媒指数下跌超1%,影视股延续跌势 [1] 重点公司股价表现 - 果麦文化股价为48.96元,单日下跌12.24元,跌幅达20.00%,连续20CM跌停 [1][2][3] - 截至10月9日收盘,果麦文化年内涨幅仍超过100% [3] - 万润科技股价下跌超9%,横店影视跌超6%,博纳影业、中国电影持续下跌 [1][3] 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概况 - 国庆档总票房为18.35亿元,同比下降13%,较2024年国庆档减少2.7亿元,规模为近五年倒数第二 [5] - 档期内观影总人次5007.9万,同比下降4%,场均人次13.7,同比下降15% [6] - 平均票价下调至36.6元,为近五年最低,部分影片单日票价环比降幅超9% [6] - 档期内无影片票房过5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 [6] 重点影片市场表现 - 果麦文化参与出品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仅7500多万元,位居国庆档第8名,低于市场预期 [4][5] - 国庆档票房前五影片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0亿元、《731》3.45亿元、《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2.19亿元、《震耳欲聋》1.75亿元 [6] - 截至10月9日,《志愿军:浴血和平》累计票房4.88亿元,其主出品方中国电影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13%至17.17亿元,净亏损1.1亿元 [16]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仅13.4%,创历史新低,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提升至近44% [15] - 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其他娱乐方式消费增长强劲 [21] - 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增长34.1%,线上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3%,其中动漫观看时长增长76% [21] 行业应对与转型 - 万达电影联合游戏IP《恋与深空》在影院打造新场景,国庆期间超百万游戏玩家参与相关活动 [23] - 中国电影探索分线发行、预约放映等新模式,推动话剧、音乐会、体育赛事等内容进影院 [24] - 行业对项目投资趋于谨慎,成本控制加强,电影项目融资难度加剧 [20][25]
影视股集体下挫,翻倍牛股连续20CM跌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09:5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0月10日开盘后主要股指走弱,创业板指下挫跌逾1%,沪指跌0.50%,深成指跌0.76% [1] - 贵金属、半导体芯片、有色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近4000只 [1] - 文化传媒指数下跌超1%,影视股延续跌势,果麦文化连续20CM跌停,万润科技跌超9%,横店影视跌超6% [1][3] 重点公司股价表现 - 果麦文化股价为48.96元,单日下跌12.24元,跌幅达20.00%,遭遇连续20CM跌停 [1][2][3] - 果麦文化年内涨幅曾超100%,但近期股价从52周高点97.50元大幅回落 [2] - 其他影视公司股价普遍下挫,万润科技跌6.80%,横店影视跌4.78%,博纳影业跌2.92% [3] 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同比下降13%,较2024年减少2.7亿元,规模为近五年倒数第二 [5] - 国庆档观影总人次5007.9万,同比下降4%,场均人次13.7,同比下降15% [5] - 平均票价下调至36.6元,为近5年最低,但降价未能有效带动观影人次增长 [5] - 档期内无影片票房过5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 [5] 重点影片票房与影响 - 果麦文化参与出品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仅7500多万元,位居国庆档第8名,低于市场预期 [4][5] - 国庆档票房冠军《志愿军:浴血和平》累计票房4.88亿元,其主出品方中国电影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13%至17.17亿元,净亏损1.1亿元 [6][11] - 光线传媒作为第二出品方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7471万元,存在亏损压力 [11] - 暑期档大片《酱园弄·悬案》票房仅3.75亿元,导致出品方欢喜传媒上半年净亏损1.02亿港元 [11][12]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仅13.4%,创历史新低,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提升至近44% [10] - 电影市场遇冷,第二季度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34.73%,清明档、五一档票房均明显回落 [11] - 其他娱乐方式增长强劲,国庆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总花费8090.06亿元,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增长34.1% [14] 公司战略调整与行业转型 - 万达电影联合游戏IP《恋与深空》在影院打造新场景,国庆期间超百万游戏玩家参与活动 [15] - 中国电影探索分线发行、预约放映等新模式,推动话剧、音乐会等内容进影院 [15] - 电影项目融资难度加剧,业内对项目投资趋于谨慎,成本控制加强 [12][15] - 行业面临转型压力,需破解关键难点,使电影制作与旅游、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