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特斯拉接入豆包和DeepSeek|南财合规周报(第204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19:07
监管治理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保障经营者自主定价权,禁止平台采取限制流量、屏蔽店铺等措施对价格行为进行不合理限制 [3] - 新规明确禁止无正当理由下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或收费标准,以治理"大数据杀熟"和"算法歧视"问题 [3]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查处涉网类案件10.5万件 [4] - 直播电商领域强化治理,查办"东北雨姐"等重大案件,要求平台取消"仅退款"、解除"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等不合理限制 [4] AI技术发展 - 智谱发布全球首个手机通用智能体AutoGLM2.0,由纯国产模型驱动,可操作美团、京东、小红书、抖音等数十个高频应用 [5][6] - AutoGLM2.0在办公场景支持跨网站全流程工作,涵盖信息检索、内容撰写、生成视频/PPT/播客及社交媒体内容发布 [6] - 实测中发现AutoGLM2.0存在未经同意加购优惠券导致账单多出7.9元的情况,公司表示已反馈算法并优化性能 [6] 人工智能行业趋势 - 脉脉数据显示2025年7月人工智能新发岗位量较2024年1月暴涨29倍,超1000家企业招聘,在招岗位超7.2万个 [7] - AI岗位平均月薪介于4.7万至7.8万元,部分实习生日薪达4000元,需求覆盖技术及非技术岗位 [7] - 美图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AI应用推动全球付费订阅用户增长及影像与设计业务收入提升 [8] 企业合作与投资 - 英特尔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后者以每股20.47美元收购4.333亿股普通股(总投资89亿美元),占股9.9% [9] - 协议宣布当日英特尔股价涨5.53%至24.8美元,总市值达1086亿美元(约7782亿元人民币) [9] - 特斯拉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合作,Model Y L车型接入豆包大模型(负责语音命令及车主手册查询)和DeepSeek模型(提供AI语音闲聊服务) [11] 技术研发进展 - OpenAI CEO表示GPT-6开发进度将快于GPT-4到GPT-5的周期,新模型可基于用户偏好和习惯自适应调整 [10] - GPT-6支持用户创建反映个人喜好的定制化聊天机器人 [10]
扎克伯格,也顶不住了
创业邦· 2025-08-24 18:09
Meta AI人才战略调整 - 公司于2025年8月中旬冻结AI部门招聘 包括暂停对外扩编和限制内部人员流动 官方称为"基础性组织规划"以定型新架构[6] - 过去半年通过激进挖角策略吸纳至少50名竞争对手AI人才 其中40%来自OpenAI 20%来自谷歌[12] - 采用CEO直接介入的快速签约机制 提供天价薪酬包 个别顶级人才报价达15亿美元 四年薪酬包达3亿美元[10] 组织架构重组与人员变动 - 将AI业务整合为"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下设四个部门:AGI研究团队(TBD Lab)、AI产品团队、基础设施团队和FAIR长期探索团队[17] - 解散原Llama大模型团队"AGI Foundations" 因Llama系列表现不及预期且社区口碑平淡[18] - 出现核心人才流失现象 包括研究负责人Joelle Pineau转投Cohere Llama项目研究员Angela Fan加入OpenAI[18] 资本开支与市场压力 - 2025年资本开支指引上调至最高720亿美元 主要投向AI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23] - 华尔街分析师警告AI人才股权激励可能侵蚀股东回报 摩根士丹利指其可能稀释股东价值且无创新收益[20] - 科技股遭遇集体回调 Meta股价在2025年8月20日后连续下跌 市场担忧AI投入产出比失衡[22][23] 行业竞争态势 - 通过"反向收购式挖人"引入Scale AI联合创始人Alexandr Wang 付出约140亿美元少数股权投资[11] - OpenAI管理层公开批评Meta挖角行为 形容为"闯入我们家偷东西"[13] - 硅谷业内评价Meta集中招募顶尖人才如同"将几十位A级球员装进同一个更衣室" 易引发内部冲突[17]
马斯克终于开源Grok-2,称“中国公司将是最强大的对手”
第一财经· 2025-08-24 18:09
xAI模型开源 - xAI于北京时间8月24日正式开源Grok-2模型 同时宣布Grok-3将在约6个月内开源[3] - 开源Grok-2是兑现去年承诺 即每当创建新版本时就开源前一个版本[5] - 模型需要8个GPU(每个超过40GB显存)才能运行 总文件42个 大小约500GB[9] 模型性能表现 - Grok-2在AI基准测试中得28分 目前排名第23位 而当前领先的GPT-5/Grok-4/o3分数分别为69/68/67[6] - 官方称Grok-2在编码、复杂问题和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性能曾比肩当时的GPT-4o[5] - Grok-4训练量是Grok-2的100倍 计划8月发布编程模型 9月发布多智能体 10月发布视频生成模型[9] 开源协议限制 - 开源协议仅允许年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公司进行商业使用 超过需单独许可[9] - 禁止使用开源模型训练其他基础模型[9] - 相比MIT或Apache 2.0许可 该协议限制条件更为严苛[9] 行业竞争格局 - 马斯克认为xAI将很快超越除谷歌外的任何公司 并最终超越谷歌[3] - 中国公司被视为最强劲竞争对手 因电力资源更丰富且硬件建设实力超强[3] - OpenAI推出gpt-oss-120b/20b开源模型 性能堪比o4-mini/o3-mini 可在高端笔记本和手机运行[10][11] 开源战略动因 - OpenAI表示开源是为满足企业及个人在自有硬件运行技术的需求 降低新兴市场和小型组织使用门槛[11] - 中国AI竞争(特别是DeepSeek等开源系统)是OpenAI决定推出开放权重模型的重要原因之一[11]
马斯克终于开源Grok-2,称“中国公司将是最强大的对手”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4 17:45
公司动态 - xAI于北京时间8月24日开源Grok-2模型 并宣布Grok-3将在约6个月内开源 [1] - xAI允许非商业与合规商业使用开源模型 但禁止用于训练其他基础模型 仅当年收入低于一百万美元的公司可商业使用 超过需单独许可 [5] - Grok-2开源文件共42个 总大小约为500GB 运行需8个GPU 每个显存超过40GB [5] - OpenAI于8月6日推出开源权重语言模型gpt-oss-120b与gpt-oss-20b 性能堪比o4-mini和o3-mini 可在高端笔记本和手机上运行 [6] 技术进展 - Grok-2在编码、复杂问题和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支持生图识图 性能曾比肩GPT-4o [2] - Grok-4训练量是Grok-2的100倍 于今年7月发布 [5] - xAI计划今年8月发布编程模型 9月发布多智能体 10月发布视频生成模型 [5] - 根据Artificial Analysis基准测试 Grok-2排名在20名开外 当前智能指数前列为GPT-5(69分)、Grok-4(68分)、o3(67分) [2] 行业竞争 - 马斯克表示xAI将很快超越除谷歌外的任何公司 并最终超越谷歌 但中国公司因电力资源丰富和硬件建设能力强成为最强劲竞争对手 [1] - 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提及中国AI竞争 尤其是DeepSeek等开源系统的出现 是OpenAI决定推出开放权重模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6] - 相比xAI的严苛开源协议 国内通义千问、DeepSeek及海外微软、OpenAI均采用MIT或Apache 2.0等限制更宽松的开源许可 [5]
光模块:从涨业绩到提升估值
国盛证券· 2025-08-24 17: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光模块行业及相关算力产业链持积极推荐态度 评级为增持 [1][7][14][17] 核心观点 - 光模块行业正从业绩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估值提升关键阶段 头部企业进入从盈利兑现到价值重估的新阶段 [1][22] - 股价驱动因素将由单一业务驱动转向业绩与估值双重驱动 [1][22] - 国内光模块龙头企业估值相比海外硬件巨头仍存在提升空间 [2][25][26] - 算力板块将受益于AI产业闭环形成 增量资金入场和技术持续创新三重逻辑推动估值提升 [3][7][27][28][29] 估值分析 - 纵向对比显示新易盛和中际旭创PE(TTM)处于历史十年中值附近 PE(FY1)位于较低位置 [2][23] - 横向对比显示英伟达 博通 AMD在2026年预测PE分别为40倍 40倍 42倍 而新易盛和中际旭创2026年预测PE相对较低 [2][25] - 新易盛2026年预测PE为22倍 中际旭创2026年预测PE为29.39倍 [11] AI产业闭环形成 - AI产业进展速度和对各行业影响超预期 产业闭环已清晰可见 [3][27] - 模型训练需求推动海外CSP巨头持续增加资本支出 计算集群建设规模持续超预期 [3][27] - OpenAI通过API销售模型的业务已开始盈利 AI正处于实现盈利的关键拐点 [3][27] - AI加速向金融 医疗 教育等领域渗透 微软Azure业务中AI代理相关token生成量同比增长7倍 [3][27] - 算力行业形成算力投入→商业变现→再投资的商业闭环 [3][27] 增量资金偏好 - A股近一月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两融资金再次突破2.1万亿元市值 [4][28] - 算力板块因高景气度 高确定性和高弹性特点将更受增量资金青睐 [4][28] - 资金将向具备份额 客户 技术等先发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 [4][28] 技术创新推动 - 太空算力等创新方案为解决数据中心能源和散热问题提供新方案 [7][29] - 光通信向高速率 高带宽 低功耗方向演进 CPO和OIO等新方案提升光渗透率 [7][29] - 液冷技术从单相向两相转变 直接接触式浸没液冷将成为最终方案 [7][29] - 技术迭代通过提升技术壁垒 扩展市场空间和重塑商业模式等多路径提升板块估值 [7][29] 重点推荐公司 - 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300308)2026年预测EPS 9.49元 新易盛(300502)2026年预测EPS 12.45元 [11][14] - 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 仕佳光子 太辰光 长芯博创 德科立 [7][14][17] - 液冷产业链:英维克 东阳光 申菱环境 高澜股份 [7][8][14] - 出海逻辑厂商:英维克等 [7] 行业表现 - 通信板块细分行业中光通信指数表现最优 单周上涨13.4% [19][21] - 量子通信指数上涨11.7% 通信设备指数上涨8.6% [19][21] - 新易盛单周上涨17.4% 中际旭创单周上涨17.2% [17]
固收专题:美联储鸽派,转债行情再增利好
开源证券· 2025-08-24 17: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AI和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确定性明显,随着算力需求爆发和机器人技术迭代与量产化准备,趋势进一步强化,且中国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国产链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和价值量 [5] - 考虑到产业趋势发展良好、流动性充裕的宏观环境以及美联储鸽派预期,当前市场上涨行情或持续 [6] - 转债处于新一轮上涨周期,处于“转债价格高、转股溢价率适中”组合,建议参与120元及以上的股性转债,重点关注转债正股上涨收益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大类资产 - 2025年8月18 - 22日,上证综指、万得全A分别上涨3.49%、3.87%,全市场日均成交额2.59万亿,通信、电子等行业表现良好,TMT等行业领涨,或与DeepSeek发布新模型及官微留言有关;标普500上涨0.27%、纳斯达克下跌0.58%,美国就业走弱和美联储鸽派下震荡 [2] 转债市场 - 中证转债上涨2.83%,截至2025年8月22日,转债价格、转股和纯债溢价率中位数分别为135元、27%、28% [2] - 崇达转2等转债提前赎回,思特等转债不提前赎回 [2] - 起帆等转债下修,科华等转债不下修 [3] 市场动态 - 2025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暗示未来数月可能降息,态度转向鸽派,全球流动性宽松利好权益风险资产 [4] - 2025年8月19日,宇树科技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预告海报,产业趋势良好 [4] - 2025年8月21日,DeepSeek官微留言带动国产算力链上涨 [4] - 2025年8月22日,英伟达或指示供应商停止生产与H20芯片相关产品,国产算力有望逐步替代 [4] - 下周关注英伟达财报、华为新品发布会、鸿蒙生态大会、8月PMI指数等事件 [4] 转债观点 本周市场影响因素 - 美联储转向鸽派、DeepSeek发布V3.1模型和官微留言暗示国产算力芯片或替代英伟达产品,提升国产链预期;宇树科技发布新款机器人海报,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良好 [5] 后市展望 - 市场上涨行情或持续,建议参与120元及以上股性转债,关注正股上涨收益 [6] 受益标的 - 稳健标的包括上银、常银等转债;弹性标的包括欧通、道通等转债 [6]
杭州深度求索公司推出适配国产芯片的DeepSeek V3.1模型
搜狐财经· 2025-08-24 17:08
模型技术突破 - 采用UE8M0FP8参数精度 显著减少内存占用和计算开销 适配下一代国产芯片结构[2] - 推理效率较此前版本提升40% 大幅提高AI应用响应速度[2] - 数学推理任务正确率达92% 代码生成超越行业标杆GPT-4达35%[3] - 在Aider多语言编程基准测试中取得71.6%高分 单次编程任务成本仅1.01美元[3] 国产芯片生态协同 - 技术专门针对寒武纪思元590 华为昇腾910D等国产AI芯片架构优化[3] - 缓解国产芯片在软件栈 开发者工具和模型兼容性方面的生态支持不足[3] - 推动国产AI芯片商业化进程 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3] 产品商业化进展 - 官方App及网页端已同步更新至DeepSeek V3.1版本[4] - 为用户提供全新功能体验和性能改进[4] - 促进国产AI芯片与模型协同发展 支撑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4]
DeepSeek V3到V3.1,走向国产算力自由
虎嗅APP· 2025-08-24 17:02
DeepSeek-V3.1技术升级 - 公司发布V3.1版本采用混合推理架构,同时支持思考模式和非思考模式,提高思考效率并减少token消耗和时间成本[6] - 模型通过后训练优化提升Agent能力,外扩训练增加840B token,上下文长度和两种模式均达到128k[8] - API Beta接口支持strict模式Function Calling,提升工程可靠性和企业易用性,并增加对Anthropic API格式支持以渗透其企业市场[8][9] UE8M0 FP8超低精度创新 - 公司采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这是一种对数数值系统(LNS)特化实现,用于存储缩放因子而非直接权重[11][13][24] - 该格式兼容MXFP8标准,可在支持该标准的硬件(包括英伟达Blackwell和国产GPU)上直接运行,减少75%内存使用并提升训练推理效率[4][13][27] - 超低精度设计覆盖极宽动态范围,通过软件定义适配国产芯片,使国产GPU能高效运行大模型[13][24][27] 算力自主战略路径 - 公司分两阶段突破:先通过魔改PTX指令集最大化利用英伟达GPU算力利用率,再通过UE8M0 FP8降低算力物理需求适配国产芯片[4][26][27] - 软硬件协同优化构建"算力无关"模型生态,长期减少对进口先进GPU依赖并推动国产芯片生态发展[4][27][32] - 超低精度技术加快国产下一代GPU推出(如寒武纪、沐曦、燧原、昇腾),形成去英伟达化路线[14][27][32] 对英伟达市场的影响 - UE8M0 FP8技术降低对H20/B30等缩水版芯片需求,国产芯片生态完善将削弱CUDA锁定效应[29][30][32] - 英伟达优势仍存于G200的更大带宽、更强互联和显存以及CUDA生态绑定,但低成本训练路径弱化其必选性[32] - 公司技术路线可能影响英伟达中国市场策略,中长期国产方案更受成本敏感企业青睐[29][30][32]
第四次谈自定义Agent
国盛证券· 2025-08-24 16:4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48] 核心观点 - 近期DeepSeek-V3 1和GPT-5等模型的进步将大幅利好各类Agent加速落地 其中编程能力的提升利好用户自定义Agent的推广渗透 进一步会带来广泛的算力需求 幻觉降低尤其有利于严肃2B场景Agent [38] - 模型能力持续进步 Agent落地加速 近期DeepSeek/OpenAI等厂商的模型进步多方面利好Agent落地 [2][18] - 未来Agent的形式有三种 用户给自己做Agent 厂商给用户做Agent 单位给员工做Agent [3][27] 模型能力进步 - DeepSeek-V3 1正式发布 包含混合推理架构支持思考模式与非思考模式 更高的思考效率 V3 1-Think在输出token数减少20%-50%的情况下 各项任务的平均表现与R1-0528持平 更强的Agent能力 新模型在工具使用与智能体任务中的表现有较大提升 上下文已扩展为128K Base模型与后训练模型均开源 [1][13] - 编程智能体能力提升 在代码修复测评SWE与命令行终端环境下的复杂任务测试中 DeepSeek-V3 1相比之前的DeepSeek系列模型有明显提高 SWE-bench Verified得分66 0 SWE-bench Multilingual得分54 5 Terminal-Bench得分31 3 [13] - 搜索智能体能力提升 在需要多步推理的复杂搜索测试与多学科专家级难题测试上 DeepSeek-V3 1性能已大幅领先R1-0528 Browsecomp得分30 0 Browsecomp zh得分49 2 HLE得分29 8 xbench-DeepSearch得分71 2 [13][14] - 模型开源 DeepSeek-V3 1的Base模型与后训练模型均开源 OpenAI也发布gpt-oss-120b和gpt-oss-20b两款性能卓越的开源模型 预计能进一步推动Agent开发生态的繁荣 [2][26] - DeepSeek-V3 1报告中提及使用了UE8M0 FP8 Scale的参数精度 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这意味着DeepSeek正在构建软硬协同的生态 推动AI与国产硬件自主发展 [1][17] Agent落地加速的驱动因素 - 架构整合统一模型入口 DeepSeek-V3 1混合推理架构把思考模式与非思考模式结合 GPT-5通过实时路由器根据对话类型 复杂度 工具需求以及明确意图选择模型 降低了需要用户手动选择具体模型的使用复杂度 [2][19] - 编程能力提高 降低了大众通过AI编程开发Agent的门槛 [2][20] - 工具调用能力提升 GPT-5和DeepSeek-V3 1的智能体能力增强 能帮助Agent完成更复杂任务 [2][21] - 幻觉显著下降 Agent可靠性跃升 [2][23] - 推理效率提高减少token消耗 GPT-5与o3相比在各种推理任务中使用的输出token减少了50-80% DeepSeek-V3 1在维持准确率的同时减少20%-50% token消耗 使得Agent应用更具经济性价比 [2][24] - 上下文窗口扩大 GPT-5配备高达400k的上下文窗口 DeepSeek-V3 1有128K长上下文 Agent能处理更长任务更大量数据 [2][25] Agent的三种形式 - 用户给自己做Agent AI带来的技术普惠让不具备编程背景的个人用户也能构建和部署定制化的AI Agent 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its Research数据 2024年全球无代码AI平台的市场规模为36 8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7 7亿美元 到2033年将达到379 6亿美元 在预测期间2025-2033年以29 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例如字节的扣子开发平台和OpenAI的GPTs [30] - 厂商给用户做Agent 科技巨头为抢夺流量入口构建功能强大的通用Agent 如字节旗下Agent应用"扣子空间" 定义为精通各项技能的通用实习生与各行业的领域专家 [33][34] - 单位给员工做Agent 作为企业中强大的数字同事或数字员工 带来可衡量的投资回报 尤其是垂直的行业Agent 被训练成特定行业的领域专家 [35] Agent落地的三大要素 - 垂类数据是Agent能力拓展到各行业的关键 [36] - 基础大模型的能力提升是Agent进步的核心动力 [36] - Agent需要通过各类接口与外部系统交互 获取上下文或执行操作 也即使用工具扩展Agent能力 [36] 建议关注的标的 - 算力领域关注 寒武纪 海光信息 有方科技 协创数据 新易盛 东阳光 胜宏科技 鸿腾精密科技 中际旭创 沪电股份 东山精密 伟仕佳杰 奥飞数据 云赛智联 潍柴重机 科华数据 禾盛新材 金山云 浙数文化 青云 大位科技 玉柴国际 亿田智能 宏景科技 弘信电子 圣阳股份 润泽科技 润建股份 深信服 神州数码 深桑达 品高股份 云天励飞 优刻得 云从科技 浪潮信息 中科曙光 太极股份 数据港 [7][39] - Agent领域关注 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 快手 拓尔思 阜博集团 美图公司 金蝶国际 金山办公 金桥信息 鼎捷数智 嘉和美康 慧辰股份 海天瑞声 泛微网络 税友股份 朗新集团 润达医疗 360 万兴科技 用友网络 麦迪科技 宇信科技 京北方 中科金财 致远互联 汉得信息 软通动力 光云科技 上海钢联 新致软件 同花顺 信雅达 萤石网络 迪安诊断 中科金财 恒生电子 星环科技 卫宁健康 创业慧康 科大讯飞 万兴科技 创业黑马 迈富时 小商品城 金证股份 顶点软件 朗新集团 晶泰控股 佳发教育 新大陆 新开普等 [7][39] - 自动驾驶领域关注 江淮汽车 赛力斯 小鹏汽车 理想汽车 禾赛 地平线 世运电路等 [8][39] - 军工AI领域关注 拓尔思 能科科技 普天科技 品高股份 海格通信 中科星图等 [8][40]
知名VC被骗了5亿
虎嗅· 2025-08-24 16:36
公司背景与融资历程 - 11x由24岁创始人Hasan Sukkar于2022年创立 专注于开发替代人类员工的自动化数字员工AI产品[4] - 公司累计融资7600万美元(约5.4亿元人民币) 包括Benchmark领投的2400万美元A轮和a16z领投的5000万美元B轮 估值达3.5亿美元[8][9] - 主要产品为AI销售员Alice和Julian Alice宣称可自主管理销售全流程 预订会议数量达人类销售代表的5倍且成本低10倍[4][5][7] 造假事件与客户争议 - TechCrunch披露公司虚假宣传客户名单 包括将试用后终止合作的企业(如ZoomInfo)列为正式客户[10][12] - 试用客户普遍反馈产品性能未达预期 存在电子邮件与会议预订结果不符 幻觉问题及系统加载故障等问题[13] - 公司采用争议性ARR计算方式 将含3个月解约条款的年度合同全额计入年度经常性收入 未区分短期试用客户[13][14] 管理层变动与法律风险 - 创始人Hasan Sukkar已辞任CEO职务 由首席技术官Prabhav Jain接任[15] - B轮领投方a16z可能采取法律行动 公司面临欺骗性贸易行为 商标侵权及虚假广告等诉讼风险[3][13] 行业现象与风险警示 - AI行业存在指标造假现象 如Manus公司采用RRR(月收入乘以12)替代ARR 可能高估实际收入水平[17][18] - 技术变革周期中易产生"虚荣指标" 当前AI投资存在显著FOMO(错失恐惧)情绪 推动非理性融资热潮[20] - 市场预计99%的AI创业项目将在1-2年内被淘汰 仅底层基础设施与垂直场景解决方案可能存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