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产业2月月报:2025年商业航天展望-20250319
中航证券· 2025-02-18 19: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报告对商业航天行业的投资评级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内商业航天发射和卫星星座建设是产业波动重要驱动因素,事件刺激敏感度保持高位,卫星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受高度关注;长期看行业需求释放带动基本面改善与市场预期兑现推动估值提升,促使商业航天板块走势在震荡中重心上移 [4][5] 各部分总结 商业航天产业月度行情表现 - 2025年1月上证综指 -3.02%、深证成指 -2.48%、创业板指 -3.63%、国防军工(申万)指数 -7.28%;中航证券商业航天指数 -0.24%,跑赢军工(申万)行业7.04个百分点 [18][19] - 涨跌幅前三为福光股份 +30.60%、铂力特 +26.05%、佳缘科技 +7.48%;涨跌幅后三为城昌科技 -28.74%、振芯科技 -22.76%、航天宏图 -15.15% [20] 重要事件及公告 - 1月1日北斗星通控股子公司芯与物拟增资扩股,浙江共富基金8000万元认购321.94万元新增注册资本获6.98%股权,北斗星通持股比例由63.11%变为58.70% [21] - 1月2日中科星图控股子公司星图测控北交所上市申请通过审核并获注册 [21] - 1月7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入轨 [21] - 1月13日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一箭十星”发射微厘空间01组卫星入轨 [21] - 1月17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一箭三星”发射巴基斯坦PRSC - EO1等卫星入轨;合众思壮拟转让江苏金威100%股权,挂牌价6412.02万元 [21][22] - 1月19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抱龙峪试验区实现液氧煤油发动机工艺验收试车“一日三试” [22] - 1月20日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云遥一号37 - 40星入轨 [22] - 1月23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一箭十八星”发射千帆极轨06组卫星入轨 [22] - 1月24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四号入轨 [22] 近期商业航天产业最新事件与展望 长八火箭成功首飞,2025年发射次数有望再上新台阶 - 2025年2月11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全箭长约50.5米,起飞重量约371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7吨级,与长八火箭形成运载能力梯队 [24] - 航天科技集团4米级可回收复用火箭及朱雀三号等多款商业火箭公司新型号火箭计划2025年首飞并挑战一子级回收复用,中国有望成全球第二个拥有轨道级可复用运载火箭的国家,可复用火箭等低成本发射技术将成行业发展提速质变点 [25] - 2024年我国航天发射68次创新高,以液体运载火箭为主,长征系列是主力型号,航天科技集团是主要力量;我国卫星发射需求增加,传统火箭难满足低成本商业发射任务,各火箭企业攻可复用运载火箭并开展VTVL试验 [28][31][36] 多个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再提速 - 2025年1月23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一箭十八星”发射千帆极轨06组卫星;2月11日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成功;2月5日千帆星座发布162颗卫星招标公告 [38][39] - 截至2025年2月13日,“国网”星座完成两次批量组网发射,千帆星座实现4次“一箭十八星”发射共72颗卫星,卫星互联网建设拉开大幕,卫星制造将进入规模化批量生产阶段,有望提升相关企业收入和盈利能力 [39][40]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项目开工,为商业航天发射保驾护航 - 海南商业航天二期项目开工,有望提升发射场综合发射能力,助推海南打造商业航天创新产业集群;四川凉山尝试在内陆建商业发射场,若商业航天发射场多点开花,将保障航天发射数量增长 [4] 手机直连卫星应用开拓国际市场 - 2025年2月11日三星发布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的Galaxy S25 Ultra,中国电信卫星公司等为其提供定制版天通卫星芯片,提升了手机性能 [45] - 三星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动中国卫星通信技术全球拓展,促进卫星应用技术商业成果转化,降低大众使用门槛,扩容市场空间 [46] “耐心资本”助力商业航天、融资规模有望再提速 - 2024年多家商业航天企业获融资,如上海垣信A轮融资67亿元、天兵科技C + 轮融资15亿元等,随着国办相关指导意见发布实施,2025年商业航天产业投融资规模有望提速 [48][49] 海外商业航天及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星链:正在研发部署新一代Starlink V3 - SpaceX计划部署新一代星链Starlink V3并使用星舰发射组网,V3星链通信容量、带宽等能力将提升,如星舰单次发射通信容量增60Tbps,单星下行带宽1Tbps等 [51][52] - 2024年星链部署提速,SpaceX 134发猎鹰发射中89发用于发射星链卫星,已发射超7000颗,为118个国家和地区460万用户服务,覆盖28亿人口;星链手机直连星座有近350颗卫星,计划2025年数量翻倍 [52][53] 第二代星舰首飞失利,各国新型火箭不断亮相 - 2025年1月17日SpaceX“星舰”第七次试飞,第一级用“筷子”机械臂回收成功,但V2版第二级分离后爆炸,未释放模拟V3版星链卫星,进度延迟 [54] - 蓝色起源“新格伦”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开式膨胀循环发动机,两级用共底贮箱,新材料提升运载能力,指标待验证;创新技术进步等使各国新型火箭投入市场,为国际航天发射市场注入活力 [56] 英国首个垂直发射航天发射场获批 - 德国奥格斯堡火箭工厂获英国民航局许可,将在萨克萨沃尔德发射场首次轨道发射,该发射场是英国首个垂直发射航天发射场,支持多种火箭发射,已与多家企业合作,有望成欧洲商业航天核心枢纽,推动产业发展 [57] 全球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持续推进 - SpaceX的Starlink和OneWeb公司的OneWeb星座规模大、进度快,进入应用组网阶段,Starlink累计发射超7000颗 [58] 海外商业航天资本市场走势现状 - 航天发射领域ROCKET LAB USA月涨14.06%,总市值1041.23亿元;卫星制造及卫星遥感领域PLANET LABS PBC月涨50.99%,总市值129.77亿元;卫星通信领域Iridium Communications月跌0.93%,总市值234.68亿元;卫星导航领域TRIMBLE月涨6.09%,总市值1321.00亿元 [61] 2025年投资建议 航天发射:可复用火箭等实现低成本发射技术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提速质变点之一 - 我国航天发射产业包括元器件等环节,产业链各环节有代表性民营企业;卫星发射需求增加,传统火箭难满足低成本商业发射任务,中国有望拥有轨道级可复用运载火箭,可复用火箭等技术应用将成行业发展质变点 [65][67] - 建议关注已规模化发射或在研有先发优势的火箭总装企业、参与火箭核心环节或分系统的企业、布局火箭制造细分领域的“军技民用”企业 [67][68][70] 卫星制造:空间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加速卫星传统制造生产模式转型 - 卫星制造产业是卫星应用产业基础,卫星通信等应用产业发展驱动卫星制造需求 [71] - 关注有效载荷等成本占比超50%的高价值量领域中,有低成本及产业化能力或处于产业化过程的企业;关注小卫星星座组网趋势下,在星间链路等新兴领域布局的企业 [74][77] 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建设加快,中长期有望实现“换挡提速” - 卫星通信产业应用端市场空间未明显变化,但上游空间基础设施和地面终端设备有变化,下游拓展应用逐步开展,传统卫星通信设备与服务扩容等将促使产业中长期提速 [82] - 卫星制造方面,关注与大型星座配套合作企业、通信小卫星制造产业链有批生产能力的配套或总装企业;地面设备方面,关注有产业化能力和低成本优势或有高技术壁垒并扩产的企业 [83][84] - 卫星应用方面,应急通信与直播电视等传统领域预计稳定增长,航空及海洋互联网市场有望率先拓展,关注手机及汽车直连卫星和6G建设对产业的影响 [85][86] 卫星导航:军民属性兼备,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 卫星导航产业较成熟,产业链形成内循环,上游基础部件是国产替代关键,中游是发展重点,下游提供行业应用 [87] - “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时期,应用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年复合15%,建议关注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中游传统龙头及拓展新兴领域企业、下游布局高精度导航市场和“卫星导遥 + ”的企业 [8] 卫星遥感:政府需求修复叠加“第二增长曲线”是发展核心驱动力 - “十五五”时期我国卫星遥感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增速有望恢复至30%左右,建议关注客户多元化、收入结构均衡的企业,拥有稀缺遥感数据源的企业,布局“万亿国债”等细分领域的企业,以及在通导领域有协同布局的企业 [8] 建议关注 - 短期关注中科星图、海格通信 [9][95] - 商业航天关注航天智装、国博电子、中国卫通、航天环宇、上海瀚讯、振芯科技、海格通信、中科星图 [9][95]
任泽平年度演讲金句
泽平宏观· 2024-12-23 22:14
新周期与长期乐观主义 - 顺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强调长期乐观主义的重要性[2] - 成功公式为勤奋加顺势而为,认知边界决定成功上限[2] - 团队价值高于平台,同行者与过程比目标更重要[2] 全球降息周期与制度经济学 -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特朗普政策或加剧经济分化[7] - 包容性制度促进繁荣,掠夺性制度导致贫困[7][13] - 中国需经济刺激与制度改革并行释放增长潜力[7][10] 第四次科技革命突破 - 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领域加速突破[19] - 中国商业航天快速追赶,生物制造技术可"制造万物"[19] - 活跃资本市场为科技革命提供资金支持[19] 中国经济刺激与新质生产力 - 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窗口开启,重点发展新基建[23][26] - 保护民营经济效果堪比十万亿刺激[23] - 新基建是拉动经济最优路径[23] 企业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亚洲尤其东南亚是出海主要目的地(越南3.2%、印尼4.2%)[30][31][32] - 全球化本质是本土化,中国企业进入大航海时代[30] 人工智能寒武纪大爆发 - 2025年为AI超级应用元年,图像识别、人形机器人等将爆发[34] - 科学家与企业家精神是AI决胜关键[34] 新能源革命双阶段 - 上半场电动化(汽车/锂电),下半场智能化(智能驾驶/储能/氢能)[37][38] - 2021年提出"不投新能源如20年前错过房产"[37] 消费升级与国潮趋势 - 消费回归以人为本,兴趣消费、文化消费崛起[42] - 国潮出海风头正劲,竞争重点转向品质创新而非价格[42][45] 后房地产时代特征 - 市场进入分化阶段,人口向都市圈集聚[46][52] - 改善型需求主导,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47] - 行业模式转向"三高"(质量/科技/能级)[49] 银发经济与人口战略 - 应对老龄化需发展银发经济,提振生育率[54] - 儿童早期发展受重视,代际特征划分社会群体[54]
任泽平:对2025年的五大洞察
泽平宏观· 2024-12-22 23:14
新周期与科技革命 - 全球经济低谷往往酝酿产业浪潮和科技革命,当前正处于新周期起点 [5][12] - 第四次科技革命可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7个领域爆发 [8][15] - 特斯拉和英伟达分别代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革命,英伟达市值达3.5万亿美元,相当于A股市值30% [12][15] 货币政策与国产替代 - 美联储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宽松打开窗口,时隔14年重新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7][13] - 2025年国产替代与新质生产力将受空前重视,中国在1~N技术迭代中具备市场与场景优势 [8][13]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1/3,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内卷,出海与扩大内需成为应对策略 [13]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1200万辆(占乘用车总量46%),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 [15] - 智能驾驶是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革命的交叉领域,下半场机会集中在储能、氢能领域 [8][15] - 氢能发展空间巨大,绿电占比未来或超80%,储能技术需求迫切 [15] 房地产与资本市场 - 中国房地产总规模430万亿元(为GDP的3.4倍),占居民主要财富,短期可通过住房银行化解风险 [16] - 繁荣资本市场对消费与创新至关重要,需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3亿股民财富效应显著 [9][17] - 房地产占GDP比重从11%降至6%~7%,但仍拉动60多个上下游行业 [16] 企业出海战略 - 出海是大势所趋,美国市场占全球GDP26%,中国企业已具备高端化出海能力 [18][19] - 成功出海企业如海尔、美的海外营收占比超50%,出海空间可达5~10倍 [19] - 需学习日本抱团出海经验,注重本土化运营与ESG形象建设 [15][19] 人工智能与产业应用 -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潜力巨大,可能突破癌症、渐冻症等治疗技术 [15] - 中国智能制造优势显著,拥有全球最完整供应链,生产效率变革将率先实现 [14] - 数据丰富度与14亿人口市场为AI应用提供独特场景 [13]
任泽平年度演讲: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泽平宏观· 2024-12-21 03:53
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 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起点,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企业出海全球化加速 [5][8][13] - 企业家画像呈现三大特征:对形势认识清醒、积极求变、关注新工具如人工智能 [10][11] - 成功=勤奋+顺势,雷军案例显示选对赛道比勤奋更重要,小米抓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流量红利实现跨越 [15][17] 行业趋势与机遇 - 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英伟达市值达3.5万亿美元超A股30%,百度文心大模型国内应用率近六成 [20][21] - 新能源革命加速,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超50% [157][158] - 出海成为企业突围方向,全球82亿人市场是国内的5-10倍空间,"出海四小龙"崛起 [26][109][111] -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泰康保险打通保险+养老产业链,连续7年世界500强 [26][28] - 直播电商重塑零售,东方甄选转型成功,字节跳动张一鸣登顶中国首富 [28][30] - 兴趣消费兴起,名创优品IP联名模式带动二次元品类销售环比增50% [30][32] 科技革命突破 - 低空经济场景落地,小鹏汇天飞行器试飞比驾车快20分钟,广东形成产业集群 [72][74] - 商业航天成本革命,SpaceX实现火箭回收技术突破,发射成本降至NASA1/10 [74] - 生物制造可解决60%全球物质生产,人工合成淀粉速率达自然8.5倍 [76][78] - 可控核聚变或成终极能源,氘氚反应能量是核裂变4倍,2030-2040年或商用 [78] - 量子计算突破算力边界,谷歌Willow芯片推动AI大模型、药物研发等领域 [80] 企业战略案例 - 名创优品全球开店7400家,海外占3000家,营收半壁江山,与奢侈品牌比邻 [123] - 欧定衬衫通过AI量身定制+高弹技术,4年畅销56国成30万精英首选 [127][129] - 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输出海外,海外营收占比从29%提升至52% [129] - 海信电视全球市占13.6%居第二,连续17年体育营销打造国际品牌 [130] 人工智能发展 - AI超级应用分四类:智能体(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专业大模型(Sora)、消费电子(Vision Pro)、科研(药物研发周期缩短40-60%) [143][146][147][150] - 深度学习革命获诺奖肯定,GPU并行计算突破算力瓶颈,英伟达市值登顶全球 [136][140][156] - 百度iRAG技术消除AI幻觉,无代码工具"秒哒"降低开发门槛 [150][152]
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任泽平年度演讲邀请函
泽平宏观· 2024-12-17 22:53
宏观趋势与时代机遇 - 当前时代面临逆全球化、地缘动荡加剧、特朗普重返白宫等重大变化,同时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加速推进 [4] - 中国正拉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序幕,公共政策全力拼经济,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股市呈现"信心牛"特征 [4][7] - 新质生产力被视为大国重器,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经济领域不断涌现 [7][8] - 企业出海成为重要趋势,中国公司正千帆竞发走向全球 [4][7] 2025年关键预测与问题 - 全球经济走势、特朗普新政影响、第四次科技革命机遇将成为核心议题 [7][8] - 中国经济回暖可能性、避免日本"失去三十年"经验、房地产企稳路径等焦点问题待解答 [8] - 人工智能爆发领域、企业新增长点寻找、出海战略等实操性问题将重点探讨 [8] 活动特色与往期成果 - 年度演讲将覆盖大势研判到投资机遇,兼具前瞻性与专业性 [12] - 往届活动获100+媒体报道,10+热搜席位,全网曝光量数亿 [21][22] - 往期金句如"新基建将掀起大潮"、"新能源上半场是光伏风电锂电"等形成广泛传播 [21][32] - 活动设置年度大课和实战研学环节,4-6位行业大咖深度解读企业增长与投资机会 [13][16] 活动规格与合作伙伴 - 线下1000+企业家参与,线上通过泽平宏观新媒体矩阵及百余家媒体同步传播 [14] - 战略合作伙伴包括梦之蓝·手工班,品牌合作伙伴涵盖名创优品等知名企业 [36] - 深度合作平台覆盖抖音、视频号、新浪微博等主流媒体渠道 [36] - 专业支持机构包括君智战略咨询等权威机构 [36]
深圳,冲上云霄
投资界· 2024-12-17 08:39
商业航天产业政策支持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2.0版本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技术产业集群 [4] - 广东省发布《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为支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7] -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将在微小卫星研制、高通量卫星运营、卫星终端及芯片等领域加大布局,支持商业航天创新资源聚集发展 [9] 深圳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宝安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上半年空天产业增速达18.2%,已培育近百家重点空天技术企业 [10] - 深圳空天产业基金明确落户宝安,将深化"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发展模式 [10][12] - 深高新投累计投资十余家商业航天企业,为近70家次企业提供3.5亿元综合金融服务 [16]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商业航天已从1.0时代(基础制造)进入2.0时代(应用主导),正在构建太空文明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 [30] - 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需强化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应对市场开拓、成本控制等挑战 [24] - 产业发展需以高性价比服务为目标,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商业可盈利模式 [28] 产业链生态建设 - 业界专家围绕"箭、星、网、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展现产业广阔前景 [34] - 需推动空天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产业深度融合 [12] - 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可协同卫星及运载发射伙伴共同推进 [32] 金融支持方案 - 深高新投发布商业航天产业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通过"股权+债权"多元业务支持企业发展 [18][20] - 将针对产业特征设计金融产品,提供更低准入门槛、更大信用比例、更高授信额度 [20] - 国资国企通过资金投入、平台建设、政策引导等措施,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14][16]
史上最大独角兽诞生,25000亿
投资界· 2024-12-16 15:37
SpaceX估值与融资 - SpaceX最新估值达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亿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独角兽企业 [3] - 近期以每股185美元价格完成12.5亿美元内部股票收购交易 [3] - 2021年累计融资18.5亿美元,估值1000亿美元 [16] - 2022年完成17.2亿美元股权融资,估值达1250亿美元 [16] - 2024年6月估值接近2100亿美元,半年内又上涨超60% [16] SpaceX核心业务与技术 - 猎鹰9号火箭低地球轨道运力22吨,同步转移轨道运力8.3吨,2015年实现首次火箭回收 [10] - 龙飞船2010年试飞成功,2021年完成首次平民太空旅行,实现货运向载人转变 [11] - 星舰系统运载能力100吨,可运送100人至月球或火星,计划建造1000枚以上实现百万人火星移民 [13] - 2024年10月完成星舰第五次试飞,实现"筷子夹火箭"回收技术突破 [14] - 星链计划部署4.2万颗卫星,当前在轨卫星6764颗占全球总量超60% [16]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 星际荣耀2024年9月完成7亿元C轮及C+轮融资 [18] - 深蓝航天3个月内完成3轮融资,B2轮锁定资金近10亿元 [18] - 天兵科技完成超15亿元C+轮融资 [18] - 垣信卫星2024年2月完成67亿元A轮融资,创行业纪录 [18] - 北京市计划2028年培育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独角兽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19]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全球航天产业进入商业化时代,SpaceX开创私营航天新纪元 [8] - 星链计划预计2024年实现66亿美元收入并首次正向自由现金流,或将启动IPO [16]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密集融资,民营火箭公司发射成功率提升 [18] - 上海计划2025年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19]
商业航天研究报告2024
泽平宏观· 2024-12-15 23:01
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的重要性 - 商业航天是国家航天能力的延伸,聚焦市场化机制和商业化盈利,在卫星通讯、星链发射、太空补给等领域形成有力补充[2] - 21世纪下半叶太空观光、深空探测、外星移民等太空经济项目或迎需求爆发,参与全球商业航天竞争是航天大国的必由之路[2] - 轨道资源遵循"先到先得"原则,商业航天是占领稀缺轨道资源的最佳选择,例如SpaceX星链占全球在轨卫星超60%[4] - 全球在轨工作航天器达9850个(2023年),其中通信卫星占71%,对地观测卫星占14%,美国6736个、欧洲1275个、中国892个[4] - 航天事业从冷战"太空竞赛"转向"太空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商业航天承载全球化合作使命[6] SpaceX超越NASA的核心因素 - 2023年SpaceX完成98次发射(占全球44%),部署1984颗星链卫星,运送1600吨载荷(占全球80%)[7] - 研发效率对比:SpaceX研发速度是NASA两倍,成本仅NASA十分之一;项目超支幅度1.1%(NASA为90%),超支频率50%(NASA为90%)[10][12] - 成本控制突破:NASA航天飞机运输成本27万美元/公斤,SpaceX降至1410美元/公斤[12] - 工程师文化驱动:采用消费级部件替代专业设备(如龙飞船门闩降本98%),超标准验证物理模型[12][14] - DARPA风险投资赋能:早期获得国防订单和NASA合作,累计获135亿美元订单完成技术积累[16][18] 全球商业航天发展历程 欧美阶段 - 1961年首颗商业卫星发射,1980年法国阿里安空间成为首家商业发射公司[19] - 2008年SpaceX猎鹰1号首飞,2012年首次私营企业完成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19] - 2023年维珍银河首次送乘客进入太空,2024年SpaceX星舰助推器回收标志私营技术领先国家项目[19] 中国阶段 - 2015年民营资本开放,"北京二号"启动商业航天;2018年首枚民营亚轨道火箭发射成功[20] - 2023年中国67次发射(世界第二),商业发射26次成功率96%;2024年朱雀三号完成垂直起降试验[20]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预计2025年实现"月月有发射",推动全产业链闭环[21] 全球航天竞争格局 - 2023年全球发射223次(历史新高),总质量1490吨,中美俄占70%以上发射量[22][24] - 中美主导发展:中国长征系列十年发射增长3.3倍,SpaceX猎鹰系列从3次增至96次(2023年)[24] - 运载能力对比:长征12号LEO运载12吨,SpaceX猎鹰重型达63.8吨,星舰远期规划超250吨[26] - 商业航天三巨头:SpaceX(可回收技术)、蓝色起源(太空旅行)、维珍银河(旅游服务)[26] - 中国代表企业: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中科宇航(一箭26星纪录)、天兵科技(闭式循环发动机)、银河航天(卫星互联网)[27]
庙小妖风大
猫笔刀· 2024-08-07 22:1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成交量萎缩至5900亿,市场中位数下跌0.22%,北向资金净抛售21亿,表现疲软[1] - 全球95%以上市场指数上涨,但A股仍呈现尾盘拉垮的惯性走势[1] 行业板块亮点 商业航天 - 千帆星座(中国版星链)发射首批18颗卫星,运营方为上海国资控股科技公司,A轮融资67亿[2] - 卫星通讯领域存在政治博弈和军事诉求,国产化逻辑支撑行业叙事[2] 教培行业 -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及激发教育和培训消费活力,行业政策回暖[2] - 中公教育连续5个涨停,此前濒临退市[2] 光纤与智能电网 - 光纤板块受益于人工智能硬件需求增长[3] - 智能电网因政府推出三年建设方案而上涨[3] 房地产行业 - 上海徐汇区地块以13.1万楼面价成交,创国内9年来单价最贵地王记录[3] - 头部房企销售数据普遍下滑:万科7月销售额同比降13%、环比降24%,融创同比降72%、环比降10%,保利同比降18%、环比降39%[3] 国际市场动态 - 日本央行副行长表态不稳定时期不加息,日经指数反弹,韩股、台股同步走强[4] -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8%,外围市场逐步修复周一跌幅[4] 美联储降息预期 - 多数机构预测9月25日首次降息,幅度分歧较大:保守预估2024年降50基点(如美国银行、巴克莱),激进预估降125基点(如花旗、摩根大通)[4][6] - 日本瑞穗银行独树一帜,坚持2025年前不降息的观点[4][6] 其他经济动向 - 中国央行连续三个月停止购买黄金,金价维持在2500水平[6] - 官方严查违规炒债行为,债基投资者需关注政策风险[6]